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实验报告

养蚕实验报告
养蚕实验报告

家蚕饲养全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观察桑蚕卵的孵化过程、熟悉桑蚕的饲育过程及基本生长情况、观察桑蚕的发育过程、观察桑蚕的吐丝结茧过程。

二.实验材料:桑蚕蚕卵

三.实验用具:培养盒、恒温箱等。

四.观察项目

1.卵的孵化

(1)催青:指将蚕卵即蚕种放置、保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条件中,促使蚕卵内胚子顺利发育、转青孵化的过程。孵化前的卵壳是透明的,带色的胚使整个卵显有蓝色,催青一词系由此而来。催青过程通常春季需要10-11天,夏秋季需要8-9天。

(2)催青的具体做法:在消毒好的蚕室内,将蚕种平铺在蚕匾中,卵面向上,第1-4天要求室温24度,干湿差2-2.5度,第5-10天要求室温27度,干湿差1.5-2度。当胚子发育到后期,发现有少量蚕卵呈青色小点时,立即把蚕种用黑布遮暗,约经过40小时即第三天黎明前4-5时,除去遮暗黑布,把蚕种用白纸包好,卵面向上,开灯感光,让蚁蚕咬破卵壳孵化出来。

(3)蚕卵的孵化和收蚁:卵面上覆小红网,再在网上撒小方块叶,经10-15分钟蚁蚕爬上后,把上面一只网提到垫有白纸(或防干纸)的空匾里进行蚁体消毒后给桑叶。(本次试验采取简易方式,省略小红网,直接用桑叶进行移取。)

2.幼虫饲养

(1)一龄蚕

8月31号17:309月1号08:00 一龄眠蚕(已撒焦糠)9月2号13:00 (2)二龄蚕

二龄饷食9月3号08:00 二龄蚕9月5号08:45

(3)三龄蚕

三龄饷食9月6号09:00

(4)四龄蚕

四龄蚕9月12号08:30 四龄蚕9月13号08:30

(5)五龄蚕

五龄蚕刚蜕皮还未饷食时的状态,可以清楚的看到蚕退下的皮。拍摄时间:9月15号08:00

五龄未饷食9月15号08:00 五龄9月16号10:30

3.蚕结茧

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簇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簇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

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

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茧体前后两端向后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型改变成∞型,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

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

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成为蛹衬。

上簇

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第四步

4.化蛾

9月28日裁茧取蛹。

10月4日化蛾。

5.交配制种

10月4日——10月7日:

投蛾——交配3h——理对——拆对——制种(黑暗环境,约10h或一天一夜)本次实验因蚕发育不齐,故制种时间较长,为:10月5号9:00——10月7号。

配对的蚕 蚕种

五.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养蚕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养蚕综合实践调查报告ppt 篇一:养蚕活动设计 养蚕活动 主题由来: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养蚕,而且每个人都对养蚕有浓厚的兴趣,课间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养的蚕拿出来一起观察讨论,场面十分热闹,但他们对于怎样养蚕以及养蚕的历史都不太了解,课本上也没有这些知识,所以设计一个以养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能力目标: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 知识目标: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 ·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 3、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 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方式 信息的收集;观察法;讨论法;成果交流;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上网查询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请教家长或长辈关于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质准备:相机,电脑,蚕卵,桑树,相应的养蚕的工具和记录的工具。 活动过程 收集资料 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把一种野生的蚕驯化成家蚕,并开始利用蚕丝了。三千多年前,开始人工养蚕。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 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这说明在当时养蚕在生产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收到蚕种后,将蚕种

