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电大农村行政管理(一村一)土地利用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_有限___的。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__固定__性和区域的__差异_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__整体_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点,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___政策性_;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_整体性_____;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___兼容性___;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___折衷性___;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__动态性____。
3.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___三个___阶段。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__减慢____,受气象因子的影响___减小___。在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_较深_____的土层中,土壤水分以___气态___形式逸入大气中。
4.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__蒸腾____。植物可以通过_气孔的开闭_____对其进行调节。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_植物蒸腾_____和__土壤表面蒸发____的总耗水量。
6.地表水包括___河流___、__湖泊____、_水库_____、_冰川积雪_____等。
7.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_上层滞水_____、______和______。() 8.水资源的三要素为__水量____、_水质_____和__水的保证率____。
9.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10.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_岩石矿物_____。
11.残积物一般分布在_丘陵山地_____,可依下伏母岩的矿物学性质,把山地分成_石灰岩山区_____、__花岗岩山区____、紫色砂页岩山区、玄武岩山区等等。
12.当坡度大于_10º _____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 ”形布设。
13.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_肥力状况_____、_耕作性状_____和__作物反应____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4.土地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__大致沿纬向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地带__,呈_南北更替_____变化规律。纬向地带性决定于不同纬度带接收的__太阳辐射量不同____而造成的差异。
15.土地的经向地带性是由于______、______或______由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少,造成的______等地带性因素和土地类型呈一定宽幅的沿经向变化的分布规律。(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 降水 大气湿度 气候、植被、土壤)
16.由于______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从而造成______和土地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称为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海拔高度 气候、植被、土壤)
17.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土地类型千差万别,首先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类型分为__12____个高级土地类型。(12)
1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划分出土地一级类型8个,写出其中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任写4个
19.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首先它是土地资源配置的______,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反映______的要求,协调和解决各业用地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______,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土地资源。(战略性规划 社会总体利益 自上而下 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
2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准备工作包括______和______二个方面。(组织准备 收集资料)
2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几方面。(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需求预测 土地供给分析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22.一般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的方法是______。(综合平衡法)
22.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首先它是土地资源配置的______,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反映______的要求,协调和解决各业用地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______,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土地资源。(战略性规划 社会总体利益 自上而下 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
2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准备工作包括______和______二个方面。(组织准备 收集资料)
2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几方面。(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需求预测 土地供给分析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25.一般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的方法是______。(综合平衡法)
26.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__和______。(生物措施: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27.风沙地的特点主要是______和______。(移动性 漏水漏肥,养分贫瘠) 28.风沙地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是____________。(种植固沙的草、灌木和乔木)
29.沼泽地和滩涂的共同特点是______,因此开发利用的要点是______,或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潮湿条件的利用方向。(水分过多 排水)
30.沼泽地开发治理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个方面。(拦截水分工程 排水工程 生物排水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31.沼泽地开发利用的方向可以是开垦为______,开辟为______,建立______基地等等。(水稻田 牧场 芦苇(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或自然保护区))
32.盐土中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的特点是(上重下轻,表聚现象突出)
33.在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区,盐土由于___(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___,一年中明显划分出淋盐期和积盐期。
34.盐土开发利用原则,一个是_系统治理_____的思想,三个相结合,是(改良与利用相结合,水利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及 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相结合。
35.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 及 种稻改良)
36.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__(挖损塌陷压占)_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_整治措施__,使其 恢复到可利用状态_的活动。
填空题:
37.果园用地选择的原则是(适地适树)
38.选择人工鱼塘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一般可以利用(湿地、滩涂)建设鱼塘。 简答题
1.简要说明运积物,特别是沙性运积物土壤的特性。
一般来说,运积物比残积物的地面坡度较小,一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运积物一般土层较厚,不存在土层浅薄的限制问题。沙性运积物通气透水性好,春季土温上升快,可栽培对积温要求较高的作物,如棉花;沙性运积物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栽种瓜果有利于糖分积累;沙性运积物土质疏松,适宜于栽种花生、甘薯和马铃薯等作物。
2.简要说明黏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
黏质运积物质地黏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的。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的栽培。
3.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耕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4.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首先根据当地主害风风向确定林带的方向,主林带要垂直于主害风风向;其次确定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一般有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类,稀疏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比较好。第三要考虑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根据林带防护距离确定,一般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最后是考虑林带的宽度,林带宽度应能够保证树的正常生长和较好的防风效果,在平原地区,为节约耕地,一般以沟渠路两侧可以用于植树的土地宽度来确定林带的宽度。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6.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实现的重要技术措施。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行业用地规划以及有特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如为了流域水土保持而进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为了改良土壤而进行的土壤改良规划;为了防风固沙而进行的绿化规划等。
7.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