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
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
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
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
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
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活动反思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
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
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2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测量液体的多少,感知容积不会因其形状及液体的颜色变化而改变,初步建立守恒概念。
2、认真观察进行多角度比较,判断物体容积的大小。
活动准备:1、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每人两个(大小不同)、小盘子每人一个、量杯、颜色深浅不同的水每组两大杯。
大班科学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学反思科学教学是大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在进行大班科学教学时,我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大班科学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人数较多,因此,在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时存在一些困难。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我常常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到两个代表进行实验操作。
虽然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但是学生之间在操作过程中的互动有限,而且由于时间有限,每个小组的时间相对较短,很难全面理解实验内容和原理。
因此,我认为在大班科学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深度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探索和发现。
其次,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大班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我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帮助学生观察的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同时,我也加强了对学生观察和实验过程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有系统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复习和实践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另外,对于大班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的问题,我也有一些建议。
在我进行大班科学教学时,由于学生众多,往往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然而,在学校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的准备过程,通过简单的材料或自制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我还与学校和家长保持着紧密的沟通,争取获得更多的实验资源。
综上所述,大班科学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篇】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为⼤家准备了幼⼉⼤班科学领域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影⼦的“眼睛” ⼤班幼⼉对影⼦这⼀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般都是围绕着影⼦产⽣的原理展开,幼⼉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次活动我们运⽤反证的⽅法,通过为动物的影⼦找“眼睛”,让幼⼉⾃⼰对有关影⼦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验证,从⽽进⼀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纸没有挡住的地⽅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找“眼睛”的⽅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光能透过,反之则产⽣影⼦。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电筒、剪⼑若⼲、背景板⼀块、幼⼉记录纸若⼲。
2.教师演⽰材料:关于动物影⼦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电筒、集体记录纸⼀份。
活动过程 ⼀、说说影⼦,引起兴趣 1.师:这⼏天我们都在玩影⼦游戏,你们发现影⼦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会变得很短,有时⼜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也跑,我停下来影⼦也会停下来。
幼:影⼦的颜⾊都是⿊⿊的,有的深,有的浅。
2.⼩结:影⼦真像⼀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对刚刚结束的影⼦游戏进⾏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探索影⼦特性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结,帮助幼⼉回顾关于影⼦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 ⼆、⽐较不同的影⼦,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关于动物影⼦的PPT,幼⼉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
2.出⽰有眼睛的兔⼦影⼦的图⽚,请幼⼉说说这个影⼦和前⾯看到的影⼦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的影⼦上会有眼睛,幼⼉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二)2024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二)
引言概述:
大班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科学活动,幼儿能够开发自己的观察力、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
围绕大班科学活动展开详细阐述,包括活动准备、教学目标、活动
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
通过对大班科学活动的反思,不断改进和
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正文:
1. 活动准备:
- 确定科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 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实验装置
- 确定适合的教学环境和材料
2. 教学目标:
-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3. 活动过程:
- 简要介绍科学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假设
- 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并分享实验结果
4. 教学反思:
- 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发现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 思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 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5. 教学总结:
- 总结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 总结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提出感想和建议
总结:
通过这次大班科学活动的反思,我们意识到在教学准备和活动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细节,提供足够的观察材料和实验装置,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探索兴趣。
同时,在教学反思中,我们也要积极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教学目标和方向。
大班教案科学活动反思
大班教案科学活动反思【大班教案科学活动反思】这节课科学活动主题是“观察萌芽的奇妙世界”。
通过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发育规律。
下面是对这节课的反思和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理解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2. 掌握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1. 集合阶段在开始前,我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回顾了上一堂课学到的植物种类,并激发了学生对于“种子如何发芽”这个问题的兴趣。
通过引入教学话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导入阶段我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瓜子、小麦、花生等种子,并请他们发表自己对于种子发芽的看法和猜想。
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导入,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3. 操作实践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种子发芽过程,我准备了透明容器、纸巾、水等材料,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实践观察。
