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分享(将入门)
弟子规中的进去前先敲门的句子

弟子规中的进去前先敲门的句子《敲门的智慧,从〈弟子规〉说起》“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这是《弟子规》里关于进门先敲门的教诲,别小看这简单的几个字,里面可蕴含着大学问哩!记得小时候,我就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进门先敲门的规矩哟。
有一次我去好朋友家玩,到了门口直接推门就进,结果人家正光着膀子在换衣服呢,那场面别提有多尴尬了,我和朋友都涨红了脸,我当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从那以后我算是明白了敲门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进门先敲门可不仅仅是避免尴尬这么简单。
它其实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你想想,要是有人突然就闯进你的房间或办公室,是不是会让你吓一跳,感觉自己的私人空间受到了侵犯?所以啊,先敲门就是告诉里面的人:“嘿,我来啦,给你个心理准备哦!”这样大家都自在。
有一回啊,我去上司的办公室汇报工作,心想就这么点事,也没敲门就进去了,结果正看到上司在和别人谈重要的事情,上司当时那个脸色呀,别提多难看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就是没遵守“进去前先敲门”的后果呀!要是我当时敲敲门,等上司说“请进”,那多好呀,既不会打断他们的谈话,也不会给自己惹麻烦。
这看似小小的敲门动作,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呢!那些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进门先敲门的好习惯。
相反,那些莽撞的人,往往就会忽略这一点,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
其实呀,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都像敲门这样,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
《弟子规》里的这些教诲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牢记“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做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人吧!别小看这敲门,敲出的可是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和受人尊重的人生呢!。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18课 将入门问孰存PPT课件

jiāng rù mãn
wân shú cún jiāng shàng táng shēng bì yáng
将 入 门
问 孰 存
将 上 堂
声 必 扬
rãn wân shuí
duì yǐ míng
wú
yǔ
wǒ
bù fēn míng人 问ຫໍສະໝຸດ 谁对 以 名吾 与 我
不 分 明
全面解读
jiāng rù
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一天,大雪纷飞,杨时读书碰到了
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见老师坐在 椅子上睡着了,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就在门前站着等候。当老师醒来 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杨时的这种做法虽没有善巧方便, 但没有人家允许不进门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精彩小故事
分明:清楚明确。
~~~~~~~~~~~~~~~~~
译文: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去别人家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进门时说话的细 节呢?
精彩小故事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名气越来 越大。程颐(yí)、程颢(hào)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
~~~~~~~~~~~~~~~~~
译文: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 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rãn wân shuí duì yǐ míng wú yǔ wǒ bù fēn míng
人
问
谁
对
以
名
吾
与
我
不
分 明
以:用,拿。
~~~~~~~~~~~~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著作,由清代朱熹所编纂。
全文共120首,是作为教育下一代子弟的根本性文化教材之一。
下面将对弟子规全文逐一进行详解。
第一首,弟子规第一章:弟子的修养《弟子规》的第一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弟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和其他人相处,要有礼貌、待人真诚;最后,要保持身心的纯洁,从小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第二首,弟子规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在《弟子规》的第二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正确地行为。
