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连锁互换定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连锁互换定律是指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那么它们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连锁互换的方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这个定律在电路分析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元件之间的关系。

一、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有两种表述方式:1. 电压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U_AB = U_12 + U_23 + … + U_n-1,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j表示第i个元件和第j 个元件之间的电压。

2. 电流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元件通过的电流。

二、应用举例1. 串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U_AB = U_1 + U_2 + … + U_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表示第i个电阻上的电压。

同样地,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电阻通过的电流。

2. 并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并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分支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分支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分支上通过的电流。

连锁互换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互换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互换定律一、引言连锁互换定律(Chain Rule)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用于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

在微积分中,复合函数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函数通过连续组合构成的函数。

根据连锁互换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导数相乘的方式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

二、定义设函数y=f(u)与u=g(x)均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也可导,且有如下关系:dy/dx = dy/du * du/dx这一关系即为连锁互换定律。

三、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锁互换定律,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示例。

假设有函数y=sin(2x),我们想要求得y关于x的导数。

首先,设u=2x,则可以得到y=sin(u)。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知道dy/du=cos(u)。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得du/dx。

由于u=2x,所以du/dx=2。

根据连锁互换定律,我们可以将以上两部分的结果相乘:dy/dx=(dy/du) * (du/dx) = cos(u) * 2。

将u=2x代入上式,我们最终得到dy/dx=2cos(2x)。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连锁互换定律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

四、连锁互换定律的证明连锁互换定律可以通过导数的定义和极限的性质来证明。

我们先从导数的定义开始,设函数y=f(u)与u=g(x)均可导。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有:dy/du = lim(h->0) [(f(u+h)-f(u))/h] (1)du/dx = lim(k->0) [(g(x+k)-g(x))/k] (2)下面我们考虑复合函数y=f(g(x))的导数。

首先,我们可以将函数y=f(g(x))表示为y=f(u),其中u=g(x)。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有:dy/dx = lim(h->0) [(f(u+h)-f(u))/h] (3)为了证明dy/dx与dy/du * du/dx相等,我们需要将(3)式左边与右边进行比较。