学生们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负责一种种子的观察。
4. 总结归纳阶段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分享彼此的发现。
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5. 拓展延伸阶段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种子发芽过程的理解,我提供了一些拓展材料和练习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种子发芽相关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三、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事先我准备了充足的观察工具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验步骤的操作还不熟练,导致观察结果不够准确。
下次在实践前,可以更加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让他们事先明确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2. 学生参与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好奇而充满兴趣。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2篇(大班科学领域优秀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2篇(大班科学领域优秀教案及反思)下面是分享的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2篇(大班科学领域优秀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阅。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探索用自己的身体某个部位或自己身边的工具来进行测量2.学会动手种植草莓的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3.体验种植草莓过程中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或身边的工具进行测量难点:通过讨论确定种几棵草莓秧苗,棵与棵间的距离为多少活动准备1.幼儿与父母一起体验摘草莓、一块种植园地、除草、将土地分成4份2.铁锹、铲子、水壶、草莓秧苗、扑克牌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老师提问幼儿现在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呀?小朋友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呢?展开今天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内容1.老师将幼儿组织在一起,并拿出30张扑克牌,让幼儿进行抽扑克牌,颜色相同的组成一组。
2.幼儿分好组后,老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每组幼儿有一块空地进行种植。
3.老师:“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种草莓,小朋友以前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过草莓,那你们知道草莓的种植方法是什么呢?幼儿1:“草莓长在地上,我们拿铲子在土里挖个坑,把草莓秧苗放进去,然后再铲泥土来盖上。
”幼儿2:“把草莓秧苗放在水里。
”老师说:“小朋友们真棒,都在想办法。
那老师来告诉你们,草莓是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选一块阳光好的土地,在地里挖个小坑,把秧苗放在里边然后拿铲子将泥土铲在坑里把秧苗的根遮住,再浇点水在上边。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怎样种草莓了,那草莓之间的距离我们要怎样来测量呢?”幼儿1:“我们可以用手臂的长度来测量。
”幼儿2:“我们把铲子放在地上测量。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在积极讨论着怎样测量草莓之间的距离。
那我们现在开始进行种草莓吧,看哪组的小朋友种的草莓最多又好。
”4.幼儿自由的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小朋友可以用老师说的方法进行种植。
也可以自己进行尝试,用一些其他方法来种植草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涉及章节第三单元“光与影”,具体内容为“有趣的镜子”。
通过学习,引导幼儿了解平面镜的特性,探索光的反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平面镜的名称,了解平面镜的特性,能够说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平面镜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卡片、图片、实验材料等。
学具:每人一张平面镜、卡片、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箱子,引导幼儿猜测箱子里有什么。
(2)教师打开箱子,展示一个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个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导入(1)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2)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平面镜,让幼儿观察平面镜中的自己,并讨论: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一只小鸟,让幼儿用平面镜观察小鸟。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鸟在镜子里变成了倒影?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用平面镜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将观察到的物体画在画纸上。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平面镜,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镜子》2. 内容:平面镜特性光的反射成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平面镜观察家里的物品,画一幅平面镜像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平面镜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大班教案科学反思
大班教案科学反思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将根据题目给出一个适合的格式来撰写大班教案科学反思。
大班教案科学反思本教案以活动为核心,旨在通过科学实验展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本教案的科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并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探索科学现象。
通过课堂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幼儿对物质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简单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因此,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基本得到了有效的达成。
2. 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本教案采用了课堂观察和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亲眼观察,加强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和合作能力。
幼儿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因此,本教案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教案使用了实验器材、教学图片和教具等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器材丰富多样,能够有效地展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教学图片和教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实施教学中,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材料支持。
4. 教学过程的改进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组织幼儿实验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过于简单的实验步骤可能导致幼儿对物质变化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引入更多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绘画或使用教学工具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5.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通过对本教案的科学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幼儿的参与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我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更好地探究科学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另外,我会选择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和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精选7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精选7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篇1在活动之前我从网上收集一些关于奶牛的常识,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
进行活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猜谜语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活动中气氛活跃,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整个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伴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
