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通过一个学期系统的学习,我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第一,学习中国法制史,掌握其基本知识、发展线索和规律,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理解,增强法制观念。
法制史与法理学同为基础法学,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法理学是对法的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离开了法制史的基本知识,法理学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学习中国法制史,获得法制方面的国情教育,使我们能更主动、更自觉地为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而努力。
“观今宜鉴古”,中国古代的法制,为现实法制建设提供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法律制度,更是我们现实法律制度的直接。
因此,学好中国法制史,了解中华民族为人类法律文化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掌握法律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促使我们自觉地为今天的法制建设而发奋努力。
第三,学习法制史,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行各部门法学的理论和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
尽管中国古代的法典是以刑为主,但细加分析,又不难发现其中也包含有行政法、经济法、民法、诉讼法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从清末开始,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更是制定了大致完备的各种部门法典,这些遗产无疑将成为我们现行的各种部门法的知识元素,所以学好中国法制史,会帮助我们加深对现行各种部门法的理解。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中国法制史属于边缘学科,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这种特点使其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部门法。
第一,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法制史”教材在编写上以朝代为经,以主要部门法为纬,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17章。
如按社会性质来分,又可以分解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
掌握这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并进而弄清楚每个阶段都具体包括哪几个朝代、时期,再进一步找出作为这一阶段法律制度的一些共性特点,是学好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
2023年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4篇)
2023年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000字(优秀4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经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力量了。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000字篇一一、正确看待和评价中国传统法制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法制和法律文化?从理论上讲,好像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人们都认同对其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在论及中国传统法制和法律文化有哪些优良传统时,仍是泛泛而论、空洞无物,而在说到其消极因素时却生动详细,给人一种传统法律文化“糟粕大于精华”的感觉,似乎一部中国法律史除君主专制、刑罚残酷、掌握和镇压人民之外,没有多少乐观意义。
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状况?除了对基本的法律资料了解和讨论不够外,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囿于先入为主的框架,还没有完全根据实事求是的熟悉论去端详中国法律史,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还没有赐予恰当和充分的阐述。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如何对待传统法制和法律文化的问题上,经受了曲折的历程。
从20世纪五十年月初到七十年月末,受法律虚无主义、“阶级斗争为纲” 等左的思想影响,传统法律被说成是封建主义的毒瘤,属于被肃清的对象,受到全面的否定。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篡党夺权,批孔批儒,中国历史被全面歪曲,更谈不到传统法律文化有什么优良传统。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期以后,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法史讨论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二十多年来法史讨论的实践表明,凡是有建树的学术成果,其胜利之处都在于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和评析传统法文化,注意依据大量的史料得出讨论的结论。
但也应当看到,在法史讨论中,一些非科学的熟悉论和讨论方法论仍有市场。
表现在脱离历史实际,把中国传统法制视为现代法治的对立物,割裂二者的传承关系,简洁地以现代法学理念为尺度,凡是古代法制不符合现代法学理念的地方,就不加分析地予以否定;受旧的“以论代史”讨论方法的影响,不是论从史出,而是摘录史籍中的只言片语去证明自己预设的、批判传统法制的观点。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在阅读《中国法制史》过程中,我深深体味到中国法制在发展中所经历的挫折与辉煌,不足与改进,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法制的发展始终不曾停下脚步。
作为一个学习法律专业的人,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内心深处默默呐喊:“历史长河中的法律,你好!”从基础学术研究出发,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中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和基本规律。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通常可以从纵横两个方便加以说明:就纵向方面而言,自原始社会末期,开始有了法律萌芽,到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以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从横向来看,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政权的法律制度,通常都包括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形式、行政立法、经济立法、刑法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继承立法、军事立法、诉讼立法、司法制度,以及其他立法。
追随并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了解并理解了中国法律的演变过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头系,规范社会成员日常行为的主要途径便是习惯。
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全体氏族成员的利益和要求,不靠国家强制力,人民自觉遵守。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了。
这个习惯逐渐无力调整强大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于是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沿袭夏朝的神权思想,把一切活动都说成是上帝和鬼神的力量。
如:商统治者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把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统治者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
进入封建制社会,首先一定要提到的是秦朝的立法概况,其思想根源就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并且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皆决于法,要求凡事皆有法式,这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依法治国”的主张以刑杀为威,主要表现在法网严密和严刑重罚。
