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评述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是指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本身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一些习惯用语的理解和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翻译者通常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策略,以保证句子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一般来说,英汉习语翻译时,翻译者可以采用如下几种策略:
1、同义词替换法: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根据习惯用法,选择相应语言中拥有同义词的单词或短语来代替原语言中的习惯用法,以达到句子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2、直接翻译法: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直接将英语或汉语中的习惯用法翻译成相应语言中的习惯用法,不加修饰,使译文具有明确的意思并能够被接受。
3、按概念翻译法: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不将英汉习惯用法的具体语言形式翻译出来,而是根据习惯用法所指的概念,使用相应语言中的短语或词汇进行翻译。
4、用其他方式表达:这种策略是指翻译者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句子结构、句型、词汇等)来表达英汉习惯用法,从而达到一致的效果。
最后,英汉习语翻译需要翻译者考虑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根据文章内容和读者的背景知识,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英汉习语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翻译策略作者:孙燕燕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4期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为英汉习语翻译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关键词:习语;翻译策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
习语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等。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要尽量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传递信息。
本文主要就汉英习语翻译的直译法、替换法等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使读者更好地处理好英汉习语翻译。
一、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由于英汉习语来源不同,文化内涵有时相似,有时差异很大,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保全原文内容,更要做到简洁、流畅,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
下面是一些翻译习语时常用的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尽管英汉民族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英汉习语中仍然有很多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形象一致,语义也基本一致,对于这些习语我们就可以运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例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述例子中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相同或相似性,因此在翻译时可用直译法。
直译法不仅能很好地再现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而且生动形象,能让读者体味原习语的风采,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习语的四种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借用,注释。
总之,在翻译汉英习语时,只有了解中英两民族的文化特色,并掌握必要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才能准确地进行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习语直译借用注释习语是语言中形式和意义固定的词组和句子,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包括成语,谚语,典故,歇后语等。
习语是文化与语言的积累和结晶,它能充分体现出某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且内涵十分丰富,故翻译起来难度极大。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
鉴于此,译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译,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即译语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精确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
因此, 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 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一般说来,习语的常见翻译法主要有4种: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注释法。
下面我们分别谈谈每种译法的具体思路。
一、直译法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例如:鱼目混珠—pass fish eye for pearls摊出最后一张牌—play one’s last card像狐狸一样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类似这样的习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二、意译法意译法指在充分理解原习语的基础上,舍弃其中陌生难懂的比喻形象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英语习语翻译策略研究
英 语 习语 结 构 的 固 定 性是 指 英 语 习语 wa t e r ( 翻译 成 “ 处 于 困境 ” ) , i n a p p l e - p i e 的 每 个 单 词 和 词组 的 搭 配 是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主 要 有 Ⅸ 圣经》 、 民间 o r d e r ( 翻译成“ 整整 齐 齐 ” ) , 都 是 源 自家 庭 。 过 程 中 约定 俗 成 的 , 不 可 改变 , 它不 因语 法 创作 、 希腊神话、 以 及 文 学 作 品 四种 。 ( 3 ) 希腊神话。 或 个 人 的喜 好 而 发 生 变 化 , 这 要 求 英 语 语 ( 1 ) 《 圣 经》 。 希 腊 神 话 均 来 自 欧 洲 最 早 的 民 间 创 言 学 习 者 不 仅 要 掌 握 丰 富 的 词 汇 理 论 知 《 圣经》 在 世 界 文 学 史 上 占有 不 可 替 代 作 , 约是产生于公元前 1 2 世纪一 公元前8 世 识 , 还要 拥 有 深 厚 的 欧 美 文 学 底 蕴 , 在学 习 的地位 。 很 多 外 国 的 பைடு நூலகம்说 、 诗 歌 以 及 戏 剧都 纪 。 它 经 过 古 希 腊长 达 百 年 的 传 承 , 历 经 多 中积 累 , 在积 累中学习 。 譬如 , 不能将 ” b y 是以《 圣经》 中 的 某个 故 事 为 题 材 来 展 开 创 人 的艺 术 加 工 , 最终 保 存 在 以 后 的 文 学 、 历 t wo s a n d t h r e e s ( 译为 “ 三三两 两” ) ” 写成“ b y
学 术 论 坛
S C I E N O E &T E C H N o L 0 G Y .