首先是“起”“躬”,早起要勤奋工作,不怠慢而不懒散;其次是“着”“谨”,注重衣着整洁,并且要三思而行;最后是“戒”“躁”,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骄傲自满。
第三首,弟子规第三章:弟子的学习在《弟子规》的第三首中,我们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要有恒心,要勤奋地学习;其次,要有诚心,对待知识要真实地渴求和尊重;最后,要有耐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毅力去坚持下去。
第四首,弟子规第四章:弟子的思考在弟子规的第四首中,我们学到了思考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其次,要慎独思考,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最后,要持久思考,做到持续不断地思考问题。
第五首,弟子规第五章:弟子的规劝在《弟子规》的第五首中,我们学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首先要帮助朋友和同学,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要帮助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最后要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
第六首,弟子规第六章:弟子的修身在弟子规的第六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修身养性。
首先要保持言行一致,言行要一致;其次要保持守时,不要拖延;最后要保持节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消费。
第七首,弟子规第七章:弟子的要求在《弟子规》的第七首中,我们学到了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要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尽力而为,不怕困难;最后要反省,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第八首,弟子规第八章:弟子的言谈在弟子规的第八首中,我们学到了言行的重要性。
带拼音的《弟子规》全文

带拼⾳的《弟⼦规》全⽂带拼⾳的《弟⼦规》全⽂ 《弟⼦规》值得⼤家⼀起去研读⼀下,下⾯⼩编为你分享⼀下带拼⾳的《弟⼦规》全⽂吧,欢迎阅读!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弟⼦规,圣⼈训。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孝悌,次谨信。
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爱众,⽽亲仁。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有余⼒,则学⽂。
rù zé xiào ⼊则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母呼,应勿缓。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母命,⾏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母教,须敬听。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冬则温,夏则凊。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晨则省,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出必告,反必⾯。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居有常,业⽆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事虽⼩,勿擅为。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苟擅为,⼦道亏。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一本古代的儿童教育读物,也是儿童修身养性的重要手册。
它以简练的语言,直接明了的表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听话、尊敬师长、行为得体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作为弟子,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尊敬和顺从师长,举止得体。
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诚信的品格。
对待他人,要以广泛的爱心,亲近仁善的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二、孝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时,要立即响应,当他们吩咐你时,要立刻行动,不要懒散。
孝敬父母,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
早晨要起床时节省时间,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
外出时必须告知,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
在生活中要有规律,做事不可变卦。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失去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三、言语:说话文明、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在言语表达方面,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不随便发脾气。
