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名词解释2
外科学名词解释
1.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2.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
感染与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不足相关。
中医称“疽”。
3.逆行性嵌顿:4.低渗性脱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5.疝囊:疝囊是壁层腹膜的憩室样突出部,由疝囊颈和疝囊体组成。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7.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
它不受生理调节,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
8.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9.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10.绞窄性疝: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变黑坏。
11.局部麻醉:用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一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简称局麻。
广义的局麻包括椎管内麻醉。
12.Chcrcot三联征:是指腹部绞痛(右上腹部剧痛)、寒战发热及黄疸,是急性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表现。
13.嵌顿疝: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或箝闭性疝。
14.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称表面麻醉。
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外科学名词解释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夏柯氏三联征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瑞罗茨五联征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外科学(Surgery)是一门研究和治疗疾病、创伤和异常情况的医学专业,主要通过手术操作来进行治疗和修复。
外科学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胃肠外科等。
以下是对一些外科学常见名词的解释:1.手术(Surgery):手术指通过在病人身体上进行切割、缝合或修复,来治疗疾病、损伤或异常情况的医疗工艺。
2.麻醉(Anesthesia):麻醉是一种通过使用药物来减轻或消除病人疼痛和产生失去意识的状态,使得手术过程可以无痛苦地进行的过程。
3.切口(Incision):切口是外科手术时切开皮肤和其他组织以便进入人体内部的过程。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手术的目的和需要来确定。
4.缝合(Suture):缝合是在手术过程中将切开的皮肤和其他组织以及器官部分进行接合和固定的步骤。
常用的缝合材料有线, 缝合线和缝合针等。
5.手术室(Operating room):手术室是专门用于进行手术和其他外科操作的设施,通常具有洁净、安全和灭菌的环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
6.开腹术(Laparotomy):开腹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在腹部作切口以便手术医生可以进入腹部,检查和治疗腹腔内的疾病。
7.鼻窦镜手术(Sinus endoscopy):鼻窦镜手术是一种通过鼻腔内镜检查和治疗鼻腔和鼻窦疾病的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减轻鼻窦炎、息肉和其他鼻内有关疾病的症状。
8.关节镜手术(Arthroscopy):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关节内插入镜头和一些微小的手术器械,来检查和治疗关节内部的损伤或异常情况的手术技术。
9.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y):腹腔镜手术是使用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手术,而不需要大量的开腹术切口。
腹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见效快和创伤小的优点。
10.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输液是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引入人体,以补充体液、递送药物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外科名词解释汇总
外科名词解释汇总
1.手术切口:指在患者体表切开皮肤、软组织及相应深度组织,以达到操作对
象的目的。
2.手术指征:指明确的治疗或诊断要求,必须依据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制定。
3.麻醉: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患者失去意识、无痛、肌肉松弛、不自主活
动等感觉和行为,为手术或检查等医疗行为提供合适的条件。
4.麻醉深度:指麻醉状态的深浅程度,一般分为清醒、浅麻醉、中麻醉和深麻
醉等四种状态。
5.手术风险评估:指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因素,从而评估手术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6.手术室:指专门用于实施手术的医疗场所,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设备、器械资源。
7.手术器械:指用于手术治疗的医疗器械,包括各种外科手术刀、剪、夹等。
8.手术后护理:指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护理和康复,预防和及时
解决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9.手术感染:指在手术中或术后引起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感染,可能带来严重
后果,包括发热、疼痛、局部红肿等症状。
10.手术并发症:指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后果,包括出血、感染、血栓等,需要及时处理或治疗。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外科学总论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了外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的综合性研究。
在外科学总论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外科学的各个方面和领域。
1. 外科学: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和处理手术治疗的疾病和损伤。
外科学旨在通过手术干预来修复、改善或恢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2. 手术:手术是外科医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进行切割、修复或重建来治疗疾病或损伤的一种方法。
手术可以是开放性的,需要外科医生进行直接切口操作,也可以是微创性的,使用小型仪器和摄像设备通过小孔进行操作。
3. 切口:切口是外科手术中外科医生在患者身体上进行的切割,以便进入和处理内部组织和器官。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的类型和需要。
4. 麻醉:麻醉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或技术,以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
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不同类型,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5. 创伤:创伤是指由外力引起的身体损伤,可以是外伤、事故或其他暴力行为导致的损伤。
外科医生在处理创伤时常常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止血、修复和重建等操作。
6.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指外科手术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麻醉咨询、手术区域的消毒和术前禁食等。
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7.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指外科手术后的护理过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处理伤口、管理疼痛、预防感染和进行康复等工作。
术后护理的目标是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外科学总论不仅涵盖了上述名词的解释,还涉及了外科手术的种类、器械和技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外科团队的合作等内容。
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学习,可以对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外科学各章的名词解释
