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滨水空间调研报告
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重庆江北城聚贤岩广场及道路工程
1 重庆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
重庆市早期建设的滨江路主要有以下 5 种形 式:高架桥、直立挡土墙、阶梯式挡土墙、自 然 坡 面、滨江公园。为了减少江岸拆迁,节约工程费用, 重庆市的滨江路多采用高架桥形式,如长滨路、嘉 滨路、九滨路、北滨路。已建的滨江路在亲水性、可 达性及江岸景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早期的 滨江路多为改善城市交通或者防灾而修建,滨江 路的性质多为交通性干道,基本以车行交通为主,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认为在该处修建立体交叉 是必要和合理的。图 4 为聚贤岩立交平面图。
在交通分析中,特别注重江北城 CBD 的兴建, 尤其是餐饮、娱乐以及流通商业的发展等对该路 段交通量的巨大影响。从预测情况看来,该节点最 大的转向流量为由西向北和由北向西,其次是东 西向的直行,由北转向东为次要方向(见图 3)。虽 然该交叉口远期交通量不到 4 000 pcu/h,按照《城 市道路设计规范》可以采用平交形式,但考虑到以 下因素,最终确定为立交方案:
收稿日期:2012- 05- 31 作者简介:罗睿(1981-),男,四川泸州人,工程师,从事城市 道路与桥梁设计工作。
在前期论证中,江北城管委会就提出:“该节点 环境资源非常宝贵,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考虑实 用 、安 全 ,更 要 满 足 舒 适 、美 观 、方 便 要 求 ,更 要 打 造一个人性化的空间,成为城市的阳台。”如何兼顾 车 行 交 通 、休 闲 娱 乐 与 景 观 效 果 ,通 过 反 复 论 证 , 最终建设方案将车行交通引入地下空间,在地下 完成交通转换。地面层为休闲文化广场,设计标高
2012 年 12 月第 12 期
城市道桥与防洪
பைடு நூலகம்
道路交通 27
满足 50 a 一遇防洪要求。同时,将 1.9 万 m2 的广 场架空,在地下空间内完成交通转换,广场下其余 架空部分为日后的“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 目”创造了条件,见图 2。
双修理念下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以重庆黔江区武陵水岸为例
(4)健身与无障碍设施配套
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方便人们的出行,健身设施的设置可提高人们在滨水空间的停留时间和游玩频率,有利于空间活力的提升。通过对滨水空间活动人群的年龄结构研究发现(图3.10),中青年为目前滨水空间的主要活动群体,其次是老年人。通过问卷和实地访谈了解目前滨水空间在健身和无障碍设施的配套上存在不足,特别是无障碍设施,仅在核心景观区设有一处无障碍坡道(图3.11);而健身设施的配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闸桥—生基湾大桥段部分区域的缺失,且部分健身设施的规划布局临近机动车道,缺乏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潜在危险(图3.12)。
(1)少年儿童的活动特征:时间性和季节性。由于上学的原因,少年儿童在滨水空间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放学和节假日,对滨水空间的使用频率不高,但由于其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加之独立生活能力上的不足,需家人陪伴。因此,要求空间设计必须注重空间的安全性和空间设施配套的完整性。
(2)中青年的活动特征:固定性。由于工作的稳定和生活的丰富,使得中青年成为城市滨水空间最主要的体验者。因其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空间设计必须是由不同空间联系、穿插、渗透而形成的网络,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
3.2城市滨水空间品质现状评析
3.2.1武陵水岸空间品质的整体评价
武陵水岸空间品质的整体评价主要通过打分制(五分是非常满意,1分为非常糟糕)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的收集。通过整理与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图 3.5),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武陵水岸空间品质整体感觉良好,较好的比重占50%,感觉一般的占33%,感觉较差
图3.10 黔江区武陵水岸受访人群结构
图3.11 无障碍坡道图3.12 无人问津的健身场地
6苏雪痕. 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J]. 风景园林,2012(5):148
滨水景观设计中期报告范文
滨水景观设计中期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
咱们这个滨水景观设计项目啊,那可是为了让一片滨水区域重新焕发生机,变成一个大家都爱去的休闲好去处。
这片滨水区域就像是一个沉睡的美人,咱们的任务就是给她梳妆打扮,让她美得惊艳众人。
二、已完成的工作。
# (一)场地调研。
1. 自然环境调查。
我可是像探险家一样,把这片滨水区域的角角落落都走了个遍。
了解到这里的水文情况,水的流速就像一个慢性子的小老头,慢悠悠的。
还有土壤的类型,有的地方土壤肥沃得就像一块巧克力蛋糕,有的地方就比较贫瘠。
周边的植被呢,种类还算丰富,有高大的杨树像一个个守卫,也有低矮的草丛。
2. 人文环境调研。
