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安排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方案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方案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姓名:张碧柳学号:20122401144学生姓名:黎初文学号:20122401158课程名称:化学仪器分析实验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实验项目: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摘要】以α-萘胺为显色剂,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测定了从超市买来的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本实验进一步探究了实验的最佳条件: 酸度、显色剂的用量和显色时间。

【关键词】肉制品; 亚硝酸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引言】亚硝酸盐用于肉类食品中作为发色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作用, 从而使食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这样的化学物质成为发色剂。

类腌制品中最常有的发色剂是硝酸盐, 亚硝酸盐以及发色助剂, 抗环血酸、烟酰胺等。

肉制品由于使用亚硝酸盐而呈鲜红色。

亚硝酸盐也是一种防腐剂, 它可抑制微生物的增值, 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原料内的红色是由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所呈现的感官性状。

肌红蛋白约占60 % - 70 % ,血红蛋白占10 % - 30 %, 即肌红蛋白是表现肉颜色的主要成分, 新鲜肉中还原型的肌红蛋白呈暗紫红色, 它很不稳定, 易被氧化而呈鲜红的氧合肌红蛋白, 继续氧化则成褐色高铁肌红蛋白, 再继续氧化呈黄色或绿色的氧化卟啉。

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 为了使肉类食品呈鲜艳的红色, 添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在肉制品内它们转化为亚硝酸, 并分解出亚硝基, 生成的亚硝基会很快的与肌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 亚硝基肌红蛋白遇热放出变成具有鲜红色的亚硝基血色原,赋予食品鲜艳的红色。

亚硝酸盐不仅具发色作用,同时对肉毒杆菌具有特殊的抑制作用,对提高肉类食品的风味有一定的功效,它们作为食品添加剂, 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摄取过多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正常的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正铁血红蛋白(三价铁)而失去携氧功能, 导致神经缺氧。

由于肉制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乱加、误加亚硝酸盐而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强制检验肉制品生产企业加入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和9213。

第五周:化学学院四楼实验室其它仪器分析实验。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十周:校运会。

上课时间一律为上午8:00分。

每实验学时为4学时。

学生分组名单周二实验小组第1组:刘美欣刘阳龙悦倪文芳王冬雪王佳亮王晓霞王玉玲车婧第2组:陈强付益欣官超凡毛志辉苏静娴王海雪顿次仁朱江陈怀宇第3组:陈美彦陈青英陈亚芹褚梦婷邓彩霞皇兵刘雅梅王春亚刘国强第4组:闵乔穆志彬冉寿梅施雯王嫚嫚王平尹俊丽田大雄米尔妮萨第5组:姜亚兰罗金祥唐君成谢梦蓉杨砚飞袁观莲朱静欧阳健强王晓丹第6组:胡静胡婷婷焦珂瞿纪江汤华森王静张迁冯求荣王超第7组:曹端喜陈畅陈佳阳何展欣蒋鞠姣刘爱荣刘舒阳罗丹杨科第8组:林继生陈燕李永菲梅梦蝶熊昕许培青张维高芳引胥洋第9组:陈飞芳丁晖刘璇文凯丽赵春蕾林冬玲于云亚赵歆第10组:陈泽智丁弘正黄鑫磊谭健王定同王力徐长鑫江罗海第11组:阿栋仁龚进王梦王彭夏嵩杨襄杜悦悦王建立周四实验小组第13组:鲁战胜包奇曹红阳戴舒婷李彬肖鸿徐东方第14组:胡玉珍季春旭刘洁萍鲁志婧吴琼张广平周焜陈敏第15组:次卓玛丁雷金程程饶玉洁刘学谢立杨晨临赵智星第16组:赵霖烜秦一菡唐红明王佳欢郑华英朱洁吴建萍第17组:杨领李珏刘海燕切乃提谢浪萍洪希茜李雪瓶王鹏第18组:敦闯旦增拉姆袁梁秀赵琳琳李莎李雨婷龙灿周仁森第19组:郭晓冬李娟李玉红刘微潘竞航吴静崔俊杰董又菁第20组:李姣吴建军胡媛媛朱琴第21组:陈晶陈斯华侯轶男李伟杨若雪第24组:张越冯睿沈辉雄杨薇余青华周六实验小组第25组:白永刚陈正石陈志好胡聪胡敏马云王双双(419)赵国润李亚沈艳青荣健王倩倩第26组:甘亮焦思聪李鸿舸梁江洪钱弘毅韦福顺张婉璐邹良元张锐曾冰茹鲁理奇粟思韵第27组:何承辉李强练梦婷马蓉王晨旭王双双(409)王梦娣张林敏吴敏郭雯雯祝芹第28组:邹星周佳明李长洪杨昌远张朝龙邓世忠李欣芮朱琥璇胡昕周丽琴汪江第29组:陈甜冯志均姜芮刘州霞夏萍向娟央宗孙春花冯祝嘉余玥婷高阳第30组:杜纪亮游远玉苏甫江张龙陈东杨璇尤东琳袁博王强陈黎艳蔡群第31组:韩雪文刘志麦麦提斯沈素帆吴瀚张乃裕罗舒婷喻磊刘枝兰褚洁梅徐博第32组:林家惠彭文文许清段源羚曲腊腊王金吴鸣张旭向嘉辰甘恒蔡玉萍第33组:阿里木江高英叶友坡刘星星张德斌张信邹响林吴彬彬钱振宁胡今鸿胡冲。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和定性定量测定,并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基于物理、化学和光电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利用仪器仪表的测定功能,对样品中所含化合物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进行预热。