在家中教养,要遵循父母的期望和教导,以诚挚的心听从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要对待父母像冬天温暖他们一样,给予关怀,对待他人要像夏天凉爽一样,让人感受到友善。
早晨起床要节省时间,晚上上床睡觉要按时,不要拖延。
外出时要告知,回来要与父母见面。
在家中要保持常规的生活,不要频繁改变,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是小事,也要承担责任,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影响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欢迎借鉴!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篇1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弟子规课件20,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王羲之练字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书法,父亲让他拜当朝最 著名的大书法家卫夫人为师练习书法。卫夫人有许多 学生,她每天给学生讲解完练字的要领后,再让学生 练五十篇字。
虽然王羲之每天勤奋苦练,但进步总是不大。 一天,王羲之郁闷地对卫夫人说自己太笨。卫夫人告 诉他,不管学什么都不能死用功,应该多思考、多观 察,这样才能领悟学问的真谛。
割席断交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 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 锣开道的吆喝声和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 华歆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 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 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 案,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的,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 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这些毫不在意,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
孔子求知
一天,孔子带领他的学生经过一片小树林,看见一个老 叟正举着一根长竹竿聚精会神地粘知了。
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定睛一 看,原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 来是锭dìng金子。接着,他继续锄草。 什么?金子!在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 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 的,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 后来,他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实在受不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 活也没有先前努力了,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华歆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弟子规全文译文,释义

弟子规全文译文,释义《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总叙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弟子规》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
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段人们的必读书目,对其为人处世和在成长历程中的经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的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的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候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要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原文及注释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悌tì),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qìng),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shàn)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yí)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tà)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yè),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mǐn)。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xiàn)能。
