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合集下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建设生态茶园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茶树品种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2. 生物有机肥: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并通过堆肥、发酵等工艺制成生物有机肥,在保障植物生长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茶园内的土壤中,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水资源利用1. 蓄水设施:建设生态茶园时,应合理规划蓄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塘、水窖等,将雨水进行集中蓄存,以应对干旱期间的水源不足问题。

2. 捕集和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在节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3. 水质保护:对生态茶园周边的水源进行保护,杜绝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水源的污染,保障生态茶园周边的水质安全。

三、有害生物防治1. 生物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鼓励益虫,对害虫进行天敌防治,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物理防治:如利用黄板捕虫、覆盖网等物理手段,对茶园内的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生态防治:通过植物间作物与生境、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种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的发生、传播和侵害。

四、茶叶采摘技术1. 采摘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时候采摘,这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比较丰富,质量更好。

2. 采摘方法: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机械采摘对茶树的伤害和茶叶的损坏,保证采摘质量和茶叶的完整度。

3. 采摘标准:严格执行采摘标准,采摘时只采撷嫩芽及嫩叶,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茶叶种植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中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和茶叶采摘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生态茶园的高质量茶叶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茶园建设

生态茶园建设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

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一、如何建立生态茶园1、生态茶园园地的选择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

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根据要求,地块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年平均气温13℃以上,决对低温-3℃以上,决对高温40℃以下,年活动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mm,空气湿度70%以上,海拔在1900m以下,茶园坡度在30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比较厚,心土层和底土层稍紧而不实,土体结构良好,质地不过粘过砂,既能通气透水,又能保水蓄肥;酸性反映强烈,盐基含量适度,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4.5—5.5之间;作为土壤肥力四因子的水、肥、气、热彼此协调,水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朝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强,相对规模连片在500亩以上。

二、茶园规划园地规划要合理全面,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以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实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对保持水土,涵养和水源,提高湿度,调节气温,改变茶园区域气候,避免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千亩以上茶园还要规划好茶厂的建设用地等,绘制出整块茶园规划图。

研究-生态茶园建设研究

研究-生态茶园建设研究

生态茶园建设研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保护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卫生安全质量,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茶叶产业,通过总结近两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结合我县各产茶区的生产和生态条件等具体情况,提出我县生态茶园建设内容。

一、调整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生态茶园建设要与低产茶园改造、退茶还林、防灾减灾相结合,并严禁破坏生态环境和毁林种茶。

1、产业之间调整由于近年来我县芦柑遭受严重的黄龙病为害,许多果园因经济效益下滑甚至无效益而荒废果园管理,对于这些果园,符合耕种条件的,可以根据农民意愿,鼓励调整改植永春佛手茶,每年发展2000-3000亩。

2、产业内部调整对于品种混杂、种质退化的衰老低产茶园,符合耕种条件的,鼓励改植换种永春佛手茶,每年发展2000-3000亩。

以集中发展、做大做强永春佛手茶优势产业。

3、建设茶叶生态观光旅游充分发挥永春的生态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茶叶生态旅游资源,力争把溪塔格茶叶生态旅游大观园建设成为泉州生态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规划,建设标准生态茶园(一)绿化园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1、设置防护林茶园顶部及外围四周、有害性风口处应种植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如天竺桂、木荷等,两侧配以2~3行灌木。

2、种植行道树茶园内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

具体视路、沟两旁宽度确定种植行,树种选高大的豆科树种或落叶果树为好,如香椿、任豆树、木荷、楝树等。

3、套种遮荫树茶园中及园内空地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

树种以豆科树种(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油柿)为宜。

4、梯壁留草种草茶园梯壁应除去恶性杂草,留下良性草;不长草的梯壁,可以种植黄花菜或平托花生、圆叶决明、红根草、爬地兰等匍匐性植物。

5、套种绿肥作物茶园空地或幼龄茶园,可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花扁豆、印度豇豆、绿豆和黑豇豆等),进行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简介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正在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比于传统的茶叶种植方式,在建设生态茶园方面的投入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且其更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设一个美丽的生态茶园,既保护环境,又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安全。

方案实现1. 环境规划在茶园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考虑到该地区的气候、土地禀赋、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

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土地的检测和化验,以了解其化学成分和土壤质量,判断土壤的种植适宜性。

其次是进行水文地质勘测,确保茶园的用水和排放安全,避免污染环境。

最后要考虑环境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例如遮阴、抽水、保湿等环境调节措施都需要考虑。

