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戴姆勒奔驰合并讲解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并购案姓名:黄敏敏班级:111041C学号:12011041095“并购”一词,对于我们这些学财务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
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
兼并—又称吸收合并,即两种不同事物,因故合并成一体。
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
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是不同于收购的。
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以铁路,冶金,石化,机械等为代表的行业大规模并购创造了条件,各个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通过资本集中组成了规模巨大的垄断公司。
英,美,德随后纷纷进入并购的热潮中,其中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
下面我就要谈谈关于一起跨国的失败并购案例。
1998年5月发生的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是一桩对后来的世界汽车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跨国并购案。
这是一家德国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的合并,而且两家公司都是拥有长期发展历史的老牌跨国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的整合及其协同效应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是德国汽车制造业大垄断组织之一,世界商用汽车的最大跨国制造企业之一,素以生产优质高价的梅赛德斯-奔驰轿车著称于世。
生产梅塞德斯—奔驰高级轿车,同时生产发动机、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
1894年,奔驰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机公共汽车。
1926年由戴姆勒机动车公司(1980年建立)和奔驰汽车公司(1883年建立)合并而成。
1936年制出装备柴油机的戴姆勒—奔驰车。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
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
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
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
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
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
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
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
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
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
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
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
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
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
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
12月,麦道放弃了自己440座MD一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的"下承包商",帮助波音生产550座"加长型"747客机。
跨国并购失败案例分析
随着TCL跨国并购步伐的加快,公司运营出现 了问题。进入2019年,TCL集团宣布其2019 年的净利润减少了一半,并告之2019年的情况
达成资产收购协议,以
820万欧元收购该破产企
业。收购涉及到的资产包
括:施耐德的全部生产设
备、研发设施、销售渠道
、存货及多个品牌。其中
them包egl括lery施耐德与杜阿勒两个
(二)收购法国汤姆逊公 司
2019年11月4日, 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公 司举行彩电业务合并重组 意向签约换文仪式,并联 合对外宣布:双方携手成 立一家名为“TCL-汤姆逊 电子”的合资公司(简称 TTE),共同开发、生产 及销售彩电及其相关产品 和服务。
2
并购模式的选择,即采取哪种并购方式去完 成并购。
3 并购后的整合,只有并购而没有整合,就会
只大而不强。
4
现在跨国并购多采用离岸操作模式,而以前 非离岸模式下带来的税收成本是相当巨大的
。
5 上市公司收购,受到证监会的严格监管。
LOGO
Thnk You!
c
并购结果
• 短暂的甜蜜之后,这起合并于2000年开始 转为酸涩。由于市场管理一度失控,严重 影响了负责克莱斯勒、道奇等车辆的设计 、制造和营销的克莱斯勒集团的利润。克 莱斯勒公司2019年公布了47亿美元的营运 亏损,2019年取得了不尽如人意的6.39亿 美元利润。在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克莱 斯勒集团亏损了7.56亿美元。而原本的扭 亏计划要求克莱斯勒集团在去年以前扭亏 为盈,并在2019年取得20亿美元的利润。 在合并了五年之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 司仍然没有达到投资者们的期望。 Slogan here
奔驰汽车的历史和发展是怎样的
奔驰汽车的历史和发展是怎样的奔驰汽车的历史和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创始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发明和创新:1886年1月,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专利,被誉为“汽车的发明者”。
与此同时,奔驰的另一位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这两位创始人的发明和创新奠定了奔驰汽车公司的基石。
2.戴姆勒公司与奔驰公司的合并:1926年6月,戴姆勒公司与奔驰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以梅赛德斯-奔驰命名的汽车成为高质量、高性能汽车产品的代表。