养蚕宝宝观察日记_养蚕的过程日记300字

养蚕宝宝观察日记_养蚕的过程日记300字 篇一:养蚕的过程日 前几天放学回家时,我在路边买了两只小蚕,一只黑糊糊的,一只白花花的,我分别给它们取名叫“小黑、小白”。 可是有一个问题却困扰着我——桑叶去哪里找呢? 为了能让小蚕吃上东西,爸爸便在院子里找了一棵榆树,采了一些榆树叶子喂给小蚕吃。小蚕一见到榆叶,脑袋就拼命往上够,身子直起来一耸一耸的。爸爸赶紧放进榆叶,小蚕就张开嘴巴“吧嗒吧嗒”地啃起来,吃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小蚕已经把榆树叶子吃了一大圈。真能吃啊! 到了第二天放学回家时,我路过一个小摊。小摊旁边有一大堆桑叶。我立即跑过去,大把大把地抓起来,放进了袋子里。我整整收获了一大袋子的桑叶,这些可足够给小蚕吃了。 小蚕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乐趣。 篇二:养蚕的过程 最近,班的同学们开始养蚕了。我也有5只蚕,个个白白胖胖的。 记得星期一的时候,我刚从小店里买了5条蚕,他们长得又黑又小,我都不敢去碰他们,生怕一不小心把他们捏死了!看着身边的同学们蚕养得白白胖胖,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蚕也养得白白胖胖。

我每天按时喂它们,它们吃起桑叶可快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有一天,我发现其中一条蚕突然把身子侧了过来,定在那里不动了,我又着急又害怕,找来了我们班的养蚕大王来问个明白。她对我说:“不用担心,这只蚕是要蜕皮了,你看他嘴巴那里黑黑的,是嘴巴空了,他要换一下皮肤。”这下我放心了. 现在我的蚕个个白白胖胖的。吃桑叶的速度很快。马上,他们就要变成飞蛾了······ 篇三:养蚕的过程 新学期到了,科学老师说这学期要养蚕宝宝,我的蚕宝宝由于没有食物全饿死了,我非常后悔。想要从同学那里领养几只,可是他们都没有。我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了。好伤心。 有一天我去一家文具店买东西,看见一个纸盒里有很多蚕宝宝,这可能是天意吧。我以前经常来这家文具店买东西都没看见,今天我居然看见了,感谢上天啊!我问老板娘:“可以给我两只吗?”热情的老板娘立马给了我两条,当我拿到那两条蚕宝宝时,心不知有多高兴,把它们放到盒子里,又匆匆忙忙地跑出去找桑叶。找到桑叶后我把桑叶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然后给蚕宝宝,看见它们开开心心的吃。 啊!多么惹人喜爱的蚕宝宝啊!希望它们快快长大,盼望能看见它们变成蛾子翩翩起舞地飞走呀! 篇四:养蚕的过程 开学初,科学老师给我们发学具,学具袋里有一小袋蚕卵。 老师告诉我们:蚕以卵繁殖。要我们认真观察蚕卵,还告诉我们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从数据挖掘的定义出发,介绍了数据挖掘的神经网络法、决策树法、遗传算法、粗糙集法、模糊集法和关联规则法等概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详细总结了国内外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指出了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挖掘;挖掘算法;神经网络;决策树;粗糙集;模糊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From the definition of data mining,the paper introduced concept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decision tree algorithm,genetic algorithm,rough set method,fuzzy set method and association rule method of data mining,summariz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ituation and focus of data mining in details,and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ata mining. Key words:data mining,algorithm of data mining,neural network,decision tree,rough set,fuzzy set,research situ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行业如商业、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都积累了海量的、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资料[1]。这些海量数据中往往隐含着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仅仅依靠数据库的查询检索机制和统计学方法很难获得这些信息,迫切需要能自动地、智能地将待处理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达到为决策服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应运而生[2]。 数据挖掘是一个多学科领域,它融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知识工程、信息检索等最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其应用非常广泛。只要是有分析价值的数据库,都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来挖掘有用的信息。数据挖掘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市场、工业生产、金融、医学、科学研究、工程诊断等。本文主要介绍数据挖掘的主要算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最后指出其发展趋势及问题所在。 江西理工大学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19款最好用的免费数据挖掘工具大汇总

