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的问题

合集下载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以往的不良贷款的清收势在必行,然而这过程中必定会存在很多的阻碍,为了能确保清收的顺利进行,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特意对农村信用卡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进行了粗浅的总结以捋清思路。

1、收小额贷款难总额大、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是农户不良贷款沉淀下来的几大特点,然而农村经济落后,城镇经济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小,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不少农户举家外迁,下落不明。

农村信用社人员少、时间紧、工作量大。

不少信用社地处偏僻的山地丘陵地带,交通落后,存贷规模小、效率低,配备人员少,装备落后。

加之通讯不畅、信息闭塞,小额农户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量大,难度高,清收工作困难重重。

2、处置抵贷资产难贷款信用社通过协议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以资抵贷,高价取得抵贷资产后,不仅变现难,而且成本高,尤其是抵贷资产为房产的,变现成本更高。

贷款信用社自行处理抵贷房地产,可省评估费和拍卖费。

虽评估费、拍卖费可减,但交易税费难逃,需要交纳两次交易税费。

第一次是从债务人过户到贷款信用社,第二次是从贷款信用社过户到买受人。

3、法收贷难贷款人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收回不良贷款本息时,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最后一个手段:依法起诉。

由于社会诚信不足,执法环境不畅,依法收贷呈现出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和举证难的特点。

1)成本高:依法收贷从起诉到执行需要缴纳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等。

2)效率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收贷从提起诉讼到申请执行,应经立案、送达、交换证据、开庭审理、判决、上诉、申请执行等程序,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更有甚者遥遥无期。

3)执行难:依法收贷进入执行程序后,一方面债务人千方百计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通执行关节,调动各种关系向执行人员施加压力。

4)举证难:一方面债务人转移、隐匿资产,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另一方面贷款信用社无法搜集、提供有关债务人财产线索的证据,人民法院无法执行。

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及建议

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及建议

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及建议依法起诉清收难现状及难点: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一些“赖账户”、“钉子户”,他们倚仗自己在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系,想达到不愿归还信用社贷款的目的,农信社清收人员上门催收,往往会无功而返、束手无策。

清收这类贷款唯一的途径就是依法起诉,基层信用社和金融法庭可以做到快立案、快审快判,但是法院到执法过程中,速度较慢,而且不是专职人员对案件执行,同时往往顾虑太多而执行不到位,造成贷款胜诉而执行难的尴尬局面。

而一旦通过法律起诉而贷款收不回是,将使得信用社清收人员即得罪了贷户,有没有取到效果,反而连再次上门催收的机会也丢失了,所以干脆不起诉,也不得罪人。

建议或意见:由联社风险资产经营管理中心负责案件起诉的清收汇总和协调,并为依法起诉贷款的上报、立案、审理、执行等环节提供的一条龙服务,避免各基层社各自为政,消耗人力、物力、财力。

然后争取法院大力支持,可以要求法院在其内部成立专门以信用社起诉案件为主的专职清收合议庭,该合议庭可以将信用社起诉的案件从立案、审理到执结一气呵成,避免了许多繁琐环节,从而可以达到了信用社的起诉案件可以快立、快审、快结的目的。

联社法律清收部门与专职清收合议庭直接对口接触,有条件的可以合署办公。

由此不但可以避免重复上户的情况出现,从而还可以大大减少了清收工作量和清收费用,从根本上还解决了贷款责任人怕得罪贷户的顾虑,也对“赖账户”、“钉子户”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外出追踪清收难现状及难点:一些借款人因多方原因不能偿还农信社贷款,采取逃避形式外出打工或在异地经营,长年累月不归家,导致农信社无法清收贷款。

在外出打工借款户中,有一定偿还力能而“自动化”还款的极少。

导致清收人员只能在家坐等收款,最多只是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能收就收,不能收就只有“望贷兴叹”了。

建议或意见:联社可以实行一事一议外出清收。

通过整合资源,在对辖内外出打工人员贷款摸底统计的基础上,对在外省某一地区、相对较集中的打工人员贷款,派专人统一清收,这样既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清收效果也会相对较好,从而可以避免由基层信用社各自为政、单独清收而带来费用高、效果差的问题。

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的问题

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的问题

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办法随着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各项业务向着更规范化、更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制度、人员及社会信用逐渐缺失等原因,不良贷款的产生及清收便成为突出问题,如不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成为阻碍农商行发展的一大绊脚石.一、不良贷款清收中出现的问题:1、贷款合同不完善.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中,借款人和担保人的配偶都没有在借款合同或者担保合同上签字,借款人的配偶(个别是家庭成员)只是在《贷款申请审批表》上“信用审查”一项上签字,表示接受信用审查。

因贷款合同格式不同,个别贷款合同的《审批表》上,“配偶或者主要家庭成员签字”一栏里,记载“本人承诺在借款人不及时返款贷款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这些情况下,起诉时就要合理的确定被告,否则由于没有在借款合同或者担保合同上签字,配偶就不能作为适格的被告。