2. 绿化工程生态茶园的绿化工程不仅要围绕建设茶园的目的来进行,同时也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清理垃圾和废弃物、进行绿化和绿化饲养等。

茶园绿化应以天然植被为主,例如树、草、花卉等,以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

茶园内还可以饲养一些生态环保动物如天鹅、鹿、兔子等,这些动物可以提高茶园的生态价值,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好的营养素和肥料。

3. 设施建设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茶园设施主要包括喷淋灌溉设备、架设遮阳网、装置施肥管道等,以保证茶叶生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水、肥和阳光。

设施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茶园周边的环境禀赋,例如山区的茶园需要在施肥时注意环保,避免肥料造成土地污染。

4. 种植茶树种植茶树是整个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的关键部分。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茶树品种,分析其土质、脆弱度、香味等特点,合理规划种植计划和采摘期,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在种植茶树的同时,应该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手段,例如适量施肥、药物处理等,以保证其生长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补充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环保制度等方式,实现茶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茶园的建设不仅能涵盖茶叶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环境的一次保护和回报。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浅 谈 生 态 茶 园建 设 与 管 理
周 国材


如 何 建 立 生 态茶 园
( 施 肥 时 间 和 方法 3 )
1 园地 的选 择 、 以无害化生 产为 目标, 选择没有 污染 、 生态环境 良好 、 土层深厚 、 地下水位底 、 坡度 1 5度以下 、 海拔在 5 0米的山 5 地为佳。 2采 用 良种 良法 、 生态茶园 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 良种 ,这是减少 茶园病虫害 、 提高茶叶品质 、 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 3 合 理 栽 植 、 无 性系 茶苗 , 亩 30 ̄40 每 80 0 0株 , 行 栽 植 , 行 距 双 大
措施。 () 1 农业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是 根据茶树生育特点和病 虫 发生规律而采取的农艺措施 ,以提高茶树 自身抗 性来 减 少病虫发生与危害。如茶树轻修剪 , 使树冠通风透光 , 可以 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数量 ;茶叶适当嫩采 和及 时分批 多次采摘 , 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 、 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害虫 的为害 。
推广 “ 一基” “ 、三追” “ 、多喷 ” 的施肥方法 。“ 一基 ” 是指 在 1 中旬至 1 月上旬结合茶园深耕 ,施入全年施肥量 0月 1 4 ~0 0 5 %的氮肥 和全部磷 钾肥 , 肥料 以饼肥 、 粪尿 、 沤 人 堆 肥、 猪牛栏肥 、 土杂肥 、 泥等有机肥 为主 , 塘 配合 施用磷钾 肥、 复合肥 等 ;三追 ” “ 是在春茶开采前一个 月 , 春茶采摘后 及秋茶采摘前 1— O天 ,结合茶园浅耕 除草分别追施速效 52 性化肥 , 这三次施肥量 占全 年氮肥用量 的 5 0 其 中夏 0 6 %, 秋茶各 占追肥总量的 2 %左右。常规单行条植茶园施肥方 5
一基是指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结合茶园深耕施人全年施肥量405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肥料以饼肥人粪尿堆沤肥猪牛栏肥土杂肥塘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复合肥等三追是在春茶开采前一个月春茶采摘后及秋茶采摘前1520天结合茶园浅耕除草分别追施速效性化肥这三次施肥量占全年氮肥用量的5060其中夏秋茶各占追肥总量的25左右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生态茶园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态茶园建设是指采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保证产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茶园。

下面介绍一些生态茶园建设的技术。

一、茶园设计生态茶园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的同时,保证产茶的效率和质量。

在茶园中可以种植树木、草地和灌木等。

树木可以为茶树提供阴凉,减弱紫外线的照射,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提高产茶效率和质量。

草地和灌木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肥力。

二、无污染施肥生态茶园的施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是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制剂。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肥力,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进而提高土壤肥力。

生物制剂可以增加茶树的免疫力和抗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茶园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计划。

三、节水灌溉生态茶园的灌溉应尽量节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可以使用滴灌、喷灌、微喷等灌溉方式,将水精确地喷洒到茶树根部,避免水流散失和蒸发。

另外,茶园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天气状况、土壤湿度等情况来调整灌溉的频率和用量。

四、多样化种植和优化管理生态茶园在种植茶树的同时,也可以种植其他的作物或草本植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等,以增加茶园的种类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态效益。

另外,茶园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茶树健康生长和高质量产茶。

总之,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茶叶和健康的环境。

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生态茶园建设方案1. 引言生态茶园建设是一种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茶叶种植模式。

