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引言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中,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广泛涉及的实验内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产生的化学变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典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准确观察并理解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过程。

一、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通过观察溶液当中不同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并且能够正确判断其中产生了何种新物质。

进而加深对离子间反应规律以及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刷、移液管等。

2. 实验材料:干净无水垫纸、玻璃棒等。

3. 试剂:5种不同银盐或铈盐溶液(选择氯化铅(II)、硝酸铜(II)、氯碘酸钠、硝酸汞[II]和氧化铈[IV]盐溶液)。

三、实验步骤1. 将试管架摆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在其中插入3根试管。

2. 放置一张干净无水垫纸在桌面上,以便进行操作。

3. 取5个试管,标号分别为A、B、C、D和E。

4. 用各自编号的试管装入不同的银盐或铈盐溶液。

每个试管中的溶液量应相等(约0.5 mL)。

5. 拿起标有字母编号的试管,轻轻晃动观察任何变化。

记录下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四、观察结果与解析1. 试管A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当氯离子和铅(II)离子结合时,会产生沉淀。

具体来说,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 Pb²⁺(aq) + 2Cl⁻(aq) → PbCl₂(s)2. 试管B中加入碘化钾溶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碘离子和汞(II)离子之间会产生沉淀反应。

具体来说,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 Hg²⁺(aq) + 2I⁻(aq) → HgI₂(s)3. 试管C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会与氯根离子产生反应,生成沉淀。

具体来说,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Cu²⁺(aq) + 2ClO₃⁻(aq) → Cu(ClO₃)₂(s)4. 试管D中加入硝酸汞(II)溶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硝酸汞(II)溶液中的汞离子会与碘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它包含四节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本专题内容以深入认识水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为核心问题线索,分别研究了各类物质(弱电解质、水、盐类、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使学生发现化学平衡、电离程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这些原理的应用。

二、课程标准要求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 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4.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影响因素探究实验4:取两支带刻度...的试管,分别加入10ml的蒸馏水,再分别滴加2滴(约0.1ml)PH=3的盐酸、醋酸溶液,振荡后,分别测其PH。

思考:比较C(H+)浓度的大小,推测溶液稀释后,电离平衡移动方向?原盐酸溶液中的C(H+) 原醋酸溶液中的C(H+)稀释后盐酸溶液中的C(H+) 稀释后醋酸溶液中的C(H+)探究实验5:探究3中的醋酸溶液,进行水浴加热,测其PH。

加入少量物质条件改变瞬间的浓度变化平衡移动CH3COONH4固体HCl气体NaOH固体填表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物质使平衡中某微粒浓度改变,平衡向着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结论:加水稀释,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过程是吸热变化知识应用1 资料: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其分子与电离出的离子呈不同的颜色.如石蕊(以HIn表示)的电离平衡和颜色变化为:HIn In- + H+红色蓝色石蕊溶液为什么能够指示溶液的酸碱性?思考讨论阐述知识应用2 资料:Al(OH)3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为什么具有两性呢?我们可运用平衡移动原理来作简单分析。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专题包含四节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本专题内容以深入认识水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为核心问题线索,分别研究了各类物质(弱电解质、水、盐类、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使学生发现化学平衡、电离程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这些原理的应用。

本专题以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展开学习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另外还介绍了一种重要的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酸碱中和滴定法。

本专题介绍的几种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均为化学平衡的特殊情况。

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三大平衡的本质特征,建立相关的思维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三大平衡的移动及其应用。

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电离平衡的特征,运用电离平衡原理分析盐类水解平衡产生的原因。

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注意层层引导,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精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学习相应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更自觉、更自主地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化学平衡和离子反应相关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对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离子反应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在高二《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了化学平衡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对平衡移动以及平衡常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3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3篇)

What you want, you must either strive to catch up or give up altogether.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离子反应教案(精选3篇)离子反应教案1(一)知识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

CaCO3+2HCl =CaCl2+H2O+CO2↑(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离子浓度减小。

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S2—=CuS↓+SO42—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Cl—=AgCl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Ba2++H2O+CO2↑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6H+=2Fe3++3H2↑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二、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2.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3.能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强弱电解质。

教学过程:【问题1】根据H3PO2的组成,认为它是几元酸?依据是什么?如果不能确定,你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甲】三元酸,因为H3PO2有三个氢原子。

