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评课稿

合集下载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二)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二)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二)
1、《桃花心木》是一片哲理深刻的散文,通过评听此堂课,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定位思考。

首先,此堂课的阅读教学体现出了自主阅读的特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所以慕容老师在这节课的阅读实践中,力求做到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整节课,他坚持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同时为了防止流于形式的朗读和浅层次的数度,一、三维目标落实到位。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体现。

例如,借种树的道理,说明人也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2、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见平时训练很到位。

(如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去读,教师引导理解)突出了重点,如种树人说的话是课文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做了重点处理。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二)。

2022年《桃花心木》优秀评课稿

2022年《桃花心木》优秀评课稿

《桃花心木》优秀评课稿一、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整体意识。

从课前谈话“说规律”开始,到初识桃花心木,感受奇特的种植方法,最后由物到人。

各部分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子,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

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不同的桃花心木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二、把握学情,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悟。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道理非常深刻。

陈老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谈养花,认识桃花心木,理解种树人的特殊做法。

学生通过种树人特殊做法的事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虽然最后的时间不够,但是学生已经完全懂得了文中的道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三、课堂设计提纲挈领,以小见大。

本课学生随着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一步步走向深入,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研究解决一些重点问题,思路清楚,读中感悟。

教学中陈老师以事情发展为主线,以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为切入点,层层展开。

当学生说种树人为什么不按规律办事的时候,教师适时抓住“百年基业”和“不确定”,分析种树人这种做法的原因,使课堂设计提纲挈领,以小见大,变得丰富起来。

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

《桃花心木》评课稿

《桃花心木》评课稿

《桃花心木》评课稿《桃花心木》评课稿范文五篇篇一:桃花心木评课稿听了刘老师的这节《桃花心木》,让我看到了一节踏实、灵活、动情的课堂。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这节课进行点评:一、导入新颖,格言和图片相映成辉。

这节课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格言和树木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思考种树和育人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导入,使学生带着思考走入下一部的学习中,把课堂的第一锤真正地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

二、读中感悟,激情昂扬。

本节课真正体现了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

自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学生激情昂扬,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情境创设,惟妙惟肖。

在读课文时,教师先采取对话的形式,激活了文本也把课堂教得更生动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似乎走入了生活,在轻松、愉快中队课文内容理解的更深、更透。

四、发挥想象,适时练笔。

语文课堂中,学生思维的训练和习作的训练能力应时时都要渗透。

这节课教师设计了“假如你是一株桃花心木,你会想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心中的想法倾注于笔端。

既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得习作能力得以提高。

再完美的课也会有缺憾,本节课存在以下几点值得商榷的问题:1、在分析重点段落时,拓展联系实际的事例有点脱离了分析的主题,牵引的过远,耗时过长。

2、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教师应该在分析完课文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点拨,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什么是借事喻理的写法,而不是一带而过。

篇二:桃花心木评课稿在这节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白老师始终营造着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这也正符合了新课标中的语文教学理念。

在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主动的`学、自信的学、兴趣盎然的学,课堂效果十分好。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胡老师先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读书,接着引导学生提出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同时,由学生自主的寻找运用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让学生读中“感”情,读中“悟”理,进行情感体验,明白道理。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评语范文专题参考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评语范文专题参考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评语范文专题参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三、前置作业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四、教学过程: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

4、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5、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拓展提升,领会主旨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教学反思: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3、为什么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课前准备: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一等奖说课稿1、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闻名作家林清玄。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本身学会在地皮里找水源”的育苗要领和原理,阐明白在费力情况中担当生存磨练,降服依赖性,对人的发展有紧张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原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心情达意更蕴藉。

文章还接纳悬疑法,以眼中种树人种种稀罕的举动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加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教学难点:育人的道理四、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交流课《桃花心木》听课记录评课稿

小学语文交流课《桃花心木》听课记录评课稿

小学语文交流课《桃花心木》听课记录评课稿《桃花心木》评课《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六下的一篇课文,下面简单谈一谈听陈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一、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整体意识。