我们将(1)式与(2)式代入(3)式左边,即可得到:dy/dx = lim(h->0) [(f(g(x)+k)-f(g(x)))/k] (4)为了继续比较(4)式与dy/du * du/dx,我们对(4)式进行化简。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1.完全连锁⑴. 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子一代都是灰身长翅;⑵. F1代的雄果蝇与双隐性的雌果蝇测交结果: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50% 50%F1为灰身长翅:果蝇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测交后代没有出现1∶1∶1∶1比例,无法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与亲本完全相同的类型,各占50%解释:摩尔根认为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用表示,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用表示;当两种纯种的亲代果蝇交配,F1的基因型BbVv,应表示为,表现型是灰身长翅;F1测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灰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各占50%;概念: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向下一代传递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的现象完全连锁——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只有基因的连锁,没有基因的互换,后代只表现出亲本的性状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群,它们间的关系是彼此连锁的,称为就连锁群2. 不完全连锁用子一代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实验结果: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BbVv bbvv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42% 42%灰身残翅黑身长翅8% 8%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中亲本类型占多数,新组合类型占少数;解释: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第一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联会复合体中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会发生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在交换区段上的基因随染色体发生交换,这种交换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交叉互换后形成四种配子,其数量相同;其中有两种配子是亲本类型,两种配子是重组合类型,各占一半;但是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性母细胞并不多,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亲本类型的配子最多,重组合类型的配子占少数;重组类型配子数与所产生的配子总数的比值称为交换率;比如:以上测交实验中,两种重组个体分别占8%,所以,两个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6%;其性母细胞在进行间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是16%×2 = 32%交换率×2 =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的比例完全连锁0≤交换率≤50%自由组合1 染色体上各个基因间的交换率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在反复的试验中总是恒定的2 交换率的大小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有关,两基因间的距离越小,染色体交叉的机会越小,基因交换率也越小3 基因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间的距离:交换率小,距离小;交换率大,距离大4 基因图是根据基因间的交换率绘制的5 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它的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3.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交换,产生基因重组;4.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 动植物育种工作,选配优良品种大麦:抗杆锈病抗散黑穗病紧密连锁育种时选择了抗杆锈病植株等同于选择了抗散黑穗病植株不利性状与有利性状连锁:打破基因连锁,促成基因交换,重组成所需基因型2 医学实践中,推测某种遗传病在胎儿中发生的可能性甲髌综合症: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症状是指甲发育不良,髌骨缺少或发育不良;致病基因NP与ABO血型的基因I A、I B、i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患病家庭中:NP基因常与I A连锁np基因常与I B、I基因连锁若已知:NP与I B间的重组率为18%,患者的后代患病的概率是:从右边的图分析可以看出,NP与I B间的重组率位18%,产生的配子中、类型配子各占41%,、配子各占9%;与其他几种配子结合后,后代中只要是A型或是AB型血含I A,一般将患甲髌综合症,不患病的可能性是18%;5.基因定位1两基因间在遗传学上的相对图距,交换率的大小反映出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大小,通过交换率的测定,即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和相对距离;遗传学上把交换率的“%”去掉,可作为两基因在遗传学上的相对图距;2基因定位的方法基因定位通常采用“三点测交”法,即用三杂合体跟三隐性个体测交,通过对测定子代表型及比例分析、计算三个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从而确定各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次序和相对距离;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①两边的两个基因的相对距离=两个单交换值之和+两倍的双交换值;②两边的两个基因间的交换值=两个单交换值-两倍的双交换值;另外,不必计算交换值,可直接判断三个基因的次序,其方法为:用亲组合表型的基因次序与双交换表型的基因次序进行比较,发生交换的一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三对等位基因的中间;学习指导1. 完全连锁遗传后代只出现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比例为1∶1,无重组类型出现,完全连锁现象一般出现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2. 不完全连锁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两种亲本类型占多数,两种重组类型占少数;不完全连锁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不同的基因的连锁的程度不一样;3. 基因的连锁原因是,决定不同形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表现出连锁现象;4. 基因互换的原因是: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导致位于其上的等位基因彼此互换;5. 减数分裂时,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多数不同基因常常进入同一配子,表现出连锁;部分等位基因会在四分体时期,随着染色体的互换而互换,产生基因重组;6. 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产生生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来源;7. 互换率是F1产生的重组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8. 交换的可能性与基因间的距离大小有关;交换率=0,表现为完全连锁;交换率=50%,表现为自由组合;0<交换率<50%,表现为不完全连锁;9. 交换的配子百分率是交换的性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因为任何一个交换的性母细胞所产生的四个配子中总有两个是亲本类型的,两个是重组类型的;10. 不同基因间的交换率不同,这种差异在反复实验中总是恒定的;11. 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它们之间染色体交叉的机会就越少,基因的交换率就越少,连锁就越强;反之,两个基因距离越远,交换率就越大;12. 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群,即是一个连锁群;果蝇有四对染色体,就有四个连锁群;人类的伴性遗传1人类的红绿色盲、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的遗传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遗传方式相同;遗传系谱的主要特点为: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在一些发病率低的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③女性患者的儿子必患病;④系谱一般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2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楼病为伴X显性遗传;其系谱特点为:①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前者的病情可较轻;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将患病,儿子都正常;④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都各有1/2的患病风险;3人类男性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连锁遗传或限雄遗传;其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并且是父传子,子传孙,女性不会出现相应的遗传病症;人类染色体疾病1.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1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症软白痴患者的核型为:47,XXXY+21,也称21三体;该病大多是由卵子发生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了多一条21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发病率为:l/600~1/800;2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①先天性学儿发育不全症Klinefelter综合病本病患者在青春期出现临床症状,睾丸小且发育不全,不能生育;其核型为47,XXY;该病大多是由卵子发生过程中X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多一条X染色体的异常卵子,受精后形成;发病率占男性的1/700~1/800;②性腺发育不全症Turner综合症本病患者只有卵巢基质而无滤泡,无生育能力;其核型为45、XO;该病大多数为精子发生过程中XY不分离,形成了性染色体异常的精子,并和卵子受精后形成;发病率占女性的1/3500;2.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疾病1猫叫综合症,本病患者哭声如猫叫,智力低,肌张力也低下;患者的核型为46,XXXY,但患者的一条5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214/21易位型先天愚型,患者核型为46,XXXY,-14,tt14;21;患儿核型中少一条14号染色体,多一条由14号和21号染色体形成的易位染色体;这种易位可以是新发生的结构畸变,也可以由双亲之一传来;基因表达的调控知识概要一、基因调控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细胞在一定时期内,并非全部基因都能表达,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一定条件下,只能部分特定基因在表达;所以,基因表达的调控能使生物在利用自然资源和应付生活环境方面很有灵活性,从而使生物可以更好的保存自己,繁衍种族;二、操纵子学说1.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乳糖操纵子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如下图所示;乳糖操纵子的关闭状态乳糖操纵子的打开状态2.乳糖操纵子的打开状态如图所示;基因的调控系统表明,它使一个代谢系统中的酶系能够同时按所需要的数量准确地合成;乳糖操纵子只有在环境中有乳糖存在时,才开始合成这个酶系,乳糖分解完之后,由于负反馈而停止酶的合成,这就使细菌能更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3.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复杂性;一般地说,包括四个水平的调控;①转录前的调控a.组蛋白转位模型:DNA的一个特定位置上的一种特异性的非组蛋白磷酸化以后,磷酸基带负电荷,于是非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DNA相斥,并与带正电荷的组蛋白强烈地结合在一起;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复合体从DNA上脱离开来,使这部分DNA裸露出来,不再受组蛋白的抑制而开始转录;b.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系统的模型:由于真核生物代谢需很多酶,这些酶的基因可能分散在不同染色体的不同部位上;那么,达到协调机制的原理如面两图所示;真核细胭基因调控系统的模型真核细胞基因的复杂调控系统②转录水平的调控RNA聚合酶I催化rRNA的转录,RNA聚合酶Ⅱ催化mRNA的转录,RNA聚合酶Ⅲ催化tRNA和5sRNA的转录;③转录后的调控对初产生的RNA加工剪接,去掉内含子和非编码区顺序,把几个外显子连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④翻译水平的调控,mRNA的戴帽与核糖体小亚基识别并与之结合,是开始翻译的条件;⑤翻译后的调控翻译的最初产物是一个大的蛋白质分子;有时,必须经酶切成更小的分子才能有生物活性;如胰岛素原→胰岛素;细胞质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知识概要一、细胞质遗传的特点①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②F1通常只表现母方的性状;③杂交的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二、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1.紫茉莉的绿白斑的遗传其特点为:不同枝条上的花朵相互受粉时,其后代的叶绿体种类完全决定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上,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2.