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教学提纲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自从我进入高中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直到我参加了2024年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才真正找到了这种方法。
通过这一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高度专注、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高度专注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基础要求。
在课堂上,我常常会被内心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导致效率低下。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切实感受到了高度专注的重要性和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找到专注的方法,通过调整坐姿、闭上眼睛、专注呼吸等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
在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专注的技巧,并发现专注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记忆效果也更加持久。
因此,高度专注作为理想课堂的第一境界,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积极参与是一个理想课堂的关键要素。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经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参与和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意识到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主动提问、与同学们展开讨论,甚至上台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我不仅与老师和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还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更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积极参与是理想课堂的第二境界,为实现深度思考奠定了基础。
最后,深入思考是一个理想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传统的课堂中,我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深入思考。
然而,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活动中,我深刻体验到了思考的力量和价值。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引导我们进行思维导图、讨论和解答问题等活动,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的本质、引导性问题的提出以及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其实课堂教学也有三重境界。
从《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也揭示了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文本型课堂、能本型课堂、人本型课堂。
文本型课堂。
以文为本的课堂,文即教案,知识。
教师按照教案,照本宣科,根据既定的环节,亦步亦趋,一步接一步。
其主要是注重知识的讲授,不管或很少照顾到学生的学,教师心中装的是知识,即心中有识。
能本型课堂。
以能为本的课堂,能即能力,学识。
教师不拘泥于教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注重知识的形成与迁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
教师心中装的是能力,即心中有能。
人本型课堂。
以人为本的课堂,人即全人,见识。
教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个人进行教学,不拘泥于单纯的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内化为行动。
教师心中装的是人,即心中有人。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塑造人,陶冶人,培养人,使人有良好的修养和完善的人格,让每一个接受的人都教育有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人”的意识。
换句话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人本出发,关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爱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每个儿童都是一粒独特的种子。
”在新课改正高潮之际,我想,我们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境界,而应该努力上升到最高境界,全面育人,促进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发展,获得终身发展。
人本型课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当我们把一个完整的人当作教学的对象、把全面育人作为教学的目标之后,就不会太在乎自己一时的得失,从而享受到教书育人真正的快乐!。
2024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实用(8篇)
2024年播放理想的课堂作文理想课堂的三种境界实用(8篇)理想的课堂篇一翔宇的理想课堂,追求“三个效”,即注重课堂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为此,翔宇走出了“五部曲”。
是“回归”。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开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让课堂还归“本真”,让课堂成为“课堂”。
第二是“甄别”。
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的明确,过程精彩,随时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第三是“规划”。
新课堂构造的构建,包括器物层面的变革;流程、方法层面的设定;理念、理论层面的更新。
实现理想课堂后,教师的行为途径应是:从“执行”走向“领导”,从“领导”走向“开发”。
第四是“考量”。
理想课堂关注“四个度”:目的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
第五是持续不断地去“定义”。
理想课堂与人一起不断生长与开展的过程,就是“定义”不断丰富开展的过程。
在翔宇人心中,理想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内容和方法的统一,主导和主体的统一,“开”与“达”的统一,“严”与“爱”的统一,“导”与“牵”的统一。
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获得幸福。
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增进才能,同时也是情感、精神发生、孕育的过程,学习着知识也就是学习着人生,创造着知识也就是创造着自己。
它的高效益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持上,建筑在科学的课堂构造上,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个体素质的上下。
理想的课堂篇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我们所得的一切,全都来自课堂。
大家都希望可以享受学习,在自己的理想课堂中,畅游学海。
我成认,我是贪心的,什么都追求完美。
我一直期望,能有一个像家一般温暖的课堂。
就像,那天……教师也不知怎的,心情特别好,说话就好似歌唱般,委婉动听。
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授人以鱼是教学的第一境界。教师教学首先教给学生知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形成能力。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以知识为载体,知识和能力不是割裂的。企图脱离知识达到能力培养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授人以渔之前与之中必须授人以鱼,授人以鱼是一个必经阶段,先授人以鱼,再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不是对了的,并非授人以鱼,就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一直传承至今,并常常见诸于一些现代教学论著之中。这种教学思想突出强调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在揭示教学真谛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思想却存在偏激和欠缺之处。
授人以鱼,并非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还需悟其渔识。教学需要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