这一合并使得奔驰汽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3.技术和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梅赛德斯-奔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
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
4.不断扩展的产品线:除了高档豪华汽车外,奔驰公司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
梅赛德斯-奔驰为戴姆勒集团旗下公司。
5.品牌标志的演变:从1909年起,戈特利布·戴姆勒的三叉星标志成为了梅赛德斯-奔驰的标志,并沿用至今。
这个标志象征着陆、海、空三个领域的机动化。
6.应对市场危机的策略:一战结束后,经济大萧条,为了减少相互排挤和应对市场危机,奔驰汽车公司与戴姆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
这一策略使得奔驰汽车公司能够度过经济困难时期,并继续发展壮大。
7.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近年来,奔驰汽车公司致力于开发和推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他们投入大量资源研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奔驰汽车的历史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过程。
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来巩固自己在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并购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分析
在进行分析之前,先介绍一下两个公司的历史背景: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分析
• 戴姆勒—奔驰的历史: • 戴姆勒和奔驰不1926年合幵成为戴姆勒—奔驰公司。公司最著 名的是梅塞德斯轿车。这款轿车以一个赛车手的女儿命名,赛 车手向公司订贩了30辆汽车,条件就是这些车必须叏名为梅塞 德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戴姆勒—奔驰成为希特勒最主要 的军火生产商,而且它还在那段时间使用了奴隶劳劢力。20世 纨90年代,公司花了大笔钱对此迚行补偿,还出版了一本书, 说明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所作所为。1997年公司收入达 700亿美元,在全世界雇用了30万名员工。赸过三分之二的收 入都是来自德国以外的地匙。公司还在美国和法国开设了工厂。 • 20世纨80年代,戴姆勒—奔驰的首席执行官路透开始了多样化 经营斱法。丌过,当公司开始亏本时,斲伦普叏代了路透接仸 首席执行官。他放弃了多样化经营思想,重新回到戴姆勒—奔 驰的核心业务上:豪华汽车和大型卡车的产销。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分析
•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案的一些问题:
• 在两家公司联合董事会中,德国人和美国人的比例为5:3。 • 合幵宣布之后,独立意愿很强的美国人(克莱斯勒的员工)収 叐丌了德国人对他们収号斲令。美国人觉得公司丌是“对等合
现德国人控制着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命运,他们开始反感了,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摘要 • 在世纨之交企业幵贩浪潮中 ,跨国公司的跨国幵贩备叐关注。
• 戴姆勒 -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合幵的案例表明 ,政策法规的
完善 ,金融市场的収达 ,企业制度的健全 ,中介机构的良好収育 , 使得一些错综复杂的合幵案能够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跨国 幵贩幵丌是资金不技术的简单联合,而是从资产到企业文化的整 合;跨国幵贩的成功不否在很大程度上叏决亍在有形资产的优势
戴姆勒克莱斯勒案例
戴姆勒以工程卓越和产品优秀而著称,公司的品牌形象是它的豪华车。 但过于集中在豪华车市场,缺少中低端产品,也面临着一些豪华车的 竞争对手,比如:宝马、凌志、无限。戴姆勒公司销售的车辆比克莱 斯勒少,但收入却高得多。
二、案例背景分析
1、两家公司的战略与产品线:
他们都想做强自己的传统项目以及借助对方来拓展新的轿 车领域,同时解决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同时他们只有切诺 基吉普车与梅赛德斯M级运动概念车直接竞争外,两个公 司的产品几乎不存在重叠。且戴姆勒有克莱斯勒欠缺的高 级轿车,克莱斯勒则有戴姆勒亟欲发展的小型车。
所以,戴姆勒和克莱斯勒他们的战略与产品线是匹配的。
过于集中在豪华车市场缺少销量高的低端产品过于集中在欧洲市场需要拓展新市场豪华车市场的竞争以及缺少制造和销售中低端车的经验三案例问题诊断决策者仅仅看到了两家公司表面上的优势例如产品战略地理位臵而忽略了影响这些表面优势发挥的内在因素
“强强”联手的悲剧
——戴姆勒-克莱斯勒合并案例报告
一、案例背景简介
1998年5月,欧洲最大的产业公司戴姆勒-奔驰与美国第三大汽车生产 企业克莱斯勒合并。戴姆勒集团董事长于尔根·施伦普1998年1月12日 只身来到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罗伯特·伊顿的办公室,17分钟后敲定 了一桩360亿美元的天价合并,也是商业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跨文化合 并实验。
德国人的作风严谨、死板,注重形式;
美国人则讲究效率,更具灵活性,决策过程快。
德国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依赖50页的报告来讨论和做决策,而美国人却喜欢一 对一的沟通; 德国上司一般都会接受他们下属的建议,然而美国上司有可能会把它下属的 报告放置一阵,从而令德国下属沮丧; 克莱斯勒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将这个合并视为被戴姆勒所兼并,从而在思想 上他们已经有所抵触情绪 ……
兼并:戴姆勒奔驰合并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1998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
消息既出,举世震惊,有人称这次合并看上去就像汽车天堂里一桩美满的婚姻,人们对于合并后所能产生的协同效应满怀期待。
然而。
合并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却陷入了窘境,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十分剧烈,原克莱斯勒的业务每况愈下,迄今还未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一、合并过程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整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行动。
