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600字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一)今天,我又再次重温了这部电影——《金陵十三钗》。
1937男,日军侵占着中国南京,千万条生命死于日军手里,这就是当时的南京大屠杀。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群刚从日军手里逃出来的女学生来到了教堂,和她们一起来的还有为神父遗体化妆的美国人约翰·米勒,这时还有十四个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最后为了保护那群女学生,她们梳妆打扮去了日军营地唱歌。
看完了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墨,这个风尘女子,在最危险的时刻,她勇敢的站了出来,她忘记了她的职业,她忘了她的安危,她忘了她的生死,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在女学生们准备集体自杀的时候,她立刻阻止了她们,同另外十三名女子替女学生们去了日军营地。
或许有人说,去日军营地不是送死吗?对,她们就像是去送死。
可是为了女学生们的生命,为了新一代的希望,她们也是在所不辞。
南京大屠杀可想而知,战火硝烟,血洒战场,在那个多彩大窗户的教室里,在那个古钟声声的教室里,见证了她们的勇气,她们是英雄!当我来到了南京,历史的悲愤好像都涌上心头,当导游与我们讲起《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时,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画面中,十三个女子毅然坐上了车,开向了不归路。
回到今天,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在这一刻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
在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心中就像被沸腾着的热血填满,我们不会忘记大屠杀那一年,1937年;更不会忘记今天属于我们的荣耀。
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永远记住辉煌的这一年,此刻让我们尽情绽放!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二)张艺谋2011年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我2019年才观看。
很早之前就听朋友们说起过这个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好评,但是只要我想起是南京大屠杀这一题材时就心生胆怯,不敢观看。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金陵十三钗》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怀着一丝不安走进电影院只为看一场名为金陵十三钗的电影,看看张导演的大制作,在脑海再重复一遍日军侵略南京的悲痛影像,我们要记得些什么,要做些什么,感慨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啊。
一种沉重的素材,虽然历史已经远去,可是当你看见被复活的历史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时,心情是悲衰的。
虽然短短的两个钟,却是浓缩时间来表现出当年日军的残暴冷血,是如何对待国民,正所谓杀烧抢奸样样齐,看得心是怦怦的紧张,在每一个镜头下,多么害怕又会死掉一个人,不管出于剧情的安排还是在当年日军侵略的时候,死一个人在侵略者的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他们要做的是扫平,霸占他国的国土和国民,在用高科技的军备里,侵占一个国家不仅是土地的占有,还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此时南京城里的一切只能是肉板上的肉等待的是任人宰割,当时的国军又去了哪里呢?国需要有人保护,家亦是需要有人保护,当进入视野的一群学生面临危险时,这就俨然成了一个家,保护他们的人竟然是一群女子——秦淮河歌妓,她们无力抡大刀不会发射枪,但是她们却是用生命去守护一个小家,人与人之间的命都是可贵的,没有人会说自己不怕死,在特定的时间里上升的责任感不是因为一个人要为国家牺牲,在她们看来只是用生命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
坐在舒服的凳子看坦克隆隆的前进,机关枪不停的扫射,眼泪不停的流,虽然编剧只是用了严歌苓说的“只有一点儿南京大屠杀里的影子”,可影子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在教育我们青年的一代勿忘国耻。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电影《金陵十三钗》并没有披上爱国主义的简陋外衣。
电影《金陵十三钗》从头至尾奏响的无疑是一支有关善(正义)恶(邪恶)搏斗的人性之歌,它采取的叙述背景是令中国人不堪回首的南京大屠杀,不过是客观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疼痛,难道因为此一重大历史事件后来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就让客观呈现这一历史疼痛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简单轻易地打上爱国主义的烙印?据笔者掌握的史料,可以说,电影《金陵十三钗》所揭露的日军暴行全都有史可查,包括豆蔻和香兰的死亡方式,没有丝毫捏造或夸张。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一《金陵十三钗》经创作团队数年经心打磨,但也并非无瑕疵可言。
约翰对玉墨的一见钟情与追求似可理解,但玉墨的回应——与其床第之欢便有些过分。
当然这里会有玉墨对约翰的感激,也会因为玉墨的妓女出身,但毕竟是明天就要以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去面对凶残的日军。
于是,这床第之欢无疑消解了此前与此后的庄严与惨烈。
体现人性不假,却有泛滥之嫌。
影片的结局过于虚幻与浪漫,将始终的悲惨气氛一下子转换成诗意的画面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笔者以为,结局如果将赴会妓女们惨烈的抗争场面呈现出来,并且跟约翰带领学生们逃离的画面交替进行,以进一步增强影片的悲剧效果,突显她们赴死的价值与意义。
影片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翻译能将既多又重的修车工具轻松地带进教堂,约翰又在日军严密监视的院子里将一辆废弃的卡车修好,这样的细节处理只能说是懒汉的办法,破坏了影片整体上的严谨。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二故事发生在南京,谢朓的《入朝曲》是写过南京的,他啊,看到的是炫彩繁华的南京,眼帘里的南京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如此美景,如此繁华。
南京自古便是极美的,斜阳巷口,桥边野草,便是柳永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胜不出金陵几分。
