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专题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一、选择题1.(2010·广东文,10)在集合{a ,b ,c ,d }上定义两种运算、⊗如下: 那么d ⊗(ac )=( )A .aB .bC .cD .d [答案] A[解析] 根据运算、⊗的定义可知,a c =c ,d ⊗c =a ,故选A.2.(文)(2010·福建莆田质检)如果将1,2,3,…,n 重新排列后,得到一个新系列a 1,a 2,a 3,…,a n ,使得k +a k (k =1,2,…,n )都是完全平方数,则称n 为“好数”.若n 分别取4,5,6,则这三个数中,“好数”的个数是( )A .3B .2C .1D .0 [答案] C[解析] 5是好数,4和6都不是,∵取a 1=3,a 2=2,a 3=1,a 4=5,a 5=4,则1+a 1=4=22,2+a 2=4=22,3+a 3=4=22,4+a 4=32,5+a 5=32.(理)(2010·寿光现代中学)若定义在区间D 上的函数f (x ),对于D 上的任意n 个值x 1,x 2,…,x n ,总满足f (x 1)+f (x 2)+…+f (x n )≥nf ⎝⎛⎭⎫x 1+x 2+…+x n n ,则称f (x )为D 上的凹函数,现已知f (x )=tan x 在⎝⎛⎭⎫0,π2上是凹函数,则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tan A +tan B +tan C 的最小值是( ) A .3 B.23 C .3 3 D. 3 [答案] C[解析] 根据f (x )=tan x 在⎝⎛⎭⎫0,π2上是凹函数,再结合凹函数定义得,tan A +tan B +tan C ≥3tan ⎝⎛⎭⎫A +B +C 3=3tan π3=3 3.故所求的最小值为3 3.3.(文)定义某种新运算“⊗”:S =a ⊗b 的运算原理为如图的程序框图所示,则式子5⊗4-3⊗6=( )A .2B .1C .3D .4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5⊗4=5×(4+1)=25,3⊗6=6×(3+1)=24,所以5⊗4-3⊗6=1. (理)如图所示的算法中,令a =tan θ,b =sin θ,c =cos θ,若在集合{θ|0<θ<3π2}中任取θ的一个值,输出的结果是sin θ的概率是( )A.13B.12C.23D.34 [答案] A[解析] 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比较a ,b ,c 的大小并输出最大值,因此要使输出的结果是sin θ,需sin θ>tan θ,且sin θ>cos θ,∵当θ∈⎝⎛⎭⎫0,π2时,总有tan θ>sin θ,当θ∈⎝⎛⎭⎫π2,π时,sin θ>0,tan θ<0,cos θ<0,当θ∈⎝⎛⎭⎫π,3π2时,tan θ>0,sin θ<0,故输出的结果是sin θ时,θ的范围是⎝⎛⎭⎫π2,π,结合几何概型公式得,输出sin θ的概率为π-π232π-0=13,故选A. 4.(2010·曲师大附中)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ABC 的面积为S ,内切圆半径为r ,则r =2S a +b +c ;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S -ABC 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内切球的半径为r ,四面体S -ABC 的体积为V ,则r =( )A.VS 1+S 2+S 3+S 4 B.2VS 1+S 2+S 3+S 4 C.3VS 1+S 2+S 3+S 4 D.4VS 1+S 2+S 3+S 4 [答案] C[解析] 设三棱锥的内切球球心为O ,那么由V S -ABC =V O -ABC +V O -SAB +V O -SAC +V O -SBC ,即V =13S 1r +13S 2r +13S 3r +13S 4r ,可得r =3V S 1+S 2+S 3+S 4.5.(2010·辽宁锦州)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形式,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S (x )=a x -a -x 2,C (x )=a x +a -x2,其中a >0,且a ≠1,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 )①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②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③C (x +y )=C (x )C (y )-S (x )S (y ); ④C (x -y )=C (x )C (y )+S (x )S (y ). A .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实际代入逐个验证即可.如S(x)C(y)+C(x)S(y)=a x-a-x2·a y+a-y2+a x+a-x2·a y-a-y2=14(ax+y-a y-x+a x-y-a-x-y+a x+y+a y-x-a x-y-a-x-y)=14(2ax+y-2a-x-y)=a x+y-a-(x+y)2=S(x+y),故①成立.同理可验证②③④均成立.6.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是鼠、猴、兔、猫分别坐在1、2、3、4号位子上如图所示,第一次前后排动物互换座位,第二次左右列动物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2011次互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对应的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A.编号1 B.编号2 C.编号3 D.编号4[答案] D[解析]根据动物换座位的规则,可得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换座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据此可以归纳得到:四个小动物在换座后,每经过四次换座后与原来的座位一样,即以4为周期,因此在第2011次换座后,四个小动物的位置应该是和第3次换座后的位置一样,即小兔的座位号是4,故选D.[点评] 因为问题只求小兔座位号,故可只考虑小兔座位号的变化,用1→2表示小兔从1号位换到2号位,则小兔座位的变化规律是:3→1→2→4→3→1→2→4→3…,显见变化周期为4,又2011=4×502+3,故经过2011次换座后,小兔位于4号座.7.(2010·山东文)观察(x 2)′=2x ,(x 4)′=4x 3,(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f (-x )=( )A .f (x )B .-f (x )C .g (x )D .-g (x ) [答案] D[解析] 观察所给例子可看出偶函数求导后都变成了奇函数,∴g (-x )=-g (x ),选D. 8.甲、乙两位同学玩游戏,对于给定的实数a 1,按下列方法操作一次产生一个新的实数:由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出现两个正面朝上或两个反面朝上,则把a 1乘以2后再加上12;如果出现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则把a 1除以2后再加上12,这样就可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2.对实数a 2仍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操作,又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3.当a 3>a 1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若甲获胜的概率为34,则a 1的取值范围是( )A .[-12,24]B .(-12,24)C .(-∞,-12)∪(24,+∞)D .(-∞,-12]∪[24,+∞) [答案] D[解析] 因为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的可能情形有4种:(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所以每次操作后,得到两种新数的概率是一样的.故由题意得即4a 1+36,a 1+18,a 1+36,14a 1+18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由于当a 3>a 1时,甲胜且甲胜的概率为34,故在上面四个表达式中,有3个大于a 1,∵a 1+18>a 1,a 1+36>a 1,故在其余二数中有且仅有一个大于a 1,由4a 1+36>a 1得a 1>-12,由14a 1+18>a 1得,a 1<24,故当-12<a 1<24时,四个数全大于a 1,当a 1≤-12或a 1≥24时,有且仅有3个大于a 1,故选D.9.(2010·广州市)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叫“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它们是由整数的倒数组成的,第n 行有n 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1n (n ≥2),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如11=12+12,12=13+16,13=14+112,…,则第7行第4个数(从左往右数)为( )11 12 12 13 16 13 14 112 112 14 15 120 130 120 15 ………………………………A.1140B.1105C.160D.142 [答案] A[解析] 第6行从左到右各数依次为16,130,160,160,130,16,第7行从左到右各数依次为17,142,1105,1140,1105,142,17,故选A. 10.(2010·山东淄博一中)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DC ,AB =a ,CD =b (a >b ).若EF ∥AB ,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可推算出:EF =ma +nb m +n ,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 中,延长梯形两腰AD 、BC 相交于O 点,设△OAB 、△OCD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EF ∥AB ,且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OEF 的面积S 0与S 1、S 2的关系是( )A .S 0=mS 1+nS 2m +nB .S 0=nS 1+mS 2m +nC.S 0=m S 1+n S 2m +nD.S 0=n S 1+m S 2m +n[答案] C[解析] 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 二、填空题11.(2010·盐城调研)请阅读下列材料:若两个正实数a 1,a 2满足a 12+a 22=1,那么a 1+a 2≤ 2.证明:构造函数f (x )=(x -a 1)2+(x -a 2)2=2x 2-2(a 1+a 2)x +1,因为对一切实数x ,恒有f (x )≥0,所以Δ≤0,从而得4(a 1+a 2)2-8≤0,所以a 1+a 2≤ 2.根据上述证明方法,若n 个正实数满足a 12+a 22+…+a n 2=1时,你能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不必证明)[答案] a 1+a 2+…+a n ≤n12.(文)如图甲,在△ABC 中,AB ⊥AC ,AD ⊥BC ,D 是垂足,则AB 2=BD ·BC ,该结论称为射影定理.如图乙,在三棱锥A -BCD 中,AD ⊥平面ABC ,AO ⊥平面BCD ,O 为垂足,且O 在△BCD 中,类比射影定理,探究S △ABC 、S △BCO 、S △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答案] S △ABC 2=S △BCO ·S △BCD[解析] 根据类比推理,将线段的长推广为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到答案.(理)(2010·湖南湘潭市)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如图所示,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 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a 24,类比到空间,有两个棱长均为a 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______.[答案] a 3813.(文)(2010·陕西理)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13+23+33+43+53+63=212 [解析] 观察所给等式可以发现: 13+23=32=(1+2)2 13+23+33=62=(1+2+3)2 13+23+33+43=102=(1+2+3+4)2 ……推想:13+23+33+…+n 3=(1+2+3+…+n )2∴第五个等式为:13+23+33+43+53+63=(1+2+…+6)2=212. (理)(2010·广东省佛山顺德区质检)已知一系列函数有如下性质: 函数y =x +1x 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函数y =x +2x 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函数y =x +3x 在(0,3]上是减函数,在[3,+∞)上是增函数;…………利用上述所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若函数y =x +3mx (x >0)的值域是[6,+∞),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题目提供信息可知y =x +3mx (x >0)在(0,3m ]上是减函数,在[3m ,+∞)上是增函数,∴当x =3m 时,y min =6,∴m =2.14.(文)(2010·湖南衡阳八中)如图(1)有关系S △P A ′B ′S △P AB=P A ′·PB ′P A ·PB ,则如图(2)有关系V P -A ′B ′C ′V P -ABC=________.[答案]P A ′·PB ′·PC ′P A ·PB ·PC[解析] 根据类比推理,将平面上三角形的结论,推广到空间,即V P -A ′B ′C ′V P -ABC=P A ′·PB ′·PC ′P A ·PB ·PC.简证如下:设B ′、B 到平面P AC 的距离分别为h 、H ,则h H =PB ′PB .又已知S △P A ′C ′S △P AC=P A ′·PC ′P A ·PC ,∴V P -A ′B ′C ′V P -ABC=13S △P A ′C ′·h13S △P AC·H =P A ′·PC ′·PB ′P A ·PC ·PB .(理)(2010·江苏姜堰中学)如图①,数轴上A (x 1)、B (x 2),点P 分AB 成两段长度之比APPB =λ,则点P 的坐标x P =x 1+λx 21+λ成立;如图②,在梯形ABCD 中,EF ∥AD ∥BC ,且AEEB =λ,则EF =AD +λ·BC 1+λ. 根据以上结论作类比推理,如图③,在棱台A 1B 1C 1-ABC 中,平面DEF 与平面ABC 平行,且A 1DDA =λ,△A 1B 1C 1、△DEF 、△ABC 的面积依次是S 1,S ,S 2,则有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S =S 1+λS 21+λ[解析] 将三棱台补成棱锥P -ABC ,不妨令P A 1=m ,DA =n ,则A 1D =nλ,那么, 由S 1S =m m +nλ,得m =n S 1S -S 1, 又由S S 2=m +nλm +n (λ+1),得m +nλ=n SS 2-S, ∴nλS 1S -S 1+nλ=n SS 2-S,∴S λS -S 1=SS 2-S,由此得S =S 1+λS 21+λ.三、解答题15.(2010·瑞安中学)用分析法...证明:3-2>5- 4. [证明] 证法1:要证3-2>5-4成立, ∵3-2>0,5-4>0,∴只要证(3-2)2>(5-4)2成立. 即证5-26>9-220成立. 即证-26>4-220成立, 只须证6<-2+20成立.∵20-2>0,故只须证6<24-420成立. 即证9>220成立,即证81>80成立.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以上步步可逆,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2:要证3-2>5-4成立,只须证3+4>5+2成立,只须证7+212>7+210成立,即证12>10成立,即证12>10成立,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16.(文)设数列{a n }的首项a 1=a ≠14,且a n +1=⎩⎨⎧12a n,n 为偶数a n+14,n 为奇数.记b n =a 2n -1-14,n=1,2,3,….(1)求a 2,a 3;(2)判断{b n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a 2=a 1+14=a +14,a 3=12a 2=12a +18.(2)∵a 4=a 3+14=12a +38.∴a 5=12a 4=14a +316. ∴b 1=a 1-14=a -14≠0, b 2=a 3-14=12⎝⎛⎭⎫a -14, b 3=a 5-14=14⎝⎛⎭⎫a -14. 猜想{b n }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b n +1=a 2n +1-14=12a 2n -14=12⎝⎛⎭⎫a 2n -1+14-14 =12⎝⎛⎭⎫a 2n -1-14=12b n (n ∈N *). ∴{b n }是首项为a -14,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理)(2010·湖南文)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表1 表2 表3 …1 1 3 1 3 54 4 812其中表n (n =1,2,3,…)有n 行,第1行的n 个数是1,3,5,…,2n -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1)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 (n ≥3)(不要求证明);(2)每个数表中最后一行都只有一个数,它们构成数列,1,4,12,…,记此数列为{b n }.