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2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明清时期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品,如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开工天物》。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对本科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明清科学家们的优良品质,知道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本科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航可以利用板书、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晚明科学巨匠生平事迹,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和培养高贵的品质。

二、学习新课1、明朝的医圣李时珍(1518—1593),通过行医实践中探求医术,经过27年编纂了《本草纲目》,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它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领域,被19世纪的科学家达尔文在论证生物进化论和物种学说时多次引用。

他还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观念,认为人类思维活动是大脑的机能。

2、会通中西的近代实验农业开拓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引进西学的第一人”是徐光启,编写了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3、被李约瑟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是一部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曾运用物理学方法“穷究实验”等,提供大量科学数据,介绍了明代发达的采矿技术,还指出防止瓦斯爆炸及中毒事故发生。

被译成多国文字。

4、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编著《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思考:从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等几位科学家的事迹中,你认为作为科学家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严谨忘我、重视实践、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中西科技的世界地位何时出现逆转?中国在早期辉煌灿烂与后来保守落后的原因何在?课后思考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疑惑?又有哪些收获?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皇权膨胀练习题含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皇权膨胀练习题含解

《皇权膨胀》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本题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丞相后。

正确答案为D。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解析】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正确答案为D。

3.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①废除丞相②分封藩王③设锦衣卫④廷杖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

其中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和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

分封藩王,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

正确答案为D。

4.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恢复明朝内阁 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C.军机处设立D.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

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正确答案为C。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明代内阁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新教材_提纲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新教材_提纲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提纲(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本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主要讲说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新高峰——明清两朝的统治(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

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等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远离世界发展潮流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二)、清朝(1616-1912):(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西接西伯利亚清朝疆域版图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二、★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二、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本单元综合解说】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人性取代神的权威,科学得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法先后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

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2.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B.宦官专权,权倾朝野C.官员勾心斗角,结党营私D.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3. 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几个词:明军将领、驻守山海关、引清军入关。

与这几个词有关的人物是( )A.朱元璋B.吴三桂C.耶律阿保机D.努尔哈赤4.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5. 下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地区是()A. 台湾B. 新疆C. 西藏D. 海南6. 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1771年冲破沙俄阻挠回归祖国的是蒙古族( )A.回部B.准噶尔部C.完颜部D.土尔扈特部7.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花生B.向日葵C.马铃薯D.粟8.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工商业市镇兴起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9.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10. “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

”这段材料主要歌颂了什么工程或建筑的积极作用( )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都江堰11.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12.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第五单元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第五单元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一框明清兴替1.灭元建清:元朝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2.明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明朝兴盛的原因):(1)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采取了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4项举措,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2)在经济上实施了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3)在对外关系上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

(4)明中后期(经济上)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蓝色字体为每条措施对应的影响)3.明末农民起义: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

4.大金建立: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人崛起。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5.清朝建立: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6.清朝统一: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统一全国。

7.清初弊政(清初抗清斗争的原因):清初二三十年间,政府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

影响: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第二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对外:(1)东北地区:明至清朝前期,中国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2)东南沿海: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称之为倭寇。

16世纪中期,戚继光等奉命抗倭,取得胜利。

(3)台湾: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3.1《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3.1《皇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立论的创新精神和利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思辩方法。

3、通过分析比较明朝和唐朝科举考试的异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2、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到八股取士,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它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加强皇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加强皇权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分组讨论。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俯首帖耳地听从皇帝的指令呢?讨论的结果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发言,阐述你们的意见。

1、政治方面:①在中央,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知识回顾:丞相制度始于何时?有何职责?②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就是把行中书省总揽的大权分散给三个方面: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皇上派遣,事事都需秉承皇帝命令,这也就达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目的。

权利集于皇帝一人手中,君权空前加强。

2、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历史与现实:联系实际,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讨论:比一比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吗?3、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西欧官制有示范作用。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A. “贞观之治”B. “乾隆盛世”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2.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是( )A. 《红楼梦》B. 《永乐大典》C. 《四库全书》D. 《康熙字典》3.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 “贞观之治”B. “乾隆盛世”C. “开元盛世”D. 忽必烈统治时期4.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乾隆皇帝庆寿B. 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C. 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D. 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5.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

