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婴儿潮

合集下载

日本国概况-复习总结

日本国概况-复习总结

一,日本的地理日本国土1、地理位置:日本位为亚洲大陆东边,被海洋所包围。

和大陆之间由浅的大陆架连接。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

西邻朝鲜半岛/中国。

文化形成特点:日本所处的位置不会卷入大陆的政治变动中,相反具有吸收大陆文化的有利地形。

因此日本建国以来即保持固有的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融合成自己独有的文化。

2、行政划分:日本的国土按照地方分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9个地方。

其办事机构称为“厅”,即“都厅”等。

行政长官称为“知事”。

按照行政分为:1都(东京),1道(北海道),2府(京都府、大阪府),43个县。

行政区域中最大的是北海道,是东京的37倍;最小的是大阪,是北海道的45分之一3、日本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

人口:1亿2628万人,世界第10位,人口多分布在太平洋沿海平原。

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2个。

人口最多东京1275万,占总人口10%,最少鸟取县,600万人。

第一次婴儿潮:1945-1950,此时出生之人成为:“团块一代”;第二次婴儿潮:1770-1975.人口主要热点:人口减少与老龄化。

4、国歌:《君之代》,作者藤原石左卫门,国旗:太阳旗,《日章旗》。

(1999正式通过)5、地形特点:★山地多、平原少:日本阿尔卑斯山脉海拔3000米,分为北、中部、南阿尔卑斯三个山脉,被称为“日本屋脊”。

日本阿尔卑斯之父:维斯顿。

★多火山、多地震: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上,火山(108个火山,世界的10分之1)活动也很活跃。

所以经常发生地震。

最高峰:富士山(活火山),意思为“武士富裕”,海拔3776米,被称为“灵峰”。

富士五湖:海口湖、山中湖、西湖、精进湖、本栖湖。

日本两大地震:1923年关东大地震。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

★河流一般较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最长的河:信浓川,367公里★多湖泊:最大:琵琶湖(京都市和滋贺县交界处)670平方公里;第二大:霞浦,168平方公里,也是最大的湖最深:田泽湖(秋田县),423米。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生育率比较分析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生育率比较分析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生育率比较分析牛 姗 曹丽娜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摘 要:为了缓解持续下降的生育率,我国先后在2013年和2015年实施了“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但是经调查发现,除政策实施当年出生人数比前一年有所上涨外,第二年又开始回落,生育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使得我国老龄化水平不断加重,社保基金日益亏空,劳动力紧缺。

由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与我国情况类似,所以本文选取这四地进行研究,首先对这四地实施的生育鼓励政策进行综述,然后通过总和生育率增长率图分析其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除日本和中国台湾总和生育率略有上升外,其余两个国家总和生育率变化不大,说明生育鼓励政策效果不明显,同时分析了政策未显著奏效原因。

最后通过与以上四地的对比分析,为中国生育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育鼓励政策;总和生育率变化;政策实施效果;中国生育政策中图分类号:C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0)10.0103-07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适时调整和完善同生育政策调整有关的育幼、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养老、户籍、住房、帮扶救助等经济和社会政策,健全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同时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使育龄人口的总和生育率稳定在一个适度水平,在延缓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1]。

中国自实施计划生育已有三十多年,虽然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总和生育率变化不大,未达到预期效果。

如今,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但总和生育率长期处于更替水平以下,使得我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完善生育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些国家/地区与我国情况类似,通过观察其生育政策调整历程并与我国人口、经济状况比较,为我国生育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所涉及的中国都指的是中国大陆)。

婴儿潮

婴儿潮

婴儿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历史上有记载的几次婴儿潮,通常是起因於有振奋人心的因素,像是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及赢得体育竞赛等。

但也有因为迷信的因素。

在英文,形容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为 baby boomer。

婴儿潮这个词的首次出现,主要是指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800万人。

婴儿潮是个不大不小的谜。

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市在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几个月后,出现了大量的孕妇。

一位孕妇开玩笑的说:“因为飓风使得我们无法出门去买避孕药,所以……”这说明,导致婴儿潮的原因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很有趣。

战争是人口的天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的因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而人口增长不多。

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更被后人戏称为“保种大撤退”。

毕竟,那时从法国港口敦刻尔克逃往英国的军人,大多数为青壮年,他们是那些西欧国家未来孩子的父亲。

著名的婴儿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婴儿潮:一般通称为战后婴儿潮。

在二战结束后,远赴战场的男人解甲返乡,触发了婴儿潮。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有此现象。

