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的全部内容。
- 1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4。
1牛顿第一定律1。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4。
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
4。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m- 2 -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实验一: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 F 的关系★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和倾斜轨道BC平滑对接于B点,整个轨道固定。
现某物块以初速度v0从A位置向右运动,恰好到达倾斜轨道C处(物块可视为质点,且不计物块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1,在BC斜面上的平均速度为v̅2,且v̅1=4v̅2。
物体在AB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在BC处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1=6μ2。
已知AB=6BC,斜面倾角θ=37°。
sin37°=0.6,cos37°=0.8。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BC运动时间之比t AB=23t BCB.物体经过B处的速度大小为16v0C.物体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637D.物体到达C处之后,能保持静止状态答案:CB.由题可知v̅1=4v̅2,物体在AB阶段、BC阶段分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因此v0+v B2=4×v B2因此vB=13v0选项B错误;B.由v̅=xt可得x AB t AB =4x BCt BC因此可求t AB t BC =x AB4x BC=32因此选项A错误;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1mg=ma AB,mgsinθ+μ2mgcosθ=ma BC 根据运动学公式2as=v2−v02可得(13v0)2−v02=−2a AB x AB 0−(13v0)2=−2a BC x BC代入数据μ2=6 37因此选项C正确;D.由于μ2<tan37°,则物体不可能在C处静止,选项D错误。
故选C。
2、2019年11月,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的浙江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某校高二学生王鑫宇以2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王鑫宇在上升阶段重力变大了B.王鑫宇在空中跨越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做正功答案:BAB.王鑫宇在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处于失重状态,且重力大小不变,故B正确,A错误;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故D错误。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4 力学单位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对点训练
1.(多选)关于国际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
A.国际单位制是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一种通用的单位制
B.各国均有不同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是为了交流方便而采用的
一种单位制
C.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基本的单位制,只要在物理运算中各物理量
均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则最后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
要点提炼
1.简化运算: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 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式子的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 简化了书写。
2.检验结果:各量的单位统一成国际单位制单位,只要正确地应 用公式,计算结果必定是用国际单位制单位来表示。只有所求物理量的 计算结果的单位和该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完全一致时,该运算 过程才可能是正确的。若所求物理量的单位不对,则结果一定错。
要点提炼
1.单位制的意义 单位是物理量的组成部分,对于物理量,如果有单位一定要在数字 后带上单位,同一物理量,选用不同单位时其数值不同,统一单位,便 于人们的相互交流,统一人们的认识。
2.单位制的组成
长度:米(m)
国 单际力学
基本单位质 时间量::秒千克(s)(kg)
位 制单 位 制单位制导(例出如单) 位速 功 压度率 强:: :米瓦 帕特 斯/秒卡((Wm()P/sa))
探究 情景导入
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一艘快艇以2 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快艇的初速度是10 km/h。求这艘快艇在10 min内经过的位移。在 解题过程中,怎样合理应用单位制,才能做到既简单又不容易产生错 误?
提示:把题目中的已知量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若不是国际单位的首 先要转化为国际单位,计算的结果同样要用国际单位表示,这样,计算 过程中,就不必一一写出各量后面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的单 位就可以了。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合外力 与
合外力方向决 定加速度方向
→a与F方向总相同
加速度
合外力大小决 定加速度大小
→a与F大小成正比
(2)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 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减速。
(3)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 力作用
→
运动状 态变化
—
物体速 度变化
思考辨析
『判一判』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
()
×
(2)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 ( × )
(3)任何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
致。
(√)
(4)在国际单位制中,公式F=kma中,k=1。
(√)
(5)两单位N/kg和m/s2是等价的。
探究 情景导入
瞬时加速度问题
如图所示,用手向下压弹簧玩偶的头部,若人向下压 的力为F,弹簧玩偶的头部质量为m,人手突然撤离时, 弹簧玩偶头部的加速度为多大?