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政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下列属于乾隆时期的危机有(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1750年中英差距拉开③官员腐败④连年出现文字狱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为清朝哪一位皇帝祝寿的(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嘉庆8.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哪一位英王为清朝皇帝祝寿的( )A. 乔治三世B. 伊丽莎白C. 维多利亚D. 乔治六世9.乾隆年间,一个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的国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个“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天朝上国,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的闭关政策B. 清政的文化专制C. 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D. 乾隆的自夸10.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 秦始皇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太祖2. 下列局面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 下图中的人物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是()A.朱棣B.朱元璋C.努尔哈赤D.皇太极4. 下图所示人物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5. 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6. 清军取得平定噶尔丹与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A.清军执行只诛首恶、不杀无辜的政策B.大、小和卓建立了割据政权C.叛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D.平定叛乱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正义之举7. 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

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

”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A.加强了经济交流B.发展了航海技术C.树立了明朝国威D.促进了政治交往8. 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

最能体现其高超制瓷工艺的是()A. 青瓷B. 白瓷C. 唐三彩D. 青花瓷9. 下列关于清朝人口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10. 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2《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2《新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选择题1、我国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2、明代最负盛名的剧本《牡丹亭》的作者是()A、汤湿祖B、罗贯中C、吴承恩D、施耐庵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B、《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作者吴承恩C、《西游记》时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4、下列作品中,较多地宣传因果报应,封建迷信思想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5、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6、明朝时成为文学主流的是()A、诗B、词C、小说D、戏剧7、下列著作中,含有介绍外国科技内容的是()A、《九章算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8、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徐霞客游记》9、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A、黄宗羲B、王夫之C、徐光启D、宋应星10、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B、积极引进西学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11、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提倡实验科学12、《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之处有()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13、李时珍的科学名著是()A、《本草纲目》B、《医典》C、《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14、如果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文献是()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5、《水浒传》所歌颂的农民起义的地点是()A、上海B、山东C、河北D、河南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请回答。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1.1《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1.1《

历史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本题2分)《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 扩大六部权力B. 改革丞相制度C. 扩大地方权力D. 加强君主专制2.(本题2分)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

这一措施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本题2分)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 特务统治的强化B. 思想控制的强化C. 文化专制的强化D. 专制集权的强化4.(本题2分)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A. 赞美唐朝繁荣开放B. 嘲讽宋朝重文轻武C. 抨击明朝专制皇权D. 颂扬清朝帝王功德5.(本题2分)我国古代,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6.(本题2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A. 陕北起义震惊全国B.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C. 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D. 共进北京推翻明朝7.(本题2分)下列政权中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①隋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明朝A. 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本题2分)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朝宗室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战。

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 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 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 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 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10.(本题2分)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监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一、明朝1.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南京)。

朱元璋即明太祖。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

3.农民起义: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

二、清朝1.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2.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措施1.抵御侵略,镇压分裂叛乱(1)东南A.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2)东北康熙帝武力反抗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3)北方明修长城。

(4)西北A.平定准噶尔叛乱。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2.边疆治理,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1)北方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喇嘛庙。

(2)西藏A.册封达赖、班禅B.设立驻藏大臣C.金瓶掣签制度(3)西南改土归流二、特点恩威并重:防御政策、怀柔政策(如明修长城清修庙)三、意义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一、农业甘薯、玉米等作物从南美洲引进中国。

二、手工业1.民间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2.在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机户和机工)。

三、商业1.商品经济发达。

2.商帮:徽商、晋商。

四、海外贸易发达茶叶、生丝、土布、瓷器大量出口。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一、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二、八股取士——文化专制1.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2.答题观点: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文化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

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教学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航预习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了解文化专制的相关内容。

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官员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竭力维护专制皇权的史实。

)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由此导入。

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引出专制皇权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并通过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大兴“文字狱”。

出示左图诗句,让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

然后进一步思考: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通过大兴文字狱,清统治者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并达到打击异端、强化皇帝权威的目的。