六朝古都的金陵自古是文人骚客的必经之地,金陵自古繁华,流淌在诗人的笔下,向后人静静诉说着时间的痕迹。
诗人笔下的金陵啊,除了美好还有淡淡的悲伤和凄美。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词句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异曲同工的,想来,这便是人们对于秦淮河岸边的女人们的映像。
电影《金陵十三钗》里便有这一句台词,想来这些秦淮河岸的女人也是不喜欢这千古骂名的。
也是在南京,又是在南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凇沪会战,期间国军投入重兵,但是依然没有守住上海和南京,退回重庆大西南。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攻陷南京后的六个星期里,日军在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通用4篇)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通用4篇)金陵十三钗篇1现在的时间接近明日了,我第一次觉得今天与明天那么的接近,相差只有一秒或者一秒都不到,深夜的寂静使我很想描述一下我周围的场景,我独自坐在电脑桌前,背后是我床前的小灯,发出暗暗的暖的光泽,从一个点晕染开来,在我的身旁定住。
这是屋子里的一半温暖又暗沉的格调。
而我的左肩,洋洋洒洒的则是半夜的清冷的月光,毫不留情的穿透窗帘,冰冰的掷在地上。
这两种格调互相挣扎,又默默的调和着,在这个时分总是显得格外的寂寞。
这样寂寞的时刻,总使我想起,《金陵十三钗》中的别样风情的赵玉墨。
我觉得晚上在一个人的屋子里,读这本小说,是一件有点恐怖的事。
描写的逼真的战争中的废墟、硝烟好像就在眼前,无数人的悲惨哭声好像就在耳边,一个个没有挣扎也不能挣扎的生命好像就刚刚失去的力量。
一次次的翻动书页,即使我已经知道结局还是不希望结局像原定的情节一般上演,刺刀和炮弹不停轰炸这个只剩空壳的南京城,只有里纠葛的情感的藤蔓还在尘土中掩人耳目的生长着。
尽管我劝说自己这只是一本小说,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我的潜意识仍旧愿意相信姨妈孟书娟陈述是真的,不乐意见到生命悲惨的结局,却希望战争之花的辉煌是真实的。
我是一个纠结的读者,这也是一个纠结的故事。
几条情感的线索秘密的,紧凑的编织着威尔逊堂的历史。
我是欣赏赵玉墨的,她外而知书达理,又不使张扬和风情。
最重要的,在这16个女学生的小纠葛和争吵中,赵玉墨的识大体就显得特别的突出了。
她随身带着一把精巧的小剪刀,当日本人在地窖上打转是她紧紧地握着这把代表着她最后的小剪刀;当戴涛应声倒地的时候,她的心里发出一丝一丝的悲痛蔓延了每一丝凌乱的发梢,教父做完后她默默的留在了坟墓之前,用她能装下许多人的心,做一个痴情的女子;当她利用法比*阿多那多时,真诚而有,却依旧把身世讲的那么动人,那么让人怜惜,使法比不断联想20多年前那场不存在的错过。
小说的好处就是它能够不省篇幅的细致的描写,这和电影的出入还是很大的,人物的关系更加复杂,情节也更加复杂,历史感就越发的显得浓厚了,重要的是这样的有缺点的赵玉墨更加丰满了,整容后的赵玉墨也更加耐人寻味了。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观《金陵十三钗》有感(精选5篇)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金陵十三钗》有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观《金陵十三钗》有感篇1《金陵十三钗》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电影。
银幕上的场景触动着我的视觉神经,自己仿佛也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极度的炼狱中。
沉沦的南京依旧充斥着热血,因有勇士与他存在继续与日本军做着殊死搏斗,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不惜冲在死亡的前线保护教堂的女学生的中国士兵而感动,因他们的痛而痛;为日本军队在南京到处搜抓女学生,对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躏、残杀而而激愤;为那些逃命的沦落风尘的女子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代替女学生的去参加日本军队所谓的庆功宴而对他们激赏,同时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彻骨的辛酸和深深的无奈。
电影院中的我只能静静地坐着,默默强忍着想哭的冲动,整颗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和苦涩。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复,想哭却不知为了什么,可能是为了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士而哭,可能是为了那些惨遭日本军队杀害和蹂躏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为了中国大陆上曾有过这么深深地炼狱,同时也为中国的统治腐败而哭,为统治者的无知而哭,为日本侵略军的愚忠而哭,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的基础,那是何等的悲哀啊!最终电影并没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的女人结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学生最终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顺利逃离了南京,些女人或许是活着出来了,或许是被那些日本军给残杀了,相比前者而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宁愿相信前者。
伟大的祖国孕育了我们,但是一场炮火轰击了我们的国门,伟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迹。
中国人民拿起了我们的武器,和他们进行了战斗,可是,那些自以为是勤劳、勇敢的官僚们却一味的退缩,才造成南京的悲剧!如果当时每个中国人民都敢于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对抗我们的敌人,那么中国也就不会被摧残到如此境地。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1看了金陵十三钗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壮、愤怒、特憋屈!看完后,我太气愤了,真实的反应了战争背后的罪恶!犹记那句:“小妹妹你把钱收好姐姐还要拿这钱赎身呢”我便泪流满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14个女人拎着包风情万种的走进教堂的场景有一句话真的好“现在的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谅当时的侵略者”。
铭记国耻,吾辈自强!我们很幸运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来的江山,哪有什么资格抱怨这个那个,珍惜生活,珍惜当下。