数据在当今世界意味着金钱。随着向基于app的世界的过渡,数据呈指数增长。然而,大多数数据是非结构化的,因此需要一个过程和方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可理解的和可用的形式。 数据挖掘或“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和数据库系统发现大数据集中的模式的过程。 免费的数据挖掘工具包括从完整的模型开发环境如Knime和Orange,到各种用Java、c++编写的库,最常见的是Python。数据挖掘中通常涉及到四种任务: 分类:将熟悉的结构概括为新数据的任务 聚类:在数据中以某种方式查找组和结构的任务,而不需要在数据中使用已注意的结构。 关联规则学习:查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旨在找到一个函数,用最小的错误来模拟数据。 下面列出了用于数据挖掘的免费软件工具 数据挖掘工具 1.Rapid Miner

Rapid Miner,原名YALE又一个学习环境,是一个用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实验的环境,用 于研究和实际的数据挖掘任务。毫无疑问,这是世界领先的数据挖掘开源系统。该工具以Java编程语言编写,通过基于模板的框架提供高级分析。 它使得实验可以由大量的可任意嵌套的操作符组成,这些操作符在xmxxxxl文件中是详细的,并且是由快速的Miner的图形用户界面完成的。最好的是用户不需要编写代码。它已经有许 多模板和其他工具,让我们可以轻松地分析数据。 2. IBM SPSS Modeler

IBM SPSS Modeler工具工作台最适合处理文本分析等大型项目,其可视化界面非常有价值。它允许您在不编程的情况下生成各种数据挖掘算法。它也可以用于异常检测、贝叶斯网络、CARMA、Cox回归以及使用多层感知器进行反向传播学习的基本神经网络。 3.Oracle Data Mining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整体方案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中心校周发宏 活动设计背景: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选择养蚕为学生体验活动考虑到养蚕活动的可操作性强。首先,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未养过蚕,他们对于养蚕感觉新鲜、好奇,认可率很高,很喜欢这项科学活动,能积极主动投入其中。其次,与其它类活动比较,养蚕有着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还考虑到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相当丰富。养育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同时,养蚕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孩子们收获的决不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亲近与珍爱生命的情感、认

真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活动设计目标: 1、为儿童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情感,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2、儿童在对蚕宝宝养护的过程中培养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气,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儿童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5、培养合作精神。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养起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围。 6、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老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和活动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指导。

养蚕过程记录

养蚕过程记录: 一、 蚕卵孵化记录表 日期 气温 蚕卵的变化 我的发现 4.07 15度 蚕卵是黑色的,像一颗颗萝卜种籽 刚孵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很小的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虽小,但蠕动速度挺快的,身上长满细毛,大约两天 后毛毛就不明显了。 4.15 20度 破壳而出啦! 4.16 20度 卵壳变成淡黄色 二、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 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 4.15 约1毫米 很会吃 不多 到处爬 4.25 约30毫米 很会吃 黑色便便 狂吃 5.01 约60毫米 很会吃 黑色便便 慢慢爬 三、 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 蜕皮 次数 日期 外形变化 蚕蜕皮的过程 体长(毫米) 颜色 1 4.18 10毫米 淡灰色 减少食量,头部抬高摆动身子,从头部开始往后蜕皮。 2 4.23 20 乳白色 3 4.27 35 纯白色 4 5.01 50 半透明白 四、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 通体透明或半透明 画一个蚕茧 吐丝后的蚕 变成一个蚕茧 (见照片) 蚕怎样吐丝 呈"8"字型吐丝,先用丝靠盒子壁沿织一 个3*4公分大的空间、然后再在这空间 里吐丝结茧。 其他发现 蚕茧颜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白色

五、小结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它们在各个阶段的生命形态分别是蚕卵、幼虫、蚕蛹、飞蛾。蚕卵刚孵出的幼虫是蚁蚕,像小蚂蚁一样, 幼虫在变成蚕蛹之前要经历四次蜕皮, 每蜕皮一次都长大很多; 飞蛾是蚕的成虫,在交配产卵之后死去, 完成它奇妙而美丽的一生。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约毫米 约毫米 约毫米 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 蜕皮次数日期外形变化蚕蜕皮的过程体长(毫米)颜色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画一个蚕茧吐丝后的蚕 蚕怎样吐丝 其他发现

