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原理出发,分析城市规划的五个主要方面,包括人口规模与分布、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建设。
一、人口规模与分布:1.1 人口规模的确定: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承载能力和社会需求,确定合理的人口规模。
1.2 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考虑城市的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合理安排人口分布,避免人口过度集中。
1.3 人口结构的优化:根据不同人口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合理规划居住区、商业区和教育区,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二、土地利用:2.1 土地分类与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和发展需求,将土地划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不同类型,并合理规划其布局。
2.2 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2.3 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交通网络:3.1 道路规划与交通流量控制: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规划道路网络,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
3.2 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面,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3.3 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将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四、环境保护:4.1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2 绿化与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4.3 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实现垃圾和污水的有效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五、公共设施建设:5.1 教育设施与医疗设施:合理规划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布局,满足人们的学习和医疗需求。
5.2 娱乐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娱乐和文化设施,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文化活动。
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1.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1)组织编制机关对现有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原有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审批机关提出修编的申请报告;(2)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3)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4)规划草案公告3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5)规划方案的修改完善;(6)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7)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8)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9)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
2.制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程序(1)前期研究,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基础设施的基础能力的支撑条件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
(2)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3)编制工作报告经同意后,开展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的工作。
(4)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5)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6)组织编制机关按规定报请总体规划纲要审查。
(7)根据纲要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8)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由组织编制机关公告30日以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9)规划方案的修改完善。
(10)在政府审批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11)根据规定报请审批机关审批。
(12)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13)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依法审批的城市和镇总体规划。
3.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1)确定规划编制的内容和要求(2)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3)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公众的意见。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城市规划原理(一)知识点1 1 、掌握: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论:城市、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对乡村);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urban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city城市化(定义、表现特征)、定义: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表现特征:特征:1.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形态转化2.产业结构:一产比重降低;二、三产提高城市化水平往往是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城市规划;1)必要性:城市化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演进特征。
城市规划,作为应对城市问题,配置空间资源,有目的地干预城市化的一种社会分工。
2)内核: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生态、建筑形态、支持设施、环境景观 3)实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安排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与土地使用相关的事项。
4)特点: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这是因为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所有物质要素形成的基础。
因此,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的调节,改善土地使用中包含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进而协调城市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指导城市发展的目的。
《雅典宪章》、背景: :产生:1933 年,CIAM 在希腊雅典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
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内容:1)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2)居住问题: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且分布不合理等。
建议住宅区按邻里单位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考纲
o一、名词解释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被称为雅典宪章。
内容:①用区域观点研究城市,把城市与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②城市具有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指明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城市的合理功能分区,解决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③指出各项用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④城市规划应依全民意志进行规划评价: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
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委托他人为社区代管。
卫星城镇理论:是一个经济、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什么是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1、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
城市性质决定城市规模、用地组织的特点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
2、便于因地制宜,使规划更具有现实性和特色。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1 定性分析2 定量分析分析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职工产值数)●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结构)3 区域比较分析4 综合分析什么是城市人口:指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并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人口,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什么是服务人口:在为本城市(当地)服务的部门从业人员。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一层面。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PPT课件
二、城市规划法规是规划实施的保障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由城市社会共同担当的 社会利益的协调必须依靠法规的保障 城市规划法规: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
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3 城市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规划实施的关键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
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批、监 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我国实行规划许可制度即“一书两证”制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应当贯彻城乡结合、促进流通、有利生产、方便 生活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优 化城市布局结构,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促进规模 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3、应当满足城市防火、防爆、防洪、房泥石流以及治 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等要求,特别是可能发生 强烈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 应的抗震和防洪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第一节 城市规划阶段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划分 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城市总体规划是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word精品文档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一选择题P2 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P4 8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P5 3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从属法规和专项法规体系P6 7 永续发展发展概念和思想形成P168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P173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P178 城乡规划的审批P187 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P205 用地评定的分类P268 城市规模P272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P275 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P291 总体规划的编制P297 城市空间管治的“四区”划分参考与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规定P309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级深度要求P310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容要求P368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P370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P373停车场布置P375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P448 污水处理设施选址要点P454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与混气站布局要点中数据P468 道路消防要求P469 我国城市消防站的设置要求P526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P543 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P558 城市设计的类型P634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览表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1.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2.城市定义: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系统内部诸多要素按不同级别、层次有序地组成一个整体;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4.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分类: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城市产业为——第一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
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用地分10大类及英文缩写(46中类和73小类):水域和其他用地[ E ]。
