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朱熹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鉴赏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2019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诵读指导教案

2019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诵读指导教案

《观书有感》诵读指导教案诵读目标:1、朗诵这四诗,要求能够正确背诵。

2、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诵读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1.突出诵读训练,借助诵读达到领会诗歌意境之美以及背诵的目的。

2.示例引导,借助教师示范,学会欣赏古诗的一般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词句质疑拓展欣赏空间,训练联想与想象能力。

诵读指导过程:一、预习指导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相信你能做到。

2.资料储备:诗与作者介绍。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

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

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诵读训练小组内诵读,组内每个同学读一首,其他同学评价并提出诵读意见。

诵读小竞赛: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诵读,老师评价。

听录音同学模仿再朗读一次。

三、解读诗歌第一步:同学结合预习提示的资料,逐字逐句理解诗句含义,尽力用自己话表达出来。

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第二步:小组内研讨解决疑难。

第三步:教师巡回,帮助释疑。

提示:注意课文下面重点的注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镜。

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它,指方塘。

那(nǎ)得:怎么会。

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许:如此,这样。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为:因为。

四、赏析示范1.教师提示: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第八单元-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生字复习和古诗词默写(统编版)

第八单元-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生字复习和古诗词默写(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ù fù jīn jīn yǒu wèi yīng xióng wú xiàn shù shuōyì zhī bàn jiě yàn fán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fǎng wènshū kān fán suǒ zhēn qíng shí gǎn zhì pǔ kān wù二、古诗词背诵及书写。

guān shū yǒu gǎnsòng zhū xī·qí yībàn mǔ fāng táng yī jiàn kāi,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wèn qú nà dé qīng rú xǔ,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qíèr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méng chōng jù jiàn yī máo qīng。

xiàng lái wǎng fèi tuī yílì,cǐ rì zhōng liú zìzài háng .。

订正与练习参考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舅父津津有味英雄无限一知半解述说厌烦荒唐辛酸访问书刊烦琐真情实感质朴刊物二、古诗词背诵及书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鉴赏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

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五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的译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的译文

一、观书有感的译文1. 观书有感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读书的感悟和体会。

2. 本文首先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书籍的向往和迷恋,他形象地描绘了书籍对他的吸引力,以及书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智慧。

这些叙述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对书籍的热爱之情。

3. 随后,作者叙述了自己在读书中的感悟和体会。

他认为,书籍就像是一扇窗户,为人们打开了无限的视野和思想空间。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走进作者的思想世界,感受不同的情感和经历,从而获取知识和智慧。

4. 作者还提到了阅读的益处。

他认为,阅读可以开拓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思想,提高人的修养。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5. 作者向读者呼吁要多多读书。

他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人们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素养水平,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二、观书有感的翻译过程1. 在翻译观书有感的文章时,首先要对原文进行逐句逐段的理解和解读。

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感悟。

2. 要注重语言的精准和表达的流畅。

在翻译时要注意选词用语,力求忠实原文的表达,同时要让译文具有良好的可读性,让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和接受。

3. 另外,要注意保持译文的客观性和正式性。

在翻译时要避免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入,保持客观中立的语气,让译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4. 要做好译文的润色和修改工作。

在翻译完成后,要对译文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保证译文的质量和流畅性,力求做到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三、观书有感的译文作用1. 观书有感的译文,是对原文思想和情感的传达和延伸。

通过译文的翻译和阐释,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受益和成长。

2. 观书有感的译文还可以教育和启迪人们的思想。

通过译文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3. 观书有感的译文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小学五年级语文《观书有感》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观书有感》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观书有感》备课教案《观书有感》讲述的是作者在读书后,产生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观书有感》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观书有感》备课教案一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理解《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情景,并懂得其包含的哲理。

设计理念:1、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 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诵读,读背与评议相结合,以调动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

2、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3、教者认为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

同时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实践中感悟真谛,朗读中品味情感。

并着眼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注意回扣主题,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一、激趣渲染,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古以来,文人辈出。

昨天,我们认识了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游,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朱熹一生勤奋读书,还注意思考。

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二、图文结合,自读课文,感知诗文内容出示:(无题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自读自悟、层层深入1、出示:一读要读通(即把诗文读准确);二读要读懂(即弄懂诗的意,明白诗中所讲的道理);三读要读好(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吟诵诗文,读出诗文的意境)2、交流自学情况(1) 配乐范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笔记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诗,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以池塘为喻,阐述了读书的深刻道理。

1. 比喻的应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池塘作为比喻,将读书的过程比作池塘的蓄水过程。

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深层含义。

2. “源头活水”的哲理:诗人通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澈和明净,才能不断进步。

3. 学习的持续性:这首诗也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新鲜和活力。

4. 感知自然与人生:通过描绘池塘的清澈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人暗示了从自然和生活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这使我们明白,自然和人生都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池塘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读书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智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澈和明净,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五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讲解

语文五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讲解

语文五年级上册观书有感讲解语文五年级上册《观书有感》其一讲解《观书有感》其一是宋代学者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诗,描绘的是读书过程中的感想和体验。