求和:b 3b 1b 2+b 4b 2b 3+…+b n +2b n b n +1(n ∈N *). [解析] (1)表4为1 3 5 74 8 1212 2032它的第1,2,3,4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4,8,16,32,它们构成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将这一结论推广到表n (n ≥3),即表n (n ≥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简证如下(对考生不作要求)首先,表n (n ≥3)的第1行1,3,5,…,2n -1是等差数列,其平均数为1+3+…+(2n -1)n=n ;其次,若表n 的第k (1≤k ≤n -1)行a 1,a 2,…,a n -k +1是等差数列,则它的第k +1行a 1+a 2,a 2+a 3,…,a n -k +a n -k +1也是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表n 的第k 行中的数的平均数与第k +1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a 1+a n -k +12,a 1+a 2+a n -k +a n -k +12=a 1+a n -k +1.由此可知,表n (n ≥3)各行中的数都成等差数列,且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表n 的第1行是1,3,5,…,2n -1,其平均数是1+3+5+…+(2n -1)n=n . 由(1)知,它的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从而它的第k 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是n ·2k -1),于是,表n 中最后一行的唯一一个数为b n =n ·2n -1.因此b k +2b k b k +1=(k +2)2k +1k ·2k -1·(k +1)·2k =k +2k (k +1)·2k -2=2(k +1)-k k (k +1)·2k -2=1k ·2k -3-1(k +1)·2k -2(k =1,2,3,…,n ) 故b 3b 1b 2+b 4b 2b 3+…+b n +2b n b n +1=⎝⎛⎭⎫11×2-2-12×2-1+⎝⎛⎭⎫12×2-1-13×20+…+⎣⎡⎦⎤1n ×2n -3-1(n +1)×2n -2 =11×2-2-1(n +1)×2n -2=4-1(n +1)×2n -2. 17.(文)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m ,a m +2,a m +1(m ∈N *)成等差数列,试判断S m ,S m +2,S m +1是否成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a 1≠0,q ≠0),若a m ,a m +2,a m +1成等差数列,则2a m +2=a m +a m +1.∴2a 1q m +1=a 1q m -1+a 1q m .∵a 1≠0,q ≠0,∴2q 2-q -1=0.解得q =1或q =-12. 当q =1时,∵S m =ma 1,S m +1=(m +1)a 1,S m +2=(m +2)a 1,∴2S m +2≠S m +S m +1.∴当q =1时,S m ,S m +2,S m +1不成等差数列.当q =-12时,S m ,S m +2,S m +1成等差数列. 证明如下:证法1:∵(S m +S m +1)-2S m +2=(S m +S m +a m +1)-2(S m +a m +1+a m +2)=-a m +1-2a m +2=-a m +1-2qa m +1=-a m +1-2a m +1⎝⎛⎭⎫-12=0, ∴2S m +2=S m +S m +1.∴当q =-12时,S m ,S m +2,S m +1成等差数列. 证法2:∵2S m +2=2a 1⎣⎡⎦⎤1-⎝⎛⎭⎫-12m +21+12=43a 1⎣⎡⎦⎤1-⎝⎛⎭⎫-12m +2, 又S m +S m +1=a 1⎣⎡⎦⎤1-⎝⎛⎭⎫-12m 1+12+a 1⎣⎡⎦⎤1-⎝⎛⎭⎫-12m +11+12=23a 1⎣⎡⎦⎤2-⎝⎛⎭⎫-12m -⎝⎛⎭⎫-12m +1 =23a 1⎣⎡⎦⎤2-4⎝⎛⎭⎫-12m +2+2⎝⎛⎭⎫-12m +2 =43a 1⎣⎡⎦⎤1-⎝⎛⎭⎫-12m +2, ∴2S m +2=S m +S m +1.∴当q =-12时,S m ,S m +2,S m +1成等差数列. (理)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的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1,且当x >0时,f (x )>1.(1)求证: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2)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2-ax +5a )<2的解集为{x |-3<x <2},求f (2010)的值;(3)在(2)的条件下,设a n =|f (n )-14|(n ∈N *),若数列{a n }从第k 项开始的连续20项之和等于102,求k 的值.[解析] (1)证明:设x 1>x 2,则x 1-x 2>0,从而f (x 1-x 2)>1,即f (x 1-x 2)-1>0. f (x 1)=f [x 2+(x 1-x 2)]=f (x 2)+f (x 1-x 2)-1>f (x 2),故f (x )在R 上是增函数.(2)设f (b )=2,于是不等式化为f (x 2-ax +5a )<f (b ).则x 2-ax +5a <b ,即x 2-ax +5a -b <0.∵不等式f (x 2-ax +5a )<2的解集为{x |-3<x <2}.∴方程x 2-ax +5a -b =0的两根为-3和2,于是⎩⎪⎨⎪⎧ -3+2=a -3×2=5a -b ,解得⎩⎪⎨⎪⎧a =-1b =1,∴f (1)=2. 在已知等式中令x =n ,y =1得,f (n +1)-f (n )=1.所以{f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f (n )=2+(n -1)×1=n +1,故f (2010)=2011.(3)a k =|f (k )-14|=|(k +1)-14|=|k -13|.设从第k 项开始的连续20项之和为T k ,则T k =a k +a k +1+…+a k +19.当k ≥13时,a k =|k -13|=k -13,T k ≥T 13=0+1+2+3+…+19=190>102.当k <13时,a k =|k -13|=13-k .T k =(13-k )+(12-k )+…+1+0+1+…+(k +6)=k 2-7k +112.令k 2-7k +112=102,解得k =2或k =5.[点评] 当k ≥13时,a k =|k -13|=k -13,令T k =20(k -13)+20×192×1=102,无正整数解,故k ≥13时,T k 不可能取值为102.。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跟踪练习
(2014~2015·合肥一六八中高二期中)观察下题的解答过
程:
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b=1,求 2a+1+ 2b+1的最
大值.
解:∵
2a+1· 2≤
2a+12+ 2
22=a+32,
2b+1· 2
≤
2b+12+ 2
22=b+32,
相 加 得 2a+1 · 2 + 2b+1 · 2 = 2 ( 2a+1 + 2b+1)≤a+b+3=4.
综合法: ∵a、b、c∈R+,∴(a-b)2+(b-c)2+(c-a)2≥0, ∴2(a2+b2+c2)≥(ab+bc+ac), ∴3(a2+b2+c2)≥a2+b2+c2+2ab+2bc+2ac, ∴3(a2+b2+c2)≥(a+b+c)2, ∴ a2+b32+c2≥a+3b+c.
人教版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目标导航
• 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熟练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命题.
重点难点
•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思考过程、特点. •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新知导学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 1.定义 • 利用___已__知__条__件___和某些数学__定__义____、__定__理____、
、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 ,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 的证明,常用分析法;
• (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 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 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人教版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新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专题解析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四人中,甲说:我年纪最大,乙说:我年纪最大,丙说:乙年纪最大,丁说:我不是年纪最大的,若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假设甲乙丙丁说的是真话,结合其他人的说法,看是否只有一个说的是真话,即可求得年纪最大者,即可求得答案.【详解】①假设甲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甲,那么乙说谎,丙也说谎,而丁说的是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甲说的不是真话,年纪最大的不是甲;②假设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那么甲说谎,丙说真话,丁也说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乙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③假设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所以乙说真话,甲说谎,丁说的是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丙在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④假设丁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不是丁,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也说谎,说明甲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同时乙也说谎,说明乙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只有一人,所以只有丙才是年纪最大的,故假设成立,年纪最大的是丙.综上所述,年纪最大的是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解题时可从一种情形出发,推理出矛盾的结论,说明这种情形不会发生,考查了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2.设十人各拿一只水桶,同到水龙头前打水,设水龙头注满第i(i=1,2,…,10)个人的水桶需T i分钟,假设T i各不相同,当水龙头只有一个可用时,应如何安排他(她)们的接水次序,使他(她)们的总的花费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自己接水所花费的时间)最少()A.从T i中最大的开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队B.从T i中最小的开始,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队C.从靠近T i平均数的一个开始,依次按取一个小的取一个大的的摆动顺序排队D.任意顺序排队接水的总时间都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表示出拎小桶者先接水时等候的时间,然后加上拎大桶者一共等候者用的时间,用(2m+2T+t)减去二者的和就是节省的时间;由此可推广到一般结论【详解】事实上,只要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就至少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拎着大桶者排在拎小桶者之前,仍设大桶接满水需要T 分钟,小桶接满水需要t 分钟,并设拎大桶者开始接水时已等候了m 分钟,这样拎大桶者接满水一共等候了(m+T )分钟,拎小桶者一共等候了(m+T+t )分钟,两人一共等候了(2m+2T+t )分钟,在其他人位置不变的前提下,让这两个人交还位置,即局部调整这两个人的位置,同样介意计算两个人接满水共等候了22m t T ++ 2m+2t+T 分钟,共节省了T t - T-t分钟,而其他人等候的时间未变,这说明只要存在有紧挨着的两个人是拎大桶者在拎小桶者之前都可以这样调整,从而使得总等候时间减少.这样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整个队伍都是从小打到排列,就打到最优状态,总的排队时间就最短. 故选B. 【点睛】一般的,对某些设计多个可变对象的数学问题,先对其少数对象进行调整,其他对象暂时保持不变,从而化难为易,取得问题的局部解决.经过若干次这种局部的调整,不断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目标,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数学思想就叫做局部调整法.3.平面上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区域,有(1)2f =,(2)4f =,(3)8f =,则() f n =( ).A .2nB .22n n -+C .2(1)(2)(3)n n n n ----D .325104n n n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可得平面内有n 个圆时, 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再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再求和即可. 【详解】由题, 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 又(1)2f =,故()()12f n f n n +-=.即()()()()()()212,32 4...122f f f f f n f n n -=-=--=-. 累加可得()()()21222224 (2222)2n n n n f n n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解通项公式的方法,需要画图分析进行理解.或直接计算(4),(5) f f 等利用排除法判断.属于中档题.4.已知0x >,不等式12x x +≥,243x x +≥,3274x x+≥,…,可推广为1n ax n x+≥+ ,则a 的值为( ) A .2n B .n nC .2nD .222n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归纳推理得到a 的值即可. 【详解】由题意,当分母的指数为1时,分子为111=; 当分母的指数为2时,分子为224=; 当分母的指数为3时,分子为3327=; 据此归纳可得:1n ax n x+≥+中,a 的值为n n . 本题选择B 选项. 【点睛】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5.《九章算术》“少广”算法中有这样一个数的序列:列出“全步”(整数部分)及诸分子分母,以最下面的分母遍乘各分子和“全步”,各自以分母去约其分子,将所得能通分之分数进行通分约简,又用最下面的分母去遍乘诸(未通者)分子和以通之数,逐个照此同样方法,直至全部为整数,例如:2n =及3n =时,如图:记n S 为每个序列中最后一列数之和,则6S 为( ) A .147 B .294C .882D .1764【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步骤进行计算,由此求得6S 的值. 【详解】 依题意列表如下:上列乘6 上列乘5 上列乘2 16 30 60 123153013 2 10 2014 32 1521515 6561216 15 10所以6603020151210147S =+++++=.故选:A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合情推理,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属于基础题.6.