巨型的合并计划从萌芽到瓜熟蒂落,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赢利比及各自赢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
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
合并之后,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
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l 330亿美元(2 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
二、合并背景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者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
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
1997年销售额达到1 240亿马克,拥有员工30万人。
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
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
战略联盟案例资料
合并之后,创造性思维与技 术领先的关键----公司相对 无拘无束的文化不仅遭遇了 挑战,而且受到德国人的否 认与排挤
三、联盟的后期发展
1、转折--------失败
被看作“天作之合”的合并最终成了绚丽的合并谎言。新婚的 蜜月期实在太短,短暂的甜蜜之后,这起合并于2000年开始转 为酸涩。由于市场管理一度失控,严重影响了负责克莱斯勒、 道奇等车辆的设计、制造和营销的克莱斯勒集团的利润。2年 不到的时间内,克莱斯勒非但没有从合并中获得好处,反而于 2000年夏天,在美国市场份额自90年代以来首次跌至14%以 下。2000年下半年克莱斯勒出现了惊人的18亿美元的亏损。 克莱斯勒公司2001年公布了47亿美元的营运亏损,2002年取 得了不尽如人意的6.39亿美元利润。在2003年的前三个季度, 克莱斯勒集团亏损了7.56亿美元。而在之后的几年中,除了 2005年,克莱斯勒曾短暂地再度辉煌过外,整体业绩都乏善可 陈,这也难怪,戴姆勒-奔驰公司于2000年就开始酝酿出售克 莱斯勒的企图。
L/O/G/O
Thank you!
五、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并购案 启示
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并购虽然失 败了但是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的东西:
1.合并需考虑以下问题:
价值评估( P/E 值、盈余)
确定能符合两 国惯例并充分 考虑双方利益 的组织控制结 构
如何尽量符合 公司跨国并购 的要求
为合并后的公 司设立管委会, 使之既能实现 联合管理又能 体现平等合并 的理念。
A
B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2.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经济行为
其间涉及诸如财务、法律、政府、人事安排等难以解决的棘手问 题。但在并购过程中,双方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是并购中的价 格问题,即如何合理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包括收购企业)的价值。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财务顾问认为, 账面价值法对于戴姆勒-奔驰 公司不合适。同时, 根据德国合并的惯例, 在进行公司价值评估 时一般不采用股票市值作为评估标准, 因为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 很多, 有时政治人物的讲话都会对公司的市值产生重大影响。针 对两家公司的合并是整体合并, 两家公司的经营比较稳健, 其未 来收益具有可预测性, 故在最后的决策中采取了收益法。
冲突管理事例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案例分析:1998年5月发生了一桩对后来的世界汽车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跨国并购案——“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
这是一家德国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的合并,而且两家公司都是拥有长期发展历史的老牌公司。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是一个世纪以来德国工业的象征。
从1894年它生产第一辆汽车到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重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成了高质高效、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同义词,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制造高级豪华轿车的顶尖级汽车公司。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则是世界上利润最高、效率最好的汽车制造厂家。
两家合并之时,人人看好,这场合并当时被称为汽车强手的新典型,人人都认为是天作之合,两家公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必然大有作为。
但是合并后由于欧美的文化差异,两个公司在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上截然不同。
首先在开发、生产、市场和销售的战略上都有所不同。
其次两家企业的领导作风更是有天壤之别,德国戴姆勒公司等级森严,决策过程复杂,工作作风严谨古板;而美国克莱斯勒则提倡多功能的团队精神,公司职员喜欢自由着装、自由讨论。
最后则是企业营销理念的不同。
美国人喜欢尽快推出价廉而实用的新产品,有时宁可牺牲一点产品质量;而德国人对质量极其重视,即使耽误新产品问世也在所不惜。
由于双方对自身的文化都有一种优越感,迥然不同的营销理念和民族心态,影响了双方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更破坏了合并后可能发挥的协同效应。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于1998年11月完成了并购。
因360亿美元的标额而带给世界极大的震撼,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强联合,却在十年之后,终因克莱斯勒多年的亏损, 戴-克公司于2007年把克莱斯勒卖掉了。
问题一: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并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联系案例,结合课本分析导致文化冲突的诱因。
