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1课我在成长一、填空:1、在知不觉中,我们已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

第2课悄悄发生的变化一、填空:1、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

2、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4、(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行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5、(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要渐渐成为(“大人”)了。

二、问答题: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答: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变化?答:1、女生注意月经期卫生。

不穿高跟鞋。

少用化妆品,防治青春痘。

不束胸勒腰。

2、男生不拔胡须,以免损坏毛囊。

不要过度使用嗓子。

3、不要吸烟、酗(xù)酒。

4.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5、阅读相关书籍,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与发展规律,分析和把握自身的身心变化,正确认识自我。

3、一个人的成长是否意味着他将要更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并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答:一个人的成长必然意味着要更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如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力及的事。

第3课人生之施一、填空:1、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幼年)、(壮年)和(老年);还可以划分为(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两边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其中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小;放大镜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大。

4、培根发明了眼镜。

6、人的肉眼只能观察到(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电视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7、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取汁液,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味精、碱面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晶体的大小: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则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晶体制作方法: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

我们课堂上制作晶体是采用了(蒸发)10、常见昆虫的触角蝴蝶(棒状)蚕蛾(羽状)蚂蚁(膝状)天牛(鞭状)蝗虫(丝状)11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观察一块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2、洋葱表皮一个个像房间似的结构是(细胞)。

而中间的小黑点则是细胞核1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细胞)。

15、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型硅藻)(喇叭虫、团藻、眼虫)。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水滴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但观察到的视野越小)。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8、常见的晶体:食盐、白糖、碱面、雪花等。

常见的非晶体:(玻璃)、(松香)、(琥珀)、(珍珠)9、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2、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200万倍)——扫瞄隧道显微镜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4、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1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步骤:擦、滴、撕、取、盖、染、吸。

16、显微镜各部分名称:(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一、地球与太阳1.地球的运动和自转a.地球公转的原理b.地球自转的影响2.四季的变化a.公转和自转对四季的影响b.太阳高度和天气的关系二、空气与水1.空气的重要性a.空气的组成和特性b.呼吸和燃烧与空气的关系2.水的重要性a.水的来源和种类b.水的循环和保护c.水的净化和利用三、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a.物质的状态和性质b.物质的变化和反应2.能量的转化与利用a.能量的形式和转化b.能源的类型和利用四、动物世界1.哺乳动物的特点与分类a.哺乳动物的特征和习性b.哺乳动物的分类和分布2.鸟类的特点与分类a.鸟类的特征和繁殖b.鸟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五、植物世界1.植物的结构和功能a.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b.植物的营养和繁殖2.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a.植物的分类和特点b.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六、生命与健康1.生命的基本特征a.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b.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性2.健康的保护和预防a.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b.预防常见疾病的措施七、科学实践1.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a.确定问题和制定假设b.实验步骤和记录观察结果c.总结实验结论和评价实验方法2.科学观察与测量a.观察技巧和记录观察结果b.测量工具和测量误差八、科学发现1.科学家与科学发现a.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等科学家的贡献b.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和应用以上提纲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科书内容及教师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科学六年级下册主要涵盖了生物、地理、化学等多个科目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生物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萌发、根茎、叶子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等。

3.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生长发育规律、进食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

4.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环境污染和保护等。

5.常见动植物分类:植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

二、地理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国际日期变更线、经纬度等。

2.中国各地区的地理特征: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

3.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等、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4.中国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等。

三、化学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化学元素、化合物、物质的性质等。

2.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的类型、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表现等。

3.物质的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电子云模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4.酸碱与中和:酸碱的定义、普通酸、普通碱、酸碱中和反应、自然界中的酸碱反应等。

5.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室安全、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实验的方法与步骤等。

以上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同学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四、生物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组成。

不同类型的细胞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种子一旦萌发,则进入生长阶段,从根系到茎干新生的细胞不断分裂,产生组织,然后形成不同的器官,如根、茎、叶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为其提供能量。

3.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教科版精编版.docx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教科版精编版.docx

⋯⋯⋯⋯⋯⋯⋯⋯⋯⋯⋯⋯⋯⋯⋯⋯⋯⋯⋯⋯⋯⋯⋯最新料推荐⋯⋯⋯⋯⋯⋯⋯⋯⋯⋯⋯⋯⋯⋯⋯⋯⋯⋯⋯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2、放大镜的特征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折射)。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培根)设计制造的。

4、放大镜的作用: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土壤、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

公安人员用来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指纹和解剖尸体。

精密仪器修理工:放大精密。

考古学家: 鉴宝专家、实验研究、查看比例较大的地图;汇聚光线取火。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2、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4、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蒸发和结晶。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 )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大小不一。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放大近300 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显微镜能显著提高放大能力主要是因为显微镜中的“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显微镜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大,叫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小,叫目镜。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六下知识点1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4.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6.“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

7.“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主体为钢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认识工程1.认识港珠澳大桥(1)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给文化交流带来方便。

