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探析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问题分析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问题分析作者:齐天鸣来源:《国际公关》2024年第08期摘要: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涌现出大量的新兴产业和新的职业领域,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范围。
然而,高校毕业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
本文从就业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就业形势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一)就业市场需求变化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的阶段。
这种转型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行业面临衰退和萎缩的局面;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科技、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些变化使就业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行业的衰退导致许多原本依赖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甚至消失,而新兴产业的兴起则带来了大量的创新型、高技能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而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1]然而,近年来,特别是过去三年中,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很多企业面临生产和经营上的困难。
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而部分企业仅能勉强维持运营。
对于那些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外贸或者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来说,其受冲击的程度更为深刻,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许多企业通过调整员工的岗位、降低薪资、轮岗轮休、缩短工作时长等手段来降低用工成本,并减少企业损失。
企业对于现有员工需求的下降,也会导致高职学生就业机会的进一步减少。
即使在互联网行业这个看似火爆的领域,从2021年开始,仍然不断出现部门优化和裁员的消息。
(二)高校培养模式滞后性高校培养模式与就业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
传统的高校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使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时面临着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困境。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7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7篇)校漂族越来越多。
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__%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__%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习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
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求职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
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1)调查范围:__(2)调查目的:了解__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链接地址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求职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虽然政府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求职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求职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
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
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
结合就业政策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
数是 2 O O 1 年 的 5倍多 。据教 育部统计 , 2 0 0 4年全 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 2 8 0 万 ,截 至 当 年 9局 1日 ,全 国普 通 高 校 毕 业 生 平 均 就 业 率 达 到 7 3 %; 2 0 0 5 年 毕业 3 3 8万大 学生 ,截 至 当年 9月 1日,全国高 校毕 业生就 业 率为 7 2 . 6 %; 2 0 0 6年全 国应 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 4 1 3万 ,全 国大 学生就业 率为 7 6 . 6 9 %。 2 0 0 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生人数 达到 4 9 5万 , 平均就业率达 到7 0 %; 2 0 0 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为 5 5 9万 ,大学生就业率为 7 0 %; 2 0 0 9年 高校毕业生 6 1 1 万, 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 率达到 7 4 %; 2 0 1 0年 的大 学 生 毕 业生 6 3 0万 , 截至 7月 1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 7 2 . 2 %; 2 O l 1 年 大学毕业 生人 数达 6 6 0万,在 2 o 1 2年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 2 0 1 1年普通高校 毕业 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 7 7 . 8 %,连 续 9年 保 持 在 7 0 %以上 ; 2 o 1 2年 全 国 普通 高校 毕业生规模将达 6 8 0万人, 7 0 0多万名 中专 、 职 高、 技校等也将集 中进入就业市场 ,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将会集 中显现 。 近几年来 , 全 国 高 校 毕 业 生 人 数 逐 年 剧增 , 加上往年沉 淀下来的毕业 生, 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一年 比一年 严峻。虽然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 业率基本持平 , 但 由于毕业生 人数 逐年剧增 , 所以绝对数在增加 。可 以预 见, 在 未 来 相 当 长 时 期 内大 学 生 就业 压 力不 会 减 弱 。 2 . 2存在 结 构 性 “ 供过于求 ” 的 现 象 我国 已经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 ,市场对 人才的需求是 比较旺盛的, 目前 我 国 专 业 技 术 人 才仍 然 是供 不 应 求 的 。 但 是 由 于我 国经 济 结 构 调 整 和 区域经济结构 、 职场 、 经验准入要 求等市场 需求因素发生的变化 与大学生 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 结构、 专业素质 、 职场经验 , 就业观念 、 信息 占有、 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 分布不 匹配 , 引发 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 所以, 出 现 大 学 生 就 业 困难 的局 面 并不 是 真 正 大 学生 太 多 了 ,而 是 结 构 性 过 剩 , 也就是劳动力供求 结构 不一致 , 导致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 , 如专业设置和 社 会 需 求 不相 适 应 , 学生 素 质 和 社 会 需 求 不 相 适 应 , 大学生就业观念滞 后, 区 域 结 构 性矛 盾 等 。所 以 , 各 地 教 育部 门要 积 极 调 整 人 才 培 养 类 型 化,也对大学 生就 业形势有 着一定影 响, 为 了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 我 国必须采取有效 的措施 , 积极解决大 学生 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 问题 , 除 了与社会经济有关 , 还与大学生就业心 理以及就业观有较大关系, 所 以 弓 I 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就业 观, 是当前亟 待解 决的问题。 我国为 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也 出台了相关的就业政策 , 本 文在这些政策 的基础 上 , 对大 学生就业 形势进行 了分析 , 以供相 关人士 参考 。 1我国教育部 出台了相关就业政策 1 . 1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 我 国很 多大学生存在就业难 闻题 , 与其就业观 以及就业心理存在 问题 有关 , 有 的大学生在择业 的过程 中, 具有不切实 际的思想, 其对理想值 期望 过高 , 缺 乏 脚 踏 实 地 的意 识 。 为 了解 决这 一 问题 , 我 国 教 育 部 出 台 了鼓 励 大 学生下基层或者到艰苦地 区工作 的政策 , 这不但 可以锻 炼大学生 吃苦耐 劳 的精神 , 还可 以提高基层人员 的管理素质 。我 国就业形 势具有一边倒 的问 题, 很多大学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 , 所 以, 通 过鼓励大学生下基层 的 政策 , 可 以促进我国农村更好 的发展 , 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 这一政策下 , 也为大学生创造 了 良好 的创业环境 , 有 助于提高其 创新的精 神, 可 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也可 以缓解大学生供需失衡的矛盾 。 鼓励 大学生到农村就 业, 有助于 推动人才 回流 , 这也充分 利用人力资 源的有效 措施。
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标准版模板(7篇)
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标准版模板(7篇)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标准版模板(7篇)如何把就业调研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标准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标准版模板篇1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_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_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_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_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__年与__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__年年增加50万人。