玉米的埃型条斑遗传其特点是:①条斑植株作父本,正常植株作母本时,显示孟德尔式遗传;②条斑植株作母本,不论父本基因型怎样,其子代看不到典型的孟德尔式比数,显示出典型的细胞质遗传;三、真菌类线粒体的遗传核基因遗传遵循孟德尔式遗传,但杂交的后代性状跟核基因无直接关系而表现为细胞质遗传如酵母菌的“小菌落”和链孢霉的“缓慢生长”要变型等;四、细胞质遗传在育种上的应用玉米的“二区三系”制种,就是核质互作的一个例子;杂交制种过程如下:Srr ×Nrr Srr ×NRR雄性不育系↓↓保持系↓↓Srr Nrr SRr NRR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杂交种恢复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繁殖制造杂交种,同时繁殖恢复系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植物雄性不育并不完全是由细胞质决定的,它也有核不育型,但是难以找到保持系;细胞质和细胞核互相作用的不育,简称质-核型,表现型比较复杂,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存在时,细胞核内必须有一对隐性基因rr,个体才表现不育;杂交或回交时,只要父本核内没有R基因,杂交后代保持雄性不育;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的N,即使核基因仍然是rr,个体仍然是正常可育的,如果核内存在显性基因R,不论细胞质基因是S 还是N,个体都表现育性正常;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光合作用专题讲义预备知识一、光合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间质中;二、光合色素:1、叶绿素3:叶绿素a、b3:1,吸收光能,少数叶绿素a能转换光能;2、类胡萝卜素1: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2:1,吸收光能;3、藻胆素:常结合成澡胆蛋白;三、吸收光谱:红光→蓝紫光770nm→390nm,能量与波长成反比;光合机理光反应暗反应三个阶段1、原初反应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3、碳同化能量转变光能→电能电能→活跃化学能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贮能物质量子→电子ATP、NADPH 糖类磷酸丙糖转变部位类囊体片层类囊体片层叶绿体基质一、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成电能粗的波浪箭头是光能的吸收,细的波浪箭头是能量的传递,直线箭头是电子传递;空心圆圈代表聚光性叶绿素分子,有黑点圆圈代表类胡萝卜素等辅助色素;P是作用中心色素分子,D是原初电子供体,A是原初电子受体,e是电子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附:希尔反应Z原始电子供体Q、PQ醌、质体醌Cytf、Cytb细胞色素PC质体蓝素Fd铁氧还蛋白PSII680、PSⅠ700光系统NADP+、NADPH+H+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三、碳的同化1、卡尔文循环基本途径、又称C 3途径①羧化阶段:1,5-二磷酸核酮糖RuBP 十CO 2→3-磷酸甘油酸②还原阶段:3-磷酸甘油酸A TP →1,3-二磷酸甘油酸NADPH →3-磷酸甘油醛 ③再生阶段: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5-磷酸核酮糖→RuBP3RuBP +3CO 2 −−−−→−ATPNADPH 9/6 PGALd3-磷酸甘油醛+3RuBPPGALd,于叶绿体中形成淀粉,或在细胞质中转变为蔗糖; 2、C 4途径甘蔗、玉米、高梁①固定CO 2的新途径光合效率高:CO 2+磷酸烯酸式丙酮酸PEP →草酰乙酸C4 ②必须进行卡尔文循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3、景天酸代谢CAM,景天、落地生根植物晚间固定CO 2PEP 附: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氧气,放出CO 2C3>C4不利积累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CO 2浓度饱和点与补偿点、温度呼吸作用专题讲义预备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脱氢、失e 、加氧还原加氢、得e 、脱氧 呼吸机理一、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酶6CO 2+6H 2O +能量 1、糖酵解细胞质一分子C 6H 12O 6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并且发生氧化脱氢和生成少量ATP;C 6H 12O 6+2NAD ++2ADP +2Pi −→−酶2CH 3COCOOH +2NADH +2H ++2ATP ① C 6H 12O 6 → G –6–P -ATP②G –6–P → 2PGALd -ATP③2PGALd → 2C 3H 4O 34ATP + 2NADH +2H +2、三羧酸循环TCA 、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C 3H 4O 3彻底分解为CO 2和氢这个氢被传递氢的辅酶携带着,同时生成少量的A TP;→过渡反应丙酮酸的氧化脱羧CH 3COCOOH+辅酶AHSCoA →→乙酰辅酶A CH 3COSCoA-CO 2-2H NAD +→NADH +H +① 乙酰CoA +草酰乙酸4C → 柠檬酸6C+ HSCoA② 柠檬酸 → α–酮戊二酸5C -CO 2-2HNAD +→NADH +H +③ a –酮戊二酸5C → 琥珀酸4C+A TP -CO 2-2H NAD +→NADH +H +④ 琥珀酸4C → 延胡索酸4C-2H FAD →FADH 2线粒体内膜⑤ 延胡索酸4C → 苹果酸4C → 草酰乙酸4C-2H NAD +→NADH +H +附:底物水平磷酸化3、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氢氢离子和电子被传递给氧以生成水,并且放出大部分的能量,以生成A TP;①电子传递链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分子氧是最后的电子受体;②NADH+H+→3ATP;FADH2→2ATP③化学渗透学说④磷酸甘油穿梭系统36,肌肉和神经、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系统38二、无氧呼吸1、酒精发酵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2、乳酸发酵C6H12O6+2ADP+2Pi→2C3H6O3+2ATP植物水分、矿质代谢和成花生理植物细胞的水势与渗透吸水成熟的植物细胞外为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的细胞壁,中央有一个大的液泡,细胞壁和液泡之间则是细胞的原生质体;从物质透过角度讲,细胞壁是一个完全的透性膜,水分和溶质都可以自由地透过;而原生质膜和液泡膜则是分别透性膜;而且原生质膜和液泡膜之间的中质也并非是任何物质都容易透过的结构;这样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将细胞的整个原生质体原生质膜、液泡膜和中质看做是一个分别透性膜;液泡中是具有一定渗透势的溶液,那么植物细胞所处的环境溶液的情况就不外乎三种;即环境溶液的水势高于细胞的水势高水势液,环境溶液的水势低于细胞的水势低水势液,环境溶液的水势与细胞的水势相等等水势液;但不论处在何种情况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之间都能够发生渗透作用,只不过在第三种情况下,由于细胞内外无水势差的存在,外观上没有水分进出细胞的现象发生;所以说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溶液共同构成了一个渗透系统,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植物细胞以渗透吸水为主,吸水的动力来自细胞内外的水势之差,那么,植物细胞的水势又该如何计算呢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央有大的液泡,其内充满着具有一定渗透势的溶液,所以渗透势肯定是细胞水势的组成之一,它是由于液泡中溶质的存在而使细胞水势的降低值;因此又称为溶质势,用ψs 表示;由于纯水的渗透势最大,并规定为0,所以任何溶液的渗透势都比纯水要小,全为负值;当细胞处在高水势溶液中时,细胞吸水,体积扩大,由于细胞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前者大于后者,所以细胞的吸水肯定会使细胞的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一种向外的推力,即膨压;反过来细胞壁也会对细胞原生质体、对细胞液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是促使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的力量,这就等于增加了细胞的水势;这个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细胞水势的增加值就称为压力势,用ψp 表示;其方向与渗透势相反,一般情况下为正值;此外,细胞质为亲水胶体,能束缚一定量的水分,这就等于降低了细胞的水势;这种由于细胞的胶体物质衬质的亲水性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就称为细胞的衬质势,以ψm表示;所以说,植物细胞的吸水不仅决定于细胞的渗透势ψs,压力势ψp,而且也决定于细胞的衬质势ψm;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的水势应由三部分组成,即ψw=ψs+ψp+ψm;从作用效果看,ψs和ψm是使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流的力量;ψp则是使水分由胞内向外渗的力量;就是说ψs和ψm的符号与ψp的符号相反,ψs和ψm为负,而ψp为正;理论上细胞的水势ψw应由ψs、ψp和ψm三部分组成,但ψs、ψp和ψm在细胞水势中所占的比例则是随着细胞的发育时期及细胞所处的状态的改变而变化的;就ψm来讲,干燥种子和未形成液泡的细胞中,ψm是一个很大的负值;而在有液泡的细胞中,由于细胞的衬质部分已被水饱和,ψm等于零或接近于零,其绝对值很小<0.1,相对于绝对值很大的水势来讲,就十分的微不足道了;因此,在计算有液泡细胞水势的时候,ψm通常可以省掉;即有液泡细胞的水势可以用公式ψw=ψs+ψp进行表示和计算;当ψw低于外界溶液时,细胞即可吸水;在一般情况下,细胞的ψp为正值,但处于强烈蒸腾环境中的细胞的ψp为负值,而不为正值;细胞蒸腾失水,细胞体积缩小,最后可失去膨压而达到萎蔫的程度,但此时一般并不能引起质壁分离,原因是水与细胞壁的附着力很强,这样在原生质体收缩时细胞壁被向里拉,甚至发生褶皱变形;同时,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原生质体和细胞液处于张力的状态;张力相当于负的压力;在计算水势时应取负值;因此,在产生张力时,细胞的水势将变得比ψs更负;3.根系吸水及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植物体水分的获得主要借助于根系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根系的吸水方式有两种,即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主动吸水是由于根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水分吸收,与地上部分的活动无关,吸水动力是根压;被动吸水由蒸腾作用而引起,而与根系的活动无关,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那么,根压和蒸腾拉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关于根压产生的机制现在还不很清楚,一般是用渗透理论来解释;为更好地理解这个理论,必须首先了解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从空间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共质体、质外体和液泡;共质体是指植物体中所有细胞中活的部分,即是指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总体;由于各细胞原生质之间有许多胞间连丝相连,所以共质体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或体系;质外体则是指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等原生质体以外的部分;水分和溶质可以在其中自由扩散;和共质体不同,质外体是不连续的,由于内皮层凯氏带的存在,内皮层就将质外体分隔成为两个区域,其一在内皮层外,包括皮层部分的细胞壁、细胞间隙,这部分可以和土壤溶液之间保持水分和溶质的扩散平衡;另一区域在中往内,包括中柱部分的细胞壁、细胞间隙及成熟的导管;内外两部分质外体之间的水分和溶质的交流,都只有通过内皮层细胞原生质体部分来进行;液泡由于有液泡膜和原生质体隔开,所以它既不属于质外体,也不属于共质体,而且它们也不连续成整体;渗透理论认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离子,在质外体的外部皮层,离子随土壤溶液进入质外体直至内皮层,溶液中的离子可被活细胞主动吸收,即由质外体进入共质体;在共质体中,这些离子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运至另一个细胞,通过内皮层进入中柱的活细胞;之后细胞中的离子又被动地扩散到导管中,即由共质体进入质外体;其结果,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离子浓度降低,水势增高;而内皮层以内的质外体离子浓度增高,水势降低;这样内外质外体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水势梯度,于是水经过内皮层的渗透作用而进入中往,进入导管,使导管内产生一种静水压力即根压,水分即沿导管上升;蒸腾拉力是由于蒸腾作用而产生的;由于蒸腾,靠近气孔下腔的叶肉细胞含水量减少;水势降低,向相邻细胞吸取水分,当相邻细胞水势减低时,转向其相邻细胞吸水,如此依次传递直至向导管吸水;这就犹如造成了一种将导管中的水向上拉的力量,这种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就称为蒸腾拉力;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并存,但二者在根系吸水过程中的比重却很不相同;一般被动吸水占有很大的比重,主动吸水很少;所以蒸腾拉力是根系吸水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主要动力;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蒸腾拉力将导管中的水柱向上拉,同时水柱本身的重力又将水柱向下拖,水柱的两端同时受到上拉下拖两种力量的作用,使水柱处于紧张状态,产生张力,水柱就有发生中断的趋势,而导管中水柱的连续性对根系的吸水和水分上升来讲又是必要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导管中的水柱如何能保持连续而不发生中断呢众所周知,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大,可达-300×105Pa,同时水分子与导管或管胞内纤维素分子之间还有强的附着力,它们远远大于水柱的张力-5~-30×105Pa;所以导管或管胞中的水柱可以保持连续,保证在蒸腾作用进行时木质部中的水分能不断向上运输;这种以水分子的内聚力大于张力来解释水分上升的学说称为内聚力学说,也称为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是19世纪末爱尔兰人迪克松提出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1.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三种: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作用;其中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是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吸收,是不需要消耗代谢能量的,故又称非代谢性吸收;①简单扩散:扩散作用是指气体分子、溶剂分子、溶质分子从浓度高的部位向低浓度的部位均匀分布的趋向;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干细胞内部溶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溶质便扩散进入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大时,细胞大量吸收物质,但随着浓度差变小,吸收也随之减少,直至细胞内外浓度达到平衡为止;所以浓度差是决定细胞靠扩散作用吸收物质的主要因素;②杜南平衡:杜南平衡是一种特殊的积累离子的现象;杜南平衡的结果是膜两侧某离子的浓度不相等,但也达到了平衡;植物细胞的质膜是一种半透膜;细胞内含有许多带电荷的不能扩散到细胞外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R-,成为不扩散离子,它们可以与阳离子形成盐类如蛋白质的钾盐,KR,设其浓度为Ci,把这样的细胞放在浓度为C;的KCl溶液中,由于细胞内没有Cl-,所以Cl-沿着浓度梯度由外界溶液扩散入细胞内,同时K+也进入细胞内,以。

