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间防火设计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ﻫ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ﻫ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ﻫ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ﻫ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ﻫ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ﻫ1应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设置防烟设施。
ﻫ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ﻫ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ﻫ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防火楼梯间规范

防火楼梯间规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林立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然而,在高楼中,楼梯间是人们逃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必须及时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规范,确保楼梯间的安全使用。
一、楼梯间通道宽度应符合规范楼梯间的通道宽度必须符合消防规范的规定。
通常,楼梯间的宽度应在1.8米至2.4米之间,这样才能保证逃生时的畅通。
此外,在楼梯间的走廊等地方,不应堆放任何物品,以免影响居民逃生。
物品堆放最好在楼梯和走廊之外的地方。
二、使用防火门和防火玻璃在城市的高楼中,每个楼层与楼层之间都有一个防火隔离区,也就是楼梯间。
而在每个楼梯间的门上,都应该安装防火门,以便在发生火灾时隔离火源。
此外,在楼梯间与其他区域或房间相接触的地方,也应该安装防火玻璃,以避免火势蔓延。
三、楼梯间的照明要足够明亮楼梯间必须始终保持透明,并且通常应该配备夜间照明设备。
这些照明设备应该涵盖所有楼层和楼梯间,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以快速找到逃生方向。
四、设立逃生指示标识为了使居民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逃生方向,楼梯间和其他消防设施应该标有逃生指示标识。
这些标识应该清楚明了,并且应该按照规范的格式制作出来。
标识中应该包含楼层和房间的编号,以及逃生方向和紧急电话号码等信息。
五、定期检查和保养消防设施楼梯间作为逃生通道和安全疏散区,必须经常进行检查和保养。
例如,防火门、防火玻璃、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都应在规定时间内检查并更新,确保其正常工作。
此外,楼梯间的定期清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垃圾和杂物会影响逃生的通畅。
总之,消防楼梯间规范是城市消防安全的基础,必须得到认真的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一起为城市的消防安全出一份力!。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烟楼梯间设计是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材料选择、防烟设施和疏散通道等多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点。
一、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首先,在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中,楼梯间的位置应设在建筑物的两侧或中部,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方便地接近楼梯间,并快速疏散。
此外,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人数,楼梯间的规模应相应增加,确保能够容纳足够的人员,并提供充足的疏散通道。
二、材料选择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于保证楼梯间的耐火性能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楼梯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都应选择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如防火板、耐火砖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
三、防烟设施防烟设施是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梯间应配备烟雾探测器和烟气排放设备,以及吸烟罩和防火门等设施。
烟雾探测器能够及时检测到火灾烟雾,并启动烟气排放设备,将烟雾迅速排至室外。
吸烟罩和防火门则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隔离楼梯间和其他区域,减少烟气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四、疏散通道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中,疏散通道的设置至关重要。
楼梯间应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以指导人员正确地寻找疏散通道,并避免发生混乱。
此外,楼梯间的通道应保持畅通,如需设置门禁或安全门,也应考虑其对人员疏散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五、其他设计要点除了以上几个关键方面,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还应考虑其他细节。
例如,楼梯间的照明系统应保证在断电情况下能够正常照明,以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疏散。
同时,楼梯间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应急电话或避难所,供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取得联系或寻求帮助。
结论综上所述,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是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地疏散的关键环节。
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材料选择、防烟设施和疏散通道等方面都需要严格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防火安全性能。
教学楼楼梯防火设计规范

教学楼楼梯防火设计规范引言:在教学楼的建设中,楼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教学楼楼梯的防火设计必须符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学楼楼梯防火设计的规范,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楼梯的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材料是确保楼梯防火性能的关键。
首先,楼梯的承重结构应选用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如钢结构、耐火砖等。
其次,楼梯的踏板、扶手等要选择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如耐火玻璃、经阻燃处理的木材等。
