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安全气囊教学课件

安全气囊教学课件

安全气囊的报废处理
安全气囊在报废处理前,必 须用引爆设备将其引爆,以防止 误爆而伤及人员。
• 安全气囊的放置
安全带张紧器
碰撞后判断是否工作: 一般安全带张紧器工作后,安全带 就拉不动了。 检测: 不能直接检测,具体方法参照安全 气囊检测。
螺旋电缆
安装位臵 拆装方法 检修方向机注意事项 碰撞后一般可以重新使用
受驾驶员控制的副驾驶侧气囊;
前 部 安 全 气 囊
气囊在汽车发生碰撞 时可以保护乘员,避免 头部和胸部受伤。安 全带和气囊配合使用, 可使乘员得到最大限 度的保护。
侧部安全气囊
侧气囊能够在汽 车受到侧向冲击 时,在10 ms 以
内 起 爆,以保
护乘员。
三、安全气囊引爆时序
车速50km/h,撞后100ms,危险期结束。
一、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 • • • • • 气囊 碰撞传感器 安全传感器 电脑 线束 螺旋弹簧
(一)碰撞传感器
1.作用
感知汽车碰 撞强度,并将其 转变成电信号送 给ECU,作为气 囊引爆的依据。

2.常用型式 —— 机械触点式
(二)安全传感器 —— 水银式
防止碰撞传感器一旦短路,误引爆气囊。
(三)安全气囊
4.拿取新的充气组件,将盘式连接器电子
接口连接到该充气组件上。 5.将2个充气组件锁紧螺母安装到转向盘 的下面。 6.车内不留人,连接上蓄电池负极线,检
查安全气囊警示灯工作是否正常。
盘式连接器的更换过程
•将前轮摆正后关闭点火开关; •分离开蓄电池负极线并等待2分钟;
•取下充气组件;
•分离开与汽车电气插头相连的盘式连 接器的插头;
1)检查SRS指示灯。
2)将点火开关转到ON或ACC位臵,并等待20s以上。 3)用跨接线将TDCL诊断连接器的TC、E1两个端子短 接。 4)根据仪表板上的SRS指示灯闪烁规律读取故障代码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

【摘要】 (2)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1)(一)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1)(二)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2)(三)国内安全气囊的评价 (3)(四)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3)(五)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动态 (6)二、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原理 (9)(一)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 (9)(二)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0)(三)安全气囊系统的类型 (12)三、汽车安全气囊的运用 (14)(一)汽车安全气囊打开的条件 (14)(二)安全气囊的安全性 (15)(三)汽车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 (15)(四)汽车安全气囊的缺点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摘要】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条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的效用已越来越得到肯定,当今社会对安全气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智能安全气囊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第一次碰撞,第一次碰撞导致了汽车速度的急剧变化。

由于惯性的作用,车上的乘员向前运动,于是发生了车内乘员与车内结构件之间的第二次碰撞,事故中造成乘员伤害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二次碰撞。

为了减轻和避免驾乘人员在第二次碰撞中受到伤害,乘员保护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碰撞中利用约束系统(包括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件碰撞造成的伤害。

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构件之间插入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囊,让乘员“扑”在气囊上,通过气囊上的排气节流阻力吸收乘员的动能,使猛烈的第二次碰撞得以减缓,以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所以安全气囊作为一种防护措施已经是必不可少了。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组成部分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一)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安全气囊的雏形是美国人JHON.W.HETRICH发明的安全气囊。

1952年Hetrick 发明了他自己称为“汽车安全气垫”的装置,用来减轻急刹车或正面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