此后封建制社会的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各朝在立法上都是以秦朝的法律为基础,稍做改变。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
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后,使我对中华法系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法制思想方面,中国古代法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法律分类方面,则是“民刑不分,以刑治民”的特点。
而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历程:一.产生时期:西周至汉代的法律制度西周至汉代的法律制度特点是:礼法合一,礼就是法。
而至春秋战国,由于法家思想更符合现实需要,因此法家实际上取得了立法主导思想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法律儒家化肇如于汉代,汉武帝之前的法律是法家华的法律以及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通过春秋决狱,将儒家思想引入了司法领域。
二.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从魏晋开始,是儒家思想进入法典的时期。
具体表现有曹魏新律的八义制度,西晋的“准五服以制罪”,南北朝的官当、重罪十条以及存留养亲(亲亲得相匿首)制度的形成,这种礼法合一制度,成为以后隋唐法律制度的模版。
三.鼎盛时期: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隋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封建王朝,但去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特别是在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上为后代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其法制完比较完备,尤其是著名的《开皇律》充分体现了“明法慎刑,刑罚宽缓”的法制特点。
为唐律提供的蓝本。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朝代,其法律文化也受到当时国际社会的重视,《唐律疏议》其影响及于国外,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四.极至时期:宋元明清的法律制度宋以后至清末是中国封建法制进一步深化时期。
由于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统治者为加强王权将封建法制发展到极至。
直至清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才开始引主民主宪政理念,逐步去除了法律中的儒家精神,并开始将法律分门别类。
由于中国古刑与法通,民刑不分,而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又重刑轻民、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历代的法律都是刑法为中心。
有关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
有关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它阐明了法学各个分科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因而较之法学分科的内容更加丰富。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篇一通过本人认真地学习中国法制史的全部课程,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法制史课程讲述的是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时,更让我认识到学好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为学好其他部门法打下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
每一个部门法学都有各自的历史源流,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只了解现行的各部门法学,而不知其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学习中国法制史,就是要为学好其他部门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从而有利于加深对一些抽象法学命题的理解。
同时,对我们研究现行法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开阔思路,得到启迪。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了解中国的法律文化。
通过中国法制史学习,使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法律对人民所规定的权利是不同。
如不管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都不能当家作主,在法律面前也不能人人平等的,有些人还享有特权,比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不是权利主体,而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是会说话的工具,法律允许奴隶主可以将他们随意买卖、赠予。
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强调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权主义,人民是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大众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
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可以从中受到教育,了解爱国与守法是统一的,从而增强自觉遵守法律的观念。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为我们提供以资借鉴的法制历史资源。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法律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法学遗产非常丰富。
2023实用文_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2023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2023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精神。
西周的法律制度的特点是礼法一元化,礼就是法,法律的精神就是儒家的,尽管此时儒家并未真正出现。
而至春秋战国,由于法家思想更符合现实,因此法家实际上取得了立法主导思想的地位,法律的精神主要在这一时段主要是法家。
中国古代的法律儒家化肇始于汉代,汉武帝之前的法律是法家化的法律以及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法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官方地位,并通过春秋决狱,将儒家思想引入了司法领域。
而其后的引经注律更是以儒家经典注释律文,使法律儒家化。
从魏晋至唐,是儒家思想进入法典的时期,这个时期通过立法行为,儒家思想进入了法典,具体表现有曹魏新律的八议制度,西晋的“准五服以制罪”,南北朝的官当、重罪十条以及存留养亲制度的形成,这种礼法和一在唐律中正式形成,形成了“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
宋以后至清末是中国法制的进一步深化,此时儒家精神在中国法律中已经定型,法律的演进也就限于形式上的演化,直至清末近代化才开始引发新的变化,打破原有“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结构,引入民主宪政理念,逐步去除了法律中的儒家精神。
2023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2通过这个学期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我有了很多收获,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基础学科,要想学好法学,比不必不可少的是了解它的历史,他阐明了法学各个分科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因而较之法学分科的内容更加丰富。
中国法制史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专门史,因而较之一般的历史学尤为深邃。
因此决定了研究中国法制史不仅需要文史哲方面的知识还需具备法学的功底,因而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从古到今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学者代有人出,相关的文献、著作汗牛充栋。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法律作为历朝治理国家和管理经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完善的。