然而,_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__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__、__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_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__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其中,_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__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__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
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1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但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依然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尤为突出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目前黑龙江省就业总量压力很大,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结构性矛盾也持续加强,“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省内大量就业岗位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且仍有部分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专业技能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发挥空间,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也制约了黑龙江社会的经济发展。
因此,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面对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新形势[1]。
2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的深度分析对于黑龙江省高端人才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远不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就业岗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二是人才自身存在不足:一方面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对自身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正确的认识就业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盲目的追求所谓的好工作,诸如“铁饭碗”类,导致市场上有就业岗位但是学生不愿意应聘。
三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欠缺,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除此之外,省内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是造成高校人才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2.1高校与社会工作岗位需求的信息不对称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不能致用”。
黑龙江省大部分高校课程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不依据市场要求决定,和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脱轨。
一方面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缺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面”上,而对于如何操作以及如何运用却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学校的很多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固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更新专业课程的学术方向及学术内容,与市场所需求的方向不一致。
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以齐齐哈尔市高校为例
一
不 到 理 想 的 人 才 。 造 成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而 的 , 括 包
企 业 自身的用 人机 制 、 校的教育教学 质世 、 高 大学牛 的就 业心理定位等等 , 然而最 为重要 的一点则 是大学生严重 乏必要的就业能力 。 这种就业能力的缺失具体表现 为:. 1 大
法 与途 径 四方 面 内容 进 行 简要 地 论 述 。
【 关键词 】齐齐哈 尔市; 大学生; 就业能力 ; 培养 【 中图分类号 】 G 4 【 6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0 6 2 1 )9 0 9 — 2 0 9 3 3 ( 0 2 0 — 04 0
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研究成果 , 目编号 : S 2 1A 1。项 目名称 : 项 Q X 0 一 7 I 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 业现状及 对策研究 。
・
炼出 自身 在就业竞争 中的潜在 优势从 较 弱 、 理 素 质 较 差 , 于 就 业 挫 折 5心 心 对 的 抗 打击 力 不 足 。因此 , 在这 一 情 况 下 , 强 对 于 大 学 生 就 加
21 0 2年 0 9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a ieJu n l
Se 2 2 p.01
总第 12期 第 0 8 9期
S ra .8 .9 e iJNo 1 2 No0
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 —
以齐齐哈尔市高校为例
⑧李
静, 赵海鹏 , 王
铁
( 齐 哈 尔 大学 , 龙 江 齐齐 哈 尔 1 10 ) 齐 黑 6 0 6
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12年第8期(总第104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8.2012General.No.104【高教探索】收稿日期:2012-06-12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SX2011A-17)作者简介:王环宇(198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据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我国2012年城镇需安排的新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
201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68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如何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积极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发达国家消费模式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制约我国经济增长金融危机前,美国消费了全球1/3的商品,美国的超前消费为很多新兴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民收入迅速减少,失业率居高不下,超前消费和赤字消费的美国居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消费模式。
同时,美国消费者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改变了过去负债消费的习惯,转而开始储蓄。
[1]与此同时各国因金融危机的加深,纷纷推出旨在保护本国就业和民生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少国家还制定和实施了新的产品环保标准、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国内税费等措施,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壁垒形势严峻。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6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案件50起、反补贴案件9起、保障措施案件9起、特保案件1起。
涉案总金额约59亿美元。
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过于依赖外需,从而受制于贸易对方的市场需求,同时还因为定位于“全球价值链”底端而授人以口实。
中国出口企业多年来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生产环节,[2]本来微薄的利润空间将更加受到挤压,依靠原有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不可持续。
浅析黑龙江省人才回流意义及启示
区域经济Һ㊀浅析黑龙江省人才回流意义及启示张岩松,周传帅摘㊀要:21世纪以来,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各地区地域之间,对于人才的争抢愈发激烈,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人才引进的政策㊂但截至目前,各地人才引进政策主要都是针对引进其他地区人才,而对于已流失的当地人才回流现象并没有进行太大的关注,然而这部分回流的人才却也是我们人力资源发展的重中之重㊂因此,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就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人才回流现状提出完善措施,从而为当地人力资源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㊂关键词:人才回流;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发展一㊁引言人力资源,又称人力资本,是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要素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人力资本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㊂在人力资本的流动中,人才回流成为其中一道独特的 风景线 ,人才回流和正常的人力资本流动一样,都是在各个区域或单位之间移动,但不同的是人才回流的流入地为其人才在上一次流动中的流出地㊂二㊁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状分析近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良莠不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的储备,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才资源就显得更为珍贵㊂但由于各地方经济发展㊁政策补贴㊁生活环境㊁居住条件等各方面均有差异,所以无论是在人才质量方面还是在人才数量方面,我国都存在着地区差异化明显的情况㊂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省内共有高校81所,其中本科院校39所,211工程院校4所,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等教育人才,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以及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导致各类人才大量流失,无法真正挽留人才㊂因此,近年来,无论是政府㊁企业还是各界学者,都开始重视研究吸引人才㊁保留人才的重要方法㊂笔者在研究人才流失这方面情况的时候,注意到黑龙江省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人才的回流,在黑龙江省流失的各类人才中,出于各种原因,有很多的人才选择重新回到黑龙江省工作,而这种人才回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㊂三㊁黑龙江省人才回流意义及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有着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往 高 处走就成为当下人才流动的主流趋势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就业机会众多,因而能够吸引大量人才流入,进而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㊂但是黑龙江省作为人才净流出省,经济发展相比之下较为落后,在这场人才抢夺大战中占据极为不利的劣势,按常理来说,黑龙江省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人才储备应当是极为不够,但文章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黑龙江省却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人才补充,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且稳定的局面,而这其中最大的人才补充方式就是人才的回流㊂(一)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的影响人才回流,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人才在流出之后重新流入的过程㊂人才回流分为区域间人才回流和单位间人才回流,文章在此主要探讨的是国内区域间的人才回流㊂笔者在调查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的方式,对于黑龙江省各大高校已毕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取样,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每年到外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比高达71.8%,留在省内的只有28.2%,人才流失率极高㊂然而我们在对已经毕业2 3年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访问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不一样的数据,在笔者的调查研究中显示,毕业后到外省就业的71.8%毕业生中,其中有3.7%的人选择在1年内回到黑龙江省工作,有10.7%的人选择在2年内回到黑龙江省工作,有33.2%的人选择在3年内回到黑龙江省工作,而这就形成了黑龙江省人才在流出后的回流现象㊂这批回流的高素质人才,极大地缓解了黑龙江省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的现象㊂黑龙江省这种人才回流的现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在当今 抢人大战 愈演愈烈的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涌入,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数量上的不足,同时更是可以对当地的人才结构起到优化作用㊂在我们调查研究所截取的1736份有效样本中,有577人选择在3年之内从外省地区回归黑龙江省工作,按照这个比例推算,人才回流所提供的劳动力已经在数量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㊂人才回流其所产生的更为深远的影响则是对当地人力资源结构产生的优化作用㊂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过程中,拥有较高学历或特殊技能的优质人才相对来说会拥有更为自由的选择权㊂因此,在黑龙江省回流的人才中,能力较强的优质人才占据绝大部分,而这部分人才的回流,不仅缓解了黑龙江省人力资源数量上紧张的状态,同时,更是对省内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补充了高端人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人才结构产业结构双升级㊂(二)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的原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㊂ 探究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的根本性原因,对于黑龙江省人才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㊂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的原因是多层次㊁多方面的,其回流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㊂1.一线城市生活压力过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化愈发明显,由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拥有着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对于年轻人有着更强的吸引力㊂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人们对于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城市虽然经济相对较为发93达,但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从而容易产生离开一线城市的想法㊂2.省内有合适就业机会黑龙江省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受着其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方面的制约,经济一直以来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但近几年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政策和自贸区的设立,为黑龙江省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加之地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使得大量的外流人才愿意重新回到黑龙江省工作,形成了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的现象,这也是黑龙江省人才回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㊂3.主观情感 思乡情结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复杂人,既具备 经济人 追求利益的属性,同时又拥有 社会人 的情感需要㊂因此,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所收集的问卷里,思乡情结成为其回流的最重要原因㊂黑龙江省作为人口大省,拥有1所985院校,3所211院校,以及众多实力一流高校,黑龙江省每年高校毕业生达870多万人㊂黑龙江省作为其学习生活的地方,势必会给众多毕业生留下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为黑龙江省的人才回流提供主观情感上的动力㊂四㊁黑龙江省影响人才回流数据分析(一)就业政策及经济状况在国家鼓励就业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与部分企业进行开发合作,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发展省内经济,并经过一系列努力后促进就业岗位不断地增加,其中城镇新增就业351.2万人;政府大力推动科技人员㊁农民㊁大学生㊁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创新创业,其中创业大学生由2014年的1543人增至16111人,农民创业人数达150万人;劳动力工资水平连续增长,到2018年为止省内第一档最低工资水平已经达到每月1680元;省内就业环境取得很大改善,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失业率平稳下降㊂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无疑缓解了黑龙江省就业压力,促进了一部分外省流动人口回到本省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回流㊂(二)人均收入及社会保障就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方面来说,2018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91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35元,增长9.2%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4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17元,增长8.5%㊂从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吸引处在一线城市并且就业难的人才回到本省就业,并且我们的老工业基地和社会保障方面较为完善,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吸引人才回流的外部条件,如果当地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㊂五㊁完善激励人才回流建议(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核心吸引力良禽择木而栖㊂ 优秀的人才对于工作㊁生活㊁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㊂因而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才回省就业,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核心吸引力㊂在如今这个市场大熔炉下,黑龙江省应当立足于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优质人才,从多渠道引进人才㊂各地的人才补贴政策也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于各行业人才实行差异化补贴,对于急需型人才应当加大补贴力度,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经济补助政策,满足其对于经济保障和物质生活的需要㊂另外,由于人才在组织中具有社会人的属性,其对于情感的需要我们同样不可忽视,满足 面包 和 奶酪 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对人才的精神生活予以引导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思乡情结是人才回流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黑龙江省已流失的人才中,进行重点宣传及鼓励,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的人才回流趋势㊂(二)引导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地区影响力一直以来,黑龙江省人才流失问题得到了政府及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对此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㊂在多数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黑龙江省人才选择到省外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省外的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优势㊂因此,若想促进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现象进一步发展,那就离不开众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㊂政府要从宏观角度引导企业扩大生产,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规模扩大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该地区的影响力及吸引力㊂ 