教学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是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他十分形象地指出了“鱼“、“渔“、“渔识“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才智是把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见识,则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向、方法、方式作引领。
理想课堂的六维度三境界
理想课堂六维度、三境界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最近,读朱永新教授的《中国新教育》(卷八),朱老师从一位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课堂满意度竟然不到50%的残酷现实,引发了自身对理想课堂的追问与探索。
由此,朱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
现简述如下: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情不通则理不得”。
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思想交流的课堂。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太多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求学生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随便讲话。
这样的课堂少了学习的轻松,少了合作的欢声笑语,少了对话交流的诙谐幽默。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忌做过度的繁琐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肢解得鸡零狗碎。
相反,理想的课堂更强调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去练习、去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中学习,在多元互动中学习。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能够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不断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理想课堂的四大境界
浅谈理想课堂的四大境界引言理想课堂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它代表着高水平课堂的标志。
然而,理想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许多学者和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想课堂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实现理想课堂的四大境界。
境界一:内容的选择理想课堂首先要注重内容的选择。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结构完整、联系紧密、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有价值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开展科技创新等研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引导性和创造性。
境界二:教学与学习的互动理想课堂也要实现教学与学习的互动。
不仅仅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激发的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境界三:评价方式的打破常规理想课堂还需要突破传统评价方式的束缚。
传统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课堂测试和作业考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理想课堂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综合实践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境界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理想课堂的实现,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变身为学生们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学习到的东西。
而学生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个人的学习方向和技能。
总结理想课堂是一种优质教育的提现,是助力学生成长的有力支撑。
本文通过展开四个方面的探讨,显现了实现理想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整合,让经验和创新共同推动教学的不断升级。
三个境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共3篇
三个境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共3篇三个境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1三个境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三个境界的含义和特点。
2. 了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主张和其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力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三个境界的含义和特点。
2. 掌握王阳明致良知的主张。
3. 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王阳明致良知的含义及其发展历程。
2. 帮助学生形成具有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力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学生阅读段落“三个境界”,了解三个境界的含义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三个境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第二步:讲授(30分钟)介绍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重点讲解他的“致良知”的主张及其发展历程。
同时,邀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为什么要致良知以及如何才能致良知。
第三步:讨论(40分钟)分小组讨论王阳明致良知的主张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批判,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
第四步: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反思和批判,不断完善自我。
五、教学方法1.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开展问题导向的学习。
2. 小组探讨,合作探究。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三个境界的含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王阳明致良知的主张及其发展历程。
3. 学生通过讨论,提高了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全面了解了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特别是致良知的主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我反思,学生们提高了自己的批判和思考能力,懂得了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讨论,学生也开始了解到不同人对于致良知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因此,这节课的讲授方式和教学方法都十分成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三个境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2三个境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个境界”的概念、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师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讲课,是有史以来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不管是传统的线下三尺讲台,还是信息化时代的线上教学,讲课,至今仍然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替代的核心环节。
因此,教师能不能把课讲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讲课,已经天经地义地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本文侧重讨论线下课堂教学的讲课境界,至于线上媒体教学的讲课境界,需要单独研究探讨。
笔者认为,讲课,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线下教育,即课堂教学,讲课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境界:照本宣科、改头换面、随心所欲。
第一境界:照本宣科。
我曾听到,有人把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说成是知识二道贩子,这显然不靠谱。
