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法界与九法界
佛珠手链的颗数代表的意义
54粒,还有就是54粒代表菩萨修行过程中的54个位次;
42粒,代表菩萨修行过程的42个阶位;
36粒,就是净土宗的36粒(108颗的三分之一,辨于携带)、禅宗的18粒(指18界)。
27粒,代表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
21粒,代表十地、十波罗蜜、佛果21个位次;
14粒,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14种无畏的功德,14颗是一般的佛珠手串的常用颗数,持观音名号,使众生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代表著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这母亲交给我求神保佑我的佛珠手链,直到了那天,才重又变得完整。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
12粒,代表“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包括过去因缘(无明与行二支),现在苦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支),现在因缘(爱、取、有等三支),未来苦果(生、老死等二支)。是为双重因果,此为佛陀说明吾人生死相续的一种铁则。
佛珠的颗数根据其不同的含义,有9种,分别是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
1080粒,根据相关经文记载和大家的经验,佛珠中最上品是1080粒,不过这种佛珠太长了,一般只有一些有名的高僧佩戴。108颗为主流颗数,意思是代表108种烦恼,而佛学世界里一共有10界(十法界是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指: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每一界都有108种烦恼,这样总共就是1080了。
佛学之宇宙论:三界六道及九地
佛学之宇宙论:三界六道及九地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
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
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
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
宇宙即世界,分有情世间、器世间二种。
有情世间,即有情众生,由前世之业力所招感的身心,即有情自体,五蕴假和合,成人天鬼畜等,别名有情世间。
器世间,是有自体可依止之山河大地等。
有情世间是正报,器世间是依报,容受有情故名器。
世间:世为迁流义,破坏义;间为中隔义,一切有为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为世间。
此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又分三界有情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道,或加阿修罗为六道。
界者,持义,各持自相;又种族义,自类相通;又差别义,彼此差别,不相混滥。
道者,道途义,众生轮回往来之道途。
或有五趣,趣是所往义,,众生业因差别所归趣处。
一、欲界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
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地狱:不可乐,又云苦具、苦器、受罪处。
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
根本地狱有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
八大者:1、等活:死而复活。
2、黑绳:绳缚而锯之。
3、众合:众苦俱通。
4、号叫:众苦害故而发起悲号怨叫。
5、大叫:通于众苦更发大哭声。
6、炎热:火随身起,炎炽周围。
7、大热:热中之极。
8、无间:受苦无间,无有休息。
八寒者:1、頞部陀:极寒通身起泡。
2、尼刺都陀:寒而泡裂。
3、頞(an)哳(zha)咤。
4、[月翟][月翟](yào,又shào)婆。
5、虎虎婆:此三寒逼身而口发异声。
6、嗢(wà)钵罗:青莲花,身裂所似。
7、钵特摩:红莲花,身裂之形。
8、摩河钵特摩:大红莲花,身裂之形。
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
即人大地狱中,每一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增其苦处,则为一百二十八,加八大为一百三十六地狱。
佛教基础知识