人往高处走 本就是人之常情,提高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吸引人才来到黑龙江省就业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从就业角度来说,引导企业扩大再生产有利于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足够多的就业岗位,是促进黑龙江省人才回流的根本因素㊂(三)鼓励群众创新创业,打造就业多元化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就曾提出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工作岗位开始复杂多样,鼓励大众创业创新不仅仅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更是使得众多劳动者就业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人才对于工作岗位的可选择性越大,其人才回流的意愿也就越高㊂鼓励群众创新创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项目指导:对于有意愿创业的劳动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可通过设立专业的部门为群众答疑解惑,并提供相关的指导;第二,政策优惠:对于大学生这类群体创业,应当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缺乏启动资金的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信贷服务;第三,平台共享:为进一步提高创业创新的成功率,可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对资源的共享,降低创业创新的成本,解决创业创新的后顾之忧㊂参考文献:[1]朱庭萱.大学生返乡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2):18-20.[2]陈怡安.中国海外人才回流的国际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3]祝纪璇.资源型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3):98-99.作者简介:张岩松,周传帅,黑龙江大学㊂04。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
【最新】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供领导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方案的依据或参考,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一)一.前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剧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并且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似乎呈现了越来越来难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以及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也为滞后就业提供了难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_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___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___届大学毕业生为6_.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并且蓝皮书指出,从总体就业分布上来看,___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 1.1%的人准备国内外读研,6.1%的人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 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由于就业不易,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而不是参加工作据统计,___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6_.2万人,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大学专业的不断扩招使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求职大军的队伍越来越浩大,毕业生要在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求职队伍中剧烈竞争,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在网上和周围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拟严峻的就业形势.(一)._ _年的就业率比照分析:__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_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说明,_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___届2_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_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_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_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__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_.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二).___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___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三). ___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四).___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__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___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__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为难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三.解决方案: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校应该调控专业供给量不能盲目扩招,大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把我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而专业不对口现象出现时,我们应该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层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学习.繁跳槽,就业时先满足生活需求,累积经验,等到稳定和有能力时再考虑自己喜欢的工作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5.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开展.在这么剧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6.企业科学用人.一些企业用人单位应该科学用人,要懂得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人才,选人标准要合理,选人程序要科学,鼓励就业者提出建议,勇于创新.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二)__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___年>指出:预计到__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__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因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拟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开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局部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开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藏;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藏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开展.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开展会更加标准.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当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方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外表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局部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方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很多培训机构认为_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方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方法.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异.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本钱,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当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藏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局部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本钱和场地设备本钱,一局部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局部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局部问题.