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优秀教案
2.做酸奶【教育目标】1.能测验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
3.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办法。
4.可以经过阅览、搜集材料和沟通知道细菌和病毒。
【教育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育难点】在模仿细菌繁衍的试验中核算细菌繁衍个数。
【教育预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鲜奶、白糖、保温杯等。
【教育时刻】2课时【教育进程设计】榜首课时一、学习制造酸奶的办法1.说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2.学生沟通吃酸奶的感触并猜想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办法: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 ℃— 40 ℃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边参加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 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制造酸奶时需求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置作业1.制造酸奶,下次带来和咱们一起品味。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材料,下次沟通。
第二课时一、安排学生展开酸奶品味会1.说话:前几天,咱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日,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得!下面咱们就举办一个酸奶品味沟通会。
要求:在酸奶品味沟通会上,你可以品味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样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以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味并沟通。
3.全班报告并沟通。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味酸奶的进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知道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辅导并协助学生确定研讨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学生针对问题评论并猜想。
一份简单易懂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作教案
本文介绍一份简单易懂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作教案,旨在帮助老师们教授六年级学生制作健康美味的酸奶。
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营养成分和制作原理。
2、掌握酸奶制作过程和酸奶的存储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酸奶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
2、难点:酸奶的发酵过程和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奶的种类及其营养成分。
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酸奶的种类和营养成分。
酸奶分为普通酸奶和带果粒的酸奶,其中带果粒的酸奶更加丰富多样。
“酸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乳酸菌、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发酵乳制品。
”学生可以了解到,酸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2、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了解了酸奶的营养成分,老师可以开始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牛奶加热杀菌和牛奶加入干酵母菌后进行发酵。
随着发酵的进行,牛奶中的乳糖会被分解成乳酸,从而保证了酸奶酸度的形成。
3、酸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制作酸奶的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 准备好需要的原料和材料,包括新鲜的牛奶、青岛海之蓝酸奶、一只大碗、一个保温杯和一个勺子。
(2) 把新鲜的牛奶加热。
将牛奶倒进大碗中,再放入保温杯中。
(3) 在牛奶中加入一些酸奶。
青岛海之蓝酸奶是已经加过酸的奶制品,可以快速启动牛奶的发酵过程,故可以加入少量。
(4) 用勺子搅拌均匀,保证酸奶发酵均匀。
(5) 把发酵好的酸奶装入保鲜盒,放入冰箱保鲜。
制作酸奶的技巧:(1) 牛奶在加热杀菌之后需要在室温下冷却到摄氏40度以下,才可以加入酸奶。
(2) 加入酸奶的量要适量,否则会导致酸奶的酸度过高,口感不好。
(3) 酸奶需要放在让它保持一定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可以使用保温杯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
老师负责讲解酸奶的种类、营养成分和制作原理,接着,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并对学生进行示范。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仿照老师的示例,自行制作酸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酸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差不多上有害的,排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
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成的欢乐。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细菌的差不多形状、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育速度专门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什么缘故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差不多形状、特点及分布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动手做酸奶教学过程教学预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伙儿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推测:你们明白酸奶是如何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判。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看。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
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能够让明白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
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 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
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教师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刻段,让学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心情曲线”。
等学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主要分享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实验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实验操作技能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加热器2.温度计3.塑料杯4.搅拌器5.量杯6.带盖子的容器2. 实验原料1.牛奶2.酸奶菌粉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打开加热器并置于桌面上。
2.打开温度计并置于加热器旁边。
3.准备4个塑料杯和搅拌器。
4.准备量杯和带盖子的容器。
2.加热牛奶:1.将500ml牛奶倒入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置在加热器上,然后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至75℃,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不超过80℃。
3.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牛奶,以免烤焦或结块。
3.冷却牛奶:1.将加热后的牛奶直接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在冷水中,以加快冷却速度。
3.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降至40℃以下。
4.加入酸奶菌粉:1.取出一小勺酸奶菌粉,并将其均匀撒在牛奶中。
2.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5.发酵:1.将酸奶牛奶倒入带盖子的容器中。
