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标说教材演示教学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八、理解词语: 【洋车】即人力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 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搅和】混合;掺杂;扰乱。 【资格】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奈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
四、形近字: 腊(腊月)蜡(蜡烛) 栗(栗子)粟(粟米) 咽(吞咽)烟(烟火) 稠(稠密)绸(绸缎) 褐(褐色)喝(喝水) 缸(水缸)缺(缺少)
五、多音字: 匙:chí汤匙 shi钥匙 发:fā发现 fà白发 曾:céng曾经 zēng姓曾 脏:zāng肮脏 zàng内脏
六、近义词: 叹气——叹息 搅和——搅拌 反抗——抗争 奇怪——古怪 猜想——猜测 特别——特殊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腊八粥 、感觉、沸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 好处。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设计意图:以中国传统节日导入,创设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腊八喝腊八粥的 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8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腊八粥》。
接下来我将从6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
单元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前半部分。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于家常话里让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纸上。
文章语言简单质朴,没有将“爱”挂在嘴上,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会写“腊、粥”等13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重)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体会美好的节日氛围。
这是我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情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能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将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清新隽永的哲理散文。
这篇课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让“我”感到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学习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四、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的运用极为重要,本节课运用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和解决问题。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
这种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五、日积月累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交流你的心得,想一想这首古诗的意思。不明白的 跟小伙伴交流一下。
1.出示古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了解乐府。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 构。汉代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 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它是 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3.学生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预设: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4.从这首诗中你得到哪些启发呢? 预设: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得多好,我们一定珍惜时间,好好读 书学习,以免为老大时候碌碌无为而后悔。
5.你还可以用哪些诗句劝诫人们珍惜时间? 预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板块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无 论是读文章还是写作都要分清主次。在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 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词句段运用”旨在 让学生了解一些习俗及其寓意,并学会在习作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 同的意思,为习作增色。“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书写 速度。“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长歌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说教材】1、说单元整体。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六下第一单元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这些课文体彩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及藏戏等少数民族风俗正如扉页上所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民族传而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是:A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的。
B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
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2、说文本作者独特的春节习俗。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于1951散文,选入教材时有一些删节和改动。
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文章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到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从腊月初旬开始,人们熬腊八粥、泡腊8到13自然段,写过年时的热闹场景,热闹的除夕,正月初一各自忙碌,正月初六店铺开张,正月第三部分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就结束了。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
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所以作者将这几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在详写时,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
本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首尾呼应。
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整整一个多月的日子,描写起来丝毫不乱,连接语自然,且没有雷同。
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又平添了一份情趣。
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俗语,富有民俗色彩。
又如“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化色彩,因质朴而真实,让人倍感亲切。
如果细细揣摩,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有太多细节可以研究,无一不是典范,无一不是经典。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
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
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呈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着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异,对话贯穿全文,呈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迷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一般百姓生活的酷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如同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溢了生活的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暖和。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改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相识,我主要采纳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
而老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连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老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说教材】《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说课讲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1 文言文两则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初远凉初近热
中近热中远凉
2、匆匆
教学流程及反思更改:
溜去
2、匆匆过去
跨、飞
3、桃花心木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种树人树的成长
不确定(人的成长)
懂规律独立自主
懂真爱经受考验
4* 顶碗少年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5* 手指
板书设计:
5* 手指
姿态不同
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强有力的拳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流程及反思更改:
板书设计:
要求:
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回顾·拓展一
教学流程及反思更改:
板书设计: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11。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表说教材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表说教材斯琴高娃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阐述:(一)、说课标:说总目标、第三学段目标及本册学习目标(二)、说教材:说本册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及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说课标(一)、我所说教材属课程标准中阶段目标的第三学段,这一学段目标为: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有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
5.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综合性学习: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 依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在研读本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单元内容标准如下:1、会写本单元8个生子,理解相关的词语。
2020新教材部编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习作口语交际等