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
我是一个动漫爱好者,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动漫大国,小时候我就接触到了日本动漫,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动漫的时候总会说我几句“这有什么好看的嘛?”那会儿我只当他老了,不懂我们小孩子的乐趣,虽然之后我爸爸也会和我说南京大屠杀时日本有多么讨厌,但那会儿我还什么都不懂,也没了解过关于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敌国。
不过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日本残酷的作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在我看动漫时会叹气,虽说有句话是“现在的日本和那时候不一样了,日本后辈的人也是无辜的”但我们也确实没资格代替死难的中国先辈原谅日本。
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卑微、无奈、无助,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
她们是最没有能力反抗的群体,也是最无助的,特别是那个女主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特别震撼,为了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希望永远没有战争。
一个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为的只是保护那一点点希望。
这希望不仅是那些女学生,那些已经死去的士兵,即将死去的女人和即将死去的男人,他们本应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我们不配评价那些死去的人们,因为我们、父辈、或者祖父辈都只是他们眼中需要他们去死才能保护的孩子。
电影里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给了女学生,现实中三十万白骨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这电影不是为了让我们延续仇恨,也不是让我们去原谅,更不是让我们去讨论剧中人谁应死该活。
关于《金陵十三钗》观后感5篇
关于《金陵十三钗》观后感5篇《金陵十三钗》上映的第二天晚上,一个人去影院看了老谋子谋划了四年、投资6亿人民币、准备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奖的这部片子。
片子拍得壮丽、凄美、动人。
《金陵十三钗》不像类似题材的战争片那么的场面宏大,它仅围绕一个点、一个故事情节展开铺叙。
凄美悲壮的故事情节、主人翁精湛的演技、逼真的现场特效,成就了这部影片。
2小时20分钟的片子,惊心动魄的情节一环扣一环,让观众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带进了那个年代,感同身受着他们的遭遇,呼吸着他们的呼吸,为他们的命运祈祷着。
以玉墨为首的13个女人演活了唐诗宋词中描绘的秦淮河畔青一楼女子的音容笑貌,她们的一颦一笑都带着那个年代的胭脂的味道。
可是,正是这样一群最卑微的女人,在生与死、勇敢和懦弱面前,她们决然的选择了舍生取义,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她们用生命捍卫了尊严,她们用生命给了自己一个华丽的蜕变。
影片中,主人翁约翰从一个市井的殡葬师转变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神父”,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肤色人一性一中隐藏着的善与美,他在影片中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这也启示着人类,大爱才是正道。
任何一部影片都会众说纷纭,《金陵十三钗》如是。
我认为,即便这部影片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它的故事情节能打动观众的内心,能让观众与导演所要表达的“珍爱和平生活”的主题产生共鸣,即是成功。
李教官的爱国,有勇有谋,妓女的舍己为人,殡葬师的正直勇敢,是人性中最温暖的力量,遵循内心的需求。
老实说,我的写作功底十分欠缺,既没有系统的写作知识和训练,又没有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名著读得也不是烂熟,郁闷的是我很喜欢这个活儿,然而,就因为这个喜欢,使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说别的,拿我眼下谋生的工作来说,如果不是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我想我决不会在单位从事宣传工作长达十年之久。
我可能会做行政工作混个一官半职,当然,我也可能会下海经商,或者办公司、开商店。
凭我的聪明才智不能捞个一官半职也能改善生活条件,不至于蜗居在采光极差的破房子里;不至于骑自行车上下班,还美其名曰为了锻炼身体;不至于与菜贩子讨价还价耽误时间;不至于为买一件衣服跑断腿,还说什么购物的秘诀是货比三家;不至于让宝贝儿子上不了名校;不至于与达官贵人交不上朋友;更不至于整天看妻子眼色听妻子唠叨,那一幅窝囊相啊,好象被妻子捉奸在床似的难看与惶恐。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体会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体会《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一故事发生在1937年,南京沦陷被日军侵占,只有一座教堂暂时未被占领,十三个女学生冒着战火,冲进了这座教堂。
还有一队受创严重的军人,十四个逃亡的秦淮河妓女(其中有两个妓女在逃亡过程中被日军奸淫致死,死状极其悲惨),一个美国人约翰,他们先后进入了这最后未被发现的教堂。
就在日本人即将发现几名女学生时,已是自身难保的中国军人开枪打死了骚扰女学生的日本军官,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成功救下几名学生,自己却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最后一名军人亦在杀敌几个小分队后与敌人一辆装甲车同归于尽。
舍身取义,成就大业,这就是我们的军人!可敬可亲的亲人!“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它不仅代表着一座城池被破坏得只剩残垣断壁,还代表着当年南京被屠杀的三十万同胞的生命!国耻不可忘!而如今,虽然那段历史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段历史,中国今日之富强是从昔日被弹丸之国的打压磨练出来的,中国明日之辉煌必定由我们来成就!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对妓女的看法从来就不是友善的,她们是贪恋钱财而又无情无义的代名词,但她们也是迫不得已才会选择这种赖以为生的并不光鲜的职业,在教堂里的那十二个秦淮河妓女与十几名女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是经历社会百态、庸俗、人性丑恶的妓女;一边是未经人事、纯洁无暇的女学生。
