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基础知识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54f690a1c7aa00b52acb8e.png)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古生物学理论1.古生物学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化石定义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化石保存条件有哪些化石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条件(硬体、矿物成分)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生物方面要求水动力弱,还原条件,细菌分解作用少、酸碱性)3)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4)时间因素(时间长)5)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作用)化石保存类型包括哪些化石的保存类型:1)实体化石:指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化石(包括不完整实体和完整实体)2)模铸化石:指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印痕化石:生物遗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来生物软体的印痕印模化石: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和内模核化石:即生物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相似的实体,包括内核和外核铸型化石:是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形成了外模和内核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后来的矿物质填充所形成的化石3)遗迹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4)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然遭受破坏未能形成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如脂肪酸,氨基酸仍可残留在岩石中化石化作用定义化石的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化石的作用化石化作用类型有哪些石化作用类型:1)矿质充填作用 2)置换作用 3)碳化作用2.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5界分类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3.国际命名法规-------双名法(P26)4.小壳动物群含义小壳动物群:在灯影组顶部,以小壳动物的出现做为寒武系的底界,为第一个带壳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含义埃迪卡拉动物群:呈印痕状态保存,无硬体骨骼或外壳,一般称为裸露动物群(P279)5.生态因素包括哪些光、温度、水、海拔高度和水体深度、基底、化学因素(大气成分、水中盐分、酸碱度)、生物因素(P333—P334)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包括底栖生物(固着、移游、孔栖、埋栖)、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假浮游生物6.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意义7.已灭绝的海洋生物类别举例5个蜓类、四射珊瑚、菊石、三叶虫、笔石、横板珊瑚、智利贝纲等8.双壳与腕足的区别双壳类与腕足类的对比双壳腕足1)单壳两侧不对称两侧对称2)双壳大小一般相等、对称两瓣大小不等、不对称3)双壳分左右壳分背腹壳4)对称面位于两壳接合面垂直于两壳接合面5)固着构造足丝肉茎6)齿与齿窝在每个壳上间列分布于不同的壳上齿在腹壳齿窝在背壳7)韧带有,司开口无,壳的开闭靠闭肌8)孔洞有足丝缺口,无肉茎孔无足丝缺口,有肉茎孔9)外套线有无10)生活环境海水、半咸水和淡水海水古生物学分论1.蜓目1)蜓的归属原生生物界—肉鞭毛虫门—有孔虫纲—蜓目2)蜓的分布时代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末、二叠纪极盛(石炭纪至二叠纪)3)生活环境水深100米左右热带或亚热带平静正常浅海4)生活方式浅海底栖5)蜓的基本构造(至少5个)基本构造:初房:最初形成的房室房室:初房之后形成的房室壳圈:在个体增长过程中,房室绕一个假想轴旋转,每个旋转一圈为一个壳圈旋壁:壳圈上各房室外部壳壁相连接的部分称旋壁隔壁:旋壁在增长过程中向里弯折的部分旋脊:通道的两侧各堆积起一个旋向的突起物拟旋脊:介于列孔之间各旋向的堆积物隔壁褶皱:隔壁在壳体的两极,弯曲折叠形成通道:每个隔壁的中央底部留一个通孔,借以沟通房室列孔:每个隔壁下部有一排小孔6)F usulinella(小纺锤蜓)的特征(素描形态构造特征,并标注主要构造名称)壳体纺锤形。
古代生物知识点总结
![古代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daea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f.png)
古代生物知识点总结1. 古代生物的分类古代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 古代生物的进化古代生物的进化受到环境适应、遗传变异、物种选择和地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生物通过进化适应了不同的环境,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种类。
3. 古代植物古代植物主要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和叶等器官,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在子房表面,而被子植物的种子由子房包裹。
4. 古代动物古代动物主要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具有神经节和弹性支持器官,脊椎动物具有脊骨和脑等器官。
5. 古代生物的灭绝许多古代生物在生物地理、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灭绝。
例如,白垩纪末期,一些恐龙和其他古代生物因为原因而灭绝。
6. 古代生物的化石古代生物的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依据之一。
化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等信息。
7. 古代生物的生态系统古代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包括陆地、海洋、淡水和沼泽等。
古代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共生、竞争和共存等方式相互影响。
8. 古代生物的地质时代古代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质时代中,包括古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和新生代等。
9. 古代生物的生命活动古代生物的生命活动包括营养摄取、呼吸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
古代生物依赖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与环境相互作用。
10. 古代生物的地质分布古代生物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中,包括北极、南极、大洋、大陆和火山等。
总之,古代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态环境和地质时代等信息对于理解生物进化的规律和地球演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古生物学基础知识
![古生物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5b74b767fd5360cba1adb1b.png)
(二)植物“活化石”
1.银杏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
2、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 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3.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三、古生物的分类
1.分类单位 古生物与现代生物一样,一般分为低 级的原核生物和高级的真核生物两大 类,共有5个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 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界以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 种等单位。