(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问题方法香港的唯一航道不能被阻碍修建海底隧道桥梁和隧道没有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床的淤泥问题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2.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前进。

4.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5.埃菲尔铁塔具有钢架镂空结构。

建造塔台实验:塔台竞标标书●工作用途:供足球教练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

●建塔位置:操场。

●工程要求:塔台的安全性高,同时成本低。

●塔台的设计:根据实用性和安全性要求,塔台高约为60cm(太高容易侧翻,太低无法观察操场全貌),塔台顶部面积约为1600太小活动空间受限,太大成本过高),塔台整体为棱柱形或棱台形、侧面镂空(受到埃菲尔铁塔结构的启发)。

塔台设计侧面图附加:宽20cm的楼梯(方便登上塔台),高10cm的栏杆(防止指挥中失足跌落),底部安装4个可锁死的轮于子(方便移动),顶部铺垫被塑料包裹的木板(方便擦拭)。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黄)、(蓝)三色组成。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9、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10、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们的鼻子灵敏得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一、文章类型及主题本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重点聚焦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

通过复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能力,为初高中理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生命科学动物生理结构及功能:重点复习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及动物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生长与发育:复习植物的生长素及其作用,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2、物质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物质的构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及其性质,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能源利用:掌握能源的分类和转化,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构造与地貌: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貌特征及地震的成因。

大气与气候:掌握大气的组成、层次及气候的形成因素。

宇宙探索:了解宇宙的组成、星系及黑洞的概念。

三、复习方法1、梳理知识点:按照文章类型和主题,将知识点整理成笔记或表格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

2、重点突破: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3、实践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4、习题训练:多做习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四、复习建议1、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善于归纳总结,对于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要重点区分和理解。

4、要重视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科学》六年级下册笔记内容2015,3,2第⼀单元微⼩世界第⼀课放⼤镜⼀、为什么要⽤放⼤镜观察哪些⼯作需要经常使⽤放⼤镜?答:需要⽤到放⼤镜的⾏业或⼈员有:公安侦查⼈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观察⼩型的零件);农业科技⼈员(观察花、种⼦、植物的结构);考古⼯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观察病菌细菌);测绘⼈员(看地图)等…⼆、放⼤镜下的新发现1、怎样正确使⽤放⼤镜?(P2)答:⽅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镜在物体与⼈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图像⼤⽽清楚。

2、放⼤镜的作⽤:(P 3 )答:放⼤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显现⼈的⾁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镜的特点1、放⼤镜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镜放⼤倍数⽐较⼤?答:放⼤镜的放⼤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的,放⼤倍数就越⼤。

3、为什么⼀些器具也有放⼤图像的功能?答:因为放⼤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镜的镜⽚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功能。

4、⼈们为什么把放⼤镜⼜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中央凸起,且⼜是透明的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装置的应⽤。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的眼镜。

第⼆课放⼤镜下的昆⾍世界⼀、奇特的⾝体构造1、苍蝇的复眼:有⼏千个⼩眼组成,观察范围⼴,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2、昆⾍的触⾓:是他们的“⿐⼦”,可以分辨各种⽓味,是嗅觉器官;3、蟋蟀的“⽿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朵长在⾜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鳞⽚,其实是扁平的细⽑。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且还能爬⾏,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蚜⾍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的?)草蛉的幼⾍⽤“镰⼑”勾住蚜⾍,把尖尖的嘴刺⼊蚜⾍的体内,只⽤⼤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的体内的汁液吸⾷⼀空;草蛉还会把蚜⾍的空壳背在⾃⼰的背上伪装⾃⼰。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用放大镜看见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彩色的小圆点)组成的。

这些点的颜色由(红、绿、蓝)组成的。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9、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答:书上第2页。

10、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答;因为放大镜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7、水滴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物体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我们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放大镜下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法。

4、怎样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要想看到更小的物体,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简易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也有所不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水中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8、微小世界和我们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同时,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发现了更多微小的生物和微观世界的秘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两边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其中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小;放大镜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大。

4、培根发明了眼镜。

5、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一、眼睛和观察物体不动,放大镜上下来回运动。

二、眼睛和放大镜不动,观察物体上下来回运动。

共同特点:眼睛不动6、人的肉眼只能观察到(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电视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7、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取汁液,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味精、碱面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9、晶体的特征:①有规则几何外形②固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

晶体的大小: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则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晶体制作方法: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

我们课堂上制作晶体是采用了(蒸发)10、常见昆虫的触角蝴蝶(棒状)蚕蛾(羽状)蚂蚁(膝状)天牛(鞭状)蝗虫(丝状)11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观察一块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2、洋葱表皮一个个像房间似的结构是(细胞)。

而中间的小黑点则是细胞核1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细胞)。

15、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型硅藻)(喇叭虫、团藻、眼虫)。

16、载玻片的形状是(长方形)盖玻片的形状是(正方形)。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形状是(圆形)17、取(池塘水)或(湖泊水)的水来观察微生物,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为了控制微生物运动,可以在载玻片上放(脱脂棉纤维)或用(吸水纸)在载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18、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SARS病毒和大肠杆菌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