由于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法律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极其纷杂的现象。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法制史是一门非常深入而广博的学科,他渗透在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从古至今,我国法制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过程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学习中国法制史,既可以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历史的演变,了解法制发展的动态,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的发展趋势。
从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明中重要的法制习俗,以及诸子百家着眼于法治建设的学说思想。
中国古代法制根植于传统文明,以《易经》《礼记》为核心,以宗法制度的组织形态,形成了中国古代比较完备的法律秩序,宗教成为中国古代法制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从它获得的启示,我们可以认识到今天的社会要遵循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的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法制发展历程也令人惊叹。
从清朝到当今,中国法制从总体上实现了从传统文化到现代化文明的转型。
西方文明和法律精神开始在中国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依法行政已成为国家治理理念,法律制度得以完善,各种立法加强了法治在社会中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学习中国法制史,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法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学习中国法制史,不仅能够使我们有机会了解法治的历史,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道路。
只有遵循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营造良好的良性文化氛围,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健康。
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我们有责任在推进法治发展中努力前行,为社会法治建设献计献策。
学习中国法制史,是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法治进步的有力武器。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互动、联系,中国法制史也不例外。
从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启发,而就目前而言,幸运的是,我们在历史上可以把握一些更加有助于治理建设的大多数发展经验。
所以,在实际的社会法治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历史精神为指导,以现代思维为抓手,加大法制保护力度,避免重蹈历史弊病,平衡利益关系,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不断推动法治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命运共同体更加和谐,共建社会主义社会。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中国法制史的进程反应出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通过对法制史的学习联想现在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出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的产生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水平。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曾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开始的,而国家的萌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他通过暴力夺得政权后,我国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标志就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而法律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习惯渐渐无力调整和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便产生了。
夏朝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但法律多不成形,夏朝的奴隶主用神权法对奴隶进行欺骗。
商朝全部继承了神权法思想,并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的审判通过占卜求神问天,在一定的程度上说占卜的官吏拥有了一定的司法权。
而到了西周,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西周是宗法奴隶制国家,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的政权与宗族权利融为一体,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网络,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春秋时期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首次出现了成文法,成文法的出现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为叔向责难提供了依据,其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所起的作用。
商鞅变法又是我国法制史进程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主要内容是: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④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法制史学习是我们大学的重要课程,它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法制史,而且也使我明白了其中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在这次学习中,我领略到了中国法制史中无穷的古老和弘扬的传统,而这就是我们今天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的历史智慧。
比如,汉代有“准则”——唐初有《新唐书》,明代有《刑律》,它们构成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对当今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司法典籍,比如《大宋裁判所志》、《康熙律例》等,这些书籍不仅规范了当时的司法,同时也帮助当代法律工作者检视其工作,还能通过比较衡量司法实践的发展。
通过学习,我也发现了中国法制演变中的一些趋势,比如从古汉法到大宋法,从封建到商品经济,从帝国到民族,都是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一步都在为我们的法制现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许多仪式性法律,而且也在质量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比如把对反对腐败的法律更加完善,更加细致。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的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启示:首先,在当代立法活动中,我们应牢记历史发展经验,把不断更新的重要经济社会要求转化为保护公民权利平等的法律;其次,尊重历史,尊重司法活动,客观面对法律,更加严格地遵循法律,同时也不断努力改进和完善现行法律;最后,集中力量打击腐败,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
总之,在本次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
它不仅让我更加清楚了当前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对将来的司法活动也充满了信心,也因此更加坚定地把历史经验和已有的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当今的司法活动才能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我们还应该知道,中国传统法制史上有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当代的法律。