同时一局部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时机,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防止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锋利,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开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三)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群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_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_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_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_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兴旺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顶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正确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_3人,理科生_3人,工科生_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开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拟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_.76%认为信息量少;_.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缺乏;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_.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_.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_%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局部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_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根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_00元;23._%选择__-_00元;选择_00元以上的占9._%.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_-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_-_00之间;23.65%认为在__-_00之间;24.90%认为在_-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_-4000之间;认为求在40_以上的,占_.64%.二.就业倾向分析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兴旺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_.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_%._._%.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效劳方案,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效劳方案.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开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拟重要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_.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_.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开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开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开展是否有利.58._%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拟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_%;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四)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_年>指出:预计到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到达559万人,比__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_年毕业的6_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拟严峻的就业形势.(一)._ _年的就业率比照分析: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说明,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_届2_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_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_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_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_.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二)._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_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三). _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四)._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_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为难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这项研究对_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到达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效劳指导中心,对_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_年我国总劳动力充裕,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方案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_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__万,每年将出现_0万充裕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预计,到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的区域差异性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在不同的区域,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问题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区域差异性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还与当地的教育资源、文化观念等密切相关。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
这些地区往往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旺盛。
以深圳为例,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互联网、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企业入驻,为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而且,这些企业通常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前来就业。
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且薪资待遇较低。
由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
尤其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大学生,在当地可能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二、产业结构的差异与大学生就业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高。
例如,上海的金融服务业、杭州的电子商务产业等,这些行业对金融、经济、计算机、传媒等专业的大学生需求量较大。
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则以重工业、农业为主,对工科类、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需求相对较多。
但由于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提供的就业岗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期望。
三、政策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政策环境在大学生就业中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为了吸引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落户政策、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
比如,广州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高额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
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回流,也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但由于政策的落实力度和宣传推广不足,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 (4)二、文献综述 (4)2.1 “慢就业”的概念和特点 (5)2.2 “慢就业”的原因分析 (6)2.3 “慢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7)三、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分析 (8)3.1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概述 (10)3.2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的具体表现 (11)四、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因素分析 (12)4.1 教育体制因素分析 (13)4.2 经济形势因素分析 (14)4.3 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15)4.4 个人因素分析 (16)五、应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对策探究 (17)5.1 政府层面对策探究 (18)5.2 学校层面对策探究 (19)5.3 企业层面对策探究 (21)5.4 个人层面对策探究 (22)六、结论与展望 (23)6.1 研究结论总结 (24)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25)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探究了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概述了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普遍性和特点,指出这一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包括经济形势、就业市场状况、高校教育质量、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提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解决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慢就业”现象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慢就业”指的是高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并不急于寻找工作,而是选择一段时间内进行个人探索、兴趣培养、技能提升或社会实践等活动,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精选篇1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传媒(新闻、文秘)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取,不定项选取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取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带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带给参考。