活动方案:“奇妙丝绸路”养蚕体验活动方案

“奇妙丝绸路”养蚕体验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让学生亲自养蚕,了解蚕的一生,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同时,养蚕的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的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 二、活动内容安排: (一)我们来养蚕——知识准备期(1周时间) 活动一:开展“蚕宝宝知识知多少”主题活动。 学生走进网络、走进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调查其悠久历史,认识了解种桑、养蚕、抽丝、纺织的工具及工艺流程,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三年级准备主题:蚕宝宝的一生 四年级准备主题:养蚕知识大揭秘 五年级准备主题:养蚕与丝绸之路 活动二:“我为蚕宝宝安家”评选活动 要求:一至五年级均可参加。各中队以小队为单位开展活动,每个小队5——6人。各小队制作养蚕箱,并在班内展示,评出两个班级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参加校级安乐窝的终极PK。 校级PK时间:4月9日中午。地点:小广场。评选方式: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投票选出最佳安乐窝。 (二)给蚕宝宝记日记——亲历实践期(3周时间) 活动一:认养蚕宝宝 大队部举行一次蚕宝宝认养主题升旗仪式。每班30颗左右蚕卵。各班按照每人一条的比例进行小队蚕宝宝的认养。

活动二、喂养蚕宝宝 要求: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认真记录。一二年级完成养蚕观察记录表,并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养蚕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至五年级同学以日记、照片等多种形式,记录实践的见闻、感受,完成观察《蚕宝宝日记》一组(一组是指从活动开始启动到蚕结茧止)。 活动三:蚕宝宝选美大赛 要求:各班的合作小组均可参赛。每个小组可选1至3条蚕宝宝参赛,并给每一枚蚕宝宝取名,填写《参赛登记表》,交大队部参赛。注:参赛的蚕宝宝必须是我校学生为主饲养。 评选标准:个大、肤白、名美 (三)养蚕经验交流会——成果收获期(1周时间) 活动一:评选最佳《蚕宝宝图画》

养蚕观察记录表

养蚕观察记录表 ________ 班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1 ?此记录表作为科学作业,把你养蚕宝宝的过程记录起来。 2.观察内容有横线的直接填空,英他问题写好序号写在记录栏。 3?如果有疑问的,可边观察边查阅资料,并记录。 养蚕指南 1 ?为蚕宝宝准备一个蚕房。 有盖的鞋盒比较好,在盖子上扎很多小孔。平时打开盖子饲养,携带时可以盖上盖子。 2.喂食:一天大约喂食3~4次 小蚕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不用喂太多,2片就够了。随着小蚕长大,要逐渐增加桑叶的量。 小蚕要吃较嫩的桑叶,为了小蚕容易咬食,桑叶要剪成条状。 蚕宝宝不喜欢吃干的桑叶,因此当桑叶有点发干了就要撒上新鲜的。 3.清理: 当饲养几天后,蚕房里会有较多粪便和多余干枯的桑叶,记得及时淸理。 淸理时用软的毛笔轻轻把小蚕扫到新鲜桑叶上。也可以用新鲜桑叶把小蚕引过来。 4.其他注意事项 健康:蚕房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蚕不能晒到阳光,怕蚊虫、怕杀虫剂、蚊香等。发现病蚕也死蚕要马上淸除,避免传染给其他蚕。 桑叶的保存:用塑料袋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要用的时候,取出等几分钟,擦干并晾干后才能给蚕吃。 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记录在表格中。 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吃桑树叶的叫桑蚕.吃柞树叶的叫柞蚕.长大后它就吐丝结茧,变成成虫-一蚕蛾.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养蚕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蚕蚁。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 等桑叶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蚕蚁会自动爬到桑叶上进食。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

