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影响因素
《2024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研究》范文
《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动汽车的兴起,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已成为移动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
电池组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其应用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寿命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影响因素1. 内部因素(1)电池材料: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等材料对电池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2)电池结构:电池的内部结构如极片厚度、电极间距等也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3)电池制造工艺: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控制、环境因素等也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影响。
2. 外部因素(1)充放电条件:充放电电流、电压、充放电深度等都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2)使用环境: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因素也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影响。
(3)滥用条件:过充、过放、短路等滥用条件会严重损害电池的寿命。
三、测试方法研究1. 容量测试容量测试是评估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充放电循环测试,测量电池在不同充放电条件下的容量变化,以评估电池的寿命。
2. 内阻测试内阻是反映电池内部电阻的重要参数,通过内阻测试可以评估电池的内阻变化,进而判断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3. 循环寿命测试循环寿命测试是评估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衰减情况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对电池进行反复充放电循环测试,观察其容量、内阻等参数的变化,以评估其寿命。
4. 安全性能测试安全性能测试是评估电池在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的重要方法。
包括过充、过放、短路、针刺等测试,以检测电池的热失控、爆炸等安全隐患。
四、结论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可以评估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池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同时合理控制充放电条件和使用环境,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安全性能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确保电池在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与试验
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与试验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电动汽车(EV)因其零排放特性而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锂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整体安全。
本篇将对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安全性能。
1. 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分析1.1 锂动力电池的化学特性锂动力电池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充放电速率快等特点。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或物理损伤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起火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1.2 热失控现象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池温度进一步升高。
如果不采取措施,电池内部可能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1.3 安全性能影响因素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池材料、电池设计、电池管理系统(BMS)等。
电池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工艺对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电池设计,如电池单体的结构、电池模块的布局等,也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电池管理系统负责监控电池的工作状态,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电池安全。
2. 安全性试验方法为了验证锂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试验方法:2.1 过充试验过充试验用于评估电池在过度充电条件下的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将电池充电至超过其标称容量的一定比例,观察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起火、爆炸等现象发生。
2.2 过放试验过放试验用于评估电池在过度放电条件下的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将电池放电至低于其标称容量的一定比例,观察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起火、爆炸等现象发生。
2.3 短路试验短路试验用于评估电池在短路条件下的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通过特定装置使电池发生短路,观察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起火、爆炸等现象发生。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研究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在当今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环保、节能等优势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车辆的使用安全以及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类型。
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常用的动力电池类型。
但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热失控、过充过放、短路等。