【学生乙】好像是一元酸,我记得老师讲过。

【学生丙】应该不能判断吧,因为不知道它能电离出几个氢离子。

【追问】如果让你选,你还想知道什么条件?【学生】电力平衡常数,H3PO2的结构、H3PO2的电离方程式,等等。

【教师】H3PO2的结构【教师】根据结构,请你再判断一下它是几元酸。

【学生甲】一元酸,它只有一个羟基,只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

【问题2】从结构判断,H3PO2是一元酸,那么它是一元强酸还是一元弱酸?能否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主要有表1所示的几种方案。

(1)从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着手①常温下,测0.1mol/L H3PO2溶液的pH。

②常温下,比较相同浓度H3PO2和盐酸的pH大小。

③常温下,比较相同浓度H3PO2和盐酸的导电能力。

④常温下,比较相同浓度H3PO2和盐酸与锌粒反应的速率。

⑤常温下,pH相同的H3PO2和盐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比较消耗NaOH的体积。

⑥常温下,pH相同的H3PO2盐酸与足量的镁条反应,比较产生气体的体积。

(2)从平衡移动角度着手:①常温下,相同pH的H3PO2和盐酸的稀释相同的倍数,比较pH大小。

② 常温下,pH=2的H 3PO 2稀释100倍,再测pH 。

③ 常温下,相同pH 的H 3PO 2和盐酸,分别加入NaH 2 PO 2和NaCl ,比较pH 变化。

④ 相同pH 的H 3PO 2盐酸,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pH 变化。

(3) 从盐类水解角度着手常温下,测0.1mol/L NaH 2 PO 2的pH 。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案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案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复习内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水的离子积2.溶液的酸碱性、PH的有关计算及中和滴定的原理3.盐类水解及其应用4.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知识点复习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是否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与溶解度和导电能力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4.电离常数: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

5.电离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6.影响因素: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浓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7.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多元弱酸的电离应分步完成电离方程式,多元弱碱则一步完成电离方程式。

8.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9.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H+)×C(OH—)Kw取决于温度,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其他稀溶液。

25℃时,Kw =1×10-14在水溶液中,Kw中的C(OH-)、C(H+)指溶液中总的离子浓度.常温下,任何稀的水溶液中均存在离子积常数,且Kw =1×10-14。

不论是在中性溶液还是在酸碱性溶液,水电离出的C(H+)=C(OH-)根据Kw=C(H+)×C(OH-) 在特定温度下为定值,C(H+) 和C(OH-) 可以互求。

10.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二、溶液的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酸性:c(H+)>c(OH-) 中性:c(H+)=c(OH-) 碱性: c(H+)<c(OH-)2.常温下(25℃)酸性溶液:C(H+)﹥C(OH-),C(H+) ﹥1×10 -7mol/L中性溶液:C(H+)= C(OH-),C(H+) = 1×10 -7mol/L酸性溶液:C(H+)﹤C(OH-),C(H+) ﹤1×10 -7mol/L3.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初中离子反应教案

初中离子反应教案

初中离子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条件。

2. 学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 能够分析实际例子中的离子反应。

教学重点: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条件。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反应是否属于离子反应。

2. 提问:什么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二、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条件(15分钟)1. 离子反应的定义: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2. 离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离子;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三、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0分钟)1.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离子的符号表示。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根据离子的电荷和数量进行平衡。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例子,让学生分析是否属于离子反应,并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拓展: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废水处理、药物制备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条件,掌握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在实验演示环节,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离子反应的现象,并能够分析实际例子中的离子反应。

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整体教学设计20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整体教学设计20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属于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选修4内容。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其中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学生在处理涉及这部分内容问题时,往往会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比较明显的平衡,而对于其它隐蔽性较强的平衡容易忽略。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三大主题之一,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其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高中教学重难点及高考热门考点";知识点关联紧密,涉及微观层面,综合性逻辑性强。

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微粒观的建构,具体表现如图1,包括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探析溶液体系,深入分析其中的微粒种类、数量(浓度)、行为、相互作用(包括不同离子平衡相互问影响、在水溶液体系中存在的主次关系),促进学生以微观一动态一联系一定量的认识方式深刻系统认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二、单元教学设计1.关注学生已有微粒观水平,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一般在高二讲授,通过初三及高一的化学课程,学生对微粒的存在、部分物质的微观构成、微粒的运动特点等有一定了解,但基础层次不尽相同。