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

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

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基因组中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基因重组的规律。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的背景、内容、应用和意义。

一、引言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是20世纪初由美国遗传学家托马斯·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果蝇遗传学时发现的。

这一发现揭示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基因重组的规律,为后来的基因组学和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定律内容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作为一个整体遗传给子代的,并且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互换。

这种互换是通过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实现的,它是一种随机的互换机制,对于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都非常重要。

三、实例分析连锁互换定律在基因组结构、进化和医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例:1. 基因组结构连锁互换定律在基因组结构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方面。

通过比较基因组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的保守性,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顺序,并且对基因组的精细结构进行解析。

此外,连锁互换也用于推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

2. 基因组进化连锁互换定律在基因组进化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群体基因漂变和基因交流两个方面。

在群体基因漂变中,连锁互换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并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而在基因交流中,连锁互换可以促进不同物种或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加速物种演化进程。

四、结论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揭示了基因组中染色体的基因排列顺序和重组规律。

通过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推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并为医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在基因组科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连锁交换定律计算公式

连锁交换定律计算公式

连锁交换定律计算公式连锁交换定律是指在多个变量之间进行交换时,交换的顺序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这个定律在数学和物理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求导和积分的过程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连锁交换定律在求导和积分中的应用,并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求导中如何应用连锁交换定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复合函数,即一个函数中包含了另一个函数,例如f(g(x))。