2. 调节仪器的波长和光程,根据待测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光程。

3. 准备待测样品溶液,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配比将样品溶解并稀释至适当浓度。

4. 将样品溶液倒入光度计试管中,注意不要溢出。

5. 调节样品的基线,即让光度计读数稳定在零点附近。

6. 启动仪器测量功能,记录样品的吸光度读数。

7.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数据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8. 定性判断样品中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吸光度谱和特征峰的位置进行判断。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并熟悉仪器的安全操作方法。

2. 样品溶液的配制要准确,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光度计试管和仪器的光路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漂白。

4. 测量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失误或遗漏。

5. 实验后及时关闭仪器,清洁试管和仪器,保持仪器的正常使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得到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通过定性判断,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

根据实验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结论: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有效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获得了样品的浓度和化合物种类。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引入。

同时,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十分重要,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应化仪器分析实验

应化仪器分析实验

1.仪器分析实验基础知识一、仪器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各种专用仪器的基本结构、用途、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和方法3.掌握仪器分析相关实验技术二、仪器分析基本原理、分类及实验安排1.仪器分析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来获得物质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分析方法。

2.化学分析法——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来获得物质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分析方法。

3.三类仪器分析方法(1)电化学分析法——根据溶液的电学性质(如电位、电导、电流、电量等)和化学性质(如溶液的组成、浓度等),通过传感器——电极来测定被测物浓度的仪器分析方法。