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可以基于微粒存在和种类、微粒数量、微粒运动变化、微粒间相互作用、学生微粒观认识的思维特点五大角度,分析学生已有认识和不具备的认识,得出学生在新授课前的微粒观是静态、定性的,缺乏对弱电解质电离可逆、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其溶液中同时存在分子和离子的认识,有利于后续开展针对性教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呈现真实情境素材,宏微结合建构微粒观。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相关实验操作较简易、用时较短、现象明显,如导电性检验、酸碱度测定、沉淀形成、溶解与转化等,而实验现象与微粒的存在及相互间的复杂作用直接相关。

教师通过直观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水溶液中微粒的存在情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结合揭示问题本质;教学过程关注利用学生已有相关认识指导实验设计和分析,使之符合科学探究教学的规律“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常见实验有不同溶液的导电性比较实验、相同浓度强弱电解质与同一物质反应的对比实验,如盐酸、醋酸分别与碳酸钙、镁条反应;相同浓度强弱电解质本身pH和稀释后pH测定实验等¨。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9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9篇)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离子反应》教学设计(通用9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HCl气体、 Ca(OH)2 固体、KNO3固体、CO2 、Hg 、 NH3 、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2018-2019学年浙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案

[2018-2019学年浙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9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案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a)从宏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c)电解质是在化合物范畴内研究的,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部分有机物属于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a)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b)电离的条件:熔融状态(离子化合物)或溶于水(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c)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H2SO4=2H++SO42-弱电解质:NH3·H2O=NH4++OH-d)有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

而有些电解质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为离子,称为均为弱电解质。

常见强酸有:H2SO4、HNO3、HClO4、HClO3、HCl、HBr、HI常见强碱有:KOH、NaOH、Ba(OH)2常见弱酸有:一元:HF、HClO、CH3COOH;二元:H2S、H2SO3、H2CO3、H2SiO3;三元:H3PO4常见弱碱有:NH3·H2O及难溶性碱3.电解质导电的原因a)内因:电解质在一定条件(溶于水或加热熔融)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b)外因:电解质溶液与电源构成闭合回路。

c)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导向移动的结果,而电解质导电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向移动的结果,电解质电离是导电的前提。

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其导电能力越强。

4.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a)强电解质:在水溶液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及大多数盐。

5.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阴离子、阳离子,同时,阴、阳离子又能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知识承载着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的价值功能,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的发展,让学生构建“微粒观”,通过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电解质的电离的学习中已了解溶液导电的原因有了认识(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并基于此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及同类物质性质的相似性。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能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还对物质的分类有了较系统的认识。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时可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归纳,但需要注意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以帮助他们理解。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离子反应的本质。

2.能根据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能用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评价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离子过程的认识以及对“三重表征”的理解。

2.通过对硫酸钠和氯化钢实验以及其它证据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概念归纳能力。

3.通过对离子方程式在生活中应用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本质2.归纳法:通过典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掌握书写规则六、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本质,因此选其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分析点。

每个环节都使用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的相关的问题进行驱动,学生对氯化钢和硫酸钠实验的宏观现象、原因的微观解释与符号表征形成了整体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离子反应的本质,让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悄然有序地融为一体,既保证了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又达成了认识思路(“宏-微-符”三重表征)的结构化。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1、教材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三专题,前面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后面是《电化学基础》。

在经过化学平衡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对平衡的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对平衡的移动和计算有了初步的掌握,本章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同时对后一章节电化学学习中,判断溶液中的离子电化学反应打下了基础,达成化学反应原理整本书知识体系的平稳过渡。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一章或者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该单元一共有四节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重点要放在第一节弱电解质的平衡:由此拓展,水是弱电解质,自然过渡到水的电离平衡,而盐类的水解则与弱电解质的平衡逆反应相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有了前面的学习则相对较简单。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了酸可以电离出H+,碱可以电离出OH-,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学习了电解质、电离,知道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且知道这一原理也适用于其它平衡体系。

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已初步掌握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因此,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可有效突破本节难点。

此外,本专题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 (2)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 (2)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专题包含四节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二节“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本专题内容以深入认识水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为核心问题线索,分别研究了各类物质(弱电解质、水、盐类、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使学生发现化学平衡、电离程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这些原理的应用。

本专题以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展开学习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另外还介绍了一种重要的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酸碱中和滴定法。

本专题介绍的几种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均为化学平衡的特殊情况。

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已经比较熟悉,因此,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三大平衡的本质特征,建立相关的思维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三大平衡的移动及其应用。

