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概要
/keyan/zl/5.htm#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何克抗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阐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教学原则及结合学科的具体例子说明建构主义的典型的教学策略
阐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教学原则及结合学科的具体例子说明建构主义的典型的教学策略一、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
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
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多种学习理论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辨证地看待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每一种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模式都有其适 合的学习情境
如何具体操作建构主义的教学设 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新型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WebQuest MiniQuest 拾荒者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认知学徒 式、协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如何施 行、推广?(实施策略)
误区:
持技术本位观的住处技术整合,也就是教师“为 了技术而技术”或者“为了整合而整合”
在评价“整合课”时,一味或过多关注技术应用 的多寡和技术是否精美
人为割裂课程基础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培养之间的 内在联系
学科教师投入太多精力开发一次性的低水平的重 复课件,忽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忽视对网上大量开放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提出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模式
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并鼓励学习者自 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十分重视跨学科背景下的开放性、真实性、复 杂性、可视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并由此鼓励学 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 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 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 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 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 还有…..”。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 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 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 草,……(见图)。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理和应用
组织: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合作协商、体验探索) 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建构 (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优化学习策略)
帮助:为学生建构提供一切支持 (提供学习资源及搜集的途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促进:促使学生达成有效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激励)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的
原理和应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的原理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主动建构而 获得的。 1、知识分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客观知识 主观知识 科学性 存在性 绝对性 经验性 体验性 相对性
2、学生习得的是主观知识,主观知识是学生自 己建构的。
皮亚杰:教学就是创设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 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性的工具和信 息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丰富的“硬”环境与和谐的“软”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硬件”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软件”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环境分析
资源库:教科书、教师、学习资料、光盘 符号簿:笔记本、索引卡片、计算机 表现场所:教室、水族馆、模拟真实世界 建构工具包:在真实世界没有明确对应物 任务管理者:教师、学生 根据丰富与否:低程度学习环境与丰富的学习环境 必须致力于创设资源丰富、场所开放的学习环境。
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学生是建构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 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以完成意义建构为最终目的(以发展为根本) (3)以设计学习环境、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为实现建 构的主要场所、途径和方法(以活动为主线)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宜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应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但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和教学设计
篇一: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一、建构主义——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giambat tista vico),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从这以后许多人从事过与这一思想有关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建构主义扎根于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知原则(“范畴”)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为了较好地理解建构主义,我们还可以将建构主义跟与其对立的、比较传统的认识论或认知科学的观点相比较。
传统的认识论和认知科学认为知识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因此,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得这样的现实映象。
为此,学生必须以某种方式从环境中获得信息,也就是说要对他进行“教学”。
这种朴素的观点认为,我们的感官就象照相机一样工作,即拍摄出世界是如何“真实地”作用于我们的脑的映象,并利用这一映象作为一种“地图”,即以出自该客体结构的略微不同的形式进行编码。
这种观点很快碰到许多概念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它忽略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
此外,详细的观察也表明,在所有的真实案例中,认知并不是这样进行的。
主体在进行认知时,积极地产出大量潜在的模式,而外部世界的作用则在于选择,即在排除其它模式时,强化其中的一些模式,建构主义的观点则强调,建构首先服务的是自身的目的:主体希望能控制他所感觉到的东西,以便从其首选的目标状态中排除一切与之相背离和产生干扰的东西,控制自身需要的并可以加以控制的事物模式,但是该模式只应包括主体的目标和行为相关的那些方面。
在某种意义上,主体并不关心被控制的“事物”,而只是关心如何克服依据目标而觉察到的干扰,从而有可能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当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1.主动建构和已有经验。建构主义的最基 本观点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 “建构”这一术语是来自建筑行业的一个 类比。在建筑行业中,人们一般是“建构” 楼房、桥梁之类的产品。其中的“建构” 实际上就是把事先造好的材料,通过组合 建造出一个新的结构性产品。知识的建构 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之 下,在遇到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 信息时,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大脑 中事先已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经验,来 解释这些新信息、解答这些问题,并阐述 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意义。
