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矫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iǎo zhèng,指改正;纠正。

出自《汉书李寻传》:先帝大圣,深见天意昭然,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确立的一项刑法执行手段,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从微观增面上来说在于矫正犯罪思想行为,控制和预防再次的犯罪行为,帮助矫正对象水利回归社会;从宏观层面来说则是为了实现社会管理的有序与安全,保障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通过整合国家与社会的多方力量特别是专业型社会组织的参与,积极引进社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与原有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矫正相互协同,逐步建立专业的司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于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金乡县社区矫正工作之现状自我县试点社区矫正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三项工作,为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稳定綦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至20XX年12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2524人,累计解除2165人,在管对象359人,其中被判处缓刑336人,管制1人,假释18人,暂予监外执行4人,无一人脱管、漏管及重新违法犯罪。

2016年,金乡司法局金乡街道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受到司法部表彰。

在建设和申请全国模范司法所的工作中,金乡县司法局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一是建全组织机构。

县、镇两级均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县司法局专设了社区矫正管理中心(现称金乡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建立了以司法所为主体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办公室,19个村(社区)建立了特殊人员管理监督的司法行政工作室。

最新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动态分析报告3篇

最新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动态分析报告3篇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动态分析报告3篇为进一步推进我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5月27日上午,镇司法所组织召开了社区矫正人员动态分析研判会。

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社区矫正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由司法所所长结合对本辖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基本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及倾向性问题;新入矫和即将解矫人员的思想动态;重点监管人员的确定、撤销情况;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管规定的情况;脱、漏管及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矫正小组的工作情况;工作中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等逐一进行了汇报。

这次研判分析会在全面汇总基本工作情况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区矫正人员就业渠道不畅通。

二是在对拟适用社区矫正前的调查评估时,存在社区居民不配合情况。

今后我镇将每月召开一次社区矫正人员动态分析研判会,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全面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阻塞执法漏洞,强化日常监管,全面提升我镇社区矫正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我所社区矫正工作经过全所人员的努力,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到目前为止,当年已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人,其中1名假释对象,现有各类矫正对象14人。

一、严格把好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关对被告人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按照《安徽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和安徽省《关于适用社区矫正社区影响评估暂行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入村进户调查评估。

1、认真调查评估,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和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走访被告人所在的村委会及其家人和村邻,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其家庭情况及周边邻居对其的日常社会表现的评价。

2、在对调查材料进行认真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作《社区影响评估意见书》,并附上调查走访笔录、座谈记录、被告人的家属和村委会出具的愿意配合监管书面承诺。

今年元月以来,我所受托已对3名被告人进行评估,认为被告人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日常社会表现评价较好,社会危害性较小,近亲属及所在村委会愿意接收并配合监管,其矫正条件环境较成熟,向法院提交了可适用非监禁刑的评估报告,建议法院拟对其判处缓刑,依法实施社区矫正,法院都予以采信。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社区矫正是指对被刑释、暂释人员进行监督管束和帮助改造,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项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安全,减少再犯率,促进罪犯的改造和重返社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

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

2. 实地调研。

参观了几个社区矫正机构,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观察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3. 问卷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1. 人员配备不足。

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满足工作需要,导致工作负荷过重。

2. 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矫正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导致设施条件、专业培训、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

3. 制度建设不完善。

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包括社区矫正对象的评估、安全防范措施、后续服务等方面。

4. 社会支持不足。

社区矫正对象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困难,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

四、问题分析1. 人员配备不足。

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满足工作需要,导致工作负荷过重。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增设人员编制和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 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矫正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导致设施条件、专业培训、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财政投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财政保障水平。

3. 制度建设不完善。

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包括社区矫正对象的评估、安全防范措施、后续服务等方面。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的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4. 社会支持不足。

社区矫正对象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困难,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

最新整理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docx

最新整理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docx

最新整理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一)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强化责任需要。

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我乡认真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脱管人员、涉嫌重新犯罪和重新犯罪案件进行调研工作,认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监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我乡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管理。

加大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力度,是规避治安风险、降低矫正对象再犯罪率的有效手段。

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采取“多方协作、联合布控、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办法,防止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再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大对走访工作的人员投入,努力构建以司法所为领导,村委会、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为参与主体的联合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同各级单位的联系,做到信息畅通、行动一致,拓宽同矫正对象的联系渠道,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积极寻找同矫正对象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电话、当面、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方便对矫正对象进行得当的思想教育。