2.古生物的命名
拉丁文是国际通用的描述生物特征的 一门语言,是“死”的语言。 生物拉丁文的构成 两部分: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中生代(Mesozoic Era)意为“中期生物”时代,分为3个纪, 由老到新依次为: 三叠纪(Triassic Period)该纪地层在德国南部研究最早,地 层具明显三分性,“Tri-”即“三”的意思; 侏罗纪(Jurassic Period)在法国与瑞士交界的侏罗山最早 研究了该纪的地层;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英吉利海峡北岸,这一时代的 地层中产出白色细粒的碳酸钙,拉丁文称之为Creta,意为白 垩,因此而得名。 新生代(CenozoicEra)意为“近代生物”的时代,其中包括 第三纪(Tertiary)和第四纪(Quarternary)。 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起源于18世纪欧洲地质学家对地层系 统的划分。当时,他们把地层由老到新分为第一系、第二系、 第三系和第四系。第一系一般为结晶或变质程度较高的岩石, 大致相当于古生界以前的古老岩系;第二系是富含生物化石的 层状岩系,大致相当于中生界;而古生界当时被称为第一系与 第二系之间的过渡系;第三系一般指半胶结或较疏松的岩石; 第四系指河谷或山麓等地的松散堆积物。后来,第一系、过渡 系和第二系三词已被其它名称所代替,只有第三系和第四系被 现代地质学所继承下来。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acab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0.png)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古代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演变,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化石、古代生物体化石、遗传物质等。
下面是古代生物学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的学科,起源于18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古代生物学迅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2. 古生物的分类学:古生物的分类分为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古植物学主要研究真核植物、藻类等植物化石,古动物学主要研究古动物体化石。
3.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化石、化学分析、地层学分析、石头实验等多种手段。
二、古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1. 进化论:生物的演化和起源是古代生物学的研究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机制演化而成的,进化论成为了生物学的一支重要理论。
2. 古生物地层学:地质学的发展对于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地质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和年代。
3. 生物地理学: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对于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为古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方式,有助于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演化历程。
2. 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对于不同种类的化石的分类和鉴定,是古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古植物和古动物的分类鉴定。
3. 化石的地层分布和时代确定:通过地层学的方法确定化石的地层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有助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4. 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研究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包括各种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演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5. 古生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化石的分布和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生物学总结
![古生物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156db4ea8956bec0975e3b9.png)
- 古生物学总结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一部分化石与古生物学一、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第二部分化石的形成一、化石的形成条件生物条件—硬体最有利,软体易腐烂分解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时间条件—时间长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石化作用二、化石的石化条件化石的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改造而形成的话是作用。
1、矿质成天作用2、置换作用3、碳化作用第三部分化石的类型实体化石—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化石。
模铸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
·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
化学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有机质,如氨基酸等。
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一、首先,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标准化石:生存时限短、分布广、保存好、易发现的化石为标准化石。
指相化石:能够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
化石层序律: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二、其次要了解古生物的命名,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来建立。
生物的各级分类学名采用拉丁语或拉丁化语表示。
单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属(亚属)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来表示二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种的学名用两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三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亚种的学名用三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亚种名优先律:任何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是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
古生物的的分类体系:·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身体不具备脊椎动物的总称。
古生物科普知识问题
![古生物科普知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79f87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1.png)
古生物科普知识问题古生物科普知识涵盖了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生物的科普知识:1. 古生物学的定义: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包含这些化石的围岩。