安全气囊系统PPT课件

安全气囊系统PPT课件

驾驶席 安全气囊
助手席 安全囊
延迟时间 1ms
50ms 50ms
ON OFF ON OFF
气囊总成
窗帘式安全气囊
侧面安全气囊
SAB 功能
1) 考虑侧面碰撞时的安全保护装置。
2) 窗帘式安全气囊考虑乘坐在前座 和后座的乘客头部位置而设计的。 缓冲气囊考虑了当车辆翻转时防 止乘员被甩出车辆外,下垂到门 窗下方。
安全带拉紧器的结构图
安全带与传感器
安全带拉紧器
目的 • 拉紧安全带的松弛部分 • 减少前冲量 • 在发生碰撞后立即工作
发生碰撞 安全带反绕
外部传感器的电子信 号(ECU)
出现瞬间爆炸压力
气体发生器爆炸
安全带松弛部分减少
成员伤害率降低
限制性能优化
安全带与传感器
安全带拉紧器
导管
铝珠
弹簧
气体发生器
铝珠止块
什么是安全气囊
基本结构
安全气囊系统由ACU、传感器、气囊总成和安全带拉紧器组成。
注意:碰撞传感器彼此不兼容,安装时如果斜率或方向错误,安全气囊会导致大故障
什么是安全气囊
工作顺序:
碰撞
碰撞检测和判断
3m Sec
点燃引爆器 氮气充入气囊 气囊展开 气囊完全展开 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开始放气
整个动作完成
拆卸时不能扭曲,否则可能出现故 障。 安装时三角标记要对正。
安装后的状态
气囊总成
气体发生器
火药
气体发生剂
插头锁片 短路片 点火器
注意:禁止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电阻
气囊总成
点火器的构成
火药
引线
密封
初级火药
电桥元件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侧面安全 气囊:位 于车门、 座椅等部 位,保护 乘员免受 侧面碰撞
伤害
膝部安全 气囊:位 于驾驶员 和前排乘 客的膝部, 减轻膝部
冲击
后排乘客 安全气囊: 位于后排 座椅,保 护后排乘 客免受碰
撞伤害
安全气囊在轿车、SUV等车型中的应用
轿车:轿车通 常配置正面安 全气囊、侧面 安全气囊和膝 部安全气囊, 以保护驾驶员 和乘员免受碰
• 碰撞发生时,传感器检测到冲击力,触发气体发生器 • 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通过气道进入气囊 • 气囊充气,形成一个缓冲区,保护乘员免受冲击 • 碰撞结束后,气囊中的气体通过气道排出,气囊折叠收起
安全气囊的分类与特点
按位置分类:
• 正面安全气囊:位于方向盘中央,保护驾驶员和前排乘客 • 侧面安全气囊:位于车门、座椅等部位,保护乘员免受侧面碰撞 • 膝部安全气囊:位于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的膝部,减轻膝部冲击
06
安全气囊的测试与认证
安全气囊的测试方法与标准
安全气囊的测试方法:安全气囊的测试 方法主要包括碰撞测试、模拟测试等, 以验证安全气囊的性能和可靠性
安全气囊的测试标准:各国和地区都有 自己的安全气囊测试标准,如美国的 SAE标准、欧洲的ECER129标准等
安全气囊的认证流程与机构
安全气囊的认证流程:安全气囊的认证流程通常包 括设计认证、生产认证、使用认证等,以确保安全
• 由于摩托车车身结构较小,安全气囊的设计和部署面临一些挑 战
• 需要针对摩托车的特点,对安全气囊进行优化和升级
自行车安全气囊的应用与挑战
• 自行车安全气囊的应用:自行车安全气囊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 但未来有望成为自行车安全的重要补充 • 自行车安全气囊的挑战:自行车安全气囊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 如安装空间、成本、可靠性等