墨圆
英 语 习语 翻 译 策 略研 究 ①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摘要:英汉习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们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因为习语的特殊性,其字面意义往往与其实际意义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直译,就容易产生歧义,甚至造成误解。
因此,翻译习语时需要把握其上下文环境、语境含义及文化背景,进行灵活转换和恰当的翻译。
本文将从英汉习语的定义、特点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提高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水平和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字面意义;上下文;语境;文化背景一、英汉习语的定义及特点英汉习语是指在英汉语言中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其意义往往不可从其组成词语的字面意义推知,是特定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产物。
它们可以用来表达具体的概念,也可以用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情感或体验。
英汉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往往有相似或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其意义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译。
英汉习语有其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的差异。
英汉习语的实际意义往往与其字面意义相差甚远,这种差异是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例如,“打破沙锅问到底”在中文中的意思是尽力追问某件事情的真相,而其字面意义是砸烂了锅子才能得到底部的答案。
可能产生歧义。
由于习语的特殊性,直接翻译可能会产生歧义,甚至是误解。
例如,“一石二鸟”在中文中是指一举两得,而在英文中则是“一箭双雕”的意思。
形式多样。
英汉习语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是由几个单词组成的短语,有些是由一个单词组成的短语,有些是成语,还有些是俚语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习语在翻译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英汉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对习语的实际意义进行合理的转换和翻译。
这种方法在翻译习语时常常使用,因为直译容易造成误解和歧义。
例如,“一见钟情”在英文中常常翻译为“love at first sight”,而不是直接翻译为“one look and love forever”。
英汉习语的文化传承与翻译策略研究
英汉习语的文化传承与翻译策略研究习语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既有着极高的使用频率,同时也承载了每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英汉习语翻译不仅存在着语言障碍,更加涉及到文化传承和翻译策略问题。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背景英语对于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可以追溯到英国移民在17世纪迁往北美大陆以及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英语自此开始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广泛应用致使英语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习语。
中文的繁荣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基础,早在甲骨文时期就有了雏形。
中文习语就在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继承。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与文化传承英语习语数据庞大,其中不乏表达时间久远、历史事件、民间故事、地方风俗、人物传说等等的内容。
这些习语直接关联到英语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族历史、神话传说等方面,丰富了英语民族的人文内涵。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习语翻译便成为了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作为中文普通话的使用者,我们翻译英语习语时容易陷入字面意思的解释中,而忽视了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