从课前谈话“说规律”开始,到初识桃花心木,感受奇特的种植方法,最后由物到人。

各部分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子,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

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不同的桃花心木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二、把握学情,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悟。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道理非常深刻。

陈老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谈养花,认识桃花心木,理解种树人的特殊做法。

学生通过种树人特殊做法的事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虽然最后的时间不够,但是学生已经完全懂得了文中的道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三、课堂设计提纲挈领,以小见大。

本课学生随着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一步步走向深入,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研究解决一些重点问题,思路清楚,读中感悟。

教学中陈老师以事情发展为主线,以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为切入点,层层展开。

当学生说种树人为什么不按规律办事的时候,教师适时抓住“百年基业”和“不确定”,分析种树人这种做法的原因,使课堂设计提纲挈领,以小见大,变得丰富起来。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及评课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及评课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广丰区嵩峰中心小学涂仙云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语段,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作者的感受,获得人生的感悟。

3、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感悟种树人的话和作者揭示的育人道理,体会到作者写“育树”是为了说明育人的道理。

一、复习检测,导入新课(课前板书:桃花心木)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这篇课文。

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种树人种树的事。

)2、有意见吗?(没有)你上节课学习认真。

板书:种树品读课文(3—7自然段),探“奇”质疑1、种树人怎样种树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种树人种树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找出来了吗?谁来读读。

(生答)还有吗?(生答)预设学生交流:(1)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2)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3)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4)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5)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你们找的是这几句话吗?老师也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们共同读一下这几句话。

课件:(1)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2)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3)浇水的量也不定, 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4)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5)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4、你发现了什么?生:2、3、4句话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有时”5、你真会发现。

这说明什么?生:浇水没有规律。

浇水的量也不一定。

时间也不6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板书: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7、他这样种树作者明白吗?(不明白。

)8、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你从哪个词语看出作者不明白?(奇怪)作者用了几个“奇怪” ?(3个)9、你很会学习。

《桃花心木》课堂观评记录

《桃花心木》课堂观评记录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本课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了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体现了学科特点。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教师在整堂课中很好的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选择学生所不理解进行讲解、引导,教学生不会的,真正做到详略得当。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教师能合理使用教材,并结合校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教师在阅读中教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
补充视点:
在阅读中教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改进建议:
在我看来,这是一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如果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话,我认为学生的交流讨论可以再充分些。。
在这堂课中,老师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孩子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内在联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老师注意建立知识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注重联系前后文突破难点。课堂上注意了与生活联系,如“生活中有那些不确定”等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的目光从桃花心木投向“做人要学会独立”等。
课堂观评记录
任职学校
城关小学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六年级
姓名
孙希芹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情况来看,此目标明确、恰当。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评优课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评优课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评优课说课稿评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三课《桃花心木》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

《桃花心木》优秀评课稿文档

《桃花心木》优秀评课稿文档

《桃花心木》优秀评课稿文档"Peach blossom heart wood" excellent course evaluatio n draft document《桃花心木》优秀评课稿文档小泰温馨提示: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本文档根据新闻报道的特点真实、新鲜、及时、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整体意识。

从课前谈话“说规律”开始,到初识桃花心木,感受奇特的种植方法,最后由物到人。

各部分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子,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

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不同的桃花心木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二、把握学情,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悟。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道理非常深刻。

陈老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谈养花,认识桃花心木,理解种树人的特殊做法。

学生通过种树人特殊做法的事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虽然最后的时间不够,但是学生已经完全懂得了文中的道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评课

评课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评课稿首席点评马庆玲《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

这篇课文借树喻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本课学生需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能在写作运用。

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薛老师正是在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抓住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本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本节课我认为最有创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夯实基础注重积累以前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阅读教学,忽略了字词基础知识,资料链接的夯实、积累。

本节课薛老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时,有意用不同颜色的表示生字、二类字、易错字,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时通过做练习册巩固字词,夯实了字词关,通过课件介绍作者,桃花心木得名的原因,比以往让学生念念所搜集的资料印象更深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积累了课外知识。