第四讲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

第四讲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 本世纪:众多的大学和事业公司参与到安 全气囊的研制与发展过程中 主要的大学包括: 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 主要的公司包括: 赫达公司,锦恒汽车安全系统公司,久乐汽 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庆华电器制造厂(现 西安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和 昌公司等.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参与研究的学校
第四讲国内安全气囊的 发展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主要内容
• 世界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 国内安全气囊发展展望
世界安全气囊发展史
• 50年代:发明安全气囊 (美国John Hetrick和德国Walter Lindner)
• 60年代:开始研制 (NHTSA)
• 70年代:各大公司开始研制并投入生产 (通用,福特,TRW,Autoliv)
• 赫达公司 国内最早研制和开发安全气囊产品的机 构,但没有进入商业化生产。
国内安全气囊发展展望
• 科技研究的成功与否是安全气囊发展的 主要基础 汽车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 器和气囊组成。所有这些部件的研究与 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当今安全气囊迅 猛发展的主要基础,从而也就决定了今后 安全气囊的发展.
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史-主要的生产厂商
• 西安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是西安北方庆华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北方高 科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 汽车安全气囊总成、气体发生器、电点火管、产气药 等的开发与生产。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所 开发出的部分产品已获TRW公司、AUTOLIV公司、 BREED公司的检定认可。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国内先进 水平的汽车安全系统产品,包括驾驶员侧气囊模块、 乘员侧气囊模块、座椅两侧气囊模块用气体发生器及 预紧式安全带用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用产气药及 电点火管类产品。 生产能力:电子式安全气囊15万套/年,产气药120吨 /年,电点火管500万只/年;即将建成的生产能力: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2004年30万只、2005年50万只, 安全带用预紧式气体发生器2004年50万只、2005年 100万• 锦恒汽车安全系统公司 辽宁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是国内惟一一家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气囊生产企业,是国内同行业中 首家实现为整车配套的企业,为一汽红旗、二汽富康 、北京吉普、海南马自达、郑州日产、沈阳中华等20 多个汽车生产厂家的30多个车型研发、配套安全气囊 。目前,他们的20个新产品正在研发中。今年,公司 拟投资2000万元扩建实验室,进行联式气囊的研发。 现已形成单班年产20万套安全气囊总成、120万只气袋 、15万只饰盖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和所占市场份额 国内最大。今年,锦恒公司将生产15万套安全气囊产 品,明年生产25万套,2007年生产30万套。销售收入 今年实现2.2亿元,2006年实现3.5亿元,2007年达到 4亿元。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生产工艺创新
材料创新:采用更轻、更耐高温的材料,提高气囊的安全性能 生产工艺创新: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结构设计创新:优化气囊的结构设计,提高其展开速度和覆盖面积 智能化技术应用: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气囊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06
安全气囊的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 充气并展开,保护乘员免受伤 害
分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膝 部气囊等不同类型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基本结构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触发机制 安全气囊的优缺点
03
安全气囊的应用
汽车领域的应用
安全气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安全气囊在汽车安全系统中的重 要性
添加标题
高强度纤维材料:用于制造气囊,具有更高的弹性和耐久性 纳米技术:在气囊中应用纳米技术,提高气囊的敏感性和响应速度 智能化技术:将传感器和微处理器集成到气囊系统中,实现气囊的智能化控制 多重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技术,提高气囊的安全性能
设计创新
智能化设计: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气囊的智能控制和响应 多重保护设计:采用多个气囊和多个传感器,实现全方位的保护 轻量化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减轻气囊的重量和体积 可靠性设计:采用高可靠性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确保气囊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作
主要生产商及市场份额
主要生产商: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等
市场份额:博世和大陆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德尔福和电装也在积极拓展安全气囊业 务
市场竞争:各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在加大安全气囊领域的投入,市场竞争激烈
未来趋势: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提升,安全气囊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未来将更加注 重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汽车安全气囊ppt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ppt课件

• 驾驶员席SRS气囊组件主要由气囊装饰盖、SRS 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的点火 器组成
1.SRS气囊
SRS气囊是用聚酰胺织物制成,内层涂有聚氯丁 二烯,用以密闭气体。气囊在静止时,象降落伞 一样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与气囊饰 盖之间。气囊开口一侧固定在气囊的安装支架上, 先用金属垫圈与气囊支架的座圈夹紧,然后用铆 钉铆接。此外,固定气体发生器的专用螺栓也穿 过金属垫圈和支架座圈将气体发生器固定在一起,
源以确保作动安全 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
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 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
在判定施放安全气囊正确后,控制回路便会将电流 送至点火器,接着瞬时快速加热,将内含的氮化钠推
进剂点燃。
同时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冷却快速膨胀的气体, 随即气囊可由设计好的小排气口排气,以发挥逐渐缓冲 功能。并避免在车身仍继续移动时阻碍碰撞的实现。
• 安装位置:
–方向盘上或仪表盘上(保护驾驶员和前排 乘客)
–前排座椅的背后(保护后排乘客)
安全气囊的发展
• 1953年美国人约翰赫特里克发明世界上首套SRS气囊系统
• 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先采用现代气囊系统
• 1981年梅塞德斯奔驰公司首先采用烟火式锁紧卷收器,为采用汽 车安全气囊铺平了道路
据计算,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在汽车发生碰撞后0.01 秒内处理器开始工作,0.03秒内点火装置启动,0.05秒 内高压气体进入气囊,0.08秒内气囊向外膨胀,0.11秒 内气囊完全胀大,之后,驾驶者才会撞上气囊。通过一
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
安全气囊的种类
依据
按总体 结构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ppt课件