但是,刚上讲台的新教师,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快速跨越这个阶段。
其表现,备课离不开教学参考资料,讲课离不开教材,离不开讲义。
即使借助PPT讲课,也无非是把教材的目录制作成课件,于是,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幕墙宣科。
这样的课,较少穿插能够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案例或视频。
其特点,表情呆板,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眼里心中没学生,缺乏情感投入,很少组织互动。
其效果,学生要么睡觉,要么上网,还有学生翻翻教材,那算是最给教师面子的。
记得我才上讲台时,总是害怕讲漏了教材的内容,滔滔不绝,面面俱到,抓不住中心,找不到重点,梳理不出问题,更不会提炼所讲内容的精髓和灵魂。
其结果,尽管自己讲的口干舌燥、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晕头转向、收效甚微。
不过,笔者并不认为,凡是才做老师的,都必然如此。
譬如,有的新教师同时具有科学理念、正确思路、扎实功底和教学艺术,完全有可能跨越第一境界,直接进入第二甚至第三境界。
当然,还有个别教师尽管在三尺讲台执教一生,也始终未能突破第一境界,照本宣科一辈子。
虽然从境界的角度来看,有点遗憾,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培育人才做出了力所能及、尽力而为的贡献,同样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千万不能忘了给他们点赞。
而且,不得不承认,有的教师干脆不用电脑,没有PPT课件,讲课时几乎头也不抬地逐字逐句地念讲义,学生听起来真的是味同嚼蜡;但课后就不同了,当学生整理回味所讲内容时,发现老师讲的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启迪多多,赞叹不已。
朱永新解析“新教育” 理想课堂三境界
教學板塊則要求課堂清晰劃分若干板塊,注上每個板塊要解決的目標及可能所需時間,在講究必要的節奏、方式靈活多樣的基礎上,讓每一分鐘都有所計畫、富有成效。
理想課堂第二重境界是: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
朱永新解析新教育理想課堂三境界
作者:曾國華 文章來源:現教傳媒
課堂之于教師,猶如田野之于農人、舞臺之于演員,但怎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如何上好一堂課?這成為不少教師心頭揮之不去的疑問。
7月13日,在新教育實驗第八屆研討會上,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提出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一解教師心頭之惑。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當代中國的教育界人士也積極投身其中,研究不輟,出現了四種主要的"課堂話語":"公開課的課堂話語"、"面向應試的課堂教學話語"、"民間校本課堂教學話語"、"學院派課堂教學話語"。
"公開課佔據了公開的、桌面上的話語,面向應試的課堂教學話語則成為桌面下的更日常、更普遍的事實話語。"朱永新表示,"這兩種課堂教學話語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理想課堂話語。"
"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這是王陽明在數百年前描述的一種可怕狀態。為了讓學生遠離這種狀態,新教育人開始了研究:2002年,理想課堂的"六度"(整合度、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練習度)正式提出;2004年,"構築理想課堂"成為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有效課堂"、"課堂的多元文化理解"和"風格與個性化課堂"的研究目標確立; 2008年,有效課堂的框架正式在學校進行田野探索,並錘煉出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成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缺乏更深层次的有效整合。
教学课堂要从建模课堂、启智课堂和致合课堂三重境界的探寻中,重塑教学课堂的三重境界。
课堂教学境界建构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教学专家已经有所阐述,影响较大的如新教育实验课题组提出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但笔者总感觉未能总结出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而且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缺乏更深层次的有效整合。
为此,笔者从建模课堂、启智课堂和致合课堂三重境界的探寻中,力图揭示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由此得出课堂境界的提升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与人生境界提升路径的结论。
一、建模课堂建模即构建模式。
模式理论主要有赫尔巴特派的五阶段教学、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这些理论对我国的课堂教学影响较大。
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内一线教学专家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主要是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六段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育才中学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洋思中学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进入新世纪后,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研究这些模式我们会发现,都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有其内在的基本结构。
1.程序结构程序性结构即课堂教学的流程。
上述各类教学模式都对教学流程做了规定,都是把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通过一定的程序结构进行规范和呈现。
尽管各种教学模式流程环节不一,但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质量控制程序。
(1)学生认知程序认知程序必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从浅显而深入,我们的课堂首先得服从于这些规律,方才是科学的课堂。
(2)质量控制程序在当今所有课堂教学流程结构中,特别追求教学的高效性,即质量控制。
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六个基本环节: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当堂训练。
提示课堂目标与当堂训练都是针对质量控制而言的。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2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学校安排的教科研活动月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收获颇丰。
使我充分领悟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以及如何打造理想课堂。
理想的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____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共享的人生体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旅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渠道,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打造理想的课堂呢。
一、真正认识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育是唤醒与点燃,教育是服务与引导,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既然课堂是师生的,那么理想课堂就必须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就必须真正认识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有人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电脑和u盘教师高速usb接口。
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很难找到把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的高速usb 接口,因此,有没有学生的真心配合,能不能读懂学生,几乎就是你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仆人,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使其自己燃烧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学情设计教学。
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教法如何设计取决于教师能否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课堂上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在哪里出现了障碍、在哪里需要拓展、在哪里需要升华时,教师才有针对性地加以扼要的补充、精当的点拨。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