# (二)设计概念形成。
综合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调研结果,我们想出了一个“水韵交融,古今共生”的设计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让水元素贯穿整个景观,把现代的休闲功能和古代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
就像是做一道独特的菜,把新鲜的食材(现代元素)和祖传的酱料(古代文化)混合起来,做出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味。
# (三)初步规划。
1. 功能分区。
根据大家的需求,我们划分了几个功能区。
有休闲漫步区,就像一条长长的丝带沿着水边,人们可以在这儿悠闲地散步,享受滨水的美景;还有儿童游乐区,那可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里面有滑梯、秋千这些好玩的设施。
另外,还规划了一个文化展示区,用一些雕塑、壁画来展示这里的历史文化。
2. 交通流线规划。
设计了像迷宫一样有趣但又不会让人迷路的交通流线。
主路宽敞得就像大马路,能让轮椅和婴儿车轻松通过,辅路则像毛细血管一样,连接各个功能区。
而且在水边还设置了亲水步道,让大家可以近距离接触水。
三、遇到的问题。
# (一)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就像走钢丝一样,要在开发这个滨水区域和保护生态之间找到平衡。
比如说,想要建一些观景平台,但是又不能破坏水边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就好比你想在一个精致的蛋糕上放一颗樱桃做装饰,但是又不能把蛋糕弄塌了。
# (二)预算限制。
重庆滨水空间调研报告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特点与方法 (3)1.2.1研究特点 (3)1.2.2研究方法 (3)第二章从相关理论看待滨水空间 (4)2.1从图底关系看滨水空间 (4)2.1从设计心理学看滨水空间 (5)第三章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 (5)3.1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 (5)3.2重庆滨水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6)3.3重庆滨水空间存在的主要原因 (8)第四章解决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措施 (8)4.1解决措施 (8)4.1滨水空间的指导思想 (9)4.1滨水空间的工作原则 (9)第五章总结与概括 (9)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在日益高涨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目前国内外对于滨水区景观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然而,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初期,城市许多城市在滨水区开发中仍然存在着来自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滨水空间问题措施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人类文明智慧的加速演进,现代与未来人类对于滨水景观及其承载的滨水聚居环境的偏爱必将与日俱增。
从滨水而居到滨水而聚,伴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城市转型,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性等,远景设计研究院发现这些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化为标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理念已经为世人所瞩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现今滨水景观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生态保护型规划对于这种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不应是高密度城市建筑或人工景观的大量堆砌,而是朝着建筑量小的“非建筑化”、“非城市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修复型规划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又能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给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生态修复是现代滨水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滨水区规划出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滨水景观已成为各国景观规划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重庆南滨路滨水区域景观空间构成研究
从城 市滨水 区域 的景 观 角度 , 点 探讨 重 庆 南滨 路 重
景 观 设 计 理 念 下 的景 观 空 间 构 成 。
重 庆南 岸 自近 代 以来 经历 过 不少 历史 事件 , 留
下 了 许 多 码 头 文 化 及 历 史 传 说 。这 些 为 重 塑 南 滨 路
一
、
城 市 滨 水 区域 的概 念
园下 层 为 酒 吧 一 条 街 ; 区 内 还 设 有 十 大 名 花 浮 雕 , 景
巴渝 风情浮雕 , 刻有 大量文人 曾经 的诗词歌 赋 。
3 龙 门浩 月 .
