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面临的问题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支架》PPT课件

完整版ppt
38
谢谢
完整版ppt
39
A 69-yr-old man had chronic 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s due to severe stenosis of the intracranial portion of the right carotid artery. After failure of both 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treatment was successful wit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a coronary Palmaz-Schatz stent. Use of the stent led to a better angiographic result than angioplasty alone. The patient is asymptomatic 4 mo later.
Pelz D, 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2005. Stroke. 2006;37:309-311.)
完整版ppt
15治疗Βιβλιοθήκη • 手术适应症 – TIAs or stroke attributed to intracranial stenoses of ≥ 50% diameter reduction – Evidences of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or dissection – Evidences of decreased perfusion distal to the stenosis
完整版ppt
颈动脉颅内段狭窄介入治疗护理课件

颈动脉颅内段狭窄介入治疗护 理的未来展望
05
新技术应用
远程护理技术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为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指导,提高护理效率。
智能护理机器人
研发能够辅助完成基本护理工作的机器人,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护理培训和模拟操作,提高培训 效果。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发展
临床表现
颈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短暂性肢体麻木、无 力、言语不清等脑缺血症状,以及头痛、视觉障碍等颅内压 增高症状。
诊断
颈动脉颅内段狭窄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颈动脉颅内段狭窄介入治疗护 02 理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
01
术前评估
04
成功案例介 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58岁,因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就诊,诊断为颈动脉
颅内段狭窄。
治疗方案
采用颈动脉颅内段支架植入术 进行治疗。
护理措施
术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准备,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处 理并发症。
治疗效果
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好,未 出现并发症,生活质量得到明
经验教训总结
术前评估和准备非常重要, 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血 管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情况。
术后要加强观察和护理,特 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身体虚 弱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并发 症的预防和处理。
对于复杂病例,可以考虑多 学科协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后护理
A
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肢体 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颅内血管狭窄PPT课件

5
程度计算
ICA狭窄率的常用测量方法有3种,即NASCET法,ECST法和CC法。 NASCET法应用最广泛,除ICA外,尚可应用于椎-基底动脉和颅内ICA-MCA系统, 其 公式是: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 ×100%。 ECST法的公式是:狭窄率=(狭窄段估计的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段估计 的正常直径×100%。
3
狭窄的原因
造成脑血管狭窄的原因很多,常常会由于动 脉硬化、动脉夹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生 狭窄;而且与年龄有关,如结节性动脉炎引 起的血管狭窄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而由于 动脉硬化狭窄者往往为40~80岁的中老年人, 甚至更高年龄者。儿童发病者,多由于先天性 的血管发育异常造成,颈椎病也是脑血管狭 窄的诱发因素。
11
适应症
12
禁忌症
• 1.卒中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 2.慢性完全闭塞 • 3.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远端和大脑后动脉狭窄 • 4.颅内动脉弥漫性狭窄、不能确定靶血管 • 5.先天性发育不良 • 6.烟雾病等少数不明原因的病史 • 7.脑梗死后3周内 • 8.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病变
13
术前护理:评估患者
7
治疗 方法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 疗及血管支架治疗三种办法。如果管腔狭窄小于 50%时,我们可以服用药物治疗,主要是阿斯匹林 (A),丙丁酚(P)和他汀类(S)药物,这种疗法简称PAS疗 法。如果血管狭窄超过管径的50%,就需要做颈动 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者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血管支架 使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血管内支架 治疗目前应用较广泛,血管支架手术主要的优势是 对病人的创伤小,能同时处理多处狭窄病变,因而特别 适合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手术后血管狭窄又复发、 多支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手术无法抵达的患者。这 三种治疗方法各有适应症和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 。