同时,密切监督,严防死守,避免因信息反馈不及时而引发的矫正对象再犯罪情况。

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以真情感动矫正对象,以此搭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大大的增强了矫正成功率。

通过宣传发动,组织了社区、配合公安派出所、综治部门为主的工作机构,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是了解矫正对象最新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改造效果和改造中存在着的问题。

二是通过对照检查,严格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查找矫正执行期间矫正工作存在的不足。

三是针对以上不足,切实整改,通过开展活动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和矫正质量。

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宣威市社区矫正工作于__年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今年以来,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进入矫正实施阶段。

通过近三年的社区矫正实践探索和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的情况,目前的社区矫正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慨括为三个基本,一是基本上构筑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组织,具体表现为全市26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上对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保障;二是基本上按照中央、盛市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宣威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

三是基本上制定了工作流程、职责、制度,部门衔接、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制度框架,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奖惩考核、帮助服务。

但由于社区矫正立法滞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管理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比较原则,责权不够明确,实际操作性不强,在社区矫正推进过程中,时常会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执法与执行上分离。

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五种对象”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的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则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工作。

由此,社区矫正从过去的公安机关单一管理改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管理体制。

从形式上说,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不再是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但仍然是“五种对象”监督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责任单位。

而从事社区矫正具体指导、管理、组织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却没有刑罚的执行权。

这种状况既影响了社区矫正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影响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和实际效果。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重新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融合。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对不同地区的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其工作模式、人员配置、服务内容、成效评估等进行综合评价。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各地区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现状和特点;2. 分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探讨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方向和发展趋势。

三、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2.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专业素养;3.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4.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社区矫正机构,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2. 调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3. 结合案例分析和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五、调研结论1. 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配置不合理等;2.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改进和优化,如加强专业化培训、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等;3. 未来,社区矫正工作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建议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2. 完善社区矫正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3. 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多元化发展;4. 建立健全的成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结语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

通过本次调研,相信能够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希望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对本报告提出的建议予以重视,并不断加强改进,为社会治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探讨社区矫正与司法改革社区矫正制度在当前司法改革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司法所作为基层司法机构,既是实施社区矫正的主体,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承担者,因此,对司法所的调研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为完善司法体系和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有益参考。

一、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了多年,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尚未完全制度化和体系化,造成了社区矫正工作不够规范和标准化,存在司法不公等问题。

其次,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矫正效果不佳,甚至有些人重新犯罪。

最后,社区矫正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了人才短缺、设施不足等问题,难以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司法所应承担的责任在社区矫正工作面临众多挑战的情况下,司法所应承担起以下责任。

首先,司法所要加强矫正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素质和经验,切实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司法所要加强对社区矫正中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档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最后,司法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提高社区矫正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有效实施。

三、建议与展望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司法所作为基层司法机构,应该加强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下司法工作的需求,实现司法所向民主和法治方向转型的目标。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首先,加强司法所的组织架构改革和人才引进,实现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和更好的民主参与,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更充分、更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其次,加强司法所与相关机构的联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矫正工作的统筹协调。

最后,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引导和社会支持等工作,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发生,提升人们的法治意识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司法体制改革和矫正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4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4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4篇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作用,县政协社法委组织相关委员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走访了司法局、镇乡、社区等部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赴兄弟县区进行考察学习,通过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考察学习,形成以下意见建议:一、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情况XX年4月,遵照省市工作部署及要求,我县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由公安转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先期完成丹西街道试点的基础上,于同年5月份在全县铺开,至今已3年有余。

三年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通过司法等职能部门、各镇乡、社区的共同努力,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截止XX年6月底,共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716人,解除社区矫正482人,建立教育基地18个,公益劳动基地20个,先后组织集中教育405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2150人次,开展心理咨询214人次,公益劳动3926人次,帮助3名矫正对象落实低保、581名矫正对象落实责任田,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204人次,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控制在%以下。

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显着成效主要表现在:1、社区矫正工作网络体系更加健全。

县里成立了象山县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并在县司法局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县矫正委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全县18个镇乡街道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相关的农村、社区也都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形成了县、镇乡、村三级工作框架。

县司法局积极协调人事部门加强司法所建设,确保每个司法所有1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并按矫正对象与社区志愿者1:1的要求组建了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县、镇乡两级监管帮教网络。