在日本,称呼此时期出生的人为“团块世代”。

2000年千禧年的婴儿潮:这次的婴儿潮幅度不如战後婴儿潮。

有几个原因造成这次的婴儿潮:1、许多夫妻想要利用这个一生只有一次的特别年份生个千禧宝宝,让宝宝在这特别的一年出生。

2、2000年正逢中国农历年的龙年,在华人社会,龙年的出生率通常比较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

中国的婴儿潮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现过三次婴儿潮建国后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当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人口增长率将近300%。

但是当时中国人口只有4亿,基数小,战后婴儿潮人口的绝对数量相对不大。

第二次婴儿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这一波高峰在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

论“独生子根性”对村上春树创作的影响——以《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为中心

论“独生子根性”对村上春树创作的影响——以《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为中心
— —
以《 国境 以南 太 阳以西》 中心 为
吴 思 佳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 , 广东 广州 5 15 ) 140 摘 要: 村上春树 出生 时适逢 日本战后第一次人 口出生潮。特殊的“ 独生子” 身份让村上春树度过 了孤 独
的童年 , 让他饱 受同情 与质疑 , 也 甚至觉得 自己是 “ 不完整 ” 。村 上春 树把 这种特殊 的成长 经历带入 了许 多 的
专指日本在1一次婴儿潮出生的独生子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独生子形象并且赋予了他们许多类似的行为特征比如看非主流的书籍听古典和爵士乐精心制作料理独自旅行不参与集体活动等
西安 石油大学学报(会 学 ) 社 科 版
论 “ 生 子根 性 ’ 村 上 春树 创 作 的影 响 独 ’ 对
了 , 获得 日本第 2 并 3届 “ 像新 人奖 ” 从 此 , 上春 树 开始 了职业 作家 之路 。 群 , 村
村上春树虽然毕业于早稻 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 , 但是在创作《 且听风吟》 之前 , 村上春树并
未有 什么文 学作 品面世 , 以说是 一个 普 通 的不 能再 普 通 的人 了 。用 鲁宾 的话 来 说 ,他 是 有 点 内 向 , 可 “ 有点 爱读 书 , 绝对 算不 上绝 尘 出世 ; 没有 值得 一提 的嗜好 或 恶 习 ; 没 有对 哪 个 特殊 的领 域 或技 能 但 他 也
收 稿 日期 : 0 2— 1 0 21 0 — 9
作者简介 : 吴思佳 , , 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 , 研究方 向: 日本文 学。

8 — 6
吴 思佳 : “ 生 子根 性 ” 村 上 春 树 创 作 的 影 响 论 独 对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相比于西欧国家,日本经历了剧烈的人口转变过程,尤其是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很快。

根据少子化的定义,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其少子化的进程,至今已经历了四十多年。

1.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日本在二战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分别是1947年至1949年的第一次婴儿潮和1971年至1974年的第二次婴儿潮。

第一次婴儿潮可以解释为战后的补偿生育行为,其间出生的人口在日本被称作“团块的世代”。

第二次婴儿潮与第一次婴儿潮相隔24年,恰好是“团块的世代”进入婚育高峰期的时点,反映了人口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可以解释为第一次婴儿潮的余波,因此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口在日本被称为“团块二代”。

第一次婴儿潮期间日本年均出生约27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维持在20‰以上。

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年均出生约210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12‰以上。

第二次婴儿潮结束后,日本的年出生人口数再也没有高于过2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一路下降。

从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的数据来看,在第一次婴儿潮期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维持在33‰以上,总和生育率也超过了4.3,此后二者均开始迅速下降。

在第二次婴儿潮期间,由于出生队列的影响,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尚能维持在19‰左右,总和生育率也维持在人口更替水平以上。

从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数据来看,第一次婴儿潮期间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35.4%,第二次婴儿潮期间也维持在24%以上。

2.少子化的预兆期虽然到第二次婴儿潮结束之前,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总体上还能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上,并没有真正进入少子化阶段,但是自1957开始,总和生育率有长达18年的时间维持在更替水平左右。