比如,从古代汉法到现代法制,执法主体从原先的君主统治到民族独立的共和制,司法制度从封建官制到今天的法治思想,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方向,这些经验也能为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的课程,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也就是说,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为日后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我认为要学好中国法制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条理清晰,重点明确。
《中国法制史》课程的体系是:以中国历史断代为经,以主要部门法为纬,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分为17章。
这17章,按照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可以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半殖民地半封建法、革命根据地法四种。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相应地也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阶段、封建制法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法阶段、革命根据地法阶段四个阶段。
从更大的发展阶段来说,奴隶制法、封建制法是古代法,1840年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和革命根据地的法是近代法。
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法制史》这门课首先应该搞清楚的。
接着要进一步掌握: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包括哪几个朝代、时期,各自属于什么历史类型的法。
课本上的内容经过梳理、整合、归纳后不再纷繁复杂,我们就会学习到一部脉络清晰、重点明确的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
二、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在我们对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以后,还需要在理论上作更深层次的分析,要掌握每个阶段、每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也就是要进一步把握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上的,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是在什么法制指导思想指引下形成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掌握这一阶段或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阶级本质,并进而把握其特点。
三、旁征博引,纵横前后。
法制史虽然是以法律制度为主,但是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些法律制度,是需要对相关的人文、社会等背景进行了解。
这又需要我们向有深厚的历史知识积淀和较高的古文功底的老师请教,分析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知识,使我们对法制史的把握更为清晰和准确。
中国法制史心得1500字(5篇)
中国法制史心得1500字(5篇)关于中国法制史心得,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我国是一个法制史上的法治国家。
在法治中国的国家,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发展,都是与法律有关。
而法律的实质是法制,而法律实际上就是国家与法律有着一个法律的保障。
中国法制史心得(范文):1我国是一个法制史上的法治国家。
在法治中国的国家,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发展,都是与法律有关。
而法律的实质是法制,而法律实际上就是国家与法律有着一个法律的保障。
《中国法治》中的“中国法治”的实质是法律。
中华民族法律是中国的权力,是的利益所在。
法律的实现,最终实现的就是法律实现。
法治的实现有三个层次:一是实现法律权威,二是实现法律规范。
实现法律实现的最大目的是实现法律效力的增强。
实现法治的实现是建设和保持我国国家的法律尊严的战略目标的需要,实现法律的实现就是为实现法律规范的提供法律保障。
实现法律的实现要依靠法律。
《中国法治》中的“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是中国法律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律是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国家法律的基本体现,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中的法律地位。
法律实现不仅要依靠法律的规范,而且还要实现国家法律的规范。
《中国法治》中的“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则对我国法治建设有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中国法治建设的一大特征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
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
法律实践证明,实施好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为实现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各项法律制度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这也是我们国家法律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构,法律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法律的保障。
中国法制史心得(范文):2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及其他法律法规,使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法律规定了法律的行为准则,不允许任何行为的偏差。
这次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国法制史,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对法律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以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提高,现将我的学习体会与法律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个法律人,一个法律工。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法制史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法制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秦、汉时期,从那时起,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对法律的探索和构建。
通过学习中国法
制史,我了解到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法制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其中包括了礼法制度、刑法制度、官制等。
封建
社会中的法制包括了人民的权力和义务,规范了社会的行为和关系。
它不仅仅是一种
法律制度,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体现。
古代法制反映了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人际关系,
以及尊重和保护权利和权力的原则。
学习中国法制史也让我认识到,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历史上,中国的法制在
不同的朝代有过不同的变革和发展,但总体来说,法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古代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地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法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对法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另外,学习中国法制史让我认识到,法制建设需要关注社会的实际情况。
古代的法制
是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需要。
同样,现代