2. 古生物学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实际就是古生物化石中的一类,因此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于寻找矿产资源意义重大。
通过古生物的研究,人类能够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面貌、掌握地球环境演变的规律,预测地球环境未来演变的趋势。
一些形态美观的古生物化石可以制作成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目前方兴未艾的奇石市场中,古生物化石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3. 如何通过古生物学来了解地球历史:古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将今论古”的原理,也就是用当今某类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征去推断地史时期同类或相似生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现在的珊瑚都是生活在温暖的浅海中,如果在某地区发现了珊瑚化石,那就可推断亿万年前这个地区也是一片温暖的浅海。
4. 古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异同:古生物参照现代生物学对生物门类进行划分,其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也注重形态学的研究,特别是形态与生存环境、器官发生学以及遗传、进化的研究。
但由于古生物的细胞结构很多都难以保存下来,因此相对于现代生物学,其对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缓慢。
沉积学和埋藏学的研究也是古生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代生物学所不具有。
5. 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化石是指保存于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化石区别于一般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学特征,或者是由生物活动所产生并保留下来的痕迹。
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生命活动在被沉积物掩埋后,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往往伴随着矿物质的交代和充填)最终形成化石。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7cefe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4.png)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演化历史的学科,旨在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消失过程。
以下是一些古生物学复习资料,供有需要的人学习复习。
1.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的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学的重要依据,它们包括遗骸、骨骼、牙齿、壳体、树干、植物化石等。
通过制备化石标本,古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大小、食性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推断生物的生态环境、行为和演化关系。
2. 生物演化生物演化是古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它以各种化石证据为依据,探讨生物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等问题。
生物演化包括宏观演化和微观演化,宏观演化研究物种和群体的形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以及地质时期的演化规律;微观演化研究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和演化机制。
3. 古生物分类学古生物分类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学科,它是古生物学的基础。
古生物分类学的分类方法不同于生物分类学,它着眼于化石形态结构,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各个类群。
同时,古生物分类学还研究不同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如建立化石脊椎动物的系统发生树等。
4. 古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地理学是古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古生物的地理分布和演化规律。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古生物群体的异同,可以推断古代大陆的地质历史和地理环境,进而了解古生物的适应性演化和分布规律。
5. 古生态学古生态学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关系,它是综合了地质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
通过研究古生物群体的组成结构、食性和生境特征,可以重建古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化历史,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破坏原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生物学复习资料,希望本文能为想要学习古生物学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2c3402f12d2af90242e6da.png)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64学时)(2013)1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古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化石的定义及其属性分类;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石化作用方式、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及其科学意义;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古生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综合分类学、数值分类学、分支系统学,自然分类、人为分类;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和古生物种的特点,地理亚种和年代亚种;古生物的命名法则,单名法、双名法、三名法、优先律;模式种、模式标本(正模、副模);拉丁语缩写词:cf., aff., gen. nov., sp. nov., sp., sp. indet.的含义;生物的分界,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化石代表,原核生物、古地菌、蓝细菌、叠层石;原生物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化石代表,藻类(沟鞭藻、疑源类、颗石藻、硅藻);真菌界的主要特征及化石代表,地衣;植物界的主要特征;动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分类谱系,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古杯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苔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 原生动物蜓类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有孔虫目纲的一般特征及分类;蜓类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方法;蜓壳的基本构造:旋壁、旋轴、房室、隔壁及副隔壁、壳圈、旋脊和拟旋脊、列孔、通道和复通道,蜓壳切面及其所观察的构造,旋壁分层及其类型;蜓类演化趋向;蜓类生态和地史分布;代表性化石:Ozawainella, Fusulina, Fusulinella, Palaeofusulina, Schwagerina, Neoschwagerina。
4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腔肠动物两种体型;珊瑚纲的主要特征与分类;珊瑚虫与珊瑚体;珊瑚体构造:隔壁、横板、泡沫板、鳞板、中柱、中轴;单体珊瑚和复体珊瑚外形;年轮。
四射珊瑚内部构造切面及构造组合(带型):纵列构造、横列构造、边缘构造、轴部构造;隔壁的发生过程及内沟形成;地史分布。
什么是古生物学?