答: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两大企业在文化差异上所造成的管理冲突——文化冲突。
导致文化冲突的诱因:种族优越感;管理方式不当;沟通误会;文化态度(每点联系案例补充说明)。
最新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案例分析
二、合并过程
1、选取合并方式及估值模型:
企业兼并通常都是通过以下方式:a.现金收购;b.换股(其中包括新设合并 和吸收合并)c.现金及换股组合。换股与现金收购比较,可以避免大规模融资, 方便更好地进行经营整合。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便是采用这种换股方式 进行。至于如何确定合并双方换股比例,需先选取符合双方企业价值原理的估价 模型。一般来说,企业价值有内在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和市场价值。戴姆 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在合并过程中分别聘用了不同的投资银行作为自身的财务顾问, 以便合理定立双方的股票价值和换股比例。在合并报告中,财务顾问否定了账面 价值的计算方法,他们认为净资产账面价值对于连续经营的公司来说,并不能反 映企业的内在价值。虽然戴姆勒奔驰及克莱斯勒为上市公司,但股票市场上的价 格受股票有短期波动的特性, 故不能合理决定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根据德国的习惯和通行法,在评估公司价值 时,不采用股票市场价格作为制定换股比例的基准,所以财务顾问亦否决了市值 计价的方法。当然清算价值法也被否定,因为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两家公司的 收益价值都高于清算价值。合并报告最终采纳收益现值法分别为两家公司进行估 值,计算时亦以各自独立经营为基础,因为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在多个方面的 整合效果的贡献相当。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案例
案例分析框架:
一、企业历史背景 二、合并过程 三、合并后分析 四、与同行业的主要企业比 较 五、合并后问题
一、企业历史背景介绍:
戴姆勒奔驰公司
建立于1926年,由两间德国公司戴姆勒(Daimler)及奔驰(Benz)合并组成, 早于1958年戴姆勒奔驰已进行并购活动,收购了AutoUnionAudi(于1966年出售予 大众汽车(Volkswagen))1970年代,它的梅塞德斯(Mercedes)品牌汽车迅速增 长,销售扩至世界各地。在1980年代,戴姆勒奔驰分散业务,购入航天、重型卡车、 消费及工业电机公司,虽然业务保持分散,但销售则放缓,航天业务的亏损使1995 年的戴姆勒奔驰出的赤字;同年,它与ABBAseaBrownBoveri成立合营公司Adtranz) 世界第一火车建造商(之后于1999年收购全部股权,于2001年售予Bombardier),施 伦普(Sehrempp)成为公司主席。戴姆勒奔驰在1998时已是欧洲最大的工业集团, 业务包括轿车、商用车辆、航天科技及有关服务,戴姆勒奔驰最著名的产品就是梅塞 德斯·奔驰(Mercedes一Benz)品牌系列生产的高级轿车。截止1998年5月的一年, 戴姆勒奔驰在美国的销售增加了67%,主要是民用多功能车(SUV),但它们在戴 姆勒奔驰的110万辆汽车生产中实在毫不显眼,它们只占美国市场的百分之一。
戴姆勒-奔驰并购克莱斯勒案例分析
了贴现现金流量 法 --------------------------------------------------------------
三,换股比例的确定
。l970年 8月 2日, 美 国 注册会计师协
在戴姆勒一 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合并
----------
会会计方法委员会(APB)发布 了关 于公
的 过程中, 戴姆勒一 奔驰公司的财务顾问
司合并指导意见的意见 16和关于台并中 和克莱斯勒 公司的财务顾问一致认为应尽
产 生商誉的意见 17, 在 意见 16中阐述 可能地采用联合经 营法核算。
--------------------------------------------------------------
合并过程
--------------------------------------------------------------
一,核算方法的选择
--------------------------------------------------------------------- ----
这标志着在经历了九年的“婚姻”后,德国和美国两大汽车公司的 合并正式宣告破裂。
权力更迭 2000年时克莱斯勒公 司的高级管理层已全
部是德国人的身影
合并 失败原因
文化冲突
这是间隔着大西洋的两 种极端不同的企业文化, 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和美 国人的自由奔放发生了
激烈的碰撞
------------------------------------------
从戴姆勒_克莱斯勒合并案析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合并案析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张超内容摘要:作为工业界有史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并购案,1997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的合并无疑带给世界极大的震撼。
然而,间隔着大西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使得这桩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合并仍然没有摆脱失败的噩运。
文化整合也许只是跨国整合内涵的一部分,戴姆勒和克莱斯勒之间超出正常边界的文化冲突,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文化整合是决定跨国并购成败的关键,而这也值得国内外那些意欲踏上并购之路的企业认真对待。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文化整合金融危机汽车1997年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360亿美元的标的额带给世界极大的震撼。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强联合,由于发展理念、文化差异以及成本等股份出售给了美国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原因,合并后集团公司的整体业绩远公司。
经营状况的不佳可能是多因素未达到人们的预期。
2007年,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无奈的以74 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克莱斯勒公司80.10%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戴姆勒和克莱斯勒间互斥的文化造成文化整合的失败却显得尤为突出。
