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探索)
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初探--以瀑河平泉县城段滨河景观设计为例
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初探--以瀑河平泉县城段滨河景观设计为例袁丽伟;刘铮【摘要】The riverside green spac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ity green space, which is the media of a variety of native biological habitat and spatial motion, the carrier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soul of city landscape beauty, and the important decisive factors to city waterfront design to the success.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resources a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s. So building a harmonious natural riparian green landscap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governm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 Taking the section of the Baohe riverside in Pingquan County for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ates the waterfront green space landscape in the city’s statu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onal greenbelt, the pract ice of combining with landscape and lfood control indicator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design in Pingquan County section. We hope tha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滨河绿地区别于其他城市绿地,是多种乡土生物栖息和空间运动的媒介,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是城市滨水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规划探析
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规划探析作者:陈尚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城市的发展带动着城市附属绿地的开发,而滨河绿地又是城市附属绿地中景观塑造性相对比较强的一类绿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美誉度。
对于规划滨河绿地而言,衰落的滨水区如何更新、改造,使之重获生命力,新开发的滨水区如何处理好与水的关系,如何规划,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绿地定位、常见的设计误区、绿地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及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 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生态;亲水;夜景观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1. 1城市滨河绿地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水是万物之灵,生命之源,临近水边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框架的拉大,很多城市因河而建、因河而兴,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赋予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美誉度。
对于规划滨河绿地而言,衰落的滨水区如何更新、改造,使之重获生命力,新开发的滨水区如何处理好与水的关系,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1. 2 滨河城市绿地环境设计的几大误区1. 2. 1破坏生态环境片石护堤水泥衬底,使曾经是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游鱼翔底的自然生态状态,变成寸草不生,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彻底破坏物质生态循环,断截了河渠生物的生存条件,就会成为一条死河,没有了生机。
1. 2. 2截弯取直,改变河渠原有的自然弯曲水流应曲曲有情,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有灵气。
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能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探究一、引言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态与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滨河绿地设计也成为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目标、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期望为城市滨河绿地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滨河绿地在城市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和景观功能。
起首,滨河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调整气温、保持水源、增加植被遮盖等,有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其次,滨河绿地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可以为城市增添一道秀丽的风景线,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三、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目标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目标是依据城市详尽状况和需求,创设一个与城市生态系统相协调、与城市社会需求相契合的滨河绿地空间。
详尽目标包括:1. 提供多样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滨河绿地设计应充分思量生物多样性保卫、水资源利用、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为城市提供健康、生态平衡的环境。
2. 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要思量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社会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增加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3. 强化滨水空间特征,塑造奇特的城市形象。
滨河绿地应与滨河水系相融合,通过创设奇特的滨水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魅力。
四、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河绿地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优先。
滨河绿地设计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最大程度地保卫和恢复滨水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
2. 多功能。
滨河绿地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活动场所,包括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文化活动等,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3. 连续性和连通性。
