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菊花》诗词赏析
描写菊的古诗整首
描写菊的古诗整首原文:《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衍生注释:“秋丛”指秋天的花丛。
“陶家”指陶渊明的家,陶渊明最爱菊。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菊环绕房屋的美景,诗人整日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
诗人并非在百花之中单单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别的花可欣赏啦!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三、作者介绍:元稹,字微之,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歌风格清丽,情感真挚。
四、运用片段: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开得正艳,我不禁想起元稹的那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仿佛自己也像诗人一样陶醉在这菊花的世界里,久久不愿离去。
原文:《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衍生注释:“不并”指不和。
“疏篱”指稀疏的篱笆。
二、赏析:这首诗中,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独自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趣无穷。
菊花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也绝不会被北风吹落!诗人借菊花表达了坚守气节、绝不向元朝屈服的决心。
三、作者介绍: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
他擅长画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
四、运用片段:在这秋风瑟瑟的季节里,看到那独自在篱边绽放的菊花,我心中涌起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感慨,这不正是那些坚守初心之人的真实写照吗?原文:《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一、衍生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青帝”是司春之神。
二、赏析:秋风飒飒吹着,满院子栽满了菊花,花蕊寒冷,香气清冷,蝴蝶也难以飞来。
诗人想象自己若成为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在同一时间开放。
此诗展现了诗人的宏伟抱负和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
三、作者介绍: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善骑射,粗通笔墨。
四、运用片段:当我面对困境感到无奈时,黄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诗句就会在我脑海中浮现,激励着我要勇敢地去改变命运。
元稹《菊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元稹《菊花》阅读答案及赏析元稹《菊花》阅读答案及赏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稹《菊花》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陶家:陶,指东晋。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2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5、第一句的“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的“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分)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5、 (1)满院盛开入迷、流连忘返赏析: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
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唐代诗人《云安九日》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赏析,欢迎参考阅读!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语文知识菊花元稹翻译及赏析
菊花元稹翻译及赏析由免费范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免费范文,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全诗赏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全诗赏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
“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元稹《菊花》赏析
元稹《菊花》赏析
菊花
元稹[1]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元稹:字微之。
他以诗著称,还擅长写散文和传奇,书法也颇精。
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和兰花那样高贵美丽,但是,它却是在霜降的时候开放;再加上“晋陶渊明独爱菊”,所以,菊花历来颇受文人偏爱。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菊花开放时的情景,朵朵菊花围屋而开。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是不是到了陶渊明家。
看着这盛开的菊花,诗人情不自禁,“遍绕”篱笆欣赏起菊花来,高兴之余,连天快黑了都不知道。
前两句和别的咏物诗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描写了菊花满园盛开的样子,关键就在最后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句诗道出了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
大多数的花都是春天开放,凋零得也快,春夏的时候就全部凋谢了,而菊花却是在秋天怒放,也是百花之中最后凋谢。
一旦菊花也凋谢,一年里便再也看不到花了,作为最后的花朵,人们对其自然喜爱有加。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一首极为常见的咏花诗,在诗人的笔下却写出了新意。
诗人用谢得最晚说明了爱菊的原因,显得极为新奇,不拘一格。
菊花元稹赏析
菊花元稹赏析
摘要:
一、简介菊花诗的背景和作者元稹
二、分析菊花诗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
三、解读菊花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总结菊花诗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以来都备受诗人喜爱。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描绘了菊花独特的气质和品格,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以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菊花遍绕房舍的景象。
诗人用“秋丛绕舍似陶家”比喻自己置身于菊花的海洋中,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的家中。
这里的“秋丛”指的是丛丛的秋菊,它们围绕着房屋盛开,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画面。
接下来,诗人运用“遍绕篱边日渐斜”描绘了自己沉浸在赏菊之中的情景。
这里的“遍绕”和“日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赏菊时专注和忘我的状态,增强了爱菊的气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解释了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花朵,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
因此,菊花作为后凋者,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总的来说,元稹的《菊花》一诗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菊花坚贞的品格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这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能引发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在我国的诗歌史上,菊花诗有着丰富的意蕴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如元稹、陶渊明等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菊花诗篇。
这些诗作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的题材,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菊花》是由我国唐朝诗人元稹所作,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gèng):再。
赏析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秋丛,即丛丛的秋菊.【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赏析】: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贞元十八年(802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平铺直叙,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第一个层面,“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品头论足.第三个层面,“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足见诗人爱菊之深.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而是因为寒冬时节,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同为咏菊诗,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看似平淡,却含蕴极深,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其诗云:“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与元稹咏菊诗相比,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难怪此诗一出,即广为传诵,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阅读训练】: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2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翻译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鉴赏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 :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微之 ,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 ,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 .菊花 ,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 ,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 ,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 ,并留下“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 . ”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 .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 .贞元十八年(802 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 ,平铺直叙 ,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 ,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 . 第一个层面 , “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 , “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 ,品头论足 .第三个层面 , “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 ,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 ,足见诗人爱菊之深 .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 .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 ,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 ,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 ,而是因为寒冬时节 ,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 ,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 ,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而由此延伸的 ,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同为咏菊诗 ,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 ,看似平淡 ,却含蕴极深 ,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 , 其诗云 : “千花万卉凋零后 ,始见闲人把一枝 . ”与元稹咏菊诗相比 ,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此诗一出 ,即广为传诵 ,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 ,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 : “赐酒盈杯谁共持 ,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 ,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 ,相思之苦了 .【阅读训练】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 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2 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 (各 1 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 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 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 ,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 ,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