调查结论及推荐: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现状,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总体状况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持续攀升。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据统计,_____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_____万,而_____年更是突破了_____万。
这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而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这些新兴领域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很多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难以满足其需求,从而形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1、经济形势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就业市场的繁荣程度。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企业往往会减少招聘规模,甚至进行裁员,这使得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
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企业的业务扩张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2、专业设置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另一些热门专业的人才却供不应求。
例如,一些文科类专业的就业难度相对较大,而工科类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则相对容易就业。
3、个人能力和素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此外,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实习经验的学生也在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4、就业观念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过于追求高薪、舒适、稳定的工作,对基层和艰苦行业的工作缺乏兴趣。
这种不合理的就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难度。
三、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1、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很多企业会在毕业季前往高校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2021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2021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
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
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
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
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 经济原因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一、弱势因素分析1.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是就业地域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多年来,在黑龙江省就业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表现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经济发达城市人才缺口总量减少,而边远中小城市、乡镇以及中小企业受制于福利待遇、交通、教育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难以吸引到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相对较高,过分考虑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生活环境、岗位性质等因素,导致择业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受到限制。
三是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在师资力量更新、教学硬件投入、学生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滑,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与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无法胜任用人单位岗位的要求,形成毕业生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
2.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水平有待提高黑龙江省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院(系)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等组成,他们之中系统地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人员相对匮乏,并且普遍缺乏企业职业指导的实战经验,“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服务领域窄,服务形式单调,服务程度浅等,导致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针对性弱化。
另外,因缺乏社会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的加入,就业指导教师对职业、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多来自间接渠道,而不是源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转变虽然我国已迈入大众化就业时代,但是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就业观念陈旧,求稳求利心态较重,热衷于就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大众化”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
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主动思考并投身于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较低。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1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周围就业环境也日益严峻了起来。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快的生活节奏。
为弄清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供需方面双方出现的问题。
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增值,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在企业如何有效地发展,我们自发组建了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
队员精心挑选并相互熟悉,成员之间配合密切,灵活性较大,分工十分明确。
有在兼职同时深入企业做调研的,有在暑假专职在工厂做调研人员,有文字处理较好的人员,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查结果。
其中张瑜、熊亮、李亚欧、韩传燕利用家乡优势,在当地在家调研工厂现状,发放问卷,了解工厂对学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状况。
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例如腾讯、朋友网、有我网、社区等大学生网站发放电子问卷。
我是,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
原本计划的是在南京统宝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
但,因为种种原因临时转到了上海昌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做调研,我感觉此番来上海非常不虚此行,我收获了许多,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进入公司首先接触到得就是中介,一直听人说黑心中介,这次是深深地感觉到了。
首先就是他们组织特别混乱,特别是乱收费,强制性的购买一些不符合物价的东西。
我想这也是阻止大学生寒暑假就业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业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
为了进入公司,跟我一批来的大学生都忍了。
刚进公司是,认识也认识了一些大学生朋友。
其中一个湖北武汉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俩一起上班下班,但做了几天他留下了一句:“哥们,这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
好朋友走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
最终也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一次事件差点没让我精神崩溃,我的手机在职工宿舍被偷了。
父母劝我回家,我认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说什么就这样坚持了下去。
经济转型背景下齐齐哈尔地区就业和劳动市场发展研究