日本人口学界一般认为日本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半段完成人口转变的。

也就是说,日本自完成人口转变伊始,生育水平就长期稳定在了更替水平,为后续的少子化进程买下了伏笔。

因此,可以将1957~1974年的这段时期视为日本少子化的预兆期,或称为潜伏期。

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日本的人口问题有多严重?日本人口问题有多糟?先看看一组数据:死亡人数同比增加了23.86万创历史新高;新生儿102.98万创二战以来新低;结婚夫妇66.16万创二战以来新低……按照现有趋势,到2048年日本人口将比现在萎缩22%。

那么,日本人口正在日趋减少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分析。

日本厚生劳动省今日发布的年度人口报告清晰地展现了目前日本人口问题的现状,以下为《华尔街日报》摘录的重点:
1、2013年日本的死亡人数同比增加了23.86万,创历史新高。

即便计入移民因素,日本2013年总人口比前一年减少了21.7万人。

根据日本国家人口研究所和社保部门的研究,假设平均每名妇女生1.35个孩子(略低于现有水平),预计2048年日本人口将萎缩至9910万人,2060年只有8670万人。

2013年的人口为1.27亿人。

2、自杀是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大的致死原因为癌症,占28.8%,其次是心脏类疾病占15.5%,随后是肺炎占9.7%。

自1981年以来,癌症就成为日本最大的引发死亡的病症。

在15至29岁年龄组,男性的死亡率是女性的两倍,当然,自杀式最主要的原因。

3、2013年,日本共有102.98万新生儿,为二战以来最少。

自1973年第二次婴儿潮以来,日本新生婴儿数量就一直处于下降中。

日本战后怎样短时间恢复人口?这种手法令人不齿!

日本战后怎样短时间恢复人口?这种手法令人不齿!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非二战莫属了,战争的范围从欧洲到亚洲,在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使人
口的死亡达到了巅峰,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战争中伤亡有9000万军民。

战争之后各国的人口都在减退,但是只有这个国家战后人口在迅速增加,这个国家就是日本,他们的恢复人口的手段让人难以理解。

日本为了有充沛的兵源,于是将国内大部分的男性拉去当兵,由于战争战士的牺牲,导致日
本的人口减退。

当然,那时候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的,不过这也只是日本咎由自取的结果。

有趣的是,战争结束以后日本竟然是恢复人口最快的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要求人口达到一个亿,于是这种荒唐的事就发生了,他们将本国的女子结婚年龄改到
了13岁,也就是13岁就可以结婚生子,更是鼓励年轻的女孩赶紧生孩子,这么早结婚的目
的自然是为了生育。

从这一点看来就知道日本简直毫无底线。

由此可见日本为了自己的利益,实在是不择手段,当时就有西方国家评价这件事,他们一致认为日本就是一个毫无人权的国家。

战争结束后,日本还产生了婴儿潮。

正是因为这样日本在战后恢复人口是世界上最快的,因为他们只是将女人当做生育的机器。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由于日本是低欲望的鼻祖,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大致都能在过去的日本找到原型。

所以搞清楚日本经历过的事,对了解我们正在经历什么,和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很有借鉴意义。

日本泡沫经济,指的是上世纪85-90年代,这样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得从二战后期美军扔下的两颗原子弹说起…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1945年底,开始非军事化的经济恢复;1947年出现第一波婴儿潮——“团块世代”;1950年韩战,“特殊景气”时代开启,军工生产恢复,美国的大量订单及投资,惠及了各个行业。

此后,日本走上了飞速发展的直通车,一发不可收拾。

标志事件有:1)东京塔从开建到完工,只用了1年半,是当时世界最高塔,也是日本战后信心恢复的重要标志。

2) 1959年,平民出身的美智子与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明仁天皇)大婚,美智子成为日本民众的精神偶像,开启“日本梦”的新时代。

3)1960年,日本国会通过“美日安保同盟条约”,城市化开启,大量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从各地涌入东京。

在大城市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通勤“高峰期”,甚至衍生出一种职业叫“推屋”,就是我们能在各种视频上看到的,专门负责把人给硬塞进地铁的工作。

再后来,又有了“剥屋”的工作,负责把挤上去的人给拉下来——“别上了,别上了”。

4)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日本人真正找回了自信!5)1968年,日本成为了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生产的汽车、电器、电子消费品行销全球,并且在与美国的贸易中长期保持顺差。

6)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工业科技。

当时人气最高的是“自动洗人机”。

总结一下,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腾飞的原因有:❶自上而下的管制经济体制,建立起出口导向型经济;❷友好的国际环境,承接了第一次产业转移;❸人口红利形成了比较优势;❹吃苦耐劳的国民精神。