二、打破常规不拘一格自从我校语文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以来,语文课堂在导入新课后,首先呈现的一个环节是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学交流,而本节课薛老师把提纲分解为问题探究、学法指导、交流提示三个层次,把提纲更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的自学操作,减少了自学的无序性盲目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中可以看出薛老师是一位勇于创新,肯在教学上动脑花功夫的人。

说课稿桃花心木

说课稿桃花心木

说课稿桃花心木标题:说课稿桃花心木引言概述:说课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总结和展示。

本文将围绕说课稿桃花心木展开讨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确定教学目标: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说课稿桃花心木,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桃花心木的特点: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桃花心木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2.2 桃花心木的保护:通过说课稿桃花心木,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桃花心木的濒危情况,提倡保护桃花心木的重要性。

2.3 桃花心木的文化意义:说课稿桃花心木还应包括桃花心木在文化传统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辅助教学:说课稿桃花心木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2 互动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关于桃花心木的知识和经验。

3.3 实地考察:说课稿桃花心木也可以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桃花心木的魅力。

四、教学手段4.1 制作教学PPT: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PPT,用于展示桃花心木相关的知识和图片。

4.2 制作教学手册: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桃花心木的教学手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3 利用教学游戏:说课稿桃花心木也可以结合教学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5.1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2 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可以设置创新性评价项目,鼓励学生在桃花心木保护和利用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5.3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及时总结和改进。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点评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点评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点评教学目标:1.理解并熟读课文揭示的育人哲理。

2.在教师引导下,体会课文“层层设疑,寓理于事”的表达方法。

3.借鉴课文句式,练习表达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一、听写训练1.今天我们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齐读课题。

林清玄的文章清而不玄,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听老师念一段话,这段话就是林清玄写在《桃花心木》课文里的,请你用心听,仔细听。

这段话共有几句?2.交流。

评价:这就叫会听!这段话非常特别,每句话都有“在不确定中,我们……”,排列整齐,是一组排比句。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听一段话,能听出几句,怎么听出来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教学设计,但却是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语感训练的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听。

让学生从句子的停顿,从每句话开头的相同捕捉到这段话的结构。

掌握这段话的形式特点,使学生的语感从迟钝到灵敏。

从而习得言语,积淀语感。

)3.老师告诉你们,这段话不但句式非常特别,而且很富有哲理,富有哲理的话我们应该会写,谁上黑板听写第一句?其他同学拿出笔在自己本子上听写。

点拨:(1)老师再念这三句话,请你听清楚,记住了,因为只有听得进,才能记得住、默得出。

(2)师巡视点评坐姿、书写美观及速度,并相机请第二位、第三位同学上黑板默写。

4.评价。

第一句话是谁写的,请他自己大声读一读。

评价要点:听得是否准确,写得是否正确。

(点评:通过听写这段话,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记能力。

且教师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坐姿、书写美观及速度进行点评,并以此作为能上黑板听写的权利,训练的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

体现的是教师实实在在教语文,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

)5.这三句话太重要了,含义太深刻了,不但要会默写,更应该铭记在心,请一个同学读读这三句话,看谁能读出自己的理解。

(点评:从听到记至读,并不是简单游离于外的语文能力训练,而是把课文中最富含育人哲理的段落以不同的形式融进学生的头脑,刻入学生的内心,并且在熟读中成诵。

【观评记录】桃花心木--语文--小学--李德芹

【观评记录】桃花心木--语文--小学--李德芹

《桃花心木》观评记录
下村乡中心小学语文组
李老师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张老师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悟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启发诱导,设计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并结合课件展示帮助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作者通过种树人的奇怪言行总结出的道理,使学生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好达到教学目的,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规律和方法,促成学生的语言向高一级层次发展。

本节课李老师有步骤的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实践,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

由于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是深厚的。

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方法的有机渗透,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扩展和延伸。