经济转型背景下齐齐哈尔地区就业和劳动市场发展研究齐齐哈尔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有着技术力量强以及工业基础雄厚的特点,多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不过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齐齐哈尔就业和劳动市场的结构性以及体制性矛盾更加严峻。
就业方面出现打量的失业人员,研究齐齐哈尔市的就业以及劳动市场相关问题,一方面对齐齐哈尔市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就业以及劳动市场的相关政策与战略提供参考。
本文简要介绍齐齐哈尔地区就业和劳动市场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措施以推动齐齐哈尔地区就业和劳动市场的发展完善。
标签:齐齐哈尔;就业;劳动市场;再就业;措施齐齐哈尔地区的国有企业比较集中,在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员,部分失业人员通过就业和劳动市场实现再就业,不过灵活就业的比例较大,并且就业的稳定性比较差〔1]。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进城就业,齐齐哈尔农民工进城数量日益增加,导致就业和劳动市场的形势废除严峻,所以研究齐齐哈尔地区的就业和劳动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齐齐哈尔地区就业和劳动市场的现状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全市共有七个区、一个市以及八个县,人口约为560万,其中市区约为150万。
齐齐哈尔目前每年约有12万失业人员需要通过就业和劳动市场重新安置,同时每年约有3万新增长的劳动力需要落实就业问题。
这样以来齐齐哈尔每年需要实现就业的各类人员约为15万人,再加上农民工不断进城,导致就业压力非常巨大〔2]。
近年来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齐齐哈尔的国企改革日益深化同时经济结构逐渐调整,失业人员方面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齐齐哈尔地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企业人员流动性日益上升,形成大量再就业人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就业岗位并不适合那些年龄偏大的失业人员,这就导致就业机会下降,这些年龄偏大的人员也面临着就业困难问题。
这部分失业人员因为年龄、家庭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的制约,通过劳动市场实现再就业难度较高〔3]。
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就业形态在黑龙江省经济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就业形态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和挑战。
黑龙江省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促进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 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就业形态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实 现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发展 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10-28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现状
及问题 • 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对策
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就业形态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形式 ,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在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劳动关系不清晰、权益保障不到 位、发展前景不明朗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新就业形态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地域发展不平衡
黑龙江省的新就业形态发展存在地域不平 衡现象,一些地区的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 低。
04
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发展 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制定新就业形态发展的专项政策
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专项政策, 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优化政策环境
加强政策协调,优化新就业形态的政策环境,推动各项政策落地 见效。
研究展望
展望一
未来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将进 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推动经济
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分析
张龙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卷),期】2008(005)023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人数大大增加,高等教育规模大幅扩张.这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大为改观,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开始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引起广泛关注.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张龙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生工作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3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思路
2.换个思路面对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3.探索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4.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分析
5.大学生就业难及其解决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多年的磨合与发展,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形成了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为了更加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逐步完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更加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理应实现良好就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其产生的原因则来自于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三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企业用人观念的不科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陈旧都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本文针对齐齐哈尔市的东北重机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以及齐齐哈尔大学三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总结了齐齐哈尔市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问题的成因,并尝试对于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当前齐齐哈尔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高校共同存在的难题,而对于齐齐哈尔市的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同样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近些年来,齐齐哈尔市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这一体系是由政府领导,政府主管牵头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
”〔1〕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省、市的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等实现了密切配合,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0年12月末,齐齐哈尔市实习期满的2458名高校毕业生中,与实习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合同的人数为1678人,选择自主社会就业的人数为442人,整体就业率已经达到了88.26%。
”〔2〕可以说多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始终是齐齐哈尔市政府与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尽管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出现了“就业难”的萌芽,但相对来说并没有产生不可逆转的就业困境。
而自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彻底实行开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日益突出。
从1999年开始,我国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开始实施“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战略,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此而开始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扩大招生之后,齐齐哈尔市高校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由于本地工作岗位数量以及市场需求有限,全国人才市场的不平衡发展,使得齐齐哈尔市的高校毕业生无法快速地落实工作岗位,可以说当前齐齐哈尔市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其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人与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深度地影响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要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当前,我国社会整体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合理成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之一。