看着是不是特眼熟?要不怎么说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模子刻的呢。

日本人口危机

日本人口危机

非文学翻译第三次作业国家概况和政策Japan’s Demographic Crisis日本人口危机According to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Japan’s total population was 126.93 million. Based on expected birth, fertility, and mortality rates, this number would likely peak in 2006, at 127.74 million. Thereafter, it would begin a secular decline, dropping gradually at first but eventually reaching 100.6million by 2050.据2000年人口普查,日本的总人口为126,930,000人。

根据预期出生率,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个数字很可能在2006年达到顶峰,达到127,740,000人。

此后,就开始长期持续下降,2050年最终达到100,600,000人。

Ja pan’s “baby boom generation” generally referred to persons born from 1947 to 1949. In 2004, this group comprised 6.8 million people—larger than all groups before or since. These boomers would begin retiring in 2007, when they reached the age of 60. But because of a sharp drop in Japan’s fertility rate, these workers would not be easily replaced. The fertility rate began dropping just after the baby boom, from 3.7 in 1950 to a surprisingly low 1.29 by 2004. Japanese women had been marrying later and later and generally producing only one child in their early 30s. Since the replacement rate in Japan was 2.08, this effectively meant a decline in the population, in the absence of significant immigration.1947年到1949年出生的人通常被称为日本的“婴儿潮一代”。

老年社区国内外经典案例

老年社区国内外经典案例

我国老年住宅模式 类型:按建设经营者划分为三种模式
政府收益型 政府福利型 企业赢利型
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发和经营,以出租的形式收取一 定的费用的老年住宅形式。
如:北京香山老年公寓,四季青乡香山公司主办(乡镇单位)、海淀区民政 局直接领导和管辖,最低收费约1000元/月·人
主要由政府组织开发和经营管理的社会福利性老年机构,即属于传 统的养老院与福利院。
在太阳城中心每人每年享用综合会所的费用为140美元。
享受的康乐设施包括室内和室外游泳池,网球和推圆盘游戏场,草 地保龄球,健身和娱乐中心,会议室,和一个10000平方英尺的剧 场。
桌球室
手工制作中心
游泳池
日本老年社区
日本港北新城
日本战后两次婴儿潮,促使日本人口逐渐老龄 化,直接引发政府对老年社区建设的主导
1000000
500000
110011
9977
9933
8899
8855
8811
7777
7733
6699
6655
6611
5577
5533
4499
4455
4411
3377
3333
2299
2255
2211
1177
1133
99
55
11
0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946-1960
婴儿潮
1937-1943
1944-1945
1963-1980
1946-1947
1948-1950
-
1951-1957/1961

社区嵌入式养老

社区嵌入式养老

社区嵌入式养老嵌入式养老模式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日本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日本作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直面临着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

近30年来,日本政府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先后推出金色计划( 1989 年) 、新金色计划( 1994 年) 、金色计划21( 1999 年) 、介护保险( 2000 年) 、区域密集型服务( 2006 年) 、区域综合照护体系( 2010 年) 、橙色计划( 2012 年) 、新橙色计划( 2015年) 等多种措施,本着在地安养的原则,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助、他助、公助、共助”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多元服务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一、什么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嵌入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波兰尼认为,个体行动者是嵌入于具体的、当前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于1985 年正式提出社会嵌入理论,指出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嵌入在特定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之中,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社会支持,以及信息、情感、服务等其他社会资源。

社区嵌入式养老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由部分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总结出的“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嵌入社区,盘活社区各种养老资源,在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背景下,实现在地安养的模式”。

小编这样为大家解释:嵌入式养老模式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随着少子化的迅速发展,生育水平长期处于“低生育率陷阱”中的超少子化状态和人口负增长已成为21世纪以来日本少子化的基本现状。

1.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日本自进入少子化阶段后,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很快。

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在1978 年下降至1.8以下(1.79),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降至史无前例的1.57,甚至低于1966年“丙午迷信”的1.58的水平,引起了日本国民的震动,史称“1.57冲击”。

少子化问题至此才得到日本国民的重视。

此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进而在1992年下降至1.5。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日本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再到超少子化阶段仅用了3年和5年的时间。

从人口出生率指标来考察,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1981年降至13‰,同样仅用了3年时间就达到了严重少子化程度。

之后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在1988年降至11‰以下(10.8‰),从严重少子化到超少子化也仅用了7年。