二、楼梯的防火隔离为了避免火灾在楼梯间传播,楼梯必须与其他区域进行有效的防火隔离。
首先,楼梯间的门应是具有防火性能的,可以选择防火门或防火玻璃门。
其次,楼梯间的墙壁和天花板也需要采用防火材料进行防护,以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三、楼梯的紧急疏散设计楼梯是紧急疏散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楼梯的人员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楼梯的宽度应满足疏散人员的需要,可根据建筑面积和人员数量进行合理的计算。
其次,楼梯的下坡度和上坡度应符合相关的标准,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四、楼梯的疏散标识和照明为了帮助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找到楼梯并进行疏散,楼梯必须设置清晰明确的疏散标识。
这些标识应具有良好的可见性,采用防火材料制作。
此外,楼梯的照明也非常重要,照明应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仍能正常工作,并提供足够的光照。
五、楼梯的防烟设计火灾时产生的烟雾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人员在疏散途中不被烟雾所威胁,楼梯必须进行防烟设计。
楼梯间应设置防烟门,防烟门应具备自动关闭功能,并能有效隔离楼梯间的烟雾。
此外,楼梯间的通风系统也应考虑防烟要求,确保能够及时排除烟雾。
六、楼梯的灭火设施在教学楼楼梯中设置灭火设施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
楼梯间应设置灭火器,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标明使用方法。
此外,楼梯间的消火栓和灭火器箱也应进行合理的布置,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使用。
结论:教学楼楼梯的防火设计是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楼梯间防火尺寸

楼梯间防火尺寸
楼梯间防火尺寸是指建筑物中楼梯间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尺寸。
楼梯间防火尺寸在安全火灾防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宽度和高度非常重要。
如果楼梯间尺寸过小,则可能影响火灾疏散,从而增加逃生难度。
一般来说,楼梯间防火尺寸有以下几种标准:
首先是水平尺寸,在水平尺寸上,室内楼梯间的最小宽度为1.2米。
同时,室外楼梯间的最小宽度也是1.2米,但外部应尽量宽于1.2米,以方便人流通行。
其次是垂直尺寸,在垂直尺寸上,也就是房间高度,室内楼梯间的最小高度应不低于2.2米,外部楼梯间更应设置至少2.4米的门头高度,以方便进入移动。
另外,室外楼梯间宽度过大或屋顶较高的楼梯间,屋顶的结构应由耐火材料制成,无论是穿越还是不穿越,屋顶顶面都应保证低于2.75m,距离通过的楼梯的门口至少有0.5m的空间。
此外,室内楼梯间和室外楼梯间之间应保持最小距离不少于3.6米,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最后,楼梯间入口门应尽可能安装可开启的斜坡,以便在火灾中进行有效的疏散。
综上所述,关于楼梯间防火尺寸,水平尺寸要求室内和室外的最小宽度分别为1.2米和2.4米;垂直尺寸要求室内的最小高度不低于2.2米;屋顶结构应由耐火材料制成,其顶面高度不超过2.75米;
室内楼梯间和室外楼梯间之间保持最小距离不少于3.6米;楼梯间入口门安装可开启的斜坡便于疏散。
火灾安全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楼梯间防火尺寸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必须要求严格执行,以有效预防火灾事故,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楼梯间与通道的防火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楼梯间防火设计 • 通道防火设计 • 防火安全措施 • 设计案例与实例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楼梯间与通道是建筑物中重要的 疏散和逃生路径,防火设计旨在 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 安全疏散。
02
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场所的 增多,楼梯间与通道的防火设计 显得尤为重要,以减少火灾发生 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通道、楼梯间等关键位置设置防火 门,以延缓火势蔓延。
使用耐火、不燃材料进行装修和装饰 ,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防火墙
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设置防火墙,以 阻隔火势蔓延,保护建筑物内的人员 和财产安全。
05
设计案例与实例
案例一:商业建筑楼梯间设计
总结词
实用与美观兼具
详细描述
商业建筑的楼梯间设计需考虑其实用性和美观性。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楼梯间的布局应尽量合 理,便于人员疏散。同时,楼梯间的装修风格应与商业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提升整体美感。
通道材料选择
不燃材料
通道内的装修和地面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以降低火灾发生 的可能性。
耐火极限
对于必须使用的可燃材料,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提 高其耐火极限。
通道照明与指示标识
照明设备
通道内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 。
指示标识
在通道的醒目位置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
楼梯间与通道的防火设计对于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 准。
楼梯间与通道的防火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难度等 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1、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2、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l lm。
4、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 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公共建筑中的部分防火设计规
1. 楼梯间和通道的防火设计:楼梯间和通道应该采用防火墙或者防火门进行隔离,以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门应该具备防火性能和自动关闭功能。
2. 疏散通道的防火设计:疏散通道应设计为防火楼梯间或者防火通道,通道内应采用防火材料,且宽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
3. 楼板和墙壁的防火设计:楼板和墙壁应采用防火构造,例如防火板、耐火材料等,以阻隔火势和烟气的传播。
4. 建筑材料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尽量选择阻燃性能好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确保建筑物在火灾情况下不易燃烧。
5. 火灾报警系统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设备,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措施。