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最严重的安全问题之一。
当电池内部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
造成热失控的原因主要有内部短路、外部短路、过充、高温等。
内部短路可能是由于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瑕疵,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受到挤压、穿刺等机械损伤导致。
外部短路则可能是由于车辆电路故障或者外部环境因素引起。
过充会使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而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增加热失控的风险。
过充过放也是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损坏,产生大量气体,增加电池内部压力,严重时可能引发爆炸。
过放则会使电池活性物质减少,降低电池的容量和寿命,甚至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短路。
为了避免过充过放,新能源汽车通常配备了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然而,BMS 也并非万无一失,如果出现故障或者误判,仍然可能导致过充过放的情况发生。
短路是另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短路可能是由于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直接接触,或者外部导体使电池的正负极短路。
短路会导致电流瞬间增大,产生大量热量,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碰撞等也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结构松动,增加短路的风险。
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科研人员和汽车厂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电池材料方面,不断研发新型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能源结构的逐步转型,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储能电站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电池热失控、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对于保障其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使用条件等,并探讨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有效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核心,其基本原理和结构是理解其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二次电池。
其结构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
正极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具有高嵌脱锂电位的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
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负极材料则通常采用具有低嵌脱锂电位的碳材料,如石墨、硅碳复合材料等。
负极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释放锂离子,其结构和性能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隔膜位于正负极之间,是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的关键组件。
隔膜通常由聚烯烃等多孔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离子通透性和机械强度。
电解液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传导锂离子,实现正负极之间的电荷转移。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负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正极。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加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池技术,因此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焦点。
本文旨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而锂离子电池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着火、爆炸等安全隐患。
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1.1 温度控制不当电池过热是导致锂离子电池着火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电池时应加强对温度的控制,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以避免过热引发安全事故。
1.2 结构设计缺陷电池的结构设计缺陷也是导致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电池包装盒不够坚固、电池内部隔膜材料不合理等,都可能引发电池短路、外部力导致的损伤等问题。
1.3 电池管理系统不完善电池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不当、电池电量显示不准确等,都可能引发电池的安全隐患。
二、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可靠性问题除了安全性问题之外,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可靠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循环寿命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循环次数。
循环寿命较短会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寿命,因此需通过优化电池材料、改进电池设计等手段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2.2 充放电性能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使用效果。
而充放电性能好坏主要取决于电池材料的选择、电极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2.3 容量衰减电池容量衰减是指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容量逐渐降低的现象。
容量衰减过快将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缩短,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延缓电池容量衰减的速度。
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的产生 。 同时锰酸 锂 稳 固 的结 构 ,使 其氧 化 性能远 远低 于钻 酸 锂 ,分解 温 度超 过钴
酸 锂 1 O℃ ,即 使 由于 外 力 发 生 内部 短 0 路 ( 刺 ) 外部 短 路 、过 充 电时 ,也 完 针 、 全 能够 避 免 了 由于 析 出金 属 锂 引发 燃烧 、
过 。 磷 酸铁 锂 的可 逆 容 量 可 以达 到 10 6
mA /。 hg