滨河绿地应与周边的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相连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绿色空间网络,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流线,便利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4. 可持续性。
滨河绿地设计应思量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卫的要求,接受合理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实施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缩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
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3].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水绿地改造中,仍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对市民游憩的需求和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不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中汾泾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 项目背景与概况中汾泾为浦东新区支河河流,规划为Ⅱ级河道,无通航要求。
本次中汾泾拟整治河段(三林塘港至川杨河)位于三林世博家园地块西侧,河道紧靠浦三路,沿线景观三林北港,长约2.3km。
东侧距离城市次干道浦三路平均约15m,最宽处56m。
河道沿线除华夏西路——三林北港段外均无护岸结构,基本为自然坡,河道两岸局部地段杂草丛生,部分堤岸已经坍塌,水质污染严重,亟需改造。
2 设计理念本次中汾泾综合整治是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消除原有河道的黑臭现象,还市民一个“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的。
“沟通水系、引清调活、截污治污、营造水景、改善生态”,是浦东新区整治河道的“总方针”。
中汾泾的东侧就是三林世博家园,世博园区规划的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始终贯穿的理念是:和谐城。
因此,本次中汾泾景观综合整治设计仍然延续这一理念: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留和运用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摒弃过分人工的绿化形式,汲取传统造园艺术精髓,模拟自然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让植物自然、快乐的生长,营造更怡人的现代都市生活的滨水景观。
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用心专注服务专业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1)(1)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滨河绿地改造项目,从绿地性质、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河绿地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河绿地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能够逃离繁忙的都市生活,寻找一片宁静与舒适的环境。
城市滨河绿地的设计就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得居民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其次,城市滨河绿地设计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而滨河绿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恢复滨河地区的生态功能,还能够提供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净化的水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
最后,城市滨河绿地设计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城市滨河绿地作为城市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设计精美、功能齐全的滨河绿地能够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居民的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居住、工作和旅游。
二、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关键因素城市滨河绿地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设计应该注重滨河绿地的生态功能。
滨河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滨河地区的生态功能,建立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以提供优良的生态服务。
其次,设计应该注重滨河绿地的文化表达。
滨河绿地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文化元素的引入等方式,使滨河绿地成为向外界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
另外,设计应该注重滨河绿地的多功能性。
滨河绿地既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生态修复的基地,还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滨河绿地形式与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城市滨河绿地形式与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发布时间:2021-05-26T08:27:14.56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4期作者:刘沛然[导读] 还能够有效地将河流与绿地隔开,有效地保障这种景观设计的防洪功能。
辽宁奕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水利建设与城市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的城市景观设计部门,应深刻认识到做好城市滨河绿地设计的重要性,积极地研究有效的绿地设计形式与景观设计方法,以充分发挥出河流的运用价值,使其能够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之促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效建设,促使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滨河绿地;景观形式;设计原则;景观要素;生态设计前言在大陆环境中,河流作用是重要的地质营力之一,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河流对于防洪、水利、城市景观建设等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出河流的应用价值,才能有效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而如若一直将河流当成一种不可用的资源,反而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环保建设与发展。
因此,相关的城市景观设计部门,应重视对城市滨河绿地的形式的设计和景观的设计,使城市能够与河流相协调发展,有效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地为城市提供绿色景观文化建设力量,从而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接下来,本文对城市滨河绿地形式与景观设计的方法做如下探究一、城市滨河绿地景观的形式(一)平台式平台式是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形式之一。
而这种形式同样运用到宽度在 20 到 40 米的滨河绿地中,如若运用到起其他的滨河绿地之中,并不符合其城市生态与绿地建设的实际需求。