【实验安排】硫酸—磷酸混合酸的电位滴定分析;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电导滴定法测定食醋中乙酸的含量等(2)色谱分析法——基于不同的被测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与吸附能力或溶解能力有关)的不同来实现分离,通过检测器进行测量的仪器分析方法【实验安排】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降水中的正构烷烃;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未知样中的成分;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阴离子;元素分析仪的使用等(3)光谱分析法——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实验安排】红外光谱法的常规实验技术;分光光度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体中的铁猛元素;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牛奶中的铜;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粗盐中的铅含量等三、仪器分析相关实验技术 (一)试剂的配制1.根据试剂本身性质确定配制方法 ①纯度 化学试剂等级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中文标志 优级纯(保证试剂)分析纯 化学纯 实验试剂英文简写 G .R A.R C.R(C.P) L.R 标签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棕色 应用范围 精密科研分析 一般科研分析 一般工业分析 一般化学制备 ②稳定性2.根据试剂在实验中用途确定配制方法(1)作为标准溶液(具有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用的试剂 ①直接法基准物质(g )溶解定量转移定容(容量瓶)标准溶液(C )(分析天平)②间接法近似浓度的溶液基准物质(g )/标准溶液(C )准确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C ')滴定、计算(2)作为一般反应用试剂 (二)仪器的选择1.称量仪器的选择(台秤和分析天平)2.体积测量仪器的选择(容量器皿和非容量器皿)3.专用仪器的选择(酸度计、电导率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熟悉仪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数据处理与计算 1.正确记录数据2.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处理数据3.作图或回归方程的建立4.分析结果的表示(1)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①固体试样——质量分数浓度(ppt)10(ppb)10(ppm)10100%1296⨯⨯⨯⨯试样质量被测组分质量试样质量被测组分质量试样质量被测组分质量试样质量被测组分质量②液体试样(如水溶液)——体积质量数1-1-1-···L ng L g L mg 或或液体试样体积被测组分质量μ注:当溶液为稀溶液时,1mg·L -1相当于1ppm ;1μg·L -1相当于1ppb ;1ng·L -1相当于1ppt③气体试样(如空气)a.体积质量数浓度(m g ·m -3或μg·m -3或ng·m -3等)b.体积分数浓度(%或ppm 或ppb 或ppt ) (2)分析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一般要求 ①对于高含量组分(>10%)一般要求分析结果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②对于中含量组分(1%~10%)一般要求分析结果用3位有效数字表示 ③对于微量组分(<1%)一般只要求分析结果用2位有效数字表示 【思考题】1.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硫酸根离子含量,需要浓度为1000ppmSO 42-离子标准溶液1000mL 。

仪器分析教学实践(3篇)

仪器分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仪器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

本文以某高校仪器分析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仪器分析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仪器分析基础理论: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

2.仪器分析实验: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3.仪器分析应用:涉及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分组实验、虚拟实验、现场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

3.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实践1.理论教学实践(1)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教学实践(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虚拟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使学生熟悉仪器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现场实验: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最新进展。

3.实践教学实践(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

(3)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仪器分析实验方案

大学仪器分析实验方案

实验1 自来水中氟含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一、目的要求1. 掌握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的方法。

2. 了解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的意义和作用。

二、实验原理氟离子选择电极是晶体膜电极,它的敏感膜是由难溶盐LaF 3晶体(定向掺杂EuF 2)薄片制成,电极内装有0.1 mol/LNaF-0.1 mol/LNaCl 组成的内充液,浸入1根Ag-AgCl 内参电极。

测定时,氟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外参比电极)和含氟试液组成电池。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外参比电极电位E SCE 、活度系数、内参比电极电位E Ag-AgCl 、氟电极的不对称电位Ea 以及液接电位Ej 等都可以作常数处理,而氟电极的膜电位E膜与氟离子活度的关系符合Nernst 公式,即 ---=+=F F pc FRT K c F RT K E 303.2lg 303.2电池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pH 计,氟离子选择电极(使用前应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2h ),SCE ,电磁搅拌器;50mL 容量瓶,烧杯等。

2. 试剂(1)TISAB 溶液:102 g KNO 3,83 g NaAc ,32 g K 3C it ,放在1L 烧杯中,加入冰醋酸14 mL ,加600 mL 去离子水溶解,溶液的pH 应为5.0-5.5,如超出些范围,应加NaOH 或HAc 调节,然后稀至1L 。

(2)0.100 mol/L NaF 标准溶液:称取2.10 g NaF (已在120℃烘干2h 以上),放入500mL 烧杯中,加入100mLTISAB 和300mL 去离子水溶解后转移至500mL 穷人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转移至聚乙烯瓶中。

四、实验步骤1. PH-3酸度计的使用方法(1)开机通电预热30min 。

(2)测量电极电位①按下“mV”键(此时定位键,斜率补尝键,温度补尝键不起作用)。

②将清洗过的电极插入溶液内,并开动电磁搅拌机,仪器即指示电极电位差。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6个)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6个)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校正一、实验目的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校正光度计波长的原理及方法,练习常用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波长读数与单色器色散后出射的单色光波长是否一致,对测量结果的正确性有密切关系。