提示:人手向下压时,弹簧玩偶的头部受三个力作用:手向下的压 力 F、重力 mg 和弹簧的弹力 FN,三力作用下弹簧玩偶头部处于平衡状 态,所以 FN=mg+F,当人手离开的瞬间,弹力和重力不变,所以弹簧 玩偶头部的加速度为 a=FN-mmg=mF。
提示:设计赛车时要有大的加速度,一方面需要有强大动力的发动 机,另一方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小赛车的质量。
要点提炼
1.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特性 同体性 F=ma中F、m、a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 因果性
有加速度 F=ma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所受的合力方向决 矢量性 定,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学单位制》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思维辨析 (1)物理量的单位均可以互相导出.( ) (2)一个物理量的单位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单位的符号 表示,这个物理量的单位一定是导出单位.( ) (3)在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制单位,不能采用其他 单位.( ) (4)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千克、米、 秒.( ) (5)单位制中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示.( ) (6)厘米 cm、克 g、小时 h 都属于国际单位制单位.( )
提示:(1)× (2)√ (3)× (4)√ (5)√ (6)×
第八页,共三十八页。
基础理解
(1)(2019·宿州期末)给出以下物理量或单位:a.米 b.牛顿 c.加
速度 d.米/秒 2 e.质量 f.千克 g.时间 h.秒 j.长
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d,f 属于基本单位
B.a,f,h 属于基本单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学单位制》运动和力的关系PPT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概念. 2.明确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和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 及其单位.(重点) 3.知道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
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解析] (1)题中所有选项中,属于物理量的是:密度、加速度、 质量、长度、时间,故此空填“A、D、E、H、I”.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质量、长度、 时间.故此空填“E、H、I”. (3)题中所给的单位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是厘米,故 此空填“G”. (4)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秒和千克,属于导出单位 的是米/秒,牛顿.故应填“F、J”;“B、C”. [答案] (1)A、D、E、H、I (2)E、H、I (3)G (4)F、J B、C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6.超重和失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超重和失重学习任务1.知道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2.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发生的动力学原因,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
3.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知识点一重力的测量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G=mg。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对重力进行测量。
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体的重力大小G=mg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的。
(√)(2)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时,其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
(×)我们测量体重时,站在台秤上应保持什么状态?测量体重的原理是什么?提示:保持静止状态二力平衡知识点二超重和失重1.视重:体重计的示数称为视重,反映了人对体重计的压力。
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4.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状态。
(2)产生条件:a=g,方向竖直向下。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只是“视重”发生了改变。
(2)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
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体向上运动时一定处于超重状态。
(×)(2)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重力减小了。
(×)(3)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物块P和Q,质量分别为m1和m2,用与斜面平行的轻质弹簧相连接,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Fm1+m2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T=m2m1+m2FC.若只增大m2,两物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时,它们的间距变小D.若只增大θ,两物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时,它们的间距变大答案:BA.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1+m2)gsinθ=(m1+m2)a解得a=Fm1+m2−gsinθ故A错误;B.对m2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2gsinθ=m2a 解得T=m2F m1+m2故B正确;C.根据T=m2Fm1+m2=Fm1m2+1可知若只增大m2,两物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时,弹力变大,根据胡克定律,可知伸长量变大,故它们的间距变大,故C错误;D.根据T=m2F m1+m2可知T与θ无关,只增大θ,两物块一起向上匀加速运动时,弹力不变,根据胡克定律,可知伸长量不变,故它们的间距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
求:从小物块放在小车上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10m/s2)()A.1.25mB.1.75mC.2mD.2.25m答案:D小物块放到小车上后,根据题意,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1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2设经过时间t1两者速度相等,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有3+a2t=a1t解得t1=2s则小物块在1.5s内,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12a1t2代入数据解得,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2.25m故ABC错误D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可以得到如图甲
所示的一条图线,由图线只能看出质量 M 增
大时加速度a 减小,无法定量得到两者关系。
1
若以a 为纵轴, 为横轴,可以得到如图乙的
M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可以判断出 a 与 M
成反比。
(
3)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先接通电源后
3
2.
【变式1】如图所示,
A、
B 两小球分别连
等,
B 球 受 力 平 衡,
aB =0,
A 球所受合力为
定在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顶端.
A、
B 两小球
都不为零
图所示,细线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
mgs
i
nθ+kx =2mgs
i
nθ=maA ,解 得 aA =
2gs
i
nθ,故 AD 错误,
BC 正确.