![什么是古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48d7f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8.png)
什么是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命、生态、进化和演化等问题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在地球演化史上生存过但已经灭绝的生物,主要是古代的动植物、微生物和真菌等。
古生物学主要采用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跨学科的方法研究,以揭示古生物和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古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一、古生物学的历史古生物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人们开始发现化石,并且开始将化石作为一种记录地球历史的证据。
到19世纪中期,古生物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人们开始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研究化石,识别化石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它们的分布和演化。
到20世纪,随着化学、物理、生态学等新技术的应用,古生物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古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石的形态学与分类学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化石分为化石类群,如哺乳动物、鱼类、植物等等。
研究者通过对化石的外形、大小、骨骼、牙齿等进行研究分类。
通过研究化石的形态学,可以了解不同种类的古生物多样性、生态成分和地理分布等。
2. 古生态学古生态学是研究古生物生存环境的学科,它主要通过研究化石洞穴、沉积物、岩石和古水体等场地中的化石和化石记录来了解过去生态系统和生态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出古生物生存社会的面貌和动植物相互作用的特征,以及生物的灭绝原因和机理。
3. 古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古生物地理分布演化和地球制约因素对古生物生态环境和生态共存的影响的学科。
古生物地理学主要运用地质学扩展古生态学,并通过地球动力学的长期演化和地理变动的影响力研究生物的迁徙、扩张和分化。
三、古生物学的现代应用古生物学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现代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 古生物学在石油等能源领域的应用古生物学研究中对于沉积盆地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可以为石油勘探、开采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3dd57f9b6648d7c0c7460d.png)
⊙总论:一、古生物学(概念)-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其范围应包括各个地史时期的地层中保存的一切与古生物有关的资料。
二、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三、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的自身条件。
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
软体不利于保存。
1)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
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
2)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1)物理条件:如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2)化学条件:如水体pH值小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3)生物条件: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3、埋藏条件。
(1)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2)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3)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
(4)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5)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
4、时间条件。
1)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
2)石化作用时间: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
3)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5、成岩石化条件。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四、化石的保存类型:(一)实体化石(指地史时期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为生物遗体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多为骨骼部分):1、未变质实体(这类化石很少,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保存。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ee4b4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c.png)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第一篇古生物学基础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古生物学的内容及其研究对象一、古生物的内容(一)古生物学及其分科::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的科学。
它研究的不仅是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了各地史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资料。
如遗体、遗迹(痕迹、遗物),甚至于旧石器时代猿人的石器。
2、分科:和古动物学和古并无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化石藻类学(低等古植物)、高等古植物学、孢子花粉学(又可列入微体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介形虫,牙形刺等NVIDIA体古生物学:NVIDIA浮游动物,化石致密结构小,大在10um(微米)以下。
1um=1/1000mm古生态学、痕迹化石学、古生物矿物严格地讲,古今生物之间很难以一个时间界线截然分开,但为了研究方便,一般以最新的地质时代全新世的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古今生物界的分界。
(二)学习古生物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古生物学就是自学地球科学的基础课,它肩负B3J94PA生物学和地质学服务的双重任务。
学习古生物学的目的在于:(1)阐明各类古生物形态及构造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2)了解古生物的地史分布、地理分布,进而总结其进化规律;(3)结合岩性及其它特性研究,推断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2、意义:(1)确认地层的地质时代;(2)研究和古地理、古气候;(3)为普查勘查和地质勘探服务;(4)为积极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更多实际资料和论据(5)为研究生物进化、物种绝种等自然界发展规律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fossil(一)化石:留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即1.必须充分反映一定的生物特征:形状、大小、结构、纹饰等。
但树枝石(假化石)就是软锰矿树枝状结晶,不是化石。
姜结人黄土中的钙结核2.必须是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它们都保存在地史时期的岩层地层中,并经受了石化作用而形成。
(二)化石留存的条件:1.生物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体2.生物死后迅速埋藏(但密封、冷冻、干燥环境下亦可)3.较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它有三种方式石化作用有三种方式:(1)矿质填充促进作用生物软空隙为地下水矿物质caco3所充填,变小的球状柔软减少重量,且留存硬体中的致密结构。
古生物学基础知识
![古生物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5f9a26770bf78a6429545c.png)
2021/4/9
11
2021/4/9
12
谢谢大家!
