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
成立运行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临沂研究院整合、改革、建设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山东省科学院、中科院山东中心以及国内各高校院所、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院上下统一思想,紧密团结协作,创新思路,一手抓整合,一手抓合作,各项工作协同推进,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牢牢把握机构整合的机遇,坚持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机构、体制和机制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一个由四个研究所整合组建的单位,机构整合是临沂研究院面临的一项特殊的历史性任务。五年时间里,临沂研究院积极应对机构整合、业务转型的双重挑战,妥善消化处理整合遗留问题,努力保稳定、推改革、拓渠道、促合作,机构整合工作已全面完成。
在职能定位上,明确了研究院职能,提炼确立了“招才引智、合作创新、引领发展”的办院理念和“围绕中心、背靠政府、上联专家、下联企业”的工作定位,形成了研究院的核心理念。
在机构建设上,争取市编办批准确定了中层部室设置方案,由原来四个科级机构,整合到十二个中层部室、三十个科级职数,并对职称岗位进行了重新设置,为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在运行机制上,自建院起,就果断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并逐年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和《实施办法》,自2009年起连续五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绩效考核,树立了科学合理的分配导向。
在队伍建设上,初步建成了管理服务队伍、技术服务队伍和创业人员队伍“三支队伍”。通过三次严格规范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两次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竞聘上岗,全院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7人,其中高级22人,近三年来累计引进博士8名、硕士4名。制定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管理办法》,引导9名创业人员创办企业10家,五年来效益快速增长。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了具有30年历史积淀的四个研究所的平稳过渡、顺利整合、脱胎换骨,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二是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坚持以产学研合作为核心,实现了渠道、人才、项目的一体化推进
一是合作渠道方面。5年来,组织队伍到国内近20个省市进行了考察对接,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大连理工、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12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先后邀请各领域高层专家139批次502位到临沂考察对接指导,协同引导市内55%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产学研,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200余项。
二是国际合作方面。牵头申报实施了临沂市首个国际科
技合作专项和首个国际政府间合作专项,填补了临沂市的两项空白,之后循序渐进加快推进,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合作实施国际合作重大专项4项,并与意大利、德国、瑞典、丹麦、日本、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新的合作渠道,2010年,加入了“山东省对独联体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联盟”;2011年,被山东省科技厅批准为“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2年,加入了“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同年还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临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全国10家)。
三是合作项目实施方面。2009年以来,全院累计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及产学研项目266项,项目总投资56.28亿元,争取无偿扶持经费2.24亿元,拉动产业领域内企业新增投资120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产值450亿元。
三、坚持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持之以恒地推进载体建设,逐步构建起了以平台和基地为支撑的服务体系一是一大批创新平台加速建设。研究院成立运行的同时,“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临沂中心”“山东省科学院临沂分院”同步运行;2009年8月,市编委正式批复研究院加挂临沂市镁产业发展研究所的牌子。以研究院为依托,先后建立了“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临沂中心”“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临沂分中心”“山东省云计算中心临沂中心”“临沂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临沂人才金港管理有限公司”5家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协同推进了15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临沂中德合作创新中心经省科技厅批准设立,正
在加快筹建;中国中药资源中心山东分中心获批成立,是目前全国布点的17个分中心中唯一一个设在市级的,将代表山东行使中国中药资源中心山东区域的职能,市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批复了20个编制及开办费,并制定上报了建设方,有望在科学城启用时挂牌运行。5年来,还帮助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实验室等26个,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临沂应用科学城建设加速推进。2012年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正式决策建设“临沂应用科学城”,并将其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省委组织部也将其列为全省人才工作重点项目。项目建设用地150亩,总投资5.9亿元,建筑规模15.6万平方米。为加快推进科学城建设,临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并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设立了办公室加快筹建和推进。项目已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边建设、边引进”的要求,起草了科学城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及入驻优惠政策、运营管理细则等配套政策,最近将陆续出台。在推进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宣传推介工作,目前已与76家科研单位和企业达成入驻意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高层次人才引进、国内知名大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转化、国际技术转移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成为临沂科技发展的“新地标”、辐射鲁南苏北的“沂蒙绿色硅谷”。去年底,临沂应用科学城建设列入了山东省西部隆起带建设规划,获得省发改委4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是积极跻身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实施了市政府“10+6”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任务,牵头全市信息技术产业招商推进工作,2013年7月以来,先后组织集中拜访下访对接活动10批次,累计拜访市外有关部门及机构近20家、企业30余家,走访调研市内企业60余家,接待考察团队7批次,逐步建立了产业推进工作机制和招商引资网络,为今后搞好产业推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面向社会累计提供查新检索服务3800余项,国际查新业务量逐年大幅提升;金属材料实验室连续通过省级CMA认证,可提供金属材料化学分析、金相检验等方面26个项目133项参数检测认证服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入网仪器设备总量始终保持全省首位。2012年被省科技厅授予“山东省科技金桥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高度注重组织和文化建设,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一是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建院后顺利进行了研究院党委选举,设立了5个党支部,党委运行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新发展正式党员16名、入党积极分子14名,全院党员人数达到106人。5年来,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创先争优”“道德讲堂”“三联三解三促”“结亲连心”等活动,2011年12月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直文明单位”,并在去年底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同时迎接了“市级文明单位”的考核。5年来,院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