19、(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显微镜使用的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21、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放大镜成(放大缩小)的像。

22、微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3、观察工具发展史: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24、白糖、食盐、味精雪花25、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降低镜筒时,眼睛看(物镜);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双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帮助记录;26、(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一般只有植物才有叶绿体,(气孔)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7、简易显微镜的制作:准备----调节---找到----固定28、观察洋葱要求:做成切片标本,并且薄而透明;取材:洋葱的内表皮制作步骤:擦---滴---取---放---盖---染----吸镊子——夹取实验材料,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滴管——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放置切片标本,碘酒——染色,烧杯——盛放液体,裁纸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

29、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起到缩小的作用,老花眼镜是凸透镜,起到放大的作用。

30、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放大镜最大可以放大25倍。

32、光线强的时候,使用小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弱的时候,使用大光圈和凸面镜。

33、要抬升镜筒,调节旋钮向内旋转。

降低镜筒,调节旋钮向外旋转。

34、显微镜上的目镜或物镜上有污垢,需用专用擦镜纸擦。

35、在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先使用低倍镜,后使用高倍镜,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36、如果观察物体出现在视野的哪个方位,则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要判断某个物体在显微镜下成的像,只需要把这个物体倒过来,看到的即就是物体的像。

37、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的应用----面包和馒头的发酵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空气,声音,火,电等都是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没有不变化的物质。

2、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融化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白糖加热时(白糖融化成液体的白糖)是物理变化,而最后变成黑色的物质是化学变化、5、(米饭)刚进去口腔(感觉不到甜味),咀嚼一段时间后(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下产生了一种叫(麦芽糖)的新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类别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8、小苏打:白色的粉末状颗粒、溶于水。

白醋:无色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小苏打:白醋=1:3,两者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是二氧化碳,杯子里的液体是(醋酸钠),杯子里剩下的白色物质是未反应完的小苏打小苏打和醋混合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冰冷。

说明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

9、二氧化碳的特点:(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少量溶解在水里)。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马上熄灭,这又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的特点。

通过以上两个现象还不能证明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0、铁锈的特征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

铁片的特征是(白色没有空隙有金属光泽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光滑)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因此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11、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有:(如刷油漆、电镀、做成合金、擦干后放在干燥处)等。

12、(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气体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虽然有气体产生,但还是物理变化。

有颜色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高锰酸钾溶解在水里,白米饭做成乌米饭。

13、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铁钉颜色是(银白色)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变浅)铁钉上生成一种红色的物质,这就是(铜),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因此,我们一般不用(铁制容器)装硫酸铜溶液。

14、铁+水生锈产生了铁锈(氧化铁)颜色铁+硫酸铜溶液产生了铜颜色15、制作橙汁饮料是物理变化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16、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这跟古代的(炼丹术)有关1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18、从铁钉在空盘子、水盘子、菜油盘、盐水盘子、干燥的瓶子里且盖上盖子等处生锈情况的对比实验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2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有快有慢;○3铁在盐水里生锈的速度快;○4铁生锈的时候会发生颜色变化。

19、铁钉在水盘子空盘子菜油盘子中,铁钉在菜油盘子中生锈速度最慢,空盘子其次,水盘子生锈速度最快。

这个实验采用对比实验。

20、生活中的物理变化: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水沸腾(物体的三态变化)压扁折断磨砺摔破融化(溶化、熔化)挥发、晾干、溶解、汽化、液化、电灯发光、轮胎爆炸、积沙成塔、海水晒盐、沙和豆子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燃烧发霉腐败小苏打和白醋铁生锈米饭和碘酒淀粉和碘酒变酸变馊火药爆炸百炼成钢白糖加热石灰岩遇到盐酸烟花爆炸铁和硫酸铜石灰水里吹二氧化碳21、白糖加热实验材料:白糖、勺子、蜡烛、火柴实验现象:固态的白糖先融化变成了液态的白糖,而后有了(焦糊的气味),最后变成了(黑色的物质)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22、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特点什么变化水结冰、水状态变化不产生新物物理变化蒸发质易拉罐压扁形状变化弯折铁丝形状变化混合沙子和豆子基本不变火柴、蜡烛的燃烧发光、发热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加热白糖状态变化→颜色改变不产生→产生新物质物理→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颜色改变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产生气体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铁生锈颜色改变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颜色改变、产生沉淀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22、几种颜色对比淀粉+碘酒变蓝色铁钉(银白色)+硫酸铜(蓝色)铁钉(变红色)+硫酸铜(变淡)23、加工木材制成桌子、凳子等家具,泡茶时,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到热水中;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温度计,这些都是人们对物理变化的应用。

食物在人体内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煤,石油等物质的燃烧、水泥的生产、烟花爆炸、火药爆炸等都是运用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第三单元宇宙1、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4),月球昼夜温差达310摄氏度,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38万千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