将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排成如图所示的塔形数表,表中位于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ij a ,例如329a =,4215a =,5423a =,若2019ij a =,则i j -=( )A .71B .72C .20D .19【答案】D 【解析】 【分析】先确定奇数2019为第1010个奇数,根据规律可得从第1行到第i 行末共有()11+2+3++=2i i i +⋅⋅⋅个奇数,可确定2019位于第45行,进而确定2019所在的列,【详解】奇数2019为第1010个奇数,由题意按照蛇形排列,从第1行到第i 行末共有()11+2+3++=2i i i +⋅⋅⋅个奇数,则从第1行到第44行末共有990个奇数,从第1行到第45行末共有1035个奇数, 则2019位于第45行,而第45行时从右往左递增,且共有45个奇数, 故2019位于第45行,从右往左第20列, 则45i =,26j =,故19i j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归纳推理的应用,考查了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151236n n n ++⋅⋅⋅+≥++时,从n k =到1n k =+,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 ) A .111313233k k k +++++ B .112313233k k k +-+++ C .11331k k -++ D .133k + 【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n k =,1n k =+时,左边起始项与终止项,比较差距,得结果. 详解:n k =时,左边为111123k k k++⋅⋅⋅+++, 1n k =+时,左边为111111233313233k k k k k k ++⋅⋅⋅++++++++++, 所以左边需添加的项是11111123132331313233k k k k k k k ++-=+-+++++++,选B. 点睛:研究n k =到1n k =+项的变化,实质是研究式子变化的规律,起始项与终止项是什么,中间项是如何变化的.8.山城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经警方初步调查,锁定为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所盗,经审讯,四人笔录如下,甲说:“是丁盗的”;乙说:“是甲、丁两人中的一人盗的”;丙说:“甲说的正确”;丁说:“与我无关,是他们三人中的一人盗的”,后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四人中只有两人说了真话,由此可判断盗窃者是( )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A 【解析】分别假设甲、乙、丙、丁是罪犯,依次分析四人的供词,由两人说的是真话,两人说的是假话,能判断出结果. 【详解】①假设盗窃者是甲,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真话,丙说了假话,丁说了真话,合乎题意; ②假设盗窃者是乙,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假话,丙说了假话,丁说了真话,不合乎题意;③假设盗窃者是丙,则甲说了假话,乙说了假话,丙说了假话,丁说了真话,不合乎题意;④假设盗窃者是丁,则甲说了真话,乙说了真话,丙说了真话,丁说了假话,不合乎题意. 综上所述,盗窃者是甲.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罪犯的判断,考查合情推理等基础知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中等题.9.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度(周长)2lr π=,二维测度(面积)2S r π=;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24S r π=,三维测度(体积)343V r π=.若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猜想其四维测度W =( )A .42r πB .43r πC .44r πD .46r π【答案】A 【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的性质进行类比推理即可确定四维测度W .详解:结合所给的测度定义可得:在同维空间中,1n +维测度关于r 求导可得n 维测度, 结合“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可得其四维测度42W r π=. 本题选择A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导数的简单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0.《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首诗:“挑水砍柴不堪苦,请归但求穿墙术.得诀自诩无所阻,额上坟起终不悟.”在这里,我们称形如以下形式的等式具有“穿墙术”:=====“穿墙术”,则n =( ) A .35 B .48C .63D .80【答案】C 【解析】n=⨯+=即可.通过观察四个等式,发现存在相同性质,从而得出78763【详解】因为======,==n=.所以===63故选:C.【点睛】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11.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登泰山的路线有四条: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桃花峪登山线路,天外村汽车登山线路,天烛峰登山线路.甲、乙、丙三人在聊起自己登泰山的线路时,发现三人走的线路均不同,且均没有走天外村汽车登山线路,三人向其他旅友进行如下陈述:甲:我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乙: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丙: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事实上,甲、乙、丙三人的陈述都只对一半,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B.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C.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D.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答案】D【解析】【分析】甲乙丙三人陈述中都提到了甲的路线,由题意知这三句中一定有一个是正确另外两个错误的,再分情况讨论即可.【详解】若甲走的红门盘道徒步线路,则乙,丙描述中的甲的去向均错误,又三人的陈述都只对一半,则乙丙的另外两句话“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正确,与“三人走的线路均不同”矛盾.故甲的另一句“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正确,故丙的“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错误,“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正确.乙的话中“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错误,“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正确.综上所述,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 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与推理的问题,重点是找到三人中都提到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属于基础题型.12.对大于1的自然数 m 的三次幂可用奇数进行以下形式的“分裂”:3331373152{3{94{5171119L ,,,仿此,若3m 的“分裂数”中有一个是73,则m 的值为( ) A .8 B .9C .10D .11【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3m 的“分裂数”为m 个连续奇数,设3m 的“分裂数”中第一个数为m a ,则由题意可得:3273422a a -=-==⨯,43137623a a -=-==⨯,…,12(1)m m a a m --=-,将以上2m -个式子叠加可得2(422)(2)(1)(2)2m m m a a m m +---==+-∴22(1)(2)1m a m m a m m =+-+=-+∴当9m =时,73m a =,即73是39的“分裂数”中第一个数 故选B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321n n +++⋅⋅⋅+<-(2n ≥且*n N ∈)时,在证明从n k =到1n k =+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A .2kB .21k -C .12k -D .k【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由n k =递推到1n k =+时,由1n k =+时的不等式左边11111111232122121k k k k +=+++⋯++++⋯+-+-与n k =时不等式的左边比较即可求解.【详解】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321n n +++⋅⋅⋅+<-的过程中, 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则左边11112321k =+++⋅⋅⋅+-,那么当1n k =+时,左边11111111232122121k k k k +=+++⋯++++⋯+-+-, ∴由n k =递推到1n k =+时,不等式左边增加了:111122121k k k +++⋯++-, 共()121212k k k +--+=项.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考查观察、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4.为了调节高三学生学习压力,某校高三年级举行了拔河比赛,在赛前三位老师对前三名进行了预测,于是有了以下对话:老师甲:“7班男生比较壮,7班肯定得第一名”.老师乙:“我觉得14班比15班强,14班名次会比15班靠前”.老师丙:“我觉得7班能赢15班”.最后老师丁去观看完了比赛,回来后说:“确实是这三个班得了前三名,且无并列,但是你们三人中只有一人预测准确”.那么,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 ) A .7班、14班、15班 B .14班、7班、15班 C .14班、15班、7班 D .15班、14班、7班【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假设甲、乙、丙预测准确,分析三个人的预测结果,由此能求出一、二、三名的班级. 【详解】假设甲预测准确,则乙和丙都预测错误,14∴班名次比15班靠后,7班没能赢15班,故甲预测错误;假设乙预测准确,则甲和乙都预测错误,7∴班不是第一名,14班名次比15班靠前,7班没能赢15班, 则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14班,15班,7班; 假设丙预测准确,则甲和乙都预测错误,7∴班不是第一名,14班名次比15班靠后,7班能赢15班,不合题意. 综上,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14班,15班,7班.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的判断,考查合情推理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15.一场考试之后,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是否达到优秀时,甲说:有一个科目我们三个人都达到了优秀;乙说:我的英语没有达到优秀;丙说:乙达到优秀的科目比我多.则可以完全确定的是( ) A .甲同学三个科目都达到优秀B .乙同学只有一个科目达到优秀C .丙同学只有一个科目达到优秀D .三位同学都达到优秀的科目是数学【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推断出乙有两科达到优秀,丙有一科达到优秀,甲至少有一科优秀,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甲说有一个科目每个人都达到优秀,说明甲乙丙三个人每个人优秀的科目至少是一科,乙说英语没有达到优秀,说明他至多有两科达到优秀,而丙优秀的科目不如乙多,说明只能是乙有两科达到优秀,丙有一科达到优秀,故B 错误,C 正确;至于甲有几个科目优秀,以及三人都优秀的科目到底是语文还是数学,都无法确定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16.三角形的面积为1()2S a b c r =++⋅,其中,,a b c 为三角形的边长,r 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则利用类比推理,可得出四面体的体积为( )A .13V abc = B .13V Sh = C .1()3V ab bc ca h =++,(h 为四面体的高) D .()123413V S S S S r =+++,(1234,,,S S S S 分别为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面积,r 为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 【答案】D 【解析】 【分析】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根据体积公式得到答案. 【详解】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将O 与四顶点连起来, 可得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 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体积的和,∴V 13=(S 1+S 2+S 3+S 4)r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类比推理,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断能力.1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②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③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④分析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法;A .②④B .①③C .①④D .①②【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定义,依次分析4个命题,综合即可得答案.详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4个命题:对于①,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符合归纳推理的定义,所以正确; 对于②,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符合演绎推理的定义,所以正确; 对于③,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所以错误;对于④,分析法、综合法是常见的直接证明法,所以错误;则正确的是①②,故选D.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推理的问题,对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定义要明确,以及清楚哪些方法是直接证明方法,哪些方法是间接证明方法,就可以得结果.1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2n n ++++…111()24n N n n +≥∈+”时,由n k =到1n k =+时,不等试左边应添加的项是( ) A .12(1)k + B .112122k k +++ C .11121221k k k +-+++ D .1111212212k k k k +--++++ 【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代入,1n k n k ==+,两式作差可得左边应添加项。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
• 4.其他演绎推理形式 • (1)假言推理:“若p⇒q,p真,则q真”. • (2)关系推理:“若aRb,bRc,则aRc”R表示一种传递性关系
,如a∥b,b∥c⇒a∥c,a≥b,b≥c⇒a≥c等. • 注:假言推理、关系推理在新课标中未给定义,但这种推理
形式是经常见到的,为表述记忆方便,我们也一块给出,以 供学生扩展知识面.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2 演绎推理
目标导航
• 理解演绎推理的概念,掌握演绎推理的形式,并能用它们进行 一些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 重点:演绎推理的含义及演绎推理规则. • 难点:演绎推理的应用.
新知导学
1.演绎推理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这样的推理形式:“所有金属都导 电,因为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它是合情推理吗?这种 推理形式正确吗?
• (2)利用集合知识说明“三段论”: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 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 __S_中__所__有__元__素__也__都__具__有__性__质__P__.
• (3)为了方便,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采用省略大前提或 小前提的表述方式.对于复杂的论证,总是采用一连串的三段 论,把前一个三段论的___结__论___作为下一个三段论的前提.