安全气囊及其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ppt课件

2.2.碰撞后SRS的任务过程
〔1〕碰撞开场10ms后,SRS发出和处置碰撞信号; 〔2〕碰撞20ms后,SRS系统组件中的电雷管引爆,
气囊点火。 〔3〕碰撞55ms后,气囊完全充溢,体积到达最
大,驾驶员前冲,与气囊相接触; 〔4〕碰撞60ms后,驾驶员身体和头部压向气囊,
气体发生器 根据要求,以足够快的速度产生足够体积的气体,供应
气囊。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和触发安装三部
分组成。 气囊 一方面,在充气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密封性以保证气囊能
迅速建立足够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透气或节流 机制以便气囊受撞后能排出其内部的气体而到达耗费碰撞 能量的目的。
3.4常见的气囊不弹出的情况
A 低速追尾,后车气囊不弹出
B 追尾,前车气囊不弹出
C 斜侧碰撞
D 正面碰撞电杆、树等柱状物体
〔E〕车辆翻腾 〔F 〕与大型货车追尾
3.5 汽车平安气囊技术未来的开展趋势
智能化 小型化 多样化 环境维护型平安气囊
图1 滚球 式碰撞传 感器的构 造 1.滚球 2.磁铁 3. 导缸 4.触 点 5.壳体
图2 滚球式 碰撞传感器 的任务原理 ⒜静止形状 ⒝任务形状
■ 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图3 滚轴式碰撞传感器的构造原理
⒜静止形状
⒝任务形状
1.止动销 2.滚轴 3.滚动触点 4.固定触点 5.底座 6.片状弹簧
■ 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图2-4 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的构造
1、8.偏心锤 2、15.锤臂 3、11.转动触点臂 4、12.壳体
5、7、14、17.固定触点引线端子 6、13.转动触点 9.
挡块
10、16.固定触点 18.传感器轴 19.复位弹簧

《安全气囊》课件

《安全气囊》课件

缓冲效果
安全气囊爆炸时,能够将乘客从车 内汽车结构上的硬物上弹出,起到 缓冲效果,有效降低乘客受到的损 伤。
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
最初发明
安全气囊的发明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叫做"汽车撞击缓冲垫"。
早期应用
1960年代至1970年代,美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大量开始使用气囊。但由于技术不足,使用不 广泛。
《安全气囊》PPT课件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设计用来保护人类的安全设备,可以在汽车事故中起到很 大的作用。本课件将介绍安全气囊的定义和多种作用。
从保护原理看安全气囊的运作方式
内部结构
爆炸过程
安全气囊的内部结构包括感应装置、 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气体发生器中 包含氮气和其他化学物质。
当发生事故时,感应装置会探测到 车辆的撞击,并启动气体发生器, 将氮气和其他化学物质推入气囊中 使它迅速膨胀。
实用化应用
安全气囊真正得到实用化应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年代所有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加入使用 气囊的行列。
安全气囊的分类和种类
1
普通安全气囊
实用更广泛,布置在方向盘、仪表板和车门内。
2பைடு நூலகம்
侧面安全气囊
用于保护乘客的头部、躯干和髋部,常被安装在车门和座椅上。
3
帷幕型安全气囊
安装在车顶和车门,保护车内乘客免受侧面碰撞的影响。
安全气囊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安全气囊和其他汽车安 全设备的状态,以确保其功能正 常。
避免暴晒
避免让安全气囊长时间暴晒于阳 光下,否则会损坏气囊的材料。
小心装修
如果装修汽车,请避免损坏汽车 的安全气囊或其他安全设备。
结论和要点

