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美拉德反应在工业化生产肉类呈味基料中的应用

美拉德反应在工业化生产肉类呈味基料中的应用

(3)温度控制。反应结束后过胶体磨之前的物料的
温度必须控制在 50±5 ℃上下,温度过高,反应和糊
化还在不断继续,影响产品的风味和状态;温度过低,
牛油析出,对产品的风味和结构有直接影响。
(4)烘干。在微波烘干阶段,根据产品的颜色调节
微波的运行频率,并且,要将进料的厚度调节到最佳
的烘干效果,使产品的风味和色泽与标样相吻合。
反应釜搅拌速度对产品的影响往往被作业者所忽略。
这也是实验室小试与车间放大生产所得产品存在区别
的主要工艺原因之一。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由于
图 2 不同反应时间对风味感官的影响
搅拌速度的改变,在反应过程中早前生成的反应物在
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e flavor
有焦苦味,鲜味感不强
棕褐
2 红烧味不突出 略有焦苦味,鲜味感不突出 棕红
3 红烧味较明显
鲜味感较明显
土黄
4 红烧味明显
鲜味感明显,后期有浓厚感 浅黄
5 红烧味浓郁 鲜味感明显,口感肉质逼真,丰满 棕黄
酶解牛膏→与其他配料加入反应釜中→升温(20 min 升 温至 92~98 ℃)→美拉德反应(90~102 ℃,保温 50~70 min)
图 3 搅拌速度对肉类呈味基料的感官品质的影响
应时间对不同容积的反应釜所产生的反应物的香气、
Fig.3 Effect of shaking speed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e
口味、色泽分别进行测评,结果见图 2。
flavor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搅拌桨的搅拌速度在 35~50
反应釜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in搅拌速度rmin500l9462351000l9766452000l99734824不同反应条件下下反应物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对比为了进一步验证美拉德反应中温度时间及搅拌速现代食品科技361度对其风味的影响程度特对1000l反应釜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测试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见表3反应时间min62666666反应温度97979497搅拌速度rmin45354545升温时间min20202020降温时间min30303030cys9049cys8235cys8874cys9692glu3672glu3561glu3431glu3782gly3520gly3523gly3218gly3653lys3255lys3220lys3333lys2252asp3031asp3355asp3285asp2211ser2893ser2281ser2056ser2208his2536his2222his2219his2199thr2275thr2205thr2208thr2156val2241val2145val2187val2141pro2213pro2141pro2109pro2009ile2156ile2113ile2117ile2008arg2123arg2013arg2002arg1973phe2078phe2008phe2074phe1888tyr1946tyr1916tyr1876tyr1786leu1892leu1852leu1853leu1759trp1777trp1798trp1669trp1618met1756met1756met1582met1609ala1621ala1630ala1555ala1600总量2534224821663498可以看出在任何条件下半胱氨酸损失的程度都是最大的而且远远超出其他氨基酸的损失率

美拉德反应实验讲义

美拉德反应实验讲义

080084002 美拉德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Maillard 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Maillard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三、试剂1.D–葡萄糖50 mg2.L–天门冬氨酸50 mg3.L–赖氨酸50 mg4.L–苯基丙氨酸50 mg5.L–缬氨酸50 mg6.L–甲硫氨酸50 mg7.L–亮氨酸50 mg8.L–脯氨酸50 mg9.L–精氨酸50 mg四、实验步骤(1)向装有50mg葡萄糖的试管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的氨基酸50mg,再加入0.5mL水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并记录感官现象,接着用铝箔纸盖住每根试管,先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冷却至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

记录颜色,填入下表中。

五、思考题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3.什么原因导致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褐变程度不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实验原理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蛋白质即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盐析法常用的盐类有硫酸铵、硫酸钠等。

蛋白质用盐析法沉淀分离后,需脱盐才能获得纯品,脱盐最常用的方法为透析法。

蛋白质在溶液中因其胶体质点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无机盐及其它低分子物质可以透过,故利用透析法可以把经盐析法所得的蛋白质提纯,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透析袋内,将袋口用线扎紧,然后把它放进蒸馏水或缓冲液中,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被保留在袋内,通过不断更换袋外蒸馏水或缓冲液,直至袋内盐分透析完为止。