关 于大 禹治 水 三过 家 门不 入 的传 说 , 重庆 人 自
小 就 耳 濡 目染 , 易 引 起 共 鸣 。南 岸 弹 子 石 的 地 名 极 也 因 大 禹 之 子 启 从 石 中诞 生 而 得 名 。该 景 区视 野 通 透 , 景 大 气 。 近 处 江 中 有 治 水 传 说 中 著 名 的 呼 归 远
城 , 泊 于 岸 , 家 灯 火 映 照 字 水 , 梦 如 幻 。 因 此 船 万 如 字 水 宵 灯 也 是 重 庆 夜 景 的古 时 雅 号 。
地简 洁 ; 江人 行 道 以 观光 休 闲 为 主 , 态 时 有 变 临 形 化 , 场地 的结 合也更 加 紧密 。 与
第 9 第 5期 卷
色 空 间 。
南滨路 临街 的人行 道绿 化没有按 照常规 的做法 种植 行道树 而别具 特 色 : 将各 种 卵石池 与 防尘 灌 如 木 树池结 合 布 置 , 设 微 型 热 带 植 物带 等 ( 7 。 或 图 )
第 9卷 第 5期
21 0 1年 5月
西 南 农业 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滨水调研报告
滨水调研报告
滨水调研报告
本次滨水调研旨在了解滨水区域的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滨水区域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参观实地、访谈相关人员和收集数据分析的方式,得出以下结果:
首先,滨水区域的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经过我们多个样本点的考察,发现滨水区域的水质较为清澈,河道的水生态系统也相对健康,植被覆盖率较高。
此外,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与规划较为合理,使得滨水地带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良好。
滨水区域的发展日趋活跃,多个商业项目和旅游景点层出不穷,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滨水区域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周边拥有多个码头和海港,便于货物运输和旅客出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滨水区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滨水区域人口的集中,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例如,我们发现部分河道存在着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措施,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
其次,滨水区域的旅游开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一些地方游客拥挤,而其他地方却相对冷清,需要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促进滨水区域的全面发展。
此外,滨水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也需要解决,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和调控。
综上所述,滨水区域在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然而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滨水区域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加强规划和管理,提升滨水区域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满意度。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滨水景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滨水景观是指位于江河湖海等水域边缘,以水景为主要元素,结合绿化、建筑、文化等要素而形成的独特景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 调研内容:- 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对不同城市的滨水景观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程度、设计理念等情况。
- 滨水景观的特点:分析滨水景观的特点,包括景观元素、空间布局、功能设置等。
- 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滨水景观对城市形象、旅游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 滨水景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居民对滨水景观的看法、利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大部分城市都在加强滨水景观的建设,但在设计理念和执行力上存在一定差距。
2. 滨水景观的特点:滨水景观多以绿化、水景、休闲设施为主要特点,布局以河道或湖泊为主体,设置步行道和观景台等。
3. 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滨水景观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增加经济收入。
4. 滨水景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大部分居民对滨水景观持肯定态度,喜欢在其周边进行散步、运动等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调研结论: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积极影响,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2. 建议:- 加强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 提升滨水景观的管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维护,确保景区的安全和卫生。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度和利用率。
- 加强与滨水景观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本次滨水景观调研报告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数据,对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加强滨水景观规划、管理和宣传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江北嘴滨水空间调研报告
场地现状
文化要素
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全国一流的高档公益文化设 施,与上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明玉珍睿陵等古 建筑合理布局,造就了江北嘴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已成 为重庆城市文明的新象征和建设西部文化高地的标志。 除此之外,明玉珍睿陵、老城墙遗址等,都是历史文化 古迹。其中,于清嘉庆年间修筑的四门土城,建城墙2.5公里, 而如今仅存4段城墙,城墙遗址公园就位于记忆之城里,处于 重庆大剧院、嘉陵江索道之间的三角地带,与未来即将建成 的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未来之城形成两大城市特色文化。
江北嘴滨水空间调研报告
背景简介
滨水空间
滨水带与城市
