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足动物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古生物学(地大)第十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地大)第十腕足动物
铰合构造
位于壳体后部壳内,由铰齿与齿窝组成
腹壳三角孔前侧角各有一个突起:铰齿 背壳三角孔内侧角各有一个凹槽:铰窝
与双壳类不同是:铰齿和铰窝分别在不 同的壳瓣上
28/36 TongJN 15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铰合构造
腹壳:
牙板(齿板):铰牙之下,沿三角孔的侧缘向下延伸 的一对支板 匙形台:两侧牙板相向延展联合形成的匙状物 (腹)中隔板:匙形台下方连接壳底的板
28/36 TongJN 29


28/36
TongJN
30
28/36
TongJN
31

28/36
TongJN
32
28/36
TongJN
33
28/36
TongJN
34
28/36
JN
35
28/36
TongJN
36
28/36 TongJN 24
腕 足 动 物 生 活 方 式
28/36 TongJN 25
腕足动物生态
生活方式
肉茎固着:如Lingula 腹壳固着:如李希霍芬贝(Richtofenia)类的腹 壳特化成珊瑚状,并以根状刺固着 以腹壳自由躺卧,如扭月贝类 以腹壳的刺支撑,如长身贝类
28/36 TongJN 26
11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侧视:从侧缘方向观察壳体凸度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凸凹型、双曲型 前字指背瓣,后字指腹瓣 •
前视:从前缘方向观察壳体的轮廓

腕足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幼虫约有几天至几周的浮游期,其后产生胚壳并以肉 茎附着于海底生活。
37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生活方式

由一个肉茎固着在基质表面或基质内; 由一个贝壳胶结在基质表面(岩底或碎砾);

掘穴:生活在洞穴中或生活在砂质沉积物空隙的动 物群中(沙质底);
自由躺卧在海底上:营这种生活的是一些最大个体 类型,但现在已不存在(泥质海底)。
腕足动物背腹壳的外形有圆 形,近三角形、近五角形、长 卵形、舌形、半椭圆形等。
8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9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侧视:
从侧面观察,腕足动物两壳凸凹程度亦变化很大,按 两壳凸隆程度可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背凸型、凸凹和双曲(双 凹型)
前一字指背壳,后一字指腹壳。 幼年期背壳凹而腹壳凸,成年期在壳体前部变为背壳 凸而腹壳凹,称为双曲

无腕骨类:只有腕基 具腕骨类:腕棒、腕环、腕螺
36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四、生态和地史分布
一)生态 现代具铰纲大多生活在潮间带以下比较稳定的环境中, 正常盐度、避光、安定的环境中,少数种类能忍受不 正常的盐度; 古生代的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浅海、盐度正常的 环境,但中生代以来发现其与某些深水生物共生;
有性生殖,幼虫约有几天至几周的浮游期,其后产生 胚壳并以肉茎附着于海底生活;也有的肉茎退化以次 生胶结物或壳刺固着于海底,或自由躺卧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腕足动物软体一般模式图,示软体各部分
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硬体的基本特征 (一)、壳的外形及定向
一)、壳体定向和度量: A、壳的定向:
壳体是由大小不等的两壳组成, 一般茎孔所在的壳较大,称为腹 壳,另一个称背壳 最早分泌的硬体部分成鸟喙状, 称壳喙,壳喙的一方为后方,喙 旁边缘称后缘。相对的一方为前 方,其边缘称前缘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 腹殼:鉸
齒、齒板、
匙形臺、
中板
• 背殼:鉸

腹 殼
背 殼
腕足動物門
內部構造--鉸合構造
• 腹殼:鉸齒、
齒板、匙形
腹腔
臺、中板
• 背殼:鉸窩
鉸齒
鉸窩
背腔
腕足動物門
內部構造--主突起
• 背殼中央的突
起,為閉殼肌
附著點
腕足動物門
內部構造--支腕構造
支持捲曲腕
的骨骼為支腕
構造,發育在
背殼上。分為
腕基、腕棒、腕
• 軟體由外套膜包裹(外套腔):內臟腔、腕腔
一、腕足動物門的一般特徵
• 現生約100屬300餘種。地史時期相當繁盛,
己描述的有3500屬33000種。在確定地質時
代方面有重要意義