互动探究
1.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三段论
• 例题1 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下列演绎推理. • (1)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
角线相互垂直. • (2)若两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所以若两角不相等,则
此两角不是对顶角. • [分析] 即写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大前提可能
环小数,所以e是无理数. • [答案] (1)a=-8,(2)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导言: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描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这是进一步理解函数性质与应用的基础。
本教案将以极限与连续为核心内容,通过推理与证明的方式展示相关知识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函数的极限定义、极限的运算规律以及连续函数的特性和证明方法。
一、函数的极限1. 极限的引入极限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取值趋势的概念。
通过接近或逼近的方式,我们可以研究函数在某一点的表现。
2. 极限的定义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为L,表示为lim[x→a] f(x) = L,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δ>0,对于所有满足0<|x-a|<δ的x值,都有|f(x)-L|<ε。
3. 极限的性质(1)极限唯一性:如果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存在,则极限唯一。
(2)四则运算性质:设lim[x→a] f(x) = A,lim[x→a] g(x) = B,则(i) lim[x→a] [f(x)±g(x)] = A±B(ii) lim[x→a] [f(x)·g(x)] = A·B(iii) lim[x→a] [f(x)/g(x)] = A/B (其中B≠0)4.无穷小与无穷大(1)无穷小:当x趋近于某个数a时,如果f(x)的极限是0,则称f(x)为x→a时的一个无穷小。
(2)无穷大:当x趋近于某个数a时,如果f(x)的极限不存在或者无穷大,则称f(x)为x→a时的一个无穷大。
二、连续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连续函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a处连续,表示为f(a)=lim[x→a] f(x)存在且等于f(a)。
2. 连续函数的性质(1)基本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其反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函数。
(必考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n 1n 2n 2n n N n +++>>∈+++,过程中由n k =到1n k =+时,左边增加的代数式为( )A .122k +B .121k + C .11+2122++k k D .112k 12k 2++- 2.正四面体ABCD 的棱AD 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其中02πθ<<,点D 在平面α内,则当四面体ABCD 转动时( )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也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B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但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 C .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但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D .既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也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 3.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其结论“a ,b 都是正实数”的假设应为( ) A .a ,b 都是负实数B .a ,b 都不是正实数C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是正实数D .a ,b 中至多有一个不是正实数4.给出下面四个推理:①由“若a b 、是实数,则+≤+a b a b ”推广到复数中,则有“若12z z 、是复数,则1212z z z z +≤+”;②由“在半径为R 的圆内接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类比推出“在半径为R 的球内接长方体中,正方体的体积最大”;③以半径R 为自变量,由“圆面积函数的导函数是圆的周长函数”类比推出“球体积函数的导函数是球的表面积函数”;④由“直角坐标系中两点11(,)A x y 、22(,)B x y 的中点坐标为1212(,)22x x y y ++”类比推出“极坐标系中两点11(,)C ρθ、22(,)D ρθ的中点坐标为1212(,)22ρρθθ++”.其中,推理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个数有( )个 A .1B .2C .3D .45.“杨辉三角形”是古代重要的数学成就,它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了300多年,如图是三角形数阵,记n a 为图中第n 行各个数之和,则411a a +的值为A .528B .1032C .1040D .20646.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7.圆有6条弦,两两相交,这6条弦将圆最多分割成( )个部分 A .16 B .21 C .22 D .238.数学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证明题,以下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只有一人会证明此题,甲:我不会证明;乙:丙会证明;丙:丁会证明;丁:我不会证明.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判定会证明此题的人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9.定义*A B ,*B C ,*C D ,*D A 的运算分别对应下面图中的⑴,⑵,⑶,⑷,则图中⑸,⑹对应的运算是( )A .*B D ,*A D B .*B D ,*AC C .*B C ,*AD D .*C D ,*A D10.由圆心与弦(非直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想到球心与截面圆(不经过球心的小截面圆)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用的是( )A .类比推理B .三段论推理C .归纳推理D .传递性推理 11.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7⨯+( )19211⨯+=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A .1111111B .1111110C .1111112D .111111312.设十人各拿一只水桶,同到水龙头前打水,设水龙头注满第i (i =1,2,…,10)个人的水桶需T i 分钟,假设T i 各不相同,当水龙头只有一个可用时,应如何安排他(她)们的接水次序,使他(她)们的总的花费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自己接水所花费的时间)最少( ) A .从T i 中最大的开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队B .从T i 中最小的开始,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队C .从靠近T i 平均数的一个开始,依次按取一个小的取一个大的的摆动顺序排队D .任意顺序排队接水的总时间都不变二、填空题13.观察如图等式,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为______.11234934567254567891049=++=++++=++++++=14.在圆中:半径为r 的圆的内接矩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2r .类比到球中:半径为R 的球的内接长方体中,以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最大值为__________. 15.某次高三英语听力考试中有5道选择题,每题1分,每道题在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下表是甲、乙、丙三名同学每道题填涂的答案和这5道题的得分:1 2 3 4 5 得分甲 4 乙 3 丙2则甲同学答错的题目的题号是__________.16.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17.在探究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2100a x a x a ++=……①在复数集C 内的根为1x ,2x ,则方程①可变形为()()2120a x x x x --=, 展开得()222122120a x a x x x a x x -++=.……②比较①②可以得到:11220122a x x a a x x a ⎧+=-⎪⎪⎨⎪=⎪⎩类比上述方法,设实系数一元n 次方程11100nn n n a x a xa x a --++++=(2n ≥且*N n ∈)在复数集C 内的根为1x ,2x ,…,n x ,则这n 个根的积1ni i x ==∏ __________.18.观察下列等式: (1)24sin sin 033ππ+= (2)2468sin sin sin sin 05555ππππ+++= (3)2468sinsin sin sin 7777ππππ+++1012sin sin 077ππ++= …… …… …… …… …… ……由以上规律推测,第n 个等式为:__________.19.小明在做一道数学题目时发现:若复数111cos i?sin ?,z αα=+222 cos i?sin ,z αα=+,333cos i?sin z αα=+(其中123,,R ααα∈), 则121212cos()i?sin(+)z z αααα⋅=++,232323cos()i?sin(+)z z αααα⋅=++ ,根据上面的结论,可以提出猜想: z 1·z 2·z 3=__________________. 20.观察下列各式:0014C =011334C C +=01225554;C C C ++=0123377774C C C C +++=……照此规律,当n ∈N 时,012121212121n n n n n C C C C -----++++=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对任意*n ∈N 都有2132n n S n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记*4()n n b a n N =+∈*1)nn N b ++<∈ 2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5)5n n n a a a ++=. (1)计算234,,a a a 的值,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 23.已知数列1111,,,,,112123123n+++++++,其前n 项和为n S ;(1)计算1234,,,S S S S ;(2)猜想n S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24.(1)当1x >时,求2()1x f x x =-的最小值.(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22n n n +++≥++*()n N ∈. 25.在数列{}n a 中,111,21nn n a a a a +==+,其中1,2,3,n =.(Ⅰ)计算234,,a a a 的值;(Ⅱ)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26.已知()()()()20121111nnn x a a x a x a x +=+-+-++-(2,*n n N ≥∈),(1)当5n =时,求12345a a a a a ++++的值; (2)设2233,2n n n n a b T b b b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2n ≥时,()()113n n n n T +-=。
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例 3】 一直线与△ABC 的边 AB,AC 分别相交于 E,F,则SS△△AABECF =AABE··AACF.将平面上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三棱锥进行类比,试 推理三棱锥的性质,并给出证明. 解 在三棱锥 S-ABC 中,平面 α 与侧棱 SA,SB,SC 分别相 交于 D,E,F. 则VVSS--DABECF=SSDA··SSBE··SSCF. 证明如下:
则当 n=k+1 时,2+2 1·4+4 1·…·2k2+k 1·22kk++31
> k+1·22kk++31=22kk++31.
要证当 n=k+1 时结论成立,
只需证 2
2k+k+3 1>
k+2成立,
只需证:4k2+12k+9>4k2+12k+8 成立,显然成立,
∴当 n=k+1 时,2+2 1·4+4 1·…·2k2+k 1·22kk++31> k+1+1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不等式b1b+1 1·b2b+2 1·…·bnb+n 1> n+1成立.
从而只需证 2
a2+a12≥ 2 a+1a,
只要证 4a2+a12≥2a2+2+a12,
即 a2+a1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例5】 如图,在四面体B-ACD中,CB=CD,AD⊥BD,且E,F 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AB∥EN. 又AB∥CD∥EF, ∴EN∥EF, 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ME与BN不共面,即它们是异面直线.
专题四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
然数有关的问题.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 成立;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 变换. 2.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 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 结论,它的解题思路是:从给出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 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 明.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章末复习同步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1_2100
12345
答案
5.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
+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
中,若b9=1,则有等b1式b2_…_b_n_=__b_1_b_2_…__b_1_7_-__n_(_n_<_1_7_,__n_∈__N__*_) _成立.
证明
反思与感悟 根据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构造函数,将此问题转化为函 数问题,再利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
跟踪训练2 设a,b是两个正实数,且a≠b,求证:a3+b3>a2b+ab2. 证明 要证a3+b3>a2b+ab2成立,即需证(a+b)(a2-ab+b2)>ab(a+b) 成立, 即需证a2-ab+b2>ab成立. 只需证a2-2ab+b2>0成立, 即需证(a-b)2>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b,所以a-b≠0, 所以(a-b)2>0显然成立. 即a3+b3>a2b+ab2.
