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全诗翻译赏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全诗翻译赏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全诗翻译赏析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者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全文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文段赏析:《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两句是说,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

别出新意,笔法巧妙,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简释:第一句写从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第三、四句说明诗人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才凋谢。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元稹《菊花》诗词赏析

元稹《菊花》诗词赏析

元稹《菊花》诗词赏析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仅仅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xiá):太阳逐步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gèng):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秋丛,即丛丛的秋菊.【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赏析】: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贞元十八年(802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平铺直叙,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第一个层面,“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品头论足.第三个层面,“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足见诗人爱菊之深.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而是因为寒冬时节,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同为咏菊诗,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看似平淡,却含蕴极深,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其诗云:“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与元稹咏菊诗相比,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难怪此诗一出,即广为传诵,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阅读训练】: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2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翻译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鉴赏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docx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 :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微之 ,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 ,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 .菊花 ,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 ,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 ,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 ,并留下“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 . ”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 .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 .贞元十八年(802 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 ,平铺直叙 ,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 ,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 . 第一个层面 , “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 , “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 ,品头论足 .第三个层面 , “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 ,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 ,足见诗人爱菊之深 .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 .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 ,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 ,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 ,而是因为寒冬时节 ,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 ,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 ,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而由此延伸的 ,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同为咏菊诗 ,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 ,看似平淡 ,却含蕴极深 ,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 , 其诗云 : “千花万卉凋零后 ,始见闲人把一枝 . ”与元稹咏菊诗相比 ,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此诗一出 ,即广为传诵 ,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 ,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 : “赐酒盈杯谁共持 ,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 ,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 ,相思之苦了 .【阅读训练】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 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2 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 (各 1 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 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 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 ,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 ,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

元稹菊花 唐代元稹《菊花》诗的意思

元稹菊花 唐代元稹《菊花》诗的意思

元稹菊花唐代元稹《菊花》诗的意思元稹菊花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元稹菊花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作品赏析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菊花元稹赏析

菊花元稹赏析

菊花元稹赏析《菊花元稹赏析》引言: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而深情著称。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其中,他的《菊花元稹》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结构和意境。

一、主题分析《菊花元稹》以赞美菊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

菊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赋予了高雅、坚毅、守正等美好的品质。

元稹通过他手中的笔,将菊花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结构分析《菊花元稹》是一首五律诗,共二十个句子,每句均为五言。

诗歌整体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优美。

通过描绘菊花的品种、外貌和特色,诗人巧妙地展示了菊花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首四句以“钟山不染绣户尘,玳筵怀古赤松人。

”开篇,一方面引出诗歌的主题,即菊花的美丽和高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菊花的感慨和赞美之意。

诗的中部通过描写不同种类的菊花,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月照黄花不见花,九重闲路转斜晖。

”这里的“黄花”指的是黄色的菊花,“九重闲路”意指深秋时分,花叶凋零的山路处,“斜晖”揭示了秋日的余辉。

“游丝乍拆未成线,角尘斜疏点画身。

”描述了菊花花瓣乍开时的娇嫩和细腻之美。

接下来的几句则以带有婉约情怀的形象描写,如“渌水荒城骏马进,乌酒杯盘越人传。

”这里的“渌水荒城”描绘了一幅诗意的画面,使人联想到诗人观赏菊花的场景。

整首诗以“野步端居”收尾,描述了诗人身处平凡自然的生活场景,将菊花与诗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更显平实,平淡之中直抒胸怀。

三、意境描写通过对菊花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描写,元稹将菊花与自然、人生相联系。