但是戏剧性的是在面对日本人要求的“表演”时,女学生却表现得六神无主、甚至胆小退缩,而那群所谓的秦淮河妓女们,却在女学生们将要跳楼自杀的时候把她们劝了下来,并承诺代替她们去演出生命最后一章。
妓女们的机智、善良、勇敢的形象随即凸显出来。
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引起我们的思考,到底人的善恶是由什么来评定的呢????同时,男扮女装与妓女们一同去充当替身的还有教堂里的男孩乔治,他的年纪跟女学生们一般大,同样的勇敢善良,为了营救女学生们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片中不乏出现一些中国同胞被日军凌辱的场面,每观及此,身为中国人,却只能握紧拳头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国家富强起来,不让祖国再受外侮之辱!爱国从来就是一个不会过时的主题,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看到那一幕幕悲壮的画面,时常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心得5篇600字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不得不说是张艺谋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泪下的经典战争史诗电影.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他们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
有些妇女被日军强奸了好几次,往往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
除此之外,日军还强迫乱伦行为。
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
……屠杀、强暴、爆炸、尸体……历史很多时候都比文学更加重口味,而电影作为文学的一种直白表述方式,无法将历史的真实美化或者涂改,1937年12月13日,当日本占领军进入南京那一刻起,就注定这段历史画面必定是“血腥”、“残忍”、和“少儿不宜”的,联想到最近东南亚诸国以此起彼伏、你追我赶的精神争相以凌辱中国为乐,我们就明白重现这段历史到底有着多么深重的现实意义,弱国,不仅仅无外交,甚至也没有起码的为人的权利,在战争面前,很多时候,女性无论是从事特种行业的还是从事衣衫光鲜行业的,对于征服者而言,都是待宰的羔羊,她们的命运无疑将没有任何差别……其实初看这部电影时,我很容易想到的同类型影片是《南京大屠杀》或《辛德勒名单》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却很愿意将这部《金陵十三钗》与《苏菲的选择》进行比较,在很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很多时候人们都被迫做出某些非人道的选择“两个只能活一个,选哪个???”从普世主义价值观出发,其实哪种选择都是“错误”,妓女和女学生,其实就如同《唐山大地震》中内疚的母亲的选择一样,哪一个都不应该牺牲,但是很多时候,总是要做出一个看似“损失相对较轻”的选择……最后,那十二位风尘女子和那个名字性格都非常模糊却在生死关头深明大义的教会收养孤儿的献身就已经具备了非常崇高的意义,但是电影真的进步了,我们没有看到整齐划一的八女投江,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懦弱和纠结,那位在最后一刻想退出的女人,我们也无权去指责她的不够高尚和善始善终,毕竟,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那些忽悠别人“为神圣事业献身”的所谓价值观本身就很龌龊和自私,所以,很高兴,中国电影的一点点细微的进步就意味着世界电影的一次飞跃,毕竟,这是影响十四亿人的生动文学……最好的电影总是来源于历史而将历史升华,但是忠实于历史本身还是至关重要的,从这点上来看,《金陵十三钗》比起《南京!南京!!》之流高出何止一个段位,保卫南京的是当时国民革命军中央军的主力,因此基本上都是德式装备和服装,此外,对于日军强悍的战斗力在影片的开始也做了比较真实的渲染,步兵与坦克装甲部队的无缝配合,精准的射击技术,最为难得的是“鬼子”终于明白手榴弹并不是“特供”国军或者八路的,训练有素的战术反应和精准的瞄准射击和投弹操作,都是《步兵操典》所必须掌握的帝国军队士兵能力,而佟大为扮演的国军军官从反击到最后殉国都表现的真实残酷和可歌可泣……“一寸山河一寸血”当年的中国军队就是凭借“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的决绝走上淞沪、走上枣宜、走上沂口、走上台儿庄、走向长沙、走向昆仑关的……所以,这个片段的表现非常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方言、日语、英语的准确使用,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染力,我曾经看过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里面有大量对幸存者的采访口述,其中大量为南京话,还有部分苏北话……电影没有如以往主旋律抗战电影强调“中日世代友好”而刻意编造日本军人做活雷锋或者日本女人与中国男人的乱世情缘,电影中唯一相对有教养的日本军官长谷川,也并未违背他军人服从的天职,而其他士兵动辄杀人、打人、强暴妇女更是描写的真实残酷和血腥……去年的《拉贝日记》里虚构的张静初弟弟拿日军军官的手?杀敌救姐的案例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且不说日军的警觉性是否如此之差,且一个十几岁的未经过军事化训练的毛孩子知道怎么打开手?保险这点就基本判定情节的弱智可笑,在一个正在被屠城的地方,一个弱女子被流弹打死将是最体面的一种结局,《金陵十三钗》剧情非常压抑,却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了解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历史片段……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可歌可泣,在这部几乎除了男主演没有明星的“大制作”中,可以看到演员们的努力,电影中的每一个龙套都非常敬业和入戏的完成了所有表演,每一个妓女都活灵活现,跃然画面……包括那个奄奄一息的国军童子军,好的电影就是你不一定记住了演员,但是一定记住了角色,最后所有的角色组成了一个完整震撼感人至深的故事,而讲好了这个故事,这个电影就成功了……最后,我默哀一分钟为那些死于1937年的同胞们,希望,你们的死可以唤醒这个麻木的民族,并且在未来的某一天真正觉醒……最后,我希望身边的朋友都去看这部电影,因为,我们必须真实的感受这段国耻,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影响……最后,我想说,感谢张艺谋老师,感谢严歌苓老师,感谢《金陵十三钗》剧组的每一个人,经典由你们之中产生……历史无数次教育我们,对邪恶的纵容就是对正义的背叛,中日友好这个童话,只有等到中国真正强大,日本真正为其罪恶赎罪的那一天,才会开始……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一部非常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7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7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1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