2.合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 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 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 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合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 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 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 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 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 和帮助等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 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 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 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 和改变。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 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 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 -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在 此过程中人的认知水平获得发展。学习不 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 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 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 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 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 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 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 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 问题。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 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 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 独立的学习者。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nrcce./Expert/HEKK/JianGuo-JiaoXueSheJi.htm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一、引言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D)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ID)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ID研究(即以学为中心的ID研究),随着建构主义的流行,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或基于Internet的教学环境下,对以学为中心的ID的应用更有其得天独厚的土壤。
因此,这个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向,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1. 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解读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原则4 原则4 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举例
飞行器的发展
启示
教师的教学技能修炼
飞行器的发展
原则5 原则5 鼓励学习者检验多种观点
举例: 举例:
医学伦理学软件 故事……的真相 故事……的真相
启示: 启示:
师生共建教学和评估方案
原则6 原则6 为学习者提供有援学习环境
举例
创建演示文稿支架 Ask an Expert
3
给出主题后, 学生自己产生 问题。 问题。
从多种电子和非 电子的渠道收集 信息。 信息。
2
学生在教师的 帮助下产生问 题。
从有限的电子和 非电子渠道收集 信息。 信息。
学生使用综合媒体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1
教师给出问题
只是从非电子渠 道收集信息。 道收集信息。
学生使用有限媒体 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书面报告。 如:书面报告。
分析
最终产品
学生有效地使用综 学生分析了信 合媒体以多种方式 息, 并得出他 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们自己的结论。 们自己的结论。 并发布到网上。 并发布到网上。 学生分析了信 息, 并在教师 的指导下得出 了他们自己的 结论。 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分析了 信息, 信息 ,并得出 了结论。 了结论。 学生复述了所 收集的信息。 收集的信息。 学生有效地使用综 合媒体以多种方式 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启示
学习资源的建设
原则1 原则1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
举例
长方形物体的包装 生物进化软件
启示
书本知识的情境化 教学软件的情境化 ……
原则2 原则2 任务驱动” 以“任务驱动”为学习活动主 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于学习者都是清楚的。
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任何类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学习活动与较大的复杂任务间的相关性。
(二)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
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达到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可反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适应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
这与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和认知弹性理论是一致的,反映了背景在确定学习者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一、概述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该模式认为知识是由学生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于自身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建构。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教育学家开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心理学家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深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逐渐形成。
在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模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创设合适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1. 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是一种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
这种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社会互动和情境脉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这一理论鼓励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精神。
建构主义强调了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和理解的。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然后重点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框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也期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和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作者。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自我反思。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常采用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知 识意 义 的建构 。而 同化 与顺 应离不 开 原 有 认 知结 构 中的 知 识 、 经验 与 表 象 , 情 境 创设 则为提 取 长时记 忆 中的 这些 知 识 、经 验 与表 象创 造 了有利 条 件 。在 传 统 的 课堂 讲授 中 , 由于不 能提 供实 际情 境 所 具有 的生 动性 、丰富 性 ,不能 激 发 联 想 ,难 以 提取 长 时 记 忆 中 的 有 关 内 容 ,因而 将使 学 习者对 知 识的 意 义建构
设 的 接近 实际 的情 境 下进 行学 习 ,可 以
利 用 生 动 、 直 观 的 形 象有 效 地 激 发联 想 ,唤 醒 长期 记忆 中有 关 的知 识 、经验 或表 象 ,从而 使学 习者 能 利用 自己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 去同化当前 学 习列 的新 知识 ,赋予新 知识 以 某种 意
发 生 困难 。
建构主 义的 学习理论 ; 学设 计 教
在 研 究 儿 童 认 知 发 展 基 础 上 产 生 的 建 构 主 义 ,不 仅 形 成 了 全新 的 学 习 理论 ,
出 它们之 间的形 成关 系 图。 由形 成关 系
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 目标 所需 的
教 学 内 容 。 在 以 学 为 中 心 的 教 学 设 计
维普资讯
中国科技信息 2 0 年第 5 08 期
C IA S I ̄E A D TC N L G N O A IN M暂 2 0 HN CE C N E H O O Y I I TO .0 8 ] F  ̄I
恣橼
环境 下的教学设计
张艳 柏庆花 庄俊红 章 丘市 第一职业 中专 2 0 0 520
基础,也就是建构主 义学习环境下 的教学设
_建构主义学习_理论与体育教学设计
[收稿日期] 2002-11-21[作者简介] 黎珍(1964~),女,汉族,广西平南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与体育教学设计黎 珍(广西右江民族师专 体育系,广西百色 533000)[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体育教学;设计[分类号] G80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113(2003)03-0077-03Theory of Constructive Learning and PE TeachingL I Zhen(Departm ent of P hysical E du cation,G u an gxi Youjian g Teachers College for N ationalities,G uangxi Baise 533000,Chin a)Abstract:Constructive learning stresses to regard th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the m ain part of cognition,the active builder of knowledge,and the teacher as only a helper and -pared w ith the traditional PE teaching,the teaching design with accordance to constructive learning shows a great difference.The autho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plans or this kind.Key words:constructive learning;PE teaching ;design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1]
