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沪教版)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沪教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沪教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适应性的科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九年级化学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的基础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类原子或原子团组成,如氧气、金属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组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或拉丁文名词的首写字母构成,如氧的符号为O。
3.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的产物称为生成物。
化学反应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
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必须保持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5. 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类型。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物质合成一种新物质,分解反应则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新物质。
6. 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之间的比值,单位为克/摩尔。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单质分子的质量与碳-12同位素质量的比值。
7. 摩尔比及化学计量在一个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摩尔比决定了反应的进行和生成物的数量。
化学计量可以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来确定不同物质的摩尔比。
8.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体积之比来表示。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等。
9.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形成盐。
中和反应是酸碱中反应速率最快的一种。
10.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而非电解质则是指不能导电的物质。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大全初三化学沪教版学问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忙同学理解化学对社会进展的作用,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沪教版学问点最新,欢迎查阅!初三化学沪教版学问点1、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殊。
3、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试验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试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试验现象:“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口诀: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遗忘。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潮湿,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沪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气体的性质45、化学实验的安全要求(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2)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不能用鼻子直接对着气体嗅闻(4)可燃性气体的使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及空气混合遇火发生爆炸)9、物质的提纯(除杂)提纯目的:提高物质的纯度。
提纯方法 提纯方法 目的操作装置操作方法过滤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滤纸靠漏斗,玻璃棒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靠烧杯壁(漏斗颈靠烧杯壁作用:①防止液滴溅出,②加快过滤速度)结晶:除去能溶于水的固体蒸发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而除去。
(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固体。
①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产生迸溅) ②加热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液体蒸干(防止已析出的固体在受热的情况下迸溅)③用坩埚钳取下热的蒸发皿放到石棉网上 降温 分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明显的物质。
如:从KNO 3和NaCl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 3。
蒸馏得到不同沸点的很纯净的液体。
说明1、蒸馏及蒸发的区别:①目的不同:蒸发是要得到晶体(固体),蒸馏是要得到很纯净的液体(液态)。
②装置不同:蒸发装置是敞口的,加热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赶走”即可。
蒸馏装置几乎是密封的,加热使液体汽化后,要经过冷凝管将气体冷却后转化为液态收集。
2、粗盐提纯主要操作和顺序:(称盐、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冷却后称量)。
经这些操作后,海盐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盐(如镁盐、钙盐和硫酸盐),由于这些盐均可溶于水,用过滤方法不能除去,可通过化学方法将这些盐转化为难溶的物质,再过滤,进一步提纯。
10地壳 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海水 氧(O)、氢(H)、氯(Cl)、钠(Na) 空气 氮(N)、氧(O) 人体 氧(O)、碳(C)、氢(H)、氮(N)、钙(Ca)……11、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的一种类型——氧化物)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有游离态(单质)及化合态(化合物)两种存在状态单质 化合物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示例 氧气(O 2)、铁(Fe) 二氧化碳(CO 2)——氧化物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 3)分子 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下面是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归纳: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负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由周期和族组成。
- 元素周期表左侧是金属,右侧是非金属和金属loid元素。
4.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如H表示氢,O表示氧。
-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的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如H2O表示水。
5.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测量体积的仪器有容量瓶、烧瓶、试管等。
-酸、碱和盐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
6.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如H2+O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 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包含状态符号表示物质状态,如(g)表示气体,(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aq)表示溶液。
7.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8.电子的移动和物质的导电性:-电子在导体中的自由移动导致了物质的导电性。
9.电解和离子:-电解是利用电能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0.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通常以H开头,如盐酸(HCl)、硫酸(H2SO4)。
-碱通常以OH结尾,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
-中和反应常用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如酸碱指示剂酚酞、溴酚蓝等。
11.化学能:-化学反应中产生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化学能。
12.氧化和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过程。
-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和还原同时进行的反应。
13.燃烧反应:-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火焰、光、热等现象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一模块:基本常识与常见实验1.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化学的定义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危险实验室物质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常用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1.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由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离子的含义1.3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的记忆方法-硫酸根离子、硫酸盐、盐类和氧化物的命名规则1.4化学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质量百分含量的计算方法和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模块: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序数、原子量和质数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历史演变2.2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原子的共价键和简单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晶格结构2.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主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第三模块:化学中的能量变化3.1热的概念和能量变化-热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平衡3.2燃烧反应和火焰-燃烧反应的定义、条件和特点-碳的燃烧反应和火焰的结构-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3.3蒸发和溶解的能量变化-蒸发和溶解的定义和特点-蒸发和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热和溶液的浓度第四模块: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4.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定义、特点和类型-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4.2双曲线反应和燃烧反应-双元反应和双曲线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燃烧反应的类型、条件和特点-燃烧反应的平衡计算4.3中和反应和盐类的制备-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盐类的命名和制备方法-盐类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必备的知识点,详细内容还需参考教材进行学习和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二.仪器使用(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
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1.化学家-拉瓦锡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常考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常考知识点整理学校姓名班级一、化学实验及操作1. 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1)先调平调零。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