2、贷款过程有瑕疵,贷款时不是本人签字。

不是本人签字的情况不在少数,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如果借款人不是本人签字,会导致整个借款合同无效,如果担保人不是本人签字,该笔借款就少了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主体,无论哪种情况,对银行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3、贷款逾期几年、甚至十几年,贷款材料混乱、不完整。

尽管几年前已经开始大批量整顿不良贷款,但在近期的催收过程中,仍有不少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已经逾期的不良贷款尚未催收完毕。

由于历史久远、人员调动等原因,导致对借款人的近期的情况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不详细,再加上有些贷款材料比较混乱,同一借款人的几笔贷款混在一起,个别贷款材料不完整,只有贷款申请和贷款合同,借款借据丢失,这些都加大了清收的难度.4、贷款逾期后,未及时催收.个别贷款逾期后,并未及时催收,有些仅是在贷款逾期的最初几年催收几次,有些催收通知单上不是借款人签章(如关联企业的签章)或者签字,有些是一次性在几张催款通知单上加盖签章几年不在催收,有些仅是发出电报催收但借款人并未签收……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除非借款人同意还款,否则,无法在程序上保证不良贷款的回收。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法人依法司法处置面临难等问题。

在物贬值、流拍贷款根据最高民法院在进行家属最低生活执行过程中很置抵债资产买受人的财务行的市场定牧民,尤其是场价格波动影润。

农合行核特别是在年末贷款核销。

施。

核销工作体审查确认,该笔贷款的因。

农合行在做出分析,例布,以及对核置费用高。

从来看,一般等方式,缺乏催收,往往采。

以资抵债失,前期投金融机构利润机构内部承,无法达到贷款,司法处置面临耗时长、成本高、见效慢、干预因素多、执行难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一)多方合作,使化解更具有成效性。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部门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由政府协调公检法等部门在农村合作机构不良贷款诉讼问题上予以配合和支持,使诉讼清收的法律手段切实起到作用;二是对于现金清收和其他清收方式实行困难的情况,建议在(省)自治区联社层面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受让各家农村合作机构的不良资产。

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集中专业力量对涉及不良贷款问题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理,还可以整合全区的金融资源对不良贷款的化解工作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和探索。

(二)细化方式,使化解更具有针对性。

建立不良贷款重点企业的目录,将重点企业落实到专人负责。

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应该对市场和企业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对于生产经营暂时遇到贷款困难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周期调整贷款的还款期限。

对于停产时间较长、已经被市场淘汰的企业要及时按照监管要求调整贷款形态,并按照法律程序对抵质押物进行处理。

对于其他经营项目类别或者其他涉及以自然人名义贷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及时纳入失信人管理名单,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

(三)健全审贷制度,从源头来杜绝风险。

地方法人机构,特别是以涉农贷款为主要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及个人征信体系、严格放贷条件、加强审查流程、健全对信贷人员的约束机制。

加强对信贷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在办理业务时,注重对贷款人和担保人的资格、偿贷能力以及抵押物的真实价值、变现能力和保值能力的审查。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策及建议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农村信用社法人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加速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和处置势在必行。

但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加之执法环境不畅,不良贷款清收、转化、处置呈现出社会性、复杂性等特点。

下面,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结合农村信用社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实际,对清收、转化、处置不良贷款的难点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性建议,与同行商榷。

一、难点(一)清收小额贷款难农户不良贷款沉淀总额大、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加之农村经济落后,城镇经济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小,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不少农户举家外迁,下落不明。

农村信用社人员少、时间紧、工作量大。

不少信用社地处偏僻的山地丘陵地带,交通落后,存贷规模小、效率低,配备人员少,装备落后。

加之通讯不畅、信息闭塞,小额农户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量大,难度高,清收工作困难重重。

(二)依法收贷难贷款人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收回不良贷款本息时,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最后一个手段:依法起诉。

由于社会诚信不足,执法环境不畅,依法收贷呈现出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和举证难的特点。

成本高。

依法收贷从起诉到执行需要缴纳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

以10 万的诉讼标的为例,需交纳诉讼费7820元,保全费2280元,评估费500元,拍卖费5000 元,执行费3650 元,共计19250元,占诉讼标的的19%。

(各地具体执行标准大相径庭,有的偏高,有的较低。

)——效率低。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收贷从提起诉讼到申请执行,应经立案、送达、交换证据、开庭审理、判决、上诉、申请执行等程序,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更有甚者遥遥无期。

——执行难。

依法收贷进入执行程序后,一方面债务人千方百计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通执行关节,调动各种关系向执行人员施加压力。

