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装备表

合集下载

崇祯五年步兵营编制

崇祯五年步兵营编制
火器队配合无刺刀燧发枪12支,每兵腰刀一把。
旗队:各4队,旗队长一人(背旗),杀手旗加虎蹲炮炮手两人,运虎蹲炮骡车一辆,镇抚兵一人(腰刀、短铳各一把)。共52人。
局:火器、杀手各一旗,百总1,旗手1人,亲兵兼鼓号2人,局镇抚官一人,训导官1,救护兵4,共114人。
司:下辖4局,456人。
直辖火器分遣队1个:两个旗队,带刺刀燧发枪兵100人。
直辖救护队1个:20人。
直辖千总部辎重队,共120人,两轮马车30辆,每车载重3石,带干米50石,黑豆40石,负责保障5日份行军补给。
每鸳鸯阵千总部总计:1305
第二总第三总编制(方阵编制):
每小队:分三伍,队长1,伍长3,士兵12人,共16人。用长矛或燧发枪,长矛兵前排披甲。
崇祯五年步兵营编制(稿)
更新时间2013-6-13 20:42:21 字数:1532
战兵步兵营:下辖三千总部,第一总为鸳鸯阵编制,第二三总为方阵编制。
每营第一总(鸳鸯阵)编制:
小队:12人,队长1,长枪4,镗钯2,刀棒2,刀盾2,火兵1。队长和火兵各配短铳一把,刀盾配短标枪两支,队长明盔顶加红色小旗。
部指挥机构:千总1,副千总1(单独指挥所有火器旗队时负责),副千总1(单独所有团属炮时负责),亲兵兼旗鼓6,马8匹;千总部镇抚官(军法官)1人,镇抚兵4人,马夫1人,铁匠2人,裁缝2人。
直辖轻骑队:哨马、塘马、架梁共20人。
直辖部属重武器旗队1个,52人,两轮火箭车十五辆(每辆三百支),每三辆前后相连,配骡子两匹;大弗朗机三门(每门配子铳十个),每门配杂马四匹;弹药马车五辆
训练队三十人。
辎重队:五十人,作战时另配劳役、马夫。
中军:直辖参谋及亲兵旗鼓二十人,中军卫队五十人。总镇抚官1人,镇抚军士5人,救护兵十人。训导官十人。共96人。

大明戚家军编制装备展示

大明戚家军编制装备展示

大明戚家军编制装备展示
本内容大部分图样是根据戚继光练兵纪实所刊载的部队编组及配付的冷热兵器所绘制之图样,部分是参考相关年代估计而绘制。

戚继光的基层战术单位是「车」或是「队」,车营及辎重营是「车」,马营及步营是「队」。

马营及步营是第一线主力战斗部队,全营官士兵全部挂甲上阵,车营及辎重营是辅助支持部队,车正(含)以上官佐才有挂甲,车兵不挂甲。

戚继光的部队在明朝来说,火器比应该算是最高的,且用的是鸟铳而非后来的三眼铳这类较为低等的手铳火器,只差在重炮威力与数量明显不足。

车营火器比为 43.60%,马营火器比为 42.57%,步营火器比为 48.02%,辎重营火器比为 58.70%,其中以辎重营火器比最高。

戚继光蓟州练兵编组的部队火器数量及比例是同一时期全世界;「最多量也是最高比的火器部队」,同一时期的欧洲正流行西班牙大方阵,单一大方阵规模相当于明朝的「营」,单一规模的西班牙大方阵配付的火器比为22.38%(不含炮兵)。

日本战国大名是以「备」为基本战术单位,也是相当于明朝的「营」,一个战国大名的「备」(百万石大名本阵备例外)火器比为20.98%。

此时的全世界只有奥图曼的新军(就是近卫军)火器比约在30%以上还有得一比,而东南亚的越南甚至马来西亚、印尼等苏丹国的火器比其实也很高,不输于欧日等国。

可以说,大明帝国的戚继光蓟州十万兵,是当时全世界编组最先进,武器最精良,训练最扎实,待遇最优厚的无敌雄狮,是我民族的光荣与骄

戚继光对于偏厢车样式及规格着墨不多,但还好有绘出图表可供参考,大致上可以估计一下戚大将军对于车营偏厢车的运用情况………..而戚继光的偏厢车正是明末时,明军最常运用在战场上的车种,应该直得探究一下。

大明王朝的三大营 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大明王朝的三大营 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明王朝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导语: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一﹑五军营五军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
一﹑五军营
五军营是骑兵和步兵的混合体。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这支部队是从各个地方调上来的精锐部队,担任攻击的主力。

二﹑三千营
三千营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骑兵组成的。

也就是说,三千营实际上是以雇佣兵为主的。

组建三千营时,是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的,当然后来随着部队的发展,实际人数当不止三千人,三千营与五军营不同,它下属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明军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

三﹑神机营
这是明军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

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铳后期又添置火绳枪。

在明朝时候,这些火器被称为神机炮,许多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是丧命于这些神机炮下。