2.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加热器皿——酒精灯(1)注意事项: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倾倒液体: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边缘,缓缓地倒入,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5. 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6.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棒上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7.蒸发:(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原子结构-原子模型的发展-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原子的量子化学-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表2.离子和化学键-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方法-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各种化学键的分类和特点3.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平衡方程式和化学平衡-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4.酸、碱和盐-酸碱理论和酸碱指示剂-酸和碱的性质及化学式-酸碱滴定和中和反应-盐的命名和产生方式5.氧化与还原-氧化与还原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例-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活性顺序6.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和性质-醇、醛、酮和羧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7.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关系-表观活化能和催化剂的作用8.化学能与能量变化-化学能和化学能的转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焓变计算以上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的方法,认识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物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颜色、热性质、溶解性质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二、常见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性质、非金属的性质、半金属的性质2.常见元素及其性质:碳、氢、氧、氮、硫、氯、铁的性质、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三、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1.常见离子和离子化合物:钠、铜、铁、铝、铵离子的性质、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铁、氯化铝的性质2.常见分子化合物:水、酒精、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性质四、化学反应1.反应物与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电化学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平衡常数、碰撞理论五、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酸的定义、碱的定义、盐的定义、水的离子积2.常见酸碱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六、静电电荷与电场1.电荷的产生:摩擦带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静电感应2.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性吸、异性引、原理解释、荷电物体的放电七、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与并联、电流的单位2.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压的计量、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量、欧姆定律、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八、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化学元素的分类2.周期表的结构: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周期性、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九、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化学性质2.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脆性、化学性质3.金属与非金属的应用:金属的应用、非金属的应用十、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分类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颜色、密度、酸碱性十一、元素与化合物中的粒子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与分子的概念、元素及化合物中的粒子、分子的组成与性质2.元素的微观结构:元素中原子的结构、元素的周期性、周期表的作用3.化合物的微观结构:离子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取代型离子化合物、共价离子化合物总结: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对2024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1.第一单元:基本物质结构与性质
-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与结构,如溶解性、化学反应等;-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和酸碱中性化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传递的过程。
3.第三单元:金属元素与金属化合物
-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金属离子的还原与氧化反应。
4.第四单元: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酸的性质与用途。
5.第五单元:盐与化肥
-盐的性质与应用;
-酸与盐的反应;
-化肥的成分与作用。
6.第六单元:溶液的性质与应用
-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和性质;
-溶液的浓度计算;
-溶液的酸度和碱度;
-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的应用。
7.第七单元:空气与水净化
-空气中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和水的重要性;
-酸雨的成因和对环境的危害。
这是根据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列举的知识点,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概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过程等内容,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氧气、铜等。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2.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而电子则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结构对其性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的横列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如周期性变化和族内相似性。
4.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内容。
化学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5. 酸、碱和盐酸是可溶于水并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如盐酸、硫酸等。
碱是可溶于水并能产生氢氧离子(OH-)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盐是由酸和碱反应产生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钠等。
6. 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的过程。
还原反应则是指物质失去氧气,还原为较低价态的过程。
氧化与还原反应经常是同时发生的,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7.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和盐等。
非电解质则是在水中无法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与其分子或离子的特性相关。
以上是九年级沪教版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发现其中的乐趣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1.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酒精挥发、冰雪融化、干冰升华等。
而化学变化则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酒精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光合作用等。
2.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因此被用作灯泡的填充气和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由新物质生成,例如镁条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
4.空气是混合物,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N2,其次是氧气O2(而不是质量分数),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5.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为:1)选用药品:红磷(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和硫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新的气体)。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冷却至室温,水进入集气瓶约1/5体积。
3)化学方程式:4P + 5O2 点燃2P2O5.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的4/5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5)分析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够或者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1.氧气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气本身并不是可燃物,不能作为燃料。
2.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特征现象: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放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照明弹)。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先放入少量水或细沙;铁丝可以绕成螺旋状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柴则可以用来引燃。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产生大量白烟。
5)硫粉燃烧:S + O2 点燃,产生SO2,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6)碳在氧气中燃烧:充分:C + O2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充分:2C + O2 点燃。
7)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产生蓝色火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沪教版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
1、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它与之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其特征是不可再分割,不能通过可以改变物质组成及性质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组成和比例是一定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一步步转变为另一种新的物质。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经过能量变化,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新物质。
4、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描述物质的一种信息,包括物质的形状、性状、颜色、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燃烧性等。
二、物质的分类
1、按照物质的由来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天然物质和人造物质。
2、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3、按照物质的性质分类:可以将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三、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形状与大小:物质的形状是描述物质的特征,它可以是固体的其中一种形状,或液体的其中一种形状,或气体的其中一种形状,大小也是描述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有物质的体积或体积密度。
2、物质的性状:物质的性状是描述物质的特征。
沪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初三化学知识点1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酒精挥发、冰雪融化、干冰升华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酒精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光合作用等。