所以相关的城市景观设计部门,应选择符合这种形式运用条件的城市滨河绿地,进行相关的绿地景观设计,在绿地和河流之间建立出一道垂直的防洪墙,使其既能为城市的居住提供平面的游玩歇息空间,还能够有效地将河流与绿地隔开,有效地保障这种景观设计的防洪功能。
滨河绿地设计
PART 1
道路及功能分区
苗木表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的场地为一块300米*50米的滨河绿化带。北 边是水,南边是公路。靠路的一边地势高,滨水的一边地 势低。
因为滨河,然后想到了鱼,再由鱼的形状加以改变, 变成绿化带的主干道,将一块长条形的区域划分为几个小 空间,各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有供人散步休闲的“森 林”步道,有在灌木从中的半私密空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还有健身广场和 儿童游玩区。在靠近河岸的地方利用地势高低做出一个阶 梯式的草坪,还设置了几个亲水平台和钓鱼台,满足了人 们亲水的特性。
在植物方面将落叶树与常绿树交替种植,大多数为规 则式的种植,灌木和草坪以块状形式出现,在河岸边种植 了一些水边生长的植物。
PART 1
PART 1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滨河景观带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其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宜人舒适的环境,让市民和游客享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
在进行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下面就来谈谈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的要点。
第一,强调自然生态。
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如河岸植被、水生动植物等,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师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合理配置植被种类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滨河景观带。
第二,注重文化传承。
滨河景观带通常位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区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提炼其精华元素,并融入景观带设计中。
可以在景观带中设置历史文化展示区、文化遗迹保护区等,以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打造休闲娱乐空间。
滨河景观带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设置多样化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如儿童游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露天音乐舞台等,满足市民在此放松愉悦的需求。
第四,提升交通便利性。
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尽量保持与城市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畅通,方便市民和游客到达。
可以设置步道、自行车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以提升景观带的交通便利性,并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第五,设立服务设施。
滨河景观带设计时要考虑市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需求,设置便民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咖啡馆、休息区等,提供方便舒适的服务,增加景观带的吸引力。
第六,注重安全保障。
在设计滨河景观带时,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考虑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栏杆护栏等措施,保障市民和游客在景观带内的安全。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涉及自然生态、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设计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以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滨河景观带,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休闲空间。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的文章到此结束。
1、浅议城市滨水带绿地环境设计_以临沂滨河大道为例
1.临沂滨河大道景观简介滨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南起金九路大桥,北至双岭路与外环路交汇处,规划里程18.2公里,总面积达1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8.2万平方米。
是一处生态型、环保型、人文型滨水绿化公园。
设计上将公园与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相互结合,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自然地貌。
背景林栽植方式由直线的列植改为曲线的列植方式,营造活泼、动态的景观空间美。
两岸种植银杏、竹子等各种绿色植物,选用色叶树种紫叶李,与常绿背景雪松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季相景观丰富、清新宜人的观赏空间。
创造出“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的都市生态景观新形象使沂河两岸一派“碧水晴空,芳草绿树”的美丽景象。
1.1四大区段主题鲜明根据周边用地性质以及场地自身特点,临沂滨河大道景观工程共分为四个区段。
第一区段:临西八路至通达路,设计主体为“创业篇”。
该区段有位于双岭路的广场等景点。
第二区段:通达路至解放路,设计主体为“德厚篇”。
这里是沂河、?河、小涑河和柳清河四河交汇处,景色优美,是临沂市标志性的景观段。
位于这一区段的景观点有隐逸湾、骆驼山庄小广场、凤凰广场、平野晓霁园、九曲沂河桥下广场等。
第三区段:解放路至小埠东橡胶坝,设计主体为“思源篇”。
这一区段有位于银雀山路尽头的广场、游艇码头等。
第四区段:小埠东橡胶坝至金九路南沂河大桥,设计主体为“创新篇”。
位于这一区段的有观坝广场、高尔夫球场等。
1.2设计新颖精品迭出位于银雀山路的广场是滨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思源篇”主体设计的核心,广场位于银雀山路尽端、沂河高低桥和九曲桥之间,占据了整个游览线路的视觉焦点。
广场中设置了精致的喷泉景观和造型独特的雕塑,用以象征“饮水思源,幸福不忘革命先烈”的主题思想。
凤凰广场位于沂河、梓河、小涑河三河交界处,整个广场筑台于西北,展翼于西南,以栈桥为脉,借碧水为羽,如凤凰展翅,表达了祝福临沂社会稳定、经济腾飞的寓意。
位于双岭路的广场紧靠商贸城,是来创业者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整个设计思路寓意沂蒙大地人杰地灵,沂蒙人民幸福美满,改革成果硕果累累,经济和社会发展繁荣昌盛。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设计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设计之景观节点[摘要]: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城市重要绿地形式,景观节点成为其设计关键,从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的三个重要景观特征出发,并对此类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思考,进一步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方法一一园林文化的景观化设计、园路的线形空间组织、景观节点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和水体景观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节点1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概念的演变点、线、面是构成的基本形式,也是景观规划中空间的基本形态。
带状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绿地形式。
