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五

合集下载

最新 2018届高三历史高考模拟阶段性测试题及答案【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精品

最新 2018届高三历史高考模拟阶段性测试题及答案【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精品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8届高三阶段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题,每题2分,共计9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3、“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4、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痃市,而问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

”(《青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5、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6、右图是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7、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生注意: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5.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26.“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

” 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 B.交易场所固定 C.产销合一 D.制漆技艺高超27.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28.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29.右图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张照片(民户内景),它最能反映出A.所有制变革给民户带来的喜悦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粮食增收C.思想解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D.改革之初,农村生存状况堪忧30.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问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2.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

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3.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

刘邦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据唐《通典》载:“东至宋(今商丘)、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材料体现出唐代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C.坊市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5.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在马嵬坡“缢死于佛室”;也有资料中说,在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

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长铁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

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

”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 ) 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2. 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3.《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4.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

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代,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5.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

”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A.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B.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C.掌侍进奏表章、草拟诏旨制敕D.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6.宋神宗熙宁时,长安商税每年八万余贯,北方其他州商税超过八万贯的只有高密、历城、东平、沧州等处。

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五)(河南版)历史(解析版)

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五)(河南版)历史(解析版)

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l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社稷”本是周代祭祀地祗(社)和谷物神(稷)的合称,周王分封新诸侯时,依据诸侯封地所在方位从周王室祭坛上取一摄色土赐于诸侯,受封者要将此土置于封地的社稷坛中进行供奉祭祀=由此可知,周代的“社稷”祭祀A.象征了国家政权的建立B.反映出农耕区域不断扩大C.蕴含了国家一统的理念D.强化了政治上的等级秩序25.汉代以前,民众对人神的信仰主要是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神,而汉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有政绩的官员死后被百姓立祠祭祀的现象,如汉和帝时的王涣为民平理冤狱,死后“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成为民众新的入神信仰对象。

汉代民众对人神信仰的变化A.反映了皇权专制下的愚民政策B.说明民众对政府信任的增强C.折射出民众对理想政治的渴望D.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26.宋代政府在物晶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

这说明宋代A.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B.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C.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D.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27 表1表l是不同文献对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有关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A.耕与织走向了分离B.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C.商人进人生产领域D.棉纺业出现区域分工28. 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对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和三十年。

”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A.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 B.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C. 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D.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29.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1930年的最高税则提高50%以上。

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

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

2018届山西省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文综历史试题2018.5 24.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

诸侯领得一定规模的人口,到受封的区城建国。

但齐国的建立遭遇了山东“菜人”的反抗,武王死后又有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事件,最终都以暴力手段解决。

这说明西周A.分封制以侵略扩张为基础B.试图通过武力建立中央集权C.以武装殖民拓展势力范围行D.已经具有了统一中国的意识25.汉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灾异,常会下诏书罪己:“天下治乱,在朕一人。

”认为灾异责任全归于自己一人之身。

这从侧面反映出A.汉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皇权神圣化的逐步加深C.君主权力受到有效制约D.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广泛26.宋朝官员升迁的重要原则是“资格优先”。

资格包括官员的“出身”(人仕途径)、履历、品级、任职年限等。

资格优先在宋朝长期实行。

这个原则A.削弱了君主的选官权力B.预示了科举制度的衰落C.有利于防范门阀政治D.导致官员素质的下降27.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及而需要从湖南湖北地区输人粮食,这个变化反映州明清时期A.商品农业获得发展B.两湖经济已超过江南C.精耕细作在南方普及D.区域经济趋于平衡28.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

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

所以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

“这思想A.促使洋务运动突破了器物层面B.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体的联系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D.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29.清末革命派传播些描述清初满族军队暴行的图书,比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

这些书内容的真实性备受质疑,但是耸人听闻的故事激发了大量群众的反满情绪。

这说明A.革命目标高于历史真相B.政治宣传歪曲历史研究C.辛亥革命缺乏历史依据D.历史书写影响政权稳定30.1930年,国民党中央通过《关于建设之方针案》,强调今后“铁道、水利造船制铁、炼钢等事业,依照总理(孙中山)节制资本之义,宜由国家经营之”。

浙江省杭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有答案)-优选

浙江省杭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有答案)-优选

浙江省杭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须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符合下图所反映的王朝政治特点的是①宗法制盛行②分封制实施③郡县制推行④皇帝制确立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某种文学形式有较为灵活的句式,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往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