X县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X县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X县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今年以来,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矫正效果,减少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增强群众安全感,X县社区矫正工作狠抓管理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转变观念,在矫正教育、心理咨询、定期走访等方面逐步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

201X年上半年,X县司法行政机关在册对象X人,其中缓刑X人,假释X人,管制X人,暂予监外执行X人,安置帮教信息库在册X人。

无脱管漏管和再犯罪现象。

一、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1、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201X年,X县司法局根据X县矫正执法监管的实际需要,经县编办批准,设立了社区矫正局(副科级)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各乡镇以司法所为主,承担社区日常工作。

在村(社区)以村委会为主,对社矫安帮对象进行监管帮扶。

健全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得到完善。

2、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201X年以来,X县司法局招录引进政法干警、公务员等优先补充到乡镇司法所,截至目前,消除了X人所、兼职所现象。

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缓解了司法所的工作压力,有效的防范了监管安全隐患。

目前,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已达X项,分别是定位监管项目,集中教育项目,心理咨询项目和社区服刑人员月走访项目,还有一项技能培训项目正在与相关企业对接协商,争取年内完成第X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项目。

3、保障基本到位。

县局及X个基层司法所均完善了硬件设施,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资料柜、电脑、打印机、电话机等办公办案设备。

开通了社区矫正工作信息联网管理平台,建立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QQ群和微信群,实现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共享。

明确了社区矫正购买服务项目及其预算标准,根据工作需要,确定需要采购的项目(按照县财政规定项目必须是上级部门纳入到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并根据综合物价水平,工作水平,社会保障规定,税费成本等,编制项目预算报财政局审核。

发布了采购项目的主要内容、承接标准、预算资金等信息。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指对释放出监狱的犯罪人员进行再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疏导等手段,以实现其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

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事犯罪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稳定和犯罪预防的重要措施。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1. 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流程2. 矫正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安置情况3. 矫正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情况4. 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评估和问题反馈三、调研结果1. 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流程相对完善,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司法机关、社会保障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

2. 矫正人员教育培训和职业安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区的矫正人员教育培训和职业安置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一些矫正人员在出狱后不知道如何生活和找工作,容易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3. 矫正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情况表现不一。

有部分矫正人员在服刑期间得到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社会适应培训,成功地重新融入社会,但也有一部分矫正人员因心理问题未能适应社会生活,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4. 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评估和问题反馈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往往只着重于矫正人员的社会适应情况,缺乏对工作成效的科学评估,同时也没有建立起问题反馈的机制,以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

四、建议1. 加强矫正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安置工作,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和岗位机会,增加矫正人员重新就业的机会,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2. 注重矫正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和社会适应培训,帮助矫正人员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成功融入社会。

3. 建立科学的社区矫正工作评估体系,定期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

4. 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问题反馈机制,收集相关情况和意见,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关于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共有17个基层司法所和3个农场司法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公务员共有27人,公益岗位人员3人,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定编5人,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已纳入市财政预算。

截止201X 年12月底,我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452人,其中缓刑401人,假释27人,管制5人,暂予监外执行19人,201X年度开展审前社会调查251起,给予警告17人次,解矫230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55人,解矫403人,累计开展审前社会调查716人,累计变更居住地18人,累计给予警告28人次,撤销缓刑1人,撤销暂予监外执行2人。

二、主要做法1、从制度建设入手,抓效能促廉政。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

把司法所百分考核细则中将社区矫正工作分值增加到48分,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要求进行了充分地细化和量化。

对司法所半年考核,以考核社区矫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二是驾起“高压线”印发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五条禁令”》,预访社区矫正干部职务犯罪。

三是实行“三制”。

社区矫正工作实行领导分片督察制、行政值班制、执法责任制;将全市的22个司法所分为5个片,由局班子成员副职包片督办社区矫正工作,规定了督察的内容和方式;设立社区矫正行政值班室,规定了值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局分管领导与社区矫正工作科的同志一起轮流值班,处理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事务;执法责任制是针对第一线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即司法所长,明确了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应负的纪律责任,直至报请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2、从硬件建设入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基层司法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有17个司法所还进行了电脑的更新换代;建成了3个规范化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室;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暨行政监控值班室,每年投资10万元为社区服刑人员配备电信定位手机,为30名社矫干部配备了工作用手机,为185名社区服刑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关于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情况的调研报告社区矫正是与监狱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有关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明确,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的工作机制。