这相当于明朝政府的炮兵部队。

火铳兵列队为三行,发现敌骑兵前进后,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继续发射,在二三行发射时,第一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

此一战术最早为明初名将沐英所创制,是所有前添枪最核心的战术,领先西方二百余年,领先日本二百余年。

明朝前期正规营编制: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的军事改革明军的装备与战术变革

明朝的军事改革明军的装备与战术变革

明朝的军事改革明军的装备与战术变革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其军事改革对于明军的装备和战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就明朝的军事改革以及明军的装备和战术变革展开论述。

一、明朝的军事改革明朝在军事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其军队逐渐走向现代化。

首先是军制方面的改革,明初王朝在继承了元朝蒙元时期的分兵制和所在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明初实行兵制改革,将军事编制分为五等,分别是提举、指挥、佥事、参将和副将,这样的军制改革使得明朝的军队组织更加严密,层级更加清晰。

其次,明朝在武器装备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明初时期,火炮的出现对军事战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火炮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明军在战争中能够有效攻击敌方城池和坚固阵地,对于改变战争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还大力发展火器工业,提高火炮的制造水平,这使得明军在军火装备上有了明显的优势。

此外,明朝还注重对军队的训练和整顿。

明初时期,明朝组建了专门的军队,如禁军和厢军等。

其中禁军是明朝的主力军队,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明朝的战斗力之源。

而厢军则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承担保卫边防的责任。

明朝注重加强对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战斗意识,这使得明军在战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明军的装备变革明朝的军事改革也带来了明军装备的变革。

明朝在武器装备方面,其最为重要的变革是引进和广泛使用火炮。

火炮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明军战胜敌军的有力武器。

火炮的使用使得明军在攻城战和围攻战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对于改变战争格局发挥了关键作用。

明朝在防护装备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明初时期,明朝士兵主要使用骑兵装备和轻型盔甲,但随着火炮的广泛使用,明朝的防护装备逐渐改变。

明朝开始注重重型盔甲的研发和使用,提高士兵的防护能力。

同时,明朝还发展了一些新型防护装备,如铠甲和铁盾等,以应对战场上的各种挑战。

三、明军的战术变革明朝的战术变革主要体现在军队组织和战斗策略方面。

明朝采用了分兵制和所在制的军队组织模式,使得军队在进攻和防守中能够更加灵活应对敌方的具体情况。

明朝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制造

明朝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制造

明朝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制造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军事装备与武器制造水平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明朝的军事装备与武器制造进行探究,带您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军事特点。

一、明朝军事装备概述明朝时期,军事装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军队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装备,提高了作战效能。

下面我们将对明朝军事装备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防御工事明朝时期,为了增强边防防御能力,修建了一系列的边城、边塞和城墙。

其中最著名的是万里长城,它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工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此外,明朝还采取了其他多种防御措施,如城市护城河、城门、城楼等。

2. 个体防护装备明朝军队在个体防护装备方面也有创新。

士兵们戴着锁子甲或者板甲,以保护自己免受敌方攻击。

此外,头盔、臂甲、腿甲等装备也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士兵的保护水平。

这些装备主要由铁、钢等材料制成,制造工艺精湛。

3. 步兵武器明朝步兵武器种类繁多。

最具代表性的武器包括长枪、铁炮、大刀、火枪等。

其中,长枪是步兵常用的近战武器,适合进行阵地决战。

铁炮则是明朝步兵的重要火器,能够发射砲弹,对敌军形成有效打击。

大刀则是明朝步兵的重要近战武器,强调近身搏击技巧。

火枪是明朝步兵的重要远程武器,投石榴弹的火枪在攻城战和大规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骑兵武器明朝的骑兵在军事行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骑兵战力,明朝将重点配备马枪和马刀。

马枪是骑兵的重要远程武器,骑手可以借助坐骑速度和攻击力,对敌方形成有效打击。

马刀则是近战武器,适合骑兵进行近身搏击。

二、明朝武器制造技术明朝的武器制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军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明朝武器制造技术的几个重要方面。

1. 钢铁冶炼技术明朝时期,冶铁技术得到很大发展。

通过改进冶炼工艺,明朝的钢铁制造技术大为提升。

钢铁的生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使得明朝的武器制造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明朝军衔及军队编制

明朝军衔及军队编制

明朝军衔及军队编制军权-五军都督府朱元璋为分散中央军事机构的权利,撤销大都督府,改设前,后,左,右,中,所谓的五军都督府,并规定五军都督府管兵籍,掌军政,但无调动军队的权力。