二、腕足動物門的軟體特徵

軟體最外部是外套膜,緊貼在兩硬殼的內面,圍成外
套腔,被中間的橫隔膜分成內臟腔和腕腔兩部分。
• 新生代,腕足動物面貌己接近現代
腕足動物門
• 一般兩瓣大小不等:背瓣較小,腹瓣較大
• 殼喙:殼體最早分泌的硬體部分,呈鳥喙狀
• 莖孔:殼喙附近的一個圓形小孔(肉莖伸出處)
• 殼喙及莖孔的一方為後方,殼體張開的一方為
前方
• 殼喙旁邊緣為後緣,相對的殼體增長方向為前
緣,兩側邊為側緣
• 把殼體分為左右對稱兩部分的假想平面為對稱

腕足動物門
腕足動物背、腹殼的區別
• 腹殼、腹喙、腹鉸合面大於背殼、背喙、背鉸
合面
• 腹中槽,背中隆
• 腹鉸齒,背鉸窩
• 背殼有支腕構造
• 主基在背殼上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
3 腕螺:两个腕棒作螺旋状向前延伸。常见有3 种类型:石燕贝型、无窗贝型、无洞贝型
❖ 石燕贝型——腕螺顶指向主端
❖ 无窗贝型——腕螺顶指向两侧
❖ 无洞贝型——腕螺顶指向背部
5动•2物02门0/10/12
•(二)腕骨构造
6动•2物02门0/10/12
•(三)腕足动物背、腹壳的区别
❖ 腹壳、腹喙、腹铰合面大于背壳、背喙、背铰 合面
6动•2物02门0/10/12
7动•2物02门0/10/12
8动•2物02门0/10/12
•腕足类代表化石
9动•2物02门0/10/12
(四)壳饰
外 壳 壳 饰
•同心饰 •放射饰
•同心纹 细弱的线纹 •同心线 较粗线状 •同心层 明显且呈叠瓦状 •同心褶 粗而波状起伏
•放射纹 细线且多分叉 •放射线 粗线 •放射褶 粗大,已影响到内部
2 生活方式
❖ 肉茎固着:如Lingula
❖ 腹壳固着:如李希霍芬贝(Richtofenia)类的腹壳 特化成珊瑚状,并以根状刺固着
❖ 以腹壳自由躺卧,如扭月贝类
❖ 以腹壳的刺支撑,如长身贝类
1动•2物02门0/10/12
2动•2物02门0/10/12
八 腕足动物地史分布
❖ 始现于早寒武世 ❖ 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
(1)铰牙(齿):腹瓣内部三角 孔的前侧角各有一个显著的突起 。
(2)牙(齿)板:铰牙下的支板 ,以支持铰牙。
(3)匙形台——牙板相向弯曲并 联合在一起。
(4)中板——匙形台下的支板。
•匙形台
8动•2物02门0/10/12
9动•2物02门0/10/12
0动•2物02门0/10/12