它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致力于提高茶叶品质和农业可持续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生态茶园建设方案,包括地理条件选择、土壤改良、植被保护、有机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地理条件选择生态茶园的地理条件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2.1 土壤类型和质量选择土壤肥沃、透水性好且富含有机物质的区域。

这有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在选址过程中,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

2.2 气候条件选择气温适宜、充足的降雨和适宜的阳光辐射的地区。

茶树需要充足的水和阳光来保持健康生长和产量。

同时,避免选址在台风频发的地区。

2.3 海拔高度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

选择适宜种植茶树的海拔高度区域,一般茶树适宜种植的海拔为500~1500米。

2.4 附近环境选择远离化工厂、废水排放口和其他污染源的区域。

生态茶园需要一个清洁、健康的环境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纯度。

3. 土壤改良良好的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

如果土壤质量不理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良:3.1 土壤测试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的pH值、养分含量和质地。

根据测试结果,制定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改良方案。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

3.3 翻耕和堆肥根据土壤质量,进行适当的翻耕和堆肥处理。

这有助于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持土壤湿润。

3.4 植物覆盖在茶园内种植一些地被植物,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减缓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生长。

这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

4. 植被保护植被保护是生态茶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4.1 禁止乱砍滥伐保持茶园周边植被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禁止乱砍滥伐可以保护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

4.2 种植乔木和灌木在茶园周边和空旷地区种植乔木和灌木。

这些植物可以保持水分和营养物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茶园建设 现状

生态茶园建设 现状

生态茶园建设现状一、茶园选址与规划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生态茶园的建设已经成为茶产业发展的趋势。

在选址方面,生态茶园需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同时要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规划方面,生态茶园需要合理布局,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

二、茶树品种选择茶树品种的选择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茶树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

同时,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还需要注重品种的搭配和优化。

三、生态管理技术生态管理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

在生态茶园中,需要采用生态农业的管理方法,包括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自然调节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四、茶叶加工与质量安全茶叶加工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生态茶园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确保茶叶的加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用生态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科技支撑是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生态茶园建设中,需要注重科技研发和创新,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技术,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茶叶生产和管理队伍,为生态茶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七、政策扶持与产业环境政策扶持是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生态茶园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产业环境的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等,为生态茶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茶园逐渐成为了旅游、休闲和生活方式的新热点。

在茶叶产业中,生态茶园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而在旅游和休闲业中,生态茶园则成为了人们体验自然美的理想场所。

本文将介绍一个美丽生态茶园的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的设计理念美丽生态茶园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以保护环境、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提供休闲服务为宗旨。

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方式,达到良好质量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在茶园周边,则要建设一些花园、休闲设施和文化展示区,为游客提供舒适体验。

美丽生态茶园的规划设计生态茶园区域规划在美丽生态茶园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区域分为生态茶园区、蔬菜区、休闲区和展示区等四个区。

生态茶园区占整个茶园面积的70%,是茶园最主要的区域,将以生态和功能为主要设计要点。

规划中要合理配置每个生态区的土地资源,每个区域要考虑日照、湿度、质地、坡度等因素来种植对应的茶树品种。

在茶园中间规划一个小湖泊,满眼的碧波荡漾,边角处架起一些茶亭、藤椅和凉亭,搭配几株盆景和水波荷花,将会是一个极佳的休闲场所。

蔬菜区规划美丽生态茶园的蔬菜区域将占据整个茶园面积的20%,顺应人们多样的生活方式,按照季节和客户需要在不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

在蔬菜区域内,还可建设一个观赏型花园,以提供一个秋叶枫、春桃花和夏薰衣草等的花期繁杂的赏花胜地。

休闲区规划美丽生态茶园的休闲区域将占据整个茶园面积的10%,主要是针对一些旅游客户和一些附近居民,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服务。

休闲区域包括茶艺楼、餐厅、健身房、游泳池、短跑道、乒乓球馆等。

展示区规划美丽生态茶园的展示区域将占据整个茶园面积的5%,主要是展示一些与生态和环境相关的文化特色,在该区域内可以建一个茶叶制作厂供参观,另外还可以建一个生态食品展示厅,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生态种茶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茶园的建设,以保障茶叶的品质、营养和安全。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现代茶叶种植的一个趋势,它不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可以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下面就是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1. 土地选择与整理选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空气流通、土壤肥力较高且PH值适中的土地。