六度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般若。 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 ,般若能度愚痴。
四摄
布施摄 爱语摄 利行摄 同事摄
六根
根是能生之义,以能对外境产生感知认识,所以叫做“根”根有六种: 一、眼: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产生认识,故谓眼根。 二、耳: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产生认识,故谓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产生认识,故谓鼻根。
四、舌:能尝味者是。以能对味产生认识,故谓舌根。 五、身:能感触者是。以能对触产生认识,故谓触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产生认识,故谓意根。 此六根,又有“六受”、“六入”、“六处”等名。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上有六欲天,中有人畜所居住的 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 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想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 无色界,是色想俱无但识心住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
此三界都是众生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以跳出这三界为目的。
六根清净
六根清净,既六种感官与外境想对时,不于境中生起欢喜或不欢喜之 念,就是对种种外境无动于心,但心中了了分明。这在佛教中是相当 高的境界。 六根不清净
即对境生心,为境所转。从这一点来说,众生莫不如此。
佛教的原素论——四大、五蕴 四大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地以坚硬主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 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都是坚硬性的地 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度性的水大;一 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十方法界一切众生
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在佛教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十方法界”。
这是指十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众生摆脱痛苦,实现解脱。
这十种方法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愿力、依止、力量和神通。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种方法,并探讨它们如何帮助众生实现解脱。
首先是布施。
布施是指慷慨地给予,不计较回报。
通过布施,我们可以培养出无私的心,减少贪念和执著,从而摆脱贪婪之苦。
其次是持戒。
持戒是指遵守戒律,远离恶行。
通过持戒,我们可以净化心灵,避免造恶业,从而避免堕入恶趣之苦。
接下来是忍辱。
忍辱是指忍受苦难,不以恶报恶。
通过忍辱,我们可以培养出宽容的心,减少愤怒和怨恨,从而摆脱愤怒之苦。
然后是精进。
精进是指努力不懈,不懈怠。
通过精进,我们可以培养出坚毅的心,克服懒惰和消极,从而摆脱懒惰之苦。
紧接着是禅定。
禅定是指专注心念,达到内心平静。
通过禅定,我们可以培养出专注的心,减少分心和浮躁,从而摆脱烦恼之苦。
接着是智慧。
智慧是指洞察真相,超越迷惑。
通过智慧,我们可以培养出清晰的心,减少愚痴和迷惑,从而摆脱无明之苦。
然后是愿力。
愿力是指坚定的决心,不动摇。
通过愿力,我们可以培养出坚定的心,克服动摇和犹豫,从而摆脱犹豫之苦。
接下来是依止。
依止是指信仰依靠佛法僧三宝。
通过依止,我们可以培养出信心和依靠,减少迷失和彷徨,从而摆脱迷失之苦。
然后是力量。
力量是指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
通过力量,我们可以培养出坚强的心,克服软弱和动摇,从而摆脱软弱之苦。
最后是神通。
神通是指超越世俗的智慧和能力。
通过神通,我们可以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解脱之境。
总的来说,十方法界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教义,它包含了十种方法,可以帮助众生摆脱痛苦,实现解脱。