第八章 腕足动物门

第八章  腕足动物门
第八章 腕足动物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铰纲 第三节 有铰纲
第一节 概述
• 海生底栖,单体群居 海生底栖, • 壳分背壳和腹壳,单壳两侧 壳分背壳和腹壳, 左右) (左右)对称 • 具腕(纤毛环) 具腕(纤毛环) • 多固着生活 • 出现于寒武纪早期,繁盛于 出现于寒武纪早期, 古生代, 古生代,一直延续至现代 无铰纲、 • 分为无铰纲、有铰纲和顾脱部构造 齿板、 齿、齿板、匙形台 齿窝、腕基、腕基支板、背匙形台(腕房) 齿窝、腕基、腕基支板、背匙形台(腕房) 腕骨构造(腕棒、腕环、腕螺) 腕骨构造(腕棒、腕环、腕螺)
第二节 无铰纲
1.壳的成分为几丁磷灰质, 1.壳的成分为几丁磷灰质,少数钙质 壳的成分为几丁磷灰质 2.两壳间无铰合构造 2.两壳间无铰合构造
第三节 有铰纲
一、一般特征 壳为钙质、 壳为钙质、具铰合构造 二、形态特征 正视形态
侧视形态
三、外部构造 壳喙、铰合线、主端、铰合面、茎孔、 壳喙、铰合线、主端、铰合面、茎孔、 三角孔、 三角孔、三角板 中槽、 中槽、中隆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无铰纲: 无铰合构造,主要依靠肌肉 联接两壳,壳质大部分为几丁磷灰质。
有铰纲: 具铰合构造,有各种支腕构 造,钙质壳。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38
六、演化方向
❖ 铰合: 无铰合构造 有铰合构造
❖ 支腕构造: 逐步复杂化
❖ 从腕棒
腕环 腕螺
❖ 壳质成分: 从几丁磷灰质
钙质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45 45
测验3:侧视外形的类型?
1
2
3
4
5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46
测验4:前视外形的类型?
1
前视
背壳 腹壳
2
3
4
5
6
7Hale Waihona Puke 2024/7/11腕足动物门
47
测验5:定向?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48
一 概述 二 外部构造 三 壳内构造 四 生态 五 双壳类与腕足类的区别 六 地史分布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15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16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17
2024/7/11
腕足类代表化石
18
腕足动物门
(四)壳饰
外 壳 壳 饰
2024/7/11
同心饰
同心纹 细弱的线纹 同心线 较粗线状 同心层 明显且呈叠瓦状 同心褶 粗而波状起伏
放射饰
放射纹 细线且多分叉 放射线 粗线 放射褶 粗大, 已影响到内部
腕棒
2024/7/11
腕足动物门
32
(二)腕骨构造

第二章 腕足动物

第二章   腕足动物
第二章
腕足动物
第一节 一般特征

全部为单体海生, 全部为单体海生,用肉茎固 着底栖生活 具两瓣由外套膜分泌的不等 的壳 外套膜形成的空腔被横膈膜 隔开成外套腔和体腔 外套腔内有一对具纤毛的腕, 外套腔内有一对具纤毛的腕, 体腔内为内脏团 壳体开合由开壳肌和闭壳肌控制, 壳体开合由开壳肌和闭壳肌控制, 一般具铰齿和铰窝
第三节 壳的硬体构造及开合
二、内部构造

背壳:铰窝;腕基;腕骨;腕基支板; 背壳:铰窝;腕基;腕骨;腕基支板;背匙形台
2、背壳
第二章 腕足动物 第三节 壳的硬体构造及开合
三、壳体开合的控制
闭壳肌, 闭壳肌,开壳肌
第二章
腕足动物
腕足分类、 第四节 腕足分类、壳体成分及生态地史分布

一、分类:无铰纲,有铰纲 分类:无铰纲, 二、壳体成分:几丁质,几丁磷灰质、钙质 壳体成分:几丁质,几丁磷灰质、 三、生态:80-200m 生态:80- 浅海区 四、地史分布: 寒 地史分布: 武纪出现, 武纪出现,繁盛 于古生代, 于古生代,中生 代开始衰退, 代开始衰退,新 生代还有少数种 类




第二章
腕足动物
第二节 壳体的形态及纹饰
一、外形

多种多样 两瓣壳的大小不等, 两瓣壳的大小不等,大为腹 壳,小为背壳 每瓣壳本身左右对称


第二章
第二节
二、纹饰

腕足动物
壳体的形态及纹饰
同心状纹饰 放射状纹饰

第二章
第三节 一、外部构造

腕足动物
壳的硬体构造及开合
喙 铰合线(基线、主线) 铰合线(基线、主线) 基面,壳肩,主端 基面,壳肩, 三角孔 后缘,前缘, 后缘,前缘,侧缘

古生物学第8讲 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第8讲 腕足动物

自腕棒前端螺旋状延伸的空锥状骨骼 构造。腕螺有三种类型,石燕贝型、无窗 贝型及无洞贝型。
支腕构造--腕螺
石燕型 腕螺的顶 端指向主 端
支腕构造--腕螺
无窗贝型 腕螺的顶端 指向两侧
支腕构造--腕螺
无洞贝型 腕螺的顶端指 向背侧
四、分类方案
腕足动物门
主要依据铰合构造的有无、壳质成 分、支腕构造,分为二纲:
Distal part ONLY buried in sediment
Difference in setal disposition, arrangement of mantle canals and body cavity Zhang et al., 2004, 2005
乳孔贝目
中隔板 假铰合面 肉茎孔