法制建设也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能脱离实际去制定法律。
只有符合
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利益。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法制史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法制建设需要关
注社会的实际情况。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制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
教训,为现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1000字(2)
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1000字(2)学习中国法制史有感篇二中国法制史的进程反应出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通过对法制史的学习联想现在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出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的产生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水平。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曾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开始的,而国家的萌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他通过暴力夺得政权后,我国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标志就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而法律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习惯渐渐无力调整和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便产生了。
夏朝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但法律多不成形,夏朝的奴隶主用神权法对奴隶进行欺骗。
商朝全部继承了神权法思想,并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的审判通过占卜求神问天,在一定的程度上说占卜的官吏拥有了一定的司法权。
而到了西周,其政治制度(2) 更加完善,西周是宗法奴隶制国家,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的政权与宗族权利融为一体,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网络,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春秋时期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首次出现了成文法,成文法的出现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为叔向责难提供了依据,其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所起的作用。
商鞅变法又是我国法制史进程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主要内容是: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④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对中国法制史有了一个新的全面认识。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
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啊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点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基本规律。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
因此,历代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完善法制,目的是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应当从中审视自己,找出不足,对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法制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深入学习的。
纵向方面,自原始社会默契,开始有了法律萌芽,到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以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类型法律制度。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是与国家同时出现的。
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应当是在夏朝出现了军队、警察、监狱和法庭。
所以说,最初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或集团出于同志的需要,便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制定各种法规,通过国家政权强制和要求人们遵守,维护统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和人们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横向的方面主要是学习了每个历史时期国家政权的法律制度,着重以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司法制度为主要学习对象。
篇2作为全国法学学科本科生十四门必修课之一,中国法制史的地位十分重要。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中国历代法律中的一切有益的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制。
二、有利于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的认识,增强自觉遵守法纪的观念。
三、有利于了解部门法学的渊源,为学好部门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边缘科学,它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
在学习的方法上,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
关于学习中国法制史课程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
关于学习中国法制史课程心得体会中国法制史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以下店铺为你带来关于学习中国法制史课程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学习中国法制史课程心得体会篇1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的内容丰富、材料浩繁,给大家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运用恰当的方法或者称之为技巧,将难转化为易。
在此,向大家提供六种学习方法。
(一)掌握中国法制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了解中国历法制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便于掌握我国法制发展的脉络,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类型法律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以及其阶级本质。
中国法制史大致分四个历史阶段。
从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时期都属于奴隶制法制。
到战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自从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直到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经过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一时期各王朝所建立的法制都是封建法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不同类型的法制。
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开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制。
(二)掌握法律制度本身的连续性和因革关系法律产生以后,有它自身的发展历史,这种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基础的变革与发展、敌对阶级的矛盾与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与斗争,都会引起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