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愿力、依止、力量和神通这十种方法的修行,我们可以逐渐净化心灵,摆脱痛苦,最终实现解脱。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修行这些方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的境界。
佛教基础知识-十法界
•
• 这个意识心它在哪里?不晓得,找不到。
做梦的时候就清楚了,整个的心变成梦境, 是你心变现的。梦中一定有自己,有 “我”,你们哪一次做梦,梦里没有 “我”?不可能的。梦里头一定有“我”, “我”是主宰!
忉利天寿命就加一倍,它的寿命是一千岁。忉利天的 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愈往上面去,寿命愈长,福报 也愈大。
• 《西游记》中说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电影《盗梦空间》
阿修罗道
• 阿修罗喜欢布施供养,他修的福报很大,
但是他好胜、好斗争、轻慢心很重,非常骄傲, 瞧不起别人, ,所以落在阿修罗道。
• 阿修罗道的众生瞋心及妒忌心极重,常常与
能明白佛法,所以亦无从修善。
• 只要我们观察陆地上的畜牲,便可略为明
了此道的痛苦。在野外漂泊的动物,长期 捱受寒、热、饥、渴、被猎杀及相互啖食 之苦。被人类畜养的动物,则被劳役、鞭 打,更被宰杀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样苦 不堪言。
鬼道
• 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
如果以智力来比较,饿鬼的智力比畜牲为 高。
德修养的追求不如物质和美色的追求。孔子是老师啊,代 表自己的道德。
六道(六凡、六趣)概况
天:
欲界天
四王天 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 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
色界天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梵众天 梵辅天
大梵天 少光天 无量光天
光音天 少净天 无量净天 遍净天 无云天 福生天 广果天 无想天 无烦天 无热天 善见天 善现天 色究竟天
• 有一次,海生在半路上遇到其师父舍利弗。由于他十分敬
重自己的上师,他竟然不顾仪态地、连跌带滚地由象背直 接扑倒地面上向师父顶礼。所以,这个海生医师,可说是 一个敬师的模范。海生在一生中作善甚多,但却死在其师 舍利弗在生时。在死后,海生因其善业力而生于天界中。 他的前生老师舍利弗,以神通升至天界,意欲为他说法教 学。在见到前生为海生医师的天男时,舍利弗正欲趋前向 他说法开示,但这个天男只向舍利弗扬了一下手示意,便 马上继续玩乐去了。
心的世界:佛学·心理学·禅3·意识-第二章
第二章(二)一念三千和圆融三谛--天台宗的意识万花筒佛教修行的目的,是“断烦恼,了生死”,这需要“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槃”这一艰巨的修行过程。
众生们沉溺于烦恼生死苦海的原因在于对“人我”、“法我”的执著,而“人我”、“法我”的根子在于八识中的末那识,修行的最大障碍也在于这个末那识。
在唯识学的论述中,要断除或转变烦恼是极为艰巨的,时间也是漫长的,因为末那识在人们的精神中根深蒂固,是那么的难以动摇,不仅有“见所断”的烦恼,还有“修所断”的烦恼。
这都是因为无始以来的烦恼,以“种子”的形态被“藏”在阿赖耶识之中,生生世世难以除尽。
何况修行成功与否,关键也在“种子”上,有善“种子”就可以修得善果,没有善的“种子”是谈不上修得善果的。
以此类推,要修成罗汉,得先有罗汉的“种子”;要修成菩萨,得先有菩萨的“种子”;要成佛,当然也得先有成佛的“种子”。
有因方有果,天经地义,所以唯识学认为“一阐提”人--不信佛法之人--不能成佛,因为他们不具备成佛的“种子”。
“种子”学说精细严密,逻辑理性极强,论证也似乎无懈可击,但无意中却在佛与众生间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与佛教广泛宣扬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理论相矛盾。
玄奘大师在印度时就提出过这样的疑问,认为会影响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但玄奘的老师戒贤法师却呵斥他,说这是根本义,你们支那人懂什么!玄奘大师回国后囿守师说,因而使这套唯识学难以普及推广--中国人信就信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既然那一套学问不能使我们成佛,又何必去学呢!相比之下,《起信论》就荣幸得多,它那个“一心二门”把佛菩萨真如心和众生的生灭心统一在一起,中间没有那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人们只要如法修行,自然会有所成就的。
你看,生灭心与真如心是相通的、一体的。
有念心动,真如门就成了生灭门;无念心息,生灭门就成了真如门,多么方便。