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比较 :就 目前的情
况看 ,锰酸 锂价 格较低 ,技 术较 成 熟 , 已有
磷酸铁锂对 电解液的氧化能力低 ,具有
更 好 的安全性 ,可 以用来做 更 大的 电池 。表 1为 常 用 正极 材 料 的差 热 扫描 分 析 ( C) DS 数据 ,总放热量 越 高 ,其 热稳定 性越 差 。从 表 1中 可 以 看 出 ,磷 酸 铁 锂表 现 出很 好 的 热稳 定性 ,这是 由其 结构 所决定 的 。在磷 酸
多余 的锂 离子 游离 到 负极 形成 枝 晶 。钴酸 锂材 料 的理 论 比能 量是 超 过 每 克 2 0mAh的 ,但 7
为保 证其 循环性 能 ,实 际使用 容量 只 有理 论容 量 的一半 。在使 用过 程 中 ,由于某 种原 因 ( 如 管理 系统 损坏 ) 导致 电池充 电电压过 高 ,正 而 极 中剩余 的一部 分锂就 会脱 出 ,经 电解 液 到 负 极表面 以金 属锂 的形 式沉 积形成 枝 晶。 枝 晶刺
嘻
Y£ 。 垒 L
.
自 奎一
礓
为了保 障动力锂离子 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
电动汽 车 、 电动 自行车 用锂 离子 电池 的有 关标
准 中都 规定 了电池 安 全性能 的 条款 ,主 要测 试 项 目包括过放 电、过 充 电、短 路 、跌 落( 振动 冲
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与安全性
比例 , 电流 增 加 , 热量 也 就 大 大 增 发 加 , 须 进 行 放 电的 集 流设 计 、 设 必 热 计 ; 全 与 放 电深 度— — 从 电池 的 安
充放 电特 性 可 以看 出, 电池 的一致 性
在带 电较少 和带 电较 满 时最差 , 因此 放 电深 度 除 了过 充 、 放 的 影 响外 , 过
一
致性 的 影响 更 加 剧 了对 电池 安 全
性 的 影 响 ; 全 与 比 能 量—— 同 样 安
槛 指 标—— 安 全性 、 致 性 , 益 指 一 效
标—— 成本 / 备 投 入 , 格 率 一直 设 合 通 率 8 %~9 %等 , 动 力 电池 规 模 8 5 是 生产 的必要 前提 。
位 。 离子 动力 电池 的 应用领 域越 来 锂 越广泛, 与广 大 群 众 生 活 息 息相 关 , 其制 造 的安 全性 更显 得尤 为重 要 。 然 而 , 实 际制 造 过 程 中, 离子 动 力 在 锂 电池 的高 比能量 、 高寿 命等 特性 却与 其 安 全 性 存 在 着 种 种 矛 盾 : 全 性 安 与 容量— — 多添 加 活性 物质 , 加 了 增 容量 , 来散 热差 、 带 结构 受 限、 液 困 注 难, 致使 安 全 性大 大 降低 ; 全性 与 安 放 电特性— —放 电倍 率 越高 , 电流 愈
锂 离子 电池 性 能效果 达 到最 优 , 是锂 电池设 备制 造企 业值 得深 思 的 问题 。
设备 在这 方 面采取 了相 应措 施 。 例如
吉 阳公 司 的极 片 激光 切 割 机 和激 光
极 耳 成 型机 的制 片 效果 远 比激 光 刀
《2024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研究》范文
《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组作为核心部件,其性能和寿命受到了广泛关注。
了解影响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的因素及有效的测试方法,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二、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影响因素1. 化学因素(1)正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的化学性质、结构稳定性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寿命。
(2)电解液:电解液的化学成分、浓度、稳定性等对电池的内部反应、电池性能及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3)电池反应: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嵌,可能引发副反应,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2. 物理因素(1)温度:温度对电池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显著,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寿命缩短。
(2)充放电速率:充放电速率过快可能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3)机械损伤:电池受到机械冲击、挤压等可能导致内部结构破坏,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3. 使用因素(1)使用环境:使用环境中的湿度、气压、污染等都会对电池性能和寿命产生影响。
(2)使用方式:不合理的充放电策略、过度充放电等都会加速电池性能衰减。
三、动力锂离子电池组测试方法研究1. 容量测试: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测量电池的容量,评估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2. 循环寿命测试:在一定的充放电条件下,对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观察电池性能的变化,评估电池的循环寿命。
3. 高低温性能测试: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评估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
4. 内阻测试:通过测量电池内阻,了解电池内部反应情况,评估电池性能。
5. 安全性测试:包括过充、过放、短路等测试,评估电池的安全性。
四、结论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寿命受化学、物理和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有效的测试方法对于评估电池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定 性 通 常 较 差 , 易 释 放 出 氧 气 ,而 碳 酸 酯 极 易 与 氧 气 反 应 ,放 出 大 量 的 热 和 气 体 ; 产 生
记 本 电脑 电 池 爆 炸 所 引起 的 。 2 0 年 8 0 6 月计 算机 生产 商戴尔 和苹 果公 司分别 宣布 回收 4 1 0
万 枚 和 1 0 枚 笔 记 本 电 脑 锂 离 子 电 池 , 回 万 8
和体 积 大小 直接 相 关 。 容 量 高 的 电池 通 常对 应较 高 的放 热 量 ,而体 积大 的电池 ( 其散热 堆) 相 对 困 难 ,热 量 更 容 易 被 累积 ,从 而 导 致热
功 制约 锂 离子 电 池 向 大 型化 、高 能 化 方 向发
展的 瓶颈 。
兰整 丝塑兰 堡 ! 困 ! 篁 塑
电 池 外 部 的 氧 气 作 用 ,可 能 发 生 燃 烧 甚 至 爆
过 热 、 破 裂 导 致 起 火 。 而 对 于 更 大 的 动 力 电 池 组 , 安 全 问 题 更 为 突 出 , 因 此 安 全 问 题 成
炸 的 危 险 。 锂 离 子 电 池 的 安 全 性 与 电 池 容 量
材 料 和 设 计 ,一 般 情 况 下 锂 离 子 电 池 储 存 的 总 能 量 和 其 安 全 性 是 成 反 比 的 ,随 着 电 池 容 量 的 增 加 ,电
2 电极 材料 与电解质共 存体 系的热稳定 性 )
锂 离 子 电 池 安 全 性 能 的 另 一 个 更 重 要 的 方 面 即 是其 热 稳 定 性 。在 一 些 滥 用状 态 下 ,如高 温 、
过 充 、针 刺 穿 透 以及 挤 压 等 情况 下 ,导 致 电极 和 有 机 电解 液 之 间 的强 烈 作 用 ,如 有 机 电解 液 的 剧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提高,锂离子电池在国内外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如汽车,电动自行车,电源设备等。
由于锂电池的应用日益普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爆炸、自燃等重大安全事故也相应增加。