仪器在长期使用或搬动后,要经常检查波长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分光光度计在不同波段对波长的准确性的要求大致如下:波长允许误差< 420 ≤± 1nm420~500 ≤± 2nm500~620 ≤± 3nm>700 ≤± 5nm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一定,其峰值波长也一定。

故,可测绘吸收光谱,找出峰值波长,实际测出的峰值波长与该物质的理论峰值波长之差即为该仪器波长的误差。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0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1901),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960CRT,970CRT)。

能用于校正波长的基准物质有:K2CrO4最大吸收波长275nm;372nm 介质0.05mol.L-1KOH KMnO4最大吸收波长523±0.5nm;544±0.5nm 介质H2ONiSO4·7H2O 最大吸收波长393.5±0.4nm 介质H2O四、操作步骤校正波长的方法很多,如,可用基准物质校正,可用氢灯的最强线(486.1nm 及656.3nm)校正等等。

学生查资料自拟方法步骤。

思考题:1、在使用光度计前,为什么要进行光度计波长校正?2、波长校正的方法有哪些?实验1 光度法测定三价铁离子含量(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一、实验目的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价铁离子含量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掌握标准曲线法测定物质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最新仪器分析实验2——实验报告

最新仪器分析实验2——实验报告

最新仪器分析实验2——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熟悉最新仪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过程。

3. 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的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本实验将采用反相色谱法,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离效率。

实验材料:1.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2. 待测样品溶液。

3. 流动相溶剂。

4. 色谱柱。

5. 检测器。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按照实验要求,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和前处理。

2. 仪器校准:根据仪器操作手册,对HPLC进行校准,确保检测器灵敏度和色谱柱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3. 流动相准备:根据实验方案,配制合适的流动相比例。

4. 色谱分析: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谱。

5. 数据处理:使用色谱软件对色谱图谱进行积分、定量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校正。

实验结果:1. 色谱图谱:展示实验得到的色谱图,包括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2. 定量分析:列出各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3. 分析误差: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如色谱峰的拖尾、分离度不够等。

2. 探讨改进实验方案的可能性,如改变流动相组成、温度控制等。

3. 讨论实验结果对实际应用的意义,例如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最新仪器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可靠的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是有效的,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为未来的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基础操作及样品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GC-MS仪器的开机、关机流程及注意事项。

3. 学习使用GC-MS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仪器,它结合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两种分析技术的优点。

GC利用色谱柱将样品分离成各个组分,MS则通过检测各组分的质荷比(m/z)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 气相色谱(GC):利用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

2. 质谱(MS):通过电离和检测离子,根据离子的质荷比(m/z)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型号7890A-5975C)2. 试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等有机溶剂四、实验步骤1. 开机:打开UPS电源,启动联机电脑,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开关,待气相色谱仪自检完成后,打开质谱仪电源开关。

2. 调谐:待仪器稳定运行1小时后,进行GC-MS调谐。

使用全氟三丁胺(FC-43)作为调谐标准物质,优化质谱仪的质量指示和参数。

3. 样品前处理:取一定量的未知样品,加入适量正己烷,充分溶解后,过0.45μm滤膜。

4. 上机分析: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GC-MS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 关机:分析完成后,关闭质谱仪电源,关闭气相色谱仪电源,关闭UPS电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定性分析:根据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2. 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六、实验结果1. 定性分析结果:未知样品中含有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等有机溶剂。

2. 定量分析结果:正己烷含量为 1.5%,正庚烷含量为 2.0%,正辛烷含量为 1.8%,正壬烷含量为2.2%。

高中化学仪器分析问题教案

高中化学仪器分析问题教案

高中化学仪器分析问题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
1. 硫酸铜溶液
2. 硝酸银溶液
3. 氢氧化钠溶液
4. 硫酸钠溶液
5. 硫酸钾溶液
6. 玻璃烧杯
7. 称量瓶
8. 滴定管
9. 稀盐酸
三、实验步骤:
1. 将硫酸铜溶液放入玻璃烧杯中,通过加热将其浓缩浓缩至一定浓度。