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
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三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
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
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另一种则是
三 牛顿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以计
位制.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下)一、牛顿第三定律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因果之分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应变化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同时性:同生同灭同变 ⎪⎩⎪⎨⎧效果不一样物体上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方向相反例题2:比较平衡力与作用力用质量不计的轻绳L 1和L 2将M 、N 两重物悬挂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L 1对M 的拉力和L 2对M 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L 2对M 的拉力和L 2对N 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L 1对M 的拉力和M 对L 1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 L 2对N 的拉力和N 对L 2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的比较二、力与运动的关系例题3物块与斜面一物块从粗糙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滑行,到达某位置后又沿斜面下滑到底端,则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 )。
A. 上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下滑时的摩擦力B. 上滑时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C. 上滑时的加速度小于下滑时的加速度D. 上滑的时间大于下滑的时间答案详解B正确率: 51%, 易错项: C选项分析:A项,设斜面的倾角为,上滑和下滑过程中,正压力均为,则滑动摩擦力均为,故A项错误。
B、C项,上滑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而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可知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故B项正确,C项错误。
D项,上滑过程采用逆向思维,结合知,位移大小相等,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则上滑的时间小于下滑的时间,故D项错误。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
2、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示意图(关键位置,速度,加速度等)3、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运用牛二列方程注意:先定性分析,加速度时连接运动和力的桥梁。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运动的初始条件决定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考点总结单选题1、汽车的刹车性能至关重要,制动至停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惯性与车辆性能有关,与质量无关B.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C.汽车停止运动后没有惯性D.汽车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答案:DABC.汽车的惯性是由汽车的质量决定的,与汽车的速度无关,因此汽车行驶时、停止运动后,汽车的惯性一样大,故ABC错误;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汽车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2、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单位属于力学基本单位的是()A.JB.kgC.WD.A答案: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有m、s、kg,故选B。
3、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
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落到地面,这主要是因为()A.它们的质量不等B.它们的密度不等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不同答案:D羽毛下落的速度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它的自身重力较大,空气阻力对羽毛下落的影响较大;而玻璃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其自身重力很小,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可以忽略,加速度a1=mg−fm=g−fm故玻璃球的加速度大于羽毛的加速度,故玻璃球首先落地。
故选D。
4、如图,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地面上且始终静止,滑雪运动员在斜面体上自由向下匀速下滑。
已知运动员包括雪橇的质量为m,不计空气阻力,则()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0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小于(M+m)gC.若运动员加速下滑,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M+m)gD.若运动员加速下滑,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向右答案:AAB.当运动员匀速下滑时,可以把m和M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地面的支持力为(M+m)g,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0,故A正确,B错误;CD.当运动员加速下滑时,由于m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则其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小于(M+m)g,由于m的加速度有沿水平向左的分量,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向左,故CD错误。
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到的一直静止在水平栏杆上的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只鸟受到2个力的作用B.鸟儿起飞瞬间,支持力等于重力C.鸟儿起飞瞬间,支持力小于重力D.鸟儿起飞瞬间,鸟儿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答案:AA.鸟儿处于静止状态,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故A正确;BCD.鸟儿起飞瞬间,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向上的支持力大于向下的重力,故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
求:放上小物块后,小车的加速度为()A.0.2m/s2B.0.3m/s2C.0.5m/s2D.0.8m/s2答案:C对小车和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 m=μg=2m/s2小车的加速度为a M=F−μmgM=0.5m/s2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初速度为v0=10 m/s、质量为m=1 kg的小木块沿斜面上滑,若从此时开始计时,整个过程中小木块速度的平方随路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 ~ 5 s内小木块做匀减速运动B.在t=1 s时刻,摩擦力反向C.斜面倾角θ=37°D.小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答案:AA.x在0 ~ 5m内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再根据乙图,有a1=−0−v022x1=10m/s2又有v0=10m/s 则小木块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0−v0−a1=0−10−10s=1sA错误,不符合题意;B.在0 ~ 1s内木块做向上的匀减速运动,1s后木块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摩擦力反向,B正确,符合题意;CD.木块做反向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2=v2−02x2=322×(13−5)m/s2=2m/s2对上滑过程,有mgsinθ+μmgcosθ=ma1下滑过程中,有mgsinθ−μmgcosθ=ma2联立解得μ=0.5,θ=37°CD正确,符合题意。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临界(极值)问题(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θ
G
【例题】在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上,有一倾角θ=370的光滑斜面,质量为m的小球被平行
于斜面的细绳系住而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当小车分别以a1=g和a2=2g 的加速度水平
a
向右运动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各为多大?
FT
解:小球即将脱离斜面支持力FN =0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合力:
必须大于或等于1 N.
当F较大时,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必须相对于B
静止,才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对A、B整体和A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得F=(m+M)a,μMg=Ma 解得F=3 N.
若F大于3 N,A就会相对于B向左滑下
综合得出力F应满足的条件是1 N≤F≤3 N.