在本案例中文化融识、服务意识和创造意识,必将为廊坊精神的凝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美誉。
美好的城市形象展现了城市精4.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亮出廊坊精神神。
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市民对城社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在在社区,物业公司可以组织诗歌、歌市的归属感,增强了城市精神的凝聚这个基础中,最容易抓、最容易见成曲、舞蹈、短剧、图片展、横幅标语、力,通过多途径弘扬廊坊精神,倾力效的就是物业管理行业。
物业管理不有奖比赛等活动,深入群众贴近宣传建设幸福廊坊,廊坊精神必将在推进仅可以使物业及其设备处于完好状态,而且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住宅社会学廊坊精神,提升服务质量,诚信经营,打造物业品牌。
市政府可以对物业公司的宣传活动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效应。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奔驰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1999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既出世界舆论哗然,汽车行业内部更是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权威人士预言,全球汽车工业将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掀起新一轮调整浪潮,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并最终形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崭新结构。1.合并背景及原因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均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该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了汽车之外,还生产和经营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克莱斯勒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排名前10位,让人刮目相看。那么,为什么这样两大汽车巨人会在世纪之交选择"强强联合"呢?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正日益增强。汽车行业的决策者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在下一个世纪在行业内部站稳脚跟并求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着手扩展生存空间,增强竞争力,只有"强中更强",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稳住阵脚。同时,汽车行业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轿车来说,全球每年的产量为6000万辆,而销量只有4000万辆。在有限的销售量下,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考虑如何占据尽可能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走企业联合的道路则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两家公司的合并还有它们自身独特的原因。首先,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而克莱斯勒则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两者都是盈利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强强联合"的前景十分看好。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互补的态势显得最为明显。在市场分销上,克莱斯勒的销售额93%集中在北美地区,在其他地区的份额只占7%。尽管克莱斯勒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一直保持最高的利润,但如果北美市场一旦不景气,将会影响公司的前程。因此合并正好可以使其摆脱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打进奔驰公司业已占有的地盘。而奔驰公司也一直试图大规模打进北美市场。目前,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仍然局限于欧洲。而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正好满足它对北美市场的要求。从产品线来看,两家公司各有自身的优势,双方产品重合的情形极少。克莱斯勒的强项是小型汽车、越野吉普车和微型箱式汽车;奔驰以生产豪华小汽车闻名。双方产品惟一重合的是奔驰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c吉普",但M级越野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是两家公司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合并之后,双方将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的目的。2.合并过程戴姆勒一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整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行动。巨型的合并计划从萌芽到瓜熟蒂落,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1999年1月12日,美国底特律市举行汽车博览会。戴姆勒一奔驰公司总裁于尔根.施伦普亲自出马为奔驰公司的产品助阵。借此机会,他拜访了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部,向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罗伯特·伊顿提出了双方合并的设想。施伦普根本没有想到,伊顿与他一拍即合。双方接下一来进行了10余次的秘密会谈。在谈判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的障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其中一方一言不合匆匆走人也是常有的事。最初是关于未来的公司领导人的问题,施伦普和伊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表现得很豁达。