《安全气囊知识》ppt课件

《安全气囊知识》ppt课件

需求强调的是:
根据碰撞性质和严重的程度,平安带预 紧安装能够会提早触发,并且其触发与 平安气囊没有关系!
普通说来,车内乘员假设未系平安带的 话,在速度为20km/h左右的固定壁障碰 撞中就会遭到严重损伤;而系了平安带 的乘员,在30km/h的固定壁障碰撞中才 会遭到严重损伤。
气囊价钱高、人们对气囊平安防护的期望值也高, 这是气囊诉讼较多的另一缘由。平安带的价钱低, 而气囊作为选装件使车价提高了很多。一旦有人在 事故中因没有系平安带受伤而气囊没有展开,用户 会觉得花了钱却没买来平安,对气囊满腔的期望化 做愤怒,难免将厂家告上法庭。
☛正面碰撞防护气囊的维护范围是前端左右 各60度范围内的碰撞,对于侧面碰撞、与护 栏刮擦、翻车等事故,正面碰撞防护气囊也 不会启爆。
未到达气囊起爆门槛值的事故车〔图-1 〕
未到达气囊起爆门槛值的事故车〔图-2 〕
未到达气囊起爆门槛值的事故车〔图-3 〕
未到达气囊起爆门槛值的事故车〔图-4 〕
定义气囊启爆的碰 撞车速是在实验室 中车辆对刚性固定 壁障碰撞的速度, 该速度值与实践交 通事故中根据车身变形量推算出的等效 固定壁障碰撞速度相当。
在同样的行驶速度下,只需碰撞的情况不同,气 囊就能够启爆能够不启爆 .
是的。轿车的刚度分布是不均匀的,抵抗碰 撞的主要构件是保险杠高度平面内的车身前 纵梁。当发生钻入碰撞〔最典型的是轿车与 没有后下部防护安装的大型载货车发生的追 尾碰撞〕时,车身上部发生碰撞,这部分的 刚度很小,很大的变形呵斥乘员室严重侵入 ,要挟乘员生存。但是,由于冲击减速度很 小,缺乏以到达气囊启爆的门槛值。
平安气囊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对车内乘员具有 积极的维护作用,但是气囊不是万能的。前 面的数听阐明,假设用户以为有了气囊就可 以不系平安带,那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我国 交通平安教育普及任务的缺陷,而不是平安 气囊的过错。在交通事故中,平安带主要保 命,而平安气囊能进一步降低受伤的能够。

安全气囊课件

安全气囊课件

图1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系统有下列几种形式:安装在方向盘内的驾驶员安 全气囊;安装在仪表板内的副驾驶席安全气囊;安装在车门上的 侧面安全气囊;安装在前排椅背上的后排座椅安全气囊。它们分 别用来在汽车碰撞时保护驾驶员、副驾驶员及乘客。 安全气囊按其被引爆的有效 范围分为正向和侧向。正向引爆 的安全气囊是在有效范围上30度 角或斜前方发生撞车(图7.1), 而且纵向加速度(负值)达到某 一值时,气囊才被引爆,而横向 加速度(包括从侧面发生的撞车 和统纵轴的侧翻)不能引爆,侧 向气囊可用于防侧向冲撞。
概述
安全气囊:是安全带的辅助装置, 主要针对乘员头颈部、胸部和腿部的 安全而设置的一种被动安全保护措施。 当汽车时速超过 30 km/h发生 前碰撞事故时,控制系统检测到冲击 力超过设定值时,安全气囊立即接通 充气元件中的电雷管引爆火药粉和气 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气囊就会 迅速充气膨胀,冲破缓冲垫(装饰 板),在 30ms内迅速在乘员与车辆之 间形成一道柔软的弹性屏障,使乘员 免受伤害。当撞击发生后,气囊随即 自动放气,它不会妨碍车内人员出逃, 也不影响他们的视线。

无安全气囊,驾驶员未系安全带时的碰撞情形
当汽车以48km/h速度发生正面碰撞,90ms时,人体在转向盘接触 处受力约90000N,下肢多处骨折,头部和巡捕的手上程度大大超过容 许程度,一般来说,死亡在所难免。 当汽车以48km/h速度发生正面碰撞时,千册患处造成下肢骨折外, 面部受严重损害,胸部损伤相对小些,但头部的损伤导致成员的死亡。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2.1 安全气囊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控制式; 按碰撞传感器的形式分类:可分为机械式, 机械电子式,电子控制式; 按传感器的数量分类,可分为多传感器和单 传感器; 按安全气囊分类,可分为压缩气体式,烟火 式和混合式。

汽车安全气囊培训课件.pptx

汽车安全气囊培训课件.pptx

1.3.3 无安全气囊,驾驶员系上安 全带时的碰撞情形
当汽车以48km/h速度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员头部受伤 较重,胸部由于被安全带约束,可产生近10000N的力,造 成胸骨和肋骨的骨折。
1.3.4 有安全气囊,驾驶员未系安全带时的碰 撞情形
但汽车以48km/h速度发生正面碰撞时,向前快速运动的人体充分 与安全气囊作用,释放能量。作用在安全气囊上的力约为10000N, 转向轴所受的分力约为9000N,切向分力约为6000N。安全气囊将人 体头部和胸部同驾驶室前部结构(如风挡、转向盘)隔开。避免了 头部和胸部的原种损伤。