透析常需较长时间,宜在低温下进行。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10%鸡蛋白溶液:选新鲜鸡蛋轻轻在蛋壳上击破一小洞,让蛋清从小孔流出,然后按一份鸡蛋清,加9份0.9%氯化钠溶液的比例稀释。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也称为羰氨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指的是芳香羰基在酸性条件下与氨发生的反应。

该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Ar-C≡N + H2O → Ar-NH2 + CO2
在该反应中,芳香羰基被水解成芳香胺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常用于制备芳香胺类化合物。

该反应的机理是:芳香羰基在酸性条件下,其羰基与水解碱反应形成羰乙酰氨,再发生不对称解美拉德反应(也称为羰氨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指的是芳香羰基在酸性条件下与氨发生的反应。

该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Ar-C≡N + H2O → Ar-NH2 + CO2
在该反应中,芳香羰基被水解成芳香胺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常用于制备芳香胺类化合物。

该反应的机理是:芳香羰基在酸性条件下,其羰基与水解碱反应形成羰乙酰氨,再发生不对称解。

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2.仪器
移液管、容量瓶、 直径约为6~8cm的 磁表面皿、坩埚 钳、电炉
4.实验步骤
4.1.不同种类的糖对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5个磁表面皿,编号 ①加入2.5ml5%葡萄糖溶液和2.5ml5%甘氨酸溶液 ②加入2.5ml蔗糖溶液和2.5ml甘氨酸溶液 ③加入2.5ml5%麦芽糖溶液和2.5ml5%甘氨酸溶液 ④加入2.5ml5%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5ml5%甘氨酸溶液 ⑤加入2.5ml5%D-木糖溶液和2.5ml5%甘氨酸溶液
4.3实验结果
不同环境条件对羰胺反应速度影响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84 166 136 155
t/s
4.3实验结果
加热 亚硫酸氢钠加热
盐酸加热
NaOH加热
5.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所用器皿最好选大小、薄厚一致的,以便于比 较。 样品加入后必须混合均匀,反应快慢的判断以表面皿 边缘最先出现颜色为准。 移液管不要污染 注意用电安全
4.1实验结果
不同种类的糖对羰胺反应的影响
140 120 100 80
131 116
60
40 20 0
50
t/sΒιβλιοθήκη 4.1实验结果淀粉 葡萄糖 D-木糖
蔗糖
麦芽糖
4.实验步骤
4.2.不同氨基酸种类对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3个磁表面皿,编号 ①加入2.5ml5%甘氨酸溶液和2.5ml5%葡萄糖溶液 ②加入2.5ml赖氨酸溶液和2.5ml葡萄糖溶液 ③加入2.5ml5%酪氨酸溶液和2.5ml5%葡萄糖溶液
4.2实验结果
不同氨基酸对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 300 250
255
200

糖—美拉德反应(食品生物化学课件)

糖—美拉德反应(食品生物化学课件)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 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试剂和仪器
D-葡萄糖 ——50mg
L-天门冬氨酸 ——50mg
L-赖氨酸
——50mg
L-苯丙氨酸 ——50mg
L-甲硫氨酸 ——50mg
L-脯氨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mg
L-精氨酸
——50mg
模块一 糖与食品加工 任务 二 糖的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
任务二 糖的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 (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和氨基会发生一系 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 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 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美拉德 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 响。
L-亮氨酸
——50mg
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
四、操作步骤
(1) 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 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 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 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 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 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记录颜色0=无 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五、结果与讨论
氨基酸种类
氨基酸加入 量(g)
D-葡萄糖加入 未加热前反应现

(完整版)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完整版)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陈晓占 20093130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美拉德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2. 学会设计美拉德反应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

实验原理: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以N-甲基-α-萘乙胺(α-萘甲胺)为试剂,在乙酸铜和浓硫酸的作用下形成紫色化合物的有机反应。

美拉德反应可以用于酮、醛、酚等化合物的检测和定性分析。

其反应机制是氧化羰基化合物(醛、酮)得到对应的芳香胺。

反应方程式:α-萘甲胺 + 酮/醛→ 紫色产物
实验步骤:
1. 将0.1g的α-萘甲胺粉末放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1mL的浓硫酸,摇动使其充分混合。