9.城市建设用地9大类划分居住用地[ R ] 公共设施用地[ C ] 工业用地[ M ] 仓储用地[ W ] 对外交通用地[ T ]道路广场用地[ S ]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U ] 绿地[ G ] 特殊用地[ D ]10.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11.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12.城乡规划法定的5个形式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4.城市规划的两个阶段: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1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控制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XXXX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与乡村大纲要求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掌握)(新)1、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2、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考点1)(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是从物质联系、经济联系、人口移动联系、技术联系、社会作用联系、服务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
(二)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熟悉)(新)1、城市的社会经济特点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乡村的社会经济特点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P8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
(2)科技革命与创新。
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全球化与新经济。
全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4)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熟悉)(新)P81、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重点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我国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的含义:城:武器守卫土地,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居民点—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的不同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城市的实质: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4)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二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三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3)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筑城以守余—产生了不同的城墙;古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欧洲城堡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影响着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卡洪城平面图)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1)国家统一时期,城市建设快规模大:中国在秦始皇同一六国后,隋唐长安城、东都洛阳城、元大都发展国家战争时期,建设慢规模小:欧洲封建时代战事重重,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小,直至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首都才发展起来 2)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经济制度:土地地主所有制—大地主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土地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在一些商路交通要道,河流的交汇点等,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广州等;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实质上是个能源和动力的革命;人工能源-->生产集中于城市-->加工工业在城市迅速的发展-->带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的发展就像马克思所说: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 2、城市布局的变化随着城市职能的分工,城市类型增加,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原来的大城市则发展成为工业、商业、金融、贸易等综合功能的经济中心1)圈层式的向外扩张是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 2)城市仓储用地的产生3)商业及公共建筑用地的产生4)商务贸易活动区的产生5)铁路、车站、码头产生3 、城市与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城市成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地方,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现在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应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一)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改变: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得推动力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三阶段: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得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7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总的工业发展、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1、发展特点: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 2)发展速度缓慢; 3)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快,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 4)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与同期一些国家相比仍然较慢;2、中国城市化道路如何走1)农村人口不能盲目的流入大城市,在城市外围形成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印度的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等;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在大城市外围修建小城市,避免农村人口大量盲目的涌入大城市苏南模式:苏南地区本土创办乡镇企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温州模式: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外资促进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邻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一补”劳动密型为主,乡镇工业也与很大发展; (五)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1、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问题 1)产生原因:1.资本家对利润的片面追求2.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活的忽视3.城市对急剧膨胀的准备不足4.缺乏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极端恶劣,工业区、生活区混杂2.城市用地性质、规模不合理3.道路狭窄曲折,交通堵塞4.劳动者生活环境极端恶劣 2、现代城市问题( 20世纪中叶之后) 1)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1.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2.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3.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4.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5.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2)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2.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3.交通状况堪忧:堵塞、事故4.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5.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 第二讲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夏代:国土勘测——国民迁居到安全点定居——居民点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 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遗迹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得工程技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夯打土坯技术的采用等,但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原始。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1.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涵义2.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4.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城市规划过程和方法1.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2.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3.城市规划的设计和调整方法4.城市规划的评估和监测方法三、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1.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2.城市规划的路网和交通组织3.城市规划的景观和绿地布局4.城市规划的建筑密度和高度控制四、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考虑1.城市规划的人口和就业控制2.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3.城市规划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五、城市规划的环境和生态保护1.城市规划的空气和水质保护2.城市规划的噪声和污染控制3.城市规划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城市规划的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六、城市规划的文化遗产保护1.城市规划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2.城市规划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保护3.城市规划的文化活动和创意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参与七、城市规划的居民生活质量1.城市规划的居住环境和住房保障2.城市规划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布局3.城市规划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4.城市规划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八、城市规划的跨界合作与全球影响1.城市规划的跨部门合作和政策协调2.城市规划的国际交流和合作3.城市规划的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4.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九、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国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3.城市规划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研究4.城市规划的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考试顺利!。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
3、影响古代城市的发展的因素:(1)城市与防御要求(防御为主,交易次之)(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9、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周礼。
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了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成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管子。
度地篇》有关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历史性的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定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3)战国时期的重要著作《商君书》则更多的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商君书》中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的研究的先例。
10、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1889年出版的西特的著作《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1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3)罗伯特。
欧文“新协和村12、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1)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1▲城市的概念(1) 城市的产生定义一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 城市的功能定义一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3) 城市的集聚定义一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 城市的区域定义一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5) 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6) 城市的系统定义一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它包括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环境子系统以及要素流动子系统▲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1) 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 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3)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 城市具有系统性。
▲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包括大都市区、大都市带(戈特曼) 、全球城市区域。