2021/4/9
1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14
古生物学基础知识
2021/4/9
1
一、古生物的分类
1.分类单位 古生物与现代生物一样,一般分为低 级的原核生物和高级的真核生物两大 类,共有5个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 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界以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 种等单位。
2021/4/9
2
2.古生物的命名
拉丁文是国际通用的描述生物特征的 一门语言,是“死”的语言。 生物拉丁文的构成 两部分: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拉蒂迈鱼的发现,立刻轰动了科学界。因为总鳍鱼类分两 支,一是骨鳞鱼类,一是空棘鱼类,而骨鳞鱼类的成员当时被 认为与“从水到陆”有关。此前,人们只知道总鳍鱼类的化石 代表,从未见过现生标本,而今却突然冒出了原被认为早在距 今1亿2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就已绝灭了的空棘鱼类的现 生代表——活化石,怎不教人心情激动!科学家们期望从它身 上获得有关从“鱼——两栖”更多、更具体的知识。
2021/4/9
3
二、活化石
(一)概况 现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属非科学术语。达尔文首先
用于东亚的曾被认为距今1亿多年前已绝灭的银杏。一般认为 活化石应有以下4个限定条件:
①在解剖上真正与某一古老物种极相似,但并不一定是完 全相同或就是该物种。
②这一古老物种至少已有1亿年或几千万年的历史,在整 个地质历史过程中保留着诸多原始特征,而未发生较大的改变, 也就是一种进化缓慢型生物。
③这一类群的现生成员由一个或很少的几个种为代表。 ④它们的分布范围极其有限。
最新古生物复习资料
![最新古生物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d2a6e575a8102d276a22fb5.png)
古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篇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分类及研究意义第一节化石及其形成过程①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
强调以下三点:(1)生物特征(形态、结构、文饰、成分、或活动的痕迹)(2)地质历史时期(1万年以后,与文物相区别)(3)岩层中(非现代沉积层)②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具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软体不利于保存。
其次,具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如植物的叶子等。
(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要素是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
(3)时间因素生物遗体或其硬体部分必须经历长期的埋藏,才能随着周围沉积物的成岩过程而石化成化石。
(4)成岩作用的条件只有在压实作用小,且重结晶作用轻微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③化石化作用(石化作用):从遗体埋藏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的作用。
化石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填作用:指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
作用: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
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2)交替作用:指原来生物的硬体部分,由于地下水的作用逐渐被溶解,而同时又由水中外来物质逐渐补充代替的过程。
常见的有硅化、钙化和白云石化作用。
作用: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原来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如果溶解和交代速度相当,则可以以分子形式交代,这样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3)升馏作用:指生物遗体被埋藏后,其中的易挥发成分(氢,氧,氮)经蒸腾作用而逃逸,留下较稳定的炭质薄膜。
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的化石。
探索古代生物知识点总结
![探索古代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5d9c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7.png)
探索古代生物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生物的分类和生命演化古代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过去的生物群,包括古代植物和古代动物。
根据地层特征和化石记录,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命习性等信息,从而重建古代生物的生态系统和演化历史。
1. 古代植物古代植物是指地球上古老的植物群,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通过研究古代植物的化石,科学家们可以re构建古代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态地位。
例如,石松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陆地植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植物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古代动物古代动物是指地球上过去的动物群,包括古代无脊椎动物和古代脊椎动物。
通过研究古代动物的化石,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古代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和生态适应能力。
例如,海生爬行动物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从水生向陆生的进化过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古生物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涉及地质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在古代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才能获得准确的研究成果。