例如,“in the same boat”这个英语习语的字面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上”的意思。
但是在全球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个习语在中文中经常被用来表达“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概念。
如果我们忽略了其传达的文化内涵,在表达时就有可能导致误解和文化沟通的失败。
因此,在英语习语的翻译中,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运用文化解读和语用分析方法,找到原文中的情感、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传承和拓展其文化内涵。
三、中文习语的翻译与文化传承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都是一个非常崇尚文化传承的国家。
中文习语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英语习语不同,中文习语一般从物、事、人、动等方面衍生出来,其中蕴涵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底蕴。
例如,中文习语“风雨同舟”最初出现在《左传》中,是说政治家们应该像在同舟中的人一样,同心协力,共同渡过建国时期的艰难困苦。
英汉习语翻译浅析
S IN E&T C N L G N O M TO CE C E H O O YIF R A IN
0外语论坛。
科技信息
英汉 习语翻译浅析
郭 鹏 f 州涉外 经济职 业技 术学 院 广东 广
【 摘
广州 5 0 4 ) 1 5 0
要1 习语是一种承载着大量信 息和文化底蕴的特殊语言形式,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翻译好 习语是每 个翻译工作者都 需要 面对的
问题 。 本 文试 从 几 个 方 面对 英 语 习语 的翻 译 方 法 与 手段 加 以 分析 。
【 关键 词 】 习语 ; 文化 ; 译 方 法 翻
不 习语 是 人 类 智慧 的结 晶 是 民族 文 化 的 瑰 宝 , 承 载 着一 个 民族 的 事 意义 呢 ?所 谓 意 译 就 是 指 根 据原 文 的大 意 来 翻译 , 作 逐 字 逐 句 的 它 历 史及 文 化 。 由 于其 自身 简 短却 蕴 含 着 诸 多 信息 与哲 理 得 特 点 , 于 翻译 。意译 强 调 的 是 译语 文 化 体 系 和原 语 文 化 体 系 的相 对 独立 性 。意 对 即 形 。意 译 法 的 翻译 工作 者 来 说 . 的 翻 译 可谓 是 一 大 难 题 。 并且 每 个 民族 都 有 自 译 更 能 够 体 现 出本 民族 的语 言 特 征 , “ 相远 而意 相 近 ” 习语 身 的文 化 由此 产生 的 习语 也 各 有各 的 特 点 , ,如 何把 两 种 习语 翻 译 的 适 用 可 以 使 一部 分 习语 的 翻译 更 为 准 确 恰 当 。比如 : h et s y T eb sf hae i 形 似并 且 神 似 , 翻译 过 程 中找 到一 个 平衡 点更 是 成 为 了每 一 个 翻 译 lH eb t m ( 鱼 居 水 底 。/ 价 值 的 东 西 不 能 轻 易 得 到 。 );h 在 l rt ot .好 e h o 有 Te 工作 者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者认 为要 对 英 语 习语 进 行 生 动且 准 确 的 翻 cb l o l s c ils. 守 本 分 。) T ebsf hs lw e 笔 obe s ud t kt hs at 各 rh i o ( : h et s l h n i me 译需 要 注 意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te r redy l.再 好 的 鱼 三 天 也 要 变 臭 。, 住 招 人 嫌 。 ) hyaet e asod( h 久 ; B g a a ’ b h oes( 不 择 食 。 ) utr o b t ri n ei . e g r c n t ec o s r 饥 s . ;B t ut o rl h et e s s ( 篇 一 律 的 东 西令 人 生厌 。 )C r ie a.忧 虑 伤 身 。 ) lw 千 ; aekl daet l ( ;Ca
英汉习语文化研究及翻译策略
含 蓄 、 默 , 严 肃 、 雅 , 仅 言 简 意 赅 , 且 形 象 生 动 , 趣 幽 或 典 不 而 妙 横 生 , 人 一 种 美 的享 受 。 因此 , 确 理 解 、 切 翻 译 英 汉 习 给 正 确 语 . 于 学 习 和使 用英 语 的 人来 说 是 十分 必要 的 。 但 是 , 于 对 由 地 理 、 史 、 教 信 仰 、 活 习俗 、 值 观 念 的差 异 , 汉 习 语 历 宗 生 价 英 承载 着 不 同 的 民族 文 化 特 色 和 文 化 信 息 ,这 必 然 会 增 加 翻译 的难 度 。 因此 , 者 通过 对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文 化 的 对 比研 究来 探 笔 寻一 些 正 确 的跨 文 化 翻译 方法 。
英 汉 习 语 文 化 研 究 及 翻 译 策 略
张 晓 丽
( 春 工 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长 吉林 长 春
摘 要 :习语 是 人 们 经 过 长 期 使 用 而提 炼 出来 的 语 言 的 精 华 ,是 人 类 智 慧 的 结 晶 。作 为 一 个 民族 历 史 文化 积 淀 的产 物 , 最 能 鲜 明地 反 映一 个 民族 的 文 化特 点 。 汉 文 化是 两种 它 英
3社 会 历 史 背 景 的 差异 .