所以,必须要做好对锂离子电池安全的检测与评估工作,要和锂离子电池所使用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并建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检测与评估办法,以便于把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减至最小化。
关键字: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影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利益的增加,有关部门对锂离子电池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但是,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需要采用陶瓷涂层对其进行覆盖,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锂离子电池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但是,大量使用陶瓷涂层隔膜的公司还很少,很难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因此,这种应用方式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使锂离子电池安全的核心性能体现出来。
1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测试1.1短路试验举例来说,在60Ah公三原材料电池模块短路测试的流程中,满电态系统的最大电流约为20.4V,而热短路器电阻则为3mΩ,在实际试验中,短路流程中的瞬时最低电流大约为3293A,热电池的持续最高释能电流则约为3000A,而在此时,锂离子脱嵌电池内部就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电池的工作温度在持续提高中,在如此高温条件下,热电池内还会产生正负两极材料、电解质溶液中的放热反应和产气反应。
电池完全蒸发后,电解液和可燃体会一起冲破电池壳层,弥散在附近空气中,当形成高温气体时,就会产生闪点非常低的流线型碳酸酯,从而引起电池内部起火,还可能由于短路而发生电池外壳起火的现象。
1.2过充测试当电压靠近4.8V时,电池的表面温度逐渐增大。
在实验中,缠绕式软包装的电池先是发生了胀气鼓包现象,并于25分钟后完全着火了。
叠片式软包电池在实验时也发生了胀气鼓包的现象,最大工作温度达到96℃。
不过,由于18650形钢壳电池自身的安全阀的功能,在电解液分解后形成的气体温度超过内部耐压下限值的时候,安全阀就将自行开启,由此使得其自身的工作温度大大地降低,最大工作温度达到了70℃,而且也不会产生明显的胀气和漏液情况。
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
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贺兴1,林波1,缪文泉2,韩广帅3*(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191; 2.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上海201805;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1804)摘要:选择起火事故大巴车上残存的20只32650型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用内阻测试仪测试内阻、电压,用充放电设备分析容量,用绝热加速量热(ARC)进行绝热热失控分析,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电极和电解液的热稳定性,用SEM 研究负极表面和正极截面的形貌与组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负极表面组成和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厚度,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研究电解液有机溶剂组成的变化。
20只电池的内阻分布于12.12-18.26mO,一致性很差。
内阻最高(18.26mO)的电池防爆阀启动温度比内阻最低(12.12m⑵的约低7C。
材料分析发现,一致性差的原因是:极卷最外层负极压实密度过大造成负极中残留大量死锂;电解液存在N-甲基吡咯烷酮杂质,易造成活性物质脱落;正极活性材料中存在Fe-P化合物杂质,使得电池容量不一致;电解液纯度低,出现大量副反应产气。
关键词:起火事故;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能中图分类号:TM91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579(2021)02-0152-05Safety performance affecting factors of lithium ironphosphate cathode Li-ion batteryHE Xing1,LIN Bo1,MIAO Wen-quan2,HAN Guang-shuai3*(1.The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Beijing100191,China; 2.Shanghai Al NEV Innovative Platform Co.,Ltd.,Shanghai201805,China; 3.School of Automotive Studies,Tongji U 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Abstract:20remained32650type Li-ion batteries from the fire accident vehicle were selected.The internal resistance and voltage were tested by internal resistance tester.The capacity was analyzed by charge-discharge equipment.The adiabatic thermal runaway was studied by adiabatic rate calorimeter(ARC).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anode,cathode and electrolyte were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anode surface and cathode cross were studied by SEM.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anode and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film thickness were studi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The composition of organic solvents in electrolyte was tes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20batteries distributed in12.12-18.26mO,meant the consistency of batteries was very poor.The explosion-proof valve started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with the highest internal resistance(18.26mO)was about7C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attery with the lowest internal resistance(12.12mO).Through material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the poor