6. 灭火设施的防火设计:公共建筑应配备灭火器、灭火器自动消防系统、灭火栓等消防设施,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快速进行灭火。
7. 建筑逃生通道的防火设计:建筑逃生通道应设计合理,通道内应没有障碍物和易燃物品,以确保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
8. 使用规范的电气设备:公共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包括电线电缆的防火性能、电气设备的耐火性能等。
以上是公共建筑中部分防火设计规范的概述,具体的设计要求还需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需求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
火灾逃生楼梯的设计与规范

火灾逃生楼梯的设计与规范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火灾发生时,迅速逃离起火地点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
在建筑设计中,火灾逃生楼梯是起到连接各个楼层的通道,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重要设施。
本文将探讨火灾逃生楼梯的设计与规范。
一、防火材料的选择为了确保逃生楼梯在火灾中能够起到有效的隔热阻燃作用,防火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逃生楼梯应选用符合防火标准的材料,如阻燃金属、防火玻璃等。
这些材料在遇到高温时,能够减缓火势蔓延,保护逃生通道的完整性。
二、逃生楼梯的位置与间距逃生楼梯的位置和间距对于人员疏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建筑规范,楼梯间的数量、位置和间距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在多层建筑中,逃生楼梯应均匀分布,确保每层都可以迅速到达逃生楼梯。
此外,楼梯间的间隔也应符合标准,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疏散。
三、逃生楼梯的宽度逃生楼梯的宽度决定了人员疏散的速度。
在一般建筑中,根据人员数量和楼梯的设计要求,逃生楼梯的宽度应符合一定的标准。
在火灾逃生通道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人员密度、楼层高度以及逃生的紧急性,并合理设置逃生楼梯的宽度,以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四、楼梯通道的明亮程度在火灾逃生楼梯设计中,楼梯通道的明亮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火灾发生时,浓烟会导致视线模糊,可能造成人员迷失。
因此,明亮的逃生楼梯通道能够为人员提供清晰的逃生指引。
为了确保逃生楼梯通道的充足照明,应安装足够明亮和可靠的照明设备,如应急照明灯、指示灯等。
五、楼梯的扶手与楼梯踏步设计逃生楼梯的扶手和踏步设计也是考虑的重点。
扶手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确保人员在逃生过程中有良好的支撑。
踏步的设计应平整、防滑,避免人员在火灾逃生时发生意外。
此外,逃生楼梯的高度和坡度也需要符合标准,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下楼。
六、逃生楼梯的防烟措施在火灾逃生楼梯的设计中,防烟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逃生楼梯应设有自动防烟门和防烟垂壁,以避免烟气进入楼梯通道。
同时,逃生楼梯的通风系统也需要合理设计,确保烟气及时排出,保持通道内的空气畅通。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6.4.5 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 梯段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6.4.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6.4.7 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6.4.8 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6.4.9 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离地面3.0m高处设置;6.4.10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6.4.11 建筑内的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限;2 仓库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3 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4 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6.4.12 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分隔后的不同区域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2 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内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3 确需设置防风雨篷时,防风雨篷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该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应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6.4.13 防火隔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0㎡;2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m;4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 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6.4.14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避难走道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3 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4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 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 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高层建筑防火楼梯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楼梯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设计是建筑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确保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居民和工作人员能够安全疏散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防火楼梯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必须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承重能力以及安全性能。
楼梯的材料应选择具备一定防火等级的材料,承重能力要能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疏散,同时楼梯的设计要考虑到易燃、易蔓延和有毒等因素,以确保疏散过程中不会有更多的伤亡。