兵部掌管军官的选拔和军令,但无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力。

这样,兵权也完全掌握在了皇帝手中。

五军都督府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左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都督同知无定员从一品都督府都督佥事无定员正二品都督府经历一人从五品都督府经历司都事一人从七品都督府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京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京卫指挥使司镇抚二人从五品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经历一人从七品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京卫指挥使司吏目一人从九品京卫指挥使司仓大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王府仪卫司仪卫正一人正五品王府仪卫司仪卫副二人从五品王府仪卫司典仗六人正六品王府仪卫司留守司正留守一人正二品留守司副留守一人正三品留守司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留守司经历一人正六品留守司经历司都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断事一人正六品留守司断事司副断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断事司吏目一人未入流留守司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司经历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副断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吏目一人未入流都指挥使司司狱一人从九品都指挥使司司狱司卫指挥使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指挥使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卫指挥使司镇抚司经历一人从七品卫指挥使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八品卫指挥使司吏目一人从九品卫指挥使司仓大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所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副千户二人从五品千户所镇抚二人从六品千户所百户十人正六品千户所土官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宣慰使司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使司副使一人从四品宣慰使司佥事一人正五品宣慰使司经历一人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司都事一人正八品宣慰使司宣抚司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宣抚司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抚司副使一人从五品宣抚司佥事一人正六品宣抚司经历一人从八品宣抚司经历司知事一人正九品宣抚司照磨一人从九品宣抚司安抚司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安抚司同知一人正六品安抚司副使一人从六品安抚司佥事一人正七品安抚司吏目一人从九品安抚司招讨司招讨使一人从五品招讨司副招讨一人正六品招讨司吏目一人从九品招讨司长官司长官一人正六品长官司副长官一人从七品长官司吏目一人未入流长官司皇子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明朝的军队建制是卫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百户所下辖总旗,总旗下辖小旗,小旗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

明朝时代常用套装属性资料

明朝时代常用套装属性资料
1821 1849 1746 1760 +600 攻 +800 防 +8 机动 ********************************************************************* 紫微套装: 项链:110 100 400 300 头盔:110 200 400 80 护肩:110 380 100 80 护甲:110 700 100 80 武器:1100 100 100 80 戒指:300 100 100 380 腰带:110 100 300 280 鞋子:110 100 300 400 总和:2060 1780 1800 1680 +1100 攻 +40 连击 +16 机动 *********************************************************************
*********************************************************************
1333 2224 2288 1180 +600 防 +600 体 +2000 敏 +60 反击 (8 级熔合后) 2333 3224 3288 2180 +600 防 +600 体 +2000 敏 +60 反击 +24 机动 +25%石头属性 ********************************************************************* 黄龙套装:
百级橙色终极装备一览:
********************************************************************* 青龙套装:

明朝骑兵的4大利器:软弓、长箭、快马、轻刀

明朝骑兵的4大利器:软弓、长箭、快马、轻刀

明朝骑兵的4大利器:软弓、长箭、快马、轻刀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是少数几个在王朝后期依然可以远征取胜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武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明朝骑兵更是威震四方,鼎盛时期明朝战马动辄以百万计,为历代之最。

上图:奔袭中的明朝骑兵尽管在明代中后期有“北虏”之忧虑,但是明朝骑兵很快便重新振作,在马芳为代表的各路名将带领下,多次北出边关进行作战,大获全胜,其中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戚继光指挥的抗倭战争,何况后期戚继光本人也组建骑兵加入到对“北虏”的战争中。

而明朝骑兵的制胜法宝,便是被明朝武学家茅元仪在《武备志》、《石民四十集》两部书中称为四大利器的“软弓、长箭、快马、轻刀”。

上图:明代骑兵形象根据明代各种书籍记载,明代军用战弓已经全部为角弓,在隋唐还广泛被步兵使用的木制单体弓已经沦为礼器,不在应用到战场上。

所谓角弓,即以筋、角、木制成弓体,加上桦树皮、大漆等防潮材料,用丝线、棉线、鹿筋等做弦的弓,在同样的拉力下,角弓比竹木弓、筋木弓在使用寿命和威力上都有优势。

上图:《武备志》中记载的明代两款常见的角弓明朝边军使用的角弓大多为开元弓,这种弓的造型非常奇特,是专门为马上作战设计的弓种。

相比较其他角弓,这种弓弓片宽大,弓梢细小,具有极高的耐久度,可以保证骑兵远程奔袭时即使弓暂时得不到好的保养也能保持战斗力。

上图:《武备志》中开元弓的插图上图:开元弓的下弦状态和上弦状态(复原)而开元弓的弓梢两端挂弦处有钩状的延伸,这也是开元弓的最典型特征。

这种设计非常精妙。

在战场上,两军交战,互相对射,箭矢往往散落的满地都是。

如果骑兵的箭矢用光,则可以用弓梢两端的钩子去地上钩取箭矢,而不需要下马去捡拾。

上图:《武备要略》所记载的弓梢取箭图另外,这种钩状设计也减轻了弓梢的重量,减少了弓梢自重对能量的消耗,让弓的能量可以更好地传递到箭身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软弓”,是相对于步兵用的重弓而言,其拉力在今天看来依然属于“硬弓”。

明代后期,最软的战弓拉力也有60磅(约29公斤)上下,这个拉力已经超过了今天奥运会射箭比赛项目所用弓拉力的上限,而现代奥运射箭项目最远距离为90米,可见明代“软弓”的射程相当可观。