consistency was caused by the large amount of dead lithium in anode due to the excessive compacted density of outermost anode,active material easily falling off due to the N-methyl pyrrolidone impurities in electrolyte,inconsistent battery capacity due to the Fe-P compound impurities in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and large amount of gas from side reactions due to low electrolyte purity.Key words:fire accident;lithium iron phosphate(LiFePO4);Li-ion battery;thermal safety作者简介:贺兴(1987-),男,辽宁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产品质量担保;林波(1975-),男,北京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产品质量担保;缪文泉(1964-),男,上海人,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韩广帅(1984-),男,山东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分析解析体系,通信作者。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解液 的反应 温度 比较高 , 12 附近开始缓慢 分 在 7℃
华南 理工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业 务费项 目(0 9 Z 0 0 9 资助 。 2 0 Z 00 2 ) 原稿收 到 日期 为 2 1 5月 3日, 0 1年 修改稿 收到 日期为 2 1 年 6月 6日。 01
汽
车
工
程
21 0 2年 ( 3 第 4卷 ) 4期 第
图 2 方形锂 电池
() 4 代入 式 ( ) 3 得
『 = T U O g ib / T a ,
动力 锂 电池有 卷绕 型 和层 叠 型两 种 , 绕 式 电 卷 芯 的制 作工 艺简 单 , 生产 速 度 快 , 构 紧凑 , 结 电池 的 比能量 密度 高 , 是 由于极 片过 长 , 极 片 的要 求 较 但 对 高 , 电流 放 电性 能 和散热 性 能较差 ; 大 而层 叠式 电芯 具有 大 电流放 电性 能 好 , 内阻低 , 热 快 , 状 易 改 散 形 变等优 点 , 电池制 作 比较费 时 , 端 夹板 的增加 使 但 两
离 子 电池 的温 度会 发 生 剧 烈 的 变 化 。 因此 , 近来 锂
旦发生 , 容易造成热失控 。例如对于钴 酸锂体系电
池, 当温度 超过 安 全 限值 (5 % ) , 10 时 由于 隔 膜 的热 稳 定性 及 电解 液 和 正极 剧烈 的 氧化 反 应 等 原 因 , 极 易 造成 电池 起 火或 者爆 炸 。
t o n h tu t r fb te ,a h i a t r fe t h h r ls f t fbatr r nay e he r a d t e sr cu e o at r y y nd t e man f co s afc i t e t e ma aey o te a e a lz d.On t i ng y h s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锂离子电池作为可靠的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型电源驱动设备,但由于热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问题,其使用在大型电池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受到限制。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等[3]的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达到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C),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
因此,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方面的研究,对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程度,保证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1电池材料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保护通常采用专门的充电电路来控制充电过程,防止电池过充放,并在电池上设置安全阀和热敏电阻[4]。
这些方法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外部手段来达到对电池的安全保护,防止滥用造成的安全问题,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还要从电池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能出发。
1.1负极材料的安全性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多采用碳材料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在碳颗粒中嵌入和脱出,从而减少锂枝晶形成的可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这并不表示碳负极没有安全性问题。
其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因素表现在下列儿个方面:(1)嵌锂负极与电解液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嵌锂状态下的碳负极将首先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且生成易燃气体。
因此,有机溶剂与碳负极不匹配可能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发生燃烧。
电解液与嵌入负极中的锂会发生如下反应[51:2Li+C3H403(EC)-*Li2C03+C3H6 (1)2Li+C4H603(PC)-*Li2C03+C3H6 (2)2Li+C3H4O3(DMC) -Li2C03+C3H6 (3)(2)负极中的粘结剂典型的负极包含质量分数为8%、12%的粘结剂,随着负极嵌锂程度的增加其与粘结剂反应的放热量也随之增加,通过XRD分析发现其反应的主要产物为LiF[3]。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在新能源汽车进展过程中,除价格高、续驶里程短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外,动力安全性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动力电池比能量的提升。
“进展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是应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键。
”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在上海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高峰论坛上强调。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艾新平分析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
当电池温度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很简单引发这些放热副反应。
重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暴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上升。