当孩子们说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知道一头奶牛一天能产三十斤奶,够一个小朋友喝两个月;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牛奶制品琳琅满目(观察超市货架图);了解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时,他们都由衷地发出“哇——”和“啧啧——”的赞叹声,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奶牛的谢意。
当“奶牛妈妈”出现时,孩子们的互相拥抱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活动最后,大家互相打开奶制品包装袋,分享自带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会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此外,在活动中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有关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材料准备、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寓教育于轻松愉悦之中。
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树叶分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树叶分类》一、教学背景本教学活动针对大班学生,主题为《树叶分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树叶的种类和形态,并通过分类活动加深对树叶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树叶的一般形态特征2.能够自觉观察、分类树叶3.能够欣赏美丽的树叶,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1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欣赏现场带来的不同种类的树叶,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树叶的感受和认识。
2. 解决疑惑(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和描述几种典型的树叶,询问学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尝试自己分类树叶,对于无法分类的树叶请教其他同学和教师。
3. 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些随机的树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分类归纳它们的特点。
在完成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4. 展示树叶(2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树叶,让教室充满树叶,教师和学生对展示的树叶进行欣赏和讨论,从树叶的形态,颜色等进行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及时将讨论结果记在笔记中。
5. 活动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今天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树叶分类科学活动教学,我认为学生在数学字谜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愉悦了科学学习的氛围。
同时,教师要通过巩固学生的基本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分类过程加以引导和评价,避免学生出现简单的刻板,缺乏探究精神和质疑意识的现象。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使用多样的组织形式,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大班科学区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了解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2、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2)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启发他们,避免偏离主题。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1)各种实验器材,如磁铁、镜子、手电筒、三棱镜、气球、塑料棒、纸屑等。
(2)相关的图书、图片、视频资料。
2、环境准备(1)在科学区设置专门的实验桌,摆放好各种实验材料和工具。
(2)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科学知识的图片和海报。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的视频或图片,如磁铁吸引铁钉、彩虹的形成等,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探索活动(1)“神奇的磁铁”给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铁质、非铁质的物品,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并尝试解释原因。
(2)“光的折射”让幼儿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再用手电筒照射三棱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3)“静电的秘密”让幼儿用塑料棒在头发上摩擦,然后靠近纸屑,观察纸屑被吸附的现象,了解静电的产生。
(4)“会膨胀的气球”给幼儿提供气球和瓶子,让他们将气球套在瓶口上,然后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气球膨胀的原因。
3、讨论与交流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4、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教学反思教学背景与目的本次教学针对大班儿童的科学学习活动,以《一粒种子的旅行》为主题,旨在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种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启发幼儿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准备1.准备种子及种植盆土;2.准备展示PPT,包括种子分类、种子观测图、植物生长图片、环保图片等;3.准备涂鸦纸、彩笔、贴纸等材料,供幼儿完成课外练习。
教学实施1.课前:教师播放PPT,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并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课中: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导,认真观察种子的形态、颜色等特点,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涂鸦纸上。
观察完毕后,教师引导幼儿按照观察到的特点,对种子进行分类。
接着,教师向幼儿展示播种的过程,并引导幼儿亲自实践,将种子种在盆土中。
教师还介绍了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如何饮水护理植物。
3.课后:幼儿将植物带回家中,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加强幼儿对环保的意识。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了“观察-实践-归纳”法,通过观察种子,实践种植和维护,以及学生总结归纳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效果与反思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我感到幼儿的认知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环保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观察和分类种子的过程中,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也许班大家互相分享、合作种植的过程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
教学反思1.教师讲授需要更加生动活泼,在讲解过程中要多与幼儿互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2.实践课时过短,应该安排更多时间让幼儿亲自操作,让幼儿实际体验生长的过程;3.学生记录归纳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或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来丰富内容。
总结本次大班科学课程活动《一粒种子的旅行》的教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观察种子、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在表达中归纳,课堂气氛温馨活跃,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教学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学活动反思在大班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作为教师担任着引导学生探索,培养科学兴趣的重要角色。
通过反思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教学活动做出了改进计划。
一、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在本次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我首先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我选择了主题为“植物的生长过程”。
在确定主题后,我进行了课堂准备,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工具和资料。
二、教学过程的开展1.引入阶段: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者照片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