明朝军队装备表

明朝军队装备表

明朝军队装备表以下是明代正规军的装编表, 由金观涛的<<开放与变迁>>中, 节录於<<皇明经世文编>>"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大连珠炮200 杆, 合用药675 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 可能是机枪, 或是连发多管火箭手把□400 杆..... 手枪盏口将军160位... 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整理以後, 会发现明代的部队十分机械化--一个5000人的营有:1000 骑兵3600 步兵(全配火器)400 炮兵(每人一把防身用手枪, 管160门野战重炮, 及"大连珠炮" 200门)丰臣秀吉学习织田信长, 使用只占日正规军1/10的火枪队统一全国後, 以为这样就天下无敌, 立刻攻入朝鲜, 结果遇上了上述编制的明军时, 才发现日军的火器太小儿科了。

同样的, 後金(清)最初面对的明军亦是如此; 但没有火器, 只有刀剑的後金怎麽入主中原建清朝?别以为这个装编表是後人追记的, 这是1550年左右的曾铣所谈, 当时的皇帝为世宗,正被蒙古及倭寇所困扰, 五十年後丰臣秀吉进犯朝鲜, 七十年後努尔哈赤建後金。

一个军事上的问题是, 仅管有这些装备, 但由於怕如此强大的兵器外流, 火器都是作战时才发下, 平时训练不使用, 也不让士卒随身携带; 为此1450年的于谦曾建议, 让士兵平日就接触火器, 以免战时空有优良兵器亦不会用。

但英宗因为于谦在蒙古掳走英宗时拥立景帝而怀恨在心, 正好藉此建议诛杀于谦。

这段史实亦侧面应证了上面的编制很早就定型, 甚至可能为1400年成祖时留下的装编。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 武器库由宦官管理, 世宗俺答入侵时, 军人出战要发武器前, 还要花钱请宦官开库门, 临到敌军兵至京城门了, 军人作战还要向政府租用武器作战?回到这样现代化的明军为何被满人打败的问题上, 很简单, 自从1490年代日军进犯朝鲜以後, 国家为了支应22万人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八年, 已花了近2000万两银, 所有库存武器差不多已被消耗掉, 一时亦无钱制造, 後金叛变时, 急救章地制造一些武器, 水准如何不必多言, 会赢才有鬼。

明朝的军备与武器装备

明朝的军备与武器装备

明朝的军备与武器装备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个朝代,其军备与武器装备在当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明朝时期的军备发展和武器装备进行探讨。

一、军备的发展明朝建立初期,由于需要巩固统治地位和应对农民起义,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建设。

首先,明朝采取了严格的军事制度,规定了兵员的编制和备战准备。

其次,明朝建立了完善的军事机构,设立了统率全国军队的都指挥使和总兵官,以及地方的千户所和百户所等。

这些举措使得明朝的军备有了明确的指挥体系和组织结构。

另外,明朝还加强了边防防线的建设,以保护国家安全。

明朝修筑了边墙,加强了边防军力的配置,建立了驻守边疆的军事据点。

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并保障了明朝的国土安全。

二、武器装备的改进明朝时期,军备的发展离不开武器装备的改进和升级。

其中,明朝的火器装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

明朝将火器装备作为重要战力,对火药、火炮等进行了极大的改进。

首先,明朝改进了火药配方,使火药的爆炸力和威力得到了提升。

其次,明朝加强了火炮的制造和使用。

明朝的火炮分为大小火炮,其中重要的火炮有神臂弓、连珠炮等。

这些火炮在战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敌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此外,明朝还在一些战舰上使用了火器,增强了海军的战斗力。

除了火器装备的改进,明朝还致力于发展其他类型的武器装备。

例如,明朝加强了弓箭的制作工艺,并在部队中广泛使用。

明朝还发展了大型兵器如石锁、刀枪等,以便在近距离战斗中提供更强的攻击力。

三、军备与明朝的战争明朝的军备和武器装备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大战争,如抵抗倭寇的战争、与蒙古、女真等民族的战争以及对抗其他地方势力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明朝的军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明朝对于不同的敌人采取了不同的军备策略。

对于倭寇和海盗,明朝发展了强大的海军装备,有效地镇压了他们的活动。

对于边境的民族势力,明朝加强了边防军力,建立了一系列壁垒和道路,增加了军事活动的灵活性。

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灭亡的原因

浅谈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

明朝于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以“大明”为国号,共经历十七世,十六位皇帝。

明朝的领土曾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机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庞大王朝却怎么在1644年便轰然倒塌了呢?众所周知,明朝的灭亡是以1644年3月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大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为标志的,那么就是说导致明朝灭亡的首要因素便是军事上的失利了。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有必要来看看明朝的军事状况了,关于明朝的各种军事资料表现出:有明一代,是十分重视军事建设的。

这无论是从最早的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和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还是到明末崇祯时期组建关宁铁骑,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①明朝主要的军事制度是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注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史料之中,明朝军队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