这里的楼歪歪斜斜只剩框架,这里的街巷尘土飞扬尸横遍野,这里的空气充满着硝烟与血腥,流弹穿梭在烟尘之中。
这里还有一座教堂,一群正值青春的女孩子,一个洋人神父。
还有,一群秦淮河的女人。
她们身负骂名,被世人唾弃,却为了女学生们挺身而出。
我想起豆蔻为了小男孩蒲生冒死回去取琴弦,甚至临死前手中还紧紧握着琵琶弦,想起豆蔻对蒲生纯纯的疼爱,想起这些秦淮河的女人们心底的善良,也痛心于豆蔻被侵略者用刺刀留下的触目惊心的伤痕。
长谷川大佐用不带一丝怜悯的口吻要求女孩子们去为他们的庆祝会助兴唱歌,而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绝不仅仅是唱歌,女孩子们的宁死不屈让让我担心。
南京城已经尸横遍野,这些正值花季的女孩子不害怕吗?“我们替你们去。
世人说我们无情,姐妹们就做些有情有义的事,来改改这千古骂名。
”这是秦淮河的女人说出的话,也是这部电影中最让我震撼和难忘的话。
送死前夜,她们还是笑着。
在身上藏着镜子做成的小刀,笑着说能赚鬼子一个眼珠子。
剪去曾经打着卷的漂亮头发,和一个守护着女孩子们的神父养子陈乔治,来到了鬼子的庆功会。
电影《金陵十三钗》并没有交代结局,但这也足够了。
这群秦淮河的女人如此美丽,令人仰视。
南京的硝烟还在飘荡,盘旋在南京的上空,盘旋在我们的史书中,飘荡在我们的心中,永不消散。
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和平世界,是革命烈士的肉躯和鲜血,也是卑微的秦淮河女人的肉躯和鲜血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建造出的。
赴死前,十二个女人展示着她们的风采,唱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不屈。
“秦淮缓缓流啊,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啊。
”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她们还要吃要喝,嬉笑耍闹,卖弄风情。
但她们的喧嚣透着生命活力,她们的调笑混杂着人性温暖。
她们卑贱,却拯救了十二的女孩的生命。
她们用自己薄弱的力量,为和平垒起一道墙。
20年的西安,电影《金陵十三钗》让我明白了中华民族为什么屹立五千年不倒。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纪伯伦的《先知》里面有段话:“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
”最近看了《金陵十三钗》,收获很大,我也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一部电影,一段时光,就是一段人生经历,里面有很多元素,战争,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爱。
先说电影里面的父亲,被女儿冤枉是汉奸,但是血缘关系的爱,就是这样,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让子女能活的更好,父爱,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
关于弹钢琴的日本军官,从他的眼神和音乐里面可以看到他有多么的厌倦战争,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童年的那种幸福快乐。
但是自己却又身不由己,因为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扮演了很多个角色,他是一个军人,只能服从,即使是错误的,除非他能为了真理抛弃尊严甚至生命。
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有多少人被生活绑架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关于陈乔治,我认为他是演的最好的,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到的最多,可以说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
他没有逃离教堂,他一直在保护女学生,他一直在尽忠职守,他一直很听神父的话,他是为了信仰而活的。
他用“you can!you can!”的期待,让一个贪财贪酒贪色的人,变成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的新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亲人,朋友,都是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无私,我想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关于李教官,我觉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护自己的下属,保护女学生,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可能觉得后者更弱小,后者更有希望。
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死也要一起死。
关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从小经历波折,职业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这部分人在关键时候最能挺身而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价值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体现。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6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6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金陵十三钗》经创作团队数年经心打磨,但也并非无瑕疵可言。
约翰对玉墨的一见钟情与追求似可理解,但玉墨的回应——与其床第之欢便有些过分。
当然这里会有玉墨对约翰的感激,也会因为玉墨的妓女出身,但毕竟是明天就要以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去面对凶残的日军。
于是,这床第之欢无疑消解了此前与此后的庄严与惨烈。
体现人性不假,却有泛滥之嫌。
影片的结局过于虚幻与浪漫,将始终的悲惨气氛一下子转换成诗意的画面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笔者以为,结局如果将赴会妓女们惨烈的抗争场面呈现出来,并且跟约翰带领学生们逃离的画面交替进行,以进一步增强影片的悲剧效果,突显她们赴死的价值与意义。
影片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翻译能将既多又重的修车工具轻松地带进教堂,约翰又在日军严密监视的院子里将一辆废弃的卡车修好,这样的细节处理只能说是懒汉的办法,破坏了影片整体上的严谨。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刚给自己博客取名字的时候觉得很可笑,记得小时候,老师每次在观影后都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那时候的我们总是憋了半天劲才写出一篇完成任务。
