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区、乡镇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还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建立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尤其是基层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
为此,今年5月30日,区人大就我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询问,区农牧林业局、区人社局、区编办、区财政局等部门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推广手段、队伍现状、职称评定、人员待遇及资金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一、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及队伍现状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
经过近几轮的机构改革,我区从区到乡镇已基本建立了机构设置较为合理、公益性职能明确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其中:区农牧林业局设立农技站、植保站、农能站、土肥站、林业站、森防站、农机站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10个,为区农牧林业局管理事业或参工事业单位。全
区12个乡镇亦分别建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乡镇人民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其乡镇农技人员的人、财、物及考核等均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区农牧林业局只负责局业务范围内的培训和指导,即实际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区、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绩效、社会保障等均由区财政全额拨款。
(二)编制设置及人员情况
目前,我区区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共设编制150人,在编107人,在岗85人,平均每万人有农技推广人员2人,平均每万亩耕地有农技人员4人。其中:区农牧林业局设编65人,在编49人,抽借调12人,在岗35人,平均年龄45岁。在岗人员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2人,其中高级4人,中级14人,初级4人,分别占在岗人员的11.4%、40%、11.4%;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9人,占54.2%。
12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共设编85人,在编58人,在岗50人,平均年均46岁。在岗人员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4人,平均每个乡镇2人,其中高级4人,中级16人,初级22人,分别占在岗人员的8%、32%、44%;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7人,占5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区现行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逐渐凸现出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等问题,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
应。
(一)全区农技推广人员面临断档危机。目前,我区区乡两级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普遍呈现抽借调严重、在岗人员少,且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就区农牧林业局而言,实际在编49人,平均年龄45岁,除抽借调12人外,本届内又将退休11人,实有在岗人员只有26人,这还包括2个行政工人、2个事业工人、2个离岗待退、2个疑似癌症病人,一个庞大的农牧林业局,实际在位从事农林业工作的人员只有18人,与所承担的全区农业、林业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工作、惠农政策落实职责不相符。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而言,老龄化情况更为严重,在岗人员平均年龄达46岁。如大山铺镇农业中心主任曾朝信已59岁,即将退休,却面临无人可接班的尴尬局面。再如新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近两年只有许振伟1人,农、林、牧、水,各个部门都找他,分身乏术,就会出现找不到人情况,近期到位1人,但因不是农业专业,农业技术、田间操作基本不懂,只能从事简单的文字工作。若再不抓紧引进农技专业人才,三至五年,我区农技推广就将出现断档现象,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将无人推广,农业病虫害将无人能识,田间地头谁来发言?
(二)乡镇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情况突出。因我区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乡镇的下属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抽调农技人员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的现象极为普遍,农技人员的“主业”变成了副业,“在
编不在岗”、“在位不在职”等现象突出。据调查了解,全区现有58名在编乡镇农技人员,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技人员已不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岗的农技人员“行政化”现象普遍,这些农技人员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乡镇中心工作。由于农技人员职能的错位,从表面上看似庞大的队伍,实质上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力量却十分薄弱。
(三)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与现代农业要求发展有差距。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属于公益性质的机构,农技人员已经不是单纯地推广简单农业技术,推广高效品种,而是肩负着把上级强农惠农政策传入乡村、把农业产业化项目带进农户、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的重任,农技推广服务已呈现交叉式、立体式、高端式、全覆盖等表现形式。而目前在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乡镇农技人员,绝大部分为年龄偏大的老同志,新录用的农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乡镇后,绝大多数耐不住农业的清贫和艰辛,干了几年后,不是改行就是调走。全区2/3的乡镇农技人员,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招聘的农民技术员,其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0%,许多人员虽经过农广校培训,但由于年龄老化,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很多不会操作电脑,也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也很难担当起发展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重任。
(四)区乡两级农技人员待遇落实不够。一是虽然区、乡两级统称为基层,但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上,区级农技推广人员却不能视为基层笫一线人员,享受不到免试外语和计算机等优惠政策,评定中高级职称
难。二是我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实行的评聘分离,很多技术人员虽艰难的取得高级职称或中级职称任职资格,却久久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一定程度的挫伤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2010年,区农牧林业局农林业执法大队和农经站两个公益性的业务股站参公,15名农技人员均转为科员,其中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工资平均每月下降400元。四是根据《XX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笫二十四条规定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县、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累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女性25年),其中在乡镇不少于20年(女性15年),并在该岗位退休的,在退休标准金基础上增加10%以上的退休生活补贴”政策,我区并未实施。
(五)乡镇农技站办公条件差,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目前全区12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合计446m2,人均5.5m2。办公用房面积最少的是新店镇,只有18m2;人均面积最少的是牛佛镇,人均3.3m2.。仪器设施设备匮乏,目前全区12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计算机18台(套),人均占有0.2台;打印机4台,传真机0台。在农业推广技术服务手段方面,投影仪、相机、土壤、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检测仪器设备、农技推广交通工具乡镇农技站未曾配置,农业科技服务仍然限于“一把锄、一把尺、一张纸、一张嘴”。
(六)农技推广难度大。一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推广缺乏工作经费和试验示范经费,很多新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应有效益。二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0%,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