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全国军队达一百八十万人,后来永乐到正统时期甚至超过两百万,正统以后保持在一百二十万的水平。

事实上明军不但人数众多,武器装备也是很先进的:②明代正规军的装备介绍:每一营(五千人)其用霹雳炮三千六百杆,合用药九千斤,重八钱铅子九十万个;步枪、大连珠炮两百杆,合用药六百七十五斤;盏口将军一百六十位(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另外有一千人为骑兵。

明朝在装备和军力有巨大的优势,为什么会作战失败呢?我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明朝没有一个能运筹全局的帅才,导致明军作战时缺乏一个正确的战略思想做支撑。

当然我在这里说的没有并不是指真的没有,其实当时能担当此项大任的不但大有人在,而且还为数不少,例如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洪承畴等等,这些都是能运筹全局的人才,但由于明廷的腐败和皇帝的昏庸,不但不充分利用,反而对他们一个个的进行了“清洗”:熊廷弼因“经抚不和”而积有小败,结果被满门抄斩;袁崇焕因后金对明朝施反间计,不但被抄了家,其本人也被崇祯皇帝以“凌迟”这一极刑处死;孙承宗仅因为一场无关痛痒的小败,也是被皇帝罢斥了;洪承畴,松山之役败后,出于对明朝的失望投降满清;这些人虽有大才,确没有得到朝廷“真正”的重用。

古代明朝军队的编制

古代明朝军队的编制

古代明朝军队的编制古代明朝军队的编制—水军![COLOR=blue]水兵营资料人员编制:每营编2哨,共510人。

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大将军炮4门;佛郎机40门;碗口铳30门;喷筒500个;鸟嘴铳68支。

(一)战船资料网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内有2—4人,装备二三支鸟枪。

战时二三百船蜂聚蚁附。

鹰船:轻型,两头尖翘,不辨首尾,进退如飞,机动性强。

四周用茅竹密钉以掩护,竹间留铳眼。

常冲入敌阵,与沙船配合。

连环船:轻型,长4丈,形似一船实为二船。

前船占三分之一,后船占三分之二,中用2铁环相连。

前船有大倒须钉多个,上载火球、神烟、神沙、毒火,并有火铳,后船安桨载乘士兵。

战时顺风直驶敌阵,前船钉于敌船上,并点燃各种火器,同时解脱铁环,后船返航,后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敌船遂焚。

子母船:轻型,母船长3丈5,前2丈,后1丈5,只有两边舷板,内空,有一小船,上有盖板,有4桨可划,用绳索与母船绑。

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药火线。

战时母船迅速抵近敌船,钉在一起,点燃母船后人乘子船而返。

火龙船:轻型,分三层。

以生牛皮为护,上有铳眼,中置刀板,钉板,下伏士兵。

两侧有飞轮,4名水手。

先伪败于敌,诱敌登船,开动机关,使敌从上层落入中层刀板钉板中。

赤龙舟:轻型,船身像龙,分为3层,内藏火器刀枪。

船首如龙头张口,内藏士兵一人,侦察敌情。

龙背用竹片钉之,胸开一小铁门,两侧各有1口供一兵划桨。

身有坚木架2个,船龙骨以铁坠,使船平稳。

内部除兵器外不装他物,2兵于其内发射火器,一兵掌舵操帆。

常以数百船齐射攻敌。

苍山船:小型,吃水5尺,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

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

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车轮舸:以轮击水的战船,长4丈2,宽1丈3,外虚边框各1尺,内安4轮,轮头入水约1尺,船速远快于划桨。

明朝的兵制_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

明朝的兵制_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

明朝的兵制_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明朝改革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此制在维护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希望能帮到你。

明朝兵制卫所制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

中央设大都督府。

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

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

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

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

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

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明朝兵制分类明朝兵制京军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

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

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

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

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

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

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明朝兵制地方军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

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

明朝军火器军队编制的详细资料及部分火炮(组图)

明朝军火器军队编制的详细资料及部分火炮(组图)

明朝军火器军队编制的详细资料及部分火炮(组图)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

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

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 装备火铳。

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练兵时,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左右。

其创建的车骑营中的战车部队,简直就是类似于现在装甲战车部队:车营编官兵31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 门;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日不停;骑营编官兵约2700名,装备有60门虎蹲炮。

因此在明朝前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成本大大提高(死人太多,收获太少),以至于可以说是亏本买卖,蒙古就因此而衰落。

明朝末期,明军和倭军在朝鲜所进行的战役中,明军的火器质量和使用水平就高于倭军。

当时倭军和朝鲜军都甲胄齐全,十分精良,而明军却有不少连盔甲都没有就上战场了。

朝鲜军队开始很吃惊,以为是明军神勇,其实是明军多使用火器,在火器的时代,盔甲反而是起不到作用的累赘。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