江北嘴滨水空间调研报告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联系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 等宾滨水区,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质量。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滨水绿带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 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 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 透,可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场地现状
天际线及空间形态
江北嘴滨水空间调研报告
重庆是依山而建随山势起伏而自然地就形成了一条优美的天际线,再加上江水的陪衬使其 光影互现,为重庆的城市风貌增添了不少色彩。 可是重庆天际线存在着混乱、无序的现象。首先,整体的天际线没有鲜明的个性,可识别 性差。此外,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相互关系混沌,缺乏协调,从而弱化了重庆天际线的 整体结构与特点。 而江北嘴位于两江交汇一显赫之地,提高重庆城市形象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这里,改善天 际线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滨水调研报告
滨水调研报告滨水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滨水区是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量滨水区的土地被厂房、仓库或停车场所取代,城市对河岸线的认知和利用偏向于工业化和商业化。
调研滨水区对城市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某城市滨水区进行,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3份。
实地观察城市滨水区的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滨水区利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滨水区被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占据,只有少部分用于居住和休闲。
滨水区被大量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污染,环境状况堪忧。
2. 滨水区规划和管理调研发现,滨水区缺乏规划和管理。
没有相关规划和政策来引导滨水区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滨水区内的建筑物和道路脏乱差,缺乏维护和管理。
3. 居民意见和期望调研发现,大部分居民对滨水区的利用和管理表示不满意。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滨水区的规划和管理,改善滨水区的环境状况,并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4. 其他发现调研还发现,滨水区存在安全隐患,大量垃圾和废弃物堆放在滨水区,影响城市形象和环境。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滨水区规划和管理。
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对滨水区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利用滨水资源,并加强环境保护。
2. 提升滨水区的环境质量。
加大对滨水区的清洁和维护力度,清除垃圾和废弃物,并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3. 增加滨水区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根据居民需求,在滨水区内增加公园、咖啡馆、餐厅等设施,提供更多休闲和娱乐场所。
4. 强化滨水区安全管理。
加强巡逻和安全巡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保障滨水区的安全。
五、调研结论滨水区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需要加强滨水区的规划和管理,改善滨水区的环境质量,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并加强滨水区的安全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滨水景观的现状和对市民的影响,以及挖掘滨水景观在城市中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调研方法:
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滨水景观调研。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得了数据和信息。
调研结果:
1. 滨水景观的现状:
- 城市中存在多个滨水景观,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 部分滨水景观的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存在着污染和乱倒垃圾等问题。
- 一些滨水景观已经得到了开发利用,建设了公园、休闲区等配套设施。
2. 滨水景观对市民的影响:
- 滨水景观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满足了市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 滨水景观的存在改善了城市的景观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 滨水景观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
3. 滨水景观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 滨水景观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可以开展环保教育和科学研究。
- 滨水景观可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打造城市的特色和形象。
- 滨水景观可以建设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
的需求。
- 滨水景观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加强,减少污染源和恢复生态
系统。
结论: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滨水景观,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发展滨水景观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滨水景观的品质和吸引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满足市民的需求。
学校滨水景观场地调研报告
学校滨水景观场地调研报告学校滨水景观场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滨水景观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滨水景观场地的现状和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便为将来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对学校内的滨水景观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湖泊、河流、小溪等。
我们记录了场地的尺寸、形状、水体特征和周边环境,并进行了测量。
2.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采访学校管理者和相关专业人员,了解了他们对滨水景观场地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同时,我们还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报告,获取了一些有关的数据。
三、调研结果1. 滨水景观场地的现状根据我们的考察,学校的滨水景观场地主要由人工湖泊和小溪组成。
这些水体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水质较好。
场地周边环境较为优美,有植被覆盖,景观绿化良好。