相信,只要我们抓住语文学习的根不变,课堂教学定会异彩纷呈,语文教育定会不断创新。

优质课《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评价

优质课《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评价

优质课《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评价五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5个生字,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一、检查预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1 桃花心木》,齐读课题。

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收获。

(一)出示“预习要求”1、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2、朗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掌握生字读音,理解新词的含义。

3、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4、用笔记下读书收获和疑问。

【设计意图:用具体的要求引领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预习,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

多媒体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检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保证质量,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同时教师借机了解学生预习的质量。

】二、答疑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

(一)学习要求:1、阅读课文,想一想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使作者感到奇怪?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画出相关的语句。

2、找出作者从桃花心木的成长过程受到的启示,多读几遍。

3、联系第1、2个问题,想想作者采用怎样的写作方法?4、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下读书收获和读书疑问。

【设计意图:将本课的主要内容用三个大问题提出来,引领学生有目的探究。

同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针对学习要求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个性化的解读过程,留给每个学生思考的空间,督促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

】(三)小组交流1、知道了什么。

2、交流疑问,小组解决不了的形成小组问题,组长记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轮流发言,彼此间取长补短,解决一部分组内的疑问,概括出本组共同的疑问,交流时提高效率。

《桃花心木》反思评课稿

《桃花心木》反思评课稿

《桃花心木》反思评课稿《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借树喻人,文笔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根据新课标第三阶段阅读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我们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受到的启迪;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在这堂课中,原老师运用导学提纲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完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写作方法,充分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一、围绕课题质疑,培养问题意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起着总领全文、表达作者情感和表明作者写作目的作用。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又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写作中题目的确定。

上课伊始,原老师指着黑板上“桃花心木”的课题,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名篇桃花心木。

”齐读课题后问:“第一次读课题时产生过什么疑问?”同学们有的说,“桃花心木”是什么?有的说,课文为什么以《桃花心木》为题?前一问题,通过同学的交流及老师资料的补充,即时解决。

而后一问题,预设中是由老师提出,存疑激趣。

但实际上课时,学生开场就提出这一最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马上给予肯定。

看来,这名学生已经养成了向课题质疑的习惯。

“作者为什么以《桃花心木》为题”这个问题,关乎本节课最大的难点。

此时原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先存疑问而不解释,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交流欲望,也给他们更多的探究空间。

二、突出重点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挖掘集体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桃花心木》评课

《桃花心木》评课

《桃花心木》评课
孙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有以下亮点:
会重点词句,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

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

能够融入情感这个磁场中的有知识,有水平,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能够共生的载体,由种树领悟人生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

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实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个文章的文眼来实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

本课设计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读得充分:有整篇读,有一部分一部分地读,相关键语句的反复读;读的形式多样:有自读、范读、领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等,使学生在熟读中持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方式、获得情感的体验。

读后又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受,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到时时刻刻实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又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心木》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的这节《桃花心木》,让我看到了一节踏实、灵活、动情的课堂。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一、导入新颖,格言和图片相映成辉。

这节课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格言和树木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思考种树和育人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导入,使学生带着思考走入下一部的学习中,把课堂的第一锤真正地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

二、读中感悟,激情昂扬。

本节课真正体现了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

自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学生激情昂扬,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情境创设,惟妙惟肖。

在读课文时,教师先采取对话的形式,激活了文本也把课堂教得更生动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似乎走入了生活,在轻松、愉快中队课文内容理解的更深、更透。

四、发挥想象,适时练笔。

语文课堂中,学生思维的训练和习作的训练能力应时时都要渗透。

这节课教师设计了“假如你是一株桃花心木,你会想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心中的想法倾注于笔端。

既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得习作能力得以提高。

再完美的课也会有缺憾,本节课存在以下几点值得商榷的问题:
1、在分析重点段落时,拓展联系实际的事例有点脱离了分析的主题,牵引的过远,耗时过长。

2、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教师应该在分析完课文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点拨,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什么是借事喻理的写法,而不是一带而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