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
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及进一步由活性氧引发的电解液分解,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量积累,促进了热失控。
3.电解质的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分解放热,加快了电池温升。
4.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
LixC6与PVDF反应的起始温度约为240℃,峰值290℃,反应热为1500J/g。
重要的过充副反应为,有机电解液氧化分解,产生有机小分子气体,导致电池内压增大,温度上升。
当放热副反应的产热速率高于动力电池的散热速率时,电池内压及温度急剧上升,进入无法掌控的自加温状态,即热失控,导致电池燃烧。
电池越厚,容量越大,散热越慢,产热量越大,越简单引发安全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重要包括下述3种情况引起的短路:①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和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②材料中金属杂质;③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振动或碰撞等应用过程。
此外,还有大电流充电导致的局部过充,极片涂层、电液分布不均引起局部过充,正极性能衰减过快等过充因素。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进展电池安全设计制造、PTC限流装置、压力安全阀、热封闭隔膜及提高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常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在肯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保护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提高。
锂离子电池因为其具有的能量比较高,使用的功率和使用的寿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此,在众多储能元件中被人们广泛关注。
但是,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范围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逐渐被社会所担忧。
因此,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和相关控制要点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影响因素;保护措施引言在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锂离子电池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锂离子电池使用率的提升,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实现了能量转化,热能的产生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
锂离子电池报废之后需进行回收处理,电解液中所含有机溶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开展研究。
1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必要性随着锂离子电池的高频率的应用,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对电池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放松,进而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时间比较长,使用的环境比较恶劣。
例如,会在高温的环境长时间使用,这样会严重损耗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进而使与离子电池发生爆炸或燃烧的现象,影响人们的人员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
锂离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对这些热量进行快速的释放,会影响负极和正极材料的活性,从而使锂离子电池的内部形成短路。
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锂离子内部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内部的各种元素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也会使膈膜进行溶解,正负极材料活性迅速降低。
这种不利的反应也会影响到电池的稳定性能,进而影响到使用的效果[1]。
希望未来锂离子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果,也能够促进人们的生活品质的提升。
也希望通过锂离子的应用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生活效率大幅度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影响因素2.1正极材料针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其需要具有很高的比容量和比能量才能够保证电池的能量续航能力。
锂电池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一气贯长空与传统锂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以可嵌锂碳材料取代了传统的金属锂作为负极,同时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可燃材料与氧化剂共同存在,在过充、短路、高温、撞击等状况下可能会发生热失控行为,瞬间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发生。
因此解决燃烧和爆炸带来的安全问题是电池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亟待突破的瓶顶。
根据FAA统计,历年锂电池火灾事故中,68%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短路造成,15%是由于充放电造成,7%由于设备意外启动造成,10%为其他原因造成。
针对锂电池火灾事故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从锂电池的起火基本机理、火灾防控对策进行分析,并对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提出相应对策,为扑救锂电池火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影响锂电池火灾的因素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组成,主要依靠Li+在两个电极之间的充放电往返嵌入和脱嵌工作。
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正极材料,但有些材料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在过充、撞击、短路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火灾及爆炸事故。
除了正极材料外,负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传统碳负极材料易在电解液中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引起初始容量的不可逆损失,降低首次充放电的效率,其次,由于碳负极的电位接近金属锂的电位,当电池过充时,碳负极表面易析出金属锂,从而可能形成锂枝晶,引起短路。