2. 滨水景观场地的利用情况目前,学校的滨水景观场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些老师和学生会在湖边散步、钓鱼、放松心情,但整体利用率较低。
学校在场地周边没有提供合适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推广,导致很少有人知道和利用这些场地。
3. 滨水景观场地的潜力学校的滨水景观场地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这些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这些水体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为学校食堂提供食材,同时也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
此外,场地周边可以建设休闲设施、栽种花草树木,为师生提供更多活动和学习的空间。
四、建议与展望1. 设计和规划滨水景观场地学校应该通过专业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对滨水景观场地进行设计和改造。
合理规划场地的形状和尺寸,增设活动区、休闲设施和观景平台等,满足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2. 提供教育和宣传学校应该加强对滨水景观场地的宣传和推广,让师生了解和认识场地,并教育他们正确地利用和保护水体资源。
可以开展一些与滨水景观相关的活动和课程,提高师生对滨水景观的兴趣和参与度。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滨水景观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滨水区域的景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滨水景观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的滨水区域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和需求,实地走访主要观察滨水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专家访谈则是了解专业人士对滨水景观规划和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公园和游憩区域,对于滨水景观的利用方式和景观设计并不清晰。
同时,市民对于滨水景观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自然生态体验上。
2.滨水景观的现状和问题实地走访发现,部分滨水区域存在着乱堆杂物、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滨水景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一些滨水景观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存在着单一化、缺乏互动性和开放性等问题。
3.专家对滨水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建议专家认为滨水景观应该以自然生态恢复和景观创新为主要目标,加强滨水区域与城市内部的互动和联接,创造更多的休闲空间和活动场所。
同时,专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滨水地形和自然环境特点,制定不同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方案,实现滨水景观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市民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和需求,发现了滨水景观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并得到了专家对滨水景观规划和建设的建议。
滨水景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考虑市民需求、生态环境和专家意见,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要写的是有关江北嘴重庆大剧院所辐射的滨水空间的调查与自己的想法。
去的时候不是双休日,理所当然地人很少,加之,重庆大剧院与科技馆本身就是领头的建筑,政府公共建筑一直在引领居住建筑的成长,这一直很管用。
周围到处都是未修建成的楼盘,少有居民,最多的就是拍婚纱照的新人,在草坪上,在大树下,在教堂边上,拍一张又一张的美满。
作为中央公园,取景自然是不可少的功能。
唯一看见的生活模样就是一群爷爷奶奶一起出来游玩,坐在小山顶上的石桌椅上,谈话,喝水和斗地主。
故意坐在他们身旁,想要融入重庆的市井生活,听闻他们的心声。
老人们想要围起来纸牌游戏,却发现是没有桌子的,只有能坐下的椅子。
这不符合老人们的心意,便有喃喃的埋怨:这里没有龙头寺公园好,里面桌子很多,凳子也是可以搬来搬去的很舒服。
这是市井生活中,老人们的想法。
岁数到了,不能长时间的行走与站立,倒是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下,说话与谈天。
这算是中央公园的败笔,即使是青年或者中年,晚饭或周日休闲的时候,仍需要围而坐的桌椅,是亲切与生活的剪影,而不是各朝一面的树下板凳。
写到中央公园是与大剧院的滨水空间是有相关的,不可分的。
这是一串的景观路线,人走进来,就逃不出去这条路线,这是设计者的思路。
讨厌景观轴线之类的傻了吧唧的东西,人们不能像鸟一样飞起来看,只是用铺底与草坪相接的形式,来强调轴线的成立。
最多再傻了吧唧的立些柱子,以在第三维上强调空间的连续性与轴线性。
公园,尤其是景观公园,不能是直肠子,不能做所谓的气势以及形式,而更应该是幽静与大树的结合,私隐与开放的共同需求。
我躲在一棵树的后面,你看不见我,我在一片草地上,我要你看见我。
我在水的旁边看书,我在山顶远眺。
景观公园更应该体现个人意识,不同于商业空间的属性。
在这里,人作为商品的属性应该在设计者的巧思里尽量消失,形式主义的衣服应该消失,矫揉造作的走路姿势应该消失,人们更应该穿着睡衣,头发散乱,顶着未清醒的眼睛来散散步,找回自己原本的模样。
重庆支流入江口滨水空间生态及景观设计研究——以花溪河湿地公园为例
CASE区域治理重庆支流入江口滨水空间生态及景观设计研究——以花溪河湿地公园为例重庆市设计院 方小桃,沈倩,赵芳,李璐璐,刘宁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与江、湖、海水体接壤的水陆生态交错带,是水陆生态系统间资源流动、物种循环的重要通道,在城市规划中常被定义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与生态廊道,也是近年来城市重点更新建设的区域。
支流入江口作为城市滨水空间的重要节点,其生态功能的构建及景观品质提升对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
一、支流入江口滨水空间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根据国内外实际工程案例及相关资料查阅,单独针对支流入江口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内容较少,当前国内外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滨水空间的生态和景观研究,对本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于滨水空间生态景观设计,国内外普遍采用景观生态学理念,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2];同时要求具有景观综合、空间结构、宏观动态、区域建设、应用实践等几个主要特征[3]。
二、重庆支流入江口滨水空间特点重庆两江环抱、山势起伏,滨水空间以山水特色为本底,地形地貌较平原城市更为复杂,其滨水空间也具有明显不同于平原城市的特质,这对山地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总体而言,重庆滨水空间主要表现出山环水绕、水位落差大,旱涝两季景观迥异、行洪要求高,亲水性受防洪限制的特点。
同时重庆滨水空间面临着超强度开发、建设缺乏整体策划和调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等问题。
相关调研表明,重庆各支流的入江口也面临着水质污染物、岸线利用布局不合理、景观打造粗放等问题。
三、花溪河湿地公园设计研究花溪河湿地公园项目起始于锦绣江南小区西部,终点至茶花广场东,沿滨江路长度2.5公里,面积约73.4公顷。