其次,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
在设计阶段需要结合建筑的总体布局、人流量和逃生距离等因素来确定楼梯的数量、位置和尺寸等。
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中,需要考虑到非常规疏散和救援的情况,确保楼梯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满足大量人员的快速疏散需求。
另外,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
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在火灾发生时需要额外的疏散保障,因此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可以设置有无障碍设施和辅助设备,提高他们的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最后,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消防通道和应急照明等配套设施。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和易于寻找,以便消防人员能够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同时,应急照明系统也需要进行合理布局,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为疏散人员提供足够的照明和指引。
总的来说,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
只有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和特殊人群的需求,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楼梯,才能够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居民和工作人员能够安全疏散,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楼梯间和过道的防火措施

定期检查与考核
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对楼梯间和过道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 全面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跟踪考核,确保 整改措施得到落实。
奖惩制度
建立防火安全奖惩制度,对在防火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 个人或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违规成本,强 化防火安全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演练评估
对消防演练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 善。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01
宣传消防知识
通过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宣传消 防知识,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 识。
02
03
培训新员工
定期培训
对新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 保他们了解公司的消防安全规定 和应急措施。
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 工的消防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 力。
用不燃材料。
可燃材料的管理与使用
可燃材料定义
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容易起火、蔓 延和燃烧的材料。
管理措施
应对可燃材料进行严格管理,限制其使用范围, 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使用要求
在人员密集场所,应尽量减少可燃材料的使用, 如需使用,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06
防火安全责任制
明确责任人
确定楼梯间和过道防火安全的具体责 任人,确保有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
VS
详细描述
疏散指示标志包括出口指示灯、安全出口 指示牌等,通常安装在过道出口和拐角处 ,以醒目的箭头和文字指示疏散方向,帮 助人员快速找到安全出口。
防火门
总结词
防火门是过道防火的关键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
楼梯间的建筑防火规范标准版

楼梯间的建筑防火规范
一、多层商业建筑超过2层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二、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三、商业建筑顾客使用的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m;
四、直跑楼梯休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多跑楼梯休息平台宽度
不应小于梯段宽度;
五、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六、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七、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八、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不应占用楼梯间和前室的疏散宽度。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消防楼梯是指供疏散人员逃生并供消防人员上下楼使用的楼梯。
其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便于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下面,将介绍消防楼梯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楼梯位置和尺寸1. 消防楼梯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侧或设置于建筑物内部通往安全屋顶的立体消防楼梯间。
2. 消防楼梯的安全出口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区域,并且便于人员疏散。
3.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确定,一般应为1.5米至2.0米。
4. 楼梯踏步宜采用防滑加工,台阶高度应适宜,一般不超过0.19米。
二、楼梯的材料和结构1. 消防楼梯的支撑结构应稳固可靠,选用耐火材料或耐磨、耐腐蚀材料。
2. 楼梯扶手宜设置于两侧,并与楼梯保持一定距离,一般高度为0.9米至1.1米。
3. 楼梯间墙壁、门和门框的材料宜采用不燃材料,并应配备自动关门装置。
三、疏散和安全设施1. 楼梯间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标明楼梯的位置和方向。
2. 楼梯间应保持防火门和其他防火设施的完好性,以确保火灾时的疏散通道畅通。
3. 楼梯间应装有应急照明灯和触发火灾报警的手动按钮,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并使用楼梯。
四、楼梯间消防设施1. 楼梯间应配备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泡沫灭火装置等。
2. 楼梯间应设置消防栓,栓带应标明位置和逃生通道。
五、消防楼梯的通风和疏散能力1. 楼梯间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施,以保证疏散时的通风效果。