2. 将硝酸银溶液滴定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溶液变化。

3.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滴定管中,直至溶液中的沉淀完全沉淀。

4. 将硫酸钠溶液加入到硫酸钾溶液中,用盐酸进行滴定。

5. 将得到的沉淀用滤纸过滤,称重后进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摩尔反应比。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硫酸钠和硫酸钾的摩尔反应比。

3. 对比两组数据,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比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分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六、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溶液溅出或误操作。

2. 实验后及时清洗仪器和玻璃器皿,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仪器,提高实验安全性。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 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3. 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5975C型号。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日立F-4700FL型号。

3. 液相色谱(HPLC):Agilent 1200系列。

4. 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实验样品等。

四、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中,利用全氟三丁胺标准品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并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中,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得到相应的光谱文件,并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液相色谱(HPLC):通过高压泵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

实验中,利用反相HPLC对-VE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步骤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气相色谱条件,如载气流量、柱温等;(3)设置质谱条件,如扫描范围、碰撞能量等;(4)进行样品分析,记录色谱图和质谱图;(5)关闭仪器。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光谱扫描条件,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3)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4)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关闭仪器。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doc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doc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注意:第三周: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地点:物理学院9209和9213。

第五周:化学学院四楼实验室其它仪器分析实验。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十周:校运会。

上课时间一律为上午8:00分。

每实验学时为4学时。

学生分组名单周二实验小组第1组:刘美欣刘阳龙悦倪文芳王冬雪王佳亮王晓霞王玉玲车婧第2组:陈强付益欣官超凡毛志辉苏静娴王海雪顿次仁朱江陈怀宇第3组:陈美彦陈青英陈亚芹褚梦婷邓彩霞皇兵刘雅梅王春亚刘国强第4组:闵乔穆志彬冉寿梅施雯王嫚嫚王平尹俊丽田大雄米尔妮萨第5组:姜亚兰罗金祥唐君成谢梦蓉杨砚飞袁观莲朱静欧阳健强王晓丹第6组:胡静胡婷婷焦珂瞿纪江汤华森王静张迁冯求荣王超第7组:曹端喜陈畅陈佳阳何展欣蒋鞠姣刘爱荣刘舒阳罗丹杨科第8组:林继生陈燕李永菲梅梦蝶熊昕许培青张维高芳引胥洋第9组:陈飞芳丁晖刘璇文凯丽赵春蕾林冬玲于云亚赵歆第10组:陈泽智丁弘正黄鑫磊谭健王定同王力徐长鑫江罗海第11组:阿栋仁龚进王梦王彭夏嵩杨襄杜悦悦王建立周四实验小组第13组:鲁战胜包奇曹红阳戴舒婷李彬肖鸿徐东方第14组:胡玉珍季春旭刘洁萍鲁志婧吴琼张广平周焜陈敏第15组:次卓玛丁雷金程程饶玉洁刘学谢立杨晨临赵智星第16组:赵霖烜秦一菡唐红明王佳欢郑华英朱洁吴建萍第17组:杨领李珏刘海燕切乃提谢浪萍洪希茜李雪瓶王鹏第18组:敦闯旦增拉姆袁梁秀赵琳琳李莎李雨婷龙灿周仁森第19组:郭晓冬李娟李玉红刘微潘竞航吴静崔俊杰董又菁第20组:李姣吴建军胡媛媛朱琴第21组:陈晶陈斯华侯轶男李伟杨若雪第24组:张越冯睿沈辉雄杨薇余青华周六实验小组第25组:白永刚陈正石陈志好胡聪胡敏马云王双双(419)赵国润李亚沈艳青荣健王倩倩第26组:甘亮焦思聪李鸿舸梁江洪钱弘毅韦福顺张婉璐邹良元张锐曾冰茹鲁理奇粟思韵第27组:何承辉李强练梦婷马蓉王晨旭王双双(409)王梦娣张林敏吴敏郭雯雯祝芹第28组:邹星周佳明李长洪杨昌远张朝龙邓世忠李欣芮朱琥璇胡昕周丽琴汪江第29组:陈甜冯志均姜芮刘州霞夏萍向娟央宗孙春花冯祝嘉余玥婷高阳第30组:杜纪亮游远玉苏甫江张龙陈东杨璇尤东琳袁博王强陈黎艳蔡群第31组:韩雪文刘志麦麦提斯沈素帆吴瀚张乃裕罗舒婷喻磊刘枝兰褚洁梅徐博第32组:林家惠彭文文许清段源羚曲腊腊王金吴鸣张旭向嘉辰甘恒蔡玉萍第33组:阿里木江高英叶友坡刘星星张德斌张信邹响林吴彬彬钱振宁胡今鸿胡冲。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1. 介绍
本实验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仪器分析实验,并合理安排实验分组及时间,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以质谱分析为例,学生将学习如何操作质谱仪器,准备样品,进行质谱分析等相关内容。