虽然如此,生灭心和真如心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特别是真如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起信论》因其结构简略未能明说、细说。
十方法界概说
十方法界概說十方法界簡介四聖法界(一)佛法界(二)菩薩法界(三)緣覺法界(四)聲聞法界六凡法界(一)天(二)人(三)阿修繫 (四)畜生(五)餓鬼(六)地獄國土世間及眾生世間眾生世間:眾生世間又名假名世間,即假五陰和合之名而有的眾生,亦即眾生的正報 國土世間:又名器世間,即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山河大地,亦即眾生的依報何謂【劫】?劫是梵語,華譯為長時。
【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一個小劫,就以人的壽命,從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加一歲。
加到八萬四千歲。
到了八萬四千歲,就每過一百年,減一歲。
仍舊減到十歲。
加一回,減一回,總共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叫一個小劫。
二十個小劫,成為中劫,就是三萬三千六百萬年。
四個中劫,成一個大劫,就是十三萬四千四百萬年。
劫已經有這麼多年,何況是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
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叫成劫、住劫、壞劫、空劫。
成劫:成就一個世界。
要一個中劫的時間。
住劫:世界已經成就,人可以依止的時代,大家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住字,也是停住的意思。
我們現在就是在住劫的時代。
壞劫:世界毀壞的時代。
壞,也要壞一個中劫的時間。
才能全壞。
空劫:是完全崩潰的時期。
崩潰之後,再入成劫,周而復始。
延續無窮。
在壞劫開始的時候,就有大三災來臨:火災、水災、風災三種大災,不是一同來的,是輪流來的。
第一次大火災起的時候,有七個太陽,在同一個時候出來,燒這個世界。
從我們這個世界下邊,最低的一層阿鼻地獄燒起。
一直燒到初禪天。
所有初禪天以下的世界,連同我們這個世界的山河大地,一齊燒得乾乾淨淨。
火災過後,壞劫過去了,又到了空劫的時代。
等到空劫過去後,世界又重新出現。
又是成劫、住劫,漸漸的過去。
等到適第二次的壞劫,仍舊是大火災。
直要經過七次大火災,到第八個大劫中的壞劫,就改做大水災。
也是從阿鼻地獄起,但是這一次的大水災,一直到二禪天。
二禪天以下的世界天地,都被大水浸壞一點兒不留。
這是第八次的大劫。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 (节选)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节选)善用其心善待一切——2003年第十一届生活禅夏令营开示(2003年7月26日)在中国的佛经当中,最大部头的经是《般若经》,有600卷。
从经典来说,除了《般若经》以外就是《华严经》卷数最多,有80卷。
当然在论里面一百卷的论还有好几部。
《华严经》分作上、中、下三种本子,所谓广本,略本,再略本。
比如说翻译《华严经》里边的某一品,单独作一本经,叫《十地经》,《十地经》实际就是《华严经》的十地品,它翻译得比较早,《华严经》的十地品后来也曾经产生过一个学派,叫"地论师"。
现在的"华严宗"实际上是从南北朝时候的"地论师"发展而来的。
"华严宗"作为一个宗派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有时候又叫"贤首宗"。
《华严经》的思想特点非常有意思,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十",以"十"为单位。
我们读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望,其中所有的名词、法相、修行的法门和修行的功德都跟"十"分不开。
比如说我们修行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是十,一共五十个阶次,五个大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十个小的阶段。
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都和"十"分不开?这其中有它很深的哲理,这种哲理和我们人类的生命又分不开。
我们修数息观,从一数到十,而且这个法门上说了,绝对不能数到十一,数到十一你就乱了,数到十一你定不下来,这个很有意思。
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命和这个数有密切的联系,讲到我们这个生命的趣向,一心具足十法界,它不是十一法界,也不是十二法界。
十法界里边分为四圣六凡,六凡里边分为三善道,三恶道,刚好凑齐十。
实际上在十法界当中这个阿修罗道,它只具备这一道的一些特征,它并不是另外的一种生命现象,因为它介乎人、天之间,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天,它的特征是嗔恨心最重、好斗,尽管是这样,它一定要凑成这个十法界,我们这个生命有十个趣向。