法院执行人员人熟、地熟、情也熟,因各种原因,迫于各种压力,总是拖延执行。

浅谈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谈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谈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不良贷款占比偏高一直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不良贷款始终是影响农信社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它如影随形,伴随着农信社成长,犹如一个患病的人对待自己顽疾不重视一般,又存在讳疾忌医的病态,纵使金丹玉药也不能一下治好存在这么多年的沉疴,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笔者是在多年的基层清非工作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人,认为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要有“亮剑”精神,必须克难攻坚,多措并举,用重典,下猛药,要破解清收难的问题,始终要在基层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中下功夫。

县联社为法人领导下的基层营业网点始终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认识不清、执行力度不够,甚至把清非工作当成包袱的作祟思想普遍存在。

首先,新官不理旧账,“新官”指信用社主任交流或更换后上任的新负责人,“旧账”多指新官上任之前历史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新官不理旧账是指新官对于旧账不作为,认为“旧账”不是本人形成的,收回来是自己的功劳,要不回来不是自己的“过”。

新官不理旧账造成清收空档,现在的管理模式人员交流相对以前频繁,相对以前“新官”多,“旧账”也多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按照现行信贷管理制度,信用社主任或负责人轮岗交流时稽核部门以对其贷款进行专项审计,界定责任,对于正常贷款进行交接,确定接收人为清收第一责任人,交接人为贷款责任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能真正贯彻下去,“新官”担心原单位责任贷款无人替其清收,落得逾期追责处分,后者担心新环境,条件不熟,无法放开手脚,两头担心,无暇顾及前任贷款清收工作;而被接收人既担心原责任贷款始终跟随自己走遍“天涯海角”,又对新接手的不良贷款不予重视,甚至有恶性心理,认为费心费力没有好处,不维护与贷户的关系,使正常贷款形成不良,在追究责任人机制上,首先追究发放该贷款的第一责任人,致使“新官”轻视管理责任。

其次,权利与义务不统一不对等,没有针对解决此问题专门的准则和处罚制度。

农村信用社如何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及措施

农村信用社如何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及措施
8.风险分类和准备金管理:对不良贷款进行风险分类,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建立相应的准备金,用于覆盖可能的损失。
9.内部激励和培训:建立激励制度,奖励贷款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提升他们的不良贷款处置能力。
10.征信共享与合作: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减少不良贷款风险。
农村信用社如何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及措施
农村信用社要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措施和策略。有效的清收处置不仅有助于维护金融构的健康发展,还能保护社会金融秩序,提升金融机构声誉。以下将详细阐述农村信用社如何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以确保其高效、合规地管理不良资产。
1.风险防范与控制: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发放初期就应强化风险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不良贷款的风险。在贷款前,应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借款用途等信息,确保贷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担保物处置:如贷款有担保物,农村信用社可以依法将担保物处置,以弥补不良贷款的损失。担保物处置需要遵循法律程序,确保合法合规。
6.法律手段与执行:在借款人拒绝还款或违约情况严重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如申请法院判决,通过执行拍卖等方式追回债务。
7.资产转让与出售:将不良贷款出售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债务收购机构,转移不良资产风险,以获取一定比例的回收资金。
11.客户教育和风险提示:加强客户教育,让借款人充分了解贷款的义务和责任,提高还款意识。同时,在贷款过程中向借款人清晰地提供风险提示。
12.合规管理:清收处置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规操作,避免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要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需要综合运用风险管理、催收手段、法律手段等各种措施,灵活应对不同情况。合规经营、早期干预、风险防范是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基础,而与客户沟通协商、债务重组等策略则有助于化解问题,最终实现贷款风险的有效控制。

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的难点及对策

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的难点及对策

农商⾏不良贷款清收的难点及对策“三类⼈员”贷款,即党政领导⼲部和国家公职⼈员、⾦融系统⼯作⼈员、农商⾏内部员⼯贷款。

长期以来,农商⾏普遍存在“三类⼈员”拖⽋贷款的现象,致使不良贷款在整个贷款的⽐重居⾼不下。

这严重阻碍了农商⾏对“三农”经济活动的信贷投⼊,抑制了其农村⾦融主⼒军作⽤的发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

当前,农商⾏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分析研究“三类⼈员”贷款成因和难点,强⼒对“三类⼈员”贷款“亮剑”,便成为当务之急。

清收“三类⼈员”⽋款的难点⼀是司法机构执法不⼒,⾦融债权保全难。

对长期拖⽋本息、多次催要⽆果的贷户,农商⾏多数采取诉诸法律。

但是,农商⾏虽能取得胜诉,但执⾏却⼀拖再拖:或⾏政⼲预司法,法院不积极主动;或法院执⾏不⼒,贷款⼈转移了资⾦财产;或被执⾏⼈东躲西藏,法院⽆法执⾏;或借款⼈⽆⼒还贷,法院束⼿⽆策。