T H E E N 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3时39分12秒下午3时39分15:39:1221.1.15
谢谢观看
1.3.1 无安全气囊,驾驶员未系安全带 时的碰撞情形
当汽车以48km/h速度发生正面碰撞,90ms时,人体在 转向盘接触处受力约90000N,下肢多处骨折,头部和 手上程度大大超过容许程度,一般来说,死亡在所难 免。
1.3.2 无安全气囊,前乘员未系安全带 时的碰撞情形
但汽车以48km/h速度发生正面碰撞时,造成下肢骨折 外,面部受严重损害,胸部损伤相对小些,但头部的损 伤导致成员的死亡。
2.2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
4.3 安全气囊的有效范围
• 汽车遭受侧面碰撞超过斜前方±30º 角时;
汽车遭受横向碰撞; • 汽车遭受后方碰撞; • 汽车发生绕纵向轴线侧翻; • 纵向减速度未达到设定阈值; • 所有传感器都未接通或SRS ECU 内部的防护传感器未接通; • 汽车正常行驶、正常制动或 在路面不平的道路条件下行使。
• 当汽车车速高于30km/h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减速度 和惯性力较大,安全传感器和中央传感器将此信号送到 安全气囊ECU,安全气囊ECU判断结果为需要引爆安全气 囊和安全带收紧器共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与此同时, 向左、右安全带点火器和安全气囊点火器发出点火指令, 在安全带收紧的同时,驾驶员侧气囊和乘客侧气囊同时 打开,达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目的。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作者:————————————————————————————————日期:目录摘要 (2)一、引言 (2)(一)汽车安全 (2)(二)安全气囊的好处 (2)(三)安全带与安全气囊关系 (3)二、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3)三、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4)(一)按结构形式 (4)1.电子式安全气囊 (4)2.机械式安全气囊 (4)(二)按保护对象和方位 (5)1.驾驶员用安全气囊 (5)2.防侧撞安全气囊 (5)3.前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 (6)4.后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 (6)5.下肢用安全气囊发展 (7)四、安全气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一)安全气囊现状 (7)(二)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8)1.智能化 (8)2.绿色环保化 (9)3.虚拟技术化 (9)4.小型、轻型化 (9)5.保护全方位化 (9)五、拆除与报废 (10)结论 (10)参考文献 (10)摘要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

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

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做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安全气囊;被动安全;伤害程度。

一、引言(一)汽车安全当汽车速度在30km/h以上受到正面碰撞(碰撞角度与汽车中轴线成30°角度之内)或侧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用碰撞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减速度即碰撞强度.SRSECU将碰撞传感器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指令接通安全气囊引爆管的工作电路,引爆管迅速爆炸燃烧,并引燃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

《安全气囊系统》课件

《安全气囊系统》课件

安全气囊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制造商的指导
01
在使用安全气囊系统时,应遵循制造商的指导,以确保系统的
正确安装和使用。
定期检查
02
应定期检查安全气囊系统,以确保其正常工作。任何异常情况
或故障都应及时处理。
注意儿童和身材较小的成年人
03
对于儿童和身材较小的成年人,应特别注意安全气囊系统的使
用,确保他们坐在正确的位置,并使用适当的约束装置。
修复完成后,清除故 障码,重新进行测试 ,确保故障排除。
安全气囊系统的保养与维护
定期检查
定期对气囊系统进行检查,包括 气囊、传感器、控制模块等部件 。
01 02
更换损坏部件
03
如发现气囊或传感器等部件损坏 ,应及时更换。
04
清洁与除尘
对气囊系统进行清洁,去除灰尘 和杂物,保持清洁。
遵循使用说明书
遵循汽车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 书,正确使用和维护气囊系统。
为了降低车辆的重量和提高燃油经济性,安全气囊系统将采用更轻的 材料和设计,同时保持高强度和高耐久性。
安全气囊系统的应用前景展望
1 2 3
新能源汽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安全气囊系统 将更加注重对电池和电机的保护,确保乘客和车 辆的安全。
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将改变车辆的安全需求,安 全气囊系统将与智能驾驶系统深度融合,提供更 加个性化的安全保护。
05
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Chapter
安全气囊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能够根据车辆和乘客的状态自动调整气囊的触发方式和力度。
集成化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新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新

目录前言1、汽车安全气囊概况1.1、汽车安全气囊基础概述1.2、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1.3、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结构1.4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2、汽车安全气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2.1、安全气囊的结构原理2.2、安全气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2.3、对现有安全气囊的改进思考2.4、安全气囊的改进和引用3、安全气囊的控制分析方法3.1、3.2、安全气囊系统的检修4、汽车安全气囊的改进和引用4.1、磁电式传感器的采用分析4.2、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分析4.3、乘员探测系统的选择分析4.4、气体发生器的多元化发展5、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5.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5.2、安全气囊的小型化5.3、环境保护型安全气囊6、总结7、参考文献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以此汽车的安全也就随之产生,随后很快的出现了一系列的汽车安全系统。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

