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整理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4、制的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7.在高等学校中,居中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K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的途径2、教育目的定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4、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简答)①德与才得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学说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要点有: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④现代大工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1)德育:即培养人的道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2)智育: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复习提纲-高等教育学2017

江苏教师岗前培训-复习提纲-高等教育学2017

2)博物馆和图书馆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缪司翁博物馆。(史称亚历山大 大学) 伊斯兰图书馆和清真寺:开罗爱资哈尔清真寺(爱 资哈尔大学前身)
2、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1)西周大学:辟雍,泮宫。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私学:稷下学宫,书院(宋代四大书院)
3)太学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 大学制度的确立。堪称中国古代高等 教育发展的高峰。
汉武帝,董仲舒 教育内容: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分科教 育雏形 教学方法:博士讲授,学生讨论互教 严格的考试制度 完备的放假制度 统一的学服
4)国子学

二、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独立形态) 1、欧洲中世纪大学是西方高等教育独 立形态产生的标志。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 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 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 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 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 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 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 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 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 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 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 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 比较缓慢的时期。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 )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 3 )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4)提高研究与反思意识与能力,成为“实践反思型 教师”
第二章 高等教育发展(重点)
一 二 三 古代的高等教育 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

大学教育学重点提纲

大学教育学重点提纲

教育学重点:第一章:1.教育的概念:广义上,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从进化论出发,提出了生物学的教育起源说。

他认为,早在人类产生之前,教育已在动物界存在动物。

人类教育的进行,与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与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甚至相差无几。

他提出生存竞争是教育产生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的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递给下一代。

沛西能: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评价: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1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他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认识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起源,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略了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断定原始社会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苏联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即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他们认为,教育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来自于人的劳动。

劳动起源说的基本逻辑是:劳动创造了人,因而也创造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的一切。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在我国,教育学界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论,是唯一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80年代之后,随着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质疑与争论的展开,形成了前身说需要说等众多观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简答题1、简述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P21-22)答:威廉·冯·洪堡(1767-1835)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

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教育部长。

对德国的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洪堡从人文主义的理想出发,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

”从这样的教育目的观出发,洪堡高度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们列为各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与此相应,洪堡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

为了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设新大学。

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

学术自由原则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

2、简述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P46-51)答:一、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一,经济制约着高教育发展规模。

第二,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第三,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第四,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关系:第一,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2、高等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生产效率,增加个人收入3、高等教育能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3、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P70-71)答:高等学校的职能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

2017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2017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2017高等教育学知识点2017年高等教育学知识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

然而,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深度也对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了解和掌握2017年高等教育学的知识点是每一位入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们都应该具备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高等教育是指提供给大学生或教育部等政府部门认可的学员的教育,旨在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培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塑造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年人。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管理与领导。

校长和教育机构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保学校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管理教师和学生,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环境。

另一个重要的学习点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支持。

通过研究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评估等内容,教育心理学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也是高等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了解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中包括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等。

而课堂设计方面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吸引力。

教育评估与测量也是高等教育学的重要领域。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教育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是否有所提高。

评估工具包括考试、测验、作业、观察和问卷调查等。

同时,评估还需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

最后一个重要的学习点是教育政策与法规。

高等教育的运行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包括学校招生政策、学生资助政策、课程设置和管理等。

了解和遵守这些政策和法规,有助于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我的《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我的《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我的《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组织与管理、质量评估与保障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等教育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高等教育的定义与特征:高等教育是由高等学校提供的专门培养高级知识技能人才的教育。

它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具有学术性、综合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的特征。

2.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封建时期的私塾教育、现代高等学校的创立与发展、大学主义与专业主义的交替、大众化与大规模化的发展等阶段。

3.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生涯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型组织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4.高等教育的组织与管理:高等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包括高等学校的管理机构设置、内部组织结构与职能划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与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与保障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包括对高等学校的评估与认证、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估、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评估等。

6.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是为了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国际学生交流、合作办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7.高等教育的与创新:高等教育的与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高等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与创新。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结构及发展规律,以及高等学校的管理与教育教学等问题。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高等教育的特点与历史,了解高等教育的管理与教学模式,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高等教育学》学习要点doc

《高等教育学》学习要点doc

《高等教育学》学习要点第一章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学习要点:*教育科学的对象和性质、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的关系、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本书的基本结构与学习方法。

学习提示:教育科学为什么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P1(选择题)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P3本书的基本结构 P7-P8(问答题)本章考点: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学习要点:教育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的任务学习提示:了解基本概念:例如:教育的质与教育本质、教育现象与教育本质、高等教育的性质。