外科学各章的名词解释外科学,又称手术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和应用手术技术的学科。
外科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分支和章节。
本文将对外科学的各个章节进行名词解释。
一、普外科普外科是外科学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一个学科分支,其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人体各个器官的病变和异常情况,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
普外科医生在实践中需要掌握多种手术技术,如拆线、止血、缝合等,以及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
二、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是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学科。
神经外科医生需要深入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并具备微创手术的技能。
他们负责处理各种脑部和脊髓的疾病,如脑卒中、脑肿瘤、脊柱损伤等。
神经外科的手术风险较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
三、心胸外科心胸外科是关于心脏和胸部器官的手术学科,其研究和治疗范围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胸部器官疾病。
心胸外科医生需要通过心脏和胸腔的开放手术来进行治疗,如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
心胸外科是外科学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分支之一,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经验。
四、骨科骨科是外科学中专门研究和治疗骨骼系统疾病的学科。
骨科医生主要负责处理骨折、骨肿瘤、关节置换、脊柱畸形等疾病。
骨科手术的特点是需要运用钢板、螺钉、人工关节等假体材料进行修复和替代,因此医生需要精通相关手术技术和材料知识。
五、泌尿外科泌尿外科是研究泌尿系统疾病的手术学科,其病种包括肾脏、膀胱、前列腺、尿道等。
泌尿外科医生需要处理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尿路梗阻、尿失禁等,同时还需要掌握泌尿系统内窥镜检查和手术操作的技能。
六、整形外科整形外科是外科学中专门研究和治疗人体形态异常的学科。
整形外科的研究领域包括整容手术、烧伤修复、先天性畸形矫正等。
整形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精细的手术技巧,同时还需要对美学和重建原理有深入了解。
七、眼科眼科是外科学中负责眼部疾病治疗的学科,其范围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
眼科医生主要通过眼球手术和激光治疗等方法来保护和恢复视力,他们需要熟悉眼部解剖和电子显微镜等先进技术。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答案《外科学》名词解释第一部分1.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组成。
2.灭菌法:是指用物理方法(如高温、高压)或化学方法(如戊二醛),将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
3.消毒法:是用化学药液浸泡、甲醛熏蒸和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除人体表面或不耐高温灭菌的物品以及空气中的病源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4.抗菌法(即消毒法):是应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5.等渗性缺水:是水和钠等比例丧失,血清钠和渗透压大致正常,故称~。
6.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称~。
-丢失过多,7.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使血PH下降到7.35以下的酸碱失衡状态时称~。
8.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收集病人自身的血液,在需要时再回输给其本人称~。
9.成份输血:根据病人血液成分的减少或缺失情况输注相应血液成分称~。
10.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称~。
11.休克指数:临床上常用脉率/收缩压(mnHg)计算休克指数,正常为0.5左右;如为1.0~1.5表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12.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称~。
13.冷休克(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和心排血量减少使皮肤湿冷,故称~。
14.MODS: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者称~。
15.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双肾排泄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急剧减退,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体内含氮代谢产物迅速蓄积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称~。
1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称~。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序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外科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他是一个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所谓的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储存于肝脾、淋巴血窦、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3.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其发病基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由非感染型疾病诱发,如果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可逆转。
4.外科感染: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病原体有细菌和真菌,外科感染指发生在组织损伤,空腔器官梗阻和手术后的感染。
其特点: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而需要外科处理。
5.创伤: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6.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和心跳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代替并诱发心脏的自主博动。
其成功不仅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治疗。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学总论名词解释外科学总论是研究外科医学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1. 外科学: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学科,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2. 外科医生:外科医生是专业从事外科治疗的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外科学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3. 手术: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通过切除、修复、移植、重建等方式来治疗疾病,需要由专业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4. 创面感染:创面感染是指手术切口或其他创伤部位发生感染的情况,常见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渗液等。
5.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一种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特定部位,使局部区域失去感觉的方法,常用于较小的手术或疼痛治疗。
6.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使整个身体麻痹,失去意识和疼痛感觉的方法,常用于大型手术或需要全身完全放松的病患。
7. 精细化手术:精细化手术是指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利用显微镜、激光器等高精准的工具,在微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8. 纤维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通过将支气管镜和光导纤维导入患者的呼吸道,观察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设备。