诗中的菊花被“钟山”、“玳筵”所喻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菊花被赋予了高洁、刚正不阿、陶冶性情等美好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婉约情调和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它不仅展示了菊花的美丽,更通过描写菊花的细节,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菊花的真挚情感。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 “爱菊图 ”语. 言直白浅露 ,平铺直叙 ,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 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 ,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 . 第一个层面 , “秋丛绕舍似陶家 ”以,“陶家 ”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 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 , “遍绕篱边 ”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 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 ,品头论足 .第三个层面 , “日渐斜 ”三字证明诗人 欣赏菊花时间之长 ,尤其是一 “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 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 ,足见诗人爱菊之深 .
同为咏菊诗 ,元稹这首诗却能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 ,看似平淡 , 却含蕴极深 ,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 , 其诗云 : “千花万卉凋零后 ,始见闲人把一枝 . ”与元稹咏菊诗相比 ,其高 下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此诗一出 ,即广为传诵 ,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 诗念念不忘 ,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 : “赐酒盈杯谁 共持 ,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 ”相“思只傍
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只,此二句 ,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 ,相思之 苦了 .
【阅读训练】 :
1.第一句 “绕 ”字写出菊花的景象 ,第二句 “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 情态 .(2 分)
2.说说诗人 “偏爱菊 ”的原因 .(2 分) 3.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 ”日“渐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 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注释】 : 陶家 :陶,指东晋陶渊明 . 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 【翻译】 :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 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 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 【赏析】 :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 微之 ,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 ,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 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 “新 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 “元白 ”. 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 ,故后世诗文中每以 “陶家菊 ”、 “陶菊 ”称菊花 . 菊花 ,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 ,与梅、兰、竹一起 被誉为花中 “四君子 ”.

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

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

菊花唐元稹原⽂及赏析菊花唐元稹原⽂及赏析 东晋⼤诗⼈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名句,其爱菊之名,⽆⼈不晓,⽽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墨客爱菊者不乏其⼈,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

以下是⼩编带来菊花唐元稹原⽂及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花。

【译⽂】 ⼀丛⼀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鉴赏】 诗⼈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簇簇、⼀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栽种的秋菊,不觉⽇已西斜。

第⼀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第⼆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是“遍绕篱边”,直⾄不知⽇之将⼣。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有过之⽽⽆不及。

短短的⼗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幅诗⼈在秋⽇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乐不思返的画⾯。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转,指出⾃⼰并⾮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不凋,独⽴⽀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机。

诗⼈热爱⽣活、热爱⾃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诗赞菊花⾼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吟咏,便不似陶公全⽤意象,蕴藉之⾄;⽽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述的⽅式道出爱菊之由⽽⼜不⼀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

因⽽历来被⼈们所喜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花 了 。 以否定 句式陡地一转 ,指 出 自己并非 没来 由地钟 情 菊花 。时至深秋 ,百花
尽谢 , 唯 花能凌风 霜而不 凋,独立枝 头 ,为世 界平添 了盎然 的生机 。诗人 热 爱生活 、热爱 自然 ,这 四季 中最后 开放 的菊花使 他 忘情 ,爱 不能舍 了。诗人 从 菊花 凋谢 最晚这 个 角度 出发 ,写 出了 自己独特 的 菊 , 此花 开 尽 更 无花
— — 詹 ·元稹 《菊花 》
【注释 】 元稹 :字微 之 ,别字威 明 ,唐 代洛 阳人 (今 河 南洛 阳 )。早年 和 白居 易共
同提倡 “新 乐府” ,世 人 常把他 和 白居 易并称 “元 白” 。
尽 : 完 。 更 :再 。
【译文及浅析 】 不是 因为 百 花 中偏 爱 菊花 ,只是 因为菊花 开过 之 后便 不 能够看 到 更好 的

菊花古诗全文鉴赏

菊花古诗全文鉴赏

菊花古诗全文鉴赏菊花古诗全文鉴赏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菊花古诗全文鉴赏,欢迎参考~ 菊花——作者〔唐〕元稹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gèng):再。

【译文】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

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

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赏析,欢迎参考阅读!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元稹《菊花》诗词赏析

元稹《菊花》诗词赏析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下面是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 更好的花了。

注释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 è 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 í 篱笆。

日渐斜 á 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 á。

尽完。

更 è 再。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 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 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 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 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 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 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 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 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 无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 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
1/5


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2/5


3/5


4/5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