同心层 明显且呈叠瓦状 同心褶 粗而波状起伏



放射纹 细线且多分叉
放射饰
放射线 粗线
放射褶 粗大,已影响到内部
腕足动物门
三、腕足动物的内部构造
• 铰合构造 • 主突起 • 支腕构造
– 腕基 – 腕棒 – 腕带 – 腕螺
内部构造--铰合构造
• 腹壳:铰 齿、齿板、 匙形台、 中板
• 背壳:铰
扭月贝目
假疹壳,偶为无疹壳。两壳多为凹凸型至平凸型,也有 双凸型、双曲型,或具膝曲。铰合面不发育或缺失,但 某些类型极发育。两壳三角孔一般均覆有三角板,主突 起多发育而复杂,有时简单或缺失。具腕基。壳面光滑 或具壳饰,没有壳刺。海生,以腹壳躺卧海底,或以全 部或部分腹壳固着他物上生活。奥陶纪至早侏罗世。化 石甚多,有扭月贝(Strophomena)、米克贝(Meekella) 等,十分重要。[
八、腕足动物的生态

腕足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地质意义

腕足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地质意义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腕足动物名称的由来腕足动物是一类海生底栖,单体群生的无脊椎动物。

每个单体具有两瓣钙质或几丁磷灰质的外壳。

两壳后缘铰合,前缘自由启闭,软体位于两壳之中,其外形与常见的河蚌十分相似。

但是,腕足动物具有特殊的软体构造———肉茎和卷曲腕。

卷曲腕是腕足动物的一种捕食和呼吸器官,最初研究者误认为是运动器官,运动器官一般被称为足,故取名腕足,因而将这类动物称为腕足动物。

在古生物系统分类中,腕足动物是古动物界中的一个门。

腕足动物的大小相差很大,小者长宽仅1mm,最大者长约250mm,宽达380mm,但绝大多数的长宽约在50mm 左右。

2腕足动物的生活习性腕足动物为雌雄异体,精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形成幼虫。

幼虫经数天至两周的浮游生活后,沉落海底开始分泌两瓣外壳,从此在海底终生以固着的方式生活。

腕足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深20~50m 的海底,少数生活在潮汐带,还有极少数生活在5500m 的深海底。

腕足动物喜欢生活在温暖、清澈的海水中,在混浊海水或纯淤泥质海底不宜生存。

所以,腕足动物化石在灰岩、泥灰岩中数量最多,保存较好;而在同时代的泥岩、页岩中数量很少,保存较差。

由于腕足动物完全生活在海里,故腕足动物是一种很好的指相化石,如果在岩层中找到它,就知道该岩层是在海洋中形成的。

由于腕足动物化石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地层剖面中常显示出清楚的演化系列,所以它又是确定地质时代的标准化石。

如果在岩层中找到蕉叶贝(Leptodus )化石,就知道该岩层是在二亿三千万年前的二叠纪形成的。

总之,腕足动物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恢复沉积环境,寻找沉积矿产,分析地层剖面的沉积史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腕足动物的兴衰史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初出现,至今还有少量代表生存。