2.用氮气作灯泡的填充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的原因。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由新物质生成,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白色固体。
4.空气是混合物,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N2,其次是氧气O2(不是质量分数),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5.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选用药品:红磷(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和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的气体)。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冷却至室温,水进入集气瓶约1/5体积。
(3)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2P2O5(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还能得出剩余的4/5的气体性质: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
(剩余的4/5的气体主要是氮气)(6)分析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的气密性不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1.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氧气不是可燃物,不能作燃料。
2.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特征现象:(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照明弹)(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集气瓶底先放入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柴的作用,引燃。
(3)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产生大量白烟(除去灯泡中残留的氧气)(5)硫粉燃烧:S+O2点燃SO2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6)碳在氧气中燃烧:充分:C+O2点燃CO2描述现象时说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错误的,应说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一、物质的性质与结构1.粉末状的二氧化硅对声音具有吸收能力,因而可以用于制作音响材料。
2.铁和铝都属于金属,但铁比铝更容易被磁化。
3.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较弱,但可以与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
4.分子运动使物质呈现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不同态的存在。
5.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6.分子和离子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最简单的物质,金属1.金属的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电性、热导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时,金属通常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3.金属在空气中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4.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5.金属的碱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
三、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1.非金属元素的特点:不良导电性、不良热导性、易聚集静电电荷。
2.卤素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常见气态。
3.硫、氮、碳和氧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
4.氧和氮都是气体,但氧为带状结构,氮为双键结构。
5.碳可以形成多种结构,如钻石、石墨和纳米管。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失和生成关系。
2.反应物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产生新的物质。
3.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五、酸、碱和盐1.酸具有酸性气味,能与碎纸反应。
2.酸可以与金属生成盐和释放氢气。
3.氧化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有苦碱性气味,能与红茶叶反应。
5.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性盐和水。
6.盐是酸和碱中的一种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浓度变化或生成物生成速率来确定。
2.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3.平衡状态指的是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4.平衡常数描述了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关系。
七、酸碱溶液的电离和中和反应1.弱酸和弱碱在水中不完全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较低。
2023沪教版化学中考考点总结
2023沪教版化学中考考点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教版化学中考考点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沪教版化学中考考点总结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沪教版)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化学实验及操作1. 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1)先调平调零。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
2.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加热器皿——酒精灯(1)注意事项: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倾倒液体: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边缘,缓缓地倒入,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5. 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6.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棒上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7.蒸发:(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1.空气(1)成分及体积分数O221%;N278%;CO20.03%;稀有气体0.94%;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①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②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③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④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⑤探究:a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b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氧气(1)氧气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氢气: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2H2O2 MnO22H2O+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依据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和反应物的状态收集装置:依据物质的密度和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④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7)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②选用和制氢气、双氧水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置③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④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
(2)二氧化碳的性质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②化学性质:a.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高炉炼铁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3)用途: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4.水(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2H2O 通电2H2↑ +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8E.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污染: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②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水的净化①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②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5.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①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②还原性: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6.氢气H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2)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2H2 + O2点燃2H2O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Zn + H2SO4==ZnSO4 +H2↑;Zn + 2HCl==ZnCl2 +H2↑不用浓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不用浓硫酸或硝酸(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绿色能源)三大优点: 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7.碳(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石墨(C)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等(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①常温下的稳定性强②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 + 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2CO③还原性:C+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他们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根),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间的区别:质子数不同(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一定不是化合物。
(3)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人体、海水中:O;太阳上:H(4)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缺钙;甲状腺疾病缺碘;贫血缺铁;呆小智力低下缺锌。
4.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记住常用的几种元素的化合价。
5.物质的类别:(1)纯净物:一种物质,可能含一种元素,如氧气、红磷等。
也可能含多种元素,如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等。
(2)混合物:多种物质,可能含一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也可能含多种元素,如空气、海水等。
(3)单质:纯净物、一种元素。
如O2、Fe、C等。
(4)化合物:纯净物、多种元素。
如H2O、CO2、KMnO4等。
(5)氧化物:化合物、两种元素、含氧元素。
如H2O、CO2等。
四、认识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即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①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②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2.化学方程式遵循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含义3.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