2.将容器放置于室温下成熟24小时,在24小时后就可以享用新鲜的酸奶啦!三、教学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提高:1.实验器材:由于实验器材不够,有些学生需要等待其他组完成后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并不连贯,容易导致学生迷失在实验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障实验器材的充足性,在实验之前预先安排好每个组需要的器材和材料,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
2.在上课之前,教师能够耐心而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将实验步骤连接起来,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能够掌握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3.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难点: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了解酸奶的微生物生长及其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学生探究(20分钟)1.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观察酸奶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学生自己列出酸奶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制作酸奶的问题。
2.学生用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制作酸奶,并对酸奶进行观察和记述。
3.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回答所提问题。
3.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原理,了解酸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关系,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4. 探究互动(15分钟)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对大家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 知识梳理(10分钟)1.学生自主进行笔记记录,梳理酸奶的制作过程、原理、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师进行回顾和概括。
四、教学评价1.教学完成度:学生能根据教师和实验材料,独立完成酸奶制作实验,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学质量:教师从知识讲解到问题引导,从学生探究到知识梳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
3.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制作实验,记录了笔记,并且能够回答所提问题。
4.学生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独立制作酸奶,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经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酸奶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独立制作酸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更高,课堂气氛需要更活跃。
下一次我会加强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氛围。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做酸奶 苏教版 (共11页)PPT
• 格”,是牧区消夏避署之佳
• 品。 分生酵酸奶和熟酵酸奶 两
• 种。
•
酸奶富有营养,具有滋
补
• 气血作用的美容功能。常饮 酸
• 奶,可使皮肤增白。由于酸 奶
• 中含有乳酸菌,其对肺结核、
• 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症, 均
• 有明显的疗效。
• 内蒙古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蒙古人饮食酸奶子,不加糖, 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 酸中透甜,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一旦上了瘾,也许会“终身受益”。
•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
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 ,发现 当月球 运行到 太阳和 地球中 间,并 且三者 成或接 近一条 直线时 ,地球 上的人 会看见 太阳被 遮住一 部分或 全部遮 住,就 是发生 了日食 。
酸奶的形成
•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 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 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 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 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 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 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 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 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 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 处于月 影中时 ,因月 球挡住 了太阳 照射到 地球上 的光形 成了日 食。而 月食则 是月球 运行到 地球的 影子中 ,地球 挡住了 太阳射 向月球 的光。
•
8.关心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 科学技 术会给 人类与 社会发 展带来 好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做酸奶》。
2. 教学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够自己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解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重难点•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实验用牛奶;•酸奶发酵剂;•放大镜。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5.2 理论讲解讲解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5.3 实验操作1.将实验用牛奶倒入容器中;2.加入酸奶发酵剂;3.静置12小时。
5.4 观察现象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情况,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大肠杆菌。
5.5 总结感想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大肠杆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6. 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酸奶中的大肠杆菌是如何起作用的?”;2.在家中尝试做出酸奶,并简单写出制作过程。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科学素养。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是与本节课紧密结合的,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在检查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疑问,也需要及时解答,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酸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酸奶苏教版教材剖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先生阅历做酸奶的实际进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亲密的关系,同时看法到,不是一切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弭先生头脑中错误的看法。
在做酸奶的进程中,先生们阅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烦的等候,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剖析先生看法细菌的基本形状、特点及散布,了解细菌的繁衍速度很快,看法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达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的看法细菌的基本形状、特点及散布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入手做酸奶教学进程教学预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进程:一、自己入手做酸奶1.说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先生交流。
2.猜想: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先生提出各种能够性,教员不作任何评价。
教员区分给每组先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先生停止观察。
先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先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求的原料。