在这种情况下,农商⾏常常是只赢官司不赢钱。

⼆是企业改制成风,改制企业贷款处置难。

近年来,企业改制之风⽅兴未艾,⼤量国企、乡企等借破产、改制、重组、兼并、重组等种种⼿段“轻装上阵”,变相逃废农商⾏债务,令农商⾏苦不堪⾔。

在通常情况下,改制企业贷款⾦额⽐较⼤,少则⼏百万,多则上千万;改制形式多样,转产、租赁、承包、破产、重组等,应有尽有;同时,地⽅保护主义严重,只关注企业的利益,很少考虑农商⾏的权益,有些甚⾄纵容企业,实施“假破产,真逃债”,这使得农商⾏雪上加霜。

三是认识不到位,公职⼈员清收难。

部分公职⼈员诚信意识差,存在躲、逃、赖、悬等侥幸⼼理,主要表现为对催收不配合,有的清收对象还在等待观望。

同时,个别党政⼲部、国家公职⼈员⾝处要害部门,农商⾏考虑到⼯作的开展,清收时⽆法理直⽓壮。

四是历史政策性原因,债务落实难。

农商⾏历经60多年风⾬沧桑,先后经历了多次重⼤政策变迁,⽽每⼀次政策变迁,都伴随着或多或少的管理体制、经营⽅向和经济利益的调整,每⼀次都造成了农商⾏相当⼤的资⾦损失。

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难点和对策

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难点和对策

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难点和对策农村信誉社长期来,因政策、自身经营失误以及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等缘由,使不良贷款高居不下。

不仅制约了农村信誉社的生存和进展,而且影响到信誉社对农村经济进展的信贷再投入,成为农村经济进展的“瓶颈”。

因此农村信誉社大力清收不良贷款显得尤为重要。

xx信誉社干部职工充分熟悉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多年来始终把清收不良贷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小桥社信贷资产质量历来排在联社的前列。

仅从初至末,不良贷款纯降63.2万元,余额为169.5万元;今年一至六月,收回不良贷款7.6万元,截止六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61.9万元,占比为7.2%,取得了令人满足的清非成果。

结合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实践,谈一些体会,请各位同仁指正。

xx信誉社的不良贷款集中在呆滞、呆账科目中,绝大多数是脱钩前贷款,突出的特征是粗放经营、管理不严,盲目放贷,使得大多数贷款既无担保又无抵押;即便有抵押、担保的贷款也存在手续不完好、不合规等问题,造成大量沉淀。

清收措施:——先易后难,选准清收对象。

xx社外勤针对常年清收,越到后面越是“骨头”。

在年初就要求外勤人员将本辖区的不良贷款户按经济状况排队,筛选出本年度有较大清收可能的不良贷款户,重点监控,待其有经济收入时,准时上门催收。

xx村民郭某过去靠种田和打零工谋生,贷款多年无法归还,去年初外勤催收时了解到,该户正在邱某的木材加工厂做工,而邱某是信誉社的老客户,就要求邱某在支付郭某工资前,准时通知外勤催收,经过一年多的催收,收清了郭某三仟多元的陈年旧欠。

——帮扶盘活,起死回生。

在催收过程中,仔细了解不良贷款户的资产状况、沉淀缘由,对那些赐予适当的支持就能恢复生产经营,的确能还贷的农户,实行转贷盘活,以贷养贷,增添造血功能,关心其进展生产经营后逐步还贷款。

xx村农户余某贷款二万元,为其次子购车跑运输,2000年由于车祸……。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不良贷款清收⼯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现在很多的⼈如果在资⾦上⾯有很⼤的需要,都会选择贷款,如果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贷款⼈,但是并不是每笔贷款都是很顺利的还款的,也是存在很多的不良贷款。

那么接下来,店铺⼩编和各位朋友⼀起来了解了解关于不良贷款清收⼯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不良贷款清收⼯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责任性不良贷款清收难。

(⼆)政府⼲预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三)村集体以及政府修路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四)以贷收贷、以贷收息后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五)因⾛死逃亡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六)因过去办理的抵押贷款⼿续不建全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七)抵债资产变现难、损失⼤造成不良贷款清收难。

(⼋)因信贷⼈员⾛逃或开除⽽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详细问题⼀是信贷资产质量差。

基层商业银⾏由于历史性、政策性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已拖⽋多年,从实际占⽤形态看已经形成呆帐,只是商业银⾏上级⾏尚⽆相应的政策规定,⽆法进⼊呆帐或进⾏核销。

如农业银⾏扶贫专项不良贷款、粮⾷企业附营业务不良贷款,⼤部分是由农业发展银⾏两次业务划转贷款划转⽽来。

再是部分企业有的已名存实亡、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境地、有的商业企业如基层供销社划⼩核算单位后已处于⾃然解体状态。

这部分债权落实贷款责任难度⼤,且⼿续复杂,收回⽐例极低。

⼆是清收⼿段单⼀。

基层商业银⾏清收不良贷款的主要⼿段就是对员⼯考核时进⾏绩效挂钩,这种办法对⾦额⼩、清收较易的不良贷款效果明显。

⽽对那些清收难度⼤、⾦额⾼的不良贷款,却很难奏效,有些⼲部职⼯畏难⽽退,消极观望,宁肯遭受暂时的经济损失,也不愿坚持原则,去啃硬⾻头、打硬仗。

不良贷款清收漫画三是贷款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不良贷款清收⼯作难度加⼤。

前⼏年,商业银⾏的授权授信和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信贷管理松散,漏洞较多,各级商业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抵押担保和物质保障不⾜等问题。