2. 楼梯间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设计合理的疏散能力,通常不应少于1人/秒。
六、其他要求1. 楼梯间的门应设置在走廊或过道上方,以防止火势蔓延至楼梯间。
2. 楼梯间应设置防火楼梯门,以保证楼梯间的防火封闭性能。
3. 楼梯间的照明设备应便于操作和保养,并应设置应急电源,以确保火灾发生时仍能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消防楼梯设计规范要求楼梯位置和尺寸合理、材料和结构稳固可靠、疏散和安全设施齐备、消防设施完善、通风和疏散能力良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电梯和防火要求

消防设施配置
1
2
3
4
消防栓:每层至少设置 一个消防栓,并配备足
够的消防水带和水枪
灭火器:每层至少设置 两个灭火器,并放置在
明显易取的位置
消防报警系统:每层至 少设置一个消防报警系 统,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消防通道:确保每层至 少有两个消防通道,并
保持畅通无阻
消防通道设置
D
消防通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05
电梯节能:符合相关节能 标准和规定
06
电梯维护:定期进行维护 和检查,确保安全运行
电梯间防火设计
1
2
3
4
电梯间应采用耐火极限 不低于2小时的防火隔
墙与相邻区域分隔
电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消 防电梯,并设置独立的
消防电源
电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排 烟系统,保证火灾时电
梯间的排烟效果
电梯间应设置自动灭火 系统,如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或气体灭火系统
电梯间紧急按钮
紧急按钮的位置:通常安装在电梯轿厢内,便于乘客 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紧急按钮的功能:按下紧急按钮,可以立即停止电梯 运行,并启动紧急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救援。
紧急按钮的维护:定期检查紧急按钮是否正常工作,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紧急按钮的使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按下紧 急按钮,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3
防火分区设计
01 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根
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 度、面积等因素进行划分
02 防火分区的尺寸要求:根
据建筑物的防火等级、使 用性质等因素确定
03 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措施:
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 火卷帘等措施进行分隔
消防设施工程技术中的楼梯间设计与防火门设置原则

消防设施工程技术中的楼梯间设计与防火门设置原则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消防设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中,楼梯间设计和防火门的设置是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和阻止火势蔓延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讨论消防设施工程技术中楼梯间设计和防火门设置的原则。
首先,楼梯间设计应符合人员疏散的要求。
楼梯间作为主要的疏散通道,其设计应考虑人员流量、逃生距离和安全性。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楼梯间的宽度、高度和坡度应满足相关的规定。
此外,楼梯间的通风和照明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清晰地看到逃生通道并迅速疏散。
其次,楼梯间设计应考虑防火隔离。
在建筑物的不同楼层之间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门,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
防火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时间,以便给人员逃生争取时间。
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门扇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并能够自动关闭。
此外,楼梯间的墙壁、地面和天花板等材料也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以减少火灾扩散的可能性。
另外,楼梯间设计还应考虑易燃物品的存放和使用。
在楼梯间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引发火灾。
同时,楼梯间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可燃材料的使用,如选择不易燃烧的材料进行装修和装饰。
这样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危害。
此外,楼梯间的消防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应在楼梯间内设置灭火器、消防栓和火灾报警装置等设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扑救和报警。
这些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楼梯间的消防设施应设置在易于人员寻找和操作的位置,以提高灭火和疏散的效率。
最后,楼梯间的设计还应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
对于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楼梯间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无障碍设计标准,以便他们能够顺利疏散。
例如,可以设置扶手、坡道和触摸屏等辅助设施,提供便利的疏散条件。
综上所述,消防设施工程技术中的楼梯间设计和防火门设置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和阻止火势蔓延的重要措施。
建筑楼梯间的防火隔离设计与施工

建筑楼梯间的防火隔离设计与施工在建筑设计中,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火灾发生时烟气和火势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因此,建筑楼梯间的防火隔离设计与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该主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设计和施工的原则和要求。
一、设计原则1. 防火特性的选择:建筑楼梯间的防火隔离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和用途等因素,参考相关防火规范,选择合适的防火材料和构件。
常见的防火材料包括耐火砖、防火涂料、防火门窗等。
2. 隔火动线的规划:楼梯间的设计应考虑人员疏散和消防通道的需要,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安全的疏散通道和便于消防救援的条件。
设计中要合理规划楼梯间的位置、宽度和出口位置,并设置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
3. 楼梯间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离:为了避免火灾扩散,楼梯间应与其他功能区域(如走廊、电梯间等)做好防火隔离设计。