/keyan/zl/5.htm#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何克抗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引言二、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⒈关于学习的含义⒉关于学习的方法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⒈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⒉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⒊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⒈传统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六、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的革新⒈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⒉建构主义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⒊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课例一、引言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廿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二、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1][14][15]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3.0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一、导言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教学设计领域的两次转向第一,哲学基点的转向,从客观主义走向建构主义。
客观指的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
“客观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即存在一个客观的、可知的世界,这个世界同价值负载的主观意义和主观解释的世界是相互隔绝的。
客观主义(objectivism)就其最基本的主张来说,是关于“客体”(object)的研究。
“客体”是是研究者的心灵的“客体”。
客观主义的根源是现实主义和实在主义。
它信仰的是现实的世界和人类的经验。
它的基本假设是以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相同的认识为前提的。
第二学习基点的转向,重新认识学习与知识的复杂性。
包含: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第二、学习者的主管体验和知识的自我生成过程,第三、强调如何帮助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复杂的主题或环境,第四、像专家一样思考问题,第五、鼓励学习者建构自己理解,通过社会协商证明各种见解的合理性。
此章主要是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两个维度来选取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和斯达卡玛丽亚的知识论坛设计理论,从宏观理论的探讨转向中观的设计模型与策略分析。
并且分别对两个理论的具体设计和设计要点、方法做剖析。
同时用可视化协作学习项目的设计为案例,从构建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微观层面进行理论阐述。
学习科学是什么: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是围绕人的真实学习整合认知科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相关成果,努力将有关学习的社会境脉(情景认知理论)的研究,拓展至包括课堂、学校、社区、博物馆、企业和家庭等在内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和教学情境,并且师徒揭示轻重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动力学”。
同时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力求建构旨在获取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理解的学与教的结构和过程的科学模式,力求将多媒体、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和创新型课程及课堂活动机构整合起来,建构新的学习与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导到 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就像沿着脚手架 那 样 一 步步 向上 攀 升 。 ()如果是抛锚式教学 ,则根据事先 2 确定的学习主题在相 关的实 际情境中去选 定 某个 典型 的真实 事件或 真实 问题( 抛 “ 锚 ” 。然后 闸绕该 问题 展开进 一步 的学 )
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 ,通过查询各种 信,. 电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 ,根 据 论证的结果制 定解决问题 的行动计划 , 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 中的反馈 ,补
[ 董胜利 ,林 克明等 .普通高校体育 鬟 教 学模 式改革和 发展对策的研 究与实践 誊 [ .中国体育科技 0 i ¨) J] 2 0 ,(
[] 4张勤 .q国基础教 育体育课程 内容设 - 计研 D福建 师范大学. 0 4 】 20 . [】 5张学忠 ,毛振 明等. 育教学论 的概 0 体 念 、性质,对 象和任 务的研 究[】2 0 ≯ J 0 5 4、
罗曦 光 ( 9 一 1 9 } 7 '女 。助教 。在职 研 究 生 .研 究 方r :体 育 教学 单位 广 e ' 东海洋大学体 育系。
环境下 的教学设计
时) C 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 习环境 ,在该 i, Z !J 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 ,从而激发学习
者参与交互式学 习的积极性 ,在 交互过程 中去完成 问题的理解 、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的建构 。在这两种环境中均应有 自包含的 “ e P”系统 ,以便为学 习者在学 习过程 hl
情境创设应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学科
. .
内容有严谨结构 的情况( 数学 、物 理 、化 学等理科 内容 皆具 有这种结构 ) ,这时要 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 习环境 ,其 中应包 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 资料 、以便学 习者根据 自己的兴趣 、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尽管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
但是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诱发性原则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真实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
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接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合作性原则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冲突、和谐统一的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冰山既有露在水面以上的部分,也有潜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所谓"需求的冰山",就是说一个人的需求像一座冰山:
(1)"冰山"的上面是显性的利益,比如产品、价格、质量等,这是我们大多数
解
25分钟
*请问您是想买什么价位的车子呢?
*请问买车是家用还是公司用车?
*请问是买给谁使用?
*客户现在是否在驾驶其它品牌的车辆?感觉怎么样?
*客户是如何了解我们汽车的品牌的?
*客户对本公司的车了解多少?了解什么?什么渠道了解的?
*客户对其它公司的车了解多少?
*客户周围的朋友是否有驾驶本公司车辆的?
*客户是否知道本公司的车辆的长久价值?
*客户是否清楚汽车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客户是否知道售后服务对汽车产品的意义是什么?
*客户中谁在采购决策中的具有影响力,是多少?
边听老师对的讲解,边阅读“运华软件”相关内容。
并且做好笔记,记录要点
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掌握要点,为实际操作模拟做准备
教
师
模
拟
15分钟
一名教师扮演销售顾问,一名教师扮演顾客,模拟需求分析流程中提问和倾
听的关键点,让学生明白需求分析流程中要注意的细节
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进行记录
在理论讲解后,通过模拟能更加加深学生对需求分析要点的掌握
学
生分
角色
演示25分钟
1.学生分成3组,分角色进行演练,一对一进行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代表展示演练成果,其他学生做评价。
3.教师巡视指导
参考老师模拟过程中的要点动作分组练习,观察讨论
通过实际演示,了解接待流程中相关内容
教
师
点
评
10分钟
选取一两个学生中典型例子,通过演示讲解出来,在教师点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接待的正确要点
通过听取点评,进一步完善自己在演练中的动作
学会分析与评价,同时通过练习深刻理解需求分析的要领
课
堂
小
结
5分钟
对本课中讲到的需求分析流程知识做一个总结,同时总结这节课中沟通和分组协
作等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投入学习。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总结课堂中接触到的各种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中。
任.这是销售当中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