这部分贷款既有信贷审查不严,对资信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贷款,也有对未办理任何抵押、质押、担保⼿续的扶贫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与探讨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与探讨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与探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良贷款逐渐成为了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对于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思考和探讨如何解决。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标准化的贷款合同和制度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特殊情况和个案。

金融机构和清收人员在进行清收工作时,往往面临着缺乏有效信息和不透明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借款人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和能力。

此外,建立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减少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执行力不足问题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执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清收工作的耗时长、流程繁琐以及执行成本高的情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操作效率和执行能力。

其次,应当改进不良贷款清收的法律法规和流程,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不良借款人的追偿力度,以提高清收工作的执行力。

三、外部环境因素问题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都可能对清收工作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金融机构需要时刻关注和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清收策略和措施。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以应对外部环境因素对清收工作的影响。

四、监管机制不完善问题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还存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尽管有一些监管政策和措施,但还不够完善和强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清收人员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按照规定开展清收工作。

同时,也应完善监管政策和措施,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对于那些涉嫌不良贷款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和清收人员,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罚,以维护不良贷款市场的秩序。

不良贷款清收报告

不良贷款清收报告

不良贷款清收报告1. 引言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或违反借款协议的情况下,导致银行或金融机构面临损失的贷款。

不良贷款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不良贷款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清收措施。

2. 不良贷款背景及风险不良贷款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之一。

由于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面临贷款本金和利息无法收回的风险。

当不良贷款规模过大或者不良贷款率上升时,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资金链将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

3. 不良贷款清收流程3.1 不良贷款识别与分类首先,银行需要对不良贷款进行识别和分类。

通过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财务状况和借款用途等进行审查,可以判断出哪些贷款已经出现异常情况。

然后,根据不良贷款的性质和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清收工作。

3.2 不良贷款清收策略制定根据不良贷款的分类结果,制定相应的清收策略。

对于少数金额较小的不良贷款,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催收;对于金额较大或者拖欠时间较长的不良贷款,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如法律程序、资产处置等。

3.3 实施清收措施制定清收策略后,银行需要积极实施清收措施。

这包括与借款人进行沟通和谈判,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如协商还款计划或提供适当的贷款延期等。

对于拒不还款的借款人,可能需要采取法律手段,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等方式进行清收。

3.4 监测与评估在清收过程中,银行需要密切监测清收情况,并对清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如果清收效果不佳,可能需要对清收策略进行调整,以提高清收效率和成功率。

4. 不良贷款清收的挑战与对策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借款人隐匿行踪、资产转移、法律程序复杂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银行需要加强内外部合作,与律师事务所、资产管理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专业法律和资产处置方面的支持。

5. 清收效果评估与改进对于清收工作的效果和成效,银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总结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总结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总结引言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逾期未能如约偿还贷款本息,或者其他与还款能力或意愿相关的问题,使得银行面临资金回收困难的借款。

银行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贷款对其经营和稳健程度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银行积极采取清收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

本文将对目前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以帮助银行更有效地清收不良贷款。

1. 清收不良贷款的重要性不良贷款的清收对于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清收不良贷款可以回收资金,维护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

其次,清收不良贷款能够减少银行的风险敞口,提高经营的稳定性。

此外,清收不良贷款还能够维护银行的声誉和信誉,保持客户的信任。

2. 目前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目前,银行清收不良贷款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良贷款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使得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努力来清收。

其次,清收不良贷款的流程复杂,涉及法律程序和相关的手续,增加了清收的难度和成本。

再者,部分借款人拒绝履行还款义务,导致清收的进展不顺利。

最后,清收不良贷款涉及到借款人的个人隐私和尊严问题,需要注意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3. 清收不良贷款的挑战和问题分析3.1 不良贷款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经济不稳定和金融风险的增加,不良贷款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

这给银行清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银行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良贷款,以便更早地采取措施进行清收。

3.2 清收流程复杂清收不良贷款涉及到法律程序和相关的手续,流程繁琐复杂。

银行需要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多个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和协调,增加了清收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银行需要不断优化清收流程,简化手续和程序,提高清收效率和速度。