从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来看,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于1991年降至18%以下(17.7%),达到严重少子化程度,并于1999年降至 15%以下(14.8%),达到了超少子化程度。

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后,少子化程度迅速加深,无论从哪个指标来看,都在10年之内完成了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进而到超少子化的过渡。

少子化正式开端的1974年,是日本最后一个年出生人数超过200万的年份(约203万),此后年出生人数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萎缩。

根据日本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来看,作为人口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应该再出现一次生育高峰,也就是“团块三代”。

但是从那几年的出生数据来看,虽然1994年、1996 年、1998年和2000年的出生人数分别相比前一年有微弱的增加,但总体上仍未改变出生人数持续萎缩的趋势,预期的第三次生育高峰并未如期出现。

不断降低的生育水平也直接作用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上。

在少子化开端的几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尚能维持在10‰左右,此后持续下降。

日本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比较

日本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比较

日本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比较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泡沫化现象,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泡沫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比如“相似的资产价格泡沫,楼市、股市的资产泡沫高涨; 因而有必要对日本与我国的房地产泡沫进行比较。

(一)经济结构的比较我国与日本同属高储蓄、低消费、资源少的亚洲国家,在经济结构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资本流动性上,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泡沫时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而我国存在发生类似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

在资本流动性上都具有过剩的相似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之后日本经济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到20世纪80年,日本国民手握大量剩余资金,在当时日本外汇管制严格、金融投资产品医乏等环境下,大量资金流入到地产行业与股票市场,加剧了房价和股价的快速上涨。

比较而言,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的流动性资金充沛。

2003年以来,房价的持续上升,很大原因在于市场资金的持续进入。

2014年上半年,我国上证指数还在2000点左右盘整;但到2015年6月,上证指数己到5000点左右。

我国股市的疯狂上涨,在于房地产市场有所调整下,大量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以及市场外的资金流入到股票市场。

扩大内需上具有较大相似性。

“广场协议”后,日元进入快速升值通道。

此时,日本出口贸易开始减少。

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公共基础投资等措施,以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内需除了通过增长大宗商品消费来实现,也可以依赖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

在此期间,日本扩大内需的政策加速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比较而言,近些年,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外贸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

为此,扩大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着力点。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房地产市场也持续扩张。

贸易顺差上具有较大相似性。

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策略。

1981年后,日本开始出现贸易顺差,并呈现持续加大的态势;到1984年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1986年,日本贸易顺差额高达14万亿日本。

第4讲 日本地理(4)人口、环境问题

第4讲 日本地理(4)人口、环境问题

男性有62,327,737 人, 女性有65,729,615 人。 和上次人口普查 (2005年)相比增 加了289,358人。 总人口为世界第十 名。
3
一、人口
• 2013年日本各年龄层总人口中,青壮年人数居多。
4
一、人口
• 其中,图中浅蓝色表示出生在平成,绿色表示出 生在昭和、深蓝色表示出生在明治、大正时期。
• 4、痛痛病 – 1910年代~1970年代 前半发生在富山县神 通川流域,原因是镉 造成的水质污染。
イタイイタイ病 神通川(じんづうがわ) カドミウム——镉
17
说明1:自杀人口
• 根据有关部门 罗列出的52项 自杀原因,排 在第一位的是 健康问题,达 15867人,其 中死于“抑郁 症”的人排在 首位,达6949 人。排在第二 位的是经济、 生活问题,达 8377人。
原因(げんいん) 健康問題(けんこうもんだい) 鬱病(うつびょう) 経済問題(けいざいもんだい) 生活問題(せいかつもんだい) 失業(しつぎょう) 就職失敗(しゅうしょくしっぱい) 生活苦(せいかつく) 無職者(むしょくしゃ) 雇用関係(こようかんけい) 生計問題(せいけいもんだい)
8
说明:名古屋都市圈
• 爱知县、岐阜县、三 重县合称“名古屋都 市圈”,也叫“中京 圈”或“名古屋-岐阜 城市圈”。 • 2010年人口调查为 9,107,414人。人口 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288人。
9
说明:大阪都市圈
• “大阪都市圈”包括大 阪府、兵库县、京都府 、滋贺县、奈良县、和 歌山县,即除了三重县 的近畿地区。又称“近 畿圈”或“大阪-神户京都城市圈”。 • 是日本的第二大都市圈 。
18
说明1:自杀人口