养蚕观察记录表

养蚕观察记录表 温馨提示:1.此记录表作为科学作业,把你养蚕宝宝的过程记录起来。 2.观察内容有横线的直接填空,其他问题写好序号写在记录栏。 3.如果有疑问的,可边观察边查阅资料,并记录。 养蚕指南 1.为蚕宝宝准备一个蚕房。 有盖的鞋盒比较好,在盖子上扎很多小孔。平时打开盖子饲养,携带时可以盖上盖子。 2.喂食:一天大约喂食3~4次 小蚕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不用喂太多,2片就够了。随着小蚕长大,要逐渐增加桑叶的量。 小蚕要吃较嫩的桑叶,为了小蚕容易咬食,桑叶要剪成条状。 蚕宝宝不喜欢吃干的桑叶,因此当桑叶有点发干了就要撒上新鲜的。 3.清理: 当饲养几天后,蚕房里会有较多粪便和多余干枯的桑叶,记得及时清理。 清理时用软的毛笔轻轻把小蚕扫到新鲜桑叶上。也可以用新鲜桑叶把小蚕引过来。 4.其他注意事项 健康:蚕房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蚕不能晒到阳光,怕蚊虫、怕杀虫剂、蚊香等。发现病蚕也死蚕要马上清除,避免传染给其他蚕。 桑叶的保存:用塑料袋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要用的时候,取出等几分钟,擦干并晾干后才能给蚕吃。 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记录在表格中。 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吃桑树叶的叫桑蚕.吃柞树叶的叫柞蚕.长大后它就吐丝结茧,变成成虫---蚕蛾.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综合实践活动-养蚕小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养蚕小记》 白云区平沙小学钟颜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观察记录;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 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两课时) 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1)蚕的知识(2)怎样养蚕(3)为后养蚕的同学出谋献策 2、 【蚕卵】

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 ☆蚕宝宝的外型特征 *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 *蚕的身上有8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 *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 食物(桑叶)长大。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 (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 *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爬行 ☆蚕蜕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 【第二阶段】蚕蛹时期 ☆五龄蚕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S 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 ☆蛹化:蚕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

养蚕日记详细记录整个过程

养蚕日记详细记录整个过 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养蚕记录 第一印象:刚进家门的时候,他们是黑色的一个小点儿。它们在蚕卵里边儿。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生命等待着出口的机会。 五天左右:蚕卵慢慢的变白,直到有一头变成一个小黑点,蚕宝宝就从里面出来了。刚出生的时候大约像蚂蚁那么大,深灰色,食欲很小。 十二天左右:到了十天左右,身体变浅了一些,长度大约1厘米长,食量依然不是很大,开始排泄小粒的粪便。 十八天左右:蚕宝宝每天埋头苦吃,开始一天一个样,大约长到了2厘米左右,这个时候蚕你能发现每天都变大了好多。 二十天左右:依然每天在变大,身体开始慢慢变白了。 二十二天左右:蚕明显变胖了,身体大约长到了厘米,像一只白色的大虫子。它的食量也愈发的惊人,每天给他放的桑叶都会吃光,还会留下一些一堆堆粪便。 二十五天左右:蚕宝宝最近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完好多桑叶啊,身体也在不断长大,长胖,身体大约涨到了7CM左右,全身软软的,肥肥的, 二十八天—三十二天左右:蚕宝宝吃桑叶明显减少了,蚕的身体颜色又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白色了,有点发黄发绿,有部分蚕宝宝开始吐丝了,一开始吐得丝是很凌乱的,随着一层一层的加厚,就变成了这种椭圆形的样子。 三十五天左右:大部分蚕宝宝都结茧了,还有少部分发育慢的蚕宝宝在继续吃桑叶长大。 四十天左右:这个时候所有的蚕都已经结茧了,光荣的吐丝工作基本结束了,蚕宝宝也即将进入化蛹成蛾的阶段。 四十五天左右:所有的蚕开始破茧出蛾,然后雌雄蚕蛾交配,雌蚕蛾产卵,接着他们相继死去,结束了他们短暂而光荣的一生。而那些产下的蚕卵又会逐渐长大,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模拟作文“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立意及范文

