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
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金秋十月有幸在南昌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那份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
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五堂课,4场讲座,留给我的太多太多……
在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学习中,在语文教学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上我有很深的感触,感受到了要想当好合格的、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学的、要做的太多了.
在听了五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的课堂演示后,我觉得自已离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差得太远了.从自身素养,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标的掌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整个课堂的把握都远远不够,虽然还不至于说不知道自已身为语文教师究竟该干啥的地步,但至少干的还不够,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了解得过于粗浅,让我知道做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懂文化知识,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从点滴的生活中
积累经验,用心的经营这份责任.
我们常见的语文教学示范课往往有许多花俏的形式,好像不添加一些这样的形式就不是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了,但这次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让我知道了让语文课回归本源后同样回味无究,而这里面蕴藏
的便是专家们对语文课深入细致的研究的魅力所在.
在这次活动中,几位名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让我也不自主的思考,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
么程度?所谓的字、词、句、段、篇应该怎样不同阶段不同关注,关注到什么程度?更使我认识到每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无不包含着巨
大的语文财富来等待我们去耕耘,去向学生播种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最终爱上文学.观摩会后感触颇深,受
益匪浅,所以想粗浅的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倡导“自然地朗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
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
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如何正确的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有效?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们在林莘、李卫东、陈金龙、王文丽、张
龙老师的课堂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
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
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
腔”“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
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
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
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演讲稿,读的时候则需要激情,需要用朗读去
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告诫、号召的意味,而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
的“自然”;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因该
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
文的总的感情基调.
2、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围绕“教什么”和“怎么教”展开研讨,“教
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歌德曾说“内容人
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秘密”.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先决定“教什么”.细细想来,其实也
让我们语文老师自愧,我们竟然浑然不知语文应该教什么.首先要对
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结合本次课改对“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
的明确提出.我们在教学实践要能够正确的解读文本,领会编者的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不可将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美术课、思想品德课,
这些非语文的课堂现象透视出来的正式我们对课程、对教材缺乏正
确的理解.再者“正确的解读文本”对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
学目标.教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所以我们正确的
理解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教什么”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当然
不可能灵活的,创造的使用教材,显而易见这将对我们的语文功底和
人文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
3、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在
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
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
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尤其是林莘老师的《花钟》,环节设计非常简单,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
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
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如林莘老师的《花钟》,教学第一自然段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她让学生小组
讨论,自主探索发现其中的很多共同点,学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两位讲课的老师都在课的最后,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王文丽老师的《百合花开》
引领学生用诗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百合花的感悟,学生的发言积极,并且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有独立创见,思维得到发展.
3、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龙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板书是一朵花瓣式的思维导图,当学到“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一段时,在了解了总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画鸟的天下的思维结构图,同学们用了很多形式各异,想象独特的图来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总分结构.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2、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语言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轻柔的肢体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名师们的激励语总是那么的自然,丰富,恰到好处,灵活多变,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令人折服.
3、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马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还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位学生的进步之处,有学生说“他声音比以前洪亮了”、“他能把课文读连贯了,不和以前一样一个词一个词的读了”等等,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除了对语文教学上深深的感触外,就是多读书,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去了解一些大千世界,充足了电,挺直了腰杆站在学生面前.用知识的力量去守望童心.听课旅程虽然结束了,但那些精彩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经典语录依然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久久回味.
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使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
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让我们的课堂“对教材的研读再更
透彻一些;对学生的把握再更准确一些;对课堂调控得再更灵动一些.”(刘小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