对于曾经种植过其他农作物的土地,要进行深翻、翻耕、平整、施肥等整理处理。

同时要注意,不要选择茶叶虫害较多的地方。

2. 种植与管理选用优良的茶树品种,通过引种或栽培的方式逐步建立标准化生态茶园。

在茶园内合理布局,使茶树间保持适宜的距离,充分利用阳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茶园要进行科学施肥和适时浇水,采取定时定量施肥、浇水,防止过度施肥和水分缺乏导致产量降低。

3. 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态茶园要做到“绿色无毒”,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进天敌、添加有益微生物等。

另外,要定期巡视,及时处理茶园内的病虫害,避免疫情扩散。

4. 采收与加工茶园的采收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茶树品种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时间进行采摘,以保证茶叶质量。

采摘后,要按照工艺流程进行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加工过程。

在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以避免带来品质损失。

5. 茶资料记录与管理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需要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记录茶园的基本情况、肥料使用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茶叶产量和质量等相关信息。

茶园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并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总之,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需要全面考虑茶园的建设与管理,从土地选择到茶叶加工每一步都要注意,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并提高生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茶叶的茶园设计与生态建设

茶叶的茶园设计与生态建设

茶叶的茶园设计与生态建设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受茶园设计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

因此,合理的茶园设计以及生态建设对茶叶的生产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茶园设计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进行茶园设计与生态建设。

1. 茶园设计的重要性茶园设计是确定茶叶生产的空间布局和环境要求,对茶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茶园设计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采摘效率并减少劳动力成本。

茶园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1 地理环境茶叶的品种和产量受土质、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茶园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和栽培方式。

例如,在海拔高度较高的地区,应种植抗寒性好的品种。

1.2 地形和土壤条件茶叶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茶园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栽培方式。

土壤过于酸性或碱性都会影响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茶园设计中应进行土壤测试和调整,以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1.3 水资源茶叶生长需要充足的水资源。

茶园设计应合理规划水源供给和灌溉系统,确保茶树得到足够的水量。

此外,还应注意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水涝和水渍对茶树生长的不利影响。

2.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建设是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过程,对茶叶的品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生态建设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卫生安全性,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茶园的自然循环和生态平衡。

以下是茶园生态建设的重点:2.1 生物多样性保护茶叶生态建设应注重保护土壤微生物和昆虫等生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质量和茶叶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茶园设计中应注重合理施用有机肥以及合理管理土壤。

此外,种植茶树的同时也应种植一些害虫天敌,如蚂蚁和蜂类,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2 无公害种植技术生态建设要推动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加强病虫害防控。

无公害种植技术包括有机肥的合理施用、生物农药的使用、绿色防控等。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绿色食品的追求,茶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而标准化生态茶园能够提高茶叶品质,保护环境,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为了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需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地块和茶种
标准化生态茶园应选择土地肥沃、阳光充足、坡度适中的山地区域,同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土质、坡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种植的茶种。

同时,茶区的土质应该进行充足的调查和分析,合理运用有机肥料和矿物元素来改良土壤,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二、合理配置茶园的内部结构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园内的结构应该合理配置,包括茶树的高度、密度和排列方式。

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茶树种类是决定茶园内部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

茶园布局要遵循“阳光充足,通风畅通,排水良好”等原则。

三、科学管理
管理是茶园建设中影响茶叶品质和果实产量的关键因素。

科学的茶叶管理包括周围环境的控制、紧密的监督和适当的保养。

对茶园进行定期的喷灌、修剪和灭虫,是保持茶园健康寿命的关键所在。

四、采摘与加工
在采茶和加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设备,以确保茶叶不受损害,并保持优异品质。

采茶的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和湿度来进行,尽量保证新鲜茶叶的品质。

同时还应确保采摘速度适宜和采摘方式正确,以减少茶叶的损失和破坏。

综上所述,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需要严谨的科学规划,正确的茶叶管理和有效的影响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应包括了适度的施肥,合理的灌溉,监督和保养茶园。

同时,茶叶的采摘和加工也应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改进,以确保茶叶品质。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要选择适合茶叶生长的土地。

茶叶对土壤要求比较苛刻,一般来说,适合茶叶生长的土壤应该是疏松、排水性好、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土壤。

通过土壤测试,找出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地,并在选址之后进行土壤改良工作,以保证茶叶生长的土壤质量。

要进行科学的茶园布局。

合理的茶园布局可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茶园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太阳光照、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使茶叶可以得到充分的光照和空气流通,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根据茶叶栽培的要求,合理设置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保证茶叶生长环境的湿度和水分。