在腕足动物漫长的生活史中,寒武纪是腕足动物发展的初期,该期的腕足动物个体小,构造简单,以无铰纲为主。

4.5腕足动物门

4.5腕足动物门

四、分类方案
主要依据铰合构造的有无、壳质成分、支腕构造, 分为二纲: • 无铰纲:无铰合构造,主要依靠肌肉联接两壳, 壳质大部分为几丁磷灰质。

有铰纲:具铰合构造,有各种支腕构造,钙质壳。
• 五、演化方向
• 铰合从无铰合构造 有铰合构造 钙质
• 壳质成分,从几丁磷灰质
六、腕足动物 发展阶段性
小舌形贝(Lingulella Chengjiangensis) 纤毛环的特殊保存
• 八、腕足动物的生态
• 海生,固着底栖,对海底性质、海水深度和盐度都有 一定要求,与珊瑚等共生,在各类沉积岩中都有出现, 以灰岩,泥灰岩等为主。
腕足动物与双壳纲的比较
• Gigantoproductus Prentice,1950(大长身贝):壳巨大,呈近圆形,腹瓣高 凸,背瓣深凹;铰合线直长,耳翼大;壳面具放射线,有时具不规则的放射 褶,后部具同心皱;腹瓣有少数壳刺(图之6)。早石炭世。 • Yunnanellina Grabau,193l(小云南贝):壳三角形,双凸,腹中槽、背中隆 仅显露于壳体的前端,中槽浅阔;壳面具圆形放射线,分又或插入式生长, 前部具棱角状放射褶;齿板发育,背壳中隔板短小(图之ll)。晚泥盆世。 • Cyrtospirifer Nalivkin,1918(弓石燕):壳中等,双凸,呈横长方形,铰 合线等于或稍大于壳宽,基面较高,斜倾型;中槽、中褶纵贯全壳;全壳覆 有放射线,槽内壳线常分叉;牙板发育(图39)。晚泥盆世。 • Stringocephalus Defrance,1825(鹗头贝):壳大,呈近圆形,双凸,腹瓣 凸度稍高;铰合线短弯,具三角双板,卵形肉茎孔位于三角双板上部;壳面 光滑;腹瓣内具高大的中板;背瓣内具叉形高耸的主突起,背中板短;腕环 宽长(图之15)。中泥盆世。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古生物学-9-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13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14
(三)壳的外形
3 前视:在壳的前端进行观察(背壳朝上) 直缘型——前缘接合线平直 单槽型——前缘接合线下凹 单褶型——前缘接合线上凸 中槽:壳面中央到前缘的槽状凹陷(一般为腹壳) 中隆/中褶:壳面中央到前缘的褶状隆起(一般为背壳)
39
七 腕足动物生态
1 生活环境 现代腕足动物以正常浅海为主,各种水深均能生存,
但在水深200m左右最多。 化石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盐度正常的浅海环
境中,但中生代以来发现它们与某些深水类别共生。 2 生活方式
肉茎固着:如Lingula
腹壳固着:如李希霍芬贝(Richtofenia)类的腹壳 特化成珊瑚状,并以根状刺固着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4
一 概述——腕足动物的一般特征
4 大小一般3~8cm,最大可达40cm。
5 属滤食性生物,其摄食器官是纤毛腕。
6 现代生活的腕足类约有100多属,300余种。
腕足动物在古生代曾相当繁盛,其化石在确
定地质时代上有重要意义。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5
二 壳体定向和外部构造
分泌的硬体部分或鸟喙状部分称壳喙,喙附近的 边缘为后缘。与喙相对的一边即壳体增长的一方 为前方,其边缘称前缘。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8
二 壳体定向和外部构造
(一)壳的定向 3 两侧:壳的两侧边缘称为侧缘。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9

两侧
腹壳
2019/11/19
腕足动物门

第三讲腕足动物

第三讲腕足动物

(四)四射珊瑚亚纲(目)
1 四射珊瑚的外形
单 体 丛 状 复 体 块 状
外 形




多 角 状
星 射 状
互 通 状 互 嵌 状
(1) 单体
四射珊瑚的基本特征 四射珊瑚因其外壁表面常覆以生长皱纹,又称皱纹 珊瑚,单体常呈锥状,锥柱状和拖鞋状等,复体呈丛状或 个体紧密接触的块状.
(2) 复体
A 丛状: 个体外壁彼此不
六射珊瑚重要化石代表