【例题】如图甲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
沿y轴方向
FNcosθ + FTsinθ=mg
将 a=g 代入
得
FT=-0.2mg
FN=1.4mg
FT的负号表示绳已松弛,故FT=0
a
y
FN
FT
x
θ
G
【拓展】上述问题中,若小车向左加速运动 ,试求加速度a=g时的绳中张力。
解:绳子即将变柔软时拉力FT =0
a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合力:
FN
F=mgtanθ =ma
M
fm
则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的最大加速度为
am=fm/M= µmg/M=3m/s2
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得:Fm=(M+m) am=30N
m
而 F=25N <Fm
M
Fm
木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04-01
例5.关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 ) 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没有科学依据 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 行抽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是 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肯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D.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可 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第0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下午4时49分
下午4时49分
描述物 体运动 的规律
描述物 体受力 的情况
下午4时49分
怎么运动 运动学 力学 运动原因
动力学
01.牛顿第一定坦曾把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 比作侦探小说中警员破案的过程。在侦探小说中, 有时候明显可见的线索却把人们引到错误的判断 上去。
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 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
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B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确定
m1
m2
下午4时49分
例3.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 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 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 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D ) A. 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 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 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 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 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例1.关于惯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 A. 运动员在跳远时的助跑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惯 性 B. 运动员在掷标枪时的助跑是为为利用惯性 C. 手扶拖拉机的飞轮做得很重,是为了增大经转 动的惯性 D. 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 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 / 24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1 理想实验的魅力1.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_运动_;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_静止_伽利略力不是_维持_物体运动的原因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_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_速度_沿同一_直线_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_方向_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再让小球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无论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何,小球达到的高度__相同__。
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__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__。
(2)实验结论:力不是__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
知识点 2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改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 3 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2.惯性的量度:__质量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考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情境导入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如下图甲)。
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地用力蹬脚踏板(如下图乙)。
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示: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滚动,而是以相同的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板上滚动,它将会滚出比草地上远得多的距离,这说明了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导致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大,运动状态很快发生改变;足球在水泥地面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但终究还是要停下来。
在盘带足球时,人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恰恰是起了使足球已经变小的运动速度再变大的作用。
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高一物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滑雪人所受的阻力
f=G1- F合=mgsinθ- F合=67.5N
)30o
N
f G1
G2 G
解: 根据运动学公式:x= vot +at2 /2得:
a
2x
t2
v0t
代入已知量得:a=4m/s2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mgsinθ-F阻=ma 即:F阻=mgsinθ-ma 代入数值得:F阻=67.5N 即: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67.5N。
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
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可以 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 3.4 m/s 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0.02,冰壶能 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 取10 m/s2。 (2)若运动员仍以 3.4 m/s 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 10 m 后开始 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 90%,冰壶多滑行了 多少距离?
4s内的位移
s
v0t
1 2
at 2
1 2
1.1 42
8.8m
类型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 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 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受 力情况求合力,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用
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温故知新:匀变速直线运动
五大物理量
v0 vt a t x
三大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顿”,用符号“N”表示。
力的单位
在质量单位选取千克(kg),加速度单位选取米每二次方秒(m/s2),力
的单位取牛顿(N)是时,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
F=ma
注意:F 是因,ma 是果,不能把 ma 看作是力,它是力的作用效果
例题
在平直路面上,质量为 1100 kg 的汽车在进行研发的测试,当速度达到
方向相同
独立关系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相对关系
加速度 a 是相对于地面的(或相对于地面静止和匀速运动的物体),即相对于惯性
参考系的。
思考
F=kma ,这个比例系数 k 取多少合适呢?如何才能让这个比例系数最简
单?1 N 的力到底有多大?牛顿当年是如何定义单位力的?
列车的加速度。
分析
列车在加速行驶的过程中,小球始终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
状态,所以小球的加速度与列车的加速度相同。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合成法则求解合力。再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的加速度,从而获得车的加速度。
图 4.3-4
解
方法一
选择小球为研究对象。设小球的质量为 m ,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受到重力 mg、绳的拉力 FT (图 4.35)。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小球产生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讲师:xxx
目
录
知识讲解
小结问题引入通过来自节课的实验,你能大致描述一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
系吗?