要采用科学的茶园管理技术。

茶园管理技术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在种植技术方面,要合理选择茶树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采取合理的栽培方式,及时修剪、摘心、摘叶,保证茶叶的生长力和产量。

在施肥技术方面,要通过土壤测试确定施肥配方,根据茶叶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茶叶品质下降。

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要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茶园内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要注重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茶园建设中,要保留或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促进土壤微生物、益生菌和有益昆虫的生长,建立茶园的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在茶园周围要保留一定的绿化带,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防止农药和化肥污染。

生态茶园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合理利用雨水、灌溉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水资源。

要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保证茶园建设标准化和生态化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茶园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茶园的日常管理,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和实施方案,对茶园的生产、经营、技术、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

要加强对茶园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茶园的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

浅谈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浅谈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浅谈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章萍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闽赣两省交界处,是“万里茶道”的起点。

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土壤多为疏松透水的沙质砾土,PH 为4.5-6.0,种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造就了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

茶产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茶园面积约17万亩,涉茶人数有8万余人,占全市人口的34%。

茶叶作为三大饮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质量更加注重环保生态和安全健康。

因此,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和促进茶产业持续发展,建设生态茶园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镇大力开展生态茶园建设,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提升了茶叶品质。

现对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浅谈如下:一、生态茶园的概念和建设的意义1、生态茶园的概念。

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

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2、生态茶园建设的意义。

建设生态茶园具有积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生态效益上可保持水土,防止茶园水土的流失。

在经济效益上可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在社会效益上可保障食品安全,实现高效增值,以及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茶园建设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1、茶园水土流失问题。

一是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武夷山市属于亚热带,雨量季节集中,次数多,雨量大,同时有的茶园山高坡陡,易受到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二是与不良的人为因素有关。

有的开辟茶园缺乏科学规划,水土保持措施不力。

有的建园质量差,造成梯壁崩塌。

有的茶园耕作措施不当。

2、茶叶农药残留问题。

一方面与不良的种植历史有关,长期以来,有的茶农使用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的高残留农药。

另一方面与现阶段部分茶农违规违禁使用农药有关。

浅谈平利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浅谈平利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浅谈平利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平利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广大茶农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现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平利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近代随着人们崇尚绿色、祟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更加迫切,茶叶的市场需求量增大,群众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高涨,但在茶园建设时茶叶品种的选择和茶园后期的管理的问题就更加凸现出来。

现我就高效生态茶园的建设谈几点建议。

一、整地1、我县属于山区县,茶园大多都建在山坡上,因此采用带状整地。

整地于当年初春提早进行,开挖深度和宽度均为60厘米。

整地前彻底清理造林地上的石块、树桩、垃圾等杂物。

开带按等高布置,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应修筑梯面宽度为160厘米左右的梯田,形成水平梯级茶园。

梯田尽可能做到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梗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2、坡地整地均应由下而上进行。

开垦后,应将上一级的表土翻下来铺于面上,然后再开垦第二级,然后再将上一级表土翻下,依次类推。

最上一级的表土可从隔离沟中挖取。

3、园内建设能排、灌、蓄水的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水沟条数和深宽度视排水量与需水量而定,园外建立能阻隔暴雨进入茶园的防洪沟,水沟要求纵横有序,大小相通。

蓄水池主要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5~10亩茶园建立一个,深宽度按每亩蓄水量1~2立方米来计算二、栽植1、苗木(1)苗木标准采用GB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Ⅱ”级以上苗木,具体指标为:苗高大于25厘米,径粗大于2.5毫米,品种纯度99%以上,根系完整,无茶根结线虫、茶饼病、茶根蚧等病虫害。

(2)选择原则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②选用传统栽植树种的新优品种;③选择丰产、抗逆性强品种;(3)树种、品种特性陕茶1号:原产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属乡土品种,无性系品种。

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披张状,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光泽性强。

发芽早,芽叶肥状,节间长;具有持嫩性强、生长势好、适应性广的特点。

抗寒性强;高抗炭疽病、云纹叶枯病,中抗白星病。

多样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多样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多样生态茶园建设方案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增加,茶叶作为一种天然饮品备受青睐。

然而,在传统的茶园建设中,往往会使用大量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多样生态茶园建设成为了当下茶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多样生态茶园建设的意义多样生态茶园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增加茶叶的市场价值。

同时,多样生态茶园建设可以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多样生态茶园建设的主要内容1. 选择合适的土地多样生态茶园建设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土地。