可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将楼梯间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防止火势和烟气传播。
二、施工要求1. 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在楼梯间的施工过程中,应选择符合防火规范的材料,并遵循相应的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搭接、固定和连接等,确保隔离结构的完整性。
2. 施工质量监控:在楼梯间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检查和验收。
对于施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通风与排烟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楼梯间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通风与排烟系统。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疏散人员的需求,保持楼梯间内的空气流通。
排烟系统则需要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有效排除烟气,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消防设施与标识的设置:在施工完成后,应设置适当的消防设施和标识。
如灭火器、疏散指示灯、消防标识等,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找到并使用这些设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总结起来,建筑楼梯间的防火隔离设计与施工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设计时需考虑防火特性、隔火动线和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离。
楼梯间防火尺寸

楼梯间防火尺寸近年来,由于不断增多的建筑和人口,大型建筑中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因此,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合理布局、设计以及采用合理的建筑材料,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抑制燃烧、转移热量及防止火灾蔓延,而建筑物内部抗火措施之一就是楼梯间防火尺寸的要求。
首先,室内楼梯间的面积一般应为每层楼的半面积或正三角形的半面积,每层楼最大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最小净高为2.4米,当建筑物总层数大于3层时,应在其每三层之间设有楼梯间,以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最后,在楼梯间内应设置灭火器等灭火设备以及通风设施,以防止建筑物内部的火灾的发生。
其次,楼梯间的墙体结构尺寸应根据它的位置和用途,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和结构材料,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耐火性能,以使其具备防止火灾蔓延的能力;楼梯间的布局应尽量减少折返,每层楼高度不得超过三层;部分楼梯间须采用带长距离走廊的形式。
当走廊与楼梯间相连时,走廊宽度不得小于2米,楼梯间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两者之间应保持0.5米的缓冲距离。
此外,还应确保楼梯间内的空调、电器、电缆等设备均具有火灾防护功能,避免因火灾而造成的损失,同时还应设置相应的报警装置,确保能够及时报告火灾,及时控制火灾扩散,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最后,在设计建筑内的楼梯间时,应根据楼梯间的使用条件,按照规定的防火要求,合理设计建造,确保楼梯间具备相应的抗火能力,以保障安全。
总而言之,楼梯间防火尺寸是防止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合理设计与建造楼梯间,并采取相应的灭火设备,以确保安全。
在设计、施工及监督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法律和标准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火性能,以确保安全。
在进行楼梯间防火尺寸设计时,应根据建设场所的实际情况,以及耐火材料的性能,考虑灭火设备和报警设备等因素,尽量采用高性能地耐火材料,并合理控制楼梯间的面积、布局、结构尺寸等,以确保出口安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楼梯间与通道的防火设计

1 2
火灾探测器选择与配置
根据场所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火灾探测器 类型,如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等,并合理配 置探测器的数量和位置。
报警设备设置
在通道、楼梯间等场所设置火灾报警设备,及时 发出警报并通知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3
消防控制中心建立
建立消防控制中心,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集中管 理和监控,确保及时发现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敞开楼梯间
楼梯敞开,不设门,与走 廊或大厅相通。
室外楼梯
楼梯设置在室外,与室内 空间完全分隔。
楼梯间材料选择
耐火材料
选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 ,如混凝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材、石材 等。
防火涂料
对可燃材料进行防火涂层 处理,提高其耐火极限。
防火分隔
使用防火门、防火墙等分 隔设施,将楼梯与其他可 燃物隔离。
楼梯间宽度与间距
紧急疏散指示
疏散指示标志设置
在通道、楼梯间等关键位置设置 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引导人员
快速找到逃生出口。
应急照明设备配置
在通道、楼梯间等场所配置应急照 明设备,确保在断电或其他紧急情 况下能够提供照明。
安全出口指示
在安全出口附近设置明显的指示标 志,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出口并 安全撤离。
火灾报警系统
03
应定期对楼梯间与通道 的防火设施进行检查和 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
04
在火灾发生时,应保持 冷静,按照疏散指示标 志快速、有序地疏散。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重要性
楼梯间与通道作为建筑物内的主要疏 散通道,其防火设计直接关系到人员 的生命安全。
良好的防火设计可以延缓火势蔓延, 为人员提供更多的疏散时间,降低火 灾事故的危害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 前室或设有开敞式的阳台、凹廊等,能保 证人员安全疏散,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 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 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 据建筑物的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m +(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应不少 于两股人流(公共建筑取上限值)
楼梯间及防火设计
定义