a / (m·s-2)
a / (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6节超重和失重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2.超重与失重 (1)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 (2)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3.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物 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看起来物重好像有所 增大或减小。 (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 度的方向。加速度向上则“超重”,加速度向下则“失重”。 (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完全消 失,比如物体对桌面无压力,单摆停止摆动,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等。靠重力才能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液体气压计等。
测量物体的___质__量__,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___m__g__。
2.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将待测物体悬挂 或放置在测力计上,力和测 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的大小__相__等___,测力计的示数反映了物体 所受的重力___大__小__。
2.能用牛顿定律解释有关超重和失重现象。
物理观念 了解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 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
科学思维 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课前预习反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知识点 1 重力的测量 1.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___加__速__度__g__,再用天平
返回导航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必修·第一册 RJ)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因果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因果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该定律认为,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牛顿第二定律体现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牛顿第二定律对运动的影响。
1. 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可以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在给定的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质量越小的物体加速度越大。
这一因果关系表明,物体的质量是决定其加速度的重要因素。
2. 作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物体所受的合力与质量的乘积等于物体的加速度。
因此,当给定一个物体的质量,通过增大或减小作用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加速度。
如果作用力的大小不变,而质量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将变小;反之,如果作用力的大小不变,而质量减小,物体的加速度将增大。
这一因果关系揭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定律,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工程领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从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所受的力和质量,确定所需的动力系统。
此外,该定律也可以应用于运动竞技中的力学分析,帮助运动员提高表现。
4. 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其中一项著名的实验是通过绳子连接的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证实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进一步验证了因果关系的存在。
5. 牛顿第二定律的限制虽然牛顿第二定律在经典力学范围内是成立的,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例如,如果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相对论效应将对其运动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在微观尺度下,量子物理学的规律可能主导物体的运动,对牛顿定律的描述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浅析因果联系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因果联系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因果关系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结果。
因果联系法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实际上有大量的物理规律和物理问题的探究都离不开因果联系法。
现在结合教学实践列举相应的教学案例,探讨因果联系法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中的因果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结合物理规律和物理问题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果联系法的运用。
标签:高中物理;因果联系法;教学分析一、高中物理学习过程的困难(一)初高中的知识差异大多数人在初中的时候,感觉学习比较轻松,教材的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需要学习的概念比较浅薄,更多的是了解内容,同时趣味性比较强,贴近生活实际。
而高中物理课程比较抽象、复杂,更具有严谨性,例如质点、多力平衡、带电体的运动、磁场等,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同时需要数学知识。
学习难度大幅提升,便会造成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不适应,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进而对物理学科学习望而生畏。
(二)学习方法不恰当高中物理的定义和概念较多,科学现象难以观察,规律和公式比较复杂,教学进度比较快,题型灵活多变,加之其他学科同样任务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没有听懂便跟不上学习进度,初中可以应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而针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则会显得力不从心。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适合的学习方法,理解能力不足,一知半解便开始做题,找不到适用条件,乱套公式,面对灵活多变的题型往往束手无策,即便努力也难有提高。
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困难,导致很多人开始丧失信心。
二、因果联系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提炼因果关系,深入理解物理规律电磁现象普遍存在,电磁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部分,也是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中阶段的电磁学知识比较复杂,如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
在运用这些物理规律时,学生非常容易混淆,面对复杂的电磁方向是否能够用统一的方法来判断?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因果关系”法可以有效解决电磁方向的判断问题。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运动和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运动和力的关系【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牛顿第一定律(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如图所示,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运动的距离更长,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
当第二个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的,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加以科学抽象和逻辑推理得到的,但其得到的一切结论经过实践证明都是正确的。
(4)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即不受外力的状态。
4.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惯性与质量物体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均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辨析
——从超重、失重的条件说起
湖北省恩施高中陈恩谱
一、问题的缘起:“超重、失重的条件”这个说法引起的困惑
关于物体超重还是失重的条件,我们通常从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若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若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
不过,有的老师认为,这种说法欠妥——他们认为,加速度只是物体受力的结果,怎么可以说成是物体受力的条件?所以,他们认为,按如下说法讲将更加科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
那么,前述划线部分的说法真的就把力和运动的因果关系弄错了吗?