佛、菩萨、神仙与人等到底什么关系
佛、菩萨、神仙与人等到底什么关系?研究人类科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实证科学只是在以数理方式不断验证佛学。
科学的每一个进展,如果符合佛法,那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否则,必定只是一个将来会被推翻的假说。
昨天,新浪网一条《英国科学家称大爆炸并非宇宙起点》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科学再次向佛学靠近的表现。
文中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计算物理学家尼尔-图罗克通过计算发现,大爆炸并非时间的起点,时间在大爆炸之前一直就存在,宇宙在不断经历着“生死轮回”,这一被称为“宏理论”的宇宙观与佛学的宇宙观(佛学称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不断经历成、住、坏、空的轮回,“无始以来”是佛学中常见术语)几乎完全一致(但也受到了天主教会和其它怀疑论者的讨伐)。
而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宏理论认为,,宇宙至少存在于十维,并且由被称为“宏”的一维元素组成。
这一观点又与佛学中讲的十法界、万事万物归一到“如来藏”惊人相似!那么,佛学中讲的十法界是什么意思呢?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是,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
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的东西亦叫做法。
所以以法为界,纵横含摄,大而无外,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
世界在佛学里分两类,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
前者是指我们所依所住的地方,亦叫做“依报”;后者是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群体,亦叫做“正报”。
两者都是由众生自己所做的业力而感得的。
现在说的法界,也就包括了这两种世界。
十法界,是把所有的众生,在性质状态上,区分为十类,但仍是以法为界;每类的众生,都是无量无边,不可计数。
十法界包括:一、地狱法界,二、饿鬼法界,三、畜生法界,四、阿修罗法界,五、人法界,六、天法界,七、声闻法界,八、缘觉法界,九、菩萨法界,十、佛法界。
这是从极恶到极善、从极苦到极乐、从极低层到极高层的次序排列。
前六个法界,叫做“六凡法界”;后四个法界,叫做“四圣法界”。
六凡法界的众生随他所做的善业,上下升沉,循环不定,所谓:“三恶报穷来善道,六天福尽下尘寰”。
成佛的密码001A
《成佛的密码》
----------《灵兰内观禅成佛的密码》
佛陀说:
心法为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
成佛并不难,我们无须走弯路,我今天把成佛的密码公诸于众,大家可学习灵兰内观禅,肯定立即顿悟成佛。
修佛成佛必须注意十点:这十点就是灵兰成佛的密码。
一、掌握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就是你我成佛的下手处。
二、抓住两个基本点;
我们要得到金刚萨垛佛(就是东方阿阇佛)的助力,我们要把自己交给比卢遮那佛。
三、把握三个关键;
观音菩萨是力主,阿弥陀佛去黑暗,不空成就佛成大光明。
四、多宝佛塔从地涌;
关注自己身中的多宝佛塔。
五、五蕴圆满示圆满;
六、关闭六根;
不闻不见是功夫。
七、七道芒寒护身心;
关注北斗七星,保全身。
八、恭敬八方;
八天来护耀光明。
九、九界得解脱;
九法界众生同贺得解脱。
十、十法界谢佛陀;
十法界谢佛陀。
汉传佛教各宗大义之二
修善与修恶
佛与众生的差别何在?现实层面的善恶如何可能? 修:经验中获得,经验中断除的有为法 修善与修恶:有为的、造作的、具体的善恶。 “阐提断修善尽,但性善在”——阐提可成佛 阐提断修善尽,但性善在”——阐提可成佛 “佛断修恶尽,但性恶在”——佛可示现六道度 佛断修恶尽,但性恶在”——佛可示现六道度 化众生 性具善恶——本性超善恶 性具善恶——本性超善恶
“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是故,一 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 念与某界相应,此心即在某界,更且此众 生之一念心并非与一切诸法之间有所隔历, 而系互具互融。因其非孤立,故在一界必 具十界。同时,于此十界又各具十界,而 成百界。 此百界复具足十如是即成千如,再配以五 阴、众生、国土三世间,即此三千世间具 足于一念之中。
唯识相
唯识无境:身心世界皆是识的变现,无独 立自存的外境,故“三界唯心” 立自存的外境,故“三界唯心”,“万法 唯识” 唯识”,“诸法不离心”。 诸法不离心” 唯识相:一切现象皆是识的展现,依识而 有,事物没有独立自存性。——取消外境 有,事物没有独立自存性。——取消外境 的独立性,确立“ 的独立性,确立“识”的优先性。