模拟作文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立意及范文模拟作文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立意及范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教材有一个内容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历程。很多城市的小学生都在老师要求下养起了蚕宝宝,一时间杭州、成都等各大城市闹起了桑叶荒。有人计算,以杭州为例,三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家长们抱怨:所有的孩子都养蚕,哪里去找那么多桑叶?而且孩子小,哪里会喂养?全是家长代劳,尽给我们添负担。但老师们则认为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该参与。此事经几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立意: 1.学生养蚕好处多; 2.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社会的配套支持; 3.要把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 4.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变通; 5.不要搞形式主义 劳动教育岂能在一棵桑树上吊死 文/于立生 杭州市的家长陈妈今年狠狠体验了下四五月间的桑叶荒。日前她在朋友圈发了张蚕宝宝的照片,N多朋友跳出来,好像全杭州的三年级小朋友都在养蚕,全杭州的家长都在为找不到桑叶发愁。养蚕,是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动作。按杭州市三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计算,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不过,在老师们看来,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参与。(5月16日《钱江晚报》) 蚕,小时候我也养过。诚如长寿桥小学科学老师余文冲所说:从人文角度来讲,养蚕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珍爱生命的意识。孩子们亲身体验蚕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这是生命教育很好的一课。养蚕本来确实挺好,清代大学者段玉裁也曾称: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意指小朋友到七八岁,除了该教读书识字,也得进行洒水浇花、打扫卫生的家务劳动教育,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养蚕,脱出分分分,是命根;考考考,是法宝的应试教育的桎梏,当然可以包含在家务劳动教育的范畴之内。 不过,科学教育也好,人文教育也罢,又或劳动教育,那也全无必要在一棵桑树上吊死。毕竟,城市不比乡村,哪来那么多的桑叶养蚕?这下可好,千篇一律运动式养蚕,搞得杭城桑叶贵,奇货可居,家长给折腾得有去公园偷摘桑叶的,有辗托人找农科单位朋友要桑叶的,有驱车四五十公里下乡搜罗桑叶的,还有在网上求购桑叶的,五花八门。 去年7月,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等机构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开齐上好家政、园艺等劳技课,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木和农作物,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开展养殖;但可没说没条件养蚕,也得创造条件养蚕。无论推进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抑或劳动教育,那也得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完全可以灵活变通,搞多元化嘛。养不了蚕,可以养其他小动物,或者种点花木盆景,甚至小葱、大蒜、生姜,效果不是一样吗?又何必一窝蜂地去养蚕? 千篇一律一窝蜂运动式养蚕,其结果只能是苦了家长,还达不到教育效果。一则,没有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软件分析报告 摘要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被人们广泛重视和应用,刺激了数据挖掘软件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流行的几种开源数据挖掘平台主要有:R、Tanagra、Weka、YALE、Orange、KNIME、GGobi。这些开源数据挖掘平台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Weka和KNIME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数据挖掘工具、Weka、KNIME 1.Weka 1.1 简介 Weka的全名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aikato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Analysis),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与之对应的是SPSS公司商业数据挖掘产品——Clementine)的,基于JAVA环境下开源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 WEKA作为一个公开的数据挖掘工作平台,集合了大量能承担数据挖掘任务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类、回归、聚类关联规则以及在新的交互式界面上的可视化。而开发者则可使用java语言,在Weka的架构上开发出更多的数据挖掘算法。 Weka可能是名气最大的开源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软件。高级用户可以通过java编程和命令行来调用其分析组件。同时Weka也为普通用户提供了图形化界面,称为WekaKnowledgeFlow Environment和Weka Explorer。在Weka论坛可以找到很多扩展包,比如文本挖掘,可视化,网络计算等等。很多其它开源数据挖掘软件也支持调用Weka的分析功能。