随着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递增,在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学生整体人数的增加也使得社会失业人群的基数不断扩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多的毕业生都纷纷选择了东部沿海地区或者是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而这些地区有限的岗位需求使得人才的需求市场已经几近饱和,同比之下,那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二、三线城市又无法吸引毕业生的关注,因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企业用人观念的不科学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我国的多数企业也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一样,正处于发展和成熟的阶段,许多企业在用人观念上较为落后,缺乏理性的判断,比较普遍的是学历歧视问题,严重地造成了人才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探析李静1,张树启1,王炀2(1.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2.齐齐哈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扩大招生政策出台之后,使得我国更多的青年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然而在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力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却衍生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试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3—0143—02[收稿日期]2012—05—21[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X2011A -17)项目名称: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李静(1977—),女,黑龙江铁力人。
科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第3期理论观察N o.3,2012(总第75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 erial N o.75143——的浪费与流失,特别是因为过度地看重学历而忽略了人才能力的考察,使得人才与岗位需求不适应,而那些真正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却无法顺利就业,再加之在学历歧视基础上的性别歧视、工作经验歧视、生源地歧视等等,都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三)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的培养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头重脚轻的失衡问题,就齐齐哈尔的部分高校来说,均存在着过于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尤其是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使用的教材较为落后等现象,都明显地体现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素质教育落实的不足,使得高校和学生本身都无法正视自身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直线下降,理论型、学历型人才的比例要远远地超过了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比例。
这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特色和优势的弱化,直接降低了毕业生的个体竞争力。
另外,由于高校对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使得大学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企业与高校之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沟通渠道也同样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之一。
(四)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本身的择业观念的落后可以说是就业难问题的直接原因,社会、学生与家庭都不能够直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化教育当中,大多数人不能够认清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学生和家长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存在着过高的期望。
主要表现为择业部门与单位倾向于政府机关、外企、事业单位以及垄断行业等等;在择业区域方面,过度追捧国内如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热点地区;在择业观念上,许多家庭存在着一次就业,终生不变的陈旧观念,过于看重学生的第一次就业。
另外,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了拜金主义思想,在择业的过程中首先关心的是“高薪”与“福利”等物质条件,而不能够从锻炼自身技能、掌握扎实本领方面考虑就业问题,使自身丧失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一)建立统一完善的就业市场“我国就业市场本身存在着劳动力二元市场分割的现象,地域分割的严重差异也使得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地区排斥心理,这直接制约了高校毕业生的公平就业以及正常合理地流动。
”〔3〕这种在二元结构和非均衡状态基础上的就业市场分割,极大地限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自由选择权。
因此,加快统一就业市场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推动“双向选择,自由择业”公平就业政策的落实。
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要消除就业过程中的户籍排斥问题。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省级、地市级、县级行政区域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就业户籍限制。
”〔4〕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户籍制度的滞后性已经与社会发展需求产生了严重的矛盾,阻碍了大学生的自由流动和职业选择。
因此,必须要将户籍制度的改革置于决策的首位,除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区,都应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落户限制。
(二)加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一本行走的“教科书”,而是要让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然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低下使得我们的理论教学成为了纸上谈兵,为了真正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必须要加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务必要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竞争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并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首先要加强思想方面的指导。
高校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加强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艰苦奋斗教育与基层意识教育,不断地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新内容。
高校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实际国情,要让学生明白自我的存在并不是要享受前人创造的累累硕果,而是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的整体转型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要引导大学生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能够自主地到经济建设的最需要的地方去;其次要强化政策方面的指导。
高校要及时地向学生传达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最新政策,关于有关部门和省市制定的行业性、区域性就业政策及学校的相关规定,要真实、原本地向学生交待清楚。
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明白当前利益与长远就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双向选择”和与“自主择业”的真正意义,从而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指明正确地方向,帮助大学生理性地思考就业问题。
(四)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革新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必须要快速地转变就业观念,扎根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的实际,认清就业形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真正的本领和就业技巧,提高自身的择业能力。
要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真实水平,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学生只有真正摆正了个人位置,才能在就业的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大学生们要时刻把握当前的社会变化,不断革新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培养自身正确的择业观念,这不仅仅是其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全国高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对于齐齐哈尔市三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总结了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并尝试提出了解决对策。
可以说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更能够促使我们深度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使我们得以从问题中查找原因,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积极研究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创新方法,扎根实际,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模式,从而进一步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和谐,为我国的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好人才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