2.实验阶段:让学生观察和测量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我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讨论阶段:在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帮助他们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活动的反思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些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亮点(1)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本课程,学生对植物的发芽和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生动的教学引入:通过图片的展示和与学生的讨论,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了他们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4)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学习。
2.需改进之处(1)时间控制: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完成实验的时间较长,导致其他学生等待时间过长。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加强时间控制,确保活动进度的顺利进行。
(2)问题引导:在讨论环节的引导中,有些学生的思路不够清晰,需要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3)资源准备: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实验工具准备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提前检查实验工具,确保准备充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5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50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5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多米诺骨牌》含反思设计意图:今天的活动来源于我们幼儿的日常游戏。
材料,也非常的简单,就是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积木。
当小朋友在搭积木的时候,常常会有许多新的创意,有一天,小朋友把积木一块一块地排列好,不小心碰到了前面的一块,结果孩子发现后面的积木也随之全部挨个倒下,幼儿为自己发现这一现象欢呼雀跃,可其他幼儿在模仿这一现象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我抓住了幼儿的这个兴趣点,联系多米诺玩法开展了这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3、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投影仪、课件、录像、地垫。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玩木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积木,想玩吗?去玩一玩。
二、老师演示推多米诺骨牌,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排出8块,轻轻推第一块,你们猜这些积木会怎样?(文章出自.)是这样吗?我来试试。
你们想玩吗?三、幼儿玩多米诺骨牌。
1、你成功了吗?为什么会倒?你的为什么没有倒?2、幼儿再次玩。
排成弯的。
出示两条线,大拐弯和小拐弯。
讨论哪种更容易倒。
四、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1、看图片。
多米诺骨牌除了排成直的和弯的,还可以排成各种图案呢,看。
你们能排出其它的图案吗?2、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交代要求:我们一个人的木块不够,怎么办?怎么合作呢?找好朋友,5个人一组,选一个组长,讨论排成什么图案。
最后请他来介绍后并且推倒。
五、游戏:人体多米诺。
生活中除了用积木,还可以用麻将牌、硬的香烟壳子来玩多米诺。
更有趣的是还可以用我们的人体当多米诺骨牌呢。
大班科学反思
大班科学反思科学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他们能够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课程的实施在我看来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包括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估方式的选择。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
大班科学课程应该紧密联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身边的自然现象和问题。
然而,在我的观察中,有时课程内容过于抽象,与孩子们的实际经验相距甚远,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我建议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首先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其次,教学方法的运用也需要反思。
在大班中,教师通常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进行科学课程教学。
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孩子们产生厌倦和缺乏参与的情况。
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小组合作实验、讨论和问题解决,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适度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图像、视频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最后,评估方式的选择也需要反思。
传统的科学课堂评估通常以笔试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的检测。
然而,这种评估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孩子们对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运用能力。
我认为,在评估时应引入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例如开展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以综合评价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之,大班科学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都有待反思和改进。
通过更贴近孩子们实际经验的课程内容、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更全面的评估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在未来的科学教育实践中,我们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大班科学课程的质量。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有趣的镜子》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册第七章《光与影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了解镜子的种类与用途、探索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左右相反、上下相同。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镜子、认识镜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验材料(如蜡烛、火柴、玻璃板等)。
学具:小镜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礼物是什么。
教师打开礼物,展示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谈论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平面镜成像会左右相反、上下相同?3. 探索镜子的种类与用途(10分钟)教师展示凸面镜、凹面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教师举例说明各种镜子的应用,如汽车后视镜、太阳灶等。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成像原理。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猫在平面镜前照镜子,请画出小猫在镜子中的样子。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画出图片在平面镜中的样子。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及时给予反馈。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镜子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镜子》2. 内容:平面镜成像特点:左右相反、上下相同镜子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镜子应用:汽车后视镜、太阳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在平面镜中的样子。
2. 答案:幼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自己的样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下面是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供大家赏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意图: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让幼儿自己看一看、说一说,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介绍。
了解到中国人勤劳、聪明,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目标:1.知道四大发明。
2.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四大发明视频、图片、资料。
2.挂图:四大发明。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四大发明。
活动难点:了解中国现代的.成就。
活动过程:一、介绍四大发明。