要选择空气和土壤质量好、无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的土地。

同时也要考虑地形,选择适合茶园建设的环境。

2. 建立生态系统在茶园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起合理的生态环境。

可以在茶园中引入多样的植物和动物,适当增加泥土的有机质含量。

同时还要合理利用枯枝落叶等茶树自然产生的废弃物,加强茶园内循环经济系统的建设。

3. 最小化使用化学物质在多样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要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并且尽可能的减少化学剂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可以采用生物控制等绿色无公害的方式来防治茶农害虫和病害。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在茶园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例如,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对茶园进行更为详细的监管,实现精准化的管理和施肥。

多样生态茶园建设的优势多样生态茶园建设具有以下优势:1.引入多样植物和动物,较好丰富茶叶的营养,使茶叶品质更佳。

2.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3.最小化使用化学物质,减少污染,提高茶叶品质和健康度。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茶叶品质。

总结多样生态茶园建设是一种绿色、健康、可持续性强的茶园建设模式,符合环保、健康的新时尚。

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土地、生态环境和信息技术等多种因素,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经济可持续的茶园。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环保的产品需求也日益增加。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之一,其生产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成为了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为了实现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引入一些科学技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对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进行一些介绍。

一、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茶叶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对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目前,采用的土壤改良技术主要有有机物质添加、生物改良和土壤调理等方法。

有机物质添加主要是指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有机堆肥等,以提高土壤的含水性能和肥力。

生物改良是利用一些微生物或者土壤动物来改良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如接种一些对茶树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等。

土壤调理主要是指通过土地整地、深松等方法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从而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二、水资源管理技术在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过程中,水资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茶树对水质和水量要求较高,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在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时,应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微喷灌技术等,精确控制茶园的水质和水量,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要建立起茶园的雨水收集系统,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为茶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有害生物管理技术茶园中的有害生物往往是茶叶生产的重要障碍,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农药,而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超标。

在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时,应该引入生物防治和植物保护技术,如引入一些对有害生物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提高茶园的生态平衡,还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提取物或者生物制剂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

四、营养管理技术茶园的营养管理是茶叶生产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茶园概述茶园是人们品尝茶叶、体验自然风光、感受人文历史的场所。

通过对茶园进行可持续生态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是针对某地区美丽生态茶园的建设方案。

茶园规划1. 确定茶园位置茶园主要以山区和沿江沿海地带为主。

根据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建设区域。

考虑到旅游交通的便利和游客体验的优化,茶园需要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的地方。

2. 茶园设计茶园设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美观和生态。

设计时需要尽量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使茶园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以“山、水、树、花、草”为景观要素,营造清新、自然的环境•注重茶园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园。

3. 技术支持茶园建设需要技术支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设计土地利用方案。

•建立保护生态系统的机制,例如垃圾分类回收、废水处理等。

•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优化茶园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

茶园建设1. 植树造林茶园以绿色生态为主,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工作。

在茶园内可以栽植园林、花草、果树等,以提升茶园的生态价值并辅助茶叶生产。

2. 构建灌溉系统茶园需考虑到灌溉系统的建设。

因为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灌溉系统能够减少水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保护植被茶园建设的过程中,保护植被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需要进行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确保茶园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茶园运营1. 茶叶生产茶园的主要产品为茶叶,因此茶叶的生产是茶园运营的重要环节。

茶叶的生产至关重要,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需要注意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

2. 旅游接待茶园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可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品茶、休闲。

茶园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例如导游、住宿、餐饮等。

3. 茶文化传承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园运营可以通过展览、讲解、解说等方式,宣传茶文化和茶叶的知识,传承茶文化,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栽培技术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栽培技术

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栽培技术摘要介绍生态茶园的特点,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减少茶园病害的发生和所产生的危害、生产出安全健康的茶产品、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提供指导。

关键词生态茶园;建设;栽培技术生态茶园是将茶树作为主要的作物、并且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1]。

建立生态茶园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3]。

另外,建立生态茶园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逐渐丰富。

1生态茶园的概述1.1生态茶园的定义生态茶园是指按照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具有稳定的结构、平衡的系统,同时拥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

1.2生态茶园的特点生态茶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机化是生态茶园的主要特点;②生态茶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的物质能量,达到茶树的个体和群体的最大增长,获得生产茶叶的最佳效果[4];③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土地等资源;④能够使生命与环境两大系统得到相互促进,使茶业的经济收益持续稳定;⑤生态茶园要求园艺与园林相互配合。