可能出现的选择题:《大学》 P14,大学服务社会的起源 P23,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P24-25本章考点:高等教育的性质 P15-20高等教育的性质是指高等教育在与其他类型的教育进行比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

它既反映出教育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特性,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其性质表现为高等教育的高级性、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和主体性。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学习要点:中外古代高等教育;*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建国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习提示:了解我国的书院制度及其发展 P28了解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著名的中世纪大学P31-32最早创造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大学P34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雏形P35-36旧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P41-42解放后的第一次院系调整的成功与教训P43本章考点:中世纪大学:随着经院哲学的兴起和城市的兴旺发达,12世纪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早期的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中世纪大学传播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后世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

赠地学院: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雷尔法案”(Morrill Act),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便拨给土地3万英亩或赠予相当的土地期票,用以建立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培养发展地方工农业所需的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学教学提纲(详细)

高等教育学教学提纲(详细)

高等教育学教学提纲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高深学问: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等古代文明国家,很早就出现了各自的文化经典,即当时的高深学问,如:印度的《吠陀经》;中国的“六艺”、“四书”、“五经”;希腊的“七艺”等。

并建立了各式学校作为传播和探究高深学问的专门机构。

(a)古埃及的高等教育公元前6000年前,出现学校教育活动。

公元前3787~前1580年间形成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宫廷学校-培养官吏:撰写公文、函札、契约、记事、巴比伦外邦文字宫廷学校-培养专业人才:天文、水利、建筑、医学寺庙-培养宗教人才:宗教、道德、文学、数学、天文、物理、医学、农业、雕刻和防腐术等。

(b)古印度的高等教育公元前16世纪开始,古印度产生了传授高深学问的学术中心。

1.塔克西拉(公元前1000-前500年)婆罗门教→佛教教义(公元前6世纪)教学内容:一类是以《吠陀经》为代表的宗教和文学;另一类则是各种实用技艺和职业性课程:传统习俗和世俗法、逻辑、星云学、算术、音乐、医学、军事、记账、农业、商业、养牛、魔术、冶金术、养蛇术、绘画、舞蹈等。

2.那烂陀(425-1205年)公元5世纪,印度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在那烂陀建立,其后国王、印度教和佛教相继在附近建校舍,成为南亚乃至整个亚洲著名的高等学府。

具有僧徒万人,僧师1500余人,中国的玄奘法师曾在此留学5年。

教学内容:《吠陀经》、逻辑学、辩证法、医学、文法、法律、哲学、绘画、音乐等。

(c)古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公元前2700年前,中国就有了高等教育的雏形。

虞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西周的辟雍、泮宫、射庐等——古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古代中国官学、私学以儒学教育为主,以经史为根本,以“明人伦”为中心,通过四书、五经的学习,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本质上是一种人文、道德教育。

《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高等教育概论学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掌握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产生的价值冲突,主要包括: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人才类型);专才与通才(教育内容)。

第二章大学精神与理念(一)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了解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大学精神文化所具备的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和多元个性特征。

(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内涵,掌握走向“社会中心”的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第三章高校教师发展(一)高校教师发展为何必要?了解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培训向高校教师发展的变化趋势。

(二)高校教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的五项基本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重点掌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自助互动型和专家介入型)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三)高校教师发展的阻力及其超越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价值迷失、学术失范和资源约束困境,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行为调整和组织的制度创新克服困难,不断超越。

第四章高等学校管理(一)高校组织与决策模式了解高校组织的结构体系、主要类型(直线制、职能制、)和基本特征,掌握高校决策的三种模式:“行政主导模式”、“学术主导模式”和“双重结合模式”。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概况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大约12世纪初,意大利、法国、英国有了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大学,如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即中世纪大学〉特点: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学领域。

中国汉代太学为高教从萌芽到雏形奠定基础,始于唐盛于宋的书院教育是从萌芽到雏形的标志3、成型阶段(培养专门人才)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创办柏林大学,突破传统大学模式,科学研究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目标建立一所德国式大学,确定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地位。

引发社会服务职能(威斯康星)1、规模化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世界高等教育必然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然后再进入普及教育阶段。

2中心化3综合化4国际化5职业化6终生化7多元化三认识高等教育学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学科。

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发展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教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教学的研究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教学的发展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多学科研究法: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综合研究方法(2)文献研究法:收集图书、报刊、档案、公文、报告、信函等信息资料加以分析、解释、以发现事实,检验假说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加以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一般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