日本人口及社会状况

日本人口及社会状况

日本人口及社会状况一、日本人口及生育变动特征1.日本人口数量人口规模是一个地区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

1960-2010年日本人口在波动中上升,由1960年的9250万人,增长到了2010年的1280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65%。

除个别年份,1960-2018年,日本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减缓,2009年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2010年略有上升,随后又继续下降,2018年人口总数突破近10年来历史最低值,为 12653万,并且还伴随有下降的趋势。

从人口密度来看,日本人口密度先增加后减小,由1960年的258.91人/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10年的351.31人/平方公里,年均增量为1.85人/平方公里,随后人口密度开始下降,2018年降至347.07人/平方公里。

日本人口密度下降与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时间基本一致,目前,日本人口仍有下降的趋势,因此人口密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小。

2.日本生育及死亡状况1960-2018年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上升过程后开始下降,2005年自然增长率下降到了0以下出现负增长,日本死亡率先下降后上升。

除1966年,1960-1967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由1960年的17.3‰, 9.7‰上升到1967年的19.4‰, 11.9‰,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上升了2.1‰和2.2‰。

在上升的过程中,1966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突然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这是因为在日本1966年是“火马年”,传统文化中意味着厄运降临,非常不吉利,尤其是出生在“火马年”的女子被认为生性暴躁不适合做妻子,所以1967年日本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出现骤跌的现象。

1967以后粗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2018年为7.4‰,-3.6‰。

分别下降了12‰,15.5‰,由于粗出生率的下降以及死亡率的上升,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速度较快且与粗出生率的差距越来越大。

日本发展史的学习报告

日本发展史的学习报告

日本发展史的学习报告一、回溯日本学习塾发展史,塾校逐步走向融合1.1 萌芽期:源于“百家争鸣”日本现代学习塾(校外补习机构)始于江户时代,这一时代是儒学、国学、洋学等学派齐头大发展时期,当时有不少名人创办的私塾,像绪方洪庵在大阪创办的“适塾”、吉田松荫的“松下村塾”、兰学塾、顺天堂等,其中一些私塾后来改制为大学,一些被大学合并,成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助推器。

私塾作为日本开创新时代所必要的知识和技术的教授场所,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1.2 成长过渡期:出现以都市为中心、升学为目的的学习塾,但监管薄弱日本早期教育政策和现代“塾”发展初期状态1872年《学制》颁布,标志着人人平等的国民教育体系在日本建立,初等教育开始普及,1907年实现六年义务教育制,到1908年男女总入学率已超过了97.8%——初等教育基本达到普及程度。

与初等教育高普及相反,日本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发展缓慢,到1908年中等教育入学率仅为4.3%,高等教育入学率仅0.9%。

然而,1887年日本政府确立了雇佣公务员制度,其中最看重的就是侯选人的毕业学校和考试成绩,但由于公共教育资源有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完成了初等教育的学生如果想要继续接受中等及高等教育,就不得不参与激烈的升学竞争。

为此,第一批现代的校外补习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其中以成立于1918年的骏台塾、成立于1931年的Z-KAI,以及成立于1933年的河合塾为代表,这些校外补习机构的经营目的直指学生的升学考试。

自此,日本的校外学习塾从传播新知识、新学说的私人教育场所转型为面向中小学生的营利性补习教育机构。

但当时只有富裕家庭才有能力投资于教育,让孩子去学习塾补习,没有大众参与的学习塾数量不多、发展缓慢,因此还处于成长的过渡期。

“二战”期间,由于社会政治及经济层面的不稳定,学习塾的发展一度出现停滞。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战后恢复期的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以都市为中心、升学和补习为目的的学习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升学塾”和类似学校课堂对多名学生进行授课的“猛犸塾”被认为是日本现代塾的开端。

国际辩论赛辩题2021(3篇)

国际辩论赛辩题2021(3篇)

第1篇立论方:正方(主张优先保障民众生命安全)立场阐述: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各国政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正方认为,在疫情防控中,政府应优先保障民众生命安全。

一、生命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1. 基本人权:生命权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其他权利的前提和保障。

在疫情防控中,保障民众生命安全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2. 国家利益:国家的根本利益在于人民的福祉。

如果民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国家的长远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3. 社会稳定:疫情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动荡,影响社会稳定。

保障民众生命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二、优先保障生命安全有助于经济复苏1. 降低医疗成本:疫情导致医疗资源紧张,优先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2. 增强民众信心:民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从而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复苏。