路遇长,疾趋揖(yī),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jū),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qū),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guàn),兼漱口,便溺(niào)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fèn),下称(chèn)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yī)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yù),勿跛(bǒ)倚,勿箕(jī)踞,勿摇髀(bì)。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弟子规》详解及翻译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规》课堂讲义(第二十七课上)将入门~借不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教学讲义课题:谨课节:第二十七课(上)教师:徐子颜【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谨”这一部分,“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这一段比较长,我们一起把它读诵一遍。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将入门,问孰存”,我们在进入别人家门的时候,一定要先敲一下门,问一声“有人在吗?”“将上堂,声必扬”,在进入厅堂的时候,一定要把声音提高一些,要让里边的人知道。
“人问谁,对以名”,别人问:“是谁啊”?我们要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说“我”、“是我”,“吾与我,不分明”,别人就没法分辨你是谁。
“用人物,须明求”,想要使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当面向对方提出请求,如果不问一声就拿走,那就是偷盗,“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要借别人的物品,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归还,以后如果有急需、有急用的时候,再借不难。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我要进入别人家门,首先是要敲门,一定要先敲门,不能直接开门就进入。
在古代北宋时期,有一个读书人他叫杨时,他一生也很有成就,宋高宗给他这样一个称赞,说他是“言正而行端,德弘而学萃”,德行、学问都非常的优秀。
“德弘而学萃,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辨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对他的评价是非常的高。
这个杨时在少年时代就非常的聪颖,非常的好学,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考中了进士。
他二十九岁那一年,当时有兄弟两人,一个叫程灏,一个叫程颐,他们当时德行和威望都非常的高,他们两个人当时在河南那一代讲学,很多的学者都来到这个地方拜他们为师。
杨时也来到了这里,正式地拜程灏为师,当时程颐、程灏他们是理学的奠基人。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古代启蒙的书籍,讲的是什么,又是有哪些意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弟子规全文__拼音、注释(经典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年-1722)是清朝秀才,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以体现《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核心思想。
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共360句,1080字,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五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一切圣贤人家的子弟,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规”:本意是指大丈夫的见解(夫见),在这里则是规范。
“弟子规”就是每个效仿圣贤的良家子弟,所必须学习的人生守则和行为准则。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中华文化历来注重教育,自古以来,《弟子规》就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道,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