现在呢,别人不说,我们也会自觉得写点了,真是进步啦每次老谋子的电影总是能引起轩然大波。
我本人也十分欣赏张导的才华。
他每次的电影总是在芸芸众生中追求独特,唯美而独一无二的布景,与众不同的演员,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细节的完美,我觉得这是许多华语电影所缺少的。
在这个以票房论输赢的年代,许多电影已经为了盲目追求票房数字的上涨丧失了作为电影人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标准。
而我觉得张艺谋是这个年代导演中的例外。
他拍每一步电影,总是力求最好,不论是挑演员,选剧本,还是场景的布置。
他对艺术是一种热爱,至于票房,就是他无心插柳的事情了。
自从金陵首映以来,好评就不断,特别是一些我认为有极高判断水准的人,都认为此片必火,倪妮所扮演的玉墨也深入人心。
实在抵挡不了这样的诱惑,今天也特地去电影院看了一回。
可能因为前期看了许多关于此片的报道,许多部分对于我来说已没有了新鲜感,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电影《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近年来一部史诗级的斗争巨作,这部影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被寄予厚望。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共享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 欢送大家参阅。
金陵十三钗观后心得感想范文1热播的金陵十三钗博得了影迷们的不少热忱, 在观看之后, 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整理一些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以供参考: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故事类似于回忆录, 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 我以为当贝尔扮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 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生如何抵抗小日本的剧情, 很缺憾, 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完毕了, 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一样在于贝尔, 正因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调, 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 就连渡边笃郎扮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
能够这么说吧, 我之因此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 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化人心, 第一次在中国拍戏, 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 真的没有令人悲观, 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 他能够瞬间变成一个放纵不羁的playboy令人捧腹, 也能够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 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 听到这名字确定是讲女生的。
十三个“女生”(电影其实是十四个), 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
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 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妩媚姿态, 这肯定是这个主角的招牌动作。
每个人都有精彩, 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 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 我都疑心她平常就是这个样貌。
虽说是青楼女子, 这些女生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许就是影片的亮点。
豆蔻为了给浦生谈好听的琵琶曲, 回到满目疮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 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 被残忍的刺死了;香兰仅仅为了美丽的玉耳环回到妓院无疑说明这个女生贪财倾慕虚荣的, 而在她只剩最终一口气的时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帮助豆蔻逃脱时, 她的和善倔强令人生敬。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作文精选5篇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作文精选5篇《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让国人永远记住那段血的教训和对战争的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经典《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作文一初看影片的名字,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主要与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有关。
其实电影中一共出现了14位风尘女子,其中两个中途被日本军人凌辱致死,场面特别凄惨。
《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而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金陵教会女学生、几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这里,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
然而这个教堂并不是永远安全的,铁蹄之下,他们都是俎上之肉,亡国之奴。
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这里,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