中国佛教各宗大义 第二讲
一、一念三千与性具善恶
天台宗思想要点
天台宗自称由龙 树传承下来, 树传承下来 , 实际启 蒙于北齐慧文。 蒙于北齐慧文 。 南岳 慧思初具规模, 慧思初具规模 , 天台 智顗正式创立。 智顗正式创立。
慧文(北齐)
隋初僧人智顗创 立 , 因在浙江天台山 创立而得名。 创立而得名 。 教义主 要依据《妙法莲华 故也称法华宗。 经 》 , 故也称法华宗 。
(三)意识与前五识:心理结构的探 讨之三
八识 意识的核心地位
(四)唯识
唯识所现:“ 唯识所现:“识”指藏识,尤其所藏的种 子,种子生现行,变现为外在的身心世界。 每人藏识中的种子不同,所变现的世界也 不一样。(这是从万物的发生论角度,强 调种子的重要地位。而非宇宙起源论或本 体论,“种子” 体论,“种子”不是第一因,其产生源于 现行,二者辗转相依。但在说明身心世界 的形成时,考虑“ 的形成时,考虑“识”——种子的优先 ——种子的优先 性。) ……种子→现行→种子…… ……种子→现行→种子……
十法界就是自己心中的十种知见
十法界就是自己心中的十种知见文/仁德上人从性上来讲,没有十法界,只有一真如如不动的清净心。
一心分别出了十种知见,就产生了十法界。
其实十法界不离自己当前的一念心,自己的一念心与哪一种法界相应,就住在那一种法界之中。
十法界也就是自己的十种知见,学佛就是学习佛的知见,具备了佛的知见,就具备了成佛的条件。
六道众生皆因有六种不同的私心、贪心、欲望、追求、执着的心而造成。
六道中的众生共同具备一个特点,都有私心我执,私心我执的轻重,决定在六道之中的位置。
若要真想了生死,必须对治自己的私心贪心与执着的心。
只要自己心中还存有自私自利,决定逃不出六道生死轮回,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所谓众生知见,就是为了我而活的人生观。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为我执、我见、我身、我的名利情爱而生存,就是众生知见。
佛知见,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分别执着,才变成了众生;若能放下私心贪心的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资格,这就是佛知见。
菩萨知见,就是明白了佛知见,还没有完全达到标准的佛知见的这段时间,叫菩萨知见。
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彻底把自己的习气毛病改正过来,圆证本性,成就无上佛道。
小乘知见是,自己要度人,还没有能力,先要自度自了,等以后有了本事再说。
也就是说明了空性不再着相,自了自解脱,是自了汉,名为小乘。
大乘知见是,明了空性,自己无烦恼,再发度众生的心愿,叫作自度度他,名之为大乘。
无上乘知见是,明了自己与众生一体不二,本性清净无染,无凡无圣,无众生也无佛,只是妙用不同,虽然用有差别,但体性是一样无二无别的。
能认定平等性,不动分别心,就名之为无上乘。
免费最全图示详解佛珠的打结方法
一、佛珠的寓意二、图示佛珠相关的结的编制方法A 吉祥结B 金刚结C 凤尾结D 平结三、星座与佛珠(注:本文档的使用方法1、点击目录的链接即可直接定位到相关内容2、按ctrl+home组合键可跳至本文档首页ctrl+end 可跳至本文档尾页)一、佛珠的寓意1、一千零八十粒,包括十法界的一百零八个数。
“十法界”指迷与悟的世界,分为十种类,即六凡界和四圣界:①.地狱界:②.饿鬼界:③.畜生界:④修罗界:⑤人间界:⑥.天上界:⑦.声闻界:⑧.缘觉界:⑧菩萨界;⑩.佛界。
前六界为凡夫的迷界,即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悟者的悟界,超陀人间。
2、一百零八粒,代表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而证得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
三昧即是心安住于一境的寂静状态而不散乱,也就是正定中的境界。
百八三昧是指大乘菩萨所修的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妙月三昧,狮子游戏三昧,无住三昧,妙行三昧,观顶三昧,欢喜三昧,宝聚三昧,释名三昧,无去三昧,无憎爱三昧,净相三昧,灭相三昧等一百零八种三昧。
一百零八种烦恼即众生之烦恼种种,能生种种恶业。
是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总共为三十六种,配以过去、现在和未来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又称一百零八种结业。
也解释为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即贪,嗔,痴,慢,疑,身见(执取五蕴根身),边见(执取常断见),邪见(谤无冈果,坏渚善果事),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戒禁取见(执持不戒,非冈计因),合称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便成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粒也可表示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表示本有:的五十四个阶位和修证的五十四个阶位,当然还有其它含义。