锂电池发生火灾事故机理如图1所示。
图1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形成机理因此有必要从过充、短路(锂枝晶、外界撞击、隔膜缺陷)等方面进行研究锂离子电池火灾产生的机理,了解锂离子的过充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热失控的影响因素。
1 过充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研究者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组成原理与热反应机理进行了大量过充电的实验研究,王宏伟等研究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过充过放的特征变化,发现环境温度越高,过充危险性越大,电池达到的温度就越高,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就越短。
段冀渊等研究了充电循环对电池过充情况的影响,发现循环次数越多,电池爆炸的时间节点越早,这是因为电池经过多次充放电后,不可逆的充放电过程会给电池的内部结构造成微小缺陷,这种缺陷在大倍率过充情况下会凸显现出来,对电池的安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影响因素...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贯穿了一个动力电池从电芯选材到使用终结的生命周期的始终,因此原因复杂多样层次丰富。
电芯材料本身,电芯的制造过程,电池集成中关于BMS(电池管理系统)和安全性方面的设计和使用工况都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表现的影响因素。
在这些环节中,出现制造误差和滥用工况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的,所以在这个现实条件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预案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通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的梳理总结,以期为其在高能量/高功率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1前言锂离子电池因为其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使用寿命的特点,在化学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现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已经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了,如今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电动车领域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需求量也呈爆发式的增长。
锂离子电池在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时有安全性事故的报道呈现在公众面前。
比较著名的有近几年的波音公司737 和B787飞机电池着火,比亚迪电动车起火,特斯拉MODEL S起火…这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事故进入公众视野的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4、5年以前。
发展到现在,安全性仍然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高功率领域应用的关键性因素。
热失控不仅是发生安全性问题的本质原因,也是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表现的短板之一。
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安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虽然人们一直期待BMS能够准确地监控安全状况(SOS)并能预测和阻止一些故障的发生, 但是,由于热失控的情况复杂多样,很难由一种技术系统保障其生命周期中所面临的所有安全状况,所以,对其引发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对一个安全可靠的锂离子电池来说仍然是必要的。
2电芯材料的选择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组成主要为正极|电解质|隔膜|电解质|负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极耳的焊接,外包装的包裹等步骤最终形成一只完整的电芯。
电芯再经过初始的充放电,化成分容排气等步骤以后,就可以出厂使用了。
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择。
影响材料的安全性因素主要是其本征的轨道能量、晶体结构和材料的性状。
正极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在电池中的主要作用是贡献比容量和比能量,其本征电极电势对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近年来,中国已经将低电压材料LiFePO4(磷酸铁锂)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例如混合式动力车HEV,电动车EV)和储能设备(例如不间断电源UPS)中,但是LiFePO4在众多材料中所展现出来的安全性优势实际是以牺牲能量密度为代价的,也就是说会制约其使用者(如EV,UPS)的续航能力。
而像NMC (LiNixMnyCo1-x-yO2)等三元材料虽然在能量密度上表现优异,但是作为动力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安全性问题一直得不到完善的解决。
为了研究正极材料的热行为,研究者们都做了很多工作,发现本征电极电势和晶体结构是影响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如电极电位μC和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最高占据轨道HOMO是否完美匹配,晶格中能否顺利同时通过多个锂离子……通过对材料种类的选择和元素的掺杂可以增强正极活性材料的安全性能。
负极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对安全性能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本征的轨道能量和电解质LUMO,HOMO的配置关系。
在快充的过程中,锂离子通过SEI(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速度可能比锂在负极的沉积速度慢,锂的支晶会随着充放电循环而不断生长,可能导致内短路而引燃可燃性的电解质发生热失控,这一特性限制了负极在快充过程中的安全性。
只有在以含碳材料作为缓冲层的锂合金的负极电动势和锂的电动势之差小于-0.7Ev,即μA <μLi0.7 eV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锂的沉积不会造成短路。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动力电池应采用电动势小于1.0eV(相对于Li+/Li0)的负极材料实现安全的快充或者能够实现将充电电压控制在远低于锂的沉积电位的范围内。
Li4Ti5O12在快充和快放领域有安全性的优势,原因是其电动势为1.5eV(相对于Li+/Li0),低于电解质的LUMO。
还有一种负极材料Ti0.9Nb0.1Nb2O7,它可以在 1.3≤V≤1.6V (相对于Li+/Li0)的电压下快速充放30周以上,并且拥有300mAhg1的比容量,高于LTO。
在放电的过程中因为不存在锂离子通过SEI膜和在负极上沉积的速度竞争,所以快放过程是安全的。
电解质和隔膜电解质和隔膜对安全性的影响主要是其性状。