它具备线形空间的基本特点,可以产生与其他点状、块状绿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和生态作用,因此带状绿地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元前10 世纪,在喜马拉雅山麓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主干道的中央与左右,栽种了3 行树.这是城市带状绿地最原始的雏形。
随着若干年的演变,这种线形绿地经历了许多模糊的概念,如greenway 、green corridor 都是这种形式绿地的不同解释。
1866 年,第一条“公园道”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设计,随后,城市带状公园的概念逐渐盛行。
2002 年。
我国第一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认定“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类型。
那么,近年来城市河流的大规模整治和开发,又拓展了城市公园绿地的种类,即城市滨水绿地公园。
2、景观节点在城市滨水带状公园中的作用“节点” 是一个抽象且应用较广泛的概念,《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将“node”解释为“重要的点“是观察者借此进入城市的战略点”它的影响波及整个区域,成为这个区域的象征。
由此,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专用名词“景观节点”可以看作进入该园林景观区域中的重要空间及象征性空间,除此,还可以延伸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景观点。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隔离于城市喧闹,成为城市中的绿色廊道和休闲去处,承载了时间、空间、文化和历史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设计师的转化形成一系列景观,并以景观节点为重要承载单元。
浅析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2010年第07期(总第122期)沿海企业与科技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TECHNOLOGYNO.07,2010(Cumulatively NO.122)浅析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陈明宇[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要求设计人员以综合的视角、进行多目标的规划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造景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
文章从绿地演变、设计误区、绿地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亲水环境的创造及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作者简介]陈明宇,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助理建筑师,研究方向:城市滨河带状绿地景观,广西南宁,530022[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07-0072-0003一、引言城市河流是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城市与河流之间是一种和谐的依存关系,城市河流不但提供了城市赖以生存的水源,而且是重要的水运通道,并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
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原有功能被逐渐弱化,城市产业结构的重组进一步改变了河流沿岸地区城市用地的功能,河道被大量填埋,没有节制的乱排乱放使绝大多数河流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城市的滨河特色正逐渐丧失,城市与河流逐渐走向对立。
由于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对河流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价,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应最大限度地和谐统一,城市的自然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日益高涨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引入生态理念对河流进行修复和改造成为河流治理的必由之路。
滨河带状公园研究报告
滨河带状公园研究报告滨河带状公园是一种由城市河流两岸形成的绿地带,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滨河带状公园的特点、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
滨河带状公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滨河带状公园以河流为核心,沿着河岸线展开,形成了一条长而曲折的绿地带。
其次,滨河带状公园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了居民的休闲需求,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再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考虑河流的水质、岸线的生态环境等因素,以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滨河带状公园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提供居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滨河带状公园提供了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场所,如慢跑、散步、骑自行车等,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身体健康。
其次,通过绿化、湿地恢复等生态手段,滨河带状公园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温度调节能力和水平衡能力,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再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还应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土地开发等。
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结合周边的建筑环境和交通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强调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
再次,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注重公民参与,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公园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最后,滨河带状公园的规划应注重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滨河带状公园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休闲、生态、环境改善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在规划和建设滨河带状公园时,需要考虑其特点、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以保证公园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滨河带景观设计方案
滨河带景观设计方案1)一般滨河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在建筑和水体之间设置道路绿带。
如果水面不十分宽阔,对岸又无风景时,滨河路可以布置得较为简单,除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外,I临水一侧可修筑游步道,树木种植成行;驳岸风景点较多,沿水边就应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布置游步道、草地、花坛、座椅等园林设施。
游步道应尽量靠近水边,以满足人们近水边行走的需要。