但是在同一经济基础上的法律变化,并不影响其阶级本质,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内容和体例作些调整,使其更能符合新情况的需要。
因此每个王朝建立后,在进行新的立法时,总是在前朝原有的法律基础上,“有所损益”。
所谓“损”,就是去掉过失的;“益”,就是增加现时需要的新的内容。
内容的变化,也往往引起体例的变化。
从法律制度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法律制度正是由于历朝历代不断损益因革,随着统治者立法经验的积累,法制建设也不断成熟与完善。
以汉律前后的变化为例谈律典的因革演变关系。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1)中国法制史的进程反应出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通过对法制史的学习联想现在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出法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的产生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法律也一直延续至今,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水平。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曾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开始的,而国家的萌芽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启”是这个国家的开创者,从他通过暴力夺得政权后,我国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标志就是建立了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
而法律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习惯渐渐无力调整和对抗性的阶级矛盾,体现奴隶主阶级利益、由国家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的法律便产生了。
夏朝建立了国家制定了法律但法律多不成形,夏朝的奴隶主用神权法对奴隶进行欺骗。
商朝全部继承了神权法思想,并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的审判通过占卜求神问天,在一定的程度上说占卜的官吏拥有了一定的司法权。
而到了西周,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西周是宗法奴隶制国家,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的政权与宗族权利融为一体,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网络,有力的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春秋时期打破了古代传统秘密法的状态,首次出现了成文法,成文法的出现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为叔向责难提供了依据,其次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所起的作用。
商鞅变法又是我国法制史进程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主要内容是: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④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浅谈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通用6篇)
浅谈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通用6篇)浅谈学习中国法制史篇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讲述的内容虽然是过去的、古代的,与今天的部门法或现在的现行法律的确相差很远,有一点需要我们稍做思考:我们今天的法律从何而来,它的历史渊源又是什么?现今的法制建设是否受到历史的影响,受到影响大还是小?也许很多同学都会说,现今的很多习惯、思想、行为都是古代的或者说都受传统深刻的影响,我们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的一些东西。
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我们面对今天的社会发现很多的问题,要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肯定要排除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很多来自于传统习惯,要排除他们,我们肯定要回头看一看它存在的根源。
探其之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首先一定要怀着开放的心情去接受这门课程。
如果你把你的心紧闭,根本不容这门课程的话,肯定学不好。
如果你把心打开去容纳它,不管有用没用、好学还是不好学,你去接纳它,我想它会成为你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第二就是要将中国的历史的发展脉络分清楚。
中国历史有它发展的规律性,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历史发展规律。
第三点方法是掌握每一个人类社会的法律制度的特点,知道它所包含的朝代有哪些。
第四个学习方法就是要了解各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历史地位。
比如说,要知道第一个奴隶制社会是夏朝,它是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
第五个学习方法是要求我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还是比较好用的。
这个对比的对象可以是不同朝代的法律制度,可以是古今的对比,也可以是中外的对比。
它的对比的对象(范围)是比较大的,这样对比起来我想大家学习起来相对来说印象会非常深第六个学习方法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思考一些问题,要讨论一些问题,要交流一些问题。
比如说学完这门课程之后,你应该思考中国的法制建设应该如何走?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不是真的很难能可贵?我们如何面对今天所出现的一些不好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浅谈学习中国法制史心得体会篇2近二十年来,法制史界一批新秀成长成熟,他们的著作体现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达到了新的水平,是法律史进一步发展的希望所在下面谈谈我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几点看法:一、法制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
中国法制史学习心得通过本人认真地学习中国法制史的全部课程,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也就是说,中国法制史课程讲述的是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时,更让我认识到学好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为学好其他部门法打下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
每一个部门法学都有各自的历史源流,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只了解现行的各部门法学,而不知其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学习中国法制史,就是要为学好其他部门法学打下历史知识的基础。
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从而有利于加深对一些抽象法学命题的理解。
同时,对我们研究现行法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开阔思路,得到启迪。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了解中国的法律文化。
通过中国法制史学习,使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法律对人民所规定的权利是不同。
如不管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都不能当家作主,在法律面前也不能人人平等的,有些人还享有特权,比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不是权利主体,而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是会说话的工具,法律允许奴隶主可以将他们随意买卖、赠予。