9. 外科切口:外科切口是指在手术操作时对患者进行切开的部位,常见的有横切口、纵切口等不同类型。
10. 外科感染:外科感染是指由于手术操作或创伤导致的切口、伤口或手术器械等部位发生感染的情况。
11. 外科并发症:外科并发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疾病,如出血、再感染等。
12. 外科器械:外科器械是指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如手术刀、钳子、吻合器等。
13. 血管吻合:血管吻合是指通过手术将两段血管连接起来,使其重新恢复血流,常用于修复创伤或手术后血管缺血的情况。
14. 鼓室穿刺:鼓室穿刺是指通过手术将鼓室内的液体或气体抽取出来,常用于治疗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15. 异体移植:异体移植是指将来自于其他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常用于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
第9版外科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9版外科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9版外科学名词解释大全可能包括许多外科相关的专业术语。
1.Calot三角:即当囊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构成的三角区。
2.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3.外科感染:通常指需要外科处理的感染,包括与创伤、烧伤、手术相关的感染。
4.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5.连枷胸: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相对外突,导致伤员出现低通气状态,甚至诱发呼吸衰竭。
6.血胸: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可与气胸同时存在。
7.迟发性血胸:因肋骨断端活动刺破肋间血管或血管破裂处血凝块脱落,发生延迟出现的胸腔内积血。
8.自发性气胸:一般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肺大疱突然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
【医学】外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外科学名词解释汇总1甲亢: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2突眼性甲状腺肿: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3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速(>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4 Cooper韧带: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5酒窝症: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6橘皮样改变:乳腺癌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7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连枷胸。
8气胸:胸膜腔内积气称为~,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9开放性气胸:由于胸壁有伤口,或软组织有缺损,外界空气经缺口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气。
▲10纵隔扑动:开放性气胸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而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
11胸口吸吮伤口:开放性气胸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的声音的伤口。
12张力性气胸: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13血胸:胸膜腔积血称为~,可与气胸同时存在。
14凝固性血胸:当胸腔内迅速积累大量血液,超过肺、心包和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形成~15感染性血胸: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经伤口或肺破裂口侵入的细菌,会在胸膜腔积血中迅速滋生繁殖,引起~,最终导致脓胸。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1. 外科学(Surgery):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并应用手术技术来治疗疾病和伤口。
2.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神经外科是专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3. 心脏外科(Cardiac Surgery):心脏外科是专门处理心脏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4. 胸外科(Thoracic Surgery):胸外科是专门处理胸部(肺、食管、心脏等)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5. 血管外科(Vascular Surgery):血管外科是专门处理血管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6. 泌尿外科(Urology):泌尿外科是专门处理泌尿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7. 肝胆外科(Hepatobiliary Surgery):肝胆外科是专门处理肝脏和胆囊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8. 胰腺外科(Pancreatic Surgery):胰腺外科是专门处理胰腺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9. 肛肠外科(Colorectal Surgery):肛肠外科是专门处理直肠和结肠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10.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整形外科是专门进行重建和修复身体缺陷、改善外貌的外科学科。
11. 疝气手术(Hernia Surgery):疝气手术是一种修补疝气(腹部内脏从其正常位置突出)的手术。
12. 手术室(Operating Room):手术室是专门用于进行手术的房间,具备特殊的设备和环境条件。
13. 麻醉科(Anesthesiology):麻醉科是专门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和疼痛管理的科室。
14. 切口(Incision):切口是外科手术中切开皮肤和组织以进入身体腔内的过程。
15. 缝合(Suturing):缝合是用缝线将切开的皮肤和组织重新连接起来,促进伤口愈合。
16. 切除(Excision):切除是指通过外科手术从身体中彻底去除病变组织或器官。
17. 片段切除(Partial Excision):片段切除是指通过手术去除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
《外科学》名词解释第二部分,全面整理
《外科学》名词解释第二部分101.机械性肠梗阻:由各种机械性原因导致的肠腔堵塞、狭窄、受压致肠内容物正常通过障碍者称~102.绞窄性肠梗阻:肠壁有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
103.单纯性肠梗阻:仅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无肠壁血运障碍称~。
104.肠扭转:由一段肠祥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的闭祥性肠梗阻称~。
105.麦(McBurney)氏点:指右骼前上棘至脐连线中外1/3交点处称~(阑尾体表投影位置)。
106.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多起始于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疼痛,位置不固定,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并呈持续性疼痛,即称~。
(固定在右下腹并呈持续性疼痛是阑尾的炎症侵及浆膜层,使局部壁层腹膜受刺激引起的体神经定位痛。
)107.结肠充气试验:病人取仰卧位,检查者右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部,左右手交替按压近段结肠,将结肠内气体赶向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108.齿状线:是由肛瓣边缘与肛柱下端共同形成的一条锯齿形的环行线,是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
109.先天性巨结肠症:是结肠远端及直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肠道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表现是以顽固性便秘和逐渐加重的腹胀,表现为慢性不完全性结肠梗阻为主要特点。
110.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
(为慢性肛裂的典型表现)。
111.肛周脓肿: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
(若处理不当,易转为慢性感染,并发肛瘘)。
112.细菌性肝脓肿:当患者出现全身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细菌循各种途径侵入用脏,在肝内形成一个或多个脓肿者称~。