该文学形式的代表作家是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辛弃疾3.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②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③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④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据《资治通鉴》记载:“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

”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5.王同学在查询古代中国某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统计表时,看到一段说明文字:“由于没有系统统计路府州军县的资料,如以下统计数据有误,敬请谅解,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补充。

另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内容未列入统计。

”据此判断该同学最有可能查询的朝代是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6.明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以下属于这位思想家的主张是A.“发明本心” B.“正君心” C.“循天下之公” D.“知行合一”7.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

【历史】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试题(解析版)

【历史】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1. 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

诸侯领得一定规模的人口,到受封的区域建国。

但齐国的建立遭遇了山东“莱人”的反抗,武王死后又有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事件,最终都以暴力手段解决。

这说明西周A. 分封制以侵略扩张为基础B. 试图通过武力建立中央集权C. 以武装殖民拓展势力范围D. 已经具有了统一中国的意识【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主要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西周时期并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齐国的建立遭遇了山东“莱人”的反抗,武王死后又有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事件,最终都以暴力手段解决”可知这时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拓展西周的疆域,故选C;当时还没有到统一中国这样的地步,所以没法说有了统一中国的意识,故排除D。

2. 汉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灾异,常会下诏书罪己:“天下治乱,在朕一人。

”认为灾异责任全归于自己一人之身。

这从侧面反映出A. 汉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 皇权神圣化的逐步加深C. 君主权力受到有效制约D. 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广泛【答案】B【解析】“汉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灾异,常会下诏书罪己”这说明当时的皇帝把天降的灾异与自己的统治结合起来,所以这说明天人感应的思想已经深入皇帝的内心了,故选B;由题干没法得出自然灾害频繁,故排除A;但从皇帝下诏书罪己没法得出君主权力受到了有效的制约,故排除C;题干中的这个现象没法说明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故排除D。

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也有时我们所认定的答案以为就是课本所学或者是自己看到的材料出处,但是却没有关注材料本身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而这一真实意思往往不是我们主观判断的,所以做选择题时,一定注意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尊重材料的原意,而不是先入为主。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解析版)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 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 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 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答案】A【解析】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正处于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A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应该是在春秋战国之后,故B错误;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错误;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的时间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 错误。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2.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其中的“封建”是指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没有直接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符合题干中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故C正确。

A是维系分封制基础,不符合题意。

“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意义是封建不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所以排除BD。

3.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A 项片面,只适合一个阶层,C项与材料无关,D项表述不严谨,社会阶层应该有很多,怎么会有双向流动?即使有也不符合材料,因为材料强调的是单向流动即各阶层的进身(向上流动)。

最新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缺个别图 精品

最新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缺个别图 精品

高三教学质量阶段性检测历 史 试 题2018、1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 至4页。

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2018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0票对6票的压倒性表决结果,否决了奥巴马政府用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拨款提案。

这是民主党占据绝对优势的新一届国会首次与奥巴马政府出现重大政治分歧。

这表明( )A .美国总统要对国会负责B .美国总统由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C .美国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D .美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3、“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 .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B .戊戌变法的兴起C .洋务运动的破产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4、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 、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5、右图是2018年9月26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发售的《京杭大运河——山陕会馆》特种邮票。

安徽省2018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2018届高三阶段联考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依据《王制》所谓“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并将其与阴阳五行相配,提出配合阴阳的“三纲”与比拟五行的“五常”,这叫“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B.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C.依靠外在制度管理国家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2、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该材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C.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遭破坏 D.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3、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赦的风带,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赦’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改封墨赦’。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

”材料主要说明A.唐朝皇权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B.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唐朝各层级政府C.唐朝的皇帝专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D.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袭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5、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

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最新 2018年上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古代史综合(附

最新 2018年上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古代史综合(附

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2018.9.18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据此回答1-4题。

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楷书C.金文D.隶书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4.秦律集中体现了A.奴隶主贵族的意志B.小生产者的意志C.秦始皇个人的意志D.地主阶级的意志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据此回答5—12题。

5.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6.“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7.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B.妖鬼狐仙故事确实存在C.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蒲松龄只能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D.清朝时期市民阶层开始形成,这类故事符合他们的口味8.中国四大发明并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灿烂果实,说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事物具有特殊性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艰难曲折的9.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别智慧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201712280266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201712280266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五次考试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才识之士,东奔西走,或秦或楚,或齐或燕,以便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不少人如愿以偿,如商鞅、吴起、李斯等。