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强调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权主义,人民是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人民大众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
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可以从中受到教育,了解爱国与守法是统一的,从而增强自觉遵守法律的观念。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利于为我们提供以资借鉴的法制历史资源。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法律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法学遗产非常丰富。
这些遗产有许多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完善现行法制可资借鉴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同时,通过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也可以让我们除去一些糟粕,避免今后在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中国法制史读后感
中国法制史读后感中国法制史是一部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发展演变为主线的历史著作,通过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司法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展现了中国法制史的宏大历史画卷。
在中国法制史这部著作中,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先秦至清末民初的中国法律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和发展规律,展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中国法制史中的内容既有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描述,也有对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探讨,从中我了解到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渊源和演变,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的学习,我不仅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中国法制史的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法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中国法制史,我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中国古代法制史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法制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全面展现和深入分析,展示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和发展,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愿我们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法制史,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精神,为法制的发展和法治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周、春秋、战国的法律
(一)西周的法制思想及其影响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是西周统治者在夏商时代“天命天罚”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夏商的统治者就号称是“受命于天”,对不服从自己统治的行为进行讨伐。
西周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要为自己的统治找出合理合法的依据,所以就说“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的人,一旦统治者失了德,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的统治者就会取而代之。
这就是“以德配天”。
有德的统治者还必须“明德慎罚”,就是首先要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百姓臣服,实在不行再适用刑罚,用刑时要宽缓、谨慎,不要一味地严刑峻罚。
这个思想对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有深刻影响。
汉代中期以后,逐渐发展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二)礼刑关系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法律渊源,是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的总称。
(宗法是以父系家族为中心、以血缘远近来区别亲疏的一种规则)。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的仪式。
在奴隶制社会发展为一套礼制。
礼有两层含义。
一是抽象的原则精神,可以归纳为“亲亲”和“尊尊”。
即亲其亲者,尊其尊者。
二是具体的礼仪规则,各个朝代有不同的规定,西周时期表现为“五礼”,即五个方面的礼仪规则:吉(祭祀)、凶(丧葬)、军(行军打仗)、宾(待客)、嘉(冠婚)。
礼和刑相辅相成。
出礼则入刑。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三)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
契约:西周的买卖契约称“质剂”,写在简牍上,买卖奴隶、牛马等使用较长的契券,叫“质”,买卖兵器、珍异之物使用较短的契券,叫“剂”。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傅别”,“傅”是把双方的权利义务写在简牍上,“别”是在简牍中间写一个“中”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
这表明古人已经注意到契约的严肃性。
婚姻:“六礼”是缔结婚姻必须经过的六个程序,“七出”是解除婚姻的条件,“三不去”是对夫家休妻的限制。
(四)成文法的公布
中国奴隶制时期的法律基本上是不公开的,不成文的。
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社会早期立法法制发展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中国古代统治者追求法律神秘主义,所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方便自己的统治。
到了春秋时期,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是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政治、经济、社会体制都在变化,另一方面是原有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工具,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春秋中期以后,一些诸侯国开始制定和公布成文法。
第一次是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权力的鼎上,史称“铸刑书”。
第二次是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将晋国的刑书铸在鼎上,史称“铸刑鼎”。
(五)《法经》与商鞅变法
《法经》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
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
共六篇:盗法,
是关于侵犯他人财产的处罚规定;贼法,是关于破坏统治秩序的处罚规定;网法,又称囚法,是关于关押罪犯的规定;捕法,是关于逮捕罪犯的规定;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犯罪的处罚规定,主要是六禁;具法,是定罪量刑中从重从轻原则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总则。
《法经》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地位很高,不仅因为它是第一部系统法典,还因为它的篇目基本上为秦汉律所继承,其内容也为后世法律继承与发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政治法制改革。
这次变法在法制史上影响最大的内容包括:一是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划一性,要求法律象音律一样均衡划一;二是“以法治国”和“轻罪重刑”,以法治国是相对于儒家的礼治而言的,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是法,而不是礼或者德。
而法家的所谓法就是刑,而且是重刑,即使对轻微的犯罪也用重刑,所谓“以刑去刑”。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