是充分体现重庆市入江口滨水空间生态景观设计特点的典型案例。
(一)项目本底特性分析花溪河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本底较差:已建护坡景观效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阻隔了滨江绿带和现有建筑区域间的联系;紧邻滨江绿带的已出让地块现有一个水世界游乐园,三分之二的部分烂尾。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1、场地调研2014年5月26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彼得贝伦斯建筑学院34位师生莅临重庆大学,中德Joint-studio联合设计就此开启。
此次选择的场地为原重庆华隆特钢厂区旧址,其南接著名瓷器口古镇,东临嘉陵江,西边为市政干道,北面为特钢厂家属区。
项目选定的旧厂区巨大且荒芜,但直接濒江,拥有绝佳景观视野,其相邻区域也极富活力和历史感,且交通便捷,这无疑使得该场地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
回望重庆的城市发展史,与长江息息相关,因此滨水地区通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如老城墙,旧码头,老工厂、旧车间等。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老旧构筑物虽然都已废弃,但它们构成了人们认识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
所以如何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建构历史、今天、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城市环境,将成为贯穿整个设计的问题。
2、总体规划首先是交通网络规划。
为保证人们安全便捷地抵达滨水岸,重新建立起人与水亲密对话的滨水文化,我们倾向于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以确保步行者的权益。
同时路网等级从西向东依次降低,即靠近城市干道的路网最宽,以快速消化涌入场地的车流;而越靠近江边的路网就越窄越多。
其次是建筑量的空间分布。
对于重庆这种高密度山地城市,一片视野开阔且可达的公共空间是极为宝贵的。
纵观场地整体环境,在保证容积率大于2.0的前提下,我们控制建筑高度由城市干道一侧向滨江一侧逐渐递减。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开发量和城市天际线形象,还可以在滨江地带提供可达且人性化的公共共享空间。
最后是城市空间的营造。
场地内设计三条由西向东的视线通廊,其中的城市空间由大至小,由整变碎。
最后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绿带轴来加强场地南北之间的.连续性,并在绿轴上衍生小广场、街角公园等等趣味空间。
经过反复推敲形成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场地内从大马路向步行街道空间的自然过渡,增加了人与人相遇相识的机会,可发生更多偶然,拉近人之间的距离。
而经改造后重新利用的老构筑物也能在无形中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和唤起城市集体记忆。
滨水景观——滨水景观改造与探讨
滨水景观改造与探讨【摘要】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水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滨水地区的功能重点逐渐由交通枢纽和传统工业区转变为城市娱乐休闲中心,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开始成为关注焦点。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从城市的空间构成出发,考虑城市独特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个性。
本文主要以重庆市江津区滨水景观改造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在设计中如何使滨水景观与城市布局和文化特色相统一,形成既满足城市人居旅游,又能结合生态环保、经济产业和社会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
【关键词】滨水区;滨水景观;滨水景观改造一、城市滨水区景观发展1. 滨水区的定义:滨水区是由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构成的一个复合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
[1]滨水空间是天然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滨水区的类型与景观发展趋势现代城市滨水区根据自然环境形态可以分为四类:滨江跨河、滨海、环绕湖泊水域、洲岛型城市滨水区[2],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功能也有所差别。
城市滨水区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着眼于如何有效利用滨水空间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城市的滨水空间都面临着污染和景观质量不高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转型,人们认识到开发和更新滨水景观带对改善沿岸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有巨大的作用。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滨水景观的综合功能优势,提高城市滨水区景观质量,创造符合时代需求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优质城市滨水区景观成为了滨水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重庆市江津滨江景观改造1. 江津滨江景观改造的有利因素和问题1.1地理优势: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长江呈“几”字型绕城而过,偎依几江的滨江路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路”。
1.2城市文化特色:江津有灰千岩远古岩画、天下第一长联、江心砥石古迹、重庆市最为完整的明代建筑――江公享堂等历史文化遗产;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塘河古镇婚俗;除此以外还是聂荣臻元帅等名人的故乡。
重庆南滨公园景观空间特色研究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重庆南滨公园景观空间特色研究课程名称:风景园林综合实习Ⅰ任课教师:专业:班级:学号:姓名:2017年 5 月8 日重庆南滨公园景观空间特色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在景观中的体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南滨公园作为传承重庆巴渝文化特色的新型滨江公园,通过分析其景观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巴渝文化的体现,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信息。
关键词:滨水景观;南滨公园;巴渝文化一、引言重庆作为有名的山水城市,对滨水景观空间进行特色塑造,将有利于重庆以独特的城市形象被世界认识,对重庆山城历史的延续和各方面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南滨公园作为重庆滨水空间的重要代表,其空间景观特色塑造将引领整个重庆滨水空间景观特色塑造的方向[1]。
二、区位与交通概况1、南滨公园区位概况重庆南滨公园位于南岸区南滨路沿长江一侧,东起朝天门大桥南桥头,西至石板坡长江大桥南桥头,全长6.8公里[2]。
由六大景区串联而成,顺江而下分别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峡江开埠和禹王遗踪。
南滨公园区位图2、黄葛晚渡、海棠烟雨交通概况晓月路与烟雨路在海棠烟雨景区对面与南滨路相接。
从黄葛晚渡到海棠烟雨一共有六条连接临江人行道和临街人行道的道路和一条从广场到码头的车行道,三条人行横道和两个距离较远的公交车站。