其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富于哲理,是对事物本身的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

“半亩方塘”是指一个方形的池塘,虽然只有半亩之大,但是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澈明净,能够清晰地映照出天空和云彩的影子,这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景象。

“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个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妙,更让人领悟到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半亩方塘”之所以能够清晰地映照出天空和云彩的影子,是因为它的水深且清。

同样,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书中的道理。

其次,“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个景象也让人想到时间的变化和事物的变化。

天空和云彩是不断变化的,它们时而晴朗、时而阴沉,时而明亮、时而暗淡。

同样地,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变化和困难,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去面对和克服。

最后,“半亩方塘一鉴开”这个景象也让人想到人的内心世界。

池塘虽然只有半亩之大,但是它能够映照出天空和云彩的影子,这是一种内心的反映和表达。

同样地,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发现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

总之,《观书有感》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景象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让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语文五年级上册观书有感其二讲解《观书有感·其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诗,全诗如下: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在讲解这首诗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背景。

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他的诗篇大多寓含深刻的哲理,这首《观书有感》也不例外。

这首诗是朱熹在观察江水涨落时,有感而作。

“昨夜江边春水生”,这句诗描述了江水在春天上涨的情况。

“艨艟巨舰一毛轻”,这里的“艨艟”指的是一种大型战船,“一毛轻”则形象地描述了船只在水面上轻盈飘浮的情景。

观书有感-朱熹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观书有感-朱熹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3、中流:江心。
【译文】
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 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 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 羽毛那样轻了。
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 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 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 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 当中。
【赏析】 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 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 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 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 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 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 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我专注制作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斧正、自由编辑使用!
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件

目录: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 册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朱熹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赏析】
朱子此诗以泛 舟作比喻,深含哲 理。一方面可用来 比喻悟道时豁然贯 通的自在快乐,一 方面也用来比喻行 事在时势未到时的 盲动无益,和时机 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观书有感 • [宋] 朱 熹
• 昨夜江边春水生, •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 此日中流自在行。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
——朱熹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
而不学。
——朱熹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教育家、哲学家,是 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 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大意与主题理解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大意与主题理解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大意与主题理解1.蝉[唐]虞世南垂区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大意: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须,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持续不断的蝉鸣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响亮的蝉鸣之所以传得远,是因为它在高处, 而不是依靠秋风。

主题: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

作者简介: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是唐初书法家、文学家。

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2.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大意:七夕的夜晚,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想象着天河两边的牛郎织女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

家家户户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乞求巧手),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主题: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作者简介:林杰,福建人。

六岁就能赋诗,死时年仅十七岁。

3.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大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令我悲伤的, 就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主题: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主要作品:《示儿》《书愤》《钗头凤》等。

85岁临终之际写下《示儿》。

4.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大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西湖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享乐,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主题: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的无尽担忧与对统治者的极大愤怒之情。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其一》赏析教学课件(可编辑)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观书有感.其一》赏析教学课件(可编辑)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 《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 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 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 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 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 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 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祖籍徽州府 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 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 者中,受儒教祭祀。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体裁:诗题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原文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

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

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

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

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

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赏析二:思想内容《观书有感其二》是宋代学者朱熹的作品。

这首诗是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阐述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赏析三:艺术特色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观书有感-朱熹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1页PPT

观书有感-朱熹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1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观书有感-朱熹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 版)五年级上册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观书有感 (其二)》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观书有感 (其二)》课程教案

《观书有感(其二)》课程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3. 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明白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2.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内容、相关图片、音频资料等。

2.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古诗的抄写、查阅作者朱熹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谈话导入:询问学生平时读书的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读书的经验和乐趣。

2.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朱熹,引出《观书有感(其二)》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3. 分组读、男女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1.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逐句理解古诗的意思。

2. 重点讲解“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和“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两句诗的含义,体会诗人借景喻理的写作手法。

3. 小组讨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与读书有什么联系?4.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四、领悟哲理,拓展延伸1. 提问: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的理解。

3. 拓展延伸:推荐其他与读书有关的古诗词或名言,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分享心得。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中蕴含的哲理和读书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观书有感(其二)》;搜集更多与读书有关的古诗词或名言,准备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哲理。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小学语文吟诵教学: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述课教师:尊敬的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述课的内容是《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两篇是放在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

本单元围绕“读书”的主题,最后在“日积月累”栏目中,安排了《观书有感》两首。

本单元是围绕着读书这个主题展开的。

那学生方面的情况是,通过四年多的读书学习的积累,特别是本单元围绕“读书”的话题,系统地研学,基本上对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及其与习作的关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了。

对于古诗的学习和积累也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于吟诵,各校各班的情况不一,对于这两首诗表面意的思理解不难,但是探究这两首诗背后真正的含义,它的诗教精神是非常困难的。

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一、初步了解朱子这位一代大儒生平事迹及其与我们建阳本地的关系,激发孩子对家乡文化名人的自豪感。

