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 5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2.掌握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2.月球的结构和表面特征。

3.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图表,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潮汐现象,让学生体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图表和相关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盆、石头等。

3.准备分组讨论的任务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通过展示图表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月球的相关知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1 地球下的卫星—月球|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1 地球下的卫星—月球|教科版
说出相关诗句、故事、传说等
激发学生探月兴趣。
投影明确:制作月球卡
利用网络资源制作月球卡
让学生能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组织月球奥秘交流会
交流自己的月球卡作品
让学生明白资源共享,便于整理。
六、教学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表:
分项
评价内容
评价等次
知识评价
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展示地月图,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揭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2.什么是卫星?(补充太阳系相关知识,了解恒星、行星、卫星)
(目标:此环节让学生明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二)聚焦问题
1.了解古人对月球(月亮)的观察研究。
2.了解人类探月史。
3.还想了解月球哪些信息?
(四)交流展示
1.月球奥秘交流会。
2.交流部分学生的月球卡。
3.小结补充。
(目标:此环节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进一步进行信息交流和整理。)
流程图:引入课题——聚焦问题——探究活动——交流展示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地月图
说出地月关系
了解学生前概念。
投影古人对月球的观察研究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窗体顶端
学生对于宇宙认识较少,空间思维较弱,喜爱直观形象学习。根据实际情况,本节课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月球的一些相关知识。比如:描写月亮的诗词、有关月亮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有关月球概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①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②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讲授新课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说一说图片的主要内容◆图中观察月球的工具分别是什么◆从工具的发展过程,你知道了些什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交流】1、从远古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碳等来作观月记录。

2、1959年至1976 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向月球发射了8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45取得成功。

3、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4、1959年9月,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全貌。

5、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只有1克的质量。

这是从月球表面带回的。

我们将这1克月球岩石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

6、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取回千克月壤。

【小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行器探索→登月考察。

这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二、我的“月球卡”看图回答,并补充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懂得科学永无止境的道理。

根据收集、交流,整理有关月球资料,制作“月亮卡”。

三、合作探究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明确: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小得多。

月地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400。

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宇宙只有地球有卫星。

()(2)中国宇航员已经成功在月球留下脚印。

()(3)月球上可以自由看书和通话。

()(4)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5)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多摄氏度。

()(6)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 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 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运动以及月球表面特征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直观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天体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太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月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太空探索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运动以及月球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距离、运动等。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太空探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月球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2.教具:月球模型、月球表面特征图片等。

3.资料:月球探索的历史、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距离、运动等。

同时,展示月球表面特征的图片,让学生对月球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月球表面特征,思考月球的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单元,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索月球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形成、结构、运动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月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距离等。

2.掌握月球的形成过程,如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3.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如自转、公转等。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成过程。

2.月球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学生讨论月球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验法:通过模拟月球的运动,让学生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图表等资料。

2.准备月球的模型或挂图。

3.准备月球运动的相关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月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距离等,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月球的模型或挂图,了解月球的结构。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月球的形成过程,如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4.巩固(5分钟)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月球的运动规律,如自转、公转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球的运动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同时,可以让学生探讨月球的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对月球的研究成果。

6.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和运动规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球表面特征的模型或实物。

3.准备地球和月球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解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其他行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月球方面,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于月球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2.难点:月球的运动和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月球表面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外观,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月球。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运动和表面特征,并提出问题:“月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是如何形成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月球模型和月球表面图片,分析月球的运动和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科版

教学内容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养正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整理;制作“月球卡”。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浩瀚宇宙中,有这样一群星体围绕着太阳运动,(指着屏幕)你们知道这颗蓝白相间的星球是谁吗?生:地球师:对,这颗星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点击下一页,指着屏幕)同样的,也有一颗星球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你们又知道它是谁吗?(指着屏幕)生:月球师: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月球。

(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二、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1.学生利用平板观看视频,思考完成问题。

师: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下面请看这样一段视频。

想一想,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测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出来。

(手指右边的思考题)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思考题,教师下去巡视。

2.集体汇报教师在电脑上检查思考题完成情况。

全对,师:大家都做对了,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有错误,师:有少数同学还没完全理解,让我们请做对的同学帮帮他们。

谁愿意?学生汇报,教师查看屏幕后出示(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无人探测飞行器、登月观察)师:最早人们是用肉眼观察月球,你们看过月亮吗?生:看过师:你看的月亮是怎样的?生:颜色不同,有的是圆月,有的是弯月。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_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教科版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 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后制作“月球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根据资料特征制作“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的ppt课件及录像。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有关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知道哪些诗和故事呢?:《嫦娥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板书:登月考察讨论: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数据的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2.制作我的“月球卡”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请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学生汇报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月球的其他信息。

(课件出示月球卡)下面我们将分四个大组来进行这四个方面的讨论。

(课件出示讨论交流时的规则:讨论时,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出信息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不能解决的,请记下来。

)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信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宇宙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月球方面,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知识,对月球的内部结构、表面特征等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月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月球的内部结构、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基本特征。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月球模型、地球模型。