3. 在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至70℃左右。

4. 加入少量的要检测的酮/醛化合物(约50mg),并反复摇动混合。

5. 观察化合物是否与α-萘甲胺发生反应,出现紫色产物即为反应成功。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加入环己酮、乙酰苯胺、苯甲醛三种化合物,分别进行实验,得到了三个紫色产物,说明三种化合物均与α-萘甲胺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反应成功。

结论:
通过美拉德反应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到了环己酮、乙酰苯胺和苯甲醛三种化合物,并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紫色的产物,证明了检测化合物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同时,美拉德反应不仅用于酮、醛、酚等化合物的检测和定性分析,还可以用于诊断肝脏功能异常和脑部损伤的临床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羰氨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

2. 掌握羰氨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羰氨反应,也称为美拉德反应,是一种发生在含有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之间的复杂化学反应。

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反应可以生成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独特的风味。

羰氨反应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 缩合与重排阶段: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形成Schiff碱,随后发生环化反应生成N-葡萄糖基胺,再经Amadori重排或Heyns重排生成果糖胺。

2. 降解与聚合阶段:果糖胺进一步降解,生成羟甲基糠醛等中间产物,这些产物积累后会导致褐变。

3. 终止阶段:羟甲基糠醛等中间产物进一步缩合和聚合,形成最终的褐色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D-葡萄糖- 氨基酸(L-天门冬氨酸、L-赖氨酸、L-苯丙氨酸、L-甲硫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亮氨酸)- 水浴加热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仪器:-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试管- 移液管- 烧杯-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准备试剂: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D-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

2. 混合试剂:向装有D-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添加相应量的氨基酸溶液,充分混匀。

3. 加热反应:将混合后的溶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预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4. 测定吸光度:将反应后的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根据吸光度数据,计算羰氨反应的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的吸光度逐渐增加,表明羰氨反应速率随时间推移而加快。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浓度的D-葡萄糖和氨基酸对羰氨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六、实验讨论1. 羰氨反应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羰氨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这可能与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有关。

美德拉反应实验报告

美德拉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美拉德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

2. 掌握美拉德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美拉德反应,亦称非酶棕色化反应,是羰基化合物(如还原糖)和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酸和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

这些反应最终生成棕色甚至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称为类黑精或拟黑素。

美拉德反应对食品的色泽和风味产生显著影响。

实验过程中,还原糖与氨基酸在加热条件下首先形成葡基胺,然后经过Amadori重排或Heyns重排,生成HMF,最终生成深色物质。

反应速度受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试剂:D-葡萄糖、L-天门冬氨酸、L-赖氨酸、L-苯丙氨酸、L-甲硫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亮氨酸、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

2.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试管、试管架、移液器、滴定管、pH 计、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方法1. 配制不同浓度的还原糖溶液(如0.1mol/L、0.2mol/L、0.3mol/L)。

2. 将不同浓度的还原糖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氨基酸溶液。

3.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分别设定不同的温度(如50℃、60℃、70℃)。

4. 在反应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如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取样,测定溶液的pH值和颜色变化。

5.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反应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说明美拉德反应进行。

2.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溶液颜色加深。

3. pH值对美拉德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较快,碱性条件下反应速率较慢。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美拉德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美拉德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3.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食品着色、风味改善等。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梅拉德反应实验报告(3篇)

梅拉德反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梅拉德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梅拉德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对物质颜色和风味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梅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是指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与氨基酸或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

该反应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梅拉德反应的产物颜色和风味变化,了解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葡萄糖- 氨基酸(如赖氨酸)- 蛋白质(如鸡蛋清)-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水浴锅- 试管- 移液管- 烧杯- 玻璃棒- 香气分析仪- pH计2. 实验仪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 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别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配制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实验一:观察梅拉德反应产物颜色变化-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蛋白质溶液。

- 将三支试管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80℃,保持一定时间。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探究梅拉德反应影响因素- 分别改变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重复实验一。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三:分析梅拉德反应产物风味-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用香气分析仪进行香气分析。

- 记录香气变化,分析产物风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 葡萄糖溶液加热后变为淡黄色。