3.3 借款人拒绝还款部分借款人在面临清收时拒绝履行还款义务,导致清收的进展不顺利。

银行需要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方案和妥协,以提高清收的成功率和效果。

浅议农行基层经营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农行基层经营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二 、清收不良贷款的对策 1 、实施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办法 。从岗位落实 到人 , 将责任追究的重点由过去模糊不清地追究某 个岗位转向明确的追究某个人 , 实行责任清收 。 这 就必须从“人”做文章 。 笔者认为 , 应由上级行对经 营行 1998 年以来新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逐笔进行 稽核 , 严格区分人为因素和外部客观环境条件因素 、 能力因素和道德因素进行认定 , 排出清收责任人名 单 , 由各经营行根据名单落实清收责任 , 由责任人在 限定清收时间内清收完毕 , 在期限内完不成清收任 务的 , 一律下岗清收 、离岗清收和返岗清收 , 决不搞 “不下为例” , 切实把责任清收制度落到实处 , 全力实 施责任清收 。 2 、协商清收 , 共同受益 。 在掌握企业的真实资 源状况后与企业充分协商 , 帮助债务人树立银行贷 款是支持企业发展 , 清收贷款的目的是为其营造一 个良好的赢利空间 , 同样也是帮助企业发展的思想 , 共同处置可变现的全部或部分资产 , 所得现金按协 议比例 , 一部分留给企业用于工资 、税金 、其它费用
3 、不良贷款盘活难度大 。 不良贷款盘活是不良 贷款降额的主要途径 。虽然不良贷款盘活不转移贷 款的初始责任 , 但也存在一个增量启动问题 , 基层经 营行怕担责任不搞收回再贷是其一 ;其二是盘活不 良贷款对贷户而言成本过高 , 由于银行在办理借新 还旧 、盘活贷款时要求重新办理担保抵押手续 , 企业 要承担抵押物评估 、抵押物登记甚至抵押公证等高 额费用 , 而有些费用远比不办理贷款置换手续多支 付的利息要高 , 因此有的企业对银行办理借新还旧 、 盘活不良贷款没有积极性 ;其三是手续繁琐 , 层层报 批 , 加之有的行办事效率低下 , 官僚作风依旧存在 , 令企业望而生畏 , 怯而止步 。
2 、责任清收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贷款质量的好 坏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责任感 , 可以 说“人”是形成风险贷款的决定性因素 。 但目前形成 不良贷款的因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贷款决定人(包 括调查人 、审查人 、审批人 、决策人)行为不规范或工 作不负责任等原因造成的 。目前为至 , 一些经营行 责任清收不到位 , 特别突出在 1998 、1999 两年多来 新发放的贷款已经成为不良 , 这些所发放责任人至 今还在岗 , 并且部分仍担任着相当级别的领导职务 , 但清收责任却难以落实 。 各经营行虽然对不良贷款 进行了认定 , 但多提市场变化 、企业经营不善等客观 原因 , 少提或不提主观原因 , 加之有的经营行由于领 导班子的更替 , 出现了责任追究前后脱节 、“新官不 理旧账” 、“新办法不管老贷款”的问题 ;还有的经营 行由于存量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 , 加之当 时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等办法 , 而且追究责任时 , 要 涉及到部分干部职工的切身利 益 , “拔出罗卜 带出 泥” , 明知此笔不良贷款为“问题”贷款 , 也是“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 , 不愿伤了和气 、得罪了人 , 从而使得责 任清收制度在一些行形同虚设 , 没有落到实处 。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是银行和金融机构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追回逾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保障金融机构利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存在着法律和制度缺失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对于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仅仅依靠借贷合同来约束借款人的还款行为。

这导致在清收过程中,借款人往往有法律漏洞可钻,容易逃避清收工作,给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其次,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缺乏专业化人才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由于清收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清收人员具备专业的法律、金融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但目前清收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清收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误和疏漏。

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清收工作往往缺乏组织和纪律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第三,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清收工作中,银行和金融机构通常处于信息相对丰富的一方,而借款人则处于信息相对不对称的一方。

这导致清收人员在谈判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往往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收回贷款。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清收人员常常难以准确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从而导致清收工作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第四,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存在不当行为和不合理利益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清收人员往往采取威胁、恐吓和打击等手段来追缴贷款,严重侵犯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和不信任。

另外,在清收工作中,银行和金融机构通常会从清收中获得较高的回报,而清收人员的薪酬往往与实际清收情况相差甚远,导致清收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综上所述,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存在着法律和制度缺失、专业化人才和管理机制不足、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当行为和不合理利益分配等问题。

为了改进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提高清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清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清收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清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清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清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1. 引言1.1 清收过程的重要性在金融领域,清收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逾期贷款和不良资产进行收回和处置的过程。

清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点,需要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注意和处理。

清收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有效的清收工作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损失,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和资产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有效清收不良资产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不良贷款清收过程相对较长,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由于涉及到债务人的隐私和利益保护等法律问题,清收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法律风险。

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影响清收工作的重要因素。

债务人可能故意隐瞒财务状况,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其真实还款能力。

缺乏完整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也使得清收工作变得困难。

在委托清收过程中,债务人和清收机构之间可能存在利益矛盾,增加了清收的难度。

加强风控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金融机构应当完善清收政策和流程,加强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提高清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清收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2000字】2. 正文2.1 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是银行清收工作中的一大难点。