他们表示不会让这一问题阻碍一项于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两人同意合并的头三年将共同任公司董事长。三年后,比施伦普大5岁、现年58岁的伊顿将退出,由施伦普一人掌管。最大的难题是合并之后新公司的法律结构问题。奔驰汽车公司是一家德国股份公司,而克莱斯勒公司则根据美国法律经营。双方曾经讨论在第三国荷兰组成新公司,但由于税收问题的障碍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双方商定,新公司将保留德国特色的股份公司形式,并在新公司中保留奔驰公司一直采用的共同决定机制。这就是说,有工人代表参加新公司的监事会,他们在有关公司的重大问题上有参与决定的权利。这一切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完全新鲜的事物。双方都能认识到合并会给两者带来的好处,善于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此虽然面临众多阻碍,谈判还是不断地取得进展。5月4日,谈判结束了。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宣布仪式于7日举行。这一石破天惊的合并终于问世。3.合并之后合并消息一经公布即获如潮的好评。德国前总理科尔获知消息后立即发表讲话,祝贺两家公司合并:德国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称这次合并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行动";德国交通部长魏斯曼说,这一合并是德国汽车工业有竞争力的表现;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界人士都对这起合并道尽了溢美之词。而股民更是对这起合并充满信心。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后,纽约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市场上两家公司的股票行情立即大幅看涨。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价格当天就飙升了17.8%,上涨了7.375美元,以48.81美元报收。奔驰公司的殷票价格同日也猛增了8%,以每股192.40马克收盘。合并在汽车业内部产生的冲击亦是空前强烈。面对两个汽车巨人的联手,与德美同为汽车大国的日本被震惊了。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董事横滨大造说,这项合并让日本的汽车商们"大梦初醒"般地注意到:北美和欧洲的汽车业已经十分迅速地实现了它们业务的全球化。"合并就像一次地震,将会加剧汽车行业通过建立跨国合作企业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丰田公司总裁奥田硕说,他预料在这次合并之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会加剧,丰田公司必须作出反应以迎接"紧迫的挑战"。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盈利比以及各自盈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一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合并之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2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能够为公司节省大量的开支。由于两家公司今后将联合采购,共同分担研究和开发任务,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仅在合并后的第二年就可以节省14亿美元的开支。尽管合并之后的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遇到了诸如文化融合、工资制度的不统一等各种问题,并且继续面临激烈行业竞争以及全球经济疲软,但该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十分成功地保持了其世界汽车行业的强大领导力。
奔驰公司资本运营分析
具体的运作:
由于净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决定持续经 营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受股票数量、 市场交易情况、投机性等众多因素的 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具有短期波动性, 因此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账面价值 法、市场价格法等均被否定,最终决 定采用收益法分别对两家公司进行评 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换股比例。
评估过程
确定未来年度净收益。原则上以各自独 立经营为基础分别进行价值评估,不考 虑双方因合并产生的预期整合效应和合 并费用。原因在于:一是双方规模、实 力相当,对合并后企业的贡献基本相同; 二是与两家企业的价值相比,整合效果 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具体方法上, 则从历史数据出发,考虑未来企业发展 与竞争环境,分析双方存在的发展机会 和风险,以此为基础构成两阶段分别为1020.71亿马 克、803.79亿马克。再加上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得出两 个公司的实际价值分别为:奔驰公司1100.10亿马克,克 莱斯勒804.39亿马克(不出售库存股票)或822.72亿马克(出 售库存股票)。
非经营性资产评估。运用收益法折现的价值仅仅反映了企 业经营性资产持续经营的价值,要得到企业完整的价值还 需要考虑非经营资产。这些可单独出售的非经营性资产并 不影响企业持续经营价值,应单独评估,评估的方法是计 算资产在市场上出售后扣除费用的净收益。
#2022
确定每股价值
1998年,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宣布斥资近千亿 美元实现“同等地位者之间的合并”时,被称赞为“天作之合” 的联姻。合并后公司股票价格暴涨到3位数。
但短暂的蜜月过后,“充满大西羊两岸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种种问 题”就暴露出来了。克莱斯勒很多优秀人才陆续离开,其中包括 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鼎盛时期的总裁以及十多位高级经理。
到2000年,合并后的公司出现巨额亏损,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 原戴姆勒——奔驰公司老板施伦普决定“以德国方式”使合并 后的公司提高生产的经营效益,扭转越来越困难的严峻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1998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
消息既出,举世震惊,有人称这次合并看上去就像汽车天堂里一桩美满的婚姻,人们对于合并后所能产生的协同效应满怀期待。