阅读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学习心得的详细叙述。
第一重境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书中提到,理想的课堂首先要能够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而这个改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开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点,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我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喜欢思考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重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以及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作者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重境界:实现个性化教育理想的课堂还应该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理想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课堂教学三境界
课堂教学三境界第一篇:课堂教学三境界课堂教学三境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三种不同境界,并且这三种课堂教学境界是一个渐次递升的系列层次。
一堂课45分钟,让教学渐入佳境应该是教师的共同努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教育变革应该是发生在课堂里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我们落实新课程所有理念和目标的主渠道。
在此,我想借用一下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关词学研究的“境界”一词,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这应该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
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底线,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被视作是失败的,甚至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因为“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只能是对学生青春的一种伤害,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
那种把推进新课程与教育效果、教学效率相对立起来的观点,我觉得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的。
因而,“上课”是学生主要的校园生活方式,“课”是莘莘学子舒展青春、升华生命的重要过程和载体。
这一节一节的“课”,构成了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人生历程;构成了学生探索、感悟、升华的生命旅途。
然而,遗憾的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学生一学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也只有那么短短的20周左右,具体到某一学科,课堂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
既然如此,我们能够无视“课”的效果和效率吗?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无视学生的生命存在,能够无视学生的人生体悟,能够无视学生的人格磨练,能够无视学生的能力生成,能够无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吗?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放松了质量期望,而恰恰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质量要求。
朱永新: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朱永新: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列出个体学生学习清单,是为了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
教学板块则要求课堂清晰划分若干板块,注上每个板块要解决的目标及可能所需时间,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
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高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高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制定合宜的核心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确立目标――辛勤劳作――突然顿悟,在追寻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关键词:三重境界;有效教学;知识魅力;生命共鸣学生语文素养若想提高,在非常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若想具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
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最普通最日常最大量的事件出现的时间与空间,都就是与课堂有关的。
因此,做为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不能给他(她)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新鲜感、辨认出的惬意,如果语文课堂只是使他(她)沦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拒绝接受、被动地应付,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可以沦为一句空话。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领悟到语文课堂教学具备三重境界。
同时实现了三重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第一重境界:制定合宜的核心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绝非易事。
我们把教学目标细分为三类:a类(基础性目标,存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科学知识,存有必须化解的障碍性科学知识);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为课堂重点必须教学的内容,通常为单元所规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c类(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此类目标)。
这样细分就是为了突显核心教学目标,即b类目标。
通常的教学参考书都忽略核心教学目标,而核心教学目标就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
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
二是学生的需要。
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核心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
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李俊杰在新课改形势下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和一大难点。
从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角度,对这一点题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经验。
教学需要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鱼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尤其是在课改的新要求下,如何让一个低年级学生迅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一直是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授人以鱼”是根底学生不能放,又不能松。
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结论。
从而使教学进入一条死胡同。
天天给学生讲方法,天天引导学生,而学生却越学越迷茫,越学越混乱,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们在“授之以鱼”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鱼、鱼的形状如何、鱼对我们而言有何用处等等。
让学生知道这就是我的鱼,他对我很有用,是我想要的东西。
二、“授人以渔”是提高“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那么解一生之需”。
无论我们给学生多少“鱼”,都不可能解决学生一生当中所需要的鱼。
唯有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授以他们鱼之后告诉他们:这鱼是我或捕或钓来的,鱼已经没有,再想要只有自己去捕钓,捕钓之法我可以教你。