、
引言
习 语 。 习 惯 用 语 (l d ma c hae ) 是 人 们 在 长 期 即 t l i t rss , ei o i p 的 社 会 实践 中积 累下 来 的 一种 约定 俗 成 的 固 定 词 组 、短 语 或 短 句 。 义 的 习 语 通 常包 括 成 语 (ep rss 、 语 (rvrs 、 广 st hae)谚 poeb) 格 言 (aig )俗 语 (o o u l m ) 典 故 (l s n ) 俚 语 sy s 、 n cl q i i s 、 l as a ui s 和 l o (lns 。 汉 两 种语 言 历史 悠 久 , 含 着 大量 的 习语 , s g) 英 a 包 它们 或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探析
口 周 晓婷
中 国传媒 大 学
【 摘
要 l语 言 是 文 化 的反 映 , 习语 是 民族 文化 的 综 合表 现 ,要 达 到 两种 文 化 、两 类 语 言 的对
等 交 流 ,精 准 地 翻 译 传 达 出其 中含 义 ,就 要 采 取 科 学 、 灵 活 又 准 确 的翻 译 方 法 , 本 文 对 英 汉 习语 展 开 讨 论 ,分 析 英 汉 习语 中 的差 异 以及 对 应 的翻 译 策 略 。
【 关键词】 英语 习语 ;文差异 ;翻译策 略;探析
【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0 6 . 0 0 2 5 — 0 1
习语是语言 中的精髓 ,习语集中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 化 、风 俗 习惯 与 思想 信 仰 ,它见 证 了不 同语 言 的文化 差 异 。 英汉 两 种语 言隶 属于 完 全不 同的语 言 系统 ,在 漫 长 发展 中 , 形成了带有各 自文化 内涵 的习语系统,这些 内涵就是对一 个 民族 文化 的反 映 , 这是 与 一 个 民族 的地 理 环 境 、历 史 发 展 以及 风俗 习惯 等 方 面 息 息相 关 的 , 鉴于 英 汉 习 语 之 间 的 巨大差异,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多样 的策略。
( 2 )意译 法
口 英 汉 习 语 文 化 差 异 的 具 体 表 现
( 1 )地 域 环 境 影 响 下 的 习语 差 异 众所 周知 , 自古 以来 中英 两 国地理 环境截 然 不 同, 中 国属 于 半 个 内 陆 国 家 , 自古 以名 山 大 川 著 称 , 而 且 农 业 发 达 。 而 英 国是 一 个 岛 国 , 四 面 环 水 , 造 就 了 它 十 分 发 达 的 航 海 业 与 造 船 业 ,所 以导 致 在 习 语 上 具 有 差 异 。 例 如 :中文 中讲 “ 挥 金如土 ” ( 与农 业 土 地 有 关 ) , 对 应 的 英文为 “ t o s p e n d m o n e y l i k e wa t e r ” ( 与水有关 ) ( 2 )风 俗 习 惯 影 响 下 的 习 语 差 异 中 英 两 国 由于 历 史 文 化 以及 所 生 活 环 境 不 同 , 导 致 了在风俗 习惯方面 存在很大 差异 ,这一 点在颜色 和动物 的认知方面表现得尤为 明显 。 例如 : 在汉语中 , “ 狗 ”常 用 作 贬 义 用 法 ,如 : 狗 扯 羊 皮、人模狗样。 然而在英语 中, “ d o g ”却 常 常 用 做 褒 义 词 ,表 达 积 极 的 事 物 ,如 : a s h o n e s t a s a d o g ,像 狗 一 样 忠 诚 ; a l u c k y d o g 命运的宠儿 。 ( 3 )宗教文化影响下的习语差异 西方世 界是天主教 起源地 ,西方人都 信仰 “ 神 的 力 量” ,在 他 们 的 思 想 意 识 中 , “ Go d ” 是 主 宰 一 切 的 , 而 且 宗教神 学世界观在 西方人 的世界 中 占据 着统治地位 , 因 此 英 语 中围 绕 “ G o d ”产 生 很 多 习语 。 例 如 :my G o d ( 天啊) , Go d h e l p S t h o s e wh o h e l p t h e m s e l v e s . ( 天助 自助 者 ) 然 而 , 中 国 自 古 以 来 是 一 个 农 业 大 国 , 农 业 生 产 靠 天吃饭 ,而且经历 了母系 氏族 时期 ,因此遇到 困难 或紧 急情 况时 ,常 常喊 出 “ 我 的天啊 ,我 的妈 呀 ” 。 中 国 人 的宗教主体 是 “ 佛教” , 也 出 现 了很 多 与 佛 有 关 的 习 语 , 如: “ 借 花 献 佛 、佛 祖 保 佑 ” 。
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 一) 英 语 习语 的 来 源
1 .源 自 劳 动 人 民 的 日常 生 活 : 实 践 是 习语产 生
道理 , 白 费 口舌 , 源 自《 新约 ・ 马太福音》 第 7章 , 现 在 还 用于讽 刺 说话 的人 不看对 象 。 4 .源 自文 学 作 品 : 古 典 文 学 作 品 也 是 习 语 的 主
的源泉 , 劳 动 人 民 在 工 作 和 生 活 中 创 造 了 丰 富 的 习
语资源 , 比如 , 水 手 创 造 了大量 与 海 洋 有关 的 习惯 用语 , 运 动 员 创 造 了 与 运 动 有 关 的 习 惯 用 语 。 这 些
要来源 , 莎 士 比亚 的 戏 剧 作 品 成 为 英 语 习 语 最 丰 富
的 文 学 来 源 之 一 ,这 些 习 语 被 广 泛 使 用 。 例 如 , “ t t c l a i m o n e ’ S p o u n d o f f l e s h ” ( 合 法 但 不 合 情 理 的 要
习惯 用 语 形 象生 动 , 不久就被人们广为流传 , 最 终
中 图分类 号 : H 3 1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6 5 8 4 { 2 0 1 3 1 0 6 — 0 0 7 2 — 0 3
作 为 英 语 语 言 中 的 特 殊 组 成 部 分 ,习 语 承 载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信 息 。 习语 具 有 很 强 的 民族 性 , 形 象 生 动 、 寓意深刻 , 这 些 因 素 给 翻 译 工 作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难 度 。… 在翻译实践 中, 译 者 要 研 究 母 语 和 本 族 文
一
、
英 语 习 语 综 述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其中,动物习语是独特而又富有表达力的一种,它包含大量的文化内涵。
我们在做翻译时,要尽量准确地转达原文的意思,试图保持原作的风姿。
最常见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都会用到。
本论文主要讨论动物习语英译汉的几种基本策略,并分析阐述了几种策略的优缺点。
好的译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恰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翻译策略动物习语翻译因素1 习语及其意义1.1习语的定义胡壮麟说:“英语习语是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受到限制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
”林成章教授是这样定义英语习语的:“英语习语是一组固定的词语或者是单个的词,甚至是一个句子,有着特别的并且不能从其结构上推测出来的含义。
”本文所讲的动物习语包括成语、习语、俗语和歇后语,它们都是英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动物习语因其丰富的形象、独特的功能和其表达力在英语语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
习语“like a cat on the hot brick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根据这个描述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翻译成汉语就是“如坐针毡”。