总序弟d ì子z ǐ规gu ÿ 圣sh âng 人r ãn 训x ùn 首sh ǒu 孝xi ào 悌t ì次c ì谨j ǐn 信x ìn泛f àn 爱ài 众zh îng而ãr 亲q ÿn 仁r ãn有y ǒu 余y ú力l ì则z ã学xu ã文w ãn入r ù则z é孝xi ào父f ù母m ǔ呼h ū应y ìng 勿w ù缓hu ǎn父f ù母m ǔ命m ìng行x íng 勿w ù懒l ǎn父f ù母m ǔ教ji ào须x ū敬j ìng 听t ÿng父f ù母m ǔ责z ã须x ū顺sh ùn 承ch ãng冬d ōng 则z ã温w ýn夏xi à则z ã凊q ìng晨ch ãn 则z ã省x ǐng昏h ūn 则z ã定d ìng事sh ì虽su ÿ小xi ǎo勿w ù擅sh àn 为w ãi苟g ǒu 擅sh àn 为w ãi子z ǐ道d ào 亏ku ÿ物w ù虽su ÿ小xi ǎo勿w ù私s ÿ藏c áng苟g ǒu 私s ÿ藏c áng亲q ÿn 心x ÿn 伤sh üng出ch ū必b ì告g ù反f ǎn 必b ì面mi àn居j ū有y ǒu 常ch áng业y â无w ú变bi àn亲q ÿn 所su ǒ好h ào力l ì为w âi 具j ù亲q ÿn 所su ǒ恶w ù谨j ǐn 为w âi 去q ù身sh ýn 有y ǒu 伤sh üng 贻y í亲q ÿn 忧y ōu 德d ã有y ǒu 伤sh üng 贻y í亲q ÿn 羞xi ū亲q ÿn爱ài我w ǒ孝xi ào 何h ã难n án亲q ÿn 憎z ýng 我w ǒ孝xi ào 方f üng 贤xi án亲q ÿn 有y ǒu 过gu î谏ji àn 使sh ǐ更g ýng怡y í吾w ú色s â柔r ïu 吾w ú声sh ýng谏ji àn 不b ú入r ù悦yu â复f ù谏ji àn号h ào 泣q ì随su í挞t à无w ú怨yu àn亲q ÿn 有y ǒu 疾j í药y ào先xi ün 尝ch áng昼zh îu 夜y â侍sh ì 不b ù离l í床chu áng丧s üng 三s ün 年ni án常ch áng 悲b ýi咽y â居j ū处ch ù变bi àn酒ji ǔ肉r îu 绝ju ã丧s üng 尽j ìn礼l ǐ祭j ì尽j ìn 诚ch ãng事sh ì死s ǐ者zh þ如r ú事sh ì生sh ýng出ch ū则z é悌t ì兄xi ōng 道d ào 友y ǒu弟d ì道d ào 恭g ōng兄xi ōng 弟d ì睦m ù孝xi ào 在z ài 中zh ōng财c ái 物w ù轻q ÿng怨yu àn 何h ã生sh ýng言y án 语y ǔ忍r þn忿f ân 自z ì泯m ǐn或hu î饮y ǐn 食sh í或hu î坐zu î走z ǒu长zh ǎng 者zh þ先xi ün幼y îu 者zh þ后h îu长zh ǎng 呼h ū人r ãn 即j í代d ài 叫ji ào 人r ãn 不b ú在z ài 己j ǐ即j í到d ào称ch ýng 尊z ūn 长zh ǎng勿w ù呼h ū名m íng 对du ì尊z ūn 长zh ǎng 勿w ù现xi àn 能n ãng路l ù遇y ù长zh ǎng疾j í趋q ū揖y ÿ长zh ǎng无w ú言y án 退tu ì恭g ōng 立l ì骑q í下xi à马m ǎ乘ch ãng 下xi à车j ū过gu î犹y ïu 待d ài百b ǎi步b ù余y ú长zh ǎng 者zh þ立l ì 幼y îu 勿w ù坐zu î 长zh ǎng 者zh þ坐zu î 命m ìng 乃n ǎi 坐zu î尊z ūn 长zh ǎng 前qi án声sh ýng 要y ào 低d ÿ 低d ÿ不b ù闻w ãn 却qu â非f ýi 宜y í进j ìn 必b ì趋q ū退tu ì必b ì迟ch í问w ân 起q ǐ对du ì视sh ì勿w ù移y í事sh ì诸zh ū父f ù如r ú事sh ì父f ù事sh ì诸zh ū兄xi ōng如r ú事sh ì兄xi ōng谨j ǐn朝zh üo 起q ǐ早z ǎo夜y â眠mi án 迟ch í老l ǎo 易y ì至zh ì惜x ÿ此c ǐ时sh í晨ch ãn 必b ì盥gu àn兼ji ün 漱sh ù口k ǒu便bi àn 溺ni ào 回hu í辄zh ã净j ìng 手sh ǒu冠gu ün 必b ì正zh âng纽ni ǔ必b ì结ji ã袜w à与y ǔ履l ǚ俱j ù紧j ǐn 切qi â置zh ì冠gu ün 服f ú有y ǒu 定d ìng 位w âi勿w ù乱lu àn 顿d ùn致zh ì污w ū秽hu ì衣y ÿ贵gu ì洁ji ã不b ú贵gu ì华hu á上sh àng 循x ún 份f ân下xi à称ch ân 家ji ü对du ì饮y ǐn 食sh í勿w ù拣ji ǎn 择z ã食sh í适sh ì可k þ勿w ù过gu î则z ã年ni án 方f üng 少sh ào勿w ù饮y ǐn 酒ji ǔ饮y ǐn 酒ji ǔ醉zu ì最zu ì为w ãi 丑ch ǒu步b ù从c ïng 容r ïng立l ì端du ün 正zh âng揖y ÿ深sh ýn 圆yu án拜b ài 恭g ōng 敬j ìng勿w ù践ji àn 阈y ù勿w ù跛b ǒ倚y ǐ勿w ù箕j ÿ踞j ù勿w ù摇y áo髀b ì缓hu ǎn 揭ji ý帘li án勿w ù有y ǒu 声sh ýng宽ku ün 转zhu ǎn 弯w ün勿w ù触ch ù棱l ãng执zh í虚x ū器q ì如r ú执zh í盈y íng入r ù虚x ū室sh ì如r ú有y ǒu 人r ãn事sh ì勿w ù忙m áng忙m áng 多du ō错cu î勿w ù畏w âi 难n án勿w ù轻q ÿng 略l ûâ斗d îu 闹n ào 场ch ǎng绝ju ã勿w ù近j ìn邪xi ã僻p ì事sh ì绝ju ã勿w ù问w ân将ji üng 入r ù门m ãn问w ân 孰sh ú存c ún将ji üng 上sh àng 堂t áng声sh ýng 必b ì扬y áng人r ãn 问w ân 谁shu í对du ì以y ǐ名m íng吾w ú与y ǔ我w ǒ不b ù分f ýn 明m íng用y îng 人r ãn物w ù须x ū明m íng 求qi ú倘t ǎng 不b ú问w ân即j í为w ãi 偷t ōu借ji â人r ãn物w ù及j í时sh í还hu án后h îu 有y ǒu急j í借ji â不b ù难n án信x ìn凡f án 出ch ū言y án信x ìn 为w ãi 先xi ün诈zh à与y ǔ妄w àng奚x ÿ可k þ焉y ün话hu à说shu ō多du ō不b ù如r ú少sh ǎo惟w ãi其q í是sh ì勿w ù佞n ìng 巧qi ǎo奸ji ün 巧qi ǎo 语y ǔ秽hu ì污w ū词c í市sh ì井j ǐng 气q ì切qi â戒ji â之zh ÿ见ji àn 未w âi 真zh ýn勿w ù轻q ÿng 言y án知zh ÿ未w âi的d í勿w ù轻q ÿng 传chu án事sh ì非f ýi宜y í勿w ù轻q ÿng 诺nu î苟g ǒu 轻q ÿng 诺nu î进j ìn 退tu ì错cu î凡f án 道d ào 字z ì重zh îng 且qi þ舒sh ū勿w ù急j í疾j í勿w ù模m ï糊h ú彼b ǐ说shu ō长ch áng此c ǐ说shu ō短du ǎn不b ù关gu ün 