• 楼梯是由连续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 的栏杆扶手及相应的支承结构组成的作为 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的建筑构件
设计要求
• 楼梯间为设置楼梯的专用空间。楼梯的数 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使 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楼梯、楼梯间的常用形式
• 按与建筑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室内楼梯、室 外楼梯 • 室外楼梯是指位于建筑外墙以外的开敞楼 梯,常布置在建筑端部或结合连廊、栈桥 等布置。符合规定的室外楼梯,可作为疏 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与封闭楼梯间、防烟 楼梯间等同,都作为疏散楼梯),并可计入 疏散总宽度。室外楼梯四周一般不设墙体, 顶层宜有雨篷
• 按使用功能 • 共用楼梯、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专 用疏散楼梯等
• 按楼梯、楼梯间的特点不同常见的有开敞 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 梯间等
• 开敞楼梯是指在建筑内部没有墙体、门窗 或其他建筑构配件分隔的楼梯,火灾发生 时,它不能阻止烟、火的蔓延,不能保证 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为楼层空间的垂直 联系
•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 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 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 室除外);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 当确有困难时,只允许部分开向前室,且开向前 室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能自行关闭。
• 9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 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前 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10 常见的防烟楼梯间形式
• 当采用敞开外廊的多层公共建筑,与敞开 外廊相通的楼梯间可以不采用封闭楼梯间
剪刀楼梯、楼梯间
• 1 适用范围:塔式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当独 立设置有困难时。 2 应为防烟楼梯间。 3 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 燃烧体墙分隔。 4 应分别设置前室,见图。塔式住宅确有困 难时,可设置1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 设加压送风系统,见图
•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 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 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 隔开。
• 7 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8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 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m2;靠外墙的防烟 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 小于2.0m2,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可 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3.0m2
• 3 大型百货商店、商场建筑物的营业层在五 层以上时,宜设置直通屋顶平台的疏散楼 梯间不少于2座,屋顶平台上无障碍物的避 难面积不宜小于最大营业层建筑面积的50 %
• 4 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 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 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 离地面3.0m高处设置。 5 出屋面的楼梯,宜有围护墙体,楼梯间的 门应开向屋面,并设挡水门槛,做好门槛 的挡水和泛水构造;无围护墙体时,应有 防止风雨灌入的措施,并解决好防水及雨 水的排放。
楼梯出屋顶
• 1 多层建筑 1)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超过6层的组合 式单元居住建筑,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屋面, 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且此门或窗可不 是防火门窗; 2)7层及7层以上单元式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 通至屋顶(但9层及9层以下的宿舍,在每层居室通 向楼梯间的出入口处有乙级防火门分隔时,则该 楼梯间可不通至屋顶); 3)托儿所、幼儿园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的疏散 楼梯均应通至屋面
• 楼梯间一般不宜占用好朝向,不宜采用围 绕电梯布置的方式
踏步设计
• 疏散用楼梯或疏散走道上的阶梯,不宜采 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 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且每级离 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 0.22m时,可不受此限。见图8.2.2。当 此类楼梯用作疏散楼梯时,楼梯的疏散宽 度应为实际梯宽减去0.25m
• 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 应向室外开启。 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 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见图。
疏散楼梯宽度的设计
• 商店的疏散楼梯宽度: ①本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m)=本层营业厅 建筑面积(m2)×面积折算系数×疏散人数 换算系数(人/m2)×疏散宽度指标(m/百人)。
• 住宅: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 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 小于1.00m
• 其它功能楼梯 详见防火规范及各专项规范要求
楼梯、楼梯间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
• 楼梯、平台和楼梯间构件应为不燃烧材料
• 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 无天然采光的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 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不 燃性装修材料 • 住宅建筑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 采用A级不燃性装修材料。
• 楼梯宽高限值(通则)
梯段
• 楼梯梯段净宽是指完成墙面至扶手中心线 之间的水平距离或两个扶手中心线之间的 水平距离
• 每一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 于3级,疏散用室外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0.90m,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梯段净宽度