三、线性景观空间处理手法分析作为城市滨水区域,南滨公园景观空间的处理对于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解决城市道路与江岸的高差,怎样组织游客游览的空间序列,以下将以黄葛晚渡和海棠烟雨景区为例进行分析。
1、高差处理(1)中间平台的设置黄葛晚渡景区上下高差约为7米,在较短的进深范围内,为了消解高差,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停留空间,设计师巧妙地在中间设置了两个平台,形成了自上而下四个空间层次。
(2)利用植物进行边坡处理长约700米的海棠晓月景区在立面上以倾斜的护坡和垂直于地面的挡墙为主。
通过植物分层配置,在上层种植主干分明,枝叶茂密的乔木,下层或将低矮灌木修剪成色块或用水泥做成方格,在里面种上一些花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特点与方法 (3)1.2.1研究特点 (3)1.2.2研究方法 (3)第二章从相关理论看待滨水空间 (4)2.1从图底关系看滨水空间 (4)2.1从设计心理学看滨水空间 (5)第三章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 (5)3.1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 (5)3.2重庆滨水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6)3.3重庆滨水空间存在的主要原因 (8)第四章解决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措施 (8)4.1解决措施 (8)4.1滨水空间的指导思想 (9)4.1滨水空间的工作原则 (9)第五章总结与概括 (9)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在日益高涨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目前国内外对于滨水区景观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然而,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初期,城市许多城市在滨水区开发中仍然存在着来自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滨水空间问题措施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人类文明智慧的加速演进,现代与未来人类对于滨水景观及其承载的滨水聚居环境的偏爱必将与日俱增。
从滨水而居到滨水而聚,伴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城市转型,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性等,远景设计研究院发现这些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化为标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理念已经为世人所瞩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现今滨水景观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生态保护型规划对于这种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不应是高密度城市建筑或人工景观的大量堆砌,而是朝着建筑量小的“非建筑化”、“非城市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修复型规划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又能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给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生态修复是现代滨水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滨水区规划出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滨水景观已成为各国景观规划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旅游游憩型规划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放松身心,缓解各种压力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
城市滨水地带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娱乐游憩环境。
1.2研究的特点与方法1.2.1研究的特点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已有很多,其中有对滨水空间多层面的剖析,如滨水区域的建筑、道路以及景观的研究。
也有从不同尺度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探讨,如从城市总体规划尺度出发或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滨水空间的设计方法。
而本文将重点放在滨水空间与水体、城市的联系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即避免将滨水空闯与周遭环境隔离而单独进行考虑的情况,从而找到滨水空问与水体、城市在深层次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前人的经验借鉴,并运用现代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念,试图找到滨水空间与河流、城市有机联系、和谐发展的道路。
在尺度上,本文主要在滨水空间的尺度上进行研究。
1.2.2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 一:对前人的经验进行借鉴。
分析作者对多个历史上富有特色的滨水城市进行了研究,收集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二: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采用了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综合了城市规划,利用环境学.社会学以及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借鉴国内外关于滨水城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
三: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所获得的原理对几个滨水空间的实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得到的理论进行检验。
第二章相关理论看待滨水空间2.1从图底关系看滨水空间“图底分析”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旧城改造、小区建设的图面分析中应用广泛。
这是一种一般将建筑物作为实体,覆盖到开敞的城市空间进行城市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关注的是城市空间实体,它考察建筑肌理的围合与尺度关系,指导设计师们明确城市设计的方向。
它又与个人知识美学与个人心理相关,又与人的视觉感官联系,是可以通过视觉简易研究得出结论的有效设计及分析方法。
通过进行图底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掌握城市二维空间关系,有时可以推论出三维空间效果,这种“图底分析”在鲜明反映出特定城市空间格局在时间跨度中所形成的“肌理”,和结构组织的交叠特征时,它还表达了城市的第四维空间――文化概念。
空间形态的分析可借由抽象成平面几何形式进行,最普遍的方法有“图底关系”分析法。
图底关系是基于建筑体量作为实体(图)和开敞空间作为虚体(底)所占用比例关系的研究。
由建筑实体和空间虚体构成的主要“空间领域”代表城市格局或城市肌理,并通过增加、减少或改变组合的空间几何形式来阐述建筑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图底理论是用来描绘虚实关系的图形工具,是明确城市空间结构和秩序的平面视图的二维抽象。