证明
例3 证明
类型三 反证法 已知 f(x)=ax+xx- +21(a>1),求证:f(x)=0 没有负根. 假设x0是f(x)=0的负根,
则 x0<0 且 x0≠-1 且 a x0 =-xx00-+21, 由 0< a x0 <1,得 0<-xx00- +21<1,
解得21<x0<2,这与 x0<0 矛盾,
D.9(n-1)+(n-1)=10n-10
解析 由已知中的式子,我们视察后分析:
等式左边分别为9与编号减1的积再加上编号,
等式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
根据已知可以推断: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记凸k 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 ) A .2π B .πC .32π D .2π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1n n n n ++++>∈+++N ,在验证1n =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 A .111234++ B .1123+C .12D .13.两个正方体1M 、2M ,棱长分别a 、b ,则对于正方体1M 、2M 有:棱长的比为a:b ,表面积的比为22:a b ,体积比为33:a b .我们把满足类似条件的几何体称为“相似体”,下列给出的几何体中是“相似体”的是( ) A .两个球B .两个长方体C .两个圆柱D .两个圆锥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5 (1236)n n n +++≥++时,从n k =到1n k =+,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 ) A .111313233k k k +++++ B .11113132331k k k k ++-++++ C .131k + D .133k + 5.现有下列四个命题: 甲:直线l 经过点(0,1)-; 乙:直线l 经过点(1,0); 丙:直线l 经过点(1,1)-; 丁: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假命题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2123()2n n n n N *+++++=∈,则当1n k =+时,等式左边应该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 A .21k +B .2(1)k +C .2(2)k +D .222(1)(2)(1)k k k ++++++7.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1nn na a n 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n a a +<,在验证1n =成立时,不等式右边计算所得结果是( )A .12B .1C .32D .28.设平面内有k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则()1f k +与()f k 的关系是( ) A .()()11f k f k k +=++ B .()()11f k f k k +=+- C .()()1f k f k k +=+D .()()12f k f k k +=++9.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D .甲、丙、乙10.在正整数数列中,由1开始依次按如下规则取它的项:第一次取1;第二次取2个连续偶数2,4;第三次取3个连续奇数5,7,9;第四次取4个连续偶数10,12,14,16;第五次取5个连续奇数17,19,21,23,25,按此规律取下去,得到一个子数列1,2,4,5,7,9,10,12,14,16,17,19…,则在这个子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 ) A .3976 B .3974 C .3978D .3973二、填空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为正整数)时,第一步应验证的等式是______.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1+1123++…+1222n n +>(n ∈N +,且n ≥2)”时,第一步要证明的结论是________.13.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_______.14.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若10100a =,则等式()121220192019,*n n a a a a a a n n N -+++=+++<∈恒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在等比数列{}()*n b n N ∈中,若1001b =,则与此相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恒成立.三、解答题15.(1)请用文字语言叙述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把(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并用反证法证明.16.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17.下列各题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1)求证:当N*n ∈时,1=+n n .证明: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k k =+. 则当1n k =+时,左边1(11)k k =+=++=右边. 所以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得出,对任何N*n ∈,等式1=+n n 都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 证明,∈当1n =时,左边=11S a =,右边1a =,等式成立. ∈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k k k a a S +=.则当1n k =+时, 11231k k k S a a a x a a ++=+++++, 11121k k k k S a a a a a ++-=+++++.上面两式相加并除以2,可得 111(1)()2k k k a a S ++++=,即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可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18.一本旧教材上有一个关于正整数n 的恒等式22211223(1)(1)12n n n n ⨯+⨯+++=+? 其中问号处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看出它是关于n 的二次三项式,具体的系数已经看不清楚了.请你猜想这个恒等式的形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B【分析】根据题意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出选项. 【详解】由凸k 边形变为凸k +1边形时, 增加了一个三角形,故f (k +1)=f (k )+π. 故选:B 2.A【分析】将1n =代入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解:1111231n n n ++++++代入1n =为:111234++. 故选:A 3.A【分析】分别使用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计算后即可发现结论. 【详解】设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R ,r . 这两个球的半径比为::R r , 表面积比为:22224:4:R r R r ππ=, 体积比为:333344::33R r R r ππ=, 所以,两个球是相似体. 故选:A . 4.B【分析】比较n k =、1n k =+时不等式左边代数式的差异后可得需添加的项,从而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当n k =时,所假设的不等式为1115 (1236)k k k +++≥++, 当1n k =+时,要证明的不等式为1111115 (2233132336)k k k k k k ++++++≥+++++, 故需添加的项为:11113132331k k k k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学归纳法时,要注意归纳证明的结论和归纳假设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和式的开端和结尾处需多写几项,便于寻找差异.本题属于基础题. 5.C【分析】设(0,1)A -,(1,0)B ,(1,1)C -,计算AB k 和BC k ,可判断三点共线,可知假命题是甲、乙、丙中的一个,再由斜率即可求解.【详解】设(0,1)A -,(1,0)B ,(1,1)C -则10101AB k --==-,101112BC k -==---,因为AB BC k k ≠,所以,,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假命题必是甲、乙、丙中的一个,丁是真命题,即直线l 的斜率大于0, 而0AB k >,0BC k <,0AC k <,故丙是假命题. 故选:C. 6.D【分析】由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可得答案.【详解】当n =k 时,等式左端2123k =++++,当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增加了项222(1)(2)(1)k k k ++++++.故选:D . 7.C【分析】将1n =代入即可得结果. 【详解】当1n =时,不等式右边为1211311122a a a =+=+=+. 故选:C. 8.C【分析】考虑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由于直线l 与前面n 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所以要多出k 个交点,从而得出结果. 【详解】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 则除l 外的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为()f k , 因为已知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直线l 必与平面内其他k 条直线都相交(有k 个交点); 又因为任何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 所以上面的k 个交点两两不相同,且与平面内其它的()f k 个交点也两两不相同, 从而1n k =+时交点的个数是()()1f k k f k +=+, 故选:C 9.A【分析】利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则甲比乙成绩高,丙比乙成绩低,故3人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若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预测正确,则甲必预测错误,丙比乙的成绩高,乙比甲成绩高,即丙比甲,乙成绩都高,即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将数学知识与时政结合,主要考查推理判断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10.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出第n 次取n 个数,前n 次共取(1)2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然后算出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从而能得到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3976.【详解】由题意可得,奇数次取奇数个数,偶数次取偶数个数,前n 次共取了(1)1232n 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 当63n =时,()6363120162⨯+=, 即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第63次取的数都为奇数,并且最后一个数为2633969=, 即第2 016个数为3 969,所以当n =64时,依次取3 970,3 972,3 974,3 976,…,所以第2 020个数是3 976. 故选:A. 11.11122-=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令1n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依题意,当1n =时, 1112121-=⨯⨯, 即11122-=, 故答案为:11122-=.12.1112212342++++>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可知第一步要证明2n =时的不等式成立.【详解】因为n ≥2,所以第一步要证的是当n=2时结论成立,即1+111222342+++>. 故答案为:1112212342++++> 13.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分析】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所以找出命题的否定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因为“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的否定是:“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所以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故答案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14.()*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12019101020n n a a a +-+==,等比数列的性质有21199100=1n n b b b +-=,类比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12122019n n a a a a a a -+++=+++ 1122019n n n a a a a a +-++=++++,12201820190n n n a a a a ++-∴++++=.10100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1201922018101020n n n n a a a a a +-+-+=+===.等比数列{}()*n b n N ∈,且1001b =,有等比数列的性质得,211992198100===1n n n n b b b b b +-+-=.所以类比等式()*121220192019,n n a n a a a a a n N -+++=+++<∈,可得()*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 故答案为:()*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类比的规则,和类比积,加类比乘,得出结论,属于中档题.15.(1)见解析; (2)见解析.【分析】(1)将判定定理用文字表述即可;(2)根据(1)中的前提和结论可得定理的形式,利用反证法可证该结论.【详解】(1)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直线是异面直线. (2)(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如下: ,,,P Q l Q l ααα∉∈⊂∉,求证:,PQ l 为异面直线.证明:若,PQ l 不为异面直线,则,PQ l 共面于β,故,,Q l ββ∈⊂ 而Q l ∉,故,αβ为同一平面,而P β∈,故P α∈, 这与P α∉矛盾,故,PQ l 为异面直线.16.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分析】将边类比为面,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详解】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17.(1)有错误,理由见解析;(2)有错误,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分为两步,∈证明当1n =时,结论成立,∈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当1n k =+时,应用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判断过程的错误之处. 【详解】(1)有错误,错误在于没有证明第(1)步,即没有证明1n =时等式成立;(2)有错误,错误在于证明1n k =+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而是应用了倒序相加法,这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18.222211223(1)(1)(31110)12n n n n n n ⨯+⨯+++=+++,证明见解析 【分析】设222()1223(1)f n n n =⋅+⋅+⋅⋅⋅++即可求得f (1),f (2),f (3);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由f (1),f (2),f (3)的值可求得a ,b ,c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详解】设222()1223(1)f n n n =⋅+⋅+⋅⋅⋅++, f ∴(1)2124=⋅=,f (2)22122322=⋅+⋅=, f (3)22212233470⋅+⋅+⋅=; 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则f (1)12()412a b c ⨯=++=, 24a b c ∴++=∈,同理,由f (2)22=得4244a b c ++=∈, 由f (3)70=得9370a b c ++=∈ 联立∈∈∈,解得3a =,11b =,10c =.2(1)()(31110)12n n f n n n +∴=++. 证明:1︒当1n =时,显然成立;2︒假设n k =时,2(1)(1)(2)(35)()(31110)1212k k k k k k f k k k ++++=++=, 则1n k =+时,2(1)()(1)[(1)1]f k f k k k +=++++2(1)(2)(35)(1)[(1)1]12k k k k k k +++=++++2(1)(2)(31724)12k k k k ++=++ (1)(2)(3)(38)12k k k k ++++=(1)[(1)1][(2)1][3(1)5]12k k k k +++++++=,即1n k =+时,结论也成立.综合1︒,2︒知,存在常数3a =,11b =,10c =使得2(1)()(31110)12n n f n n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必考题)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已知1l ,2l ,3l 是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在平面中关于1l ,2l ,3l 正确的结论类比到空间中仍然正确的是( )①若13//l l ,23//l l ,则12l l //;②若13l l ⊥,23l l ⊥,则12l l //;③若1l 与2l 相交,则3l 必与其中一条相交;④若12l l //,则3l 与1l ,2l 相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这可以通过方程x =确定出来2x =,类似地不难得到12122+=++⋅⋅⋅( )A .122 B.12- C1 D.13.将正奇数数列1,3,5,7,9,⋅⋅⋅依次按两项、三项分组,得到分组序列如下:(1,3),(5,7,9),(11,13),(15,17,19),⋅⋅⋅,称(1,3)为第1组,(5,7,9)为第2组,依次类推,则原数列中的2021位于分组序列中( ) A .第404组B .第405组C .第808组D .第809组4.曾玉、刘云、李梦、张熙四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录取,他们分别被哪个学校录取,同学们做了如下的猜想 甲同学猜:曾玉被武汉大学录取,李梦被复旦大学录取 同学乙猜:刘云被清华大学录取,张熙被北京大学录取 同学丙猜:曾玉被复旦大学录取,李梦被清华大学录取 同学丁猜:刘云被清华大学录取,张熙被武汉大学录取结果,恰好有三位同学的猜想各对了一半,还有一位同学的猜想都不对 那么曾玉、刘云、李梦、张熙四人被录取的大小可能是( ) A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 B .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C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D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5.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D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 6.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高二年级有12个班,1班51人,2班53人,3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 D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7.在数学兴趣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某小组的三人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起讨论.甲说:“我做错了!”乙对甲说:“你做对了!”丙说:“我也做错了!”老师看了他们三人的答案后说:“你们三人中有且只有一人做对了,有且只有一人说对了.”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做对了B .甲说对了C .乙说对了D .甲做对了8.在某次诗词大会决赛前,甲、乙、丙丁四位选手有机会问鼎冠军,,,A B C 三名诗词爱好者依据选手在之前比赛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判断,对本场比赛的冠军进行了如下猜测:A 猜测冠军是乙或丁;B 猜测冠军一定不是丙和丁;C 猜测冠军是甲或乙。