)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总结归纳: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

一方面,这是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

清廷为了树立起威信,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人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

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

清廷虽然竭力标榜“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文字狱(1)文字狱的含义(2)文字狱的目的(3)文字狱的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4)评价3.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出示考生看榜图和抄有范文的夹带衫图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比较和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五单元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课件:第五单元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共31张PPT)
.
皇帝明明都呆在皇宫里, 他怎么会知道我家中的一些 琐事呢?
派人监视
“锦衣卫”
锦衣卫都有哪些权力?
皇帝担心:万一锦衣卫 起来谋反怎么办?
“锦衣卫”
相互监视 相互制约
“东厂”
“西厂”
东厂的权势超过锦衣卫,而西厂的权势更在东厂之上,隶役 人数也是东厂的一倍。除皇帝之外,几乎所有的人均在西厂 辑访范围之内。 东厂吸收亡命之徒作为爪牙,这些人任意闯进百姓家中搜捕, 如果得到贿赂,就马上离开,如果不满意,就用刑拷打。
请问:
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 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第一幕:人物—朱元璋、大学士宋濂 场景—上朝
朱元璋问:听说爱卿家昨晚请客了? 宋濂答:我请了几位同僚,让厨师烧了 几个好菜。 朱元璋继续问:都请了哪些同僚?都烧
了哪些好菜? 宋濂一一具实回答 朱元璋很满意地说:卿家果然没有骗朕!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禁止 同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主要原因:夜郎自大的心态 直接原因: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西方 殖民者;防范明末抗清武装)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过程
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
明朝: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凡“罪犯”进厂,一概都要受杖责,先打一顿,然后戴枷发 遣,一幅枷铐重达一百五十斤。这样的残酷迫害下,官吏军 民被害致死者达数千人。
1.想象明朝的官员和老百姓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2.为什么明朝皇帝还要纵容特务机构的各种行为?
加强专制皇权
设 (特 明务 )机 构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

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

5、清的建立:(1)清由女真族建立。

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

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6、明清的民族政策:(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

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

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本题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丞相后。

正确答案为D。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解析】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正确答案为D。

3.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①废除丞相②分封藩王③设锦衣卫④廷杖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

其中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和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

分封藩王,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

正确答案为D。

4.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恢复明朝内阁 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C.军机处设立D.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

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正确答案为C。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明代内阁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单元练习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C.唐朝D.明朝2.明末农民战争中,称“闯王”的是( )A.李自成B.张献忠C.吴三桂D.戚继光3.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 )A.1616年B.1636年C.1644年D.1683年4.图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左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

“殖民侵略者”来自( )A.日本B.西班牙C.荷兰D.葡萄牙5.康熙时,清朝设置台湾府,派兵八千人驻防。

这一举措()A.荡平了倭寇势力B.平定了回部叛乱C.巩固了东南海防D.强化了君主专制6.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下列属于对该地区管理的措施有()①设宣政院②设伊犁将军③设行省④设驻藏大臣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7.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8.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B.清朝前期工商业相当繁盛,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C.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了显著的发展D.清朝前期资本主义经济占主要地位9.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A.交通拥堵问题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C.就业就医问题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10.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曾经评价“这是明代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情。

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间,……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

”材料中“最坏的一件事”是指( )A.闭关锁国B.废除丞相C.八股取士D.兴文字狱11.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第五单元新教材 提纲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第五单元新教材 提纲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提纲(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本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主要讲说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新高峰——明清两朝的统治(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

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等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清帝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 农耕文明的繁盛西接西伯利亚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二、★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二、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乾隆盛世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本单元综合解说】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人性取代神的权威,科学得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法先后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3.2《近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3.2《近

《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政策③X和下西洋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时间的了解。

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鉴真东渡发生于唐朝,明初X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正确答案为A。

2.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某某等港口,仅留某某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A.全面禁止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易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政策概念的了解。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

正确答案为B。

3.某某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先因海寇(X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

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C.防X西方列强的入侵 D.抵御X成功抗清力量【解析】本题考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X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为D。

4.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某某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某某者甚多。