Thamnasteria 灌木星珊瑚
(七)、珊瑚的生活环境及地质意义
1 生活环境 珊瑚全属海生,是固着底栖动物,主要富集在 温暖的浅海环境.根据其生态又可分为造礁珊瑚 和非造礁珊瑚两类,造礁珊瑚一般生活于水深50 米的范围内,水温在20度左右. 非造礁珊瑚(以单 体珊瑚为主),适应范围广.
(1)单带型 横板+隔壁 仅有横板和隔壁 O-S为主
(2)双带型
横板+隔壁+鳞板
横板+隔壁+鳞板 ( 或泡沫板). S-P, 以S,D为主
(3)三带型 横板+隔壁+鳞板(或 泡沫板)+中轴(或中 柱). S-D,C-P为主
(4)泡沫型 泡沫板,隔壁不连续呈刺状,横板和鳞板均呈泡 沫状. O2 - D2 ,C-P为主
上节“纺锤虫”回顾
• 纺锤虫的构造模式图及主要构造 • 纺锤虫主要演化趋向及主要演化事件 • 纺锤虫的地质分布
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 腔肠动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 珊瑚虫纲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 四射珊瑚虫亚纲
– 外形
– 骨骼基本特点及在不同切面上的表现形式
• 横板珊瑚虫亚纲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古生物学-腕足动物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腕 基 brachiophore 在 内铰板和外铰板之间 各有一个伸向前方的 突出物,它是纤毛腕 或腕骨的支撑点,称 为腕基。在铰板不发 育的类别中,腕基位 于铰窝内脊的前端。 腕基下有时有腕基支 板。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四、化石代表 Representatives


(一)无铰纲 (Inarticulata) 1.舌形贝目(Lingulida) 大多是几丁磷灰质壳, 轮廓一般是长椭圆、圆形和三角形,侧视双凸,肉 茎从两壳间伸出,腹壳后部有假间面,具明显的茎 沟。许多现代的舌形类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浅 水区,穴居在泥质海底中。早寒武世至现代。 2.乳孔贝目(Acrotretida) 磷灰质完或钙质壳, 腹壳或背壳为圆锥形,茎孔接近腹壳的喙部,常呈 裂沟状。寒武纪至现代。化石常见于浅海相地层.
小者称背壳(dorsal valve),也叫腕壳 (brachial valve)。 腕足类的两壳前方 可靠肌肉收缩自由 张开,后方则铰合 在一起,其中两瓣 壳铰合的线叫铰合 线(hinge line)
壳体构造Valve structure

铰合线与壳喙间的 三角形面称铰合面 (hinge area),常 呈三角形叫三角孔 (deltidial opening), 腹壳和背壳均有三 角面和三角孔,其 上有时盖有三角板 或三角双板。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铰窝 背壳三角 孔前侧角或突 起物的前侧, 各有一个凹槽, 承纳腹壳的铰 齿,称铰窝或 牙槽。铰窝之 下有时也可有 铰窝支板 (socket plate)。
内部构造 Internal structure

腕足动物.ppt

腕足动物.ppt
腹壳:铰齿、齿板、匙形台、中板 背壳:铰窝
腹壳
背壳
内部构造--主突起
背喙下的一个 突起,可以是 单个突起,也 可以分叉。为 闭壳肌附着点
腕足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内部构造--支腕构造
支持卷曲腕的 骨骼为支腕构造, 发育在背壳上。分 为腕基、腕棒、腕 带和腕螺
支腕构造--腕螺
腕足动物门
自腕棒前端螺旋状延伸的空锥状骨骼构造。腕螺有 三种类型,石燕贝型、无窗贝型及无洞贝型。
外壳形态
腕足动物门
正视 将绞合边向上,开口边向下,上部为后 方,下部为前方。形态多样。
外壳形态
腕足动物门
侧视 先背后腹分称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双凹型
双凸型 平凸型 凹凸型 凸凹型 双凹型
外形
腕足动物门
前视
背壳 腹壳
单槽型
内褶型
直缘型
旁褶型
内槽型
单褶型 旁槽型
外壳构造--后部构造
腕足动物门
石燕贝型
无窗贝型
无洞贝型
分类
腕足动物门
主要依据铰合构造的有无、壳质成分、支腕构 造,分为二纲: 无铰纲:无铰合构造,主要依靠肌肉联接两壳, 壳质大部分为几丁磷灰质。 有铰纲:具铰合构造,有支腕构造,钙质壳。
实习内容
Lingula(舌形贝) Orthis (正形贝) Yangtzeella (扬子贝) Pentamerus (五房贝) Dictyoclostus (网格长身贝) Stringocephalus (鸮 头贝) Acrospirifer (颠石燕)
Stringocephalus 鸮头贝 D2
壳大,近圆形,双凸,铰合线短弯,壳面光滑
Acrospirifer 颠石燕 D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