大都市区:美国最早采用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一一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一一劳动一市场区;日本都市圈大都市带:1) 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至华盛顿的美国东________2) 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斯堡的大湖大都市带3) 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 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_____5) 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集聚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6) 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全球城市区域:以全球城市为核心,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多中心之间基于专业化的内在联系,各自承担不同角色。
&2▲人类活动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空间上、种类上、数量上) _____________ 。
城市规划专业考试大纲(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专业考试大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专业>>考试大纲《城市规划原理》一、城市与城市发展1、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的形成2)城市发展的规律2、了解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发展1)城市的物质、社会、产业构成2)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3)城市与区域发展二、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1、了解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3)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4)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1)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2)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3)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三、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1、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1)城市规划的作用2)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2、掌握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1)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2)规划法规体系3)规划行政体系4)规划运作体系5)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3、熟悉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相互关系2)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3)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4)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四、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1、掌握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1)区域环境调查2)历史和环境特色3)自然环境调查4)社会环境5)经济环境6)城市土地使用7)调查主要方法-☆2、熟悉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3、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1)城市性质-☆2)城市规模-☆3)城市环境容量4、熟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5、掌握城市规划用地构成和空间布局知识1)城市用地构成-☆2)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3)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4)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五、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1、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1)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2)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2、熟悉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概念2)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3)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方法3、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编制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4)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5)城市分区规划作用和内容4、掌握城市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1)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5)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5、掌握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六、主要专项规划的内容和方法1、熟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概念-☆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4)城市交通规划5)城市交通政策6)城市对外交通7)城市公共交通2、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2)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3)各层次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4)工程规划的工作程序3、熟悉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1)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2)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与内容-☆3)城市景观系统规划4、熟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4)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一、建筑学1、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2、熟悉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3、了解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4、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5、了解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6、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形式7、了解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8、了解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二、城市道路工程1、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知识-☆2、熟悉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3、熟悉城市道路交又口设计4、了解纵断面设计5、了解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三、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3、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4、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容5、城市供气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6、坡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7、城市环卫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四、了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2、GIS技术在城市规划行业的应用3、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4、CAD与图形图象技术五、了解城市经济学1、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2、城市土地经济问题3、城市公共经济问题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六、了解城市地理学1、地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3、城市地理的研究方法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七、了解城市社会学1、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2、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3、城市社会问题4、城市社区研究5、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八、了解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1、生态学概念2、城市生态系统-☆3、环境影响评价4、城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一、城市规划管理1、了解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2、了解行政法学的有关知识3、熟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3)城市规划管理的任务和基本工作内容-☆4)城市规划管理系统5)城市规划管理控制及其过程6)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优化及决策依据7)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二、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1、熟悉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管理1)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2)城市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程序-☆3)城市规划的调整和报批程序-☆2、熟悉城市规划审批管理1)城市规划的审核和审批主体2)城市规划的审批程序-☆3)城市规划的审核内容和审核依据3、了解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1)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条件-☆+ 2)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审批程序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熟悉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1)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概念2)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目的与任务3)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内容与依据4)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程序及操作要求-☆2、熟悉建设用地规划管理1)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3)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4)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及操作要求-☆3、熟悉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含建筑、管线和市政交通工程)1)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概念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3)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4)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及操作要求-☆4、熟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1)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地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意义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与方法4)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5)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管理的程序及操作要求-☆5、了解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1)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概念与意义2)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任务3)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捡查的特点与方法4)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内容与操作要求5)查处违法用地和建设的程序及操作要求-☆四、熟悉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及相关法规1、城市规划法律法规-☆2、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及规范-☆3、城市规划相关法规五、城市规划方针政策和职业道德1、掌握我国现行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2、掌握城市规划行业职业道德《城市规划实务》一、熟悉城市规划的编制与评析1、城市规划任务书与规划任务的委托-☆2、城市规划方案评析概述3、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评析4、城市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二、熟悉城市规划文件的拟定1、城市规划编制任务书的拟定2、城市规划文本的拟定3、“一书两证”的拟定与核发-☆三、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案件的处理1、建设用地性质变更的核定2、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综合评价3、建设工程规划监督与竣工验收4、违法用地和建设的查处程序-☆四、熟悉深圳市城市规划体系及相关法规文件1、深圳市城市规划体系-☆2、深圳市法定图则制度3、《深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4、《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注:-☆为主要考点。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在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学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大纲2008—04-29 10:55《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城市规划体系的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的知识,城市规划编制的知识,城市规划实施的知识。
1。
城市与城市发展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
1.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
1.2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1.2。
1 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1。
2。
2 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2。
