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小片段真生活,练就火眼金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片段真生活,练就火眼金睛

【摘要】:《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本文借助“五分钟日记”这个有效的载体,通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精彩片段做示范;在反馈“五分钟日记”时,同个内容比较不同的细节、同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扩展观察的内容;对另辟蹊径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等方式,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细心观察。

【关键字】:五分钟日记方法反馈方式积极评价细心观察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作文读起来不是记流水帐就是火柴棍,怎么读都是味同嚼蜡。当问及学生原因,学生大都认为自己很快就把经历过的事情忘了,况且也没特别的事发生……针对学生不善观察的情况,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我给学生提出了每天写“五分钟日记”的想法:即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花五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当天最感兴趣的、觉得最有意思的、让自己记忆深刻的片段写下来,根据内容的需要,时间可以适当地调整。唯一要求就是把这个片段写具体、生动。

崔峦老师曾说过: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在教学中我利用“五分钟日记”这个载体,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积累生活材料。通过教给观察方法、在反馈“五分钟日记”中用不同的方式与角度进行评价,让孩子真正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一、课内演示教方法

崔峦老师曾说过,作文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获得习作的素材以及习得习作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观察的方法,在“五分钟日记”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当场完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明白怎样把片段写具体,我经常给学生做些可以演示的小实验。

比如《烧不坏的布》,我按教室的四大组,给每组的学生分配任务:第一组观察老师的动作并随时记录下来;第二组观察老师的表情,也做好记录;第三组记录老师说过的话;第四组则记录同学的表情和动作。做完实验以后,我请学生来反馈我刚刚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有什么表情?其他同学又有怎样的表现?通过充分的交流,再让孩子帮刚刚观察到的过程写下来。很快地,学生就开始奋笔疾书了。因为他们之前全身心地投入了每一个过程,仔细地观察了每一个动作,这个时候想不写都难。

而这一次的实验学生学会了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观察记录一件事。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还练习了如何观察风景,如:从远到近;如何观察物体,如从整体到局部等等,

每一次学生都能获得观察的方法。慢慢地,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

二、精彩片段做示范

“五分钟日记”很多时候学生写的只是个片段,但是它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这一切让学生自然是有话可说,关键就在于如何把这个片段说具体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每到反馈“五分钟日记”的时候,我总是先有意识地挑选当中的“精彩片段”或“精彩语句”的方式进行反馈。

如:一个学生写道:……只见我们班的长手陈选召手向前一捞,篮球已经如乖宝宝一样在他的怀里,他把球往地上拍了几下,来了个转身,很快就到篮筐了。这个时候,他一个大踏步,再一个大踏步,然后就像火箭发射似的起跳,球就在篮筐上转了几圈,中了!跟他们班的小菜鸟一比,啥叫“三步上篮”,这个才是!……

这些简单的片段对学生来说,可能五分钟时间都不用,但是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的场面。在交流过程中,通常我会从三个层次去引导学生:初次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哪里给你最有现场感?他是如何把这种现场感带到你面前的?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地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别人的画面感会这么强,原来就在于细心观察。另外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展示这些精彩“场面”,让学生之间相互观摩,耳濡目染。而小学阶段又处于最善于模仿时期,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很快地养成了有意识地观察事物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把场面写具体生动。

三、同题同构抓细节

由于学生每天接触的事物、碰到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因此他们记录的内容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他们又都属于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对事物描写的手段都会有不同。每当学生出现同题目而且题材也相近或相同时,我会选择两篇值得对比的日记让孩子比较一番。如:这两个孩子住在同一个村了,刚巧村里举行舞龙活动。于是这天的“五分钟日记”他们就写了这样两个片段。

学生甲:一会儿,舞龙的人出来了,他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腰上系着黄色的带子,显得神采奕奕。在他们整齐的口号声中,“龙”开始舞动了。“龙头”先开始飞舞,慢慢地由左边斜飞过来,而“龙尾”却向右边倾斜着。刚开始的时候,动作有点慢,不久,锣鼓声越来越密了,“龙”飞舞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在我的面前形成两条密不透风的彩练,一条红的,一条黄的,在流动中又互相交汇,似乎真的是龙在飞腾。

学生乙:开幕式上,那些叔叔哥哥们把龙舞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刹那间,龙似乎苏醒了,开始扭动着身躯,叔叔哥哥们进入了紧张状态,他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使人捉摸不透。龙翻滚着身体连绵起伏,让我想起了波涛汹涌的海浪。他们一会儿跳跃,一会儿奔跑,弄的我眼花缭乱。就算到了午夜十二点,大伙们还是一直睁大眼睛,一点不觉得困倦。

通过对比,我引导孩子: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又发现了什么不同点?孩子在一次又一次读、讨论中会发现同样一件事情因为观察事物角度的不同——关注部分(龙头与龙尾)与整体(龙舞动),关注的内容——舞龙的动作与舞龙的整体效果,关注现场效果与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等等,文章的效果也会不同,但是两篇文章都很精彩。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孩子其实观察可以多角度、多方面,而并不是照别人固定的模式去进行的,只要是你观察到的,都是最精彩的,你只管用你最真的笔写下来就好。因为时常有学生写“五分钟日记”“撞衫”,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了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四、同题异构扩内容

一母生九子,十子各不同。同样学生经历同样一件事,但是由于观察角度、所处身份等等的不同,也会造成呈现内容不同。新课程标准提倡“我手写我心”,也就是要求每个孩子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当学生经历同一件事情的时候,题目类似,而内容不同。那么在“五分钟日记”反馈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内容的角度关注我们可写材料的多样性。

比如在上一次校运动会之后,我发现班上90%的孩子“五分钟日记”的内容与校运动会有关。于是在反馈的时候,我就请所以写的内容与“运动会”有关的同学站起来。然后让他们一一汇报自己写的内容,我以“校运动会”为核心,把学生描写的内容逐一辐射出去,这当中有写关于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也有关注拉拉队呐喊助威的,关注新闻小记者奔波采编的,关注自己比赛心情的,甚至还有关注裁判员等等。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内容扩展,孩子很快明白一件事情有很多内容好写,更何况是一天的事情,就更应该是有话可说了,而前提就是要细心观察、体验生活。

五、独辟蹊径赞个性

班级里总有几个学生游离在大众之外,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也许他们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作文也不是写的最好的,但他们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画面。而发挥这部分“个性派”的优势,也有利于其他学生观察生活,看到事物“与众不同”的一面。

比如说去年天气很冷,很多学生观察到了行人的穿着、风吹树叶的情景,但是有个学生就写了这样一首诗:太阳,您快出来吧!我真的非常想念您!当冷风向我吹来时,我就会想起您给我的温暖;当我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时,我就会想起您给我的方便;当我的衣服没有晒干时,我就会想起您给我的舒适。请您原谅我在夏天的时候,总是埋怨您太热,不知道躲起来让我们凉快凉快。而且还说您非常讨厌。现在,我在这向您道歉,请您原谅我。太阳!您快出来吧!

很多学生看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不禁大声鼓起掌来,问他们鼓掌的原因时:他们表示自己从没有想过从这个方向去写。我们的生活提倡个性,我们作文习作也提倡个性,但是个性习作的前提应该是“观察的个性”,因此在平时的“五分钟日记”中当学生“另辟蹊径”的时候,我总是大力表扬学生的观察独到,借此让更多的学生观察出自己的东西来,然后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五分钟日记”是个载体,它短小却精悍,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激起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并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习惯——细心观察。当学生能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在小片段中感受真生活时,我们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