实施社区矫正符合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具有行刑成本低的优势,有利于增进罪犯和社会的联系,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但是当前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应该探寻突破困境的出路,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一、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我县从__年首先在__镇和__镇启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__年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近年来,司法局及乡镇司法所认真履行职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级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美丽__这一主线,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和工作制度,认真管理好社区服刑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我县辖XXX个乡镇、1个垦殖场和XXX个行政村,XXX个居委会。

__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XXX人,依法解除社区矫正XXX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XXX人。

其中:管制XXX人、缓刑327、假释XXX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剥夺政治权利1人。

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城镇户口XXX人、农业户口XXX人,男性XXX人,女性XXX人,农村社区矫正对象占总数的XX%。

年龄分布为18岁以下8人、19至25岁XXX人、26至45岁XXX人、46至60岁9人,60岁以上2人。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例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例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例文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社区矫正工作是中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帮助和监管,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二次社会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和提高矫正成效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矫正人员、矫正员、监管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一线矫正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社区矫正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不足:社区矫正机构的资源相对紧缺,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

很多社区矫正机构的矫正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矫正人员的个案管理需求。

(2)监管不到位:部分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手段不够完善,矫正人员出现违规行为时监管措施不力,导致一些矫正人员滋生二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加。

(3)矫正成效有限:一些调查对象认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不明显,矫正人员的积极改造和重返社会进程缓慢。

2.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1)资源不足问题:社区矫正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资源缺乏,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发展和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投入,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

(2)监管不到位问题:监管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手段不够完善。

应加强对矫正人员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矫正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监管措施的实施效果。

(3)矫正成效有限问题:社区矫正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和培训使矫正人员能够重新融入社会,但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矫正成效有限。

要提高矫正成效,需要通过加强矫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对策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资源投入: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4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4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范文4篇一、基本情况我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启动后,迅速在我市两个试点区展开。

从两个区的开展情况来看,基本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思想认识到位。

两城区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市(区)后,区委、区政府均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

两个区司法局均制订了严密的计划,确定了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并派专人随省厅和市局同志一起到兄弟单位进行了学习考察。

(二)领导机构健全。

目前,两城区的33个街办(乡镇)都成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

(三)社矫工作者队伍加强。

两城区各司法所多是一人所,为适应工作需要,两城区采取聘用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的办法,选聘具有法律经验、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员充实到社矫办公室,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同时,还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发动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有威望的同志加入到社区矫正志愿者行列,使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两城区33个街办(乡镇)司法所共有专职人员33人,社矫辅助人员39人,社矫志愿者147人。

(四)工作措施有力。

两城区各司法所均能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

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街道(镇)、社区(村、居)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制度上,两个区都出台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方案)》、《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矫正对象须知》等规章制度,力求工作规范。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矫正试点期间两个区共117人接受社区矫正,经过矫正工作人员扎实有效的矫正帮教,没有发生一起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现象。

矫正对象能够较快地融入社会,部分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还走上了致富路。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旨在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再罪。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是保证社区的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对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进行调研,并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二、工作流程社区矫正对象工作的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入狱期、刑满期和终止矫正期。

入狱期主要是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矫正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刑满期则将矫正对象转移到社区进行进一步的辅导与指导;终止矫正期则是对矫正对象进行社会适应与职业培训。

三、工作机构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公安、司法、教育等。

然而,目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仍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导致社区矫正对象工作的不协调。

四、资源配置在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目前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有的地区由于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五、社会支持社区矫正对象的成功融入社会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然而,目前社会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偏见与歧视,导致他们在重新融入社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因此,建立起支持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

六、心理辅导社区矫正对象常常需要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尽快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然而目前心理辅导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需求。

建议加大对社区心理辅导的投入,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七、就业培训就业培训是社区矫正对象重回社会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的就业培训机构数量有限且培训质量不高,导致矫正对象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缺乏支持。

因此,应加大对就业培训机构的投资,并提高培训质量。

八、再犯率控制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率是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施各种创新的矫正方法,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可有效地降低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率。

九、技术应用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中,技术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例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AI算法等,可以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以保障社区的安全。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共5篇)第一篇: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市社区矫正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社区矫作为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行刑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罪犯进行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避免了监禁改造的“交叉感染”,保证了社区矫正人员家庭和社会关系不受破坏,学习、工作、生活不受太大影响,更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既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内在要求。