1. 地质学方法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岩石和矿物的学科,它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化石分析和地层年代测定等内容。
在古代生物学研究中,地质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采集化石样本和确定地层年代,从而 re构建古代生物的分布范围和演化历史。
2.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系统的学科,它包括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内容。
在古代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鉴定化石种类、分析生态关系和推断演化路径,从而 re构建古代生物的生命形态和生态特征。
3. 化学和物理学方法化学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物理现象的学科,它包括化石化学分析、同位素测定和地球物理勘探等内容。
在古代生物学研究中,化学和物理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石组织、测定化石年龄和研究地球环境,从而揭示古代生物的物质组成和生存条件。
古生物及地层
![古生物及地层](https://img.taocdn.com/s3/m/e73f1d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0.png)
• 2、生物地层单位 • 以含有相同的化石内容和分布为依据划分的地层
单位。 • 组合带——指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化石,从
整体看,构成一个自然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 地层的生物组合。 • 延限带——任一生物分类单元所延续范围内代表 的地层。 • 顶峰带——最繁盛时期所代表的地层。
• 游移种类——在水底可以游动和爬移,为 单体生物.常具两侧对称的体形。
• 钻孔种类——能在水底岩石或它物上钻 洞,并在其中生活。
• 底埋种类——挖掘、潜埋在水底松软的砂土或淤
泥中生活,大多具伸长的体形。 • 游泳生物——亦称自游生物,生活在水层中并能主
动地游动,通常具有发育良好的运动器官,体形多 呈流线形,两侧对称。 • 浮游生物——为生活在上水层没有或具极不发育运 动器官的生物,通常随波逐流,多少是被动地浮 游。浮游生物大多形体微小,呈球形、扁球形等, 一般为辐射对称,骨骼不发育或具薄壳。
• 四、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意义 • 1、古生物是制定地质年代表的主要依据。 • 2、古生物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 3、古地理环境分析。
• 五、部分古动物简介 •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为真核单细胞动物,个
体只由—个细胞所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 胞膜的基本结构,有的还可以具有外壳。原生动物 个体微小,没有器官,其生活机能由细胞本身所分 化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运动细胞器为鞭毛、纤毛 或伪足。
•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
名称相符合。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
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0c15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6.png)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简介: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古代生物的学科,通过对化石和化石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重要发现以及对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古生物学是研究古代生物及其演化史的学科,包括古生物的分类、演化、生态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研究。
2. 古生物的特点: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上存在过但已经灭绝的生物。
与现代生物相比,古生物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特征。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化石的收集和分析: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化石记录。
科学家通过在地层中发现和采集化石,并利用化石的形态、结构、组织等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
2. 古生物的时代划分:根据化石记录和地层的分布,古生物学家将地质历史分为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地质年代,以确定古生物的存在时间和演化顺序。
3. 古生物的生态重建:通过对化石记录中包括的生态信息的分析,古生物学家可以重建古代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生活方式,揭示古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现1. 化石记录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古生物学研究揭示了生命从简单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追溯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2. 揭示生物的适应性演化:通过对古生物形态和结构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生物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竞争。
3. 揭示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古生物学研究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如植物叶子的气孔形态、藻类的有孔虫壳等,可以提供关于地球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证据。