- 氨基酸溶液加热后变为淡黄色,并伴有特殊的气味。

- 蛋白质溶液加热后变为淡黄色,并伴有明显的气味。

2. 实验二结果:-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溶液颜色逐渐变深。

- 随着pH值的升高,溶液颜色逐渐变深。

-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颜色逐渐变深。

3. 实验三结果:- 反应后的溶液具有特殊的香气,与原始溶液的香气有明显差异。

六、结论1. 梅拉德反应是一种非酶褐变反应,产物具有特殊的颜色和风味。

(完整版)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完整版)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陈晓占 20093130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陈晓占 20093130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糖对美拉德反应影响的因素实验报告

糖对美拉德反应影响的因素实验报告

糖对美拉德反应影响的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该反应的机理。

实验原理: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酰胺合成反应,其反应物为酰胺和醛或酮。

在反应中,酰胺中的氨基与醛或酮中的羰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产物。

该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常用的催化剂为酸性催化剂,如硫酸、盐酸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酰胺、醛或酮、催化剂、糖、试管、移液管等。

2.将一定量的酰胺和醛或酮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摇匀混合。

3.将另一组试管中加入相同的酰胺和醛或酮,但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糖,摇匀混合。

4.将两组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

5.将反应产物用氯仿提取,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将氯仿蒸发干净。

6.将干燥的产物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反应产物的差异。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加入糖后,美拉德反应的产物数量明显减少,且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也与未加糖的产物有所不同。

这表明糖对美拉德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糖与酰胺或醛或酮中的羰基发生竞争性反应,导致反应产物的生成受到影响。

实验结论:
糖对美拉德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糖与酰胺或醛或酮中的羰基发生竞争性反应,导致反应产物的生成受到影响。

这一结论对于深入理解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汇总

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汇总
②加入2.5ml甘氨酸溶液和2.5ml葡萄糖溶液,摇匀。
③加入2.5ml5%甘氨酸溶液和2.5ml5%葡萄糖溶液,再加入 0.1~0.2g亚硫酸氢钠,摇匀溶解。将②③同时放在电炉上加 热,观察其褐变出现的先后和色泽的深浅。
④加入2.5ml 2.5%甘氨酸溶液和2.5ml5%葡萄糖溶液,滴加 2%盐酸溶液数滴,使PH值在2左右,摇匀。
4.3实验结果
加热
亚硫酸氢钠加热
盐酸加热
NaOH加热
5.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所用器皿最好选大小、薄厚一致的,以便于比 较。
样品加入后必须混合均匀,反应快慢的判断以表面皿 边缘最先出现颜色为准。
移液管不要污染 注意用电安全
请老师和同 学批评指正
4.1实验结果
不同种类的糖对羰胺反应的影响
140
131
120
1161008060 Nhomakorabea40
20
0
50
t/s
4.1实验结果
葡萄糖
淀粉
D-木糖
蔗糖
麦芽糖
4.实验步骤
4.2.不同氨基酸种类对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
取3个磁表面皿,编号 ①加入2.5ml5%甘氨酸溶液和2.5ml5%葡萄糖溶液 ②加入2.5ml赖氨酸溶液和2.5ml葡萄糖溶液 ③加入2.5ml5%酪氨酸溶液和2.5ml5%葡萄糖溶液
4.2实验结果
不同氨基酸对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 300
255
250
200
150
121
133
t/s
100
50
0
赖氨酸
甘氨酸
酪氨酸
4.2实验结果
酪氨酸
甘氨酸
赖氨酸
4.实验步骤
4.3.不同环境条件对羰胺反应速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
验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
陈晓占 5048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
(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
1.试剂和仪器
D-葡萄糖——50mg
L-天门冬氨酸——50mg
L-赖氨酸——50mg
L-苯丙氨酸——50mg
L-甲硫氨酸——50mg
L-脯氨酸——50mg
L-精氨酸——50mg
L-亮氨酸——50mg
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
2.步骤
(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
五、讨论
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
(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
(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具体步骤:
注:截图选自龚平,阚建全美拉德反应产物性质的研究进展. 食品发酵工
艺.2009年第35卷第4期(总第256期) 141
影响因素有:羰基化合物、氨基酸化合物、pH值、水分、金属离子、亚硫酸盐
但是本实验只能说明氨基酸化合物种类的不同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有影响。

3、实验缺陷:○1水分活度太大
○2变量太单一,只有原料氨基酸的种类在变
○3实验结果误差大,因为不同的人感官鉴定结果差别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