明朝的军事装备介绍

明朝的军事装备介绍

明朝的军事装备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朝代,其军事装备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水平和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明朝时期的军事装备,从武器、盔甲、战车和军事工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武器1. 弓弩:明朝时期,弓弩作为重要的远程武器,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

其特点是射程远、威力大,尤其是明朝改良后的重弩更为出色,射程可达百步以上,对敌人形成有效的威胁。

2. 剑刀:明朝时期,官方武器主要以刀剑为主。

其中,官府采用的长刀威力较大,适合近身作战;而普通士兵则使用短兵器如宝剑、匕首等。

明朝的剑刀工艺精湛,既注重美观,又强调实用性。

3. 火器:明朝时期,火器的使用逐渐兴起。

火药、火枪、炮等成为军队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的火药制作技术不断发展,火枪的威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火器在军事战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盔甲1. 甲胄:明朝时期,甲胄主要由铁、皮、木等材料制成,分为轻甲和重甲两类。

官兵通常使用轻甲,一般由锁子甲和鳞甲构成,具有灵活性和防护性。

而重甲则通常是高级将领或官员使用,由硬板甲构成,比轻甲更为坚固。

2. 头盔:明朝的头盔款式繁多,有的采用铁片或装饰性羽毛制作,有的则更注重实用性,采用重型头盔,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3. 护具:除了甲胄和头盔外,明朝的士兵还配备有护腿、护手、护肩等护具,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减少在战斗中受伤的可能。

三、战车明朝的战车多采用四轮马车,正常情况下由两匹马牵引。

战车上设有弩箭、刀枪等武器,战斗时充当远程火力支援的角色。

战车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明朝军队的一种重要军事装备。

四、军事工程明朝时期,军事工程得到了重视。

军事工程包括建造城墙、修筑城堡、挖掘护城河等,目的是加强城市和边塞地区的防御能力。

明朝的城墙工程规模宏大,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的防御,并为军队提供了有利的作战地形。

总结:明朝的军事装备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水平和重要的影响力。

武器方面,弓弩、剑刀和火器成为关键的武器;盔甲包括甲胄、头盔和护具,注重保护士兵的安全;战车成为远程火力支援的重要角色;军事工程则加强了边塞地区的防御能力。

明朝的军队组织结构

明朝的军队组织结构

明朝的军队组织结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拥有庞大的军队组织结构。

明朝的军队组织结构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多样化的编制模式。

本文将对明朝军队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总体概述明朝的军队分为两大类别:禁军和厢军。

禁军是由朝廷直接统领的精锐部队,有严格的纪律作风。

厢军则是地方性的民兵组织,负责维护地方安全和执行一定的军事任务。

这两类军队共同构成了明朝的军队力量。

二、禁军组织禁军是明朝的主力军队,其组织结构严密,分为中央禁军和地方禁军两个层级。

中央禁军由皇帝直接统领,是明朝的最精锐的军队。

其中,最重要的是东厂和西厂,分别负责监视和处置内外的间谍和叛乱分子。

此外,还有戍边军、京营、卫所等部队,用于维护国家的边境安全和京城的稳定。

地方禁军由地方官员统领,分布在各个地方,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边境的防卫。

地方禁军的编制和数量因地区而异,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扩充或缩减。

地方禁军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将军和指挥官等,各级指挥官都必须向地方官员负责。

三、厢军组织厢军是地方性的军事组织,主要由地方官员或豪强组织起来,负责地方安全和维护治安。

厢军的组织结构相对松散,依附于地方势力。

各地的厢军数量、编制和武器装备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按照军队的组织模式进行编制。

厢军的领导层主要由地方官员、地主和豪强组成,他们通过资助和招募士兵来建立自己的军队。

厢军的组织结构包括统帅、指挥官和士兵等,但纪律比较宽松,往往以地方势力为核心,各自为政。

四、军队的士兵编制明朝的军队士兵编制主要分为骑兵和步兵两个类别。

骑兵是军队中的精锐部队,通常配备马匹和弓箭等武器,用于远距离攻击和快速机动。

步兵则是主要的作战部队,装备各种近身武器,如长枪、剑等,用于近战和防守。

军队的士兵编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扩大或缩减。

士兵的选拔和训练都经过严格的程序,以保证其战斗力和忠诚度。

士兵的晋升和晋级通常取决于战功和表现。

五、军队的指挥层级明朝的军队指挥层级包括将军、千总、百总、都司和指挥官等不同级别的指挥官。

明朝的军事改革明代军队的组织与装备

明朝的军事改革明代军队的组织与装备

明朝的军事改革明代军队的组织与装备明朝建立于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明朝的军事改革在军队的组织与装备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明代军队的组织与装备问题,并分析明朝的军事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明代军队的组织明代军队的组织可分为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两个层次。

1. 中央军队中央军队是由皇帝直接领导的精锐部队,主要包括禁卫军、抚远军、神机营等。

禁卫军是宫廷的卫队,负责保卫皇帝和宫廷的安全。

抚远军是边疆地区的防卫军队,用于应对外敌的侵略。

神机营则是以轻装精锐和弓箭手为主要力量的特种部队,成为明代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方军队地方军队是由地方官员直接组织和管理的军队,用于地方治安的维护和应对小规模冲突。