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分组安排
为了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和时间,学生将被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包括3-4名学生,将在实验室内独立开展实验操作。

4. 时间安排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时间安排:
•第一周:
–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流程的熟悉和实验设备的检查。

•第二周:
–小组1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依次完成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结果。

–小组2在观察小组1实验操作的同时,准备实验所需的样品和试剂。

•第三周:
–小组2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依次完成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结果。

–小组1在观察小组2实验操作的同时,准备实验所需的样品和试剂。

•第四周:
–小组1和小组2共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梳理实验数据和结果。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交实验报告。

5. 注意事项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严格。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火焰光度计3.原子吸收光谱仪4.质谱仪5.气相色谱仪6.液相色谱仪7.电化学分析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组成结构;2.了解常见的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尝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给定物质的吸收光谱;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二: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构造;2.探究不同火焰的颜色与物质的关系;3.使用火焰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鉴别不同金属离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2.熟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方法;3.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定量分析给定溶液中的金属元素;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四:质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质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质谱仪进行物质的质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五: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气相色谱仪对给定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六: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构造;2.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性分析给定混合溶液中的化合物;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七: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电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溶液中物质的定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气相色谱法测定烷烃混合物中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的含量—归一化法定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归一化法的定量的基本原理以及测定方法;2、了解气相色谱仪器的结构,掌握基本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色谱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色谱图上各色谱峰代表何组分,根据各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色谱定性分析。

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确定不变的保留值(如保留时间),故可作为定性的依据,只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已知纯样和待测试样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量各组分峰的保留值,若某组分峰的保留值与已知纯样相同,则可认为二者是同一物质。

这种色谱定性分析方法要求色谱条件稳定,保留值测定准确。

确定了各个色谱峰代表的组分后,即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第i 个待测组分的质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呈正比:m i=f i×A i为其峰面积(cm2), f i为相对校正因子。

式中Ai经色谱分离后,混合物中各组分均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则可按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设为f i相对校正因子,则归一化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且操作条件不需严格控制。

缺点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分离出峰。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GC-14C 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N2000色谱工作站;毛细管色谱柱(非极性);微量进样器(1uL),高纯度(99.999%)的氢气、氮气、压缩空气等高压钢瓶。

2.试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均为AR;混合物试液。

四、色谱条件毛细管色谱柱:Φ0.22mm×25m;柱温:80℃;气化室温度:180℃;检测器温度(FID):180℃;衰减为2;氢气:空气=1:10(流量);载气为N(99.999%),柱前压力为: 0.08MPa:2五、实验步骤1. 开机,先打开载气氮气高压钢瓶,调节减压阀使钢瓶输出压力为0.4~0.3MPa,检查色谱柱安装及气路是否正确,有没有漏气;然后调节柱前压到0.08MPa。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新乡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实验毛细管法测定样品的熔点一、实验目的1. 了解固态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 掌握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 熔点(melting point):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的固态与液态成平衡时的温度。

2. 熔程:物质从初熔到全熔的温度范围。

3. 意义:①检验固体有机化合物的纯度;②判断两物质是否同一化合物。

三、实验用品b形管,温度计,玻璃管(内径8 mm,长约400 mm),毛细管,表面皿,酒精灯,二苯胺,萘,10%的萘和90%二苯胺的混合物,未知物四、实验步骤1.熔点管的制备取一根内径约1 mm,长约100 mm的洁净毛细管,将其一端对着酒精灯稳定火焰的边沿,一边加热,一边旋转,使其融合封闭。