宋朝陈善在《扪虱新语》里记载:韩愈问大颠和尚的岁多数,大颠笑着提起念珠说:“昼夜一百八。
”语含机锋。
:3、五十四粒,是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五十四阶位,即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上四善根。
[转载]《始终心要》禅修的热点
[转载]《始终⼼要》禅修的热点附:《始终⼼要》原⽂原⽂地址:《始终⼼要》禅修的热点附:《始终⼼要》原⽂作者:昆明佛学经典《始终⼼要》虽字数稀少,但却字字珠玑,学习者可将其背诵,⽽后进⾏多⽅⾯的⽐对学习,⼀定获益匪浅。
望有缘⼈珍惜。
始終⼼要: 「⼼要」,指的是我們修⾏學佛之要點。
⼀如⼈之⼼臟,若⼼臟不好,⼈就會休克,所以,⼼是⼈的根本。
⽽此經教藉「⼼」來形容,表⽰「始終⼼要」的內容,好⽐⼈的⼼臟⼀樣,⾮常重要。
「始終⼼要」是⼀個中樞點,明⽩此中樞點後,就能掌握全體⼤綱。
「始」,就是開始,「終」,即終結。
我們修⾏最重要的就是⼀個開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半。
有開始,就有終結,開始很好,最後的終結就會很好;開始不好,最後的結果也就不好。
經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因就是始,果就是終,所以,因地⼀定要真。
修⾏,⾸先要發菩提⼼,要發真⼼,要有信⼼,⽣死⼼要切。
「始終⼼要」就是告訴我們修⾏的⼀條路,⼀條正確的路。
依本具⼼性⽽⾔,本無始無終,若有始,就有終,有成就有壞。
悟此本具⼼性,原不⽣滅,原不動搖,本⾃具⾜,本⾃清淨,對佛法即能起深信。
師⽗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想想看,有始否?有終否?我們的⾝體是⽗母所⽣,我們這念⼼是誰所⽣的呢?我們⼀⽣下來,就知道哭,知道笑,能哭能笑的這念⼼,是沒有始,也沒有終的,故經云「法爾如是」。
「始終⼼要」是依實相來修,這個就沒有⽣,也沒有滅。
所謂實相,即當下這念⼼不落兩邊,常⾏中道,這念⼼若落兩邊,就有了⽣滅。
這念⼼本⾃具⾜,法爾如是,無始無終,無去無來,因為無⽣,所以無滅,佛法最究竟的就是在這個地⽅,我們要相信這個道理,明⽩了這個原則,就開始依不⽣不滅的因,依⼼性起修。
我們依據空、假、中之理,來修空觀、假觀,這也是⼀個⽣,到最後歸於中道實相,這才是最究竟。
空觀所觀的空,是⼼性本空,假有是實相⽣出來的妙有,所以,實相才是根本,才是最重要的。
「始終⼼要」就是告訴我們,修⾏的第⼀步不要弄錯,有了好的開始,就有好的果報,依實相去修,無始無終,就是好的開始。
【生命反思】第23课 十法界是佛知见
第二十三课十法界是佛知见导读:四圣六道的十法界,这是佛的知见,佛所知、佛所见,不是我们众生的见,也不是菩萨见,也不是声闻见,这是佛的知见。
这个法界说,是佛说的,这个可知、可见的东西,是佛见,佛所觉悟出来的,佛所了解的,佛成就的一个特质。
(一)究竟的满意源于顺性思惟与抉择我们昨天把“满意”这个话题呢作了一个讨论。
我们每个人对究竟彻底的“满意”,都有自我的一个表述——究竟的满意、真实的满意、不再变异,这样一个满意的状态,每个人都有表述。
那今天让这些没有参与的人来参与。
居士:我其实跟他是一样的,我觉得最满意的就是认识您了,我觉得活得有目标了。
师父:因为昨天说到满意,我们都不说话了,今天是不是说到这些,也都不说话了?昨天他们参与了啊?居士:参与了。
师父:人要是经常去找到自己满意的依止呢,或者说特别踏实的依止,人生美好的一面就会出现,积极的东西就会有。
实际我们人类择取的两面性很强啊,有时候会选择被动啊、消沉哪,或者说负累,但选择呢,基本上就是主动的、积极的。
要往这个地方去思考思考,有一个好现象,人生就有很多积极的支持,你看信仰,有信仰的支持。
昨天大部分人都是讲的信仰,某某讲的是婚姻,但是她是落在信仰上的,走走走还是在这种,大部分谈的都是信仰。
实际还是信仰啊,像某某他是西方人的思维,还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他没有在这儿有一个敲定,所以他这个讲法呢就比较有争议性。
这个“所依力”啊是个很特定的名词。
它讲的是个“所依力”,往往呢我们会去谈论发心,或者说心愿,或者说守护。
你守护什么啊?实际你谈这个“所依力”,它是个“我心应该这地方,会不会贪染、执著它”,那跟你的发心、跟你的守护有关系,跟你的选择也有关系,对吧?这个东西没办法分离。
像他说这个“幸福”。
幸福这个东西是个啥?不同的孩子,你孩子啊,成年人哪,老人哪,对幸福的概念都不一样。
单说幸福这个词呢,很泛,对吧!孩子可能给他糖豆就可以,你给他钻石他不会要,他只要糖啊什么的,他很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十法界不离吾人当前这一念心,悟者为圣,迷者为凡,所谓「三点似星相,横勾似月斜,披毛从此出,作佛亦由它」,每起一念,即落一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从善如流,依圣者之路,从因上努力,人生必定愈来愈光明,终而超凡入圣,果证菩提。