3. 稳定就业:疫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倒闭,影响就业。

保障民众生命安全,有助于稳定就业,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三、优先保障生命安全是国际责任1. 全球公共卫生:疫情是全球性问题,各国政府有责任共同应对。

优先保障民众生命安全,有助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 国际形象:在疫情防控中,优先保障民众生命安全,有助于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 国际合作:优先保障生命安全,有助于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反方论点反驳:反方可能认为,优先保障民众生命安全会导致经济陷入困境,影响国家长远发展。

对此,正方提出以下反驳:1. 短期损失与长期利益:虽然短期内经济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保障民众生命安全有助于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经济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3. 国际合作:在疫情防控中,各国政府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降低经济风险。

结论:综上所述,正方认为,在疫情防控中,政府应优先保障民众生命安全。

日本民主

日本民主

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日本的总人口是1.2693亿。

根据预期出生率、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个数字可能会在2006年达到峰值,达到1.2774亿。

之后,人口将开始长期逐渐地下降,直至下降至2050的的1.006亿。

日本的“婴儿潮一代”通常指的是从1947年到1949年出生的人。

2004年,这代人有680万,其数量之大,空前绝后。

这代人在2007年达到60岁,开始退休。

但由于日本的生育率急剧下降,新劳动力还不足以顶替。

此次婴儿潮后,出生率开始下降,从1950年的3.7下降到2004年令人惊讶得低值1.29。

日本女性结婚越来越晚,通常到三十出头只生一个孩子。

日本的人口置换率为2.08,同时日本没有显著移民人口,这实际上意味着人口在下降。

同时,卫生保健的改善和迅速增加的收入推高了预期寿命,达到创纪录的高值——男性78岁,女性85岁。

如图A所示,这两种趋势的融合产生老年人口泡沫,比如到2000年,老年人口大约2200万。

此外,这一数字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达到3470万。

从这些数字,可得出一个推论,即日本的劳动力人口正在减少,且自1999年以来就已经在减少。

另一方面,这一趋势曾一度帮助控制失业率,因为当时日本的商业在进行合理化改革。

日本的劳动适龄人口在下降,从2000年的68%到2000年将降至60%,到2050年仅为53%。

由于最近日本公司在进行结构性调整,永久雇员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尤其是男性),而临时工作和兼职工作诞生了更多工作岗位。

随着这一趋势加深,许多日本人担心怎样维持日本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所需的熟练劳动力供应。

因此,日本劳动适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会下降近一半:从2000年的3.6比1到2025年的1.9比1。

这将深刻地影响到家庭储蓄(见表8)、社会保障资金,因此将深刻影响到养老金和医疗收益。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之前,小泉政府完成了重大的改革,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濒临破产。

公共养老金体系最初创建于1940年代,养老金基于薪酬、按比例单层发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ベビーブームとは 英语——baby boom。主に特定の地域で一時 的に新生児誕生率が急上昇(出生率2%を超え るなど)する現象である。 狭義では、第二次世界大戦後に起こった人口 急増現象を指し、人口動態学による社会現象 分析やマーケティングに活用される場合が多い。

概念


婴儿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 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历史上有记 载的几次婴儿潮,通常是起因於有振奋人心的因素, 像是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及赢得体育竞赛等。但 也有因为迷信的因素。在英文,形容婴儿潮时期出 生的人为 baby boomer。 婴儿潮这个词的首次出现,主要是指美国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的“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 年,这18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7800万人

20世紀100年間の日本における出生数の推移
•確かに、第二 次ベビーブー ムは1960年代 以降の出生数 の頂点にあた る。第二次ベビ ーブーム期の 年間出生数 200万は、 1961年の年間 出生数150万 程度、現在の 年間出生数 120万前後と比 べれば、かなり の数である。
20世紀100年間の日本における出生数の推移
ベビーブームの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戦が終わると、戦争から兵士が帰還(きかん)した 際や、戦争の終結に安堵(あんど)した人々が子供を作ったため、 前後の世代に比べて極端に人口比が高い現象が世界的に見ら れた。この時期に結婚・出産した世代は概ね1910年代末期~ 1920年代初期に生まれた世代と見られており、概ね1946年か ら1952年頃の間に、北米、欧州、オセアニア(Oceania)、日本な ど世界各国で同種の現象が起きた。但し、国や地域によって時 期については前後することがある。 日本においては1949年の出生数269万6638人が最多数であり、 この出生数は2007年の出生数106万2604人の約2.5倍である [1][2]。この期間に生まれた世代は、日本では団塊の世代と呼 ばれることが多い。1947年から1949年の3年間の出生数を参 考にすると、約800万人程度の出生数となる。
第二次ベビーブーム