然而。
合并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却陷入了窘境,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十分剧烈,原克莱斯勒的业务每况愈下,迄今还未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
一、合并过程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整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行动。
巨型的合并计划从萌芽到瓜熟蒂落,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赢利比及各自赢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
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
合并之后,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
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l 330亿美元(2 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
二、合并背景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者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
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
1997年销售额达到1 240亿马克,拥有员工30万人。
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
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
1997年的销售额为1 060亿马克,拥有雇员12.8万人。
该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了汽车之外,还生产和营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克莱斯勒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排名前10位,让人刮目相看。
双方在汽车业均具有较强的实力,为何仍要联手?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是这起合并诞生的大背景。
汽车行业的决策者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在下一个世纪在行业内部站稳脚跟并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现在就着手扩展生存空间,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将被全球化的浪潮彻底淹没。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走企业联合的道路。
其次,汽车行业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以轿车来说,全球每年的产量为6 000万辆,而销量只有4 000万辆。
在有限的销售量下,如何占据尽可能大的世界市场额,是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而通过在大批量生产中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走企业联合的道路则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
另外,两家公司的合并还有它们自身独特的原因。
双方合并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实现真正的协同效应。
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互补的态势显得最为明显。
在市场份额上,克莱斯勒的销售额93%集中在北美地区,在其他地区的份额只占7%。
尽管克莱斯勒在美国3大汽车公司中一直保持最高的利润,但如果北美市场一旦不景气,将会影响公司的前程。
因此合并正好可以使其摆脱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打进奔驰公司业已占有地盘。
而奔驰公司也一直试图大规模打进北美市场。
当时,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仍然局限于自己所在的欧洲。
而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正符合它对北美市场的要求。
从产品线来看,两家公司各有自身的优势,双方产品重合的情形极少。
克莱斯勒的强项是小型汽车、越野吉普车和微型箱式汽车;奔驰以生产豪华小汽车闻名。
双方产品惟一重合的是奔驰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吉普”,但M级越野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将给新公司带来一个进入新的汽车市场的大好时机,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相对廉价的汽车将使戴姆勒公司终于有了面向亚洲和和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敲门砖。
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是两家公司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
合并之后,双方将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能够为公司节省大量的开支。
由于两家公司合并后将联合采购,共同分担研究和开发任务,预计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仅在合并后第二年就可以节省14亿美元的开支。
三、合并带来的影响合并消息一经公布即获如潮的好评。
德国联邦总理科尔获知消息后立即发表讲话,祝贺两家公司合并:德国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称这次合并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行动”;联邦德国交通部长魏斯曼说,这一合并是德国汽车工业有竞争力的表现;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界人士都对这起合并道尽了溢美之词。
而股民更是对这起合并充满信心。
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后,纽约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市场上两家公司的股票行情立即大幅看涨。
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价格当天就飙升了17.8%,上涨了7.375美元,以48.81美元报收。