2 翻译中的主要因素2.1常见的阻碍既然英语习语反应出其独特的文化,译者应该试图保持原作的风姿,保留其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
但是译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例如词义不符或者是语义空缺。
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中英人民在诸多方面的不同点,如经济、文化、地理坏境、生活风俗等。
2.2词义不符词义不符是指在中英文中,一个词有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其蕴含意义有一点不同或完全不同。
以“狗”为例,在大部分的英语习语中“狗”通常含有褒义,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优胜者, every doghas its day凡人皆有出头日。
英国人以爱狗而出名,他们甚至将好朋友的名字为狗命名。
然而在汉语中,狗通常含有贬义,如下列表达:狗仗人势,狗东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英汉翻译中习语表达的翻译策略研究
英汉翻译中习语表达的翻译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翻译中习语表达的翻译策略。
习语是语言中常见的表达形式,具有固定的词组或句子结构,其含义往往不可直接从字面意义推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的不同,翻译习语表达面临一定的挑战。
本研究通过分析文献和实例翻译,总结出几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换位、拆解和替代等。
每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限制,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本研究对于提高英汉翻译质量和准确传达习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翻译,习语表达,翻译策略,直译,意译,换位,拆解,替代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汉翻译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习语表达作为语言中常见的固定结构,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而且在文学、商务和政治等领域中也频繁出现。
然而,由于习语的文化依赖性和语义的隐含性,翻译习语表达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研究旨在对英汉翻译中习语表达的翻译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习语的含义。
1. 习语表达的特点与挑战1.1 习语的定义与分类习语是语言中常见的表达形式,由一组词语或句子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特定的含义。
与字面意义相比,习语的含义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的定义和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定义上,习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意义不能直接从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推断出来。
习语的分类可以基于其形式、含义或使用领域。
常见的习语分类包括: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汉语短语)、俚语(非正式的口语表达)、谚语(包含智慧和道德教诲的短句)、俗语(传统的或惯用的表达方式)等。
1.2 英汉习语表达的文化差异英汉习语表达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文化差异。
习语的含义往往与特定的文化和背景紧密相关,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习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意味着一举两得,而在汉语中,相似的习语“一箭双雕”具有相同的含义。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英同声传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重要方式,对语言与文化的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习语口译中,由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其翻译的难度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释意论的视角出发,对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同声传译人员提供更为精准和恰当的翻译方法。
二、释意论与汉英同声传译释意论,亦称“解释学派”,是一种强调“以释意为宗旨”的翻译理论。
它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义,并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语境和文化信息。
在汉英同声传译中,释意论的指导思想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习语口译方面。
三、汉英习语口译的特殊性习语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的表达方式,在汉英同声传译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语言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其翻译难度较大。
在汉英习语口译中,既要保持习语的文化特色,又要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四、翻译策略研究1. 文化背景的解读与传达:在习语口译中,文化背景的解读与传达至关重要。
译员应深入了解两国文化背景,准确理解习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并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传达这些信息。
例如,对于汉语中的成语“画蛇添足”,其英文翻译应保留其文化内涵,译为“painting a snake and adding feet”。
2. 语义转换与再造:在汉英习语口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语义转换或再造,以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在英文中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语义转换或再造。
在翻译时,译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确保译文与原文的意义相符合。
3. 结合上下文理解:习语的翻译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应充分利用语境信息,准确理解习语的语义和语气。
同时,要注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歧义。