因此,生态茶园还具有园林化的特点。

2生态茶园的建设生态茶园的建设是建立好茶园的基础工作。

首先需要注意茶园位置的选择,根据生态茶园建设规划的要求,选择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地块。

另外,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该在选择抗性较强的优良茶树品种的同时,提倡选择不同产量、品质、抗性及不同采摘时间的品种区间间作,以减少茶园茶叶病虫害、提高茶叶的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3生态茶园的栽培技术3.1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茶园的水土流失,有效的方法是在生态茶园的行间铺草覆盖。

行间铺草覆盖应该从幼龄的茶园开始,在干旱季节和雨季来临前进行。

对生态茶园的土壤进行耕作,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

茶园还可以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对营养的吸收。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美丽生态茶园建设方案背景茶园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业领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我国的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设美丽生态茶园已经成为了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而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美丽生态茶园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一个高品质、高可持续性、高附加值的茶园,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和品质的需求。

方案地理环境的选择在建设茶园前,首先需要进行地理环境的选择。

美丽生态茶园应选择地势相对较高、水源丰富、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气候适宜的地区。

同时要注意以避免水污染、土壤污染为原则,选择没有农业生产污染和工业生产污染的地区。

种植方式美丽生态茶园的核心在于生态种植技术,应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的茶叶种植方式。

首先,在土地上进行翻耕和施肥,并选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对土壤进行养护和改良。

在茶园内摆放各种昆虫,粘虫板和其他诱捕器,增加有益昆虫的数量,使鸟类和其他益虫来助力灭虫,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同时,要加强对茶叶的制作工艺控制,完全禁止添加化学物质。

茶叶品质的提升美丽生态茶园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异常高,品质是茶叶的核心竞争力。

要进一步加强对茶树的品种选育,采用强瘤形株和半时芽等优良品种。

同时要对茶叶加强质量管控,建立完备的茶叶产地和茶叶产品质量标准。

引入海外顶级工艺,升级传统技术,确保茶叶的品质和价值得到保障。

茶园的景观设计茶园的景观设计是美丽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种植各种有益的花卉,使茶园从绿植间掩映中来展现出更具多样性的美丽和优越环境。

同时,茶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营造出浓郁的西南民俗风格和诗情画意,具有浓厚的人文环境气息。

结论建设美丽生态茶园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多赢策略。

茶园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多方支持,以及茶企业的贡献和投入。

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和工人的努力下,美丽生态茶园建设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科学技术 二00六年第三期
26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李建梅
(福建省福安市社口农技站 福安355015)
摘要 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的优良系统,使茶叶生产得到持续发展。

建立生态茶园必须严格选址和采用良种,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从而生产出富有营养品味好的茶叶,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同时也使茶叶企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茶园;选址;良种;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
1 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1 基地选择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植物,与其他一年生作物相比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也比较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比较丰富,且年度间也比较稳定。

茶园土壤中各元素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

茶树是耐阴作物,光合作用饱和点较低,夏秋季强烈日照伴随干旱,往往会使茶树受害减产,甚至枯死;在冬季,低温寒风又会使茶树常常发生冻害,轻则枝叶枯焦,重则冻死。

因此,生态茶园建立时应选择在自然条件良好,周围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有遮荫,能挡风,四季极端温差相对比较小的山区和半山区。

维护好茶园及其周围的生物种落的多样性,保持茶园生态需要的稳定,是生态茶园建立至关重要的一环。

1.2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必须注意适应当地茶类生产的需要,同时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抗病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充分利用茶树自身的抗病虫性,是减少病虫害、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基础。

1.3 土壤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同时,还可通过养殖蚯蚓来增肥,并可改良土壤结构。

生产茶园中杂草应结合耕锄予以清除,严禁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

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覆盖免耕技术,铺草与施有机肥相结合,是实现茶园免耕的可行途径,是生态茶园经常性的重要技术措施。

茶园铺草不仅可以防寒防旱,防杂草,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为有益昆虫提供栖息场所,使茶园生态接近自然。

幼龄茶园中铺草或轮种绿肥,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还可在茶园行间梯壁种植绿肥饲料作物,使之达到保水,保肥,保土,以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1.4 病虫害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必须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茶叶不受污染。

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农业防治:结合农艺措施不仅可以兼防病虫害,还能提高
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危害。

例如修剪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强的病虫。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保持生态平衡。