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

例如,以车速50公里/时进行正面撞车时,其发生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左右。

为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防止对乘员的伤害,必须设置安全装备,目前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SupplementalInflatableRestraintSystem,简称SRS)等。

由于很多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现在,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厂及专业生产厂都在设计和生产安全气囊。

今天的气囊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任意方向的碰撞中(包括侧向碰撞)起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的作用。

此外还会向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央电子控制器接收到碰撞传感器的信号,并经过与微处理器中储存 的加速度平均值相比较和认定,如果达到或超过储存加速度平均值,中 央电子控制器才能发出电脉冲来引爆安全气囊。避免了由于汽车紧急制 动、通过不平路面以及通过沟堑时产生的强烈振动,发生“误爆”而引 起不良➢ 1.4.1按引爆方式分类
➢ 1984年,NHTSA在著名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 准”FMVSS(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208条《乘员碰撞保护》中增加了安装气囊的要求,这 为安全气囊的发展和使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则及指导 方向。
➢ 1993前后,美国政府立法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 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另外,还要求 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
➢ 传感器结构如图1-4所示,它由外壳(非
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惯性体(非磁性 材料)、连接在惯性体上的软铁、支持和 调节位移幅值的弹簧、安装在与外壳连接 的凸柱内的永久磁铁和绕制在软铁上的线 圈及引线组成。当传感器受到碰撞加速度 时,惯性体产生反向加速度,导致通过线 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引线两端产 生钟形脉冲信号,当调整弹簧刚度时,可 改变加速度信号的宽度。
➢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ECU)、气体发生器 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
1.3.2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1.3.3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普遍采用了传感器来感知汽车在发生碰撞 时的信号,检测汽车在发生碰撞时的碰撞强度,一旦碰撞强度达到或 超过设计所允许的强度后,各个传感器立即起作用,同时产生和输出 一系列被碰撞的信号,这些碰撞信号传输给中央电子控制器,由中央 电子控制器中的微处理器来进行处理和判断,决定是否引爆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所采用的传感器,主要类型为惯性加速度传 感器,正常情况下,依靠弹性元件使传感器保持在断开状态,当汽车 发生碰撞时,惯性元件克服弹性元件的阻力,使传感器立即被接通并 产生碰撞信号。
项目
安全带系统
安全气囊系统
安全保护范围 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的方便性
使用的普及性 及成本 维修的方便性
发展方向
给乘员提供各种碰撞事故和翻滚 汽车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
事故的全方位的保护
对乘员提供头部和胸部有效的保护
设备的可靠性
靠诊断装置进行一般故障检查,但无法
可以随时对系统的零部件故障进 进行系统零部件的无损检查
➢ b.10~20ms:在中央电子控制器中,主要有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 微处理器,能够对传感器输入的触发信号立即进行计算、比较和判断。如果碰撞冲 量超过预先的设定值,中央电子控制器立即释放一个电脉冲火花,使气体发生器中 的雷管急速爆炸。
➢ c.20~60ms:雷管的爆炸击穿气体发生器的燃料盒,将固定燃料点燃并产生高 温、高压气体(氮气),快速地经过滤器过滤冷却后冲入安全气囊。气囊在20~ 60ms内张开达到最大容积,在乘员与车内装备之间形成一个气垫。在同一瞬间, 乘员因惯性力的作用,可能向前冲出150~200mm,头部、脸部和胸部正好与迎面 而来的气囊相接触。但高压气囊膨胀的能量,会把乘员“回弹”到座椅上,使得乘 员身体受到一定损伤。
➢ (2)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 其控制原理如下: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动作信号是由碰撞传感器、中 央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来产生,然后由中央电子控制器来判断各个传感 器输入的信号。安全气囊的引爆过程是根据运动学的规律,用力学方法 对碰撞加速度强度进行计算,确定碰撞加速度强度的平均值,储存在中 央电子控制器的微处理器中。
➢ 进入90年代以来,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已经被人们普遍 接受,并被视为一种现代化和高档次的安全装置。
1.1.2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
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随着世
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992 年,
➢ d.60~100ms:与此同时,装在气囊后面的排气孔打开,气囊泄气并收缩。由气 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碰撞的能量,缓解了气囊对乘员头部和脸部的压力,使乘员 陷入较柔软的气囊中。由于安全气囊将乘员与车内装备隔开,而使得乘员得到保护。 最后气体全部从排气孔排出,气囊瘪下。
1.3.5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为何要使用安全气囊?
➢ 每年我国都有几十万人因交通事故而受伤或死亡,而许多的乘客 在事故中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为了减少事故 过程中对乘员的伤害,必须设置安全装备,虽然目前有安全带,但 仅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为43~49%,如果把安全带和 安全气囊一起使用其有效保护率高达60% 。因此,安全气囊已经成 为保护乘客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设备,所以,为了乘员的人身安全, 我国正在大力倡导使用安全气囊,而安全气囊的大面积的使用也是 未来的一种趋势。