第一次ベビーブーム世代は人口の多さからその出生数も多く、 1970年代には2回目のベビーブームが起こった。具に見ると、 1970年代前半は第二次大戦中に生まれた世代の子供が生ま れた時期であり、1970年代後半は第二次大戦後のベビーブー ムで生まれた世代の子供が生まれた時期である。 日本においては1971年から1974年までの人口急増期を指すこ とが多く、1973年の出生数が209万1983人[3]となりピークと なった。この1971年から1974年にかけて生まれた約800万人を 指して、団塊ジュニアと呼ばれることもある。一方、親が2人とも 団塊世代の子供が多い1975年から1979年までに生まれた世 代は、真性団塊ジュニアと呼ばれることもある。

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现过三次婴儿潮

建国后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当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 励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人口增长率将近 300%。但是当时中国人口只有4亿,基数小,战后婴儿潮人口的绝对 数量相对不大。 第二次婴儿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这一波高峰在 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 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这时期,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 育来势很猛,人口出生率在30‰~40‰之间,平均达到33‰,10年全 国共出生近2.6亿人。占当前全国总人口数的约20%。现在,他们已 成长为社会的中坚。 进入1986~1990年,中国主力婴儿潮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 生了第三次婴儿潮,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5年中出生人 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 主力婴儿潮,但也有1.2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作为主力婴 儿潮的下一代,回声婴儿潮亦撑起了一个代表性的名词——“80后” 一代。
• しかし、戦前 の出生数と比 べてみると、「第 二次ベビーブー ム」の出生数は 取り立てて騒ぐ ほどの水準に はない。大正後 期から昭和初 期にかけての 出生数は、第二 次ベビーブーム の出生数と同じ かそれ以上の 水準に、ほぼ毎 年達していた。
20世紀100年間の日本における出生数の推移
• おそらく、き わめて長期的 に見れば、明 治末から昭和 末までの全体 が、ベビーブ ームとでも呼 ぶべき、爆発 的な人口増加 期だったのだ ろう。そして、 この最後の時 期が、いわゆ る「第二次ベ ビーブーム」だ ったのだろう。


著名的婴儿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婴儿潮:一般通称为战后婴儿潮。 在二战结束后,远赴战场的男人解甲返乡,触发了婴儿潮。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有此现象。在日本,称呼此时期出生 的人为“团块世代”。 2000年千禧年的婴儿潮:这次的婴儿潮幅度不如战後婴儿 潮。有几个原因造成这次的婴儿潮: 1、许多夫妻想要利用这个一生只有一次的特别年份生个千 禧宝宝,让宝宝在这特别的一年出生。 2、2000年正逢中国农历年的龙年,在华人社会,龙年的出 生率通常比较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
背景

二战后百废待兴的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战场 返乡成婚、养育子女的人们,不仅创造了美国史无前例的生 育高峰,更渴望战后新生活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因 此战后婴儿们从小受到较好的关照,身体和性格健康成长。 加上国家对经济和教育大力重振,他们也有机会受到更好教 育。 婴儿潮们跨越了上一代的摇摆与沉默,在性格上具有“二战 世代”的坚定成熟和社会责任感,却少有贫困的心灵阴影。 而越南战争和暗杀肯尼迪总统这样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令他们 铭记终身。青春期正逢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少 婴儿潮曾随波逐流走过弯路,继而浪子回头,变得更加成熟 稳妥。参加过越战的人们,虽有人消极沮丧,更多的人锤炼 得果敢坚强。

第二次ベビーブーム

1980年を境に日本は少子化へと進むが、第一次オイルショック により高度経済成長に終止符が打たれたこと、オイルショック が人口増加による資源の枯渇という問題を突きつけたこと、同 年7月に開催された第1回日本人口会議が大会宣言に「子供は 2人まで」を盛り込んだことなどが背景と考えられている[4]。 アメリカ合衆国においては、ベトナム(越南)戦争終結からベル リン(柏林)の壁崩壊までの1975年から1989年までに生まれた 世代を、第二次ベビーブーム世代(エコー・ベビーブーム、 Echo baby boom)や、ジェネレーションYと呼ぶことがあ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