我们想要对这个复合函数进行求导,根据链式法则,我们知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g(x)) g'(x)。

其中f'(g(x))表示f关于g(x)的导数,而g'(x)表示g关于x的导数。

这个公式就是连锁交换定律的应用,我们可以将复合函数的导数分解为两个函数的导数的乘积。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导数计算来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而不需要对整个函数进行复杂的求导运算。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求函数f(x) = (x^2 + 1)^3的导数。

根据链式法则,我们可以将这个函数看作是一个外层函数f和一个内层函数g的复合函数,即f(g(x)),其中g(x) = x^2 + 1。

那么根据连锁交换定律,我们可以先求出g(x)的导数g'(x) = 2x,然后再求出f'(g(x)) = 3(g(x)^2),最后将这两个导数相乘,就可以得到f(x)的导数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积分中如何应用连锁交换定律。

与求导类似,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复合函数进行积分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连锁交换定律来简化计算过程。

具体来说,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复合函数进行积分时,可以将积分分解为两个函数的积分的乘积,然后再分别对这两个函数进行积分。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简单的积分计算来求得复合函数的积分,而不需要对整个函数进行复杂的积分运算。

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对函数f(x) = sin(x^2)进行积分。

根据连锁交换定律,我们可以将这个函数看作是一个外层函数f和一个内层函数g的复合函数,即f(g(x)),其中g(x) = x^2。

《连锁与交换定律》课件

《连锁与交换定律》课件

生态系统
连锁定律在生态系统中起着 重要作用,变化一环将影响 整个生态网络。
供应链管理
连锁定律影响着供应链中的 每个环节,合理管理供场营销中常用 于描述传播和推广策略对消 费者行为的影响。
交换定律的概念与原理
交换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可以互相抵消或互相促进。
《连锁与交换定律》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连锁与交换定律》的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帮助您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
连锁定律的概念与原理
连锁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互相关联的其他部分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连锁效应可 以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中观察到,包括物理、经济和社会科学。
连锁定律的实际应用
交换定律的实际应用
股票交易
交换定律在股票市场中起着重要 作用,买入和卖出交易的平衡决 定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货币兑换
交换定律适用于货币兑换市场,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会受到供求 关系的影响。
知识交流
交换定律在知识交流中有着重要 意义,人们通过分享和交换知识 来获得新的见解和技能。
总结和结论
《连锁与交换定律》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对于我们在各个领域中做出科学 决策和创造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1. 引言基因连锁互换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

该定律的提出和发展对于理解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基因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背景、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 背景基因连锁互换定律最早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于1911年提出。

当时,他研究了果蝇的眼色突变,并发现某些突变基因总是以固定的方式出现,即它们似乎被”连锁”在一起,遗传方式与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不同。

这一发现引发了他对基因连锁互换的研究,并最终推导出了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3. 原理基因连锁互换定律基于遗传连锁现象,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倾向于一起遗传。

这是因为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现象导致的。

交叉互换是指染色体上的两条同源染色单体(同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物理上的交换,从而导致基因重组。

交叉互换的发生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将某些片段的基因从一个染色体转移到另一个染色体上。

这种交叉互换的结果是,原本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在染色体上被打破,重新组合成新的连锁方式。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距离 = 互换事件数 / 总体数 * 100%。

其中,距离表示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互换事件数表示两个基因在交叉互换中发生重组的次数,总体数表示总的遗传体数。

4. 实验方法为了验证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经典的果蝇实验。

这些实验通常包括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以及计算连锁距离等步骤。

首先,选择具有不同表型的果蝇进行交配。

例如,选择一个拥有红眼睛和长翅膀的果蝇和一个拥有白眼睛和短翅膀的果蝇进行交配。

然后观察后代果蝇的表型,记录各种表型的果蝇数量。

接下来,根据后代果蝇的表型比例计算连锁距离。

连锁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连锁距离 = 重组类型数 / 总体数 * 100%。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一、什么是连锁互换定律连锁互换定律(Chain of Substitution Law)是一种逻辑推理规则,用于证明或推导命题的等价性。

它允许在命题中进行逐级的替换,直到达到所需的等价关系。

连锁互换定律是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常用的重要逻辑原则。

二、连锁互换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可以用以下语言形式表述:对于命题P,Q和R,如果P与Q等价,Q与R等价,则P与R等价。

简化为逻辑符号表示,即:(P ↔ Q) ∧ (Q ↔ R) → (P ↔ R)三、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3.1 逻辑推理连锁互换定律在逻辑推理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逐级替换等价命题,可以简化推理过程,减少繁琐的推导步骤。

这种推理方法可以用于证明一系列与待证命题等价的中间命题,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3.2 简化命题在数学和逻辑学中,连锁互换定律也常用于简化复杂的命题。

通过替换等价的命题,可以将复杂的命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四、连锁互换定律的证明连锁互换定律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符号演算进行证明。

以下是一个示例证明过程:1.设定待证命题为P ↔ R。

2.根据连锁互换定律的定义,需要证明(P ↔ Q) ∧ (Q ↔ R) → (P ↔ R)。

3.假设(P ↔ Q) ∧ (Q ↔ R)为真。

4.根据双向蕴含的定义,(P ↔ Q) ∧ (Q ↔ R)等价于[(P ∧ Q) ∨ (¬P ∧¬Q)] ∧ [(Q ∧ R) ∨ (¬Q ∧ ¬R)]。

5.根据交换律,可以将(P ∧ Q) ∨ (¬P ∧ ¬Q)和(Q ∧ R) ∨ (¬Q ∧ ¬R)重新排列为[(P ∨ ¬P) ∧ (Q ∨ ¬Q)] ∧ [(Q ∨ ¬Q) ∧ (R ∨ ¬R)]。

6.根据平凡性质,可简化为[T ∧ (Q ∨ ¬Q)] ∧ [(Q ∨ ¬Q) ∧ T]。

简述连锁交换定律的意义

简述连锁交换定律的意义

简述连锁交换定律的意义
连锁交换定律(连锁反应定律)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当一个交易发生的变化会连锁反应引起其他交易的变化,形成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的、大规模的连锁反应。

这个定律的意义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领域中的现象和规律。

正文:
连锁交换定律最初被发现在金融领域。

例如,当一个银行要提高其利润,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贷款、减少存款、提高贷款利率、增加信用卡还款额等,这些措施会导致其他银行的政策和行动,从而
形成一个连锁反应。