己j ǐ莫m î闲xi án 管gu ǎn见ji àn 人r ãn 善sh àn即j í思s ÿ齐q í纵z îng 去q ù远yu ǎn以y ǐ渐ji àn 跻j ÿ见ji àn 人r ãn恶â即j í内n âi 省x ǐng有y ǒu 则z ã改g ǎi无w ú加ji ü警j ǐng 唯w ãi 德d ã学xu ã唯w ãi 才c ái 艺y ì不b ù如r ú人r ãn当d üng 自z ì砺l ì若ru î衣y ÿ服f ú 若ru î饮y ǐn 食sh í 不b ù如r ú人r ãn 勿w ù生sh ýng 戚q ÿ闻w ãn 过gu î怒n ù闻w ãn 誉y ù乐l â损s ǔn 友y ǒu 来l ái益y ì友y ǒu 却qu â闻w ãn 誉y ù恐k ǒng闻w ãn 过gu î欣x ÿn直zh í谅li àng 士sh ì渐ji àn 相xi üng 亲q ÿn无w ú心x ÿn 非f ýi名m íng 为w ãi 错cu î有y ǒu 心x ÿn 非f ýi名m íng 为w ãi恶â过gu î能n ãng 改g ǎi归gu ÿ于y ú无w ú倘t ǎng 掩y ǎn 饰sh ì增z ýng 一y ì辜g ū泛f àn爱ài众zh òng凡f án 是sh ì人r ãn皆ji ý须x ū爱ài天ti ün 同t ïng 覆f ù地d ì同t ïng 载z ài行x ìng 高g üo 者zh þ名m íng 自z ì高g üo 人r ãn 所su ǒ重zh îng 非f ýi 貌m ào 高g üo才c ái 大d à者zh þ望w àng 自z ì大d à人r ãn 所su ǒ服f ú非f ýi 言y án 大d à己j ǐ有y ǒu 能n ãng勿w ù自z ì私s ÿ人r ãn 所su ǒ能n ãng勿w ù轻q ÿng 訾z ǐ勿w ù谄ch ǎn 富f ù勿w ù骄ji üo 贫p ín勿w ù厌y àn 故g ù勿w ù喜x ǐ新x ÿn人r ãn 不b ù闲xi án勿w ù事sh ì搅ji ǎo人r ãn 不b ù安ün勿w ù话hu à扰r ǎo人r ãn 有y ǒu 短du ǎn 切qi ý莫m î揭ji ý 人r ãn 有y ǒu 私s ÿ 切qi â莫m î说shu ō道d ào 人r ãn 善sh àn即j í是sh ì善sh àn人r ãn 知zh ÿ之zh ÿ愈y ù思s ÿ勉mi ǎn扬y áng 人r ãn恶â即j í是sh ì恶â疾j í之zh ÿ甚sh ân祸hu î且qi þ作zu î善sh àn 相xi üng 劝qu àn德d ã皆ji ý建ji àn过gu î不b ù规gu ÿ道d ào 两li ǎng 亏ku ÿ凡f án 取q ǔ与y ǔ贵gu ì分f ýn 晓xi ǎo与y ǔ宜y í多du ō取q ǔ宜y í少sh ǎo将ji üng 加ji ü人r ãn先xi ün 问w ân 己j ǐ己j ǐ不b ú欲y ù即j í速s ù已y ǐ恩ýn欲y ù报b ào怨yu àn 欲y ù忘w àng报b ào 怨yu àn 短du ǎn报b ào 恩ýn 长ch áng待d ài 婢b ì仆p ú身sh ýn 贵gu ì端du ün虽su ÿ贵gu ì端du ün慈c í而ãr 宽ku ün势sh ì服f ú人r ãn心x ÿn 不b ù然r án理l ǐ服f ú人r ãn方f üng 无w ú言y án亲q īn仁r én同t ïng 是sh ì人r ãn类l âi 不b ù齐q í流li ú俗s ú众zh îng仁r ãn 者zh þ希x ÿ果gu ǒ仁r ãn 者zh þ人r ãn 多du ō畏w âi言y án 不b ú讳hu ì色s â不b ú媚m âi能n ãng 亲q ÿn 仁r ãn 无w ú限xi àn 好h ǎo 德d ã日r ì进j ìn 过gu î日r ì少sh ǎo不b ù亲q ÿn 仁r ãn无w ú限xi àn 害h ài小xi ǎo 人r ãn 进j ìn百b ǎi 事sh ì坏hu ài余y ú力l ì学xu é文w én不b ú力l ì行x íng但d àn 学xu ã文w ãn长zh ǎng 浮f ú华hu á 成ch ãng 何h ã人r ãn但d àn 力l ì行x íng不b ù学xu ã文w ãn任r ân 己j ǐ见ji àn昧m âi 理l ǐ真zh ýn读d ú书sh ū法f ǎ有y ǒu 三s ün 到d ào心x ÿn 眼y ǎn 口k ǒu信x ìn 皆ji ý要y ào方f üng 读d ú此c ǐ勿w ù慕m ù彼b ǐ此c ǐ未w âi 终zh ōng彼b ǐ勿w ù起q ǐ宽ku ün 为w ãi 限xi àn紧j ǐn 用y îng 功g ōng功g ōng 夫f ū到d ào滞zh ì塞s â通t ōng心x ÿn 有y ǒu 疑y í随su í札zh á记j ì就ji ù人r ãn 问w ân求qi ú确qu â义y ì房f áng 室sh ì清q ÿng 墙qi áng 壁b ì净j ìng几j ÿ案àn 洁ji ã笔b ǐ砚y àn 正zh âng墨m î磨m ï偏pi ün心x ÿn 不b ù端du ün字z ì不b ú敬j ìng心x ÿn 先xi ün 病b ìng列li â典di ǎn 籍j í有y ǒu 定d ìng 处ch ù读d ú看k àn 毕b ì还hu án 原yu án 处ch ù虽su ÿ有y ǒu 急j í 卷ju ǎn 束sh ù齐q í 有y ǒu 缺qu ý坏hu ài 就ji ù补b ǔ之zh ÿ非f ýi 圣sh âng 书sh ū摒b ǐng 勿w ù视sh ì 蔽b ì聪c ōng 明m íng 坏hu ài 心x ÿn 志zh ì勿w ù自z ì暴b ào勿w ù自z ì弃q ì圣sh âng 与y ǔ贤xi án可k þ驯x ùn 致zh ì《弟子规》解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弟子规》是青年子弟的生活规范,是根据孔子等圣贤们的教诲编成的。
弟子规作业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学生姓名:班级:年龄:
弟子规课后练习
课后总结:
➢开门好习惯:进屋先敲门;开门慢又稳;随手请关门。
➢家居环境常识:睡觉的床、写字的书桌不可正对着门。
➢每周一句:随手请关门。
➢家长贴士: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说“您”的习惯。
课后练习:
小朋友,家人长辈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我,我为家人做了多少?记得每天都要做呦!