2.PPT、教学课件。

3.实验器材:放大镜、望远镜等。

4.教学素材:关于月球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同时,教师讲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如月球的核心、地幔、地壳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小学科学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小学科学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小学科学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 掌握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大小、形状和颜色。

3. 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1. 标注有月球、地球和太阳的地球仪或图片。

2. 彩色粉笔和黑板。

3. 小组活动用的小眼镜、阴影面具和月相卡片。

4. PPT或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探讨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大气等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否有卫星?如果有,那是什么呢?二、呈现与探究(10分钟)1.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月亮?月亮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能看到它?2. 引导学生认识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解释什么是卫星。

3. 以黑板为媒介,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大小、形状和颜色。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他们关于月球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对月球的初步认识。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把小眼镜和一张阴影面具。

让他们在阳光下观察月亮,并观察月亮的形状。

2. 让学生回到教室,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

引导他们发现月亮的形状在不同的时间内会发生变化,并提问可能的原因。

3. 展示图片或视频,解释月亮的形状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造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月相的形成原因。

四、辨析与总结(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月相卡片,让他们按照月相的顺序排列并解释月相的形成原因。

2. 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的形成是由于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和太阳的光照角度不同导致的。

3. 开展讨论,让学生提出与月球相关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和解答。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制月相图的素材,让他们尝试绘制不同月相的形状。

2. 引导学生使用日历或手机应用程序,观察不同日期和时间的月相,并记录下来。

3. 鼓励学生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他们学到的关于月亮和月球的知识。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材简析: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

但是,由于月球距地球最近,对于地球来说,除了太阳之外,天空中没有任何天体比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更加显著。

因此,月球同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几组图片反映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

第二部分:我的“月球卡”: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月球卡”上,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活动,也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形成“头脑风暴”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六年级宇宙单元的起始课,自然要了解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了,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关于月球的探究相当一部分功夫是在课前了,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在课中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同时明白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科学词汇:卫星、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科学方法: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深度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天文探索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月球卡的制作,了解月球的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和交流表达。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1.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月球的书籍、图片等。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word教案(5)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word教案(5)

地球的卫星——月球学科名称小学科学课型与课时新授课第1课时授课年级六年级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初步认识月球的一般情况,了解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历程。

学会制作、上传“我的月球卡”。

2.经历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关于月球的相关资料的过程。

3.培养探究宇宙科学的兴趣;能关注我国升空探测技术的发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信息技术技能知识及应用时间安排情境创设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在网络室里上一节科学课,大家喜欢吗?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看完后交流你们的感想。

请问:有谁知道一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和人类探月的事情?认真观看视频,能思考。

根据视频内容进行交流感想。

交流以前知道的关于月球的知识和人类探月的事情。

教师参与交流、提示、评价,简要小结。

教师播放《“嫦娥一号”探月》视频片断。

5分钟自主探究教师引领: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但还不够丰富!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网站来查找学生初步浏览教师提供的主题网站,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整理到自根据学生浏览主题网站、整理信息,对学生个别进行评价,了教师示范点击网站内网IP地址。

介绍20分钟相关资料,补充、丰富关于月球的知识。

有没有信心?出示主题网站。

请同学们自由浏览、并把感兴趣的内容整理到自己的文件夹里。

己的文件夹里。

解学生浏览情况。

将下载的图片和文本分别存入自己的文件夹的方法。

学生浏览、下载。

刚才大家通过浏览、整理,了解了关于月球的相关资料,下面来交流你们收集的资料。

把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分类。

还很多同学的资料我们还不了解,现在我教大家一种方法,别人就可以了解你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出示“我的月球卡”。

教师讲解、示范“我的月球卡”制作流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月球的相关资料。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演示。

教师整理从四个方面:月球运动、月球的相关数据、月球表面、人类探索月球的事情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重点演示、介绍主题网站中“月球卡”的制作、上传过程。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卫星——月球。

通过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学到月球的特点、起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其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2. 探索月球表面的特征,如山脉、峡谷和撞击坑。

3.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引潮力和日食现象。

4. 增强学生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二、教学准备:1. 显示屏或黑板2. PPT或教学素材3. 实物模型或图片素材4. 实验器材:点燃烛芯、玻璃棒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主题(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月球图片或模型,然后提问学生:月球是什么?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们对月球的思考。

步骤二:月球的特点和形成(2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素材,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月球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讲解。

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展示月球的不同面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

步骤三:实验探索月球表面特征(30分钟)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物品,如点燃烛芯和玻璃棒。

教师模拟小行星撞击月球的过程,引导学生们观察实验结果。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讨论撞击坑的形成和月球表面的特征。

步骤四:月球对地球的影响(20分钟)教师使用PPT或教学素材,向学生们介绍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引潮力和日食现象。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过程。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月球的未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对月球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制作月球模型,如泥土模型、纸板模型或一些创意手工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教材简析:
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

但是,由于月球距地球最近,对于地球来说,除了太阳之外,天空中没有任何天体比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更加显著。

因此,月球同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几组图片反映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

第二部分:我的“月球卡”: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月球卡”上,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活动,也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形成“头脑风暴”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六年级宇宙单元的起始课,自然要了解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了,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关于月球的探究相当一部分功夫是在课前了,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在课中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同时明白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