【批注】
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四、声闻
声闻修习四谛法而得证圣果。声闻极果为阿罗汉,罗汉含有三义:一、杀贼义,谓杀尽烦恼贼。二、应供义,谓已断尽三界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养。三、不生义,谓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
一切众生,沉沦三界之内,由其所造作之罪业不同,因而轮回六道当中。六道有善恶之别,天、人、阿修罗属于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属于三恶道,亦称三涂,即血涂、刀涂、火涂。
三、阿修罗
过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种种善事时,心存瞋恚、傲慢……等恶念,有天人之福,无天人之德,遂感修罗的果报。
四、畜生
众生因贪欲痴想心,造作下品十恶,而感畜生的果报。畜生道常为他所宰杀,或彼此弱肉强食,互相残害,故又称为「血涂」。
五、饿鬼
若悭贪不舍,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恶事,造诸恶业,则感饿鬼的果报。饿鬼道又有胜劣之别,有福者为神,无福者常在饥饿当中,经常受刀杖驱逼之苦,称为「刀涂」。
二、菩萨
为「菩提萨埵」之简称,意为「觉有情」,谓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菩萨发大慈悲心,除了转化自己的烦恼,并广修六度万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三、缘觉
又称「辟支佛」,分为二种:一种是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因缘,修证成道,称为「缘觉」;另一种是生于无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观自心、外境的变迁而悟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证到缘觉果,称为「独觉」。
十法界分为四圣与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轮脱圣果,永离生死,不复往返六道,是出世间的四种圣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圣者,度众功行圆满,达到自觉、觉他、觉满,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是出世圣人中最高的境界。
这是一个名相概念,九法界是指六凡的法界。六凡法界,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这是六,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这就是九法界。十法界是再加上一个佛法界。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常常讲九法界众生?由于佛在佛的状态当中,他是能度者,所度的是九法界众生,佛与佛之间不存在救度的问题。所以,九法界加上佛法界就构成十法界。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谓十善即身不造杀、盗、淫;口不言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不行贪、瞋、痴。若修十善,又修四禅八定,将来所感的果报,即是在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来世得生为人。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若受上品五戒,则大富大贵,若只持少分戒,虽得人身,却感贫穷或六根不具的果报。由于每一个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将来所得的果报就有贫富、寿夭、智愚、美丑、高矮……等不同。
六、地狱
六道当中,地狱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恶、谤法破戒,皆招感地狱果报。在地狱当中,随个人业力所感,苦报与寿命各不相同。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地狱道众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称为「火涂」。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于游乐,修罗道虽有天之福却瞋心重,三恶道多苦难、多愚痴,故此五道皆难修行;惟有人道,苦乐参半,智能较高,最适宜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