奔驰公司的股票价格同日也猛增了8%,以每股192.40马克收盘。
无疑,戴姆勒一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将会加剧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
对其他汽车制造商形成巨大压力。
因此汽车行业的专家预计,合并将大大加快世界汽车行业建立跨国合作企业的速度,使全球汽车行业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受到此次合并影响最大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当属菲亚特、沃尔沃及标致——雪铁龙。
就在克莱斯勒与奔驰可能合并的消息传到欧洲之后,被认为可能是下一轮并购对象的欧洲汽车公司的股票价格立即上扬。
在米兰股市,菲亚特的股票上升7.7%;在巴黎股市,标致--雪铁龙上升4.4%;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股市,沃尔沃的股票上升了5.6%。
欧洲的汽车生产能力早已过剩:1997年欧洲汽车生产量为1 800万辆,而销售量却仅为l 340万辆。
欧洲汽车行业已经面临着迫切需要重新调整的局面。
奔驰的大胆行动无疑将引发这股调整的浪潮。
世界汽车市场上已形成欧、美、日“三足鼎立”之势。
而日本的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和本田一直与美欧汽车生产商进行竞争,不愿与它们进行合作。
然而奔驰公司在同克莱斯勒合并之后,仍携余威继续东进,不仅在日产柴油汽车公司股票的谈判上取得进展,而且同时在和日产本身就相关的合作事宜进行谈判。
日本汽车界人士说,日本汽车行业遭遇大规模攻势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它也将彻底融入全球的汽车生产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地区。
在戴姆勒与克莱斯勒联手之前,美国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通用和福特公司已经在全球性经营上进行了尝试。
通用公司不仅收购了德国的欧宝,而且在和瑞典的绅宝进行合作。
福特已经和英国的汽车商“美洲虎”、日本汽车商马自达结盟,其市场范围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
但对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步步紧逼,通用和福特也不会无动于衷。
它们必定会设法加强自己在原有市场上的存在,因此将向其他较小的汽车厂家发动更加激烈的收购攻势。
通用和福特在欧洲一直采用吸收当地汽车生产厂家的形式来扩大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欧元的启用,欧洲汽车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因此通用和福特两家公司必然会调动巨额资本与欧洲生产厂家进行联合,赢得更多的欧洲市场。
就在奔驰和克莱斯勒宣布合并的同一天,英国的劳斯莱斯也以4.3亿英镑的身价被大众公司购买,意大利的菲亚特和法国的雪铁龙,德国大众和英国罗孚,美国通用和日本的五十铃都已经完成了合并或正在商谈之中。
专家认为,全球汽车调整经过这一轮浪潮之后将落下帷幕,汽车行业的江山大势也将从此奠定。
四、合并后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在合并之初,就有一种冷静的声音在提醒合并会带来的困难和隐忧。
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虽然合并之后规模大大增加,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克莱斯勒公司是在近10年才恢复元气的,20世纪70和80年代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和这“大病初愈”的企业联合会不会给奔驰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纵观汽车行业历史上的合并,成功的范例屈指可数。
奥迪公司花了10年时间才融入了大众公司;宝马公司接管了罗孚公司之后,困难重重;韩国的起亚集团和瑞典知名的富豪汽车公司都试图同法国的司合并,但以失败告终。
另外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双方的文化差异上。
观察德美企业文化的人士指出了两国企业人员在着装方式、与上司说话方式及批语职员时的措辞是直接还是委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还有一个十分敏感的焦点问题,那就是新公司中该采取何种工资支付制度。
奔驰公司的领导者们每年收入不过区区一二百万马克,而美国的同行们则是这一标准的十几倍。
双方将如何平衡这一差别?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
2000年第二季度,虽然梅塞德斯——奔驰汽车业务利润增长了22%,但原克莱斯勒的业务却每况愈下,第二季度赢利重挫12%,将整个公司的业绩扳平。
公司股票价格从合并后高峰值的每股103美元跌到了53美元,这意味着490亿美元的市值已经化为乌有。
第3季度,克莱斯勒又严重亏损5.12亿,股票价格更跌至43美元。
一直连续亏损6个季度,直至2002年第l季度才开始赢利。
到了2001年,情况有所好转,尽管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和艰难,克莱斯勒、三菱汽车均在执行各自的扭亏计划,但集团年收入达1 529亿欧元,营业利润达l 345亿欧元,符合当年宣布的目标,但道显然不是克莱斯勒所做的贡献。
戴姆勒——克莱斯勒在合并后的短期内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形势的变化、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跨国公司合并会面临两种不同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而戴姆勒——克莱斯勒显然对此准备不足。
1.文化冲突剧烈克莱斯勒公司在过去长期的经营中所形成的策略是:缩短每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地研究、设计和开发新的产品。
这也是美国企业的一般策略,但却与德国企业的经营思路大相径庭。
戴姆勒公司的策略是:尽可能延长某种产品的生命周期,避免涉足某些高风险的新产品开发领域。
美国人喜欢尽快推出价廉而实用的新产品,有时宁可牺牲一点产品质量。
德国人却对质量极为重视,即使耽误新产品问世也在所不惜。
要把日耳曼人精雕细琢的工作方式与美国人大刀阔斧的工作作风融为一体并非易事。
公司的总部设在德国,由德国人掌握大权,可是公司规定的通用语言是英语,这常常在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造成沟通的困难。
合并宣布之后,美国人发现这并不是原先标榜的“对等合并”,德国人明显占据上风,他们在发号施令,操纵企业的命运——自己公司已经“卖给”了外国人。
他们感到担忧的是以严谨刻板著称的“条顿人”入主后,习惯于美国式的自由企业经营作风的自己能否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