程度计算
ICA狭窄率的常用测量方法有3种,即NASCET法,ECST法和CC法。 NASCET法应用最广泛,除ICA外,尚可应用于椎-基底动脉和颅内ICA-MCA系统, 其 公式是: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 ×100%。 ECST法的公式是:狭窄率=(狭窄段估计的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段估计 的正常直径×100%。
3
狭窄的原因
造成脑血管狭窄的原因很多,常常会由于动 脉硬化、动脉夹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生 狭窄;而且与年龄有关,如结节性动脉炎引 起的血管狭窄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而由于 动脉硬化狭窄者往往为40~80岁的中老年人, 甚至更高年龄者。儿童发病者,多由于先天性 的血管发育异常造成,颈椎病也是脑血管狭 窄的诱发因素。
11
适应症
12
禁忌症
• 1.卒中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 2.慢性完全闭塞 • 3.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远端和大脑后动脉狭窄 • 4.颅内动脉弥漫性狭窄、不能确定靶血管 • 5.先天性发育不良 • 6.烟雾病等少数不明原因的病史 • 7.脑梗死后3周内 • 8.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病变
13
术前护理:评估患者
7
治疗 方法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 疗及血管支架治疗三种办法。如果管腔狭窄小于 50%时,我们可以服用药物治疗,主要是阿斯匹林 (A),丙丁酚(P)和他汀类(S)药物,这种疗法简称PAS疗 法。如果血管狭窄超过管径的50%,就需要做颈动 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者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血管支架 使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血管内支架 治疗目前应用较广泛,血管支架手术主要的优势是 对病人的创伤小,能同时处理多处狭窄病变,因而特别 适合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手术后血管狭窄又复发、 多支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手术无法抵达的患者。这 三种治疗方法各有适应症和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 。
神经区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辅助检查
彩超 MRA或CTA
脑血管造影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
?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低脂
盐饮食,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 合理控制危险因素:控制 血压、血糖,血脂、稳定斑块, 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等
?(尚无药物明确改善脑动脉狭窄)
手术治疗
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患者的护理 神内一区
Hale Waihona Puke 概述 分型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方式 护理
脑血管
狭窄
脑动脉狭窄显著增加患缺血性卒中 的风险,对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延缓进展、稳定 斑块作用,但难以使狭窄程度明显 减轻。有适应症的患者可考虑血管 内支架治疗。
分型一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病理生理机制分型: 1.穿支动脉闭塞 2.动脉-动脉栓塞 3.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 4.混合型机制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入院查体:T36.7℃,P68次/分,R19次/分, BP110/80㎜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对光反射灵敏,四肢 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
●彩超结果示(林州市中医院):双侧颈动脉内斑块形成,双侧颈总动 脉内局部增厚。
●头颈联合CTA检查示:颈部及颅内动脉多发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闭 塞,右侧颞叶脑梗塞。
●患者于4月1日在局麻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切除颈动脉内膜
斑块,消除栓子来源,预防斑块脱落引起 的脑卒中。(局限于颈动脉,颅内动脉狭 窄不适合)
血管内介入治疗
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具有微创性、低侵入性、低风险性 优点。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对年长、不 适合接受大型外科手术患者也适用。
最新【PPT】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PPT课件

2)狭窄程度被高估,以及40%的病例狭窄<70% 评价:狭窄不严重病例不仅从支架获益少,从药物治疗的获益也少
但相对来说对支架的获益更不利
3)仅78.6%成功放置了支架,高达9%的合并症, 65%的中心每年只随机了1个病人
评价:介入医生对于支架的技术和经验不够
4)20%入组时肾功能正常,15%肾功能接近正常 评价:入组了症状轻甚至无症状的病人,使获益的合理性被削弱了
Hale Waihona Puke 可能不梗死所以,要做研究,要看临床终点事件
看到过不少MRA发现大 脑中动脉闭塞,但没有 梗死灶,也没有症状的 病人吧。
脑动脉狭窄 随机
支架 强化药物
卒中? 我们才能 卒中? 知道谁更好
高山
尽管有研究证据,但信心有时候跟临床实践相关 我从1991年开始做TCD,所以,治疗和随诊了很多脑动 脉狭窄的病人。我还做TCD微栓子监测,这使我对大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入 一些,这些可能都使我在临床实践中对药物治疗的信心会 更足一些。
肌酐和肌酐的倒数两组没有差别
严重肾动脉疾病
双侧肾动脉狭窄>70%(103例)或功能侧肾动脉狭窄>70%(60例)
与病变不严重者比较,也无差别(P=0.23)
高山
肾脏、心脏、总体事件两组没有差别
结论: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不获益
高山
这篇发表在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被严厉声讨:
1)入组标准:医生不确定该病人做支架治疗是否有益才入组。 评价:非常错误的入组标准,使得那些最应该随机的病人没有入组
收缩压<140mmHg(非DM)
收缩压<130mmHg(DM)
高山
看看血压达到了吗? 看看LDL达到了吗?