• 扶手转向端处的休息平台最小宽度不得小 于1.20m;连续直跑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不 应小于1.10m
6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 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在住宅建筑的 楼梯间内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 门。 7 楼梯间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出口或在首层采用 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 15m处。 8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建筑物中的疏散 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9 通向屋顶平台的疏散楼梯不应穿越其他房间, 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 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 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且包括每个梯段下行最后一级踏步的前缘 线0.30m的前方范围
• 框架梁、柱凸出在楼梯间内时,除框架柱 在楼梯间四角外,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净宽 应从凸出部分算起 • 框架梁底距休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 应采取防碰撞的措施。如设置与框架梁内 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等,休息平台的净 宽从栏杆(板)内侧算起
• 10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 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 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 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公用楼梯 间,当必须公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 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 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 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防烟楼梯间
• 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相关 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并 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 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 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 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合用前 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0m2,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
• 注:(a)图剪刀楼梯两个疏散口应分别设置 前室;(b)图剪刀楼梯两个疏散口合用前室 时应分别送风
室外楼梯可作为疏散楼梯(辅助的防 烟楼梯)时的设计要求
• 1 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 宽不应小于0.9m(电影院不应小于1.10m)。 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 楼梯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梯段的耐 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 2 高层建筑 1)除塔式住宅(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 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 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及顶层为外通 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 楼梯不宜少于2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 2)单元式高层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 通至屋顶,且18层及18层以下的单元住宅 之间楼梯应通过屋顶连通
封闭楼梯间
• 1 当不能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 求设置。 2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 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 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 开。 3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 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
• 4 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 向疏散方向开启。适用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除人 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的 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5 常见的封闭楼梯间标准层平面形式见图, 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平面形式见图
• ②营业厅建筑面积折算系数:地上宜为50%~70 %,地下不应小于70%。 ③疏散宽度指标见表(防火规范) ④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见表(防火规范) ⑤商店中疏散楼梯、疏散门、疏散走道的最小净 宽应不小于1.40m • 注:符合防火规范中所称的“商业服务网点”条 件的商业服务网点,当其确保二层营业用房内人 数不会在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时,其楼 梯宽度可不受此条限制,但最小净宽应不小于 1.10m
• 敞开楼梯间是指楼梯四周有一面敞开,其 余三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 实体墙,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 进入的楼梯间。在符合规定的层数和其他 条件下,可以作为垂直疏散通道,并计入 疏散总宽度
• 封闭楼梯间是指楼梯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 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构配件分隔,火灾 发生时,能防止烟、火进入,能保证人员 安全疏散的楼梯间。通往封闭楼梯间的门 为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