地方军队的编制和装备相对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兵、役和勇三类人员。

兵是正式的军队成员,受聘任军事职务,承担地方治安和军事任务。

役是脱产费役的民众,负责修筑军事工程和运输物资。

勇则是临时集结的民兵,用于临急需要时的防御。

二、明代军队的装备明代军队的装备在军事改革中发生了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武器和防护装备的改进。

1. 武器明代军队使用的主要武器包括弓箭、火炮和白刃武器。

弓箭在明代仍然是主要的远程武器,尤其是神机营等轻装部队以弓箭手为主力。

火炮作为明朝军队的重要装备,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敌人的阵地和城池造成了巨大破坏。

白刃武器主要指刀剑等近身作战的武器,明代军队中广泛使用宝剑、长枪、戟等武器。

2. 防护装备明代军队在防护装备方面也进行了改进。

头盔、铠甲和盾牌成为士兵们常见的防护装备。

头盔主要保护头部免受敌方攻击,铠甲则用于抵挡箭矢和利器的伤害,盾牌则用于防御和挡箭。

这些防护装备的改进提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三、明朝军事改革的影响明朝的军事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强大的军事实力明朝军事改革加强了中央军队的组织,并提升了士兵的战斗能力。

这使得明代中国在东亚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疆土的完整。

明朝兵器与军事技术明代军事装备与战术发展

明朝兵器与军事技术明代军事装备与战术发展

明朝兵器与军事技术明代军事装备与战术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军事装备与战术发展对中国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明朝兵器与军事技术的发展,从武器装备、军事组织以及战术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武器装备的发展在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创新,兵器装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首先是明代火器的出现和应用。

明代最为著名的火器是“神臂弓”,这是一种强力弩弓,射程较远,威力惊人,成为明代战争中重要的利器。

此外,火铳、大炮等火器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对战场格局和战术打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明代冷兵器的改进。

明代冷兵器的代表是刀剑和盔甲。

在刀剑方面,著名的武器包括宝刀、宝剑、匕首等。

这些武器不仅在外形上精美华丽,在质量和性能上也有很大提升。

盔甲方面,明代采用了重甲、轻甲等不同类型的盔甲,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设计,如护腿、护肩等,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和便利性。

二、军事组织的改革明代对军事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战斗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首先是军队的编制改革。

明代建立了边防军、禁卫军等不同种类的军队,专门负责国土的防卫和皇室的保卫。

此外,明代还设立了千户制、百户制等中低级军官制度,提升了军队指挥官的能力。

其次是军事训练的改进。

明代注重军队的训练与素质提升,通过加强武术训练、军事教育等手段,提高军人的战斗力和作战技能。

明代还兴办了武学院,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军事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战术策略的创新明代在战术策略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以适应不同的战争环境和对手。

首先是明代对野战战术的改进。

明代加强了对地势、气候等因素的研究,探索了适应不同地域和季节的作战方式。

例如,在山地作战中,明军采取了山地纵深防御、埋伏等战术,有效地应对了敌人的进攻。

其次是明代对城防战术的改进。

明代加强了对城墙、城门等防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注重培养士兵的城防战斗力。

明代的城防战术在一些重要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明代武将服饰

明代武将服饰

明代武将服饰
明代武将服饰大致分为头盔、上衣、下裳、甲胄、肩臂饰品等部分。

头盔方面,明代武将头盔的官名为“大帽”,外形与蒙古军的头盔相似,也被称为“飞碟帽”。

明代军人在头盔这一军服配件方面,确实是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样式存在。

上衣方面,明代武将上衣为直领对襟式,也有圆领形式。

制作比较精致,以衣身长短和甲片形制取名,如鱼鳞甲、圆领甲、长身甲、齐腰甲等。

下裳方面,主要是战场上传令兵所穿的一类衣甲,这种铠甲的设计基本与腰部齐平,但类别却是非常之多,大概有十多种不同的类型。

甲胄方面,明代武将所穿的铠甲主要以山文甲为主,这种甲片一般都是由山字形的金属片组合制作而成,制作精密,穿着轻便。

山文甲防护性能极强,同时武将穿上之后也会显得格外勇猛。

自唐代以来山文甲就已经成为了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盔甲,西方人将其称作“中国之星”,而日本人更是直接称其为“唐甲纹”。

肩臂饰品方面,明代武将的肩臂饰品主要以臂甲为主,这种护甲虽不属于汉族军队的原创,但经过明代的改良之后也有了我们自己的风格。

此外,明代武将服饰中还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

同时期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

而作战用兜鍪的话,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

将官所穿铠甲则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

兵士则穿锁子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总的来说,明代武将服饰在形制和材质上都比较丰富多样,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明朝武器装备