113.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细胞癌最常用和有价值的指标。
(当AFP≥400ug/L,并能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系胚胎性肿瘤,应首先考虑为肝癌。
)114.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血回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所引起的病症称~。
(临床主要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呕血和黑便)。
外科基础知识名词解析 (2)
名词解释(教全)!!!1、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2、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3、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
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4、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
5、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
6、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7、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8、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
9、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
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10、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1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12、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
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20)。
13、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
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
正常值为0.8~2kPa(6~15mmHg)。
14、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2.5~3.5L/(min·m2)。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外科名词以及它们的解释:
1.手术:通过外科手段来治疗疾病、创伤和畸形的一种医疗方法。
2.手术室:特别设置的空间,包括手术台、手术灯、麻醉设备和监测设备等。
3.手术台:用于支撑患者身体的平台,通常是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制成。
4.手术刀:用于切割组织和器官的手术工具。
5.缝合针:用于缝合伤口的针,分为手针和机针两种。
6.局麻:局部麻醉,通过注射药物使特定部位失去感觉和运动能力。
7.全麻:全身麻醉,使患者完全失去知觉和运动能力。
8.麻醉剂:用于麻醉患者的药物,包括局麻药和全麻药。
9.止血剂:用于止血的药物或物质,如生粉、明胶海绵等。
10.切口:手术时在皮肤和组织上开口的一段,用于操作和进入内部。
11.缝合:将分开的组织或皮肤重新连接起来的手术技术。
12.吸引器:吸引分泌物、血液和组织碎片等的器械,用于手术操作。
13.探针:细长的器械,用于探查伤口或器官。
14.截肢:手术将身体部位截去的治疗方法。
15.修补手术:将受损的组织或器官进行修复的手术。
16.切除手术:将组织或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手术。
17.吻合:在手术中用缝合针或吻合器将两端切除或断裂的组织或器官重新连接起来。
18.瘤切除手术:手术切除体内的肿瘤。
19.胸腔镜手术:用镜子和显微镜进行手术的一种微创手术。
20.心脏移植:将一个人的心脏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的手术。
医学资料:外科学名词解释
医学资料:外科学名词解释外科学名词解释1.休克(shock):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因此恢复对组织细胞的供氧、促进其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
(p34)2.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变化,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休克指数: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 0-1.5提示有休克;>2. 0为严重休克。
(p37)4.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
本病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
内毒素与体内的补体、抗体或其他成分结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同时,内毒素可促使组胺、激肤、前列腺素及溶酶体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结果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等。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在严重感染、创伤或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最初未被累及的器官或称远距离器官可发生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或系统同时或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功能障碍,这种序贯渐进的临床过程称为MODS。
(p46)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各种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的全身效应。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白细胞溶解及减少,血压升高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临床上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表现是,即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①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②心率大于90次/分;③呼吸大于20次/分或二氧化碳分压小于32mmHg;④白细胞计数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多于10%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外科名词
1.损伤:外界因素作用到机体,使组织器官在组织解剖结构上与生理功能上受到破坏,伴发局部或者全身反应。
2.创伤的概念:锐性或者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使受伤部位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出现机械性损伤。
3.挫伤:由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伤,皮肤、粘膜完整,一般伴发深部组织的损伤。
4.血肿:各种外力作用于机体,使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浸润、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5.淋巴外渗:钝性外力的滑擦作用使淋巴管断裂,淋巴液积聚在局部组织内的一种非开放性损伤6.化学性损伤:有烧灼作用的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或粘膜,引起组织损伤7.窦道: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只有一个口的盲管,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
8.瘘管:连接脏腔之间或体表和脏腔,有两个开口。
9.溃疡:皮肤或粘膜久不愈合的病理性肉芽创。
10.外科感染的概念:有机体对致病菌的侵入、生长和繁殖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
11.疖: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内的化脓性炎症过程。
12.痈:多数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和坏死。
是疖和疖病的扩大,感染、侵害多个皮脂腺、蔓延到深筋膜;13.脓肿:任何组织或器官内形成的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储留于脓腔的局限性炎症。
14.蜂窝织炎: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急性、弥散性、化脓性炎症。
常伴有全身症状。
15.全身化脓性感染:机体从化脓灶吸收了大量的致病菌及其活动产物以及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引起全身性的病理过程。
16.肿瘤的概论:机体某一部分组织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以组织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的病理性新生物。