但相对来说对支架的获益更不利
3)仅78.6%成功放置了支架,高达9%的合并症, 65%的中心每年只随机了1个病人
评价:介入医生对于支架的技术和经验不够
4)20%入组时肾功能正常,15%肾功能接近正常 评价:入组了症状轻甚至无症状的病人,使获益的合理性被削弱了
Hale Waihona Puke 可能不梗死所以,要做研究,要看临床终点事件
看到过不少MRA发现大 脑中动脉闭塞,但没有 梗死灶,也没有症状的 病人吧。
脑动脉狭窄 随机
支架 强化药物
卒中? 我们才能 卒中? 知道谁更好
高山
尽管有研究证据,但信心有时候跟临床实践相关 我从1991年开始做TCD,所以,治疗和随诊了很多脑动 脉狭窄的病人。我还做TCD微栓子监测,这使我对大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入 一些,这些可能都使我在临床实践中对药物治疗的信心会 更足一些。
肌酐和肌酐的倒数两组没有差别
严重肾动脉疾病
双侧肾动脉狭窄>70%(103例)或功能侧肾动脉狭窄>70%(60例)
与病变不严重者比较,也无差别(P=0.23)
高山
肾脏、心脏、总体事件两组没有差别
结论: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不获益
高山
这篇发表在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文章,被严厉声讨:
1)入组标准:医生不确定该病人做支架治疗是否有益才入组。 评价:非常错误的入组标准,使得那些最应该随机的病人没有入组
收缩压<140mmHg(非DM)
收缩压<130mmHg(DM)
高山
看看血压达到了吗? 看看LDL达到了吗?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医学课件

观察患者情况,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1. 术前评估
2. 手术过程
3. 术后处理
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步骤
优点
1. 创伤小,恢复快。
2. 可迅速改善脑缺血症状。
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局限性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介入治疗可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局限性
局限性
1. 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发生脑血管痉挛、脑出血等并发症。
控制危险因素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以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预防再狭窄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06
CHAPTER
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案例分享
治疗方案
经过全面的评估和讨论,医生决定采用介入治疗,放置支架以扩张狭窄的动脉。
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出现短暂性肢体瘫痪和言语不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影像设备检查
设备准备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需要,准备适当的麻醉药物和镇静剂。
麻醉药物
对于某些手术,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
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心脏骤停、过敏反应等。
急救药品
药物准备
04
CHAPTER
介入治疗的过程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可能的风险和预后。
早期康复
在术后早期,患者应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等。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包括电刺激、按摩、针灸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力。
心理支持
患者可能因手术和康复过程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1. 术前评估
2. 手术过程
3. 术后处理
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步骤
优点
1. 创伤小,恢复快。
2. 可迅速改善脑缺血症状。
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局限性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介入治疗可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局限性
局限性
1. 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发生脑血管痉挛、脑出血等并发症。
控制危险因素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以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预防再狭窄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06
CHAPTER
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案例分享
治疗方案
经过全面的评估和讨论,医生决定采用介入治疗,放置支架以扩张狭窄的动脉。
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出现短暂性肢体瘫痪和言语不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影像设备检查
设备准备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需要,准备适当的麻醉药物和镇静剂。
麻醉药物
对于某些手术,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
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心脏骤停、过敏反应等。
急救药品
药物准备
04
CHAPTER
介入治疗的过程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可能的风险和预后。
早期康复
在术后早期,患者应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等。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包括电刺激、按摩、针灸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力。
心理支持
患者可能因手术和康复过程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东潇博[可修改版ppt]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东潇博[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91ad8c551810a6f4248603.png)
③ 狭窄程度:DSA显示狭窄>70%者可能从治 疗中受益。
④ 全麻手术前常规准备;
围手术期用药及注意事项
① 抗血小板药物:术前阿司匹林(100-300mg/d )+氯吡格雷(75mg/d),5-7天,持续使用 至术后6-9月,改为单一抗血小板药物。
② 血压管理:术前血压不宜过低(收缩压 >160mmHg),术后血压不宜过高(收缩压100120mmHg)。
血压 管理
• CCB,ACEI,ARB类药物有延缓甚至逆转 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作用。其中,CCB由于 ACEI。因此首选CCB,ARB。
Chimowitz MI;Lynn MJ; Howlett-Smith H Comparison of warfarin and aspirin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2005. Chaturvedi S;Turan TN;Lynn MJ Risk factor status and 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stenosis 2007. Turan TN;Cotsonis G;Lynn MJ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2007.