3 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
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1.3。
1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1.3.2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3。
3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4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1.4.1 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4.2 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2.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1。
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1.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2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
2.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
2。
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2.2。
3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2。
3 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2。
3.1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2。
3.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2.3。
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3.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3.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3.1。
1 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3。
1.2 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
2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3.2.1 掌握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3。
2.2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3。
2。
3 掌握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基本概念3。
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布局,召公和周公相土尝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6. 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阴阳五行与勘舆学 2. 很多理论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 3. 夏朝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 4. 商代出现我国城市的雏形,早期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
PLanningAll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居民点的形成 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 城市的形成 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 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 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 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 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 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 我国 1955 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 2000,非农人口超过 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 2000,在 1000 以上,非农超过 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 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它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产生了深 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思想最 早形成的时代。 7. 战国时期,《周礼》受到各方面挑战,出现多种城市布局。只有鲁国国都完全按周制建造。吴国:伍 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阖闾城,充分考虑江南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 越国: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临淄城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取直,东西沿河道蜿蜒,防洪排涝设 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结合。鲁国济南:打破了严格对称,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分布不对称。 赵国国都:考虑北方特点,高台建筑,视觉效果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益彰。江南淹国国都淹城,城 与河浑然一体,自然蜿蜒,利于防御。 8. 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布局,1:得益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 2:出现了《管子》《孙子兵 法》等,在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的创造。《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 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采用功能分区,已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管子》是中 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 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影响深远 9. 《商君书》:更多的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问题进行 阐述。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 与城市发展规模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10. 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成为王城 的小城,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 11. 秦代:发展了“象天法地”,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咸阳虽宏大,但 无统一规划和管理。由于秦信神,规划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同时,秦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2 / 70
PLanningAll
《城市规划原理》
略
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 一般简单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即过程,具体包括: 1. 人口职能的转变 2. 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
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 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 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 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罗马帝国盛期,罗马人在其统辖地区大量建造营寨城,平面相当规范。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 (Timgad)至今保存最完整。伦敦,巴黎都可以在古城部位找到罗马营寨的遗迹。 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外开人工水渠,架设吊桥。 完全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平面模式:斯卡莫奇理想平面 Scamozzi 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反映。中国古代城市,统治阶级宫城居中并占地很大。 商都的“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居住聚落(邑),居民多为奴隶主和部分自由民,各 邑之间空地多为农业用地。居住聚落外围散布手工业作坊,也有居穴,居穴可能是手工业奴隶栖息之所, 再外圈疏松的环布居邑,以务农为主,居住下等自由民和农业奴隶,还有小部分奴隶主。
1 / 70
PLanningAll
《城市规划原理》
曹魏邺城: 隋唐长安城: 埃及于公元前 2500 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Kahun)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长方形,用城墙分 为东西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250 多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相同,有 10~11 个 大院,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居住区。 罗马帝国时期,庞贝城(Pompeii) 欧洲中世纪,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多,如德国的吕贝克(Lubeck)市民要向封建主纳税并 受其统治。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大多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各朝代都城规模很大。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 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到 17 世纪,英、法、德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城市才有较大发展。中国封建 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中心,欧洲封建城市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有很大差别。中国地主所有制,地 主可通过其代理人向农民征收实物或货币地租,地主阶级尤其是大中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 而封建统治的官僚阶级本身即是地主阶级或他们的代表人物。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在自己的城 堡或领地的庄园中。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的陆路通商与对海运的忽略,欧洲对海上交通的重视, 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 “市”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发展缓慢,中世纪后,随着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特别是 16 世纪新航路和新 大陆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海上贸易,城市的发展较快,城市的数目也有增加,但规模仍不大。
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革命,人可以摆脱风力、水力,人工能源使人可以把生产集中于城市,从而使加工工业迅速在城市发 展,并随之带动商业和贸易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城市扩展吞并了周围农业 用地,失地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加速城市化 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厂—居住区—工厂,圈层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 工业发展,产业部类增多,大量原材料与产品: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人口集聚,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多样化,产生了新型商业及公共建筑,经济活动增加,金融机构产生,城 市中出现了商务贸易活动的地区 新交通工具出现,并成为城市对外交通主要工具,铁路,车站,码头均有自己的用地选址要求,大大改变 了城市结构布局。19 世纪末,汽车的出现,城市道路系统发生很大变化。 城市类型增加 城市与环境 城市面积扩展,市民越来越远离自然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工业发展与生活垃圾,进一步恶化了城市环境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生产和人口的聚集,促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 城市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中心 科技发展,促进了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城市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很高水平 工业化及人口增加产生了土地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初期——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 30% 中期——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达到 60%以上 稳定——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向第三 产业转变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 s 形曲线表示 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口老龄化(60 岁以上占 10%或 65 岁以上占 7%)、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特有的生活方式称为城市性。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 动分工为特征,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是以首属联系而是以次属联系为主导的。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 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在乡村社会,村落是以地缘关系把不同家族组合起来的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会异质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社会空间分异的第一表征是经济地位,其空间分布呈扇形模式,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扇 形地域 第二表征是家庭类型,空间分布呈同心圆模式,即不同人口结构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圈层地域 第三表征是种族背景,其空间分布呈多核心模式,即不同种族背景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核状地域。 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英:费希尔、克拉克 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2)美:贝尔 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 的进步等。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美 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 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城 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