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电离平衡的特征,运用电离平衡原理分析盐类水解平衡产生的原因。

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注意层层引导,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精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学习相应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更自觉、更自主地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化学平衡和离子反应相关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

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对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离子反应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在高二《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了化学平衡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对平衡移动以及平衡常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前置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 NaOH NaCl Ba(NO3)2[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展示目标][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学生回答][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⑵锌投入到盐酸中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⑷氢气还原氧化铜[学生回答][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②有离子参与[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问题探索]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2、 Na2SO4+BaCl2=BaSO4+2NaClBa2++SO42-=BaSO4↓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学生回答][板书]二、离子方程式1、定义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回答][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3、氯气通入水中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一、实验目的及背景二、实验仪器与试剂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前准备3.2 实验操作3.3 实验观察与结果记录四、实验结果分析五、实验总结与思考【一】实验目的及背景本次实验旨在帮助高中化学学生了解和掌握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方法以及观察与结果记录的技巧,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离子反应的理解。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观察和判断离子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反应,加深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试管、滴管、移液管、烧杯、热水浴等。

试剂:氯化银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铵溶液、氯化钾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好实验需要的仪器和试剂。

b) 将氯化银溶液放置于试管中,标记为试管A;将氯化钡溶液放置于另一个试管中,标记为试管B。

3.2 实验操作a) 在试管A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溶液。

b)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溶液。

c) 用滴管将试管A中的溶液滴入试管B中的溶液中,反复观察观察。

3.3 实验观察与结果记录a) 观察溶液是否发生了颜色变化。

b) 观察是否产生了沉淀,并记录沉淀的颜色和形状等特征。

c) 观察溶液的透明度变化,并记录。

d) 必要时进行热水浴加热,观察是否产生了气泡等现象,并记录。

e) 将所观察到的现象整理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当氯化铵溶液滴入氯化钾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变白浑浊,并产生白色的沉淀。

这说明氯化铵与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铵的反应产物。

b)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反应是离子反应。

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H4Cl + KCl → NH4Cl + KCl反应产物是氯化铵(NH4Cl)和氯化钾(KCl)。

c) 实验中的观察结果与理论上的化学方程式相符合。

【五】实验总结与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观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学案【课题】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力平衡(第1~2课时)总第1~2 课时【课标及考纲要求】1. 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教学难点】Fe3+的氧化性,认识Fe3+ +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归纳;推理【自主梳理】友情提示: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载体。

考点1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辨析【讨论与思考】请指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哪些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填序号),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⑴H2SO4 ⑵液氨⑶Ca(OH)2 ⑷石墨⑸NH3·H2O ⑹H2O ⑺CH3COONH4⑻C2H5OH ⑼CaCO3 ⑽氨水⑾H3PO4⑿Na2O电解质:判断依据:非电解质:判断依据: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判断依据:强电解质:判断依据:弱电解质:判断依据: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⑴电解质的概念:常见物质类别:。

⑵非电解质的概念: 常见物质类别:。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4.溶剂化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以―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形态存在,这种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溶剂作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⑴强电解质的概念:常见物质类别:。

⑵弱电解质的概念:常见物质类别:。

【注意】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 、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 、水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 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

如:BaSO 4、BaCO 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

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6.强弱电解质与物质分类的关系:(参考<三维设计>)【例1】(2006高考全国Ⅰ,11)11.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影响电离平衡的条件:①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②浓度:当弱电解质溶液被稀释时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A、加水,有利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虽离子浓度减小,但离子数目增加B、加碱于弱酸电离的H+反应使电离正向移动,但H+浓度减小。

C、加强酸提供H+,抑制弱酸电离,但H+浓度增大,溶液酸性增强.D、加同阴离子的强电解质,同离子抑制弱酸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B【例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Cl2 C.NH4NO3D.SO2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基本概念,因此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能够加以区别切记不能混淆这些概念。

Cl2及溶液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为Cl2不是化合物其水溶液又是混合物。

SO2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所以也不是电解质因此是非电解质。

答案:B【例3】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B.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解析]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生成了HCl、NH3·H2O等电解质,而氯气为单质,氨气为非电解质,故C错;【答案】C[规律总结] 一定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对象是化合物。

高考中也常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理解,他们不是一个全集。

考点2 常见强弱电解质的电力平衡及特征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⑴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⑵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①―动‖:。