在经济学中,这一定律也被广泛运用。

例如,当一个公司提高了其产品价格,可能会导致其他公司跟进提高产品价格,
从而形成一个价格连锁反应,导致市场整体价格上涨。

在金融市场中,连锁反应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件。

例如,
如果一个投资者在某只股票上投资了一大笔钱,但是市场出现了暴跌,投资者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连锁反应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在投资中避免一些风险。

除了金融领域,连锁反应定律还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

例如,在一个社会中,当一个人采取某种政策时,可能会影响其他人的政策和行动,从而形成一个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可以导致社会整体的变化,例如一场瘟疫可以导致整个社会的隔离和封锁。

因此,了解连锁反应定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系统和自然现象。

拓展:
除了金融领域和经济学中的例子外,连锁反应定律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应用。

例如,在生态学中,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影响周围其他物种的生存和演化。

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其他物体的状态,如连锁反应般的相互作用。

连锁和交换定律计算公式

连锁和交换定律计算公式

连锁和交换定律计算公式连锁和交换定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它们在代数运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定律,并且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连锁定律。

连锁定律是指在代数运算中,当有多个运算符号相连时,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连锁定律可以表示为,a(bc) = (ab)c。

换句话说,无论是先计算b和c的乘积,还是先计算a和b的乘积,最后再与c相乘,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连锁定律。

假设我们有三个数2、3和4,那么根据连锁定律,我们可以得到,2(34) = (23)4。

具体来说,左边的式子等于212,结果是24;右边的式子等于64,结果也是24。

这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连锁定律的作用,无论是先计算括号内的乘积,还是先计算括号外的乘积,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换定律。

交换定律是指在代数运算中,两个数进行运算时,可以改变它们的位置而不改变结果。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交换定律可以表示为,ab = ba。

换句话说,无论是先计算a和b的乘积,还是先计算b和a的乘积,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交换定律。

假设我们有两个数5和7,那么根据交换定律,我们可以得到,57 = 75。

具体来说,左边的式子等于35,右边的式子也等于35。

这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交换定律的作用,无论是先计算5和7的乘积,还是先计算7和5的乘积,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连锁和交换定律的理解。

首先,考虑以下的表达式,2(3+4)。

根据连锁定律,我们可以先计算括号内的和,得到27,结果是14。

现在,我们再来考虑另一个表达式,(23)+4。

根据交换定律,我们可以先计算2和3的乘积,得到6,然后再加上4,结果也是14。

这个例子再次证明了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有效性,无论是先计算括号内的和,还是先计算乘积再加上4,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1. 引言基因连锁互换定律是遗传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分布以及连锁分离的频率。

本文将探讨该定律的基本概念、实验验证以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2. 基本概念2.1 基因连锁基因连锁指的是在染色体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恒定。

这意味着这些基因在遗传上很有可能一起传递给下一代。

2.2 互换互换是指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事件。

在互换事件中,两条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上的DNA片段通过交换破裂重连的方式重新组合。

互换可以导致基因连锁的打破,使得原本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重新组合。

3. 实验验证基因连锁互换定律最早是通过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的果蝇实验得出的。

通过对果蝇基因型的观察和分析,摩尔根发现某些基因总是共同遗传,这与经典遗传学中的独立性原则相违背。

3.1 果蝇实验摩尔根在实验中选择了具有明显表型差异的果蝇,例如翅膀的颜色。

他通过交配不同表型的果蝇,观察它们后代的表现,并推断基因的连锁关系。

3.2 结果与结论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果蝇的一对基因位点可以遗传的同时,也可以发生连锁互换。

这一发现支持了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存在。

4.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意义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1 进化的证据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存在证明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发生重组,从而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4.2 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连锁互换定律为遗传学家构建遗传图谱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基因连锁互换事件的频率,可以推断基因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

4.3 基因定位和基因治疗基因连锁互换定律也为研究基因定位和开展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基因连锁的研究,科学家可以确定染色体上具体基因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功能和相关疾病。

5. 总结基因连锁互换定律是遗传学的重要定律之一。

通过果蝇实验和大量实验证据,科学家证明了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以及连锁互换的发生。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
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遗传距离)。
例如:3.6%即可称为3.6个遗传单位。
• 遗传单位值愈大,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精选完整ppt课件
31
一 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其一定的位置
确定基因的
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间的距离和顺序
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干扰严重符合系数常变动于0符合系数等于1时无干扰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符合系数等于0时表示完全干扰即一点发生交换后其邻近一点就不交换46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和距离可绘成连锁遗传图一种生物连锁群数目与染色体对数一致如
第三章 连锁与互换定律
多,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 必有许多
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引起连锁遗传。
♣ 连锁: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
遗传的现象。
♣ 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F1只产生两种亲型
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精选完整ppt课件
∴ 表现型比率= d2 =1338/6952×100%=19.2%。
F1 pl 配子频率=
d2 = 0.44 即44%
亲本型配子(pl – PL)的频率相等,均为44%;
重组型配子(Pl – pL)的频率各为(50–44)% =6%
∴ F1形成的四种配子比例为
44PL∶6pl∶6pL∶44pl 或0.44∶0.06∶0.06∶0.44
现重组类型,且重组率很接近,其重组型配子是如

连锁互换定律及应用

连锁互换定律及应用

基因的连锁图:根据交换率,可以将一条染色体上 的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及排列顺序推测出来, 用这种绘制的图形称为基因的连锁图。 1cM=1% 交换率
例: a 、 b 、 f 三个基因均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实验测得, f 和 a 之间的交换率为 43% , a 和 d 之 间的交换率为 13% , f 和 d 之间的交换率为 56% 。 请绘出此 3 基因的连锁图。
连锁互换定律及应用
( 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over )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安立 冰
复习:自由组合定律
内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 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 位基因有均等的机会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随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这就是自由组合定律。

0
f

43
a
56
d
五、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
例 1 :玉米胚乳有色( C)对无色( c) 显性,籽
粒饱满( S )对皱缩( s )显性,现有 F1 有色饱满的 玉米与隐性亲本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测交后代共获 得有色饱满 4032 粒,无色皱缩 4035 粒,有色皱缩 149 粒,无色饱满 152 粒。
1 、请计算这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交换律。
2 、请判断 F1 的基因型及在染色体上的排列。
1 解:
互换率( % ) = 重组合类型数 / (重组合类型数 + 亲 组合类型数)╳ 100% = ( 149+152)/(4035+4032+149+152) ╳100% ≈3.6%
2 解:
F1 有色饱满 X 无色皱缩 隐性亲本
(二)对不完全连锁实验的解释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定义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定义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玩意儿啊!你想想看,基因就好像是生命的小密码,它们决定了我们的各种特征。