17.风湿病: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
18.耳血肿:是耳部较大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耳软骨与皮肤之间形成的血肿。
多发生于耳廓内面,也见于耳廓外面或两侧。
19.外耳炎: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炎症。
20.中耳炎:指鼓室及耳咽管的炎症。
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以猪、犬和兔多发。
21.豁鼻:是由于钝性磨损、切割、撕裂等所引起的一种鼻缺损。
(2021年整理)外科学名词解释(2)
1.(完整)外科学名词解释(2)2.3.4.编辑整理:5.6.7.8.9.尊敬的读者朋友们:10.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外科学名词解释(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11.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外科学名词解释(2)的全部内容。
12.13.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一切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操作规则以及管理制度。
14.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
如血压升高而中信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15.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这时的肺泡内所含吸人麻药的最低浓度,就称之为MAC16.疖: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病菌金葡菌为主.17.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18.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治愈但常复发。
19.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20.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减慢(又称两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21.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去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神经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裂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22.熊猫眼(眼镜征):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和筛骨。
《外科学》名词解释(二)
名词解释(二)4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Roux-en-Y吻合:即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缝合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在距十二指肠韧带10-15cm处切断空肠,残胃和远端空肠吻合,距此吻合口以下45-60cm 空肠与空肠近侧断端吻合。
44.选择性迷走N切断术:又称全胃迷走N切断术,是在迷走N左干分出肝支,右干分出腹腔支以后再将迷走N予以切断,切断了到胃的所有迷走N支配,减少了胃酸的分泌。
高选择性迷走N切断术:又称胃近端迷走N切断术,手术设计切断支配胃近端、胃底,胃体壁细胞迷走N,消除了胃酸分泌,保留支配胃窦部与远端肠道的迷走N,是治疗十二指肠较理想的手术。
45术后出血:若术后不断吸出新鲜血液,24h后仍未停止,称~46倾倒综合征:系由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的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球部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加之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排空过速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
47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半小时内,与餐后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大量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加上渗透作用使细胞外液大量渗入肠腔,病人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无力、面色苍白等一过性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并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晚期倾倒综合征:在餐后2-4h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苍白、出冷汗、脉细弱,甚至有晕厥等。
由于胃排空过快,含糖物质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既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综合征。
▲48残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
癌前病变: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为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
早期胃癌:即胃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转移。
小胃癌:病灶直径在10mm以下称~微小胃癌:病灶直径在5mm以下称~▲一点癌:癌灶很小,仅在胃镜黏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黏膜取材未见癌组织,称~中期胃癌:癌组织超出黏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晚期胃癌:病变达浆膜下层或超出浆膜想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统称~皮革胃: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几乎都是低分化性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性度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扑动(mediastinal flutter):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
胸腹联合伤(Thoracoabdominal Injury):穿透性暴力同时伤及胸部、腹部内脏和膈肌,致伤物入口位于胸部,称为胸腹联合伤
胸部吸吮伤口(sucking wound):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声音的伤口,称为胸部吸吮伤口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猛烈的暴力挤压胸部,传导至静脉系统,使静脉压骤然升高,致头、颈、肩、胸部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创伤性窒息。
胸腹联合伤(Thoraco-abdominal Injury)胸和腹连接部同时累及的多发性损伤的统称。
气胸 (Pneumothorax) :胸膜腔内积气
★颅内压增高(Incranial Hypertension): 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共有现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体积缩小,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 (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脑组织等所产生的压力。
★肾自截(autonephrectomy):当输尿管完全闭塞,含结核杆菌的尿液不能进入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逐渐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症状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尿检趋于正常,这种情况称之为“肾自截”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肠息肉(polyps) :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
房间隔缺损(ASD):是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
室间隔缺损(VSD):是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的心室间异常通道,引起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
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rupture of aortic sinus aneurysm):由于主动脉窦壁的环形纤维管状带局部发育不良,缺乏中层弹性组织,长时期承受高压血流冲击,逐渐向外膨出而形成主动脉窦动脉瘤