先生能够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效果,教员可以让知道的先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看法细菌中片面地处置效果。
3.自己入手做酸奶。
教员提供做酸奶的资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参与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
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先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前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表示图,先生看图,制造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分,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外面参与过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造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示:自制的酸奶不能寄存太久。
吃了蜕变的酸奶会惹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造感受,画好〝心境曲线〞。
教员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间段,让先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心境曲线〞。
等先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亲手制作的酸奶: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学生亲手制作的酸奶: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酸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康食品,其富含活性乳酸菌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系统健康。
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亲手制作酸奶,能够深入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并提高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实验材料:牛奶、酸奶发酵剂、塑料杯、保温箱、水壶、温度计、漏斗和搅拌勺。
实验过程:第一步:准备实验材料将牛奶倒入水壶中,加热至80℃左右,放入保温箱内,保温箱的温度可以达到40℃左右。
第二步:添加酸奶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倒入塑料杯中,加入少量牛奶混合均匀,将混合液倒入加热后的牛奶中,用搅拌勺搅拌均匀。
第三步:保温酸奶将搅拌均匀的牛奶倒入塑料杯中,盖上盖子,放入保温箱内,保温8-12小时即可。
第四步:冷藏酸奶将制作好的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酸奶就制作完成了。
实验结果:经过8-12小时发酵,牛奶会变成酸奶,并具有酸、爽口的味道。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酸奶发酵剂起到的作用是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酸奶具有酸味。
由于酸奶发酵过程需要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在制作酸奶时需要使用保温箱来保持稳定的温度。
同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搅拌的步骤,确保酸奶发酵均匀。
实验启示:通过本次酸奶制作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乳糖转化为乳酸是酸奶发酵的过程,同时也深入了解到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搅拌和保持温度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亲手制作的方式进行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这种亲手制作的方式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饮食健康的认识,让他们从小开始就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酸奶制作实验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营养成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需要,从而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构。
学生亲手制作酸奶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科学实验,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科学教育方法。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过程。
2. 乳酸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2. 乳酸菌的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讲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它是怎么制成的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做酸奶。
二、酸奶的制作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 学生通过PPT或讲解资料,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乳酸菌的变化。
四、观察乳酸菌(10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乳酸菌,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制作酸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乳酸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知识掌握方面的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探索酸奶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酸奶只能用牛奶制作吗?能不能用其他乳制品来制作酸奶?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乳制品(如酸奶、羊奶等)制作酸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酸奶的营养价值(5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酸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奶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体验和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乳酸和乳糖的发酵乳制品,它是由益生菌进行乳酸发酵从而使牛奶产生酸味而制成的。
酸奶中的益生菌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肠道健康,还能提高免疫力,有益于人体健康。
制作酸奶的过程其实就是控制乳酸菌的合理发酵过程。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保温箱、勺子、杯子、玻璃瓶、塑料瓶、锅和开水瓶。
试剂:酸奶菌粉、牛奶、水。
四、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将玻璃瓶和塑料瓶洗净消毒。
将锅加水烧开,用勺子搅拌牛奶,使牛奶均匀,倒入锅内,加热至60℃左右时,取出锅,用冷开水降温至约40℃。
2.种植酸奶菌取适量的酸奶菌粉,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将乳温牛奶倒入样品瓶中,倒入适量的菌液,并用勺子充分搅拌均匀。
3.保温将玻璃瓶密封,放入保温箱内,并将保温箱保持在约42℃的温度中,保持约6小时左右不要移动玻璃瓶。
4.验证打开保温箱,取出玻璃瓶,用勺子搅拌一下,观察是否已经变成酸味酸奶,发现酸奶后就可以把它装入塑料瓶中,存放在冰箱中冷藏后食用。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要细心、认真,不可以太过匆忙。
2.在菌液加入前,需要将牛奶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否则会破坏酸奶菌,导致酸奶不能成功。
3.保温箱不可露出一丝缝隙,否则酸奶中的菌液会受到外部温度影响,从而无法正常发酵。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玻璃瓶、塑料瓶等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六、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将亲手制作出美味的酸奶,并自己品尝到自己所制作出的酸奶的味道,每个人的酸奶不一定一样,蒸蒸日上的成就感会让他们更加珍惜这份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对人体对酸奶研究产生更多的关注。
七、实验拓展1.酸奶制作技巧的探究多种作法的酸奶制作,多种人体肠道健康的思考。
2.食用酸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食用酸奶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影响,探讨酸奶的数量和时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1-2《做酸奶》
ppt课件
3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 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 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 甚至中毒!