而连锁互换定律呢,就像是基因世界里的一场奇妙游戏。

比如说啊,有一些基因就像好朋友一样,总是喜欢紧紧地靠在一起,这就是连锁啦。

它们在遗传的过程中常常是一起行动的,不离不弃,多感人呐!这就好比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去哪儿都一块儿,形影不离。

可别小瞧了这个定律哦!它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就好像一个大拼图,每一块都有它独特的位置和作用。

有时候呢,这些连锁的基因也会发生一些小变化,这就是互换啦。

哎呀呀,就像是朋友之间偶尔也会有点小摩擦、小调整一样。

通过这种互换,新的组合就出现了,是不是很神奇?你看那些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的不同特征不就是这么来的嘛!比如有的动物跑得快,有的动物颜色鲜艳,这些都是基因在背后捣鬼呢。

咱再打个比方,连锁互换定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术表演。

魔术师就是基因,它们在悄悄地变着戏法,一会儿把这个特征变出来,一会儿又把那个特征变没了。

而我们呢,就是这场魔术的观众,惊叹于生命的神奇和美妙。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可不只是在实验室里才重要哦,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比如说在农业上,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和利用,可以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让庄稼长得更壮,果实更甜。

在医学上就更不用说啦,了解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的调整,让一些疾病彻底消失呢!你说这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是不是超级厉害?它就像是隐藏在生命背后的神秘力量,默默地影响着一切。

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它,探索它的奥秘。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更好地把握我们自己的未来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呢!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带着好奇和敬畏的心去对待它。

总之,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就是这么神奇又重要,你难道不想再深入了解一下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摘要:一、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概念1.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定义2.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实质二、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发现与发展1.摩尔根及学生的实验2.连锁与互换定律的证明三、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1.育种工作中的应用2.基因治疗中的连锁互换四、基因连锁互换定律与人类遗传病1.遗传病的分类2.基因连锁互换定律与遗传病的关系正文: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揭示了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的发现和发展离不开摩尔根及其学生的实验。

他们利用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揭示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座位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即著名的连锁与互换规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在育种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大麦抗秆锈病与抗散黑穗病的基因就是紧密连锁的,只要选择大麦抗秆锈病的植株,也就等于同时选择了抗散黑穗病的植株,达到一举两得、提高选择效率的目的。

在基因治疗中,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交换,可以让人所需要的基因重组在一起,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来。

例如,有两个大麦品种:一个是矮秆抗倒伏但不抗锈病的品种,另一个是高秆易倒伏但抗锈病的品种。

每一个品种中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经过杂交,F2 会出现四种类型的后代,其中由于基因交换而出现的矮秆抗倒伏同时又抗锈病的类型就是符合需要的类型,经过进一步培育和大量繁殖就可以成为新的优良品种。

当然,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与人类遗传病也息息相关。

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异同点

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异同点

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是概率论中常见的组合定律,它们在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定律的定义、应用场景、异同点等方面,对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进行比较探讨。

一、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定义1.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一组元素中,每个元素都有一定的概率,通过自由组合可以得到任意一个元素的概率。

具体而言,如果一个试验中有n个元素,第i个元素发生的概率为pi,那么这n个元素的自由组合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1+p2+...+pn。

2. 连锁定律连锁定律是指如果一个事件可以分解为几个相继发生的事件,那么这个事件的概率可以表示为这几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3. 互换定律互换定律是指如果两个事件之间没有相互制约,那么它们的概率可以互换,即P(A|B) = P(B|A)。

二、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应用场景1.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场景自由组合定律常常用于描述多个事件的同时发生的概率,比如掷骰子、抽卡片等。

在这些情况下,每个元素都有一定的概率,通过自由组合可以得到所有元素同时发生的概率。

2. 连锁定律的应用场景连锁定律常常用于描述多个事件相继发生的概率,比如抽球、放回球,多次试验等。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连锁定律计算整个事件链发生的概率。

3. 互换定律的应用场景互换定律常常用于描述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A事件发生的条件下B事件发生的概率,和B事件发生的条件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互换定律来简化概率的计算。

三、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互换定律的异同点1. 定律定义的不同自由组合定律是描述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连锁定律是描述多个事件相继发生的概率,互换定律是描述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2. 应用场景的不同自由组合定律常用于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连锁定律常用于多个事件相继发生的概率计算,互换定律常用于描述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3. 计算方法的不同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单个事件相加来计算概率,连锁定律通过多个事件相乘来计算概率,互换定律则通过相互影响的概率互换来简化计算。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和交换定律是遗传学中重要的定律。

基因的连锁定律是指,当两种不同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会一起遗传。

这意味着,如果一对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不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分离,而是一起遗传给下一代。

基因交换定律是指,当两种不同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时,它们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交换。

这意味着,如果一对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它们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互相交换,从而使它们能够在下一代中分离遗传。

这两个定律是遗传学中重要的基础,它们有助于解释基因遗传的规律,并为研究遗传疾病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奠定了基础。

基因的连锁定律是由英国遗传学家Thomas Hunt Morgan在20世纪初发现的。

他通过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研究发现,当两种不同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会一起遗传。

这种现象被称为基因连锁。

基因交换定律也是由Thomas Hunt Morgan发现的。

他发现,当两种不同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时,它们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交换。

这种现象被称为基因
交换。

这两个定律是遗传学中重要的基础,它们有助于解释基因遗传的规律,并为研究遗传疾病和基因工程等领域奠定了基础。

连锁定律和交换定律解释了基因遗传的规律,这对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这两个定律可以更好地设计基因治疗策略。

在分子生物学中,这两个定律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基因组学和基因调控机制。

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内容

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内容1.引言孟德尔连锁是指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

而互换定律则是遗传学中的另一个基本规律,它描述了染色体间的互换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孟德尔连锁和互换定律的相关内容。

2.孟德尔连锁孟德尔连锁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它是指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由于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表现出的共同遗传现象。

孟德尔连锁与基因的位置有关,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会被同时传递给后代,因此它们的遗传方式呈现出一种“连锁”的规律,相互之间不容易独立分离。