一、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一)基本情况。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于**年开始试点,**年在全国试行,湖北省作为全国的第二批试点省份,于**年开始试点。

我市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地区,于**年在孝南区广场街进行试点,**年在全市全面推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司法厅和市政法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各级社区矫正组织按照“提认识,建机制,增投入,夯基础,重创新,强队伍,勤督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止今年6月30日,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人,累计解除矫正**人,累计重新犯罪*名,现在矫**人,其中重点人员**名,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全市共建有矫正宣告室16个,心理咨询室7个,教育基地20个,社区服务基地55个,技能培训基地4个,就业安置基地6个。

累计开展集中教育35000人次,开展心理辅导280人次,技能培训54人次,扶贫帮困382人次,落实奖惩措施**人次,其中*人收监处理。

(二)工作特点1、组织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我市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任组长,公检法司等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机构,80%的村、社区设有社区矫正工作站,形成了自上而下、组织健全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社区矫正调研报告一、背景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社区服务和监管,帮助犯罪人员实现重新社会融入,降低再犯率,减少监狱人员的负担。

然而,社区矫正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这里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和调研,以便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调研过程我所在的调研团队对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社区矫正办公室、矫正人员住所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与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民众、矫正辅导员等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三、调研结果1. 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意识普遍存在缺乏。

调研发现,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对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感认识不足,对于矫正目标和矫正措施的落实存在偏差。

需要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 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调研发现,由于对犯罪人员的恐惧和对社区安全的担忧,部分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持有负面看法。

需要加强社区矫正宣传工作,增加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的了解,消除抵触情绪。

3.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监管力量不足。

调研发现,由于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足和监管力量不强,导致社区矫正的监管工作存在疏漏和盲区。

需要增加社区矫正人员数量,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监控和管理。

4. 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调研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在融入社区过程中,往往面临生活、工作、教育等方面的困难,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需要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

四、建议和对策1. 对社区矫正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矫正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增加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的了解,减少对社区矫正的抵触情绪。

3. 增加社区矫正人员数量,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进行。

4.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帮助矫正人员实现社会融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社区矫正是与监狱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有关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明确,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的工作机制。

实施社区矫正符合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具有行刑成本低的优势,有利于增进罪犯和社会的联系,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但是当前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应该探寻突破困境的出路,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一、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我县从**年首先在**镇和**镇启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年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近年来,司法局及乡镇司法所认真履行职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级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美丽**这一主线,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和工作制度,认真管理好社区服刑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我县辖10个乡镇、1个垦殖场和155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

**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19人,依法解除社区矫正174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45人。

其中:管制13人、缓刑327、假释12人、暂予监外执行2人、剥夺政治权利1人。

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城镇户口53人、农业户口292人,男性320人,女性25人,农村社区矫正对象占总数的85%。

年龄分布为18岁以下8人、19至25岁129人、26至45岁194人、46至60岁9人,60岁以上2人。

地域分部为**镇72人,金山镇63人、桐木镇49人、鸡冠山乡44人,赤山镇41人、**镇39人,长平乡37人、彭高镇35人,东源乡27人,杨岐乡27人,依数据分析,我县社区矫正对象多为农村户籍的男性青壮年,被判刑罚主要为缓刑,主要集中在我县北边乡镇。

二、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承担的职责。

司法所作为我国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职能工作部门,作为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承担着面向基层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项重要任务,同时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从**年起,**县开始实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乡镇司法所的职能有所增加。

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基层司法所要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接收组织宣告社区矫正人员,确定社区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

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司法所要监督社区矫正人员的定期报告,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社区进行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及时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所告;对社区矫正人员7日以内的外出审批;组织日常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考核并实施分类管理等。

在期满解除矫正时,司法所要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书面鉴定,提出安置帮教建议;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向社区矫正人员告知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交接等。

此外,司法所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参与社会调查评估等。

三、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一)有责无权是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根据“两高两部”《通知》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

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而我国的《刑罚》第76条和《刑事诉讼法》第214条、第217条、第218条明确规定了“管制、拘役、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五类社区服刑罪犯由公安机关进行监督管理。

现行刑事法律与《通知》规定的冲突,直接导致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主体与工作主体的分离。

这种分离的状态又使得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权责模糊不清。

模糊的职权规定使得我们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的权责很难界定。

权责的错位又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的具体执行当中的角色非常尴尬,这样成倍的增长了司法行政机关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行政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