四、古生物学对现代生命科学的意义1.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生物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加深了我们对各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的理解。
2. 基因组和演化研究:通过对古生物的基因和遗传信息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基因组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功能的演化。
古生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生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7567c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b.png)
绪论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生物发展历史或生物进化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了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生物遗迹、生物扰动、生物保存状态)2古生物学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化石的采集和发掘;化石处理和古生物复原;古生物鉴定和描述3生物层序律及其意义每一地层都有其特殊的生物群面貌,既不同于上覆地层,也和下伏地层不一样,称为生物层序律(LawofFaunalSuccesion),该定律为化石应用于地质学,特别为生物地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灾变论,均变论和间断平衡论的概念灾变论(Catastrophism)居维叶:地球上生物的变化是地球形成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灾变的结果。
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郝屯:用现代地球上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来解释过去地球上发生的地质作用。
间断平衡论:生物的演化是长期渐变与快速灾变交替的过程.第一章•古生物基本概念1化石,怎样与假化石区分?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肉眼不可见)的总称.在形态上与某些化石十分相似,但与生命活动无关只能称为假化石(pseudofossil),如龟裂纹、卵形砾石、波痕、放射状结晶的矿物集合体、矿质结核、树枝状铁猛质沉积物或氧化膜等都不是化石但亦有人为造成的假化石,最突出的例子是“辟尔当人”(Piltdownman)事件,1913年,报导英国辟尔当发现人类头骨化石,定名为曙人(Eoanthropusdawsoni),对“曙人”在人类演化中系统发生的位置及其本身的可靠性曾引起激烈的讨论。
直到1953年有人用氟处理该标本后证实属伪造,所谓的辟尔当人是用现代人的颅骨和精心加工的猩猩下颌骨拼合在一起的假的人类头骨,是人为构成的假化石2化石形成条件有哪些?1、生物本身的条件硬体较软体更容易保存为化石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3、埋藏条件埋藏的沉积特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中的化石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结核)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另外,与埋藏的沉积特性质有关••反之,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4、时间条件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石化作用时间经过地质历史时间(长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二、活化石
(一)概况 现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属非科学术语。达尔文首先 用于东亚的曾被认为距今1亿多年前已绝灭的银杏。一般认为 活化石应有以下4个限定条件: ①在解剖上真正与某一古老物种极相似,但并不一定是完 全相同或就是该物种。 ②这一古老物种至少已有1亿年或几千万年的历史,在整 个地质历史过程中保留着诸多原始特征,而未发生较大的改变, 也就是一种进化缓慢型生物。 ③这一类群的现生成员由一个或很少的几个种为代表。 ④它们的分布范围极其有限。
4.其他
桫椤 三尖杉 珙桐
(三)动物拉蒂迈鱼
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东海岸的东伦敦港附近,靠近一条 小河河口的海中,当地渔民捕捞到了一条“奇怪”的鱼。这条 鱼身长1.5米,重58公斤多,出水后只活了3个小时便死了。 由于当时防腐技术不高,当该鱼到达研究人员手中时,几乎只 剩下鱼皮了。经研究,认为这鱼应属总鳍鱼类的空棘鱼亚目 (Coelacanthini)。为纪念标本保管员拉蒂迈女士对标本的 “慧眼相识”和精心保护,史密斯教授把这条新鱼起了一个名 字叫拉蒂迈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1939)(图 24)。 拉蒂迈鱼的发现,立刻轰动了科学界。因为总鳍鱼类分两 支,一是骨鳞鱼类,一是空棘鱼类,而骨鳞鱼类的成员当时被 认为与“从水到陆”有关。此前,人们只知道总鳍鱼类的化石 代表,从未见过现生标本,而今却突然冒出了原被认为早在距 今1亿2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就已绝灭了的空棘鱼类的现 生代表——活化石,怎不教人心情激动!科学家们期望从它身 上获得有关从“鱼——两栖”更多、更具体的知识。
古生物学基础知识
一、古生物的分类
1.分类单位 古生物与现代生物一样,一般分为低 级的原核生物和高级的真核生物两大 类,共有5个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 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界以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 种等单位。
2.古生物的命名
拉丁文是国际通用的描述生物特征的 一门语言,是“死”的语言。 生物拉丁文的构成 两部分: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二)植物“活化石”
1.银杏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
2、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 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3.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