2020新教材部编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全单元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1《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说课稿第【1】篇〗《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一、说教材《十五夜望月》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
从诗的原题来看,应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诗的大意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前两句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
“中庭地白树栖鸦”借景抒情,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
诗人写中庭月色,却用“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的清冷之感,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凝神伫立的望月人。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桂花”不仅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还能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样一来本句就是暗写诗人望月,不仅点了题,而且想象的意境也显得更加悠远,耐人寻味。
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驻足凝望明月,“冷露”与“无声”一方面渲染出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之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
在微凉的秋夜,诗人久久望月,自然而然地想到肯定不止自己一人如此。
“人尽望”三个字,写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
“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酒落。
全诗意境悠远,情韵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在指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庭院内的月夜秋景、微冷的秋露和冷寂的桂花幽香,同时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面对一轮圆月,诗人作何感想,对友人会有着怎样的思念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下册《口语交际:即兴发言》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预设: 生1:5号小组可以荣获此项称号,因为5号小组的代表不仅做到了语言通 顺、表达清晰,还有肢体语言。在慷慨激昂时,他伴随动作诉说;在低 沉婉转时,他停住脚步凝视。 生2:我认为3号小组表现最棒,3号小组的代表知识非常丰富,声音很有 激情,充满自信。 ……
师:同学们,在本次交际中,作为发言者,你抓住了主要内容,有条理 地进行了阐述,注意到了语气、语调,能辅以动作。作为倾听者,你做 到了认真倾听,评价有依据。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在今后的交际中, 希望大家都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1.会根据不同的说话场合和对象组织适当的语言。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乐于倾听,灵活运用语言的口语 交际能力。
五、说教法
本次口语交际所给的场景都是我们常见和熟悉的。教师只需引导学生 围绕一个场景讲出一段话,表达出主要的意思即可,不必长篇大论,更 无须言辞华美。即兴发言是在特定场合下事先没有准备的临场说话,它 的特点是就事而发、缘情而发、因人而发、借机而发,具有随意性、灵 活性和可变性。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竞赛、表演、问答等多种形 式进行教学。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有了一定的读书经 验,初步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不能大胆地表 达,或者表达得不够清楚明白;对于这次的交流有一定的难度。 即兴发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 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 要意义。
成功之处:积极引导,调动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给予正面鼓励、多方 面的评价,提高学生即兴发言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课堂上学生读题不够细致,领悟不出题目的意图,喜欢直 来直去,没有情感的流露和感染力。 教学建议: 在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让积极参与的学生调动被动学习 的学生,让学生有话就说,发挥即兴发言的主导地位。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主题“概览民俗悟情愫,厘清主次晰详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确定本场主题。
一是因为民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
走进中华民俗,增强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二是因为离清主次则清晰,布局知晓详略,则洞悉笔法,实现举一纲而万不章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同时,在阅读中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此外,语文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本单元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浸润文化发展思维单元阅读要素为分清楚次体会作者是如何想写主要部分的,梳理不同学段与之相关的阅读要素,发现从直观形象到内容逻辑,再到整体性构建,要求逐级提升,同时也为七年级把握文章层次间的关系做铺垫。
单元表达要素为,为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重点内容,体现本单元由阅读到表达的紧密承接。
聚焦单元文本,通过不同题材的方式,呈现出不同节日,不同地域,不同表现形式等民俗内容,体现中华民俗的多样魅力。
我们再通过课文课后习题,发现文本功能间的前后关联。
精读课文指向详略表达效果,作家语言风格和与现代生活的对接,在古诗中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民俗的丰富情感,掠读课文走向民俗曲艺,丰富审美世誉。
综上发现,本单元要素将表达目的和篇章布局间建立了联系,并基于多元的民俗内容,多角度展开了分析与判断。
从素养的角度向上追问本单元教学价值,确定为培育民俗文化,培养逻辑思维,并进一步细分本单元各板块间的功能。
精读课文,建构表达方法。
阅读课文和古诗,拓宽审美事语。
以习作作为单元学习效果的呈现,并在此之中整合语文园地的相关内容。
通过之后的学生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对节日民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且兴趣浓厚,但对民俗的多样形式和寓意了解不多。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说课稿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闪亮的眼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单元的背景。
这个单元主要围绕着一个名叫李阳的男孩展开。
他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他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来自习室学习。
然而,他的同学们认为他是一个“书呆子”,并嘲笑他的“闪亮的眼睛”。
然后,他遇到了一个特别的老师,他的眼睛也闪亮起来。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眼睛的闪亮并不一定只是因为他读书很多,更主要是他内心的闪亮。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掌握语文词汇和句子的基本意思,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感情色彩;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四个部分。
通过课文阅读,我们能够了解到李阳的故事,了解他为什么会有“闪亮的眼睛”;通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我们能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通过阅读理解,我们能够提高文章阅读的能力,并能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通过写作,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则在于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单元的简要介绍了。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谢谢大家!好的,我将继续为你补充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会设计一些活动,如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讨论、故事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热情。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文章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并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用词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复习旧知:回顾前一单元的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利用字典或电子工具自主查阅生字新词,并记录到笔记本上。
鼓励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同伴互助解答。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教师引导:教师围绕课文重点和难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交流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深化理解分析句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剖析,讲解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文化链接: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5. 拓展延伸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续写、改写或读后感等。
阅读推荐: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人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诵读》等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板书内容:课文标题、作者、生字词、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视野。
3. 习作练习: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手法,进行习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家乡的风俗》是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风俗的实际体验,或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突出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家乡常见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点内容介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谈话法。
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分组讨论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
让学生围绕发的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
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
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