1.2Weka数据格式 WEKA存储数据的格式是ARFF(Attribute-Relation FileFormat)文件,这是一种ASCII文本文件。表格里的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实例(Instance),相当于统计学中的一个样本,或者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竖行称作一个属性(Attribute),相当于统计学中的一个变量,或者数据库中的一个字段。这样一个表格或者叫作数据集,在WEKA看来,呈现了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Relation)。 整个ARFF文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头信息,包括对关系的声明和对属性的声明;第二部分是数据信息。我们打开Weka的自带数据cpu.arff。可以看到如下所示结果。 图中红色的框内是该数据的头信息,可以看出该关系名称为cpu,粉红色的框中是数据信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数据共有七个属性。 Weka支持四种数据类型:Numeric(数值型)、(标称型)、String(字符串型)、date [](日期和时间型)。 1.3Weka用户交互界面 运行Weka之后可以看到Weka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 案

星湖小学三年级养蚕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使小学生经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经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时间和要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三月—五月(56天) 1.学校提供蚕种 2.学生自行准备桑叶、毛笔、纸箱,尺子和家长共同饲养

3.家长检查孩子的观察日记,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能够拍照、画图、测量、文字说明、统计等。 1蚕卵—蚁蚕的变化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吐丝结茧 4蚕蛹变蚕蛾 三、活动对象与参与方式 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养蚕小组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科学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 让学生了解中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孩子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

我们来养蚕课件

我们来养蚕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四、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

后再亲手抽丝吗?” 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1.出示蚕卵。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 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总复习题1.数据挖掘系统可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答:根据挖掘的数据库类型分类、根据挖掘的知识类型分类、根据挖掘所用的技术分类、根据应用分类2.知识发现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选择、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知识表示3.什么是概念分层?答:一个映射序列,将低层概念映射到更一般的较高层概念。4.多维数据模型上的OLAP 操作包括哪些?答:上卷、下钻、切片和切块、转轴/ 旋转、其他OLAP操作5.OLAP 服务器类型有哪几种?答:关系OLAP 服务器(ROLAP)、多维OLAP 服务器(MOLAP)、混合OLAP 服务器(HOLAP)、特殊的SQL 服务器6.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哪些?答:聚集、抽样、维规约、特征子集选择、特征创建、离散化和二元化、变量变换。7.什么是数据清理?答:填写缺失的值,平滑噪声数据,识别、删除离群点,解决不一致性8.什么是数据集成?答:集成多个数据库、数据立方体或文件9.什么是数据归约?答:得到数据集的压缩表示,它小得多,但可以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10.数据清理的内容包括哪些?答:缺失值、噪声数据、数据平滑、聚类、回归11.将下列缩略语复原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DM——data mining 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WT——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MQL)--Data Mining Query Language 12.什么是数据挖掘?答:简单地说,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具体地说,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13.什么是关联规则?答:(关联规则是形如X→Y的蕴涵式,其中且,X和Y分别称为关联规则的先导和后继。)假设I是项的集合。给定一个交易数据库,其中每个事务(Transaction)t是I 的非空子集,即,每一个交易都与一个唯一的 标识符TID(Transaction ID)对应。关联规则在D中的支持度(support)是D中事务同时包含X、Y的百分比,即 概率;置信度(confidence)是包含X的事务中同时又包含Y的百分比,即 条件概率。关联规则是有趣的,如果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这些阈值是根据挖掘需要人为设定。(关联规则反映一个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如果两个事物或者多个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那么其中一个事物就能够通过其他事物预测到。 )14.什么是可信度?什么是支持度?答:15. 什么是概念描述?什么是特征化?什么是属性相关分析?答:概念描述:用汇总的、简洁的和精确的方式描述各个类和概念可能是有用的。特征化:是目标类数据的一般特性或特征的汇总。属性相关分析:可能需要在分类和预测之前进行,它试图识别对于分类或预测过程无用的属性。这些属性应当排除。16.什么是数据仓库?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数据仓库是一个提供决策支持功能的数据库,它与组织机构的操作数据库分别维护。它允许将各种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为统一的历史数据分析提供坚实的平台,对信息处理提供支持。特征:面向主题、数据集成、随时间而变化、数据不易丢失(数据不易丢失是最明显特征)17.什么是数据集市?答:数据集市包含企业范围数据的一个子集,对于特定的用户群是有用的。其范围限于选定的主题。(是完整的数据仓库的一个逻辑子集,而数据仓库正是由所有的数据集市有机组合而成的) 18.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过程由哪几个步骤组成?答:数据清理、数据仓库、任务相关数据、数据挖掘、模式评估、知识表示19.典型的数据挖掘系统有哪几个主要成分?答:数据库、数据仓库、万维网或其他信息库;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服务器;知识库;数据挖掘引擎;模式评估模块;用户界面20.从软件工程的观点来看,数据仓库的设计和构造包含哪些步骤?答:规划、需求研究、问题分析、仓库设计、数据集成和测试、部署数据仓库。21.在数据挖掘