2.1孟德尔连锁的原理孟德尔连锁的原理可以通过遗传交叉实验来解释。

在遗传交叉实验中,通过交叉两个不同的个体,可以观察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

如果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并且没有发生基因重组,那么它们就会同时传递给后代,表现为孟德尔连锁。

2.2孟德尔连锁的应用孟德尔连锁在遗传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孟德尔连锁关系,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基因的位置和功能,进而理解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

此外,孟德尔连锁还可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筛查,有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3.互换定律互换定律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互换事件。

在互换过程中,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发生,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

这种互换现象使得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破坏了孟德尔连锁的规律。

3.1互换定律的过程互换定律的过程可以通过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来描述。

在互换过程中,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这种互换现象使得基因在染色体上重新组合,导致孟德尔连锁被打破。

3.2互换定律的意义互换定律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排现象,说明了孟德尔连锁并非绝对,在基因重组的情况下,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可以被打破。

互换定律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基础。

4.结论孟德尔连锁与互换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

基因连锁与互换在实践上的应用

基因连锁与互换在实践上的应用

基因连锁与互换在实践上的应用基因连锁和互换是遗传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基因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遗传图谱、进行基因定位和克隆以及研究遗传变异等。

本文将介绍基因连锁和互换的原理和方法,并阐述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连锁是通过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遗传连锁现象,来推断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

基因连锁的原理是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远近,来估计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

当两个基因距离较近时,它们会以较高的概率一起遗传给后代,而当两个基因距离较远时,它们会以较低的概率一起遗传给后代。

基因连锁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遗传交叉和连锁分析。

遗传交叉是指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配对交换行为。

它是基因连锁研究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交叉的频率和位置,可以推断基因之间的距离和连锁程度。

遗传交叉的发生是由于染色体的配对并进行交换,从而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

这种重新组合的频率与基因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遗传交叉的频率来推断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

连锁分析是通过研究家系或群体中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来推断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和距离。

连锁分析主要包括连锁图谱的构建和连锁分析的计算。

连锁图谱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家系或群体中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在染色体上确定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连锁分析的计算是通过统计方法和计算模型,来推断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和距离。

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但可以提供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估计。

基因互换是基因连锁研究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基因互换是指在遗传交叉的过程中,染色体上的两段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互换的发生可以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从而导致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发生变化。

基因互换的频率与基因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基因互换的频率,来推断基因之间的距离和连锁程度。

基因连锁和互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构建遗传图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连锁互换定律及其应用
基因连锁互换定律在高中考纲里虽未明确列出,但近几年来频以信息题的形式考察,这部分知识比较复杂难懂,而且是高三才开始学习的新内容,如何让学生尽快弄清该规律的特点,掌握有关解题方法呢,恰好2014年高考题中就有一道考查该遗传规律的试题,该文就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曾经做的一些尝试谈一点体会。

1.比异同,找特点
学生在高二时已经学过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它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

但如果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它们就是按照连锁互换规律遗传了。

所以辨别两个遗传规律的异同,使学生在解题时选用正确的遗传规律解决问题,是关键的第一步。

对此笔者通过列表比较方法,让学生加以区别。

比较项目自由组合规律
连锁互换规律
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
研究对象不同对染色体上非
等位基因之间的遗
传关系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
遗传实质非等位基因之间的
分离或重组互不干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
连锁基因相伴传递
交换区段上等位基
因互换形成新的连
锁关系
F1的配子及比
例22或2 n 数量相等
2
1∶1
22或2 n屮亲本
组合型多,新组合
型少
F2的表现型及
比例(3∶1)2或(3∶1)
n
/
亲本组合型多,新
组合型少,不符合
(3∶1)n规律
F1(测交子代)表现型比例(1∶1)2或(1∶1)
n
1∶1
亲本组合型多,新
组合型少,不符合
(1∶1)n规律
经过比较,学生认识到连锁互换规律在F1的配子比例、测交结果等方面与自由组合规律有明显的区别。

2.寻实质,巧归纳
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体现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局部互换,那么,另外的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各自上面所存在的多个基因就表现为完全连锁,也就是说该规律既表现出基因的连锁现象,又表现出基因的互换现象。

连锁和互换是对立的统一。

除极少数生物种类外,一般情况下,一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互换,从而产生新组合的配子。

连锁强度,通常以基因的互换率来表示,其公式为:
互换率(%)= 新组合的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公式1)
具体计算互换率时,是以 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并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数目来计算的,即表示为:
互换率(%)= 新组合的表现型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公式2)
当然,如果反过来要求出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互换的孢母细胞占总数的百分率,也可以通过求出互换率而得解。

因为根据四分体发生交叉互换原理可以看出:一个孢母细胞发生互换,结果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两种为亲本类型的,另两种为新组合型的,其比例为1∶1∶1∶1,也就是发生互换的配子只占1/2,所以推导出关系式为:
发生互换的孢母细胞百分率(%)=2×互换率 (公式3)
掌握一个遗传规律,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应用。

通过总结归纳,利用以上公式来解决有关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计算型题目,往往能达到准确快捷,事半功倍的目的。

3.应用举例
例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再与双隐性类型测交,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中两种新类型的数量各占总数的6%,那么,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占总数的()A.30% B.6% C.12% D.24%
分析:从已知条件中可得知,测交后代的四种表现型,有其中两种为新类型的数量各占总数的6%,利用公式2,便求出互换率=2×6%=12%,再根据公式3,就解出:发生互换的初级精(卵)母细胞的百分率=2×互换率=2×12%=24%,正确答案为D。

例2.玉米籽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饱满(SH)
对凹陷(sh)为显性。

(CcSHsh)在减数分裂时,有7.2%的孢母细胞发生了互换,F1产生的亲本类型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 )
A. 92.8% B.96.4% C.7.2% D.3.6%
分析:此题所求的是F1 产生的亲本类型的配子的百分率,它跟互换率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 F1测交后产生的配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亲本类型的配子,一种是新组合型的配子,把F1测交后所产生的配子总数看作1,那么,1-互换率就是题目所求的答案。

现有已知条件为7.2%的孢母细胞发生了互换,利用公式3,马上求出互换率=1/2 ×7.2%=3.6%,再1-3.6%=96.4%,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B。

虽然对具体的每道题,它所求的问题或直截了当或较隐蔽,但有关连锁互换规律内容的计算题,常常涉及到互换率和发生互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率的计算。

所以,只有弄清连锁互换规律的实质,总结归纳出规律中的规律,掌握解题方法,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用,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