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单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一、说教材《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为我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
老舍先生的这篇《老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初一、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15个生字,正确读写“货摊、通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主题及阅读要素,结合教材和学情特点,我将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作为教学的重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为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精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以北京的春节童谣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简介作者,学生初步认识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了解写作顺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六下第一单元说课PPT
单
部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元
十里不同风
名
称
百里不同俗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单
元
单元教材与课标联系
教
学
背
单元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
景
分
析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单元教材与课标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 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 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单元 重点引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这一部分 的”,通过习作一进行这一方法的训练。
材
的民间风俗。老舍先生的这篇《老北京的春节》以
内
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
容
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 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好过春的充
分
分准备。接着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
析
初一、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 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 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 点。本单元承接了寒假这特殊的时间段,设置了“十里不同风,百里 不同俗”这主题。四篇课文包括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 节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 主要部分的”,这是在上学期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 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因而本单元在整册书中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1、说课程总目标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富有新意。
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要求学生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说学段目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重视阅读和写作。
第三学段的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识字与写字:本册要求学生会写80个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在朗读方面: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还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还要学会浏览以扩大知识面。
(3)写作方面: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习作内容表达自己需要,分段表述,并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货船到位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
(4)口语交际方面: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综合性学习方面:对自己身边的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单元目标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意义。
围绕本册目标,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确定的内容标准是:(一)识字写字学会36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新词,抄写指定段落。
(二)阅读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背诵文中喜欢的段落。
2、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人生感悟。
(三)习作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人生感悟”这个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口语交际学生通过演讲、朗诵诗歌、讲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感悟中的启迪。
(五)综合性学习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在汇报交流中提高总结及口语能力,在交流学习中激发学生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共鸣感。
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人生感悟”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
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优秀篇目《匆匆》《桃花心木》,还选取了体现传统文化的《文言文两则》,同时还安排了激励学生的《顶碗少年》,取长补短的启迪文章《手指》。
(3)加强导学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此外,“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编写体例: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读,精选的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课例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包括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和与其结合的习作。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包括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还插进了机动栏目展示台。
3、内容结构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人生感悟,去感受人们的一些人生启迪。
课例中三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使学生明白学习态度、对待事情的看法、珍惜时间、养成独立自主的心等的人生启迪。
两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则向我们阐明了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的哲理。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获得的启示、漫画故事表达阐明自己的人生感悟。
习作则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通过一件事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即体会人生感悟。
日积月累积累一些人生哲理名言。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横向整合本组教材以“人生感悟”为专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与回顾拓展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诠释着、实践着这个专题。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和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何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营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纵向整合“人生感悟”这一专题训练项目的落脚点是六下的第三组“深深地怀念革命前辈”。
人生感悟不但要展望未来,了解新成就,还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古人和现代人的生命启迪。
本组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树立人生观打基础。
三、说建议(一)说教学建议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要:1、请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
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2、理解文章内容时,以读为主,注重课内外结合。
《匆匆》是一篇老课文,“朱自清珍惜时间”是它不变的人文内涵,但在不同的单元编排里它承载着不同的读写训练任务。
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让学生体会朱自清珍惜时间精神,又要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如: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可以采用感情朗读法,在读中体会朱自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则可以采用读思结合法,研读课文,进行交流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品味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说评价建议教学离不开评价,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要评价学生的: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
学生、组长、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
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评价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习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等级。
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
在平时的批改中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运用积累,推敲文字。
要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的佳词。
一个学生在练笔中用了第13课的“恳求”一词,我马上给他加二分,并当众大加赞赏。
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励,逐渐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评价能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表现,是全面、公正的评价,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励作用。
(三)说课程开发与利用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
2、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3、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