让学生掌握“渔”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悟其渔识”是升华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进程,特别是数学的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化,想让这些低年级学生以后永远都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光靠我们传授他们这点渔的本领是永远不够的。
随着他们的不断长大,他们必须悟其渔识,在不断地学习中要不断地体会和感悟,要自己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这三重境界是一种既相互交叉,又递进上升的过程,他们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教学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我们老师那么可以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学习反响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开展。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理想的课堂什么样?怎样的课堂才有效?学生懵懵懂懂,启而不发怎么办?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干国祥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一、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二.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整体出发来确定,有效教学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严谨的教学板块、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教学反思。
明确合理教学的三类目标: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整理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明确,不含糊。
有效教学的三类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而是将三维目标整合于具体的操作程序上。
A类目标指的是基础性、阶梯性目标。
是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比如,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认读生字,读通课堂、标自然段序号等,就属于此类目标。
B类目标指的是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本单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狠心目标要求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教学,不用大量时间教学的一律不得列为核心目标。
C类目标是指副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扩展阅读也属于此类目标。
2不从零开始的课堂教学:定向预习,是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预习,曾经是一项很常态的教学策略。
新教育说预习是一特色,其实是指的“预习定向”。
每一次新课学习之前,都针对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和检测的学生自由学习内容。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干国祥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10,宋诗相对于唐诗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求理趣。
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杨万里的“万山不许一溪奔……堂堂溪水出前村”,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最优秀的哲理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直接说理,而是全凭意象的营造,或用意象之间的差异形成张力,或追问意象形成之源,有意无意间造成了哲思。
16,如果说一篇课文是一个语文“全息点”(即整体地包含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所有层面的语文知识),而整个语文课程是一套线性系统的话,那么教学就是要在这套线性的系统中,为文本找到它适合的坐标,并通过对全息的文本进行有所侧重、有所忽略的处理,来实现课程的意图。
82,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美。
《庄子》叶澜“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
这一方面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和主智主义教育主流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习惯于把原本为整体的事物分割为部分、方面的思维方法的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体当做认知体来看待。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150,教师的教育生命本身也是目的,而不仅仅只是手段。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包括教师在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本书的第一章是关于“有效教学框架”。
有效教学才创造了有效课堂,它是每个老师所追求和向往的,它会使得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最佳场所。
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呢?
干国祥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有效教学框架的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学框架”?这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是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组在综合多门学科教学理论基础上,将最为重要的教学元素,经过反复提炼、修改、实践确定出的一个“理想课堂教学基础模型”。
这样的框架它要实现的是一个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力。
它的框架主体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教材及教材解读。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板块。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从上可见,“有效教学框架”其实更像是一个完整的研课过程,它将教学过程细化成了若干的步骤。
从具体的表述中,我们也能感觉到这样的一个框架是科学的,是否有效,我想还应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设计并实施教学。
只有对学生有效的,我们才可以说教学是有效的。
“学的质量”是衡量一节课或者教学框架是否有效的标准。
读“有效教学框架”的几点收获
一、怎样解读教材?
参加吴小健主任主持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浅阅读’现象成因与应对的案例研究”的课题以来,也写了几篇课文解读,写时真的是有点随心所欲,自己读文章时有什么感受,觉得什么地方该使点力就随机地写下来。
对如何解读教材其实一直是懵懵懂懂。
在《怎样解读教材》一篇中,干老师指出:语文学科含文本解读和教材解读两个部分。
文本解读是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
就是说,仅文本解读,也依然包括有“进得去”的正确阅读,和“出得来”的对文本的形式和主题进行分析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材解读是把文本放入课程标准的相关年段,以及教材的单元设想中,来最终判定它的教学价值。
细读这两段文字,显然文本解读是一种“深入功夫”,而教材解读得考虑对学生的“输出功夫”。
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既得有文本解读的能力,又要有教材解读的本领。
文本解读是读者读出一定的意义,是对文本一种再创造,它最终还是应该回到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确定。
我理解为它还是应该为教材解读服务的,毕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仅仅是展开课程的一个凭据。
教材解读应该是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样来看教材解读是教学实施的一个原点。
二、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整体出发来确定,它是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是课堂的统帅和号令,也是检测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把“尺子”。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清晰也可测的。
关于目标,新课程理论提出了三维目标,这就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交融互进的,孤立的目标应该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