在可以观看风景的地方设计小型广场或凸出岸边的平台,以供人们凭栏远眺或摄影。
在水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计成两层平台,以踏步联系。
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驳岸应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满足人们的亲水感。
2)在具有天然坡岸的地方,可以采用自然式布置游步道和树木,凡未铺装的地面都应种植灌木或铺栽草皮。
如有顽石布置于岸边,更显自然。
3)在滨河绿地上除采用一般行道绿地树种外,还可选用适于低湿地生长的树木,如垂柳。
树木不宜种得过于闭塞,林冠线也要富于变化,除了种植乔木以外,还可种一些灌木和花卉,以丰富景观。
如果沿水岸等距离密植同一树种,则显得林冠线单调闭塞,既遮挡了城市景色,又妨碍观赏水景及借景。
在低湿的河岸上或一定时期水位可能上涨的水边,应特别注意选择能适应水湿和耐盐碱的树种。
滨河路的绿化,除有遮荫功能外,有时还具有防浪、固堤、护坡的作用。
斜坡上要种植草皮,以免水土流失,也可起到美化作用。
滨河林荫路的游步道与车行道之间应尽可能用绿化带隔离开来,以保证游人安静和安全。
国外滨河路的绿化一般布置得比较开阔,以草坪为主,乔木种得比较稀疏,在开阔的草地上点缀以修剪成形的常绿树和花灌木。
有的还把砌筑的驳岸与花池结合起来,种植的花卉和灌木形式多样(图4-29)。
4)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
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城市滨河带状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
城市滨河带状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摘要:文章以上海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以滨河绿地为载体的城市带状景观空间的设计体会。
通过在总体规划上,对城市滨河带状空间的现状及文脉研究,构建多维的景观结构,创造多样的景观视线通廊,在具体设计时,把握城市滨河带状空间各元素的处理,形成沿河旖旎的风景线。
关键词:城市滨河带状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元素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海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而城市往往是依河而建。
河流之于城市,在古代,是资源与保障,关系到城市存亡;在现代,更多地是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是展示城市的环境面貌之窗。
滨河带状空间往往是城市滨河区域的一部分,在总体规划时,需要对现状情况仔细研究,考虑河道现状条件。
有时滨河空间景观的设计包括对河道进行疏浚,甚至改变河道线型,有时仅仅在现有河道驳岸上进行再设计。
前者可以更好地将驳岸处理融入整个景观设计中,后者更多地是在已有条件下改善不利于整体景观表现的部分。
同时,还需要把这个带状空间放到大的空间范围里,考虑大区域的规划要求,立足现状更要结合未来规划。
三林老街位于上海浦东三林塘港(三新路-长清路)两侧,其功能定位是集文化展示、商业休闲、旅游观光,与居住及社区服务有机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城市文化中心。
规划目标是在保护三林老街历史街区的基础上形成一处新的城市文化基地,结合周边地段开发打造风格特色突出的新三林。
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是浦东新区三林老街现代文化休闲绿地组团的一部分,南侧为居住区,部分建筑底层为朝北沿街商铺,北侧临三林塘港。
三林塘港河道已疏浚,驳岸也已经整治完成,为直立式硬质驳岸。
沿河15m已建绿带,多数为草坡,绿化效果较差。
因此,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将原15m绿带纳入一并设计,且与三林老街总体规划相衔接,融入新三林景观大环境中,公园实际设计总面积为28000m2。
通过对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的建设,利用休闲平台、活动广场、景观小品及绿化种植,来营造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空间,赋予绿地一定的现代文化服务休闲的功能,使绿地的特征性、文化性更鲜明。
带状滨河绿地设计初探——以邯郸市滏阳河通航一期绿化工程为例
带状滨河绿地设计初探——以邯郸市滏阳河通航一期绿化工程为例作者:李阳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期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滨河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满足景观视觉需求,提升区域综合价值,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景观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将城市滨河绿地的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本文以邯郸市滏阳河通航一期绿化工程为例,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探讨。
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滏阳河通航一期绿化工程南起滏阳公园码头,途径滏阳公园、龙湖公园2 个综合性公园,北至滏河大街码头,全长6.5km,处于主城区核心地段。
邯郸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
2 规划设计分析2.1 规划定位滏阳河是邯郸市的“母亲河”,在邯郸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岸居民临河而居,许多风俗习惯与滏阳河有关。
本设计以拥抱滏阳河、颂扬地区个性为出发点,从城市亲水性和地域风土文化2 方面入手,以“文脉、水脉、绿脉”为主线,重塑滏阳河的商业、文化轴心地位,营造水陆兼备,兼具交通、休闲、生态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廊道景观体系,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规划布局及植物配置特点全段以城市道路为自然界限展开叙说,从古至今,邯郸人民与滏阳河濡染交融。
按照“水·风土”、“水·航运”、“水·生活”、“水·生态”为主题,建立情节空间。
2.2.1 滏阳公园码头———和平路区间。
以“水·风土”作为主题,重点体现古滏阳对邯郸当时生产、生活、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城市滨河景观绿地植物设计浅析
城市滨河景观绿地植物设计浅析贴沙河是杭州的护城河,过去污染严重,综合整治后面貌焕然一新,贴沙河绿地不仅成为杭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本文将贴沙河绿地分为三段—北、中、南段,并逐段对其植物景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总体评价。
标签贴沙河绿地;植物景观;分析;评价1 关于贴沙河“贴沙河”是杭州市的护城河,位于城东,是杭州市民的生活水源。
过去的贴沙河污染严重,1996年杭州市政府对其进行了综合整治,整治目标除达到防洪、通航、高水质的要求外,还有景观方面的标准,即通过滨河绿地建设,使之成为杭州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整治后的贴沙河面貌焕然一新,河水清澈,两岸风景宜人。
滨河绿带位于贴沙河两侧,长约3.4公里。
设计时,依据贴沙河绿带的宽度,因势设置了弯曲的游步小道、大小广场、湖面等。
园林植物在这些景观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藉树为衣,树藉水为骨,二者珠联璧合造就了怡人的滨河绿地景观,本文将对贴沙河植物景观加以分析。
2 分段植物分析根据贴沙河绿地的走向及宽度将其分成三段—北段、中段、南段。
总体说来,整条绿带两端较宽,中间较窄。
设计时,因势随行,宽处设小型游园,成为绿地上的点;窄处做带状的绿化,成为绿地上的线,点线相互连接,成为完整的生态廊道(见图1)。
2.1 北段北段从环城北路口起至庆春路口公交车站,长约1800米,设计时增加亲水平台、临街休息坐凳、休闲广场、并进行了细致的造景,在充分绿化的同时给行人提供一可停留、休息的处所,还能供市民晨练。
北段被凤起东路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较窄,北部较宽。
2.1.1 凤起路以南部分包括庆春路口到凤起东路的部分。
这部分绿带较窄,疏林草地是最主要的配置形式。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欢迎,是人们饭后散步、早晚锻炼的好去处。
疏林草地中,草坪草主要为结缕草,它耐践踏,质地细密,人坐在或者躺在上面不会感觉扎,非常人性化,且结缕草三季常绿,抗性强,管理粗放。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_以呼玛县滨水绿地带状公园设计为例_周文博