要求“严”、“薄”、“直”。

2. 装填样品取少许样品,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其研磨成粉末并聚成一堆。

将熔点管开口端向下插入粉末堆中,使少量试样挤入熔点管内,然后将熔点管倒转过来,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使粉末落到管底。

再取一根长约400 mm的洁净玻璃管(或空气冷凝管),直立于另一干净的表面皿上,将装有样品的熔点管开口向上,从玻璃管中自由落下,使样品颠实。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熔点管底部紧密地填装2~3 mm高的试样为止。

操作要迅速,以免样品受潮。

最后用纸拭去沾在管外的样品粉末,以免玷污加热溶液。

要测得准确的熔点,样品一定要研得极细,装得结实,使热量的传导迅速均匀。

3. 安装装置“两个中心,一个基本点。

”浴液是指用来间接加热的传热液体,应具有沸点较高、挥发性甚小、在受热时较为稳定等特点。

一般所选浴液的沸点要比被测物熔点高20 ℃以上。

4. 测定和记录熔点一般测熔点,每个样品至少测两次。

先粗测:用酒精灯在b形管下侧管部位缓缓加热,使温度每分钟上升约5~6 ℃,观察试样的变化,测定一个近似熔点。

然后移开火源,使温度降至低于近似熔点30 ℃左右,连同塞子一起取出温度计,换一支新的装有样品的熔点管,插入b形管中,稍停片刻,使温度计、熔点管及浴液温度平衡,再精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午
(10- 12点)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杨占军)S519
三、二
一、四
火焰原子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镁(朱霞石)N304
一、四
三、二
循环伏安法判断K3Fe(CN)6电极过程的可逆性(于素华)N306
二、三
四、一
高效液相色、三
组别时间
实验名称
下午
(1- 3点)
下午
(3- 5点)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杨占军)S519
七、六
五、八
火焰原子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镁(朱霞石)N304
五、八
七、六
循环伏安法判断K3Fe(CN)6电极过程的可逆性(于素华)N306
六、七
八、五
高效液相色谱柱参数测定及内标法定量(杨占军)S311
八、五
六、七
分组名单
第一组
蔡林君陈俊俊陈瑞侯雯诗黄海英黄文丽马兆星倪兰潘尖玉潘文豪钱燕余孙可谈冰清谭婷汤晶
旅游烹饪学院仪器分析实验课(2013-2014季学期)
时间:2013年12月28日(周六)全天上午:8:00,下午:1:00
实验地点:新化学楼N304、N306、S311、S519
班级:旅游烹饪学院1201级(116人)
指导老师:杨占军、于素华、朱霞石(联系方式: 60097)
组别时间
实验名称
上午
(8- 10点)
第六组
邓杰葛强龚亚顾小冕胡仿建江山瞿纪昇李中俊刘洁毛慧琳施炎兵王凯王凯慧徐珊珊姚禛
第七组
于泽鹏张肖肖蔡润娴陈慧柠储瑞婷戴忆思贾文嫣蒋旭东李楠李孝鹏陆亚男陆正强钱进
第八组
王棽娟王聪王潇王星驰徐沙沙许锐袁薇依周燕青朱苏龙邹宝柱邹婷万正乔昌兵
第二组
王晓旭王燕吴连萍薛宇张晓桐赵倩周烨朱映华陈熙仇笑天杜杨洋贺李森洪菲蒋文笛金娟娟
第三组
金宣辰李云刘振宇倪鹏翔秦承杰秦祎邵冰清时竞成王如琴王舒珊王艳杨柳杨辛夷姚嘉诚张波
第四组
张家豪张玉律周可欣周晓松朱颖邹璇蔡惠阳陈畑陪程璐冯瑞茹葛旭晨蒋晨洁李皎凌晨马骐
第五组
乔丹苏赛王长钰吴敏习文清徐晨徐春英颜颖袁苏雅张月周亮朱怀志陈星成慧单亚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