明朝武器装备

明朝武器装备三眼铳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

可能对历史熟悉的朋友能够想到,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但是三眼铳的缺点也很致命,由于构造的问题,瞄准很不容易,近代还有用三眼铳充当狩猎武器的,但山东猎人的评价是“三眼铳打兔子,没准”,更多的时候,三眼铳成了稀释和出殡时后的礼炮。

多管转膛炮迅雷铳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

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

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

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鸟枪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

但是到了满清,清军对火器带有某种抵触情绪,到鸦片战争,使用鸟枪的中国军队,反而降到了20%。

也有一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火药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

射程150米,雨天不能使用。

原始的火焰喷射器–猛火油柜猛火油,即石油,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述过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使用石油的先例。

北周年间(578-579)中国即开始利用石油的燃烧性能作为武器使用,宋代,更产生了火药和石油相结合的喷射燃烧兵器–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由下方装有石油的油柜与上方类似大型器的喷管组成,使用时向后拉动喷管尾部的拉拴,使石油被吸入喷管,在喷管口放置少量火药点燃,向前推动喷管的拉拴,使管中石油向前喷出,并在出口处被点燃。

宋军用它防守城池,来焚烧敌军的攻城器械。

但这种武器也有缺点,容易出事故不说,石油的贮存,笨重的箱体难以机动都是问题。

九头鸟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军队装备表
以下是明代正规军的装编表, 由金观涛的<<开放与变迁>>中, 节录於<<皇明经世文编>>
"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
大连珠炮200 杆, 合用药675 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 可能是机枪, 或是连发多管火箭手把□400 杆..... 手枪
盏口将军160位... 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
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
整理以後, 会发现明代的部队十分机械化--
一个5000人的营有:
1000 骑兵
3600 步兵(全配火器)
400 炮兵(每人一把防身用手枪, 管160门野战重炮, 及"大连珠炮" 200门)
丰臣秀吉学习织田信长, 使用只占日正规军1/10的火枪队统一全国後, 以为这样就天下无敌, 立刻攻入朝鲜, 结果遇上了上述编制的明军时, 才发现日军的火器太小儿科了。

同样的, 後金(清)最初面对的明军亦是如此; 但没有火器, 只有刀剑的後金怎麽入主中原建清朝?
别以为这个装编表是後人追记的, 这是1550年左右的曾铣所谈, 当时的皇帝为世宗,正被蒙古及倭寇所困扰, 五十年後丰臣秀吉进犯朝鲜, 七十年後努尔哈赤建後金。

一个军事上的问题是, 仅管有这些装备, 但由於怕如此强大的兵器外流, 火器都是作战时才发下, 平时训练不使用, 也不让士卒随身携带; 为此1450年的于谦曾建议, 让士兵平日就接触火器, 以免战时空有优良兵器亦不会用。

但英宗因为于谦在蒙古掳走英宗时拥立景帝而怀恨在心, 正好藉此建议诛杀于谦。

这段史实亦侧面应证了上面的编制很早就定型, 甚至可能为1400年成祖时留下的装编。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 武器库由宦官管理, 世宗俺答入侵时, 军人出战要发武器前, 还要花钱请宦官开库门, 临到敌军兵至京城门了, 军人作战还要向政府租用武器作战?
回到这样现代化的明军为何被满人打败的问题上, 很简单, 自从1490年代日军进犯朝鲜以後, 国家为了支应22万人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八年, 已花了近2000万两银, 所有库存武器差不多已被消耗掉, 一时亦无钱制造, 後金叛变时, 急救章地制造一些武器, 水准如何不必多言, 会赢才有鬼。

至於政治层面上, 世宗时已有宦官索贿才给武器的情况, 严嵩虽为奸臣, 事後也把武库的管理权转至文官手中, 但文官要嘛一样索贿, 要嘛清官误国, 清廉过头, 要求武器完整出去, 完整入库, (怎麽可能做得到! ) 结果武官在宦官及文官的夹击下, 怎麽作战都只有惩罚, 那他会尽心作战吗? (这部份可参考<<万历十五年>>, 谈论戚继光的第六章)
社会的暮气亦影响了军队的战力, 骑兵无需火器就可出战, 因此当步兵及炮兵没有合适装备时, 骑兵就去和同样是骑兵的满洲八旗军作战; 结果军队胆小怕事, 竟杀马充步兵...., 历史上汉民族自始至终, 只有明军骑兵不缺马, 其它的朝代都没如此充裕的马供作战。

回顾这段战史可发现, 一旦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出了问题时, 再好的装备也要打大败战, 但在之前, 人们惑於精良的装备, 怎麽推论也不会推出这样的结果。

如今我们谈论军事时, 是否也会犯上"最新型装备就是好" 的错误?
在下一直有一个想法, 是关於历史的演进问题。

那就是, 如果有三件以上的世界大事严重地和一般人判断的发展相违背, 这个世界就要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一切根据过去而得的经验将无法解决这些新问题。

1991年初及年底已各发生一件让太多人跌破眼镜的大事, 何时将发生第三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