06数学文化——推理与证明-2021年高中数学传统文化与人文价值素材
06数学文化——推理与证明(14题)1、归纳推理(1)朱世杰“茭草形段”1.宋元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朱世杰在其数学巨著《四元玉鉴》卷中“茭草形段”第一个问题“今有茭草六百八十束,欲令‘落一形’埵(同垛)之.问底子(每层三角形边茭草束数,等价于层数)几何?”中探讨了“垛枳术”中的落一形垛(“落一形”即是指顶上1束,下一层3束,再下一层6束,…,成三角锥的堆垛,故也称三角垛,如图,表示第二层开始的每层茭草束数),则本问题中三角垛底层茭草总束数为 120 .【考点】归纳推理.【分析】由题意,第n 层茭草束数为()11+2++n=2n n +,利用()11366802n n +++++=,求出n ,即可得出结论.【解析】:由题意,第n 层茭草束数为()11+2++n=2n n +,所以()11366802n n +++++=,即为()()()()()11111211126802626n n n n n n n n ⎡⎤++++=++=⎢⎥⎣⎦,即有()()12151617n n n ++=⨯⨯,所以15n =,所以()11202n n +=.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杨辉—贾宪三角2.与我们现在的学习练习最紧密的要算施蒂费尔的二项式乘方后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如图).在贾宪三角中,第三行的三个数恰好对应着两数和的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展开式的系数.再如,第四行的四个数恰好对应着两数和的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展开式的系数,第五行的五个数恰好对应着两数和的四次方公式()4432234464a b a a b a b ab b +=++++展开式的系数,等等.由此可见,贾宪三角可以看作是对我们现在学习的两数和的平方公式的指数推广而得到的.同学们,贾宪三角告诉了我们二项式乘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你发现其中的字母及字母指数的排列规律了吗?如果发现了,请你试着写出()6a b +与()7a b +的展开式.()6654233245661520156a b a a b a b a b a b ab b +=++++++.()77652433425677213535217a b a a b a b a b a b a b ab b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分析】观察图表寻找规律:三角形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它的两条斜边都是数字1组成,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解析】:请直接写出()6654233245661520156a b a a b a b a b a b ab b +=++++++()77652433425677213535217a b a a b a b a b a b a b ab b +=+++++++. 故答案为:654233245661520156a a b a b a b a b ab b ++++++7652433425677213535217a a b a b a b a b a b ab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找出本题的数字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用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称之为“杨辉三角”.这个三角形给出了()()1,2,3,4na b n +=的展开式的系数规律(按a 的次数由大到小的顺序):请依据上述规律,写出20162χχ⎛⎫- ⎪⎝⎭展开式中含2014χ项的系数是 ﹣4032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分析】首先确定2014χ是展开式中第几项,根据杨辉三角即可解决问题.【解析】:20162χχ⎛⎫- ⎪⎝⎭展开式中含2014χ项的系数,根据杨辉三角,就是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即201624032-⨯=-. 故答案为﹣4032.【点评】本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杨辉三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杨辉三角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中用如图解释了二项和的乘方规律,这个图给出了()()1,2,3,4na b n +=的展开式的系数规律,请根据这个规律写出()554322345510105a b a a b a b a b ab b +=+++++.()a b a b +=+()2222a b a ab b +=++ ()3322333a b a a b ab b +=+++ ()4432234464a b a a b a b ab b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分析】观察可得()na b +(n 为非负整数)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的规律:首尾两项系数都是1,中间各项系数等于()1n a b -+相邻两项的系数和.因此可得()5a b +的各项系数分别为1、(1+4)、(4+6)、(6+4)、(4+1)、1,即:1、5、10、10、5、1,各项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排列.【解析】:()554322345510105a b a a b a b a b ab b +=+++++,故答案为:54322345510105a a b a b a b ab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规律,从简单入手,找出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5.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杨辉是钱塘人,如图是他在《详解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杨辉三角”.此图揭示了()na b +(n 为非负整数)的展开式的项数及各项系数的有关规律.(1)请仔细观察,填出()4a b +的展开式中所缺的系数.()4a b +=434a a b ++ 6 22a b + 4 24ab b +(2)此规律还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假如今天是星期三,再过7天还是星期三,那么再过148天是星期 四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1)根据杨辉三角,下一行的系数是上一行相邻两系数的和,然后写出各项的系数即可;(2)根据()141414131287171479171471=+=+⨯+⨯++⨯+可知148除以7的余数为1,从而可得答案.【解析】:(1)()4432234464a b a a b a b ab b +=++++,故答案为:6,4;(2)∵()141414131287171479171471=+=+⨯+⨯++⨯+,所以148除以7的余数为1, 所以假如今天是星期三,那么再过148天是星期四,故答案为:四.【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能发现()na b +展开后,各项是按a 的降幂排列的,系数依次是从左到右()1n a b -+系数之和.它的两端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6.请看杨辉三角.根据前面各式的规律,则()6a b +=654233245661520156a a b a b a b a b ab b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分析】先看归纳出杨辉三角所反映出的规律,根据规律得出即可.【解析】:()6654233245661520156a b a a b a b a b a b ab b +=++++++,故答案为:654233245661520156a a b a b a b a b ab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能根据三角图得出规律是解此题的关键.2、类比推理 (1)割圆术7.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刘徽注)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注述中所用的割圆术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222+++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 ,这可以通过方程2χ+确定出来2χ=,类似地不难得到11111+++=512+. 【考点】类比推理.【分析】由已知代数式的求值方法:先换元,再列方程,解方程,求解(舍去负根),可得要求的式子.【解析】:可以令1+11111t +=++(t >0),由11t t +=解的其值为512+,故答案为:512+. 【点评】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考查从方法上类比,是一道基础题. 8.(1)善于思考的小迪发现:半径为a ,圆心在原点的圆(如图1),如果固定直径AB ,把圆内的所有与y 轴平行的弦都压缩到原来的ba倍,就得到一种新的图形﹣椭圆(如图2).她受祖冲之“割圆术”的启发,采用“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方法,正确地求出了椭圆的面积,她求得的结果为ab π;(2)小迪把图2的椭圆绕x 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鸡蛋型”的椭球.已知半径为a 的球的体积为433a π,则此椭球的体积为423ab π.【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 【分析】本题需先认真审题再解得:(1)依据“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方法,结合圆的面积求法即可得;(2)运用球的体积公式乘以2b a ⎛⎫⎪⎝⎭即可得.【解析】:(1)根据“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方法,结合圆的面积求法可知,椭圆的面积为ba a ab aππ⋅⋅⋅=;(2)因为半径为a 的球的体积为433a π,所以椭球的体积为:2443233b a ab a ππ⎛⎫=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类比推理的思维能力.要熟练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会从题意中找到类比的规律,从而求解9.割圆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造的一种求周长和面积的方法: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它的周长和面积越来越接近圆周长和圆面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就是大胆地应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的思想方法求出了圆周率.请你也用这个方法求出二次函数()1244y χ=-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最接近的面积是( ) A .5B .C .4D .174π-【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设该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连接AB ,可作直线l ∥AB ,当直线l 与该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可设直线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C 、D ,求出△OCD 的面积即为抛物线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最接近的面积. 【解析】:如图,设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A 、B ,则有: A (4,0),B (0,4);作直线l ∥AB ,易求得直线AB :4y χ=-+,所以设直线l :y x h =-+,当直线l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相切)时,有:()1244x h x -+=-,整理得:12404x x h -+-=,()114404h ∆=-⨯-=,即3h =;所以直线l :3y x =-+;设直线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C 、D ,则C (3,0)、D (0,3),因抛物线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大于S OCD ∆小于S OAB ∆,133 4.52S OCD =⨯⨯=∆ 14482S OAB =⨯⨯=∆, 故抛物线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在 4.5<S <8的范围内,选项中符合的只有A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求法、函数图象交点坐标的求法、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难度适中.(2)何承天“调日法”10.(2016•闵行区一模)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设实数x 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b a 和dc(a ,b ,c ,d ∈N *),则b da c++是x 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π=3.14159…,若令31491015π<<,则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165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3116105π<<,若每次都取最简分数,那么第四次用“调日法”后可得π的近似分数为 227. 【考点】归纳推理.【分析】利用“调日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解析】:第二次用“调日法”后得4715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4715<π<165; 第三次用“调日法”后得6320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4715<π<6320,第四次用“调日法”后得227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4715<π<227,故答案为:227【点评】本题考查“调日法”,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11.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设实数x 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b a 和d c (a ,b ,c ,d ∈N *),则b d a c++是x 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π=3.14159…,若令31491015π<<,则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165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3116105π<<,若每次都取最简分数,那么第三次用“调日法”后可得π的近似分数为( ) A .227 B .6320 C .7825D .10935 【考点】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分析】利用“调日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由调日法运算方法可知,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165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3116105π<<, 第二次用调日法后得4715是π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即4716155π<<,第三次用调日法后得6320是π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47631520π<<, 故第三次调日法后得到6320为π的近似分数.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调日法”,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基础.(3)、黄金比例12.定义:离心率e=12的椭圆为“黄金椭圆”,对于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 +=>>,c为椭圆的半焦距,如果a ,b ,c 不成等比数列,则椭圆E ( )A .一定是“黄金椭圆”B .一定不是“黄金椭圆”C .可能是“黄金椭圆”D .可能不是“黄金椭圆”【解析】∵椭圆的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c 为椭圆的半焦距,∵a ,b ,c 不成等比数列,∴b 2≠ac ,又b 2=a 2-c 2,∴a 2-c 2≠ac ,∴c 2+ac-a 2≠0, ∵e=ca,∴e 2+e-1≠0, 又0<e <1,∴2114(1)5122e -+-⨯--≠=.故选B . 13.我们把离心率为512e +=的双曲线22221(0)x y a b a b -=>>称为黄金曲线,O 为坐标原点,如图所示,给出以下几个命题:①双曲线222151y x -=+是黄金曲线; ②若b 2=ac ,则该双曲线是黄金曲线;③若11290F B A ∠=,则该双曲线是黄金曲线; ④若90MON ∠=,则该双曲线是黄金曲线; 其中正确的是 .对于①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判断正误;对于②通过a ,b ,c 的关系,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判断正误;对于③通过11290F B A ∠=,转化为a ,b ,c 的关系,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判断正误; 对于④利用90MON ∠=,转化为a ,b ,c 的关系,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判断正误;【解析】①双曲线222151y x -=+可知,a =1,b 2=512+,所以c 2=532+,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5351212++=,是黄金曲线;正确;②b 2=ac ,即-a 2+c 2=ac ,解得e =c a =512+则该双曲线是黄金曲线;正确.③因为11290F B A ∠=,所以(a +c )2=a 2+2b 2+c 2,即-a 2+c 2=ac ,解得e =c a =512+则该双曲线是黄金曲线;正确.④因为90MON ∠=,所以c =2b a ,即a 2+c 2=ac ,解得e =c a =512+则该双曲线是黄金曲线;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14.如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 AB ⊥时,其离心率为512-,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解析】由于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并且类比可知“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512+.应选A .。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知识讲解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考纲要求】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4.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5.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6.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推理的概念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事实(或假设)得出一个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推理.从结构上说,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已知的事实(或假设)叫做前提,一部分是由已知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2.合情推理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称为合情推理.合情推理又具体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简称归纳.(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简称推 理 与 证 明归纳推 理证 明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数学归纳法综合法 分析法 直接证明类比间接证明反证法类比.3.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它包括: (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要点诠释: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1)从推理模式看:①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从推理的结论看:①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证明。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学科,而在高中数学中,推理和证明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推理与证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之一,在数学中经常使用。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分为两步:先列出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再根据这些条件和定理推导出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几何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两边相等。