4. 增译与减译:在习语口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增译或减译以使译文更加准确。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作者:袁建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一、引言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语言的精华。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认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 established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derived as a whole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 of its elements.”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idiom含有语义的统一性、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形式包含短语和短句两种类型。
本文所要研究的英汉习语主要是指俗语、谚语、成语、格言、俚语以及歇后语等,这些习语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
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时就要恰当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信息传递。
可见,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
因此,如何恰当处理习语便成为英汉翻译中一个极为棘手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笔者接下来主要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策略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意在言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甚至包含多重意思,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他的具体意义。
这就是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习语的来源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摘要】英汉习语在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习语的来源和差异,分析了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关键性作用。
在翻译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习语翻译中常见的困难需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来解决。
在本文总结了习语翻译的挑战和技巧,提出了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和英汉习语翻译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汉习语翻译的复杂性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来源对比,翻译策略,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困难与解决方法,挑战与技巧,发展趋势1. 引言1.1 英汉习语的来源英汉习语作为两种语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源自于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英语中,许多习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这个习语源自于古代的石头投掷比赛,意为一箭双雕。
而在汉语中,许多习语则是古代典故、民间传说或宫廷故事的产物。
“画蛇添足”这个习语源自于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讲述一个人画了一条蛇,后来又在蛇脚下添加了蛇脚。
英汉习语的来源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习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和传达的信息。
在翻译习语时,也需要考虑到其来源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达其意思和效果。
了解英汉习语的来源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英汉习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1.2 英汉习语的对比英汉习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内涵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英语习语通常具有简洁、直接的特点,语言表达形式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情感色彩,常常采用比喻、夸张或反讽等修辞手法。
而汉语习语则更注重形象生动、富有意境,通常以描绘事物形态或景物变化为基础,凸显了中国人尊重自然、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传统。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习语是语言的精华,。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本文根据英汉习语的特点,探讨了习语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 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论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策略
英 汉 两 种语 言历 史悠 久 ,包 含着 大量 的习 语, 它们或含蓄、 幽默 , 或严肃、 典雅, 不仅言简意
勒(i  ̄ M H 指出, 把文本从 负载一种文化 的语言 e “ 译成负载另一种文化的语言是可能的”[ 1。 2 1 但  ̄2 )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常常出现错误表 达、 遗漏信息、 扭曲信息等 , 不能真实表达原文环 境中的特定的内涵信息 ,造成原文的信息失真。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 , 试图借助异化归化翻译 理论 , 英汉 习语 的翻译 问题作一 些探索 。 对 二、 英汉 习语 中所体 现的文化 差异
汪建球
( 安徽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 安徽 合肥 20 3) 30 9
摘 要: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 , 传达着社会文化发展 的信息。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 习语 表达 法 的差 异。翻译 是语 言的转换 , 更是文化 信息的传递 。本 文着重从 文化差异 的角度探 讨
了习语 翻译 中的异 化与 归化 问题 , 并借助 异化 归化翻译理论 的灵活运用 , 出了英 汉 习语 的 提
角 ”、“ 沉 大 海 ”、 沧 海一 粟 ”、“ 如 烟 海 ” 石 “ 浩
方面的, 比如英汉中动物、 植物 、 颜色等方面所体 现的差异 ,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英汉 中动物词 的