司法机关即社区矫正机关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其进行矫正教育。

这种矫正教育是强制性的,但是这种强制性必须要以相应的法律和强制措施作为后盾。

作为社区矫正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教往往只能使用说服教育,这也就必然导致社区矫正人员对被矫正人员实施的矫正教育缺乏权威性,也就有可能使社区矫正工作流于形式。

当前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了司法机关的社区矫正的职责、权限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当遵守的纪律,但是又没有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人员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是否可以实施强制措施、可以使用何种强制措施以及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度。

例如被判处管制和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尽管其可能经常严重违反纪律甚至实施违法行为,但是只要其不故意犯罪,社区矫正机关所能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批评教育,很难产生教育和管理的效果。

又例如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打着外出治病的旗号,不经监督机关的同意,擅自离开居住地,社区矫正机关针对这种情况能采取的强制措施也仅仅只能是警告,只要其不实施故意犯罪,矫正机关也就很难要求监狱机关将其收监。

有责无权使得社区矫正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种种尴尬。

(二)人员不稳、专业不强是困扰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问题。

1、职能增加,配置不变。

从**年前后看,我县10个乡镇司法所新增社区矫正要作职能,但人员配置上依旧延用了老配置,一般都是2到6名工作人员。

司法所工作人员是具体承担矫正工作的主要力量,2—6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他们承担着辖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九项工作职能,工作强度大,使得他们真正用于社区矫正的精力和时间较少。

如**年长平司法所包括所长在内3人,东源司法所包括所长仅2人,桐木司法所5人,鸡冠山司法所3人,最多的**镇司法所6人。

社区矫正职能增加,但是近几年人员数量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我县11个乡镇司法所中没有一个司法所设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

对比我县各乡镇司法所人员数量和乡镇司法所的职能,我县乡镇司法所确实力量薄弱。

2、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时常生疏。

社区矫正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网络信息化的要求更高更强。

按照《江西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所长的任免由县(市、区)司法局协助组织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新任司法所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的1个月以上的初任培训,方能持证上岗。

但是每年各乡镇司法所人员变动频繁均未按照此标准操作,造成新进入司法所的人员业务不够熟练,每年都要对分管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这样耗时耗力又耗钱。

比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三年来,长平、东源、鸡冠山、**镇等乡镇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三年都有所变动。

而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我县乡镇还没有。

3、社区矫正工作要求高,专业队伍人员少,任务重。

社区矫正工作自从我县司法局对社区矫正人员采用GPRS卫星定位后,特别是随着我县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的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人员监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运用等都采用无纸化办公,这样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更高,心理素质要求更强,但是目前为止,我县11个乡镇司法所中没有一个司法所设立专门而长期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

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细,任务重,压力大,如**镇司法所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63人,要对63个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到位,矫正到位,没有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是很难做到。

另外按照《江西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大专以上的占70%,但是我县11个乡镇司法所没有一个达到此标准,离社区矫正工作需具备的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全方位的人才需要更是相差甚远。

4、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不高。

社区矫正志愿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可以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返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群众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识还较为淡薄,自愿来做社区矫正志愿者的人数很少。

因而我县的矫正力量单薄,矫正效果难突出。

(三)经费短缺是制约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瓶颈。

按照上级要求,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投入经费每年需达2800元/人,而县财政对社区矫正经费预算为5万/年,按我县去年在册社区矫正人员来算,社区矫正的经费缺口达90余万元。

投入过少,保障不力,致使社区矫正工作陷入困境。

(四)人员分散、地域广阔也是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困扰之一。

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也受地域因素制约。

由于我县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大,目前在册的农村社区矫正人员295人,占总数的85%。

由于很多乡镇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庞大的地域面积,加上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分散,流动性较大,都给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而我县所有乡镇2到5人的司法所是很难做好农村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的。

四、几点建议:1、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法执行活动,为了体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监督,建议把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纳入警察编制和制定统一的着装制式。

2、扩大经费投入。

县财政应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情况,按照上级要求,统筹谋划、适当倾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逐步改善司法所的交通工具、办公设施和经费投入,为其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保证;3、充实工作队伍。

加强人力配备。

要按照依法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新要求,科学、合理地解决司法行政机关的专项编制、人力补充和职责设定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利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大[1][2]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