”首先,我们列出已知条件: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然后,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推导出结论:∠ABC=∠ACB,即底角的两边相等。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反证法,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论定理:“如果一个整数的平方是奇数,则这个整数本身也是奇数。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整数n,使得n^2是奇数,但n本身是偶数。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存在整数k,使得n=2k。
然而,根据等式n^2=(2k)^2=4k^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n^2是偶数,与已知条件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列、等式和不等式等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当n为某个特定值时结论成立,再证明当n=k时结论成立时,可以推导出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列的等差性质:“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首先,我们验证当n=1时结论成立:a1=a1+(1-1)d,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ak=a1+(k-1)d。
我们再来验证当n=k+1时结论是否成立:ak+1=a1+(k-1)d+d=a1+kd。
由此可见,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专题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推理与证明》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已知2a b c ++=,则ab bc ca ++的值( )A .大于2B .小于2C .不小于2D .不大于2 【答案】B【解析】【分析】把已知变形得到a b c +=-,a c b +=-,b c a +=-,把2()ab bc ac ++拆开后提取公因式代入a b c +=-,a c b +=-,b c a +=-,则可判断2()ab bc ac ++的符号,从而得到ab bc ac ++的值的符号.【详解】解:2a b c ++=Q ,2a b c ∴+=-,2a c b +=-,2b c a +=-.则2()ab bc ac ++222ab ac bc =++ab ac bc ac ab bc =+++++()()()a b c c b a b a c =+++++(2)(2)(2)b b a a c c =-+-+-222222b b a a c c =-+-+-()()2222a b c a b c =-+++++()2224a b c =-+++,2a b c ++=Q ,()2220a b c ∴++>,即()2220a b c -++<,2()4ab bc ac ++<Q ,()2ab bc ac ∴++<即ab bc ac ++的值小于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已知点(10,3)P 在椭圆222:199x y C a +=上.若点()00,N x y 在圆222:M x y r +=上,则圆M 过点N 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由此类比得椭圆C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 )A .13311x y += B .111099x y += C .11133x y += D .199110x y += 【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点在椭圆上,求得2a ,再类比可得切线方程.【详解】因为点(10,3)P 在椭圆222:199x y C a +=上, 故可得21009199a +=,解得2110a =; 由类比可得椭圆C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103111099x y +=,整理可得11133x y +=.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由椭圆上一点的坐标求椭圆方程,以及类比法的应用,属综合基础题.3.平面上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区域,有(1)2f =,(2)4f =,(3)8f =,则() f n =( ).A .2nB .22n n -+C .2(1)(2)(3)n n n n ----D .325104n n n -+-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可得平面内有n 个圆时, 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再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再求和即可.【详解】由题, 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 又(1)2f =,故()()12f n f n n +-=.即()()()()()()212,32 4...122f f f f f n f n n -=-=--=-.累加可得()()()21222224 (2222)2n n n n f n n -+-=++++-=-++=.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解通项公式的方法,需要画图分析进行理解.或直接计算(4),(5) f f 等利用排除法判断.属于中档题.4.在《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的决赛赛场上,由南京师范大学郦波老师、中南大学杨雨老师、著名历史学者纪连海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四位大学士分别带领的四支大学生团队进行了角逐.将这四支大学生团队分别记作甲、乙、丙、丁,且比赛结果只有一支队伍获得冠军,现有小张、小王、小李、小赵四位同学对这四支参赛团队的获奖结果预测如下:小张说:“甲或乙团队获得冠军”;小王说:“丁团队获得冠军”;小李说“乙、丙两个团队均未获得冠军”;小赵说:“甲团队获得冠军”.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预测结果是对的,则获得冠军的团队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分析】对甲、乙、丙、丁分别获得冠军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四人的说法进行推理,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若甲获得冠军,则小张、小李、小赵的预测都正确,与题意不符;若乙获得冠军,则小王、小李、小赵的预测不正确,与题意不符;若丙获得冠军,则四个人的预测都不正确,与题意不符;若丁获得冠军,则小王、小李的预测都正确,小张和小赵预测的都不正确,与题意相符.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5.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四位同学被问到谁去过北京时,小赵说:我没去过;小钱说:小李去过;小孙说;小钱去过;小李说:我没去过.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由此可判断一定去过北京的是( )A .小钱B .小李C .小孙D .小赵 【答案】A【解析】由题意的,如果小赵去过长城,则小赵说谎,小钱说谎,不满足题意;如果小钱去过长城,则小赵说真话,小钱说谎,小孙、小李说真话,满足题意,故选A.6.数学家托勒密从公元127年到151年在亚历山大城从事天文观测,在编制三角函数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定理和结论,如图便是托勒密推导倍角公式“2212cos a sin a =-”所用的几何图形,已知点,B C 在以线段AC 为直径的圆上,D 为弧BC 的中点,点E 在线段AC 上且,AE AB =点F 为EC 的中点.设2,AC r =,DAC a ∠=那么下列结论:2,DC rcosa =①22,AB rcos a =②()12,FC r cos a =-③()22DC r r AB =-④.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D【解析】【分析】在Rt ADC ∆中,可判断①,Rt ABC ∆中,可判断②,利用ADB ∆与ADE ∆全等及ADC ∆与DFC ∆相似即可判断③④.【详解】在Rt ADC ∆中,2sin ,DC r a =故①不正确; 因为 ,BD DC =所以2,BAC a ∠=在Rt ABC ∆中,2cos2AB r a =,故②正确; 因为AE AB BD DC ==,,易知ADB ∆与ADE ∆全等,故DE BD DC DF EC ==⊥,,所以()1cos22AB FC r r a =-=-, 又CC ACD FC D =,所以()22DC AC FC r r AB =⋅=-,故③④正确, 由2sin 2cos2DC r a AB r a ==,,()22DC r r AB =-,可得()()22sin 22cos2r a r r r a =-,即22sin 1cos2a a =-.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推理与证明,考查学生在圆中利用三角形边长证明倍角公式的背景下,判断所需的边长是否正确,是一道中档题.7.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 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B 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D .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以上,A 正确;由图可知在七月的平均温差大于7.5C ︒,而一月的平均温差小于7.5C ︒,所以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B 正确;由图可知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都大约在10C ︒,基本相同,C 正确;由图可知平均最高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7,8两个月,所以不正确.故选D .【考点】统计图【易错警示】解答本题时易错可能有两种:(1)对图形中的线条认识不明确,不知所措,只觉得是两把雨伞重叠在一起,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估计平均温差时易出现错误,错选B .8.甲、乙、丙、丁四人通过抓阄的方式选出一人周末值班(抓到“值”字的人值班).抓完阄后,甲说:“我没抓到.”乙说:“丙抓到了.”丙说:“丁抓到了”丁说:“我没抓到."已知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他们的说法,可以断定值班的人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分析】可采用假设法进行讨论推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由题意,假设甲:我没有抓到是真的,乙:丙抓到了,则丙:丁抓到了是假的, 丁:我没有抓到就是真的,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抓到是矛盾的;假设甲:我没有抓到是假的,那么丁:我没有抓到就是真的,乙:丙抓到了,丙:丁抓到了是假的,成立,所以可以断定值班人是甲.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及其应用,其中解答中合理采用假设法进行讨论推理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分析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9.我们在求高次方程或超越方程的近似解时常用二分法求解,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三分法.比如借助天平鉴别假币.有三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硬币,其中有一假币(质量较轻),把两枚硬币放在天平的两端,若天平平衡,则剩余一枚为假币,若天平不平衡,较轻的一端放的硬币为假币.现有 27 枚这样的硬币,其中有一枚是假币(质量较轻),如果只有一台天平,则一定能找到这枚假币所需要使用天平的最少次数为()A.2 B.3 C.4 D.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提示三分法,考虑将硬币分为3组,然后将有问题的一组再分为3组,再将其中有问题的一组分为3,此时每组仅为1枚硬币,即可分析出哪一个是假币.【详解】第一步将27枚硬币分为三组,每组9枚,取两组分别放于天平左右两侧测量,若天平平衡,则假币在第三组中;若天平不平衡,假币在较轻的那一组中;第二步把较轻的9枚金币再分成三组,每组3枚,任取2组,分别放于天平左右两侧测量,若天平平衡,则假币在第三组,若天平不平衡则假币在较轻的一组;第三步再将假币所在的一组分成三组,每组1枚,取其中两组放于天平左右两侧测量若天平平衡,则假币是剩下的一个;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盘中所放的为假币.因此,一定能找到假币最少需使用3次天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类比推理思想的应用,难度一般.处理该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题干中的提示信息,由此入手会方便很多.10.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B、C、D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甲说:“是C或D作品获得一等奖” 乙说:“B作品获得一等奖”丙说:“A、D两项作品未获得一等奖” 丁说:“是C作品获得一等奖”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为()A.C作品 B.D作品 C.B作品 D.A作品【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B,C,D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故假设A,B,C,D分别为一等奖,判断甲、乙、丙、丁的说法的正确性,即可判断.详解:若A为一等奖,则甲,丙,丁的说法均错误,故不满足题意,若B为一等奖,则乙,丙说法正确,甲,丁的说法错误,故满足题意,若C为一等奖,则甲,丙,丁的说法均正确,故不满足题意,若D为一等奖,则只有甲的说法正确,故不合题意,故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B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推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这类题的特点是:通过几组命题来创设问题情景,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对于逻辑推理问题,应耐心读题,找准突破点,一般可以通过假设前提依次验证即可.11.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登泰山的路线有四条: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桃花峪登山线路,天外村汽车登山线路,天烛峰登山线路.甲、乙、丙三人在聊起自己登泰山的线路时,发现三人走的线路均不同,且均没有走天外村汽车登山线路,三人向其他旅友进行如下陈述:甲:我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乙: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丙: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事实上,甲、乙、丙三人的陈述都只对一半,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B.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C.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D.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答案】D【解析】【分析】甲乙丙三人陈述中都提到了甲的路线,由题意知这三句中一定有一个是正确另外两个错误的,再分情况讨论即可.【详解】若甲走的红门盘道徒步线路,则乙,丙描述中的甲的去向均错误,又三人的陈述都只对一半,则乙丙的另外两句话“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正确,与“三人走的线路均不同”矛盾.故甲的另一句“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正确,故丙的“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错误,“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正确.乙的话中“甲走桃花峪登山线路”错误,“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正确.综上所述,甲走天烛峰登山线路,乙走桃花峪登山线路, 丙走红门盘道徒步线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判断与推理的问题,重点是找到三人中都提到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属于基础题型.12.如图所示的“数字塔”有以下规律:每一层最左与最右的数字均为2,除此之外每个数字均为其两肩的数字之积,则该“数字塔”前10层的所有数字之积最接近()lg 20.3≈( )A .30010B .40010C .50010D .60010【答案】A【解析】【分析】 结合所给数字特征,我们可将每层数字表示成2的指数的形式,观察可知,每层指数的和成等比数列分布,结合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和对数恒等式即可求解【详解】如图,将数字塔中的数写成指数形式,可发现其指数恰好构成“杨辉三角”,前10层的指数之和为29101222211023+++⋅⋅⋅+=-=,所以原数字塔中前10层所有数字之积为10231023lg 2300210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与“杨辉三角”有关的规律求解问题,逻辑推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应用,属于中档题13.观察下列各式:2x y ⊗=,224x y ⊗=,339x y ⊗=,4417x y ⊗=,5531x y ⊗=,6654x y ⊗=,7792x y ⊗=,L ,根据以上规律,则1010x y ⊗=( ) A .255B .419C .414D .253【答案】B【解析】【分析】每个式子的值依次构成一个数列{}n a ,然后归纳出数列的递推关系12n n n a a a n --=++后再计算.【详解】以及数列的应用根据题设条件,设数字2,4,9,17,31,54,92,L 构成一个数列{}n a ,可得数列{}n a 满足12n n n a a a n --=++()*3,n n ≥∈N , 则876854928154a a a =++=++=,9879154929255a a a =++=++=,10981025515410419a a a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解题关键是通过数列的项归纳出递推关系,从而可确定数列的一些项.14.某学校为响应国家强化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号召,积极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每个学生除学习文化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修一门校本课程作为自己的特长课程来学习.该校学生小刚选完课后,本班的其他三位同学根据小刚的兴趣爱好对小刚的选课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甲说:小刚选的不是书法,选的是篮球;乙说:小刚选的不是篮球,选的是排球;丙说:小刚选的不是篮球,选的也不是国画.已知三人中有一个人说的全对,有一人说对了一半,另一个人说的全不对,由此推断小刚的选择的( )A .可能是国画B .可能是书法C .可能是排球D .