这一段电影情节也是相当惨烈,在日军对那些女学生实施兽行时,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以精准的枪法先后射杀了几个日本兵,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感动。
然而日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
这当然是一条不归路。
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集体自杀。
可最终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
这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
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妓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
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淫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美好、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5篇600字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5篇600字电影《金陵十三钗》并没有交代结局,但这也足够了。
这群秦淮河的女人如此美丽,令人仰视。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周末带着我的助理一起看了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心灵受到很大的撞击。
非常震撼的一部电影,有深度。
影片以一个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的小姑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南京的十二个妓女和一个小男娃代替十三个女学生去给日本人庆功的故事。
战争的场面很让人震撼,日本人在中国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行,鲜血淋漓的展现在每个人眼前。
我是四十岁的人,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全场的观众几乎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很多人不知道抗日战争的严酷,竟然还有男性观众发出笑声,这是多么无知的笑声!我感到中国教育的失败!年青的一代,他们太需要这种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了,他们一味的享受着今天的美好生活,不知道这样的美好生活是一代代的先人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看完了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思考,1。
我们一定要强国,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被外族入侵,才能让我们的老人儿童过上平安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要加紧工作,为自己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2。
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出现了,贝尔有一个普通人变成了神父,战争激发了他作为男人的正义感责任感,他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教堂里的女学生。
在所有人眼里很不屑的妓女,也真情流露,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小女学生。
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
3。
要在年轻人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在很多人只想享受,得到,不想着奉献,这样下去很可怕的。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前天,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朋友一起去看了时下最流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这部电影是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战乱,到处都是尸体,民众扶老携幼仓皇出逃。
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先进,损失惨重。
看到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残忍了,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简直惨无人道。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左右《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倒不如说是关于人性的电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左右,欢迎大家阅读!《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左右张艺谋,驰名中外的大导演,作为一名大导演,他的电影已经不需要大明星去宣传,他就是他的电一影的卖点。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一部宏大的战争史诗电影。
每一部电影都是褒贬不一的,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视觉眼光,不同的价值观立场等等。
但对于我,一个不研究电影拍摄技巧,处理手法,情节起伏的普通观众,只是单纯看电影、欣赏电影的普通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已经足以触动我的内心,让我感动,让我深思。
关于历史,关于人性,似乎永远不会有确确实实的真相,它总是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悟。
战争是那么的残酷,到处充斥着野蛮,人类建立的文明毫无立足之地,战败的一方,就像俎上鱼肉,战争中的生命脆弱得不比一朵野花,卑微得不如一颗尘土。
我该多么庆幸生活在一个安全和平的国家,在一个安全和平的时代。
战争会永无休止地一直存在,但至少,现在的我不需要去面对,那是常会被我们忽略的幸福。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
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一妓一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
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美好、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