元稹菊花 唐代元稹《菊花》诗的意思
元稹菊花唐代元稹《菊花》诗的意思元稹菊花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元稹菊花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作品赏析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菊花元稹赏析
菊花元稹赏析《菊花元稹赏析》引言: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而深情著称。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其中,他的《菊花元稹》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结构和意境。
一、主题分析《菊花元稹》以赞美菊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
菊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赋予了高雅、坚毅、守正等美好的品质。
元稹通过他手中的笔,将菊花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结构分析《菊花元稹》是一首五律诗,共二十个句子,每句均为五言。
诗歌整体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优美。
通过描绘菊花的品种、外貌和特色,诗人巧妙地展示了菊花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首四句以“钟山不染绣户尘,玳筵怀古赤松人。
”开篇,一方面引出诗歌的主题,即菊花的美丽和高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菊花的感慨和赞美之意。
诗的中部通过描写不同种类的菊花,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月照黄花不见花,九重闲路转斜晖。
”这里的“黄花”指的是黄色的菊花,“九重闲路”意指深秋时分,花叶凋零的山路处,“斜晖”揭示了秋日的余辉。
“游丝乍拆未成线,角尘斜疏点画身。
”描述了菊花花瓣乍开时的娇嫩和细腻之美。
接下来的几句则以带有婉约情怀的形象描写,如“渌水荒城骏马进,乌酒杯盘越人传。
”这里的“渌水荒城”描绘了一幅诗意的画面,使人联想到诗人观赏菊花的场景。
整首诗以“野步端居”收尾,描述了诗人身处平凡自然的生活场景,将菊花与诗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更显平实,平淡之中直抒胸怀。
三、意境描写通过对菊花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描写,元稹将菊花与自然、人生相联系。
诗中的菊花被“钟山”、“玳筵”所喻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菊花被赋予了高洁、刚正不阿、陶冶性情等美好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婉约情调和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它不仅展示了菊花的美丽,更通过描写菊花的细节,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菊花的真挚情感。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同为咏菊诗 ,元稹这首诗却能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 ,看似平淡 , 却含蕴极深 ,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 , 其诗云 : “千花万卉凋零后 ,始见闲人把一枝 . ”与元稹咏菊诗相比 ,其高 下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此诗一出 ,即广为传诵 ,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 诗念念不忘 ,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 : “赐酒盈杯谁 共持 ,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 ”相“思只傍
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只,此二句 ,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 ,相思之 苦了 .
【阅读训练】 :
1.第一句 “绕 ”字写出菊花的景象 ,第二句 “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 情态 .(2 分)
2.说说诗人 “偏爱菊 ”的原因 .(2 分) 3.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 ”日“渐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 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注释】 : 陶家 :陶,指东晋陶渊明 . 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 【翻译】 :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 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 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 【赏析】 :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 微之 ,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 ,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 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 “新 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 “元白 ”. 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 ,故后世诗文中每以 “陶家菊 ”、 “陶菊 ”称菊花 . 菊花 ,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 ,与梅、兰、竹一起 被誉为花中 “四君子 ”.
菊花元稹的诗意
菊花元稹的诗意 导语: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 法,寓有深意。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菊花元稹的诗意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 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诗意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 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 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雅, 如陶 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 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 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 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 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 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 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 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菊花元稹古诗 赏析
菊花元稹古诗赏析唐代诗人元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传颂。
其中,他的《菊花》这首诗更是被誉为唐代“菊花诗”的典范之一。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深刻细腻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一番赏析,一同感受元稹的诗意之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全文: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上片,后两句为下片。
整首诗以描写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赏析。
首先是上片的第一句,“暮云收尽溢清寒”,这句话通过对天空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象。
在这个季节里,天空中的云彩收敛,清寒的气息弥漫。
这样的描写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也为后面的菊花描绘打下了基调。
接着是上片的第二句,“银汉无声转玉盘”,这句话通过对夜空的描绘,表现了宁静和祥和。
在这样的夜晚,银河静静地转动,宛如一轮玉盘悬挂在天空。
这样的景象给人以安宁和舒适的感觉,也为下文的“明月”描写做好了铺垫。
然后是上片的第三句,“此生此夜不长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匆匆,对此感到惋惜和无奈。
这样的感慨也与前文对秋天的描绘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是上片的第四句,“明月明年何处看?”,这句话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明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明年”则暗示着岁月的更迭。
诗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是下片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话通过对明月和故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明月代表着远方,而故乡则是诗人心中的牵挂。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元稹《菊花》及赏析
元稹《菊花》及赏析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诗人、文学家。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
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
元稹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元稹《菊花》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gèng):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的《菊花》诗词赏析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 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 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
历代文人墨客爱 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 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第一句的“绕”字 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绕”字则 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 联想, 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 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 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中国 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 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 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因而历来被人 们所喜爱。
1/5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