文化 差异 。众所 周知 , 英语 国家 把狗视 为 “ n ma ’
等。 同时 , 国 自古 以来 就是 农业 大 国 , 我 土地在 中 国文化 中 占有特 殊 的地位 , 与土地 有着 不可 分 人 割 的联 系 。 因此 , 汉语 中就 产生 了许 多与 土地 有 关 的 习语 , : 生土 长 、 兴土木 、 土重来 、 如 土 大 卷 脸
(i ) Nd 曾经说过 :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a “ 熟
英汉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评述
英汉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评述作者:黄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年第08期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之所在,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习语的翻译对于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塑造文化软实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大量的典型习语译例分析,本文系统梳理了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同时指出了习语翻译的“禁忌”。
习语翻译不能仅仅限于字词层面的解读,而要深入了解其内在文化机制,综合考虑其社会、历史、文化等深层意义。
关键词:习语文化翻译策略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文化,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语言。
习语是语言体系中的精华之所在,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结构简练、形象鲜明、富有哲理。
习语的形成主要源于自然地理环境、宗教因素、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因素等。
习语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承载着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观念。
习语的翻译一直是译学界研究的热点,如何传递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成为其中的难点所在。
习语翻译不但涉及翻译知识,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等百科知识的运用。
二、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习语翻译的优劣事关源语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作为译者,翻译汉英习语,不仅要有扎实的本族语语言功底,还要对目的语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掌握汉英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Venuti,2008:70)。
它应尽可能地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习语翻译策略研究评述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之所在,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习语的翻译对于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塑造文化软实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大量的典型习语译例分析,本文系统梳理了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同时指出了习语翻译的“禁忌”。
习语翻译不能仅仅限于字词层面的解读,而要深入了解其内在文化机制,综合考虑其社会、历史、文化等深层意义。
关键词:习语文化翻译策略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文化,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语言。
习语是语言体系中的精华之所在,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结构简练、形象鲜明、富有哲理。
习语的形成主要源于自然地理环境、宗教因素、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因素等。
习语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承载着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观念。
习语的翻译一直是译学界研究的热点,如何传递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成为其中的难点所在。
习语翻译不但涉及翻译知识,还涉及社会、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等百科知识的运用。
二、习语翻译策略研究习语翻译的优劣事关源语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作为译者,翻译汉英习语,不仅要有扎实的本族语语言功底,还要对目的语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掌握汉英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Venuti,2008:70)。
它应尽可能地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
归化和异化其实是在忠实地传达原作“说了什么”的基础之上,对是否尽可能展示原作是“怎么说”,是否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上采取的不同态度。
归化译法是使用流畅、自然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表达源语。
当译者认为源语文化特色和目的语的差别很大,目的语读者难以接受时,或者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词汇或相似的词汇时,译者就会选择归化译法。
例如“like a cat on the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个习语被译成符合中文意象的“热锅”和“蚂蚁”,“Seeing is believing”译为“百闻不如一见”,“What’sdone is done”译为“木已成舟”。
再如,“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就是采用归化译法。
这样的翻译处理,既传达了意义,译文又通顺,因此,译文备受读者的欢迎。
但是归化译法的缺点在于源于文化的特色往往不能传达给读者,使得翻译不能达到忠实原文的效果。
异化译法着重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异国情调。
为了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译者一般要选择异化译法。