图底理论作为研究空间形态最为直观简化的方法论,有助于本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形态模式的提炼建立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层面分析特别适用于空间形态领域。
借助于形态单元的分类分解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列出重要的形态塑造特征或特征组别。
滨水空间形态由用地功能、道路交通、建筑群体、公共空间四大层面控制,其中用地功能是本研究空间分类的依据。
因此本研究从剩余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图底关系分析法,分层分解滨水空间形态,挖掘形式组织规律。
进行图底关系的分层分析,分类归纳提炼出健康导向下的滨水空间形态模式。
模式图解重在表达滨水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的形式特点与平面组织规律,各类模式针对其服务人群各有其适用特点与健康效应,不存在优劣之分。
2.2从设计心理学看滨水空间滨水空间美好宜人的视觉景观有助于安抚和放松人们的精神,改善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越接近自然,心态就越健康,人会从对自然元素的欣赏中获得正面的情绪。
心理学家指出这是因为现在的人类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过大,对自然的亲近、获得视觉美感是释放压力的方式之一,能够帮助调整心态。
压力表现为担忧、恐惧、忧虑甚至愤怒,同时会引发一系列身体机能的变异,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及与此相关的免疫力下降等。
发表于全世界各类科学杂志上的25份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观赏某些城市中的自然元素仅仅3分钟,就可取得诸如降低血压、减慢心跳、放松肌肉等的显著功效。
因此,观赏并亲近城市中的自然景物不但能够减轻压力、消除疲劳,还能改善身体健康指数。
滨水区是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也是城市人接触自然最直接便捷的渠道。
水边美好的视觉景观激发了人类观水、近水、亲水的天性,也易于缓解人们在社会压力下产生的紧张、焦躁、疲惫等不良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滨水区,特别是海滨地区广阔的地平线、蓝色的天空和周期性的波涛声,对人而言具有消除精神紧张、调节心理矛盾、稳定情绪的作用。
临床观察资料也证实。
当人看到水景时,人体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血压稳定,大脑皮层可得到有效的休养,食欲增加,睡眠显著好转。
由此可见,滨水空间以水为代表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使其促进公众身心健康的功效不容忽视。
第三章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3.1 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一)重庆城市滨水空间资源丰富。
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中与地表水体接壤的特定空间地段,是城市市区中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空间吸引力强的区域,是最具生态、景观、经济、文化和公共价值的空间资源,一般分为水域、岸线、陆域三个部分。
(二)城市滨水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各滨水城市未开发或开发利用不充分的滨水空间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三)城市滨水区规划日渐完善。
重庆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滨水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种法定规划中都将滨水区作为重点内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全方位控制。
在法定规划的基础上,各地还编制了涉及滨水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化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蓝线规划、滨水区域城市设计及景观规划等多种类型的规划,对法定规划进行补充和完善。
(四)城市滨水区规划实施初见成效。
在滨水区各项规划调控指导下,各城市逐步开展了绿化和公共空间营造、建筑立面整治、景观建设等工作,既改善了城市环境,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兼顾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加强了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又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滨水区开发项目获得多项荣誉,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综合整治项目获得“中国人居范例奖”,仙女湖风景区晋升为融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5A级旅游区。
3.2重庆滨水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滨水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滨水空间资源总体上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做好利用水的文章。
滨水区开发建设主要集中在江河沿岸的道里区,江河南岸道外区段未能较好的开发,还有70% 的城市滨水区未被开发利用;而一些县城的滨水区开发利用程度更低。
同时,各地的滨水区的规划建设程度不平衡,既有功能高度复合的滨水区,也有功能单一的、以居住为主的城市生活岸线和被工业仓储等占据的生产岸线,还有尚未进入城市开发范围的荒置地段。
(二)滨水区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滨水空间的公共价值。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有的城市过分强调短期效益,沿江黄金地段被超强度开发,建筑又高又密、无序建设、管理失控;阻碍了城市公共生活空间与滨水生态空间的有机结合;公众滨水景观视线被遮挡;地产开发对滨水绿地的挤占现象不断出现;滨水空间的私人化倾向严重;滨水空间的不良开发强化了社会不平等的趋势。
一些城市滨水区公益型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项目建设的很少,有的还将原有的公益型公共设施拆除建成高层住宅。
所以,中心城区滨水区的开发,不仅是“空间问题”,更是“公共问题”,滨水空间的公共价值在于必须满足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对公众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一些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兼顾的方法,仅注重局部的、重要的、即将实施的地区,整体性、系统性不强,导致滨水区出现功能单一,缺乏特色,文化内涵和经济因素不足等问题。
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对滨水区的规划建设仅仅局限在景观风光带上,没有将滨水区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交通体系、公共利益、历史文脉等综合起来,作为复合空间问题加以综合考虑,导致滨水区整体功能欠缺。
(三)滨水区规划调控和实施不到位。
一些城市特别是县城还没有编制滨水区开发利用规划,缺乏整体策划和调控,导致有些城市滨水区荒置或建设无序。
在规划编制中,滨水区规划的主导思想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有些城市没有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指导滨水区建设,而是以粗俗劣质的人工设计取代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