血糖 管理
• 目前尚缺乏研究观察控制血糖对颅内动脉粥样硬 化狭窄患者预防卒中复发或狭窄动脉本色的疗效 。
• 有研究显示早期控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7%) 大血管并发症可获益。
Amarenco P;Goldstein LB;Szarek M Effects of int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 (SPARCL) trial 2007
④ 全麻手术前常规准备;
围手术期用药及注意事项
① 抗血小板药物:术前阿司匹林(100-300mg/d )+氯吡格雷(75mg/d),5-7天,持续使用 至术后6-9月,改为单一抗血小板药物。
② 血压管理:术前血压不宜过低(收缩压 >160mmHg),术后血压不宜过高(收缩压100120mmHg)。
血压 管理
• CCB,ACEI,ARB类药物有延缓甚至逆转 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作用。其中,CCB由于 ACEI。因此首选CCB,ARB。
Chimowitz MI;Lynn MJ; Howlett-Smith H Comparison of warfarin and aspirin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2005. Chaturvedi S;Turan TN;Lynn MJ Risk factor status and 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stenosis 2007. Turan TN;Cotsonis G;Lynn MJ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2007.
血糖 管理
• 目前尚缺乏研究观察控制血糖对颅内动脉粥样硬 化狭窄患者预防卒中复发或狭窄动脉本色的疗效 。
• 有研究显示早期控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7%) 大血管并发症可获益。
Amarenco P;Goldstein LB;Szarek M Effects of int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 (SPARCL) trial 2007
颅内动脉狭窄PPT课件

Connors和Wojak回顾发现,近期50例采用 “小球囊、缓慢扩张技术”的病例,未见血管破 裂、卒中的发生,需要溶栓的栓塞事件为4%, 再狭窄发生率为9%,死亡一例。
Marks(2005)报道球囊成形术术后的长期随 访结果显示:34例患者平均随访4.5年,治疗血 管区域年卒中发病率为3.36%,明显低于抗血小 板聚集治疗组。提示这种治疗方法长期疗效较好。
20
术后并发症
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主要为: 再狭窄; 穿支动脉闭塞; 血管破裂; 远端栓塞; 急性血栓形成; 脑高灌注综合症(cerebral
hyperfusion syndrome CHS)。
21
术后并发症
穿支动脉闭塞: Lanzino等研究表明:即使支架网丝覆盖
1期:脑血流量轻度减少,脑灌注压基本正 常,可以维持静息状态下局部脑组织的代 谢要求,但在需求量增大时代偿不充分, 出现缺血表现。此期应用扩血管药物疗效 较好。
6
颅内动脉狭窄
2期:脑血流量中度减少,脑灌注压轻度降 低,脑血管储备能力受损,对扩血管药物 没有反应。可借助乙酰唑胺刺激试验评价 病变程度。
19
术后并发症
许多回顾性研究表明: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
成功率为85.7%~97.6%。 失败原因为:
血管扭曲,支架不能到位。 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SSYLVIA)发现:
术后30天和一年的卒中发病率分布为6.6%和 13.2%。颅内动脉再狭窄率(≥50%狭窄)为32.4%。 再狭窄病例中,39症的发生率和 病死率分别为33.3%和8.3%。
25
26
谢谢
27
17
颅内动脉狭窄
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评估 脑 CT/MRI /MRA/CTA检查 正规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 (SPECT, TCD) 全套颅内动脉造影检查
Marks(2005)报道球囊成形术术后的长期随 访结果显示:34例患者平均随访4.5年,治疗血 管区域年卒中发病率为3.36%,明显低于抗血小 板聚集治疗组。提示这种治疗方法长期疗效较好。
20
术后并发症
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主要为: 再狭窄; 穿支动脉闭塞; 血管破裂; 远端栓塞; 急性血栓形成; 脑高灌注综合症(cerebral
hyperfusion syndrome CHS)。
21
术后并发症
穿支动脉闭塞: Lanzino等研究表明:即使支架网丝覆盖
1期:脑血流量轻度减少,脑灌注压基本正 常,可以维持静息状态下局部脑组织的代 谢要求,但在需求量增大时代偿不充分, 出现缺血表现。此期应用扩血管药物疗效 较好。
6
颅内动脉狭窄
2期:脑血流量中度减少,脑灌注压轻度降 低,脑血管储备能力受损,对扩血管药物 没有反应。可借助乙酰唑胺刺激试验评价 病变程度。
19
术后并发症
许多回顾性研究表明: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
成功率为85.7%~97.6%。 失败原因为:
血管扭曲,支架不能到位。 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SSYLVIA)发现:
术后30天和一年的卒中发病率分布为6.6%和 13.2%。颅内动脉再狭窄率(≥50%狭窄)为32.4%。 再狭窄病例中,39症的发生率和 病死率分别为33.3%和8.3%。
25
26
谢谢
27
17
颅内动脉狭窄
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评估 脑 CT/MRI /MRA/CTA检查 正规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 (SPECT, TCD) 全套颅内动脉造影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二、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局限性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 颅内动脉走形迂曲,分叉多,重要穿支多。 • 颅内动脉缺少肌层、周围缺少有力的支撑组织等
解剖学特点,易破裂出血。 • 脑组织缺血后易损伤、病损后可恢复性差,损伤
时间不能过长。 • 介入材料在弯曲血管中输送困难。 • 血管路径是当今实施介入治疗前必须越过的路障,
Chimowitz MI,Lynn MJ,Howlett—Smith H,et a1.Comparison of warfarin and aspirin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i arterial stenosis[J].N Engl J Med,2005,352(13):1305-1316.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A.支架治疗时,近心端的血管较远端的血管难 度要小一些。 小管腔动脉的狭窄在支架治疗后更容易形成再 狭窄或闭塞。 穿支少、非分叉、非成角的血管病变效果较好。 关于哪一支血管的支架治疗效果会更好,目前 还没有好的临床证据。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 血管炎性病变,特别是活动性血管炎性病变 不宜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