差异性发绀: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所致右向左分流时,出现下半身发绀和杵状趾,称差异性发绀
肺动脉口狭窄PS:右室和肺动脉之间存在的先天性狭窄畸形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降主动脉起始段的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PDA):由于出生后肺动脉阻力下降,前列腺素E1及E2显著减少和血液氧分压增高,约85%正常婴儿在出生后2个月内动脉导管闭合,成为动脉韧带,愈期不闭合者即成为动脉导管未闭
巨大肾积水:肾积水容量超过1000ml或小儿超过24小时尿液总量时称为巨大肾积水
尿潴留(retention of urine):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
的通道,插放肾镜,直视下取石或碎石。
★尿三杯实验:以排尿最初的5-10ml尿为第一杯,以排尿最后10ml为第三杯,中间部分为第二杯。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为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颅内高压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脑疝(Brain Herniation),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症。
冠心病(CAD):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或钙化,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是右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主要包括四种解剖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贝克三联征(Beck′s triad)(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博微弱,脉压小、动脉血压下降)
肺充血:由心脏及大血管畸形所至的大量左向右分流造成的肺循环血量过多
体外循环CPB:利用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
艾森曼格(Eisenmenger )综合征:随着肺循环阻力的进行性增高,当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呈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病人可出现发绀,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
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血肿是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是颅内血肿最常见的。但血肿究竟是仅限于蛛网膜外或蛛网膜内外均有,则取决于蛛网膜是否撕裂
★酒窝征:随着乳腺癌肿瘤的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 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使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形成酒窝征。
★橘皮样改变:随着乳腺癌肿瘤的增大,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发生改变。
★前哨淋巴结:指接受乳腺癌引流的第一枚淋巴结,可采用示踪剂显示后切除活检。
肛裂(anal fissure):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肛裂“三联征”: 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
直肠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
★痔(hemorrhoid):直肠下段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外力造成的原发性脑器质性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损伤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库兴(Cushing’s) 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库欣反应
良性颅内压增高:称假脑瘤综合征,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但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主要原因可能为颅内静脉系统阻塞、代谢性疾病、维生素A摄入过多、药物过敏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等
食管癌:是指下咽部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临床上将食管分为颈、胸、腹三段。
食管炎:多见为消化性食管炎,常由胃酸返流所致。其临床特点是梗噎感或胸骨后烧灼感的病史较长,而无进行性加重。症状时轻时重,间断发作。
食管憩室(diverticulum of the esophagus)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trauma,head injury):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火器伤、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
★脑震荡Concussion of the brain :是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脑表现为一过性、广泛性脑组织的功能障碍。无明显结构上的器质性变化,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有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开放性气胸Open Pneumothorax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所致的胸壁损伤,成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的开口,以致空气可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内,形成开放性气胸
★连迦胸(flail chest):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为连迦胸
尿石症又称尿路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通过X线或B超对结石进行定位,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直至粉碎成细砂,随尿液排出体外。
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PCNL:经腰背部细针穿刺直达肾盏或肾盂,扩张并建立皮肤至肾内
肾积水(hydronephrosis):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蓄积后肾内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称为肾积水
贲门失弛缓症:一般认为是食管肌层内神经节的变性、减少或缺如,使得食管下段和贲门括约肌不能松驰,致使食物滞留于食管内。
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结石
肾和输尿管结石(renal&ureteral calculi)又称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部位、大小、活动与否及有无损伤、感染、梗阻等有关。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
不完全脱垂(粘膜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粘膜下移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
马凡(方)氏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主动脉瘤:包括各种病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患)损害主动脉壁的正常结构(尤其是弹力纤维),主动脉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大扩张,形成主动脉瘤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hronic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是由于心包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所致的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受限,心功能逐渐减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原发性膀胱结石:多见于男孩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饮食有关。
继发性膀胱结石:膀胱出口梗阻,膀胱憩室,神经性膀胱,异物及长期留置导尿者,肾排出结石,亦为原因之一。
尿石症:又称尿路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
尿道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肾和膀胱,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及有异物存在时,半数结石位于前尿道。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病理学表现为细胞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