本周实践内容周
六
周
日
周
一
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1、进屋先敲门,养成开门好习惯。
(将入门,问孰存)
2、物归原处,衣物和学习用品能整理有序。
(置冠服,有定
位)
3、每天吟诵弟子规1遍。
(宽为限紧用功)
家长回复:(您孩子这一周表现得怎么样?您对我们的课程有什么建议和期望?……)老师回复:。
弟子规:将入门,问孰存

弟子规:将入门,问孰存
导读:本文弟子规:将入门,问孰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jiāng rùménwèn shúcúnjiāng shàng tángshēng bìyáng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rén wèn shuíduìyǐmíngwúyǔwǒbùfēn míng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yòng rén wùxūmíng qiútǎng bùwènjíwéi tōu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jièrén wùjíshíhuánhòu yǒu jíjièbùnán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
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
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勿过则 最为丑 拜恭敬 勿摇髀 勿触棱 如有人
事勿忙 斗闹场 将入门 人问谁 用人物 借人物
忙多错 绝勿近 问孰存 对以名 须明求 及时还
勿畏难 邪僻事 将上堂 吾与我倘不问 后有急
勿轻略 绝勿问 声必扬 不分明 即为偷 借不难
孔子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只有严谨才能少犯错,避免一 些不必要的错误,才能正己身, 立己志。
有人吗?‛
户 阖 亦 阖
户 开 亦 开
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分配到一 家规模不大的国营工厂。有一次,她去厂长办公室办 事,在门外敲门,谁知门没开,里面倒传出了厂长粗 鲁的声音:‚进来!敲门干啥?‛吓了她一跳,敲门 也是错的。后来,她观察了厂里其他人去厂长办公室, 都是推门就进。这样粗鲁无礼的领导又‚领导‛了一 帮‚无礼之人‛,厂子岂能会好,这领导不把厂子 ‚领倒‛才怪呢?几年后这厂子果然就进入了破产清 算程序。
故事
孟子看到自己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家里,伸开两条腿坐 着,认为她不懂礼节,于是和母亲说,准备休了她。孟母 对他说道:‚这是你没有礼节,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节。 《礼》上不是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要先问清楚里面 都有谁;上了台阶将要进入房内时,必须要提高声音让房 内人知道你要进去。’礼上的这些都是为了不让人无所防 备。而今你进入你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门时没有任何 声响,这才被你看到了她伸开两条腿坐着。这是你没有礼 节,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节。‛母亲的一番话,使孟子知道 了自己的不是,于是不再休妻了(《孟子休妻 》)
(一) 操 作 方 法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将入门 问孰存
【注释】孰:谁,哪个人或哪些人。存:在。 【解读】去别人家拜访、回到自己家,临进门之
前要先问问家里都有谁。
将上堂 声必扬
【注释】堂:台阶以上窗户以外。扬:提高声音。 【解读】上了台阶将要进入房内之前,应先提高声 音告知里面的人自己要进去了。如高声问:‚家里
古人说,若要人敬己,先须己敬人。在现代社会交往 中,保持应有的礼仪和礼节,既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更 容易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当你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时时 做到以礼相待的时候,你的朋友将会越来越多,而众多的
人脉资源对于你的事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注释】对:回答。以:用。吾:我。分:辨别,区分。明:
人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和考虑问题, 也因此导致了很多的误解,增加了交流的障碍,进
而人为地妨碍了事情的进展。如果大家都能够学会
换位思考,心中自然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社会也 就多了一份温馨与和谐。
感谢您的聆听!
《弟子规》 研读
朝起早 晨必盥 冠必正 臵冠服 衣贵洁
夜眠迟 兼漱口 纽必结 有定位 不贵华
老易至 便溺回 袜与履 勿乱顿 上循分
惜此时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对饮食 年方少 步从容 勿践阈 缓揭帘 执虚器
勿拣择 勿饮酒 立端正 勿跛倚 勿有声 如执盈
食适可 饮酒醉 揖深圆 勿箕踞 宽转弯 入虚室
明白,清楚。
【解读】别人问你是谁,应该用自己的名字来回答对方。如 果用‚吾‛和‚我‛来回答,容易让对方弄不清楚你是谁。
故事
《红楼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下 大雨,大观园里积了一院子水,丫头们干脆把院门关了, 捉来些鸭子、鸳鸯等放在院内玩耍。玩得正欢时,宝玉 淋着雨回来了,在外面把门拍个山响,那群疯玩的丫头 才听见,但不知道是谁,于是问来者何人,宝玉浑身湿 透,没好气地说:‚是我。‛结果谁也没有听出他的声 音来,怠慢了。最后门打开时,窝了一肚子火的他,朝 着开门的丫头一脚踢上去,没料到却将他平时最喜爱的 大丫头给踢伤了。(《宝玉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