二、通过字源探究、字理解析或结合注释或查词典学习“鉴”“徘徊”“渠”,“源头活水”“蒙冲巨舰”等。

三,通过标注平仄符号、打手势,学习吟诵古诗文,结合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由“诵”到“吟”,从声音的角度逐步体会诗人的感悟,从而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激励自己。

这两首诗,一开始备课的时候,我只备了一首,但是后来想,它被安排在日积月累当中,如果按两课时去上不太现实,如果把第二首放到课外,让学生自学,效果也可能不是很理想。

所以最后的设计是一个课时来完成。

课前的活动是首先播放轻音乐,老师板书课题,学生尽心地练练字,确定自己的生字。

因为我认为生字应该是有相对性的,可能有的孩子这个字对他来说,是生字,有的可能不是。

第二个安排了猜字的游戏,甲骨文逐步出示“口、言、诗、之、志”,结合探究:“诗”到底是什么?“诗言志,歌咏言”。

那什么是志呢?志,就是心之所至之谓志,心之所至(之)也。

在教学流程当中安排了四个板块,第一个版块是“走近朱子,叹一代大儒”,大约用三分钟。

第二个板块是“自学字词、试梳通文义”,大约用8-10分钟。

观书有感 部编版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观书有感 部编版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问渠哪得清如许?
读万卷书 为有源头活水来。 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观书有来自(二)》宋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诵读 读通古诗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1、镜子 2、仔细看 3、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4、旧式书信用语 5、照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池塘,才能使池水____。
就像只有不断读书,不断 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 人_____________。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一诗一哲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教育家、诗人,是我 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 一位大思想家。他学问广
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 著作,其中有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 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 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
蓄,具有哲理。
悟读 读诗明理 研读 读懂诗意
诵读 读通古诗
悟读 读诗明理 研读 读懂诗意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五年级上册古诗观书有感

五年级上册古诗观书有感

五年级上册古诗观书有感稿子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五年级上册的古诗《观书有感》。

这首诗啊,一读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你看,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水面上不停地晃动。

这画面多美呀!感觉就像一幅会动的画。

朱熹老爷子写这诗,可不是单纯地在讲池塘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是在告诉咱们读书的道理。

就像那池塘的水为啥这么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呀!读书也是这样,只有不停地学习新知识,咱们的头脑才能一直保持清醒和灵活。

想想咱们自己,要是每天都读点书,学点儿新东西,是不是也能像那池塘一样,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聪明呢?要是光吃老本,不学习,那脑子可就像一潭死水,没活力啦!所以呀,这首诗真的是太妙啦!它用这么美的景象,告诉咱们这么重要的道理。

咱们可得记住,多读书,多学习,让自己的内心永远清澈明亮!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五年级上册的《观书有感》。

一开始读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我就在想,哇,这池塘好漂亮啊!就像一块大大的镜子,天空和云朵都在里面跳舞呢。

然后呢,朱熹又问啦,“问渠那得清如许?”这池塘的水怎么这么清呀?嘿嘿,答案来啦,“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来是因为有源头不断地送来活水。

这就好像咱们学习知识,要是一直有新的知识进来,咱们的脑子就不会变糊涂,就会越来越清楚明白。

比如说,咱们每天读一本有趣的书,或者学到一个新的技能,就像是给咱们的脑子注入了新鲜的水。

这样咱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就能想得更明白,解决问题也更有办法。

要是咱们偷懒,不愿意学习新东西,那可就糟糕啦,脑子就会变得呆呆的,啥都想不明白。

所以呀,咱们要像那池塘一样,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这首诗是不是很有趣,很有道理呢?。

部编版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课文、名句全汇总

部编版小学5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课文、名句全汇总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 青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 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 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 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 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 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 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 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 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 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 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 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 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及日积月累包括:一、古诗: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长相思》【清】纳兰性德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深情人怕说憔悴。

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8、《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9、《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1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二、日积月累:1、《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教育家、哲学家,是 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 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 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 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含蓄,具有哲理。
(《观书有感》其二)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体裁:七言绝句
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
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后悔。
这正是(
),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
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
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正是

),(
)。
选择: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
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 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 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 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 当中。
【赏析】 原诗是说:江边停泊着一艘大战船, 水不深,船搁浅,怎样也移不动;昨天 夜里江边春水涨高了,只见那大船已如 羽毛般轻轻飘浮在水面上;想到早先浅 水时的想尽办法来推移战船,实在白费 力气,看!现在水满了,那船不是在江 心自由自在地行驶了吗?
【赏析】
朱子此诗以泛 舟作比喻,深含哲 理。一方面可用来 比喻悟道时豁然贯 通的自在快乐,一 方面也用来比喻行 事在时势未到时的 盲动无益,和时机 成熟时的畅通无阻。
观书有感 • [宋] 朱 熹
• 昨夜江边春水生, •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 此日中流自在行。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
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 册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朱熹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
而不学。
——朱熹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词意
1、蒙冲:也写作“艨 艟”,古代战舰名,这里 指大船。一毛轻:像羽毛 一般轻盈。
2、向来:原先,指春 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 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 挽而行。
3、中流:江心。
【译文】
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 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 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 羽毛那样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