学养、身份与境遇完全不同的两拨人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一群女人的贫嘴吵架成了矛盾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其中以女学生们阻止妓女使用她们的茅厕为代表。
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永远水火不容,她们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5篇600字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精选5篇600字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昨日一个人跑去看《金陵十三钗》,看的是上午场,正因时刻原因电影开场前10分钟进场,居然就我一个人,当然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观众,全场观众也但是10人。
看来以后工作日上午看电影是不错的选取,票价只有一半且人少,整场看下来一向都很安静。
张艺谋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导演,他的电影有个特点,色彩鲜艳,舍得砸钱,还有就是商业运作都很成功。
就这部电影而言,我觉得是值得走进电影院看的。
故事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杀,可能与小说不一样的是整个电影发生的时刻是从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南京城开始,一向到17日日军举行盛大入城式。
与其它同类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关注的只是几个小人物,天主教堂的女学生和青楼女子。
作为观众的我会很关心每一个人物,正因坐在电影院里有跟她们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
那不再只是死亡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完美生命被残酷戕害继而陨落的故事。
在教堂之内,妓女们还是会调情,说笑话,喝红酒,讲自己的身世,我会觉得跟她们很接近的感觉,因此当镜头拍到教堂以外的场景,我会有想逃走的冲动,如果是在家里看,估计我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让自己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再之后看吧。
无论如何,在电影院里跟着电影紧凑的节奏,更能好好地欣赏它,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音效都是杰作。
有一个个性让我感动的地方: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把伤得奄奄一息的娃娃兵送到教堂里,拜托妓女们照顾让他在温暖中走过最后的时刻,临走,他看到那些女学生在一个房间里唱圣歌,当音乐声响起,李教官留下的眼泪,让人想到战火硝烟弥漫的世间,也许想要获得心灵的平静是一种奢求。
那些如花朵一般的完美生命是李教官他们整队弟兄的性命换来的,就更显得珍重无比。
女主角的旗袍和化妆都是艺术,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是多国部队,都是行业精英。
我最喜爱女主角的镜头是她最后上卡车时候那莞尔一笑,有铅华洗净,真我毕现的感觉,太美了!还是很感谢导演,没有把暴行拍得太吓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600字
前天,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朋友一齐去看了时下最流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这部电影是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战乱,到处都是尸体,民众扶老携幼仓皇出逃。
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先进,损失惨重。
看到那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残忍了,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简直惨无人道。
镜头转向教堂内,管理这个教堂的是一个外国人,他细心地照顾着中国伤兵,这一幕与日本人的残暴行为是多么鲜明的比较啊。
同时藏在教堂里的还有十三个女学生和一群风尘女子。
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杀时,躲在一个草堆中的人发出了一些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原以为他们会把那几个人找出来,谁知,他们竟然用刺刀狠狠扎进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来的刺刀上已经染上了殷红的鲜血,我的心颤抖了一下。
虽然我早在历史书上了解到日本鬼子无恶不作,但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还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恶了。
而另一场戏,是日本军队到教堂搜查,女学生和风尘女子都在四处逃窜,当十四个风尘女子躲进地窖后,地窖里发生了一场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紧紧顶住,只有一个叫墨玉的,一向说着:“让学生进来。
”而当女学生逃到地窖口时,日本人也已追到门口,其中一位学生毅然决然地带着同学们离开了地窖,朝楼上逃去,这一刻,我看到了两种不一样的态度,一种是自私,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安危的态度,一种是无私的态度,处处为别人思考,反差真的很大。
我事后想了很多,其实这两种态度也就是此刻社会上存在的两种人啊,看来,无论是过去还是此刻,人心都是一样的,有善良就会有自私啊。
最后一段,是学生在唱歌时,日本人听了之后,要求她们去给日本军队唱歌。
这天深夜,几个女学生商量决定一齐跳楼自杀,决不为日本人唱歌。
我似乎感受到了她们那种宁死不屈的勇气,更是她们的中国情结让我感动。
就在她们准备一齐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现了,说愿意替她们去。
看到那里,我深深感动。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决定啊,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不也正是体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吗?最后,她们一齐带着“暗器”去了日本军队,而学生们安全离开了。
结局没有放出来,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看了之后,依然回味无穷。
最后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点,是对中国团结精神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