如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苏云金杆菌Bt 防治茶毛虫、刺蛾、尺蠖类,用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赤眼蜂、茶园天敌蜘蛛也能对部分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3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和黑光灯进行诱杀 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益虫的高峰期、糖醋液诱杀、性诱杀。

此外,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5 建立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作为以茶为主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垂直结构上,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 组分 的生态位,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 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

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

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

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如阳性树种、耐阴树种及阴性树种的结合,以充分利用光能;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结合,使各自吸收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与营养等。

间作树种的适生条件应与茶树基本一致,尤其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一致,并在生物学上与茶树互生互利,或对茶树有利而对间作树种无害,以避免竞争和相克。

应选择有利提高土壤肥力或不至过多掠夺土壤肥力和水分、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

此外,还可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树种,以达到茶、林 林副产品 双丰收。

当间作树种的树冠过大,根系亦庞大,对茶树产生影响时,要及时对间作树木地上部分适当修枝,保持树冠郁闭度30%~35%,这样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保持一定的遮荫面积。

对树木周围的茶树要多施肥,以满足两树种的共同需要。

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下转第27页)
科 技 园 地
二00六年第三期 茶叶科学技术
27
有机太姥翠芽加工技术规程*
张方舟1蔡良绥 2
(1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福安355015,2福鼎市茶叶局 355200 ) 有机太姥翠芽产于海拔高度450M的福鼎太姥山上,周
围群山环抱,无任何污染。

太姥山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700ml,土层深厚,土壤pH 值5.8左右,适宜茶树生长。

有机太姥翠芽外形紧直挺秀,色翠绿,带白毫,清香显露、持久,滋味浓醇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厚、匀嫩、绿亮。

2005年获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金奖。

其采制工艺如下:
1 鲜叶原料
品种: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
采摘标准:采自有机论证的茶园,尚未开展的肥壮芽头,要求匀、净、鲜。

不采紫芽、雨水芽、露水芽、病虫芽等。

2 摊放
环境要求:卫生、通风、凉爽的凉青间,温度16-28℃,相对湿度75-85%;
摊叶厚度:均匀薄摊于干净的竹匾上,以不重叠为佳;
摊青历时:6—12小时;
减重率:10±2%,至芽叶自然萎软,清香微露时炒制。

3 杀青
杀青机:6CSM—40型滚筒杀青机;
杀青温度:160—180℃;
投叶量:20—30kg/h,掌握先多后少;
杀青叶含水率:58-60%左右,杀青叶出锅后置于竹簸内,先用电风扇散热,再簸去焦片、黄片。

4 理条整形与脱毫
理条机:6CMD-40多功能往复理条机;
锅温:90—70℃,先高后低;
投叶量:50-100g;
理条历时:3-5min。

炒至有触手感时下机,其间不加压,以保持芽叶紧直挺秀、色泽翠绿,70%左右脱毫。

5 干燥提香
烘干机:电热名茶烘干机;
风温:70—80℃;
历时:30min;
茶叶含水率:5%—6%,下机摊凉,拣剔。

6 包装
将提香拣剔后的茶叶用标准纸箱进行包装,并放入防虫、防潮、防蝇、防鼠的仓库中,做好批号登记。

*注:本文为福建省环保局科技项目内容之一。

☆☆☆☆☆☆☆☆☆☆☆☆☆☆☆☆☆☆☆☆☆☆☆☆☆☆☆☆☆☆☆☆☆☆☆☆☆☆☆☆☆☆☆☆☆☆☆☆☆☆☆☆☆
(上接第26页)
如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建造的多层种植态位,如上层树木(乔木)下层茶树(灌木),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 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

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

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

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如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建造的多层种植园,上层是橡胶树,中上层是肉桂和萝芙木,中下层是茶树,下层是中药砂仁,这种多层种植园,地面覆盖良好,其径流只有农作物地的81%,冲刷量大大低于农作物地。

此外,江苏省芙蓉茶场的茶树与梨树间作,福建邵武县的“林—果—茶”间作等试验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 生态茶园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消费者渴望得到富营养、品味好的卫生保健食品。

国际市场特别是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消费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有机茶销售量还不到茶叶销售总量的1%;国内市场随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也青睐无公害、纯天然的食品。

生态茶园的一个典型模式有机茶园,近年来在我国主要的产茶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如浙江金华、绍兴等主要茶区,通过买断、兼并亏损企业,发展有机茶,开发的有机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周围茶区的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茶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绿茶,我国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75%以上,任何国家都无法取代。

因此,开发生态茶园是茶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茶园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科 技 园 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