不良贷款的种类繁多,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广泛,每种不良贷款都有其特殊的清收难度。

不良贷款涉及的金额较大,清收难度也相应增加。

在清收过程中,银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费时费力,难以快速实现清收目标。

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需要银行具有专业的清收团队和丰富的经验,而这正是目前许多银行所不具备的。

不良贷款的清收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风险。

清收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法律诉讼,存在诉讼风险;清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拖欠款项的借款人,存在违约风险;清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拒绝配合的借款人,存在操作风险。

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和困扰。

信用社(银行)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法律问题及注意事项

信用社(银行)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法律问题及注意事项

信用社(银行)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法律问题及注意事项清收不良贷款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最终获取央行专项票据资金扶持,化解历史包袱,维护广大入股社员利益的重要措施。

在清理不良贷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和方法来规范信用社的行为,保护信服务社地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应当得到信用社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就农村信用社清理不良贷款涉及的一些基本法律问题做初步探讨:1、借款人发送催收通知书催收通知书是敦促借款人或担保人履行债务、承担担保责任的法律文书。

贷款人可以分别向借款人、担保人发送催收通知书,也可以一并发送。

实践中采用此种方式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催收形式应该采用书面形式,必须写明合同编号、名称、借款金额、尚未履行金额、偿还贷款的期限以及要求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等。

(2)直接送达催收通知单方式的,应当注意收集送达证据并要求借款人在催收通知上签字,做好工作记录。

(3)采用邮件送达。

可采用特快专递方式,并在特快专递“文件名称”和特快专递回执上载明“贷款催收通知单”字样。

(4)当借款人拒绝或不原在催收通知单上签字时,可采用对帐方式让借款人在对帐单或利息清单上签章,达到催收和中断诉讼时效的目的。

(5)向借款人送催收贷款通知书的同时,对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应在保证期间内及时发送催收通知,连带责任保证人未在催收通知书上签章,也未与信用社达成新的协议的,保证时效届满前应依法诉讼或申请仲裁。

(6)信贷管理部门在贷款状态监控的基础上要保持催收贷款手续的连续性,保证合同约定保证期间的须在保证期间内催收,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约定不明确的,最迟须在贷款到期后6个月内发出书面催收通知。

(7)对于原借贷合同中订有“直到贷款本息还清为止”条款的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2条办理,在贷款到期后约定期限或两年内依法主张权利。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总结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总结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总结在金融领域中,不良贷款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清收这些不良贷款。

清收不良贷款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下面将对银行清收不良贷款进行总结和探讨。

1. 损失减少和回收提升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目标之一是尽量减少损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银行通常会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清收过程中能够回收的金额,并制定灵活的还款计划。

在评估过程中,银行还需要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资产负债情况。

同时,银行也会考虑采取委外清收、诉讼等手段来提高回收率。

2. 合理管理逾期贷款逾期贷款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催收,可以有效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内部催收团队的协作效率以及加强与外部合作机构的合作来管理逾期贷款。

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提供还款优惠、分期付款等方式鼓励借款人尽快偿还贷款。

3.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银行的风险评估体系是预防和管理不良贷款的重要工具。

这个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财务状况、征信记录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贷款利率和期限。

银行必须不断改进风险评估体系,以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4. 强化内部控制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防范不良贷款的关键。

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贷款审批的规范性和风险可控性。

同时,银行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团队,负责监测和控制不良贷款的风险。

5. 与借款人建立有效沟通与借款人建立有效沟通是成功清收不良贷款的关键。

银行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渠道与借款人进行沟通,提醒其按时还款,并提供还款计划等帮助。

在沟通过程中,银行需要采取友好、耐心的态度,理解借款人的困难,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6. 建立风险准备金为了应对不良贷款的风险,银行需要建立风险准备金。

风险准备金是银行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不良贷款风险水平而设定的一项贷款损失准备。

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银行可以提前对不良贷款进行计提,减少不良贷款对银行资产的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办法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各项业务向着更规范化、更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制度、人员及社会信用逐渐缺失等原因,不良贷款的产生及清收便成为突出问题,如不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成为阻碍农商行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一、不良贷款清收中出现的问题:
1、贷款合同不完善。

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中,借款人和担保人的配偶都没有在借款合同或者担保合同上签字,借款人的配偶(个别是家庭成员)只是在《贷款申请审批表》上“信用审查”一项上签字,表示接受信用审查。

因贷款合同格式不同,个别贷款合同的《审批表》上,“配偶或者主要家庭成员签字”一栏里,记载“本人承诺在借款人不及时返款贷款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这些情况下,起诉时就要合理的确定被告,否则由于没有在借款合同或者担保合同上签字,配偶就不能作为适格的被告。

2、贷款过程有瑕疵,贷款时不是本人签字。

不是本人签字的情况不在少数,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如果借款人不是本人签字,会导致整个借款合同无效,如果担保人不是本人签字,该笔借款就少了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主体,无论哪种情况,对银行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3、贷款逾期几年、甚至十几年,贷款材料混乱、不完整。