②―等‖:。

③―定‖:。

④―变‖:。

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内因(主要因素):外因(次要因素):①浓度:。

②温度:。

③酸碱性:。

④其它条件:。

⑷电离平衡常数:一元弱酸:CH3COOH CH3COO-+H+①电离平衡常数不变K不变。

②K值越,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

常用α表示: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α=%100原有溶质分子总数5.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特征:①②③④⑤COOH CH3COO-+ H+为例)(2)影响因素(以CH①浓度:加水稀释电离,溶液中n(H+) ,c(H+) ②温度:升温电离(因为电离过程是热的)③相关离子:例如加入无水CH3COONa能电离,加入盐酸也电离,加入碱能电离,仍然符合原理【注意】(1)电离常数服从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规律,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温度一定时,弱电解质具有确定的电离常数值。

(2)电离常数越大,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越多,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大。

(3)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每一步电离程度各不相同,差异较大,且逐级减小,故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氢离子主要由第一步电离产生。

【例4】(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将0.5mol/LCH3OOH 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少B.溶液中c(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解析:常温下,c(H+)·c(OH-)=K W,加水稀释,c(H+)减少,c(OH-) 增大,据电离平衡移动原理,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答案:D【例5】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KNO3溶液③水④CH3COONa固体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此题主要考离子浓度大小变化以及量的变化之间的判断判断。

此类题目要抓住反应后变化和速率影响的因素结合考虑,对基础知识要求能熟练应用。

盐酸一定,铁粉过量产生H2的总量取决于盐酸的多少,为减缓反应且不影响H2的产量,应从降低c(H+)入手。

答案:D【例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O 4Na++H++SO42一B.NaHCO3Na++ HCO3一C.H 3PO43H++PO43-D.HF+H2O F-+H3O+解析: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形式及强弱电解质的识别。

此题一般单独出现在高考题中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训练题值得大家去思考,特别第四个答案中的水合氢离子容易被同学忽略。

答案:D【点评】【例7】(2004年广东高考)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 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的c(H+)的3倍。

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 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

由此可知()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解析:由同浓度的甲、乙两酸,甲酸中的c(H+)大于乙酸中的c(H+),说明甲酸的酸性强于乙酸,由pH:a>乙酸>b知c(H+):a<乙酸<b,a的浓度一定小于乙酸的浓度,b的浓度与乙酸的浓度关系不能确定,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也可以等于。

答案:A【课堂练习】. 已知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Cl 2+H2O HCl+HClO,HClO H++Cl O—,达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加,可加入A、H2SB、CaCO3C、HClD、NaOH【解析】对于A选项,由于H2S与HCl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会使次氯酸的浓度减小。

CaCO 3能与HCl反应而使Cl2+H2O HCl+HClO的平衡正移,使HClO的浓度增加,同时还要注意,因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所以CaCO3不能与HClO H++ClO—电离的H+结合,因此不会使次氯酸的浓度因平衡正移而减小。

故应选B。

对于D,NaOH与H+中和,因而可使两个都正向移动,结果会使HClO浓度减小。

考点3 常见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溶液中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7.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⑴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⑵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步为主:例如:(写出电离方程式下同)NH3·H2OH3PO4(3)酸式盐:强酸的酸式盐电离,一步写出,如NaHSO4。

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酸根,分步写出:如NaHCO3;HCO3一(1)强酸、强碱、正盐(个别情况除外如醋酸铅)在水溶液中,不写可逆符号:示例:H2SO4; NaCl ; Ba(OH)2(2)弱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每步可逆示例:CH3COOH CH3COO- +H+H3PO4H2PO4-HPO42-(3)弱碱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写完):示例:NH3·H2O Fe(OH)3(4)两性氢氧化物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双向电离,双向可逆示例:H++AlO2-+ H2O Al(OH)3Al3+ +3OH-(5)可溶性酸式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金属阳离子全部电离且不可逆,酸式酸根除HSO4-外全部分步电离,每步可逆示例:NaHSO4完全电离;NaHSO3-分步电离【例8】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HCO3 = Na++ H+ +CO32-B. H2S 2H+ + S2-C. Na2HPO4 = 2Na+ + HPO42-HPO42-H+ + PO43-D. 2 H2O H3O+ + OH-[解析]根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律,NaHCO3的电离分为两步,其中第二步是可逆的,而多元弱酸也是分步电离,且每一步都是可逆的,所以A、B都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