还有如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理诊断法等。

第二章高教本质一教育与高等教育1、本质:对它认识取决于正确的路径,没有定论要探讨2、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1)、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观:从人的个体生命出发研究人;重视人的潜能、创造性、好奇心与健康人格,强调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不足在于忽视了人的社会生命;(2)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不断改变。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及法规复习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及法规复习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中世纪大学: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揩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要点整理:高等教育学

要点整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一、了解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1)古代高等教育:通过探索高深学问,最终达到修身、新民的目的。

高等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死而后已。

中西相同。

特点∶1. 形式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设王宫廷、寺庙、或私学中。

2、目的或内容目的为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 对象上,中国有教无类西方是少数人的特权。

4. 管理上,东方由政府和寺庙管理,西方以私学为主。

(亚历山大图书馆具有国际意义。

)(2)近代高等教育:以探索高深学问、培养人完整的人格为目的。

它的典型是德国柏林大学。

特点:1.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大学的雏形 2. 目的和内容上,以继承和探索真知为使命,培养学术性和专业型人才3. 对象上,属于精英教育4. 管理上,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3)现当代高等教育:以探索高深学问、培养人的智力为目的。

它的典型是哈佛大学。

特点:1.形式上,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它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第三级或中学后教育的范畴。

2.目的和内容上,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强调教学和研究的实用性。

3. 对象上,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

4. 管理上,在自治与外部控制中实现平衡.比较而言,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重心是道德,旨在使人的身语意合乎宇宙人生之道。

现代高等教育的重心是知识,旨在使人成为经时济世之才。

二、了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演变。

1.人才培养(中世纪-18世纪)①以培养古典专业人才为主的阶段(中世纪)②社会发展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职能的变化(18世纪中期)③高等教育大发展与高等学校培养专业人才职能的扩展(20世纪以后)2.科学研究,发展知识(1809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①古典知识与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的萌芽(中世纪)②现代科学的发展与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的产生(18世界末)③当今科技发展与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内涵的变化(20世纪以来)3.社会服务(1862年,林肯签署《莫里尔法案》)①封闭式的开放∶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中世纪)②美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与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19世纪美国)③全面开放: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发展(20世纪以来)三、了解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解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高等教育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教育学复习提纲一、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1.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是指以大学为主体,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阶段。

2.高等教育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协作性和创新性。

二、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高等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和发展阶段:1.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2.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自由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现代化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体制和管理:1.高等教育的体制:大学体制、专科教育体制。

2.高等教育的管理:高校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高等教育与发展。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特质:1.高等教育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真理和创新、传播和发展文化。

2.高等教育的特质:学术性、专门性、社会性。

六、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1.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传授式教学、能力培养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研究性学习。

2.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

七、高等教育的教育评价和质量保障:1.高等教育的评价指标:师资力量、教学效果、科学研究成果等。

2.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措施:教学评估、质量认证、师德建设。

八、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1.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留学交流、双学位项目、国际合作研究等。

2.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教育科研的国际化。

九、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1.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

2.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

十、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未来发展方向:1.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

2.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化、创新化、职业化、社会化。

2017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学习及考试大纲(岗前培训)

2017河北省高等教育学学习及考试大纲(岗前培训)

第一章绪论Ⅰ.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在了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识记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从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关系的角度,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本质。

掌握高等学校四大社会职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解不同的内涵、意义及社会作用。

Ⅱ.课程内容第一节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高等教育(一)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二、高等教育学(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1.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2.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一、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一)(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

高等教育学提纲-整理后

高等教育学提纲-整理后

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答:高深学问教育的特点:(1) 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于神庙,或存于私学中。

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

(2)从目的和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 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 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

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近代大学教育的特点:(1) 从形式上说,只有大学才是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从目的和内容上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 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确保其优越的素质。

(4) 从管理上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预,尤其是来自宗教或政治的束缚或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第三级教育的特点(1) 从形式上说,传统的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以及师范学院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2)从目的和内容上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也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3) 从对象上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他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4) 从管理上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应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 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2. 威斯康星思想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2. 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三.论述题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

精英教育一一大众教育一一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

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

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

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第2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2. 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强调公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3. 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二•简答题1.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针对时弊动态调整,结合国选择。

2017年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2017年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的基本指针。

如果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

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新论学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要求:了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大学、第三级教育的概念内涵,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高等教育概念演变: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一、高深学问教育:1. 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高等学术中心,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

2. 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 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 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庙宇控制,在社会混乱时私学才兴盛。

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1. 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中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 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 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确保优越素质。

4. 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干预,尤其是宗教或政治束缚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1. 从形式上来说,传统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部分,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 从目的和内容上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 从对象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