细菌的基本特点
★细菌体积微小
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
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细菌的基本特点
做酸奶
一.酸奶的做法
• 1.在鲜牛奶中加入1 ~2勺 白糖,煮开几分钟
•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加入酸奶搅拌
• 3.倒入消过毒的保温容器 中盖严盖子
• 4.保温5—6小时,牛奶变 稠说明酸奶做好了
2
• 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乳 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繁殖,使得牛奶发酵,奶 中糖、蛋白质有20%左右 被水解成为小的分子,这 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 吸收。
细菌的功与过
细菌的功劳:
1.生产腐殖质,为植物提供养分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如果酒、泡菜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罪过”:
有的细菌喷嚏
13
用热水冲洗筷子
勤用肥皂洗手
15
常喝开水
16
常进行室内换气, 不到人多的地方。
17
与小动物保持距离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 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细菌的基本特点
★细菌繁殖很快 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 上亿个后代。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方式:
一个细菌细菌分裂成两个新 的细菌 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 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18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做酸奶
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 奶。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 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 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 良,甚至中毒!
认识细菌1
△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 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认识细菌2
食物:有的可以利用阳光自己
制造,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 养料。
认识细菌3
△ 细菌繁殖很快——二分裂式 繁殖。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 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 后代。
提起细菌,你能想到什么?
嗬嗬嗬,我是 细菌小子,我 的功劳可大了! 但是,有利就有弊, 我也会你们带来很多 麻烦呢!
△ 细菌有功有过。 功:1、可以生产腐殖质;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 如:果酒、泡菜等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如:药品,生物塑料餐具等 过: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
自己动手做酸奶
原料:鲜牛奶, 酸奶, 白糖少量。 工具:有盖的瓷杯, 勺子, 电饭锅。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 煮开几分钟。 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 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里, 盖上盖子。 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 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了解鲜奶变成酸奶的原因
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提取的酸奶制作实验教案
酸奶作为一种美味又健康的食,其原料就是牛奶,如何利用牛奶制作酸奶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实验一下。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酸奶的制作方法,明确制作酸奶的原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
1.牛奶 2份
2.酸奶 1份
3.温度计 1个
4.隔水锅 1个
5.火柴 1个
6.清洁毛巾 1张
实验过程:
Step1: 用火柴将锅上的火点燃,放入适量的水。
Step2:将牛奶倒入桶中。
Step3:将酸奶加入牛奶中并搅拌均匀。
Step4:将桶放在温度计下面,记录桶中的温度。
Step5:将桶放入隔水锅中,并加热至40-50℃(温度计上标明)。
Step6:将桶从温度计下面取出并放在清洁毛巾上,封口。
Step7:将桶放在温暖而安静的地方静置6-12小时。
Step8:将酸奶倒入容器中即可食用。
实验注意事项:
1.温度应控制在40-5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酸
奶的质量。
2.封口应密封良好,以免细菌进入污染酸奶。
3.酸奶的发酵时间可以观察酸奶表面是否出现小泡沫来判
断。
4.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卫生。
实验原理:
牛奶中含有乳糖和蛋白质,发酵时产生的酸性物质能够分解乳糖并将蛋白质凝固,这样就形成了酸奶。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简单的操作,我们就可以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
酸奶所含的食品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很高的保健作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品。
同学们制作出来的酸奶,可以在学校的食堂或家里食用,让大家都能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酸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第一课,主题为“做酸奶”。
本节课通过设计让学生了解构成酸奶的微生物以及酸奶的制作过程,并对比酸奶与牛奶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情境营造: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喜欢喝酸奶的人?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喜欢酸奶的人,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情境营造:1. 征求学生的意见,问学生是否喜欢喝酸奶,喝酸奶的好处是什么?2. 老师自己带一瓶酸奶,询问学生是否有同样的经历。
3. 引导学生谈论喝过的酸奶品牌以及口感。
这样的情境营造可以使学生产生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酸奶的知识。
二、知识探究:了解酸奶的微生物以及制作过程1. 微生物的作用运用PPT,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酸奶的微生物,生动真实的展现让学生体会微生物工作的强大能力,并明确微生物的作用。
2. 酸奶与牛奶的不同在运用PPT展示酸奶与牛奶的差异图片,学生可以上手比较酸奶中乳糖的分解和微生物生长的差异,之后通过对比牛奶和酸奶的不同展现酸奶的生产制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酸奶与牛奶的不同之处。