这主要说明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B.“士”阶层的兴起 C.贵族阶层的没落 D.“士”社会责任增强2.有学者认为,夏商周的君主制可以称为有限君主制,而秦朝至清朝的君主制则可称为绝对君主制。

这种差异体现在①君主权力集中与否②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③经济基础的不同④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代自文帝时期开始实行酎金制。

有封地的王侯,按照封地的大小和人口,在每年八月宗庙祭祀时献上黄金助祭。

所献黄金如果分量或成色不足,王削县,侯免国。

这说明汉文帝时期A.酎金始用于宗庙祭祀B.重视体制矛盾的解决C.中央财政控制欲较强D.分封制出现新的形式4.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表中数字为治水活动的次数)。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A.汉代江南地区的治水事业发展较快 B.唐代东南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日益提升C.三国时期南方治水成就比北方突出 D.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均遭到沉重打击5.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据此图分析得知A.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推动经济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繁荣C.政治局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土地兼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6.《书林清话》卷二: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刑部言,诸习学刑法人,合用敕令式等,许召官委保,纳纸墨工真(具),赴部陈状印给,诈冒者论如盗印法。

从之。

”这说明北宋时A.已经有保护版权的意识B.治安状况不好,盗窃盛行C.创办了专门的司法学校D.活字印刷术逐渐流行起来7. 有人提供了清朝两份对比名单:第一份名单上的人是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刘子壮、陈沅……第二份名单上的人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袁世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桓台一中2018届高三复习阶段性第五次诊断考试试题文科综合(五)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必做,共1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

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

《论语》的问世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25.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明太祖的本质意图是( )A.汲取元亡教训 B.剥夺丞相权力 C.强化君主专制 D.保证政令畅通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27.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

……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这有利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C.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28.近代某学人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

该学人( )A.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 B.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C.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 D.认为条约制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29.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

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B.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C.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D.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3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

这表明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31.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上述现象符合当时A.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C.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D.“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32.罗马帝国时期,“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

“这种平等的基础”是指A.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缩小B.自由民和臣民的差别消失C.公民和自由民的差别消失D.公民和臣民间的差别缩小33. 下图为1834—1878年西欧某国棉纺织业工人就业情况(%),可用来研究( )A.女性社会角色的变 B.劳动就业率的增加C.工人家庭收入的增长D.非法雇佣童工的现象34.十月革命后某一时期列宁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

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与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列宁旨在A.说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B.认为建立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C.论述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性D.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35.二战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先后开始了可乐瓶装业务,瓶装可乐在很多欧洲国家市场上已非鲜见。

1950—1954年,在联邦德国的销售数量就达到1.4亿瓶,创造了可乐销售历史上的奇迹。

这反映出( )A.马歇尔计划初显成效 B.联邦德国发展速度最快C.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 D.欧洲大众文化的衰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 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25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做政府的大事业。

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

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

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

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

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

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

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

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122—123页材料二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

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

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十六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19—20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方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

(9分))42.(12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近代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1856年完成的专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要好些……被消除的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未被消除的那些流弊,于是人们情绪更加激烈。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近代改革与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

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

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

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

六部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六科科臣检举,六科若有容隐欺蔽,则由内阁检举。

“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它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

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作用。

(6分)46.(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5个国家,其中15个国家出席过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指出:不结盟的“一些原则来自万隆会议。

”“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

”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

宣言指出:只有根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宣言强调:要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加强与会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摘自张健华《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成功召开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与万隆会议的相同之处。

(9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汉武帝连年用兵,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以商贾豪强兼并无厌,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

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多达200万口。

天汉二年(前99)以后,南阳、楚、齐、燕、赵之间,不断爆发农民起义。

汉武帝派“直指绣衣使者”分区镇压,但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难以平息。

严峻的社会形势使汉武帝感到不改变现行政策,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

征和四年(前89),武帝下诏(轮台诏书)追悔往事,公开承认过去兴师不当,表示以后要停止用兵,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只求不乏武备而已。

随后,武帝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意在“思富养民”,任赵过为搜粟都尉,命他推行代田法,改革农具,以示鼓励农业生产。

“轮台罪已诏”及其附带政策的出笼,使农民暴动的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使一度动摇的西汉统治重又稳定下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轮台罪已诏”出台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解决现实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9分)桓台一中2018届高三复习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第五次)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历史答案:41.(25分)(1)变化:新航路开辟前,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

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奋斗。

(4分)原因:文艺复兴使欧洲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