1.5安全气囊的控制算法
➢ 根据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解释了该算 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 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汽车安全气 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 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 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 囊控制算法。
我过自行研制的 FS-01 安全气囊通过撞车试验。我国的政策法规也对我国
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九五”规划期间和“十
五”规划中, 国家经贸委和汽车行业将安全气囊列为我国汽车零配件三大重
点发展项目( 电子喷油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安全气囊系统) 之一, 尤其
是在 1999 年10月28日, 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
1.5.1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 1)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
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 2)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
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 3)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
普及容易,成本低廉,不需要提 在普及驾驶员和前排座安全气囊,并作
高汽车总价
为汽车标准安装,但造价高。其他形式
的安全气囊暂时为选装件
电子控制安全带预收紧(与安全 全方位、多个气囊的电子控制的安全控 气囊电子控制系统统一控制) 制系统,智能安全控制系统
1.3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1.3.1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1、汽车安全气囊概述
➢ 发生交通事故时,汽车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碰撞。汽车发生碰撞全过程分 为两个阶段:没有人参与的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作为碰 撞的第一阶段。碰撞第一阶段必然导致汽车产生减速度,车内人员由于惯 性就会以一定的加速度向撞击发生的方向运动,如果这个加速度足够大, 将造成人员与车内构件相碰,把这个碰撞叫碰撞的第二阶段,即伤人阶段。 安全气囊的作用即在碰撞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迅速在车内人员与 汽车构件之间产生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在碰撞过程中通过气囊的阻尼排 气等过程吸收乘员的动能,使碰撞的第二阶段得以减缓,以减轻碰撞对人 员的伤害程度。安全气囊属于汽车乘员“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其中安 全带在被动保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安全气囊属于辅助约束系统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即SRS。
➢ 按引爆方式分类,安全气囊系统可分为机械控制式和电子控制式两类。
➢ 1.4.2按安全气囊数量分类
➢ 按安全气囊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安全系统,双安全气囊系统和多安全气 囊系统。
➢ 1.4.3按保护类型分类按保护类型分类
➢ 安全气囊系统可分为驾驶员用安全气囊,前排成员安全气囊,防侧撞 安全气囊和后座成员用安全气囊。
1.1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
1.1.1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 1953年8月,John.W.He.Trick首次提出了“汽车用安全气囊防护装 置”,并获得了题为“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
➢ 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局(NHTSA)开始顾虑汽车厂 商发展安全气囊。
➢ 70年代,世界各国的综合力量使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进入了一个 全新的发展阶段。
1.3.4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 安全气囊的作用过程如下:碰撞→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器→(电
脉冲)→气体发生器→气囊展开→乘员保护。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 员的安全气囊展开过程如图所示
➢ a.0~10ms:在汽车特定的敏感部位处,安装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受到足够 的碰撞冲量作用时,在10ms的瞬间内,将触发信号输送到中央电子控制器。
➢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 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 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
➢ (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 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 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
➢ 汽车被动性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实验表明安全
带对乘员有良好的约束力,可以防止乘员被惯性力甩离座位,并且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吸收由惯性力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但在汽 车碰撞实验分析中,发现安全带对乘员,特别对驾驶员的头部、胸 部以及膝部所能提供的保护是很薄弱的。而安全气囊则对驾驶员头 部、胸部以及膝部的保护效果特别明显,大大地减少了乘员的死亡 率和减轻了乘员的损伤程度。
➢ (1)控制系统的组成 ➢ 安全气囊的中央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是以微处理
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 ➢ 安全气囊中央电子控制器一般由微处理器,信号输入输出系统,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