二、类似的问题:由运动成为产生力或引起力变化的原因的例子
为了突出这个困惑,我们再来看下列情形,仔细思考这些情形中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
1、汽车加速或者刹车过程中货物受力问题
货物放在车厢底板上随车一起匀速运动;现在车突然加速,那么货物必定立即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反过来,若车立即减速,货物必定立即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显然,汽车有无加速度以及加速度方向,成为货物受不受摩擦力以及什么方向的摩擦力的条件。
2、篮球砸向篮板时,篮球受力大小问题
篮球垂直砸向篮板时,我们都知道,篮球速度越大,其受篮板的反弹力就越大。
这里,篮球的速度大小成为篮板对篮球反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
类似的问题还有锤子锤钉子——锤子初速度越大,其对钉子的打击力就越大;两车相撞时,两车相对初速度越大,相互撞击的力就越大,等等。
3、空气阻力、粘滞阻力、洛伦兹力的大小与方向均与物体相对空气、液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关。
很明显,加速度、速度都可以成为力产生或者变化的原因。
这么说,是不是推翻了牛顿定律所揭示的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产生加速度,力是加速度产生的原因)了呢?
实际上,产生这个困惑,是因为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不清楚导致的。
三、关于因果关系的逻辑常识
如果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引起另一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或存在,这两个现象或事件间就具有因果联系,这两个现象或事件也就组成因果系列。
原因系指这样的现象或事件:在一个给定的因果系列中,它直接产生并先于其它现象或事件。
结果系指在另一现象或事件之后被另一现象或事件所直接引起的现象或事件。
从因果关系看,事物的每一结果都在自身之外有其原因,因果链之内的每个环节都是因果链环节中上一事物的“果”,而这个“果”又可以做下一事物的“因”。
简单一点说:原因在先,结果在后(简称先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但原因和结果必须同时具有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另外,从逻辑角度讲,与因果关系相近的还有一组逻辑关系,即条件与结果。
如果A,就B——即:A是B的充分条件;只有A,才B——即:A是B的必要条件。
若A是B的充分条件,则B是A的必要条件。
四、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的辨析
1、在超失重问题和车加减速问题中因果关系
稍微细心一点会发现,其实,在这两个问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是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整体(系统),第二层次是部分(子系统)。
对每一个确定的研究对象而言,牛顿定律揭示的因果关系都是成立的。
比如:升降机(包括里面的重物)之所以加速上升,是因为钢索拉力超过了升降机的重力;里面重物之所以有向上的加速度,是因为支持力超过了重力。
汽车之所以减速,是因为地面的摩擦力,货物之所以跟着减速,也是因为车厢底部对货物的摩擦力对其提供了向后的加速度。
但是,升降机问题中,升降机的加速上升,成为其内物体所受支持力超过物体重力的原因;汽车刹车问题中,汽车减速,是车厢底部对货物产生摩擦力的原因。
即:整体加速度是其内部分受力的产生或者变化的原因。
用因果链的形式表示如下:
钢索拉力超过升降机系统重力→升降机的加速上升→机内物体所受支持力超过物体重力→机内物体加速上升。
地面对汽车向后的摩擦力→汽车减速→车内货物受到向后的摩擦力→车内货物减速。
2、篮球撞击篮板问题、空气阻力(粘滞阻力)和洛伦兹力问题中的因果关系
篮球减速,是因为受到了篮板反弹力——这个反弹力是篮球加速度的产生原因,这并没有问题。
问题是,这个弹力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篮球有速度,篮球挤压了篮板,导致篮板发生了形变,从而产生的反弹力。
也就是说,篮球相对篮板的速度,是反弹力产生的原因。
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空气阻力而减速——这个问题中,物体减速是因为受到了空气阻力,即空气阻力是物体加速度产生的原因。
但是,这个问题中,空气阻力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粘滞阻力分析与此相同。
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圆周运动,是因为洛伦兹力为其提供了向心加速度;但是,洛伦兹力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带电粒子有垂直磁场方向的速度!
用因果链的形式表示如下:
篮球有碰向篮板的速度→篮球受到的反弹力→篮球减速。
物体有相对空气的速度→物体受空气阻力→物体减速运动。
带电粒子有垂直磁场的速度→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五、结论
关于升降机内物体超失重的条件,这样的表述是科学的:升降机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是其内物体超失重的条件——若升降机有竖直向上加速度,其内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若升降机有竖直向下加速度,其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
另外,这种执果索因的表述也是科学的:若物体有竖直向上加速度,则说明物体所受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若物体有竖直向下加速度,则说明物体所受支持力或拉力小于重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这种说法,研究对象时确定的,因果关系的表述也没有错误。
另外,可以这样说,支持力大于重力(超重)是使物体产生向上加速度的充分条件,物体具有向上加速度是物体超重的必要条件。
因此,说成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是物体超重的(必要)条件,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