目前还不能对所有狭窄的颅内动脉实施血管内治 疗。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目前可开展支架治疗的血管局限在颈内 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部在 分叉前,个别达M2-3段)、椎动脉颅内 段与基底动脉,也有大脑后动脉P1段的 个案报道。
迟路湘 ,范文辉 ,史树贵,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成功治疗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第三军医大 学学报.2005,27(8):788-789. Henkes H, Miloslavski E, Lowens S, et al.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es with balloon dilatation and self-expanding stent deployment(wingspan). Neruoradiology. 2005,47(3):222-228.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 最新发表的SAMMPRIS研究表明,颅内 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在正规的内科治疗下, 1年内也仍有12.2%的患者发生卒中。
• 这样看来颅内动脉狭窄的“恶性”程度很 大吗?即使再发卒中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 吗?
Chimowitz MI, Lynn MJ, Derdeyn CP, et al.Stenting versus aggressive medical 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J]. N Engl J Med. 2011;365(9):993-1003.
一、颅内脑动脉狭窄后的风险 二、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局限性 三、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支架类型 四、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五、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目前的基本看法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狭窄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相关,当 颅内动脉狭窄度每提高10%,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风险会增加26%。 2005 年 的 WASID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 尽 管 在 规 范 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的治疗下,狭窄区的缺血 性卒中年发病率为12%。
球囊支架 我国2004年的一个有关颅内和颅外症状性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架治疗的研究应用 Apoll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研究 均证明其疗效优于阿斯匹林药物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虽然我国SFDA批准了Apollo支架应用于脑血管病 的治疗,但球囊扩张支架仍有许多关键问题未解决: ①再狭率较高; ②球囊扩张支架柔顺性相对较差,常常无法通过颅 内迂曲血管到达狭窄部位; ③球囊扩张时可能导致动脉破裂; ④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⑤支架部位穿支动脉闭塞等。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自膨支架
Wingspan系统是采用比目标血管直径略小的球 囊完成亚满扩后,再置入比目标血管略粗的自 膨支架。与球囊支架相比,Wingspana支架系统 有较好的柔顺性,易达目标血管,支架涂有亲 水层减少了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预先的球囊亚 满意扩张减少了血管的破裂。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药物涂层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在在冠状动脉中广泛使用,国内外 将冠状动脉所用的药物涂层支架应用于脑动脉狭 窄的治疗,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颅内动脉与冠状动脉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 药物涂层支架对脑血管和神经组织的药物毒性反 应尚不明确,血管内膜化延迟,较长时间的双重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对脑血管病的预后产生的影 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颅内动脉稳定性斑块或非稳定斑块是否均应 进行支架治疗,目前尚无研究结果。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第2年的卒中发生率较 第1年明显下降,因此,对于一个已经长时间 存在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是也否需要进行支 架治疗还缺乏有力依据。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三、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支架类型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治疗面临的问题
空军总医院 石进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我国颅内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广泛的 患者群,血管内介入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 于颅内血管狭窄的治疗,这种治疗脑血管疾 病的新手段是目前神经科研究热点之一,但 是有效性、安全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
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高连波,刘一娜;高红华,等. 不同材料支架置入后颅内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像形态学评估[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9,13(9):1649-1652. Gup ta R, Al-Ali F,ThomasAJ, et al.Safety feasibility and short-trem follow-up of drug-eluting stent placement in the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circulation[J]. stroke 2006,37(10):2562-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