三、相关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习效果1. 动手实验:制作酸奶教师准备的标准制作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生产制作过程应用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过程的掌握了解制作酸奶的方法。
2. 精准提问:快速检验学生学习结果- 什么是酸奶的微生物?- 酸奶和牛奶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加热可以杀死一切微生物吗?通过这样的精准提问,可以判断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进而在后续授课的过程中调整教学策略。
四、延伸拓展:将学习延伸应用到生活之中1.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家中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以巩固学校课堂的知识。
2. 探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吃酸奶可以增加益生菌的数量,以及对于拉肚子、感冒等疾病的防治作用。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酸奶的制作方法以及益生菌的作用形成基础认识,同时对于健康饮食也更有拥有更深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3.发现酸奶对人体的好处。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掌握酸奶制作的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为科学原理的深入理解和跟踪调控制作过程。
3.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1.确定实验工具和材料,如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塑料杯等;2.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如酸奶制作的步骤图。
4.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奶的简介及酸奶的制备原理;2.酸奶的制作方法;3.酸奶的调制及营养价值。
5. 教学过程1.开场语教师简单介绍酸奶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2.导入教师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发言探讨酸奶与牛奶的区别,诱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介绍酸奶制作原理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教师详细讲解酸奶原理,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发酵过程。
4.展示制作过程教师进行现场制作酸奶演示,引导学生观看整个制作过程。
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酸奶制作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操作过程,确保操作规范。
6.探究酸奶的营养价值教师帮助学生根据制作的酸奶产品探究酸奶营养成分,并引导学生发现酸奶对身体的好处。
7.小结教师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 教学评价本节科学课教学评价主要包括:1.学生制作的酸奶质量;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酸奶制作的方法与原理;3.学生是否能够发现酸奶对身体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优点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酸奶的原理与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与原理。
3.教师让学生通过探究酸奶的营养成分及价值,让学生了解到酸奶的多种营养成分,并且加深了学生对酸奶的认识。
不足1.酸奶制作过程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聊和疲惫。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应问题不够耐心,对学生的问题没有耐心回答。
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知识讲解酸奶做法的教案
本节课程:《酸奶的制作》一、知识概述酸奶是一种油脂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高、钙含量高的发酵乳制品,含有有益的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泄废物,增强免疫力。
二、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步骤,能够科学合理地制作出健康营养的酸奶。
2.认识到酸奶含有多种益生菌,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3.理解生活中饮食健康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知识讲解1.酸奶的制作原理酸奶的制作其实就是将牛奶放在发酵迷宫里放置一段时间,使牛奶中糖分发酵产生乳酸,并将牛奶中的乳酸菌繁殖,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
制作酸奶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通过产生乳酸降低牛奶的pH 值,从而使牛奶凝固、发酵,生成酸奶。
在制作酸奶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使得乳酸菌能够充分繁殖,并通过制定适当的配方,以便制作出健康的酸奶。
2.酸奶的制作步骤酸奶的制作步骤如下:(1)将鲜牛奶加热到摄氏70度左右,在煮沸点上持续一分钟,以杀死潜在的微生物。
(2)将牛奶及配好的酸奶铺在发酵罐内,保持温度在35-43摄氏度,加入适量的酸奶试剂,待酸奶发酵。
(3)将酸奶瓶放入冰箱中冷却一段时间,以便制定好的乳酸菌可以充分分布。
(4)将酸奶瓶摆放在冷藏室中冷藏数小时,即可食用、享受健康的酸奶。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制作出口感丝滑、味道香甜的酸奶。
3.酸奶中益生菌的作用酸奶中含有多种益生菌,这种菌类是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酸奶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减少肠道炎症以及恶劣细菌的繁殖。
酸奶中的益生菌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患炎症、感冒等疾病的可能性。
四、教学设计1.概括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步骤,以介绍知识的概念要点。
2.通过实物演示和互动学习的方式,将知识点直观传达给学生。
3.利用互动解答和一系列现场演示,检测和扩展学生对酸奶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酸奶
认识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
1、体验细菌的繁殖程度 2、细菌的功与过 3、减少细菌的传播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1、再鲜牛奶中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 仔 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 了。
制作. 不宜放太久
酸奶的功与过
• 生产腐殖质 • 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 • 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 有的细菌会致病
认识细菌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 捂住鼻子打喷嚏 • 用热水冲洗筷子 • 勤用肥皂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