4. 从管理上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要求: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答:高等学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

三大职能是应历史变化的需要而依次产生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取代,而是发展并存,也就是说前职能并未因后一项职能的出现而消失,但也没有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自我改变,顺应历史。

1. 自中世纪高等学校的产生到18世纪,培养人才一直都是大学的唯一职能2. 威廉·冯·洪堡1890年在德国创办柏林大学,以研究作为大学的首要使命,提出科研与教学相统一。

结束学院制,标志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大学兴起。

3. 美国总统林肯1862年签署《莫雷尔法案》,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与社会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引发高校第三项职能的出现。

高校职能的价值: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校存在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高级人才的保证,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为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和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任务,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现代高校的背景下对于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又有新的认识和争论。

1. 对三项职能内涵的认识更为明确。

2.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与冲突。

3. 建立有许多、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

大学三项职能,随历史变化而产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各个层次和类别人才,高等学校不能坚持纯学术研究,必须开展应用性研究,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职能不再是以往象牙塔中与社会发展脱节的自身行为,而是有第三职能的为社会服务性质,教学职能通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来为社会服务,科学研究职能为国家社会和人类生活服务。

为社会服务职能是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向社会提供学术性服务。

高校职能矛盾冲突:在大众化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时代,大学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各自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并通过知识的产生、传递和转化而联系了起来,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从表面上看,三项职能可共同存在于一所高校内部,实际上,他们并未真正统一协调,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矛盾和冲突,随着高校职能的不断丰富,高校教育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活动日益复杂,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平衡地共存于一所高等学校内部。

在此状况下,三项职能校际间的分工和合作显得明确和必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特点,选择侧重适当职能活动,使三大职能在整体高等教育系统中而不是在单一的高校中得以协调共存。

各高校应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能,共建一个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来实现三种职能的圆满完成。

(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了解培养目标的概念,正确认识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及其特点,深入理解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能正确分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主要任务。

答: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人才类型);专才与通才(教育内容)。

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的价值冲突。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1)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2)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应以社会的理想为最终目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使个体社会化,注意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为社会服务。

3)两种价值观是辨证统一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反映了人们在对于如何认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两种观点都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片面过激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辩证的理解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个人本位论忽视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提升到不适当的位置而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只一味的强调适应社会需要,否定个人能动性,有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同时极易抹杀学术的个性。

两种价值观的共同缺陷是割裂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其实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社会的生成物,即受社会制约又改造社会,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要适应现存社会,另一方面又不断产生出高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谋求对社会现实的一定超越。

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社会才能保持一种既有稳定又有发展,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态势。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实现这种结合,引导个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排斥现存社会的适应,但是这种适应应当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个体能动性基础之上的,有批判有选择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或盲目的追随。

专才教育:指以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也称通识教育,其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自由教育”,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所谓学术型人才,专指进行学术研究,创造新知识的学术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对从事有关学术型工作能力的培养。

所谓职业型人才,指一切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工作的实际操作者。

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技术性或应用性,注重对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大学精神与理念(一)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要求:了解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正确分析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

答:大学文化: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大学理念更多的是表达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

每所大学都有理念,但并非都有精神。

2、大学形神源于大学理念。

3、大学理念又基于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文化:1、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包括大学精神、理念、校训。

2、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

大学精神文化时代特征:1、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2、兼容性。

1)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多元化性而言,是对这种多元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并包;2)是对学术自由而言,对各种学术观点学术行为的兼容性并包;3、大学精神文化元素的整合性:一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整合:二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文化元素的整合:三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器物文化的整合;4、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自然生成,是文化自然现象,另一种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

大学精神与校训关系:校训是精神重要元素,对内形成文化向心力,对外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彰显,是获得外在认同支持的重要途径。

校训提出之初通常是从应然角度表明引领该所大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经过漫长历史演变,成为该大学优秀文化传统,即大学精神。

(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要求: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和分析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答: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

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源于理性主义哲学流派。

古希腊,最初的理性主义者认为,理性知识和智慧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追求理性.服从理性是人的宗高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此,他们的主张超越感性欲望和利害关系,不求功利和不求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和思辩性的问题。

抛弃教育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知识与市场、政治分离。

把大学作为象牙塔。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代表人物:洪堡、纽曼、怀特海。

2、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开始盛行及两种理念并存与对峙时期。

实用主义大学理念代表人物: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

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源于实用主义哲学传统,其承认人具有理性,但认为理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他是一种推崇主观经验,强调行动的实际效果,主张用实际效果评价一切和检验一切的思想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