例如在英译汉中,meet one’s Waterloo 译成“遭遇滑铁卢”,而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自然会联想到拿破仑指挥的军队在滑铁卢遭到惨败的历史事件,比译成“受到极沉重的打击”要形象生动得多。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汉语里也增添了不少外来习语,如“break the record”(打破记录),“fast food”(快餐),“hot dog”(热狗),“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packed like sardines”(挤得像罐头沙丁鱼),“silicon valley”(硅谷)“the cold war”(冷战),“the electronic baby-sitter”(电子保姆;电视)“crocodile’s tears”(鳄鱼的眼泪)。
这些译法既带有原文色彩,给译文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又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相得益彰的翻译方法。
译者面对文化的多样性,翻译起来难免陷入两难的困境。
他/她必须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两极之间做出某些选择和取舍(屠国元、朱献珑,2003:9)。
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需要遵循一条原则: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
这样,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
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直译与意译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两种方法。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并不用同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更谈不上产生同样的效果(冯庆华,2010:36)。
在习语翻译中究竟以直译还是意译为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在处理汉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这种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习语时,一般译者为了保留其文化特色,会选择用直译法。
例如:Easy come,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汉语习语“丢脸”不但成为英语中的固定习语“lose face”,而且已直译为世界多种语言,丰富了语言宝库。
习语“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后也颇流行,英语“to go into the red”被直译为“出现赤字”。
其他英语直译成汉语习语的翻译也不少。
例如:冷战(cold war),蓝图(blue print)、熊市(bear market)、牛市(bull market)等。
谚语像“A rolling stone gets no moll.(滚石不生苔)”“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都是成功直译的典范。
直译并不等于生硬翻译。
生硬翻译的句子往往使人困惑,并且破坏原句的美感。
意译是指的传达原作内容和精神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作的形式的翻译。
意译法是以目标语为导向,用规范的目标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A land of honey and milk”并不是“有蜂蜜和牛奶的地方”,而是“鱼米之乡”;“What’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gets going”译为“狭路相逢勇者胜”更能传递原句的精神内涵。
意译法是在遵循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是选用直译还是意译,需要译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直译和意译不是一成不变的,译者必须辩证地看待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
三、习语翻译的“禁忌”(一)忌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习语翻译的大忌。
如果没有充分理解原文的内在含义就进行翻译往往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例如“nothing could be done”译成“无事可以被做”,应译为“没有办法了/束手无策”;把“We saw an acrobat standing on his head”译成“我们看见一个杂技演员正站在他的头上”是不正确的。
“Bird Woman”和“Smoke Eater”常被误解为“养鸟的女人”和“吸烟者”,其实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女飞行员”和“消防队员”。
又如“move heaven and earth”,有些人往往会将此习语翻译成“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实际上它的意思是“竭尽全力,用尽各种方法”,这与它表面显示的字面意思相差很大。
(二)忌张冠李戴不能正确地区分习语的含义往往会导致扭曲原文的意思。
有时译者会错误地将自己认知中已有的相似含义套用在即将翻译的习语中。
当我们从它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细致分析源语和目的语习语的差异时,就会发现译者混淆了它们的不同含义。
例如:“in the same boat”译者会把它翻译成“同舟共济”和“同是天涯沦落人”,其实这个习语的意思是“in the same trouble;in the same bad situation”,而“同舟共济”是比喻齐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含有积极意义。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比喻义比较接近原意,并且比较文雅。
另一个例子是“birds of a feather”被译为“一丘之貉”和“志同道合”。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英语习语本身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含贬义。
误译不含文化特色的习语经常会导致原文意义传递的中断。
例如:“Well,talk of the devil,here is Johnson”,如果译成“嗬,说曹操,曹操到,约翰逊来了”就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的疑问,显然是不可取的。
又如“a blessing in disguise”的翻译,有译者将它翻译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种翻译是由于目的语译者错误地套用原有的认知导致的。
四、结语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瑰宝,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语言翻译,能使汉语习语为世界所接受、了解,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通过引进英语习语,可以进一步丰富汉语语料库。
在习语研究方面,应注重对习语生成机制的深层探索,把习语翻译和社会认知研究结合起来,基于多元视角解读习语。
参考文献:[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6):8-14.[3]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