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 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解析】本题考查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主要说明乾隆皇帝因为担心洋人来华贸易制造事端,从而关闭通商口岸。

正确答案为B。

“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影响是(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

人教历史与社会5第五单元__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课件)

人教历史与社会5第五单元__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课件)
晚明科学巨匠(成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代表人物: 反对重农抑商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7世纪中后期,有人称它为 “另一部《人权宣言》”。
黄 宗 羲
《明夷待访录》书影
黄宗羲说: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后来,英国商船企图在宁波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政府下令只
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 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 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3.影响: 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 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 流。
C.清朝中期发生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但是,社 会危机并未得到解决,动乱还在继续。
1.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 ②防自范主外学国习 人的侵略和沿海居民集中力量抗清,,因此闭关自守,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表现:
①清初请,同实行学严们厉的阅海读禁课政策文,2将3—沿海24居页民,内迁思数考十:里,不许擅自 ②“出清海闭统贸一关易台锁。湾国以后”,政开放策了实泉行州、的厦原门因、宁、波表和现广州和四影处响通商?口岸,
清朝前期疆域图
西北达 巴尔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 以北的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西跨葱岭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 及附属岛屿 南至南海诸岛
经济篇——农耕文明的繁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政策③郑和下西洋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时间的了解。

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鉴真东渡发生于唐朝,明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正确答案为A。

2.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宁波等港口,仅留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
A.全面禁止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政策概念的了解。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

正确答案为B。

3.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
开为是。

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
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为D。

4.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宁波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
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主要说明乾隆皇帝因为担心洋人来华贸易制造事端,从而关闭通商口岸。

正确答案为B。

5.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影响是()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

在审题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影响”两字,“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并不符合历史情况,“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也未得到体现。

正确答案为C。

6.尽管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横向比较,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

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A.倭寇入侵B.闭关锁国C.八股取士D.文字狱
【解析】本题考查闭关政策带来的严重影响。

将清王朝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会发现当世界积极对外开放并进行殖民扩张时,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使得中国进一步地远离世界潮流。

正确答案为B。

7.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
③重农抑商扼杀经济活力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前夜危机的构成因素。

清王朝除在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时,政治上腐败黑暗,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专制愚昧,这些内因使得清王朝危机四伏。

正确答案为B。

8.读《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机表现为()
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
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前夜危机的构成因素。

从表格数据的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中后期的人口总量越来越大,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反映了人多地少,谋生困难的社会状况。

正确答案为A。

二、材料题
9.(2012·江苏扬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

扬州即属于其中之一。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扬州再次成为全国著名的重要商业城市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马克思所说的“帝国”指的是哪国?“殊死”的决斗”指的是什么战争?从马克思对“帝国”的论断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答案:
(1)扬州居交通要冲,是我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的基地和清王朝南北漕运的咽喉;商品经济特别是盐业的发展;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更使扬州经济发展锦上添花,出现空前的繁华。

(2)中国或清朝;鸦片战争;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解读扬州在清代再次成为全国著名的重要商业城市的原因,从中一窥清朝经济的繁盛,而材料二强调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

对比之下,能够有效地得出历史教训。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

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

……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

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
(1)目的:宣扬中国皇帝的德威;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但是耗费了大量物力、人力、财力。

(2)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并从正反两面分析影响。

再对比明初的海上远航壮举,强调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然后基于材料二的分析,指出其主要表现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旨令
材料二: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材料三: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南京条约》(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新”在哪里?
(3)综合三则材料,谈谈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1)闭关政策。

(2)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西方国家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国处于农耕文明时期,西方国家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中国厉行思想文化专制,西方国家倡导思想解放。

(3)与外界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解析】解读清廷旨令,可以知道当时实行闭关的对外政策。

再把清王朝置于世界背景下进行考察,当欧美国家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思想文化方面不断创新和进步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停滞不前,而闭关政策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闭塞,致使在世界潮流中落伍,最终受到西方列强铁蹄蹂躏。

这也告诉我们要始终秉持对外开放交流的积极心态。

三、综合探究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
(2)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2)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不许片帆入口。

”等可知是指明清时期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