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创办于2010年,是基于对能源与环境最新认识开办的战略性新兴专业,集中体现了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洁净煤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该专业依托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能源动力学科,能源动力学科是南京师范大学工科优先发展方向,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建有“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研究机构和“低碳技术与能源清洁利用”、“人工环境与新能源利用技术”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能源动力类专业已累计培养出万余名高素质人才,主要分布在热电、化工、环保、暖通等多个行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确立了“稳数量、提质量、重实践、强特色、求创新”精英人才培养理念,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得本专业的办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毕业生质量等达到江苏省品牌专业的要求,在国内同行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基础理论,掌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清洁生产、新能源开发、能源环境保护、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绿色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素质,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跨学科高级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能源与环境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同时具有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热爱事业、遵纪守法、谦虚好学、团结合作的优良道德品质;

(2)具有能动类专业的宽厚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力学、材料、电工电子、机械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以及燃烧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以能源转换原理、热力环境污染控制、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能源化与资源化、能环测试技术、碳减排与低碳管理以及热力系统工程与仿真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掌握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开展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与设备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交流沟通以及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一般修读年限为四年。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短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七年。

本专业的总学分要求为17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学科基础课程58学分,专业主干课程34学分,自主发展课程29学分。

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规定(修订)》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58学分)

I. 大类平台课程

II. 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主干课程(34学分)

(4)自主发展课程(29学分)

四、指导性修读计划

注1:博雅教育课程板块中, 本专业学生修读除“科技与社会”门类之外的其它五类课程各一门,合计10学分。

注2:自主发展课程含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全部修读所属专业的专业课程,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段、跨学校修读部分非专业课程。非专业课程原则上应在专业负责人指导下有计划地选修。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辅修专业与第二学位指导性修读计划

注1:辅修专业课程需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择确定,不少于30学分。

注2:第二学位课程应包含相应的辅修专业课程、辅修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及少量的非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50学分。

执笔人:谢浩审定人:姜小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