尽管几年前已经开始大批量整顿不良贷款,但在近期的催收过程中,仍有不少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已经逾期的不良贷款尚未催收完毕。

由于历史久远、人员调动等原因,导致对借款人的近期的情况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不详细,再加上有些贷款材料比较混乱,同一借款人的几笔贷款混在一起,个别贷款材料不完整,只有贷款申请和贷款合同,借款借据丢失,这些都加大了清收的难度。

4、贷款逾期后,未及时催收。

个别贷款逾期后,并未及时催收,
有些仅是在贷款逾期的最初几年催收几次,有些催收通知单上不是借款人签章(如关联企业的签章)或者签字,有些是一次性在几张催款通知单上加盖签章几年不在催收,有些仅是发出电报催收但借款人并未签收……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除非借款人同意还款,否则,无法在程序上保证不良贷款的回收。

5、单纯为诉讼时效而诉讼。

有些甚至已过诉讼时效还在起诉,或者过了执行时效还没有申请执行。

在法院的审判系统中,可查询到农商行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3年的同一时间起诉同一笔贷款的借款人,还有2010年、2012年同一时间起诉同一笔贷款的借款人(这一批因诉讼时效原因,2014年将会再起诉),大批案子的审判结果是撤诉或者“因原告无法提供被告的确切地址,裁定驳回起诉”。

有些贷款起诉前没有及时催收,已过诉讼时效,有些在第一次诉讼结束后没有及时第二次起诉,也已过诉讼时效。

如果仅仅为了在诉讼时效中断后,保证二年诉讼时效,再次起诉,或者明知在二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已过的情况下还要提起诉讼,即使在不考虑撤诉减半收费或者裁定驳回起诉退回全部诉讼费用的情况下,这期间浪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应当予以忽略不计。

而那些过了执行时效没有申请执行的,再也没有办法通过法院的救济途径回收贷款了。

6、借款人死亡、失踪、变更居住地或者吊销、注销、破产。

在清收过程中,经常遇到借款人死亡、找不到或者借款企业主体存在瑕疵的情况,尤其是在诉讼过程中,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被告或者债权债务承担的主体,诉讼程序就会有瑕疵,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麻烦。

7、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情况不完全了解。

个别工作人员对自己管理的不良贷款的情况、借款人的情况不了解,借款人是否在世、是否还在原址居住、借款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借款企业是否存续掌握不全面,有些不良贷款起诉后,因为工作人员不了解借款人近期居住地
而无法送达,有些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借款企业早已吊销、注销或者破产。

这其中也有因为工作调动后,因贷款新接手而不了解情况的现象。

二、问题的成因:
1、制度原因。

农行银行刚刚从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向规范化、企业化方向发展,有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在原来不规范的管理模式中产生的,例如,贷款合同不完善、贷款逾期时间过长、贷款过程中非本人签字、贷款逾期后不及时催收等。

由于原来的制度、管理不完善,历史成因已久,容易被工作人员和借款人钻空子,后续的工作并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再多的工作也只是补漏洞。

2、工作人员不尽责。

许多工作人员对自己管理的贷款不甚了解,对借款人的情况掌握不全面,导致起诉后因找不到被告居住地而无法送达,或者借款人主体有瑕疵在法院执行过程中停滞不前。

有些工作人员怠于履行职责,为了诉讼时效而起诉,起诉后不考虑审判结果,起诉后或者撤诉或者等着法院裁驳,然后两年后再起诉一次……
3、借款人经营不善或者政府介入。

由于借款人经营风险的原因,也造成一部分不良贷款的产生,尤其是有政府介入的项目,不良贷款产生后更加难以回收。

三、清收对策:
1、由于银行制度原因产生的清收难的问题,银行必须从内部制度上予以改善。

例如,贷款前完善的贷款合同、贷款过程中严格的审查制度、贷款逾期后及时的清收或者进入诉讼程序。

加大力度在制度上完善贷款及清收程序,就从源头上解决了不良贷款的产生及清收问题。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及培训。

对于不尽责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管理,完善工作员人的奖惩制度。

工作人员应当掌握手中管理的贷款人的相关信息,以便银行自行催收或者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解
决。

对于怠于履行职责的工作人员:“找不到借款人”的原因可能是真的无法找到也可能是根本没有去找,因工作调动不了解借款人的情况可能是真的不了解也可能是不是自己经手的贷款而不想了解……应当依据奖惩制度予以敦促。

同时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培训,不能因为工作人员不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而使原本可以回收的贷款因为时效的问题而无法回收。

3、完善贷款担保。

对于政府介入的贷款或者企业贷款,通过设立风险保证金或者设立担保物权的方式,完善贷款担保。

在小额保证贷款的情况下,应当严格审查对贷款人及保证人的信用记录,定期回访贷款人及保证人,及时掌握贷款信息,确保在出现不良贷款前避免情况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