目前广泛使用的商用电解质的可燃性和液体状态对安全性来讲不是特别理想的选择。
如果采用锂离子电导率σLi+>104 Scm1的固态电解质,就可以一方面阻止锂支晶刺破隔膜到达正极从而解决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负极与碳酸盐电解质接触和正极与水性电解液接触时产生的稳定性问题。
当然,通过使用拥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尤其是LUMO更高)的电解液,在电解质里添加一些阻燃材料,将混合的离子液体和有机液体电解质改性成为不易燃的电解液(与此同时离子传导率σLi也不会降低太多)等手段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性。
隔膜的机械强度(抗拉伸和穿刺强度)、孔隙率和是否具备关闭功能是决定其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电芯的制造从电极的配料开始,要经过一系列的如搅拌、拉浆、裁片、刮粉、刷粉、对辊、极耳铆接、焊接连片、贴胶纸、测试、化成等步骤。
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中,即使所有步骤都已经完成,仍有可能因为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电池内阻升高或短路而形成安全性问题的隐患。
如:焊接过程中产生虚焊(正/负极片与极耳间,正极极片与盖帽间,负极极片与壳间,铆钉与接触内阻大等),料尘,隔膜纸太小或未垫好,隔膜有洞,毛刺未清理干净等。
正负极的容量配比错误也可能会导致大量金属锂在负极表面沉积,浆料均匀性不够也会导致活性颗粒物分布不均,造成充放电负极体积变化大而析锂,从而影响其安全性能。
此外,化成步骤中SEI膜的生成质量也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影响其嵌锂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影响SEI膜的因素包括负极碳材料、电解质和溶剂的类别,化成时的电流密度,温度及压力等参数的设定,通过对材料的适当选择,化成工艺的参数调整,可以提高生成SEI膜的质量,从而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3电堆的集成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在动力电池的使用中被寄予解决关键问题的厚望。
管理系统需要管理电池及其一致性,使其在不同条件下(温度,海拔高度,最大倍率,电荷状态,循环寿命……)获得最大的能量储存、往返效率和安全性。
BMS包括一些通用的模块:数据采集器,通讯单元和电池状态(SOC,SOC,SOP……)评估模型。
随着动力电池的发展,对BMS的管理能力要求也更多更严苛。
增加了比如热量管理模块,高压监控模块……通过这些安全性模块的增加,可望改善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电堆的集成设计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会引发冒烟、起火、爆炸等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危害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即使选用理论上最安全的配置方式,也不足以让人高枕无忧。
如选用LiFePO4 和Li4Ti5O12做成安全而适用于快速充放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他们的电动势都位于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内,也不再需要SEI 膜。
但是,即是这样也会因为氧化还原电对会出现在阴离子的P轨道顶部或者和阳离子的4S轨道发生交叠而不足以应付该电极在一些工况下的工作情况。
再合理的电芯设计和制造也无法避免使用工况中的意外情况发生,只有合理的电池包集成设计才可以让电堆在电芯出问题的情况下及时止损。
如前所述,电池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在材料的层面是一对互相矛盾的结果。
为了解决安全性和续航能力的平衡问题,Tesla Motors Co.Ltd 率先做出了典范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特斯拉的Model S 使用了松下公司(Panasonic Co.Ltd)的高能量密度的NCR18650A型电池,在一个电堆中使用了7000多节电芯。
这本是一个发生热失控几率很高的组合方式,但通过对电堆集成及其BMS的设计,使用了很多创新性专利,使Model S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大降低。
以特斯拉的公开专利为例,其中对单体安全性能、模组module安全性能和电池pack 总成安全性能的加强可以或多或少代表解决集成的先进办法。
Tesla通过在电芯的电极处、外壳上添加防火材料和套管,在单体之间保持最小安全距离,采用垫片保持单体在起火后的间距维持不变,使用高效安全阀预测单体破裂位置,单体安全阀门阀门打开后即切断单体与电器的连接,从而防止单体电芯间的热量扩散和发生热失控之后引起的链式反应。
同时,通过在电池的电极和电池壳的内表面之间布置绝热层,在模组间布置绝缘层,将Pack分区进行保护,从而阻隔模组间在发生热失控发生后的热量传导和失控扩散。
这些措施从电芯到模组的层面,层层设防,以期在内部热失控发生后最大限度地及时止损。
热失控预案设计对于热失控发生后的预案设计方式多种类,多层面,除了上述的各种集成时考虑的安全性设计外,还有布控冷却管道为电池冷却和热失控主动缓和系统启动喷出冷却液体以消减热失控产生的影响;子电堆安全阀门及时打开,让热失控产生的高温气体及时排出体系,再由总阀门排出;利用内置的其他系统吸收热失控高温产生的能量,降低危害……最后,一旦发生前序手段无法控制的情况,通过,在pack所在位置的底部加装防弹板,在乘员舱和pack层之间加阻热层以最大可能性减小热失控发生后所带来的人身伤害。
这些设计不仅可以使内部热失控时的能量及时消减,也可以预见在电池层面彻底失去控制后,灾难性后果仍在掌控范围内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4电池的滥用即使锂离子电池在如前所述的制造集成过程中都完美无瑕,在用户实际使用的工况中,也难以避免滥用的情况。
充放电制度(过充过放),环境温度(热箱),其他滥用(针刺,挤压,内短路)等,加上新国标增加的环境湿度(海水浸泡)都是因为滥用问题而造成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过充会造成正极活性材料晶体塌陷,锂离子脱嵌通道受阻,从而使内阻急剧升高,产生大量焦耳热,同时也会使负极活性材料嵌锂能力降低而产生锂支晶造成短路的后果。
环境温度过热会造成锂离子电池内部一系列链式化学反应,包括隔膜的熔解,正/负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反应,正极/SEI 膜/溶剂分解,嵌锂负极与粘结剂的反应等。
针刺/挤压都是在局部造成内短路,和内短路一样在短路区聚集大量热而造成热失控的后果。
以上研究已经很多,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5总结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决定了锂离子电池在动力领域的市场和未来,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贯穿了一个动力电池从电芯选材到使用终结的生命周期的始终,因此原因复杂多样层次丰富。
材料本身的本征轨道能量,晶体结构和性状决定了一个电芯的本征安全性能;电芯的制造过程中每一个工艺环节精益求精的程度,自动化程度和化成条件设置决定了其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影响其嵌锂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电池集成中关于BMS和安全性方面的设计可以切实地保障电池的安全性,电池的制造和使用工况不可能始终处于理想状态,出现制造误差和滥用工况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的,在这个现实条件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各种预案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