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产生背景 本活动产生纯属偶然,在一个极为自然的状态中生成,事先并未经过精心策划。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林舒琦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此举在班级引起轩然大波。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看到爬在绿色桑叶上蠕动的黑色小生灵,显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继而萌发了养蚕的愿望。林舒琦答应分发给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养,并制定了一份简单的养蚕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抓住了这一契机,当机立断进行组织。就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标 1 、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时间 大约一个半月——两个月 四、活动对象 三年级二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请辅导员或林舒琦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旅游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方案

旅游研究院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科研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一. 背景 (3) 1.1 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 (3) 1.2 旅游行业开展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的意义 (4) 1.3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科研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4) 二.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科研平台总体规划 (5) 2.1 科研平台规划 (5) 2.2 科研平台功能规划 (6) 三.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科研平台建设方案 (7) 3.1 大数据科研平台设备架构 (7) 3.1.1 主节点和备份主节点 (7) 3.1.2 管理节点 (7) 3.1.3 接口节点 (8) 3.1.4 计算节点 (8) 3.2 大数据科研平台底层架构 (8) 3.2.1 分布式持久化数据存储——HDFS (9) 3.2.2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HBase (9) 3.2.3 分布式资源调度管理——YARN (9) 3.2.4 交互式SQL引擎——Hive (9) 3.2.5 内存计算——Spark (10) 3.3 科研平台的功能 (10) 3.3.1 科研项目管理 (10) 3.3.2 平台内置数据集 (10) 3.3.3 科研数据上传 (11) 3.3.4 集成算法组件 (11) 3.3.5 科研平台可视化功能 (12) 四. 平台数据集清单 (13) 五. 定制数据服务 (13) 六. 科研平台算法清单 (13) 七. 科研平台设备清单 (19)

一. 背景 1.1 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需要面临的数据量成指数增长。根据 IDC 《数字宇宙》(Digital Universe)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新建和复制的信息量已经超过 40ZB,是2015年的12倍;而中国的数据量则会在2020年超过8ZB,比2015年增长22倍。数据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繁荣发展。IDC亚太区(不含日本)最新关于大数据和分析(BDA)领域的市场研究表明,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规模将会从2012年的5.48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23.8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4.1%。该市场涵盖了存储、服务器、网络、软件以及服务市场。数据量的增长是一种非线性的增长速度。 据IDC分析报道,最近一年来,亚太区出现了越来越广泛的大数据和分析领域的应用案例。在中国,从互联网企业,到电信、金融、政府这样的传统行业,都开始采用各种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开始了自己的大数据实践之旅;应用场景也在逐渐拓展,从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发展到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尤其是社交媒体信息分析受到用户的更多关注。用户们开始评估以Hadoop、数据库一体机以及内存计算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相关新型技术。 最新调研结果显示,提高竞争优势,降低成本以及吸引新的客户是中国用户对大数据项目最期望的三大回报。目前现有的大数据项目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优化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的应用。IDC发现很多用户希望大数据能够为企业带来业务创新,并且开始使用高级分析的解决方案以管理复杂的数据环境。过去一年中用户对社交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用的关注度增加明显。未来,地理位置信息分析将会增长迅速,这也会推动用户对大数据安全和隐私管理的关注。在亚太区,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用户对大数据的相关投资主要在咨询服务方面,更关注如何根据新的最佳实践需求设计和实施方案。中国和印度在大数据领域的硬件投资则非常明显,更倾向于数据中心相关的基础架构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