一定是篮球【答案】B【解析】【分析】依次假定小刚的选择,逐一验证得到答案.【详解】若小刚选择的是国画,则甲对一半,乙对一半,丙对一半,不满足,排除;若小刚选择的是书法,则甲全不对,乙对一半,丙全对,满足;若小刚选择的是排球,则甲对一半,乙全对,丙全对,不满足,排除;若小刚选择的是篮球,则甲全对,乙全不对,丙对一半,满足;故小刚可能选择的是书法和篮球.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推理分析,意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15.甲乙丙丁四人中,甲说:我年纪最大,乙说:我年纪最大,丙说:乙年纪最大,丁说:我不是年纪最大的,若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假设甲乙丙丁说的是真话,结合其他人的说法,看是否只有一个说的是真话,即可求得年纪最大者,即可求得答案.【详解】①假设甲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甲,那么乙说谎,丙也说谎,而丁说的是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甲说的不是真话,年纪最大的不是甲;②假设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那么甲说谎,丙说真话,丁也说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乙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③假设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所以乙说真话,甲说谎,丁说的是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丙在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④假设丁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不是丁,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也说谎,说明甲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同时乙也说谎,说明乙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只有一人,所以只有丙才是年纪最大的,故假设成立,年纪最大的是丙.综上所述,年纪最大的是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解题时可从一种情形出发,推理出矛盾的结论,说明这种情形不会发生,考查了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16.对大于1的自然数 m 的三次幂可用奇数进行以下形式的“分裂”:3331373152{3{94{5171119L ,,,仿此,若3m 的“分裂数”中有一个是73,则m 的值为( ) A .8B .9C .10D .11【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3m 的“分裂数”为m 个连续奇数,设3m 的“分裂数”中第一个数为m a ,则由题意可得:3273422a a -=-==⨯,43137623a a -=-==⨯,…,12(1)m m a a m --=-,将以上2m -个式子叠加可得2(422)(2)(1)(2)2m m m a a m m +---==+- ∴22(1)(2)1m a m m a m m =+-+=-+∴当9m =时,73m a =,即73是39的“分裂数”中第一个数故选B17.分形几何是美籍法国数学家芒德勃罗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其中的“谢尔宾斯基”图形的作法是:先作一个正三角形,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即以原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然后在剩下的每个小正三角形中又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按上述方法无限连续地作下去直到无穷,最终所得的极限图形称为“谢尔宾斯基”图形(如图所示),按上述操作7次后,“谢尔宾斯基”图形中的小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A.53B.63C.73D.8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第1,2,3次操作后,图形中的小正三角形的个数,然后可归纳出一般结论,得到答案.【详解】如图,根据题意第1次操作后,图形中有3个小正三角.第2次操作后,图形中有3×3=23个小正三角.第3次操作后,图形中有9×3=33个小正三角.…………………………所以第7次操作后,图形中有73个小正三角.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属于中档题.18.为了调节高三学生学习压力,某校高三年级举行了拔河比赛,在赛前三位老师对前三名进行了预测,于是有了以下对话:老师甲:“7班男生比较壮,7班肯定得第一名”.老师乙:“我觉得14班比15班强,14班名次会比15班靠前”.老师丙:“我觉得7班能赢15班”.最后老师丁去观看完了比赛,回来后说:“确实是这三个班得了前三名,且无并列,但是你们三人中只有一人预测准确”.那么,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 )A.7班、14班、15班B.14班、7班、15班C.14班、15班、7班D.15班、14班、7班【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假设甲、乙、丙预测准确,分析三个人的预测结果,由此能求出一、二、三名的班级.【详解】假设甲预测准确,则乙和丙都预测错误,14∴班名次比15班靠后,7班没能赢15班,故甲预测错误;假设乙预测准确,则甲和乙都预测错误,7∴班不是第一名,14班名次比15班靠前,7班没能赢15班,则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14班,15班,7班;假设丙预测准确,则甲和乙都预测错误,7∴班不是第一名,14班名次比15班靠后,7班能赢15班,不合题意.综上,得一、二、三名的班级依次为14班,15班,7班.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获得一、二、三名的班级的判断,考查合情推理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19.在平面几何中有如下结论:正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面积为1S ,外接圆面积为2S ,则1214S S =,推广到空间中可以得到类似结论:已知正四面体P ABC -的内切球体积为1V ,外接球体积为2V ,则为12V V =( ) A .164 B .127 C .19 D .18【答案】B【解析】【分析】平面图形类比空间图形,二维类比三维,类比平面几何的结论,确定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和内切球的半径之比,即可求得结论.【详解】设正四面体P-ABC 的边长为a ,设E 为三角形ABC 的中心,H 为正四面体P-ABC 的中心,则HE 为正四面体P-ABC 的内切球的半径r,BH=PH 且为正四面体P-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R ,所以BE=2,3233a a PE a ⨯===, 所以在Rt BEH ∆中,222r r ⎫⎫-=+⎪⎪⎪⎪⎝⎭⎝⎭,解得12r =,所以-=,所以13r R =,根据的球的体积公式有,33 1324134273rV rV RRππ⎛⎫===⎪⎝⎭,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类比推理,常见类型有:(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2)平面与空间的类比;(3)椭圆与双曲线的类比;(4)复数与实数的类比;(5)向量与数的类比.20.某单位实行职工值夜班制度,己知A,B,C,D,E5名职工每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值一次夜班,且没有两人同时值夜班,星期六和星期日不值夜班,若A昨天值夜班,从今天起B,C至少连续4天不值夜班,D星期四值夜班,则今天是星期几A.二B.三C.四D.五【答案】C【解析】分析:A昨天值夜班,D周四值夜班,得到今天不是周一也不是周五,假设今天是周二,则周二与周三B,C至少有一人值夜班,与已知从今天起B,C至少连续4天不值夜班矛盾;若今天是周三,则周五与下周一B,C至少有一人值夜班,与已知从今天起B,C至少连续4天不值夜班矛盾;由此得到今天是周四.详解:∵A昨天值夜班,D周四值夜班,∴今天不是周一也不是周五,若今天是周二,则周一A值夜班,周四D值夜班,则周二与周三B,C至少有一人值夜班,与已知从今天起B,C至少连续4天不值夜班矛盾;若今天是周三,则A周二值夜班,D周四值夜班,则周五与下周一B,C至少有一人值夜班,与已知从今天起B,C至少连续4天不值夜班矛盾;若今天是周四,则周三A值夜班,周四D值夜班,周五E值夜班,符合题意.故今天是周四.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推理,考查合情推理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属于中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专题————————————————————————————————作者:————————————————————————————————日期:课题:合情推理掌握归纳推理的技巧,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建构●把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的特点;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4.师生活动例1 前提:蛇是用肺呼吸的,鳄鱼是用肺呼吸的,海龟是用肺呼吸的,蜥蜴是用肺呼吸的。
蛇、鳄鱼、海龟、蜥蜴都是爬行动物.结论: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例2 前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凸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凸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0,……结论:凸n 边形的内角和是(n —2)×1800。
例3Λ,333232,232232,131232++<++<++<探究:上述结论都成立吗?强调:归纳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成立! —— “ 一切皆有可能!” 5.提高巩固观猜证(,,)a b m <b b+m由此我们猜想:均为正实数。
a a+m归纳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试归纳出这个且的第一项:已知数列例,......),2,1(1,1411=+==+n a a a a a nnn n?,21,32,1,2:44321=====n a a a a a 求拓展例6.课堂小结(1)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证明课题:类比推理●教学目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认识类比推理这一种合情推理的基本方法,并把它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中去。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或相似性质,类比的性质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就越相关,从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一.问题情境从一个传说说起:春秋时代鲁国的公输班(后人称鲁班,被认为是木匠业的祖师)一次去林中砍树时被一株齿形的茅草割破了手,这桩倒霉事却使他发明了锯子.他的思路是这样的:茅草是齿形的;茅草能割破手.我需要一种能割断木头的工具;它也可以是齿形的.这个推理过程是归纳推理吗?二.数学活动我们再看几个类似的推理实例。
例1、试根据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 a=b⇒a+c=b+c; (1) a>b⇒a+c >b+c;(2) a=b⇒ ac=bc; (2) a>b⇒ ac >bc;(3) a=b⇒a2=b2;等等。
(3) a>b⇒a2>b2;等等。
问:这样猜想出的结论是否一定正确?例2、试将平面上的圆与空间的球进行类比.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球的定义: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球弦←→截面圆直径←→大圆周长←→表面积面积←→体积圆的性质球的性质圆心与弦(不是直径)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球心与截面圆(不是大圆)的圆点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圆与圆心距离相等的两弦相等;与圆心距离不等的两弦不等,距圆心较近的弦较长与球心距离相等的两截面圆相等;与球心距离不等的两截面圆不等,距球心较近的截面圆较大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球的切面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球心且垂直于切面的直线必经过切点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面的直线必经过球心☆上述两个例子均是这种由两个(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或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⑴ 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⑵ 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⑶ 检验猜想。
即例3.在平面上,设h a ,h b ,h c 是三角形ABC 三条边上的高.P 为三角形内任一点,P 到相应三边的距离分别为p a ,p b ,p c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试通过类比,写出在空间中的类似结论.巩固提高1.(2001年上海)已知两个圆①x2+y2=1:与②x2+(y-3)2=1,则由①式减去②式可得上述两圆的对称轴方程.将上述命题在曲线仍然为圆的情况下加以推广,即要求得到一个更一般的命题,而已知命题应成为所推广命题的一个特例,推广的命题为观察、联想、猜想新1=++c cb b a a h p h p h p------------------------------------------------------------------------------------------------------------------------------------------------2.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直角三角形3个面两两垂直的四面体∠C=90°3个边的长度a,b,c2条直角边a,b和1条斜边c∠PDF=∠PDE=∠EDF=90°4个面的面积S1,S2,S3和S3个“直角面”S1,S2,S3和1个“斜面”S3.(2004,北京)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已知数列{}a n 是等和数列,且a 12=,公和为5,那么a 18的值为______________,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或相似性质。
类比的性质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就越相关,从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2.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
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课 题:演绎推理一.复习:合情推理归纳推理 从特殊到一般 类比推理 从特殊到特殊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
类比――提出猜想 二.问题情境。
观察与思考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铜是金属, 所以,铜能够导电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 (2100+1)不能被2整除. 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tan α 是三角函数,所以,tan α是 周期函数。
(小前提)是二次函数函数12++=x x y 提出问题 :像这样的推理是合情推理吗? 二.学生活动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大前提铜是金属, ←-----小前提 所以,铜能够导电 ←――结论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大前提(2100+1)是奇数,←――小前提所以, (2100+1)不能被2整除. ←―――结论 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大前提tan α 是三角函数, ←――小前提所以,tan α是 周期函数。
←――结论 三,建构数学演绎推理的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⑶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三段论的基本格式M —P (M 是P ) (大前提) S —M (S 是M ) (小前提) S —P (S 是P ) (结论)3.三段论推理的依据,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若集合M 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 是M 的一个子集,那么S 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质P. 四,数学运用 恢复成完全三段论。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把“函数例112++=x x y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大前提)例2.已知lg2=m,计算lg0.8解 (1) lgan=nlga(a>0)---------大前提lg8=lg23————小前提 lg8=3lg2————结论lg(a/b)=lga-lgb(a>0,b>0)——大前提 lg0.8=lg(8/10)——-小前提 lg0.8=lg(8/10)——结论例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D ⊥BC, BE ⊥AC, D,E 是垂足,求证AB 的中点M 到D,E 的距离相等 解: (1)因为有一个内角是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在△ABC 中,AD ⊥BC,即∠ADB=90°——-小前提结论)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所以,函数12++=x x y所以△ABD 是直角三角形——结论(2)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大前提因为 DM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小前提所以 DM= 21 AB ——结论 同理 EM= AB所以 DM=EM.五 回顾小结:演绎推理具有如下特点:课本第33页 。
演绎推理错误的主要原因是1.大前提不成立;2, 小前提不符合大前提的条件。
作业:第35页 练习 第5题 。
习题2。
1 第4题。
课题: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2.教学重点: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教学难点: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证明的方法(1)、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
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
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果导因,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2)、例1.设a 、b 是两个正实数,且a ≠b ,求证:a 3+b 3>a 2b+ab 2.证明:(用分析法思路书写)要证 a 3+b 3>a 2b+ab 2成立,只需证(a+b)(a 2-ab+b 2)>ab(a+b)成立,即需证a 2-ab+b 2>ab 成立。
(∵a+b >0)只需证a 2-2ab+b 2>0成立,即需证(a-b)2>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 ≠b ,有a-b ≠0,所以(a-b)2>0显然成立,由此命题得证。
(以下用综合法思路书写)∵a ≠b ,∴a-b ≠0,∴(a-b)2>0,即a2-2ab+b2>0亦即a2-ab+b2>ab由题设条件知,a+b >0,∴(a+b)(a2-ab+b2)>(a+b)ab即a3+b3>a2b+ab2,由此命题得证例2、若实数1≠x ,求证:.)1()1(32242x x x x ++>++证明:采用差值比较法:2242)1()1(3x x x x ++-++=3242422221333x x x x x x x ------++=)1(234+--x x x=)1()1(222++-x x x =].43)21[()1(222++-x x,043)21(,0)1(,122>++>-≠x x x 且从而Θ∴,0]43)21[()1(222>++-x x ∴.)1()1(32242x x x x ++>++例3、已知,,+∈R b a 求证.a b b a b a b a ≥本题可以尝试使用差值比较和商值比较两种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