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你觉得中国人聪明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四大发明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你能讲出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了解中国人发明东西的资料。
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东西,其中四样东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发明”。
谁能把四大发明找出来?(幼儿操作)2.利用图片,介绍四大发明(1)介绍造纸(出示图片)是谁发明了纸?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来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穿起来,多不方便呀。
东汉时代,一个叫蔡伦的人想出了个好办法,他造出了纸。
(2)介绍印刷术(出示图片)在还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写出来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时候,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
这样就方便啦!(3)介绍火药火药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
把火药做成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我们现在用的礼花、鞭炮就是火药做成的。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10篇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10篇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10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课件,(卵→幼虫→蜻蜓)(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课件:蝴蝶、苍蝇、蚊子)(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课件(母鸡→鸡蛋→小鸡)(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课件:鸭、鹅、鸟)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课件:鹰、蚂蚁、鱼、壁虎)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七篇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七篇篇一:科学活动反思:有趣的指纹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
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
)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
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
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篇二:科学活动反思:我从哪里来?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通用12篇)》,快快拿去用吧!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篇1日前参加区科学学科组活动,观摩了大班科学《蜗牛》这一活动。
活动积极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观察、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经历一次“小小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地观察、探究、交流,获得并丰富了有关蜗牛的相关知识经验,整个活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便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在哪些地方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哪里?”以此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然后用“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这个问题导入学习,从而让幼儿产生了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
二、充分放手,鼓励幼儿去自主发现科学活动要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核心。
本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
在探究蜗牛秘密的活动中,教师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探究自主性。
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幼儿探索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
从幼儿的反映来看,他们对蜗牛的认识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都各不相同,他们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在同伴互学中拓展了经验。
三、有效推手,延续幼儿的探究热情在幼儿探究过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爬行、饮食及繁殖的影像,以此助推幼儿的探究热情。
使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生活和运动的等各方面,有了一个直观感性和全面的认识。
这也让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不只是局限于在课堂上观察到的,并让他们对蜗牛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讨论的气氛热烈,探究热情也在延续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滚来滚去》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的目标是:
1、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
3、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我将此活动内容定位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我的重点放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发现,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和不同,并将探索到的发现和结果,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一、优点
1、以“滚动球的动作”的方式进入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也很快进入了课堂
的气氛,创造了一个孩子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活动气氛,对接下来的科学探索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2、重视孩子们自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给予孩子们更大的时间和空间
去探索、发现,鼓励孩子们敢于动手,在活动中尽量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去实践操作,去感知实物,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3、在制作作品的时候,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料料进行制作。
作品完
成后让孩子们一起分享制作的过程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滚动自己的作品,检验是否可以滚动。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材料的投放不够
如果在收集材料时,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收集,让孩子们在动手收集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材料的性质、形状、颜色、大小、特点(如哪些是长的、短的,细的、粗的,圆的、扁
的……)这样孩子们在操作材料时就会有针对性了,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的创意都个不相同,让每个孩子在制作作品时都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独特性。
2、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欠缺到位
由于材料的投放,就需要孩子进行自主地探索过程,而活动的气氛也相对的比较轻松,孩子们比较放开、投入,在讨论的环节有些孩子就出现了相互嬉闹的现象,导致之后的教师讲解的环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失去了对孩子们及时教育的有利时机。
3、系统性的总结不够。
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也能根据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去推敲,但孩子们的经验是散乱的,很多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所获得的结果。
这时教师的系统性的概括经验是非常得必要的。
一次次的探索,都应该有小结和提升经验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及时,而提问是教师直接引导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问题想孩子们传递,激发孩子们的思维与想象。
在科学探索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
在探索的时候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在孩子需要知道和帮助的时候就是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来帮助他们。
在小结的提升经验的时候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教师以非常严谨的语言来帮助孩子们增加生活经验,解决他们力所能及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相互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更愿意进行下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