农林科技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呼玛县滨水绿地带状公园设计为例周文博(黑龙江省龙建城市规划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是公园绿地中比较有优势,有代表性的公园形式。
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既有自然地景又有人工景观,生态群落多样化,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生境走廊”,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城市温度、湿度,不断地自我保养和更新,是城市的天然“绿肺”。
呼玛县滨水绿地带状公园设计是本文作者对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的一次实践研究。
设计既要绿色宜人、又要情趣盎然、空间丰富, 做到“可望、可入、可留、可憩”, 以提高城市的绿量, 优化城市投资环境,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突出生态、景观、娱乐、休闲功能, 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江景带动周边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 创造出现代大都市中最为理想的人居环境。
1项目背景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黑龙江之滨。
南接黑河、北连漠河,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呼玛——以呼玛尔河而得名,系达斡尔语“高山峡古不见阳光的激流”之意。
呼玛县地处祖国边疆,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自然生态良好,地理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取胜。
尤其是黑龙江流经呼玛一段两岸奇峰怪石峡谷林立,江面曲折多变,年内水位变化大。
有七处较大险滩,水浅流急,被誉为“黑龙江上小三峡”。
冬季可领略呼玛河冰瀑等冰雪风光,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2设计理念、设计目标和原则2.1 设计理念本方案为呼玛公园属于滨水绿地带型公园,通过一系列互联的景观场所和空间, 表现呼玛历史、现在、未来的景观特质, 提供一系列实现动态和静态游览休闲的机会。
因地制宜, 力求建成一个功能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步行交通宜人、生活气息浓郁、独具呼玛地方特色的历史、现代与未来相结合的城市滨水绿带型公园。
2.2 设计目标本方案通过一系列互联的景观场所和空间, 表现景观特质, 因地制宜, 力求建成一个环境优美、步行环境宜人、生活气息浓郁、独具呼玛地方特色的现代城市公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滨河绿地改造项目,从绿地性质、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1 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1.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
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
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
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 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
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
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
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
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
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
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
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
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
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
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
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探索2.1 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2.1.1 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
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
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
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
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
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
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
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
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1.2 寻找与城市的关系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
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
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
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交通系统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
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
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
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
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
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2.2 尊重场地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
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